关于鲲鹏意象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鲲鹏意象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鲲鹏意象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鲲鹏意象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梦见鲲鹏是什么意思
梦见鲲鹏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介绍吧!
梦见鲲鹏是什么意思
梦见骑鲲鹏飞上天空,预示你将声名远播。
梦见鲲鹏飞过大海,吉,身份地位将提升。
参加考试者梦见鲲鹏飞过大海,考试顺利。
任职者梦见鲲鹏飞过大海,将升职。
生意人梦见鲲鹏,出门做生意将获利。
孕妇梦见鲲鹏,所生之子将来必为有用之才。
原版周公解梦梦见鲲鹏
梦跨鹏飞上天,大吉。主名声大振,播名四方。《梦林玄解》
梦鹏飞过海,大吉。鹏至大之鸟,梦飞过海,应试蒙赏赐,不拘常式;仕官受特恩,将破格升迁。商贾梦之,将获利于远方;若孕妇梦此,主生出类拔萃之人。《梦林玄解》
梦风送鹏鸟飞腾,大吉,主前程远大。《梦林玄解》
梦见鲲鹏的案例解析
梦境:最初看见了空中有几只大鹏鸟在空中飞,后来不知怎么地就想孙悟空一样的会腾云驾雾了,还飞得那么高那么快
解梦:梦见会飞,意味着别人对自己期望很高,要努力啊!梦见自己会飞,也意味着自己获得自由。
梦见鲲鹏展翅高飞万里意味着什么
这两天的你财运特殊,受环境影响,可能会为了面子,被朋友耸动,做出冲动性的消费行为。所幸你很快的发现,理财这条路像一样长远,必须坚守每个堡垒,不能让来哭一回就崩塌,所幸社会的现实面及时把你给摇醒了。
梦见鲲鹏展翅高飞万里的吉凶:
若三才皆吉数,则能得上司惠泽及下属之助,只要戒除自大狂,乃必得辉煌之成功,并伸张发展,而有优越之成就,即为大吉之优良配置。【大吉】
梦见鲲鹏展翅高飞万里的宜忌:
〖宜〗:宜啤酒烤肥腰,宜梦中相约,宜比喻,宜拖鞋,宜求交往,宜碳酸饮料;
〖忌〗:忌直视卷发女生,忌约架,忌唤女性英文名,忌偷懒,忌冰淇淋,忌追星。
梦见鲲鹏遮天意味着什么?
有发生金钱方面纠纷的'危险,尽可能不要借钱给别人。如果要花钱那就多花些心思在自己身上,买个小礼物给自己或吃顿丰富的晚餐也不错。而这两天下午的运势会较早上为佳,有重要的事就约在下午吧。爱情方面死要面子的结果会使你自己後悔不已,偶尔也放下身段吧!
鲲鹏万里的典故及释义用法
出自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下面小编带来鲲鹏万里的典故及释义用法。
典源出处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e)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 (tiao) 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xue)起而飞,抢 (qiang) 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 也?’”
释义用法
传说北冥有鱼名鲲,有几千里大,化为鹏鸟,也有几千里大,它击水三千里,飞腾九万里,翼像垂天的云,飞向南冥。而蝉、斑鸠和鷃雀却嘲笑它,认为自己飞得也够高的了,用不着飞那么远。后以“鲲鹏”等称人有雄心壮志,前程远大,奋发有为; 亦以“蜩、鸠、斥鷃”等指*庸凡俗、目光短浅之辈。
用典形式
【九鲲】 唐·韩愈:“助汝五龙从九鲲,溺厥邑囚之昆仑。”
【大鹏】 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宋·范成大:“大鹏上扶摇,南溟聒天沸。”宋·陆游:“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
【云鹏】 宋·苏轼:“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宋·曾巩:“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化鹏】 唐·李商隐:“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风鹏】 唐·白居易:“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金·贾益谦:“莫言老眼昏花满,及见风鹏上九天。”
【抟风】 唐·温庭筠:“揭日昭东夏,抟风滞北溟。”
【抟扶】 唐·杜甫:“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宋·范成大:“漫仕不择地,抟扶笑鲲鹏。”
【鸠鹏】 宋·辛弃疾:“嗟小大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
【垂天】 唐·刘禹锡:“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宋·刘筠:“垂天借喻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南鹏】 宋·黄庭坚:“安知陇鸟樊笼密,便觉南鹏羽翼低。”
【海鹏】 唐·罗隐:“海鹏终负日,神马背眠槽。”
【着鲲】 宋·陈师道:“江山故园难留鹤,科斗荒池可着鲲。”
【鹏抟】 唐·骆宾王:“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唐·李商隐:“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宋·陆游:“诸孙识字吾真足,安用鹏抟九万程。”
【鹏举】 唐·高适:“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沉。”
【鹏海】 宋·范成大:“自古朱弦清庙具,莫贪鹏海看天池。”
【鹏鷃】 唐·白居易:“岂识椿菌异,那知鹏鷃悬?”宋·范成大:“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
【鹏鲲】 宋·陆游:“鹏鲲九万里,此岂汝所及。”宋·苏轼:“使君九万击鹏鲲,肯为阳关一断魂。”
【鹏翼】 唐·元稹:“鹏翼已翻君好去,乌头未变我何如?”
【鳞翼】 明·陈子龙:“人生会当有鳞翼,时来便得成羽翰。”
【九万风】 唐·李商隐:“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九万里】 宋·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宋·陆游:“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九霄鹏】 宋·张元干:“矍铄仪 形千岁鹤,扶摇风力九霄鹏。”
【天池鹏】 元·范椁:“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天池翼】 唐·羊士谔:“谁为天池翼,相期泽畔吟。”
【天南翼】 宋·陈师道:“留年看举天南翼,过目先空冀北群。”
【化北鱼】 清·王夫之:“六息何心化北鱼,三蹄无技弄黔驴。”
【反溟极】 宋·苏轼:“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
【尺鷃乐】 宋·陆游:“从来尺鷃乐,不羡飞鸿矫。”
【北溟鱼】 清·钱谦益:“雾深欲隐南山豹,风积能抟北溟鱼。”
【北溟鲲】 唐·卢照邻:“已陪东岳驾,将逝北溟鲲。”
【北溟翼】 唐·李白:“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负青天】 宋·苏轼:“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扶摇力】 宋·辛弃疾:“莫信蓬莱风浪隔,垂天自有扶摇力。”
【抟垂翼】 宋·钱惟演:“自好抟垂翼,宁劳起死灰。”
【青冥姿】 明·陈子龙:“曾是青冥姿,而无霸王略。”
【奋北溟】 唐·李商隐:“旧族开东岳,雄图奋北溟。”
【图南翼】 唐·骆宾王:“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垂天鹏】 唐·韩愈:“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垂天翼】 唐·高适:“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唐·刘禹锡:“寄语垂天翼,早晚起沧溟。”宋·张炎:“垂天翼,飘然万里,愁日暮,佳人未归。”
【适南海】 宋·苏轼:“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
【凌云翅】 唐·白居易:“才展凌云翅,俄成失水鳞。”
【凌风翔】 唐·温庭筠:“鹏鷃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鹏北海】 宋·辛弃疾:“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蔽天鹏】 唐·元稹:“因骑度海鹘,拟杀蔽天鹏。”
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李白一生中重要的活动都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进行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社会环境太*安乐,使得李白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跃跃欲试,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这一时期,“大鹏”是诗人旷达乐观,豪迈飘逸气概的完美体现。
鲜衣怒马,年少轻狂,求仕不得,挥笔写下著名的《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 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 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 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 羾阊阂之峥嵘。簸鸿蒙, 扇雷霆。斗转而天动, 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 雄无所争。”[1] 自比为大鹏的李白此时壮志凌胸,就算遭遇了求仕的不顺也依旧豪放不羁。作为才子的李白,身处盛唐,希望能建功立业,辅佐明主,“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此时的李白就如同他诗中所写的大鹏一样,斗志昂扬,豪情万丈。
在李白的诗歌中,大鹏鸟这个意象始终存在。大鹏高大健美,充满力量感,象征着李白的昂扬斗志和豪放不羁的性格,也寄寓了李白对于仕途的憧憬和他的政治抱负。“大鹏”这个意象起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借助“大鹏”这一意象,表达了他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因此在《逍遥游》中,“大鹏”不仅代表了远大的志向,还代表了对绝对的个性自由的追求。而唐王朝道教之风盛行,崇尚自由洒脱,遗世独立更为文人所追捧效仿。道家尤其继承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 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的傲然态度, 与李白的处世态度惊人地相似。因此, 庄子笔下出现的大鹏意象, 自然成为李白经常描写的寄性之物,是其诗作中重要的精神象征之一。
在李白的早期作品中,“大鹏”更多的是寄寓了青年李白对于建功立业、不受世俗羁绊的强烈渴望。“北冥有巨鱼, 身长数干里, 仰喷三山雪, 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 悼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 九万方未已。”[3]气势雄浑,想象瑰丽奇伟,给人以狂放洒脱的强烈印象,突显出诗人卓绝的理想和高洁的志向,是盛唐时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的绝佳体现。怀有大丈夫必有于四方之志的宏伟志向的李白, 在这样的气息*卷之下, 常常在诗篇中展现这种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借以抒发乘风破浪、直击梦想的豪情壮志, 这正是那个时代旺盛生命力和浓烈豪情的展现。以大鹏作比,正是他此时心怀壮志,豪情激荡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对实现个人理想的自信与执着。
年轻气盛,裘马轻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将大鹏视为自己的化身, 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豪情壮志赋予大鹏, 对振翅高飞的大鹏倾注了无限的热情, 尤显其飘逸不群之态。他笔下的大鹏汲取了庄子傲视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赋予了大鹏新的思想内涵:儒道思想的融合、自由精神的追求、豪迈个性的释放。大鹏这一意象无疑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盛唐时期的文人普遍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青年时期的李白也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不过他对功业的追求不是为了获取富贵,而是为了显示“安社稷”、“济苍生”的才能。《大鹏赋》等诗更是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与不服输的昂昂斗志。
二、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在中期,“大鹏”是诗人耿介高洁、孤直叛逆性格的体现。在经历诸多困难挫折之后,此时的李白,在早期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中已经有了更多的不屈、叛逆的心态。在谒见渝州刺史李邕之后,他写下《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以振翅高飞的大鹏自喻,不与世俗合流、不与污浊同列的思想在这首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在困境中奋起,不服输不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中站起。
经历了壮年丧妻,满怀对家人的愧疚的李白,此时的金门传召,使他终于时来运转,担任翰林供奉一职。由于他天性狂放傲岸,不作媚世俗态,遭到嫉妒者的谗言中伤,所以他始终没能担任要职。任职期间,李白还发现了朝廷内部昏暗的一面,对此感到厌恶和无奈。“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不到两年,他就上书玄宗请求还山,在朝廷上求出路的希望也因此而破灭了。之后李白纵情游乐于山水之中,但也时时为归隐和入仕的矛盾所困扰。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使他想远离政治,但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又使他不甘就此埋没,这种矛盾一生都困扰着李白。“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此时对朝廷一边失望一边又痴心不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由那年少轻狂的少年变成中年时期愤愤不*却又无可奈何的诗人,李白心中充满了对世俗的愤怒与无奈。正如《逍遥游》中讽刺的“蜩”与“学鸠”一样,昂首振翅的大鹏正是诗人在嘲讽那些奸佞小人,用大鹏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与无奈,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惆怅。《大鹏赋》和《上李邕》是李白的.理想宣言,寄托了他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和对政治的伟大抱负。
李白受道家思想熏陶至深,他的思想也集儒、道、侠合一。如果说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只是一种意象符号, 它代表的是一种逍遥自由、无所依待的理想境界,那么李白诗作中频频出现的“大鹏”意象则更多成为表现诗人卓然不群的气魄的载体,渲染上浓重的建功立业、不受世俗羁绊的强烈渴望, 显示出积极奋发的积极用世精神, 具有更多生命的张力与人格的魅力、人生的意趣。 他的政治理想是*步青云,一鸣惊人然后飘然隐退,“且放白鹿青崖间”,既建功立业又不失人格自由。与其说是儒家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 还不如说是一种旺盛生命力赋予的介入与创造精神, 以及对自己才能的夸张性和全方位认定, 使李白梦想做谢安式的宰相。他不追求世俗的*爵禄、衣锦还乡, 而是希冀有一个显示自己的才能、雄无所争的气概、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没有实权的李白虽直言进谏却不受重用。官场失意,只好自我麻痹,消解烦恼。“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长期的落魄使自负的他自感壮志难伸, 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是诗人命运人生、自我生命历程的载体。现实毕竟是残酷和不尽如人意的, 面对残酷的现实,李白只能孤独的吟咏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抱憾终生, 在盛世不遇、空怀抱负的巨大精神苦闷中艰难前行。即使在人生失意之际、仕途受挫之时, 李白的诗作中仍然充溢着张扬的个性、不拘的情怀,以大鹏自喻, 追求个性自由, 实现个人价值。
晚年的李白诗中的大鹏仍然蕴涵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不懈追寻的精神。李白终其一生渴望出将为相, 渴望为帝王之师,常欲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交王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始终游离于统治阶级集团之外。随着岁月的流逝, 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也与日递增, 他的大鹏之志与现实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振翅高飞、搏击长空的大鹏理想, 只能停留于诗文作品之中。他在晚年时期的《临路歌》中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5]
这首《临路歌》是李白的绝笔诗,可谓是李白一生的总结, 生动形象, 震撼人心。在人生即将逝去时他留下了这首诗然后饮恨而逝, 以大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人生历程, 大鹏的举步维艰、茕茕孑立, 无疑是诗人不得志于其时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再现。《临路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的大鹏,暗示此时的李白虽然依旧雄壮伟岸却也掩饰不住内心极度的痛苦和无奈。挥斥幽愤,发抒绝望,与《大鹏赋》中的超逸豪迈恰成对照。大鹏与孔子,和他早年的《上李邑》那样同时出现。早年那只“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的大鹏,如今已是“中天摧兮力不济”;“宣父犹能畏后生”的飞扬跋扈,变成了“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黯然神伤。有心报国,却屡遭挫折。悲愤之余,他仍然相信自己的品格和精神,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虽心力不济,但坚信激励万世。
李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神仙一样飘逸自由但也担负着国家的重担。他心怀报国壮志却又为奸佞所压迫而不得施展。从少年时期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临终时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从《古风》、《大鹏赋》到后来的《上李邕》,再到去世前的《临路歌》,同一个意象在李白笔下虽然如此不同,但是它们都是满怀豪情、气势磅礴的。即使是中天摧折,也仍然相信遗风可以激荡万世。虽然理想幻灭,以失败告终,但仍不失其英雄风范。
诗歌是很受*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短短的篇章却能够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情,或直白,或含蓄,尤其是在唐朝,诗歌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诗歌中,有一种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就是意象,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点题直接,好!)在*的诗歌中,意象已经成为固定的意义符号。在古人的诗歌中常以“杨柳”为意象,来代表离别,如“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而我在翻阅李白的作品中,发现在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意象始终伴随李白生命的始终,那就是“大鹏”。就连与李素昧*生但是却因为仰慕他,而追踪李白千里终得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横海鲲、负天鹏”。
说到“大鹏”,大家都会想到庄子,因为“大鹏”这个意象起先是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鲲鹏,寄托了庄子追求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对世俗功名的鄙弃,而向往精神自由,张扬自我个性的狂者形象。而李白的“大鹏”起源于庄子的“鲲鹏”,又超越了庄子的“鲲鹏”,“大鹏”与李白的一生紧紧相关。
一、李白青年时期的“大鹏”
首先,大鹏不同于其他的小鸟,大鹏追求高飞,它高飞的形象寄寓着它有远大的理想追求。这一点和少年时候的李白是相符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这首诗,写于李白的少年青年时期谒见大名士李邕。而李邕这位大名士接见李白的时候竟然态度傲慢,轻视他。而青年李白也是少年志满,写了此诗回敬李邕,态度相当桀骜,尽显少年锐气。诗人写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用它的翅膀一振,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在诗中,诗人以大鹏要高飞九万里自比,说明自己要一飞冲天,大展宏图。在我看来,这里的“九万里”指的并不是官职的大小,而是是否能够得到重用。由此可见,李白并不在意官职的高低,而是追求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想有所作为的李白不仅不凭借他的势力,还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此时中就足见青年李白对自己才识的充分自信和过人的胆量。此诗的大鹏就如少年李白,有报国的赤子之心,然而又自信,狂傲,笑傲权贵,*交王侯。
二、李白中年时期的“大鹏”
其次,大鹏在飞的过程中所依很少,所以大鹏也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中年时期的李白则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大鹏赋》贴切地表达了李白初涉政治仕途的经历和感受,他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积极入世,幻想一飞冲天,到经历挫折,失意惆怅到最后的远走高飞,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在这几句诗中寄托着李白的雄心壮志,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象早年的那只“大鹏”一样一飞冲天,相信自己能受到皇帝的重用,相信自己能济苍生。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他发现在朝廷上的官员很多都只是*庸,渺小的黄鹄,玄凤之类的人物,而真正有抱负的大鹏却没有用武之地,通过“大鹏”的失意来表现自己的仕途不得志。“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这里通过大鹏与黄鹄,玄凤的对比,更加鲜明的表现大鹏的怀才不遇,借大鹏的遭遇来哀叹自己不*的遭遇和表达报国无门的苦闷。“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李白又以大鹏跳出世俗的藩篱自比,表示自己看破官场的黑暗,要结束政治生涯,开始漫游的人生之旅。全诗貌似在讲大鹏的悲剧经历,实际上是在讲李白当初踌躇满志地受封当官,幻想有一番作为,到看透官场黑暗,自动请辞,而此金放还的经历。这时候的“大鹏”已不再是之前的“大鹏”,从想志飞九万里到欣然相随而去。这也正如李白,他年轻时盲目的狂傲和自信,经过时间的洗礼,对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选择了另一种追求。既然入世不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绝对的发挥,他宁愿选择离去,追求一种洒脱的人生。李白就如同这时候的“大鹏”,既然不能一飞冲天,就选择了自由的翱翔,追求自由。
三、李白年老时期的大鹏
与斥鷃,蜩鸠的自我满足相比,大鹏一直执着于高飞,对自己的的认知很执着。而李白的年老时期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路
歌》·李白)该诗据考证是李白最后一篇诗歌。李白在他这只大鹏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他便为大鹏唱了一支悲歌,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唱。诗人通过大鹏展翅高飞而中途被摧的经历以及孔子之亡的典故, 来隐喻地概括自己的一生,表现他由一开始地奋力飞翔追求理想到理想幻灭的巨大伤痛。有人因此认定这首诗是悲哀的,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的。“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表现的不正是李白在一系列的挫折,面前仍然坚信自我人生价值与人格力量的永恒性吗?所以其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怀才不遇,可是李白仍是执着的。
“大鹏”作为李白笔下贯其一生的意象,不仅和李白的一生经历相关,它对李白的创作风格也有重要的影响。李白一生的诗歌很多,其中更不乏佳作,所以李白的风格也有多维度的呈现,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大鹏冲向九霄,以明锐的眼光扫描整个环宇,从李白刚刚出峡时的《大鹏赋》到中年时期的《上李邕》, 再到生命终点时的《临路歌》, 大鹏形象与李白的一生结下难解难分的缘分。在李白的有“大鹏”这个意象的诗歌中,“大鹏”这个意象所赋予的情感往往就是李白写作时的所感。也许可以这么说,在这类诗歌中,李白就是“大鹏”,“大鹏”亦是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思想,执着的人生态度 ,构成李白“大鹏”意象的丰富内涵,也是李白人生的丰富内涵。(最后一段能够融合起来全文,这样统摄材料的方式很好。)
对李白作品中大鹏意象作了三个阶段的分类和其所蕴含意义的阐释,层次分明,语言表达准确、恰切。
除了“大鹏”意象的基本意义外,这一意象对李白创作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对此论述一下会更深入。
纵观李白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他以嘉许和称羡的口吻所咏叹的诸如凤凰、松柏、长鲸、鸾凤等人格意象中,有一个频频出现并伴随诗人生命始终的意象,那就是大鹏.与李白素不相识却仰慕已久,追踪数千里终得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横海鲲、负天鹏".意象是诗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传统的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关注的是意象的感性因素,突出意象在加强诗歌生动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方面的作用.从人类学的观点来考察,使意象具有意义并发挥作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直感性和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和某种文化要素的奇特结合.大鹏意象因在李白作品中的独特地位而获得它在李白研究中的独特价值,通过解读大鹏意象,我们可以领略李白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大鹏鸟代表着自由与豪放,李白向往自由与洒脱,豪情万丈,正是通过对于''大鹏''这一意象的引用,令李白的诗文更具深刻且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就大鹏意象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李白诗文中的大鹏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李白诗文中大鹏意象的艺术风格,了解李白喜爱大鹏的原因,旨在把握大鹏意象,深切领会李白诗文内涵与情感,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4、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6、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9、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0、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
11、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2、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乐酣秉烛游。——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1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二》
1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杜牧《泊秦淮》
19、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4、酒为万有神,菊实百卉仙。——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酒为万有神》
2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26、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刘禹锡《戏赠崔千牛》
2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28、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0、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李白《月下独酌》
3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33、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
34、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3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36、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白居易《长安春》
37、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41、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别离》
42、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43、玳瑁筵,葡萄酒,殷勤红袖,莫惜捧金瓯。——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
4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5、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46、有酒有酒,闲饮东窗。——陶渊明《停云》
47、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纳兰容若《太常引·自题小照》
48、为唤山童多索酒,金钟细酌流霞。——赵长卿《临江仙·天外浓云云外雨》
49、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杨维桢《漫兴七首》
50、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苏轼以月为意象的诗句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关于苏轼以月为意象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卷*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队。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与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与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以“残月”写忧愁
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
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以“明月”写忧愁
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带月的古诗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春夜》
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7、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0、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1、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2、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1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15、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世间万物往往被附加某种情感因素,成为人们寄情于物的物象。云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关注。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很多,他用云表达着对“爱、美、自由”的追求,那徐诗中的“云”同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又有何相通之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欢迎查看。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物的形象化显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东西,是对“意”的主观创造性的表现,“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诗人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阅读*古典诗歌中,我们就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综观徐志摩的诗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略加分析。
一、 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个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状、色彩、动态又显示着丰富的美。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至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表达世事无常等。
二、徐志摩诗中的云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咏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艾青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还有“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等等,徐志摩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著追求。
1、对爱的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浪漫、优美情调的表现,诗歌写作手法变化多样,其中有一些爱情诗选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爱情诗,语言优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以“偶然”这个抽象时间副词为题,使诗歌充满情趣哲理。“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也说明爱情来得突然,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2、对美的追求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开头就提到了“紫云绯云褐云”,第二节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之外,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例如《夏日田间即景(*沙士顿)》,这首诗歌描绘了田野里的南风、柳林、豌豆、杨梅、麦浪,阳光,还有满天的白云黄云,整首诗歌语调轻快活泼,于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充满着浓浓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这个汉字符号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飘荡而有色的, 在视觉上,云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 有诗意, 有韵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3、对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 “爱、美、自由”的追求,“爱、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当他的爱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时,当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云”较好地表达了他寂寥的心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当他“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腾” 时, 又怎能不对云自由、轻松、自然的“丰姿” 产生共鸣与渴望? “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这正是徐志摩对扼杀个性的黑暗社会的无声*。然而,个性自由失落的困扰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他政治理想的破灭。徐志摩最有兴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然而当他19 22 年回国以后, *的现实没有办法让他的政治理想实现,他不得不“怅望云天,泪下点点”。从这方面来看,徐志摩笔下的“云”和古典诗词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处,即用 “云”来寄托理想,表达寂寥,抒发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乐曲,让我们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细细品味人间至纯的爱、美、自由。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求学历程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16年秋天,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正式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嘉璈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更,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浅析《诗经》中的鸟意象
鸟作为名物的一种,是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在它们身上,凝集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诗经》中的鸟意象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从篇章分布看鸟意象
《诗经》中的鸟名众多,古今名称有变化。有的鸟古名不同,但今名相同,有的鸟古名相同,但今名不同。笔者对鸟类进行划分的原则是将古名不同今名一致的视为同一类,将古今一致而今名不同的视为不同类。如《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中的“燕”,名称不同,但今名同为“燕”,故为一类;《魏风·伐檀》“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中的“鹑”与《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中的“鹑”同名,前者今名为“鹌鹑”,后者为“雕”,故为不同类。对于诗中的泛称“鸟”,笔者视为同类。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所提到的鸟类共36种,这些鸟类在《诗经》*出现70次。就风、雅、颂各篇章来看,鸟意象出现的次数分别为30次、35次及5次,在各篇章的分布比例为43%、50%及7%,这与《诗经》中风、雅诗常使用以名物为依托的比兴手法有关。风诗收集的是各地的土风歌谣,在老百姓中的传唱比例很高。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主要是贵族文人所创作。由此,我们可推测《诗经》所著的年代,老百姓和贵族文人对鸟类意象都有着较深的情结。这与《唐宋词鉴赏辞典》后附录及《唐诗歌鉴赏辞典》中有关月亮的名句所占比例很高可证古人有着较深的月亮情结一样,似乎有关天空的意象充满着神秘感,可以使人表现幻想、期望、浪漫、美好、失意、讽谏等。
就风诗中各鸟意象分布情况,鸟意象使用最多的为邶风(6次)、豳风(5次)、郑风(4次),鸟意象*零的是齐风、魏风、陈风、桧风。表面上看来,与书中所收录作品的数量有关,细究风诗原文及风诗地域,诗中鸟意象的呈现有时与诗人的主观依托或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邶地位于今河南汤阴县,在古时属于卫国,而卫地*较多,人民负担很重,邶风中的诗作多为讽谏,而鸟作为比兴的依托甚为多见。对于郑诗,《论语》有云“:郑声淫。”
这不仅指声调,也指内容多为恋爱题材,作为抒情诗歌用名物比兴不为少见。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地区,亦即今陕西郴县。据记载,自周人先祖公刘率领周人迁居到这里后,非常重视农业,由此豳地诗歌务农色彩明显。“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而农业发达的豳地亦多有鸟兽花草之名。为什么有的地方几乎无鸟意象呢?笔者认为,有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诗经·大雅·烝民》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对仲山甫明智善于保全自我的赞美。史载周宣王为了防御外族的突然入侵,派遣仲山甫到齐地筑城,仲山甫虽知齐地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并且筑城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毫不犹豫地动身了。又《汉书·地理志》有“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的记录。因此齐地环境资源的匮乏,缺乏鸟意象出现的条件。又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土地*,生产少;陈地在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一带,土地广*,无名山大川。
就各类鸟意象来看,同谓野鸡的雉、共出现6次,黄鸟5次,同谓大雁的雁、鸿为4次,同为猫头鹰的鸮、鸱鸮、鸱为4次,它们是《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鸟类。就象征意义来看,黄鸟在诗中通常是美好善意的象征,大雁通常是主人公奔波劳碌的象征,而猫头鹰则为主人公不幸、邪恶、霸道的象征。这与《诗经》中表现的主流情感相吻合。分析同篇章中的鸟意象,有14篇诗歌出现3次以上同类鸟意象,最高5次。这体现了《诗经》的章法结构崇尚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特点。
二、从内容的象征义看鸟意象
(一)斗志昂扬或厌世忧怨的象征
《小雅·采芑》是描写方叔南征荆蛮的诗,用“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来表现方叔检阅军队的盛况:战车排开整三千,战士持盾勤操练,击鼓咚咚号令传,士兵动作应鼓点。《小雅·六月》这首诗通过叙述周宣王北征的故事,称颂功臣尹吉甫的大家风范及出色的军事才干。其中“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意即凤鸟图案的白色旗帜飘扬,我军战车共十辆,冲锋在前。在旗帜上的凤鸟应象征着吉利、奋发。《小雅·沔水》表现的是作者忧时畏乱恨谗的心情。诗中“彼飞隼,载飞载止”“彼飞隼,载飞载扬”及“彼飞隼,率彼中陵”中“隼”属鹞鹰一类的鸟,作者以“隼”飞的各种状态表现诗人忧虑重重的艰难处境。
(二)美好或不幸、失败的爱情婚姻的象征
《郑风·溱洧》《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据朱熹的《诗集传》记载,“关雎”是一种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关雎”在此诗中,表现的是主人公对爱慕对象的痴情与专一,虽然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辗转反侧”的内心煎熬,但这种痛苦又执着的过程何尝不是内心深藏着的对甜蜜爱情的期待呢?《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中的鸳鸯形象象征*传统式美满婚姻的夫妇双方,他们经受得住大起大落,也能同甘共苦,心有灵犀。在《诗经》中涉及表现对爱情婚姻失望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尤为典型的是《卫风·氓》。它描写了一个少女被男子追求到相恋、相爱到最后终被抛弃的爱情婚姻悲剧。诗中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鸠”指小斑鸠,喻女子,作者透过对贪吃桑葚的小斑鸠的告诫,体现女子对婚姻的失望与觉醒。作者用鹊巢、旨苕象征不该出现的事情出现了,它预示着被人离间而导致的婚姻危机或婚姻的结束。在《曹风·候人》中描述着另一种失落的爱情:强权者抢来官职低微的候人的女儿,而随之又将其抛弃。“维鹈在梁,不濡其翼“”维鹈在梁,不濡其咮”中“鹈”即鹈鹕,是一种专门吃鱼的水鸟。而这里的“鹈”不用沾湿嘴和翅膀就能吃到鱼,象征着爱情的强行霸占者及随意的抛弃者。这样的婚姻当然不可取,必然是不幸的。
(三)贤或恶的象征
按魏源、王先谦等学者的说法,《邶风·凯风》应是七子孝母之诗。诗歌一方面歌颂母爱的伟大,另一方又表现了对母亲无以回报的自责之情。这是一首有名的子女表达对母亲孝顺心意的诗歌。诗中出现的“睍睆黄鸟,载好其音”中的“黄鸟”,象征着子孝的美德。又如《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中的“鹭”是长有白色羽毛的鸟。按清人姚际恒的说法,这首诗歌是周人对宋微子的赞美之词。宋微子外尊周主,内施仁德,颇受百姓爱戴。
那么“鹭”象征宋微子一类贤人。《秦风·黄鸟》是一首表述对贤人离去的惋惜悲怜之情的诗歌。据《史记·秦本纪》,该诗为秦人所作。诗作的背景是秦穆公离世,有一百多人殉葬,其中有秦国良臣子车奄息等人,诗歌开篇便以黄鸟的悲鸣之声兴起子车被殉之事,“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整首诗体现了秦人对子车奄息这样的贤人良臣的无比痛惜及不舍之情。《鄘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全诗以鹑鹊飞则相随,居则常匹的美好形象反衬一个道德败坏、卑鄙无耻的男性形象。《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中用“鹤”应指人才、贤人,诗歌意劝统治者人尽其才,唯才是举。
诗歌中鸟也有恶的象征,如《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毀我室”,运用“鸱鸮“即猫头鹰这一意象表现权贵的.强悍、霸道,通过弱者对强者的喊话,表现强权者、横行者之恶。《陈风·墓门》中“墓门有梅,有鸮萃止”中“鸮”指猫头鹰,这里的猫头鹰象征蛮横无理、不听劝阻的人。在《大雅·瞻印》中,作者对周幽王的荒淫无道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对其爱宠的卑劣行径给予了严厉的声讨,干预朝政,祸国殃民,无中生有,陷害无辜之人。文中“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中的“鸱、鸮”指猫头鹰,象征恶人。
(四)奔波劳碌的象征
《唐风·鸨羽》抒发了农民对繁重的徭役的强烈愤慨和哀怨之情。“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鸨翼,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中,鸨跟大雁貌似,传说鸨无后脚趾,站立不稳,故而会通过扇动翅膀来保持*衡,以致不能停下来。作者以鸨象征繁重徭役下不得休息的人们,以鸨栖树的艰难比喻成拥有繁重徭役、在外不能孝亲的役夫。《小雅·鸿雁》中提到,有很多流民被迫到偏远的地方服很重的徭役,连鳏寡之人也包括在内。劳役的人辛苦筑墙,却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此鸿雁代指苦难的流民。又如《小雅·四牡》写的是一个小官吏常年因工作奔波在外,很思念家乡及母亲的一首诗。“翩翩者,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翩翩者,载飞载止”中的“”也叫鹁鸪,此文以鹁鸪的无拘无束,反衬诗人因公务似乎永远不得脱身苦累。
综上,鸟作为名物的一种,是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在它们身上,凝集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诗经》中的鸟类众多,一些鸟名古今有变化,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贵族文人在《诗经》所著的年代都有较深的鸟意象情结,鸟意象可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而美好善意、邪恶不幸、奔波劳碌等情感是《诗经》中的主流情感。各地风诗中鸟意象的表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或诗人的主观依托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春秋]孔丘.论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汉]班固.汉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拓展】诗经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2]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成书过程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鲲鹏意象的诗句
古诗中的鲲鹏意象
古诗词中的鲲鹏意象
鲲鹏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鲲鹏形象诗句
含鲲鹏的诗句
有鲲鹏的诗句
鲲鹏的诗句
鲲鹏诗句
写鲲鹏的诗句
带鲲鹏的诗句
带鲲鹏的古诗
关于鲲鹏的诗句
有关鲲鹏的诗句
关于鲲鹏形象的古诗
形容鲲鹏的诗句
鲲鹏口号
描写鲲鹏的诗句
带有鲲鹏的古诗句
关于鲲鹏的霸气诗句
包含鲲鹏的古诗
与鲲鹏有关的古诗句
关于鲲鹏的诗句古诗
含有鲲鹏的诗词
呼啸的古诗鲲鹏
出现鲲鹏形象的古诗词
包含鲲鹏形象的古诗词
关于鲲鹏的成语古诗
鲲鹏的团队口号
关于鲲鹏的古诗和句子
描写向日葵的古诗标题
播放花非花的古诗
杜牧所写的古诗
表示女生被抛弃的古诗
古诗繁体字的作品
长沙古诗八月开头的那首诗
画鸡的古诗是公鸡还是母鸡
描写见到故人的古诗
簪字的古诗词
有子鉴两个字的古诗
用列举方式写的古诗
表达母爱的古诗游子吟陆游
古诗春天的燕子作者
古诗里裳的拼音
年的传说古诗简笔画
很爱可是不在一起的古诗
和古诗词有关的音乐
母亲担心孩子的古诗
请写出含有惕字的古诗
曲江二手其一古诗的拼音
欢快的七言积极的古诗
王姓兄妹名字有古诗的韵味
适合官宣发的古诗
关于忍胯下之辱的古诗
惩罚人时背的古诗
迎刃而解的古诗词
余生快乐开心的古诗
古诗中有鸿字的
古文岛和古诗文网的关系
有关寻找亲人的古诗
高中含月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