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关于破阵子之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破阵子之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破阵子之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破阵子之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 语录(1) 说说(24) 名言(1) 诗词(63) 祝福(3k+) 心语(9k+)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晏殊)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15 02:58:58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赏析)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21 09:46:05
  • 《破阵子·春景》古诗词

  • 春景
  • 《破阵子·春景》古诗词

      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阅读全文]...

2022-06-23 19:51:57
  •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3-09 05:03:59
  • 辛弃疾 《破阵子》

  • 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阅读全文]...

2022-06-10 23:35:49
  • 辛弃疾《破阵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阅读全文]...

2022-05-08 21:55:33
  • 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写作
  • 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阅读题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0.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1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3.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阅读全文]...

2021-12-20 10:36:39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全文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全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全文,希望大家喜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赏析

      唐乐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可见是武舞曲。当时唐太宗观后就有“发扬蹈厉”之赞。词中《破阵子》一调当是由此大曲摘编而来,以之“赋壮语”,自然是声情并茂。但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都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辛弃疾有着自己独特的境遇和感受。仔细体味本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和苍凉。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这里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蕴涵着多么深沉而丰富的感慨啊。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这一句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情感紧紧摄住。“梦回吹角连营”*接一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以下承“吹角连营”,回忆梦中情景。

      “八百里”谓牛,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八百里”。一次王济与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一脔便去”。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这里用此事,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悲壮苍凉的“塞外声”有相*之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笔点化──“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军营,用“分”“翻”,重在热烈的动;最后一句刻画主帅,则如电影镜头运行中的一个突然定格,突出的是一种静的威力。动静相衬,摄人心魄。

      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作者并不泛泛用笔,而是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来写。“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事中有名的“刘备跃马渡剡溪”。霹雳,是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南史·曹景宗传》说,曹在乡里,“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马快弓响固然仍从形声两方面着笔,但与上片豪壮凝重不同。这两句写得峻急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因此下面便直抒胸臆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下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词末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可怜白发生。”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那就是投闲置散、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为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此正欲抑先扬之法,前为宾,后为主,一句逆转点化,化“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煞,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

      统观全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始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

      词与诗不同。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这一方面使词更加自由而富于变化,但另一方面运用不当也容易产生画蛇添足的毛病。作词应避其短而扬其长。从宋词实际来看,以奇句作结之佳篇都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本词的上片结句正是如此。这在名家词中屡见不鲜,如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皇甫松的“人语驿边桥”(《梦江南》)等,都具有这一特色。辛词奇在下片结句。它不是承上点化,而是逆转突变,另翻新意,在与上文的鲜明对照中深化题旨,并给人以悲壮之美。以唐人李绅的《悯农》诗相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铺陈,末句逆转,但由于诗为偶句,其末句奇变仿佛只是针对第三句而来,所以突变之感犹不甚强烈。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可以说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关于本词的写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写于福建安抚使任上,是鼓励新中状元陈亮的贺词。这只看到了词壮的一面,而没有体味出其中悲的意味。从以上分析可见,它是失意英雄的慨叹。大体可定为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略后。此时作者虽被迫闲居,但壮志未酬,壮心不已,这与词中悲慨感叹的情怀是相符的。辛、陈鹅湖之会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兴和议”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战气氛十分暗淡,辛、陈对此极为不满。鹅湖相聚,他们慷慨激昂,“极论世事”(辛弃疾《祭陈同甫文》)此后又以《贺新郎》词相互应答,对“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现状表示了无比的悲愤,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雄心。本词悲中见壮,壮中含悲,正不妨看做其与陈亮酬答之《贺新郎》词的续篇。

      与此相关,内容也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写陈亮。其实“为……赋”只说明此词是写给谁的,并不说明词中写的一定是谁。词是抒情艺术,不可拘泥过死。我们认为,本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但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现。不能看成单纯记哪一个人或哪一件事。创造一个立功疆场的将军形象,正是现实中被迫闲置、报国无门的折光反映,因此篇末才有“可怜”之叹。

    [阅读全文]...

2022-06-21 23:14:25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教坊的音乐是李煜*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1-29 15:22:34
  •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朝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唐乐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可见是武舞曲。当时唐太宗观后就有“发扬蹈厉”之赞。词中《破阵子》一调当是由此大曲摘编而来,以之“赋壮语”,自然是声情并茂。但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都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辛弃疾有着自己独特的境遇和感受。仔细体味本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和苍凉。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这里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蕴涵着多么深沉而丰富的感慨啊。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这一句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情感紧紧摄住。“梦回吹角连营”*接一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以下承“吹角连营”,回忆梦中情景。

      “八百里”谓牛,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八百里”。一次王济与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一脔便去”。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这里用此事,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悲壮苍凉的“塞外声”有相*之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笔点化──“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军营,用“分”“翻”,重在热烈的'动;最后一句刻画主帅,则如电影镜头运行中的一个突然定格,突出的是一种静的威力。动静相衬,摄人心魄。

      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作者并不泛泛用笔,而是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来写。“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事中有名的“刘备跃马渡剡溪”。霹雳,是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南史·曹景宗传》说,曹在乡里,“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马快弓响固然仍从形声两方面着笔,但与上片豪壮凝重不同。这两句写得峻急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因此下面便直抒胸臆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下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词末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可怜白发生。”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那就是投闲置散、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为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此正欲抑先扬之法,前为宾,后为主,一句逆转点化,化“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煞,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

      统观全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始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

      词与诗不同。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这一方面使词更加自由而富于变化,但另一方面运用不当也容易产生画蛇添足的毛病。作词应避其短而扬其长。从宋词实际来看,以奇句作结之佳篇都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本词的上片结句正是如此。这在名家词中屡见不鲜,如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皇甫松的“人语驿边桥”(《梦江南》)等,都具有这一特色。辛词奇在下片结句。它不是承上点化,而是逆转突变,另翻新意,在与上文的鲜明对照中深化题旨,并给人以悲壮之美。以唐人李绅的《悯农》诗相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铺陈,末句逆转,但由于诗为偶句,其末句奇变仿佛只是针对第三句而来,所以突变之感犹不甚强烈。辛弃疾把此种手法用之于词,得心应手,可以说最充分地发挥了词体奇句的独特功能。

      关于本词的写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写于福建安抚使任上,是鼓励新中状元陈亮的贺词。这只看到了词壮的一面,而没有体味出其中悲的意味。从以上分析可见,它是失意英雄的慨叹。大体可定为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略后。此时作者虽被迫闲居,但壮志未酬,壮心不已,这与词中悲慨感叹的情怀是相符的。辛、陈鹅湖之会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兴和议”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战气氛十分暗淡,辛、陈对此极为不满。鹅湖相聚,他们慷慨激昂,“极论世事”(辛弃疾《祭陈同甫文》)此后又以《贺新郎》词相互应答,对“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现状表示了无比的悲愤,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雄心。本词悲中见壮,壮中含悲,正不妨看做其与陈亮酬答之《贺新郎》词的续篇。

      与此相关,内容也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写陈亮。其实“为……赋”只说明此词是写给谁的,并不说明词中写的一定是谁。词是抒情艺术,不可拘泥过死。我们认为,本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但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现。不能看成单纯记哪一个人或哪一件事。创造一个立功疆场的将军形象,正是现实中被迫闲置、报国无门的折光反映,因此篇末才有“可怜”之叹。

    [阅读全文]...

2022-04-07 04:24:49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句子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语录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说说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名言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诗词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祝福
破阵子之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