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播放关于萧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播放关于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播放关于萧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播放关于萧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鱼玄机《赋得江边柳》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贾岛《易水怀古》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火龙鳞红叶萧萧,金兽眼黄花冉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刘长卿《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陆游《自咏示客》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杜甫《雨二首》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吴则礼《水龙吟·秋生泽国》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张俞《楚中作》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杜牧《秋浦途中》
故人南去汉江阴,秋雨萧萧云梦深。 ——李端《江上送客》
黄山横鹜晓成围,后骑萧萧万弩随。——宋祁《对猎》
马嘶红叶萧萧晚,日照长江滟滟秋。—— 赵嘏《献淮南李仆射》
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梅尧臣《韩子华内翰见过》
萧萧暗叶鸣秋雨,淅淅窗风战客灯。——张耒《宿咸*驿》
坏檐破壁秋雨余,蛛网萧萧风满屋。——张耒《游楚州天庆观观高道士琴棋》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刘向《九叹》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江头杨柳树,秋雨更萧萧。—— 全室宗泐《秋江送别》
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李建勋《春雨二首》
空山多阴春雨足,饥马萧萧空伏枥。——张耒《感春三首·悠悠朝兴暮还息》
漠漠水烟晚,萧萧枫叶飞。——权德舆《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朱敦儒《念奴娇·放船纵棹》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苏轼《竹枝歌》
七十二湖烟雨岸,蓼花枫叶正萧萧。——释行海《送选上人》
枫叶萧萧风阵长,东厢曝背资沧凉。——葛立方《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客居贫病医无方》
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段成己《临江仙·自笑荒才非世用》
枫叶萧萧山月下,戍楼残火几家秋。——王恭《海城秋晚》
临岐杯酒若为情,枫叶萧萧独雁鸣。——王恭《暮秋送客之塞上》
秋*濒漾夕空,萧萧枫叶挂疏红。——陈继儒《缺题·其二》
绽雪芦花纷历历,经霜枫叶莽萧萧。——朱多《雨》
半窗白月炉烟断,枫叶萧萧乌夜啼。——苏钦《九座山中即事二首·红药青绫心已灰》
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杨广《四时白纻歌二首·其二·江都夏》
秋色萧萧枫叶丹,每听砧杵辄凭阑。——李英《关黄欧三文学枉过持陈二山人所寄赠章率尔酬答因订中秋之约》
洞庭秋清夜何寂,蓬鬓萧萧枫叶村。——张本《山斋秋夜》
林香冉冉流清梵,枫叶萧萧下小舟。——尹嘉宾《秋日寄受之太史》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秋雨留人意恋恋,水风泛树声萧萧。——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
萧萧秋雨山中夜,负他他年对榻期。——李流谦《吊无为照老三首·六尺岩岩铁石姿》
杜甫,千古诗圣,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他在世时,经历了盛唐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中反映了不少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怀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被称为诗史。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结束了四年,但是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离开草堂到达夔门。那时他的人生,已经走入老年,生活依旧贫苦,身体也愈发不好。
他于秋日登上白帝城,面对秋江萧瑟,百感交集,于是就有了这篇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因此,《登高》被*赞为: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精光万丈,系旷代之作。
登高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那么,为什么诗人不用“落叶”,而是要用“落木”呢?
诗忌俗字,说到“叶”,常使人感觉到绿意和生机,想到枝繁叶茂。而单一的“木”字,则给人一种秋天的萧条感觉。
王勃曾经写下过一首秋景五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虽说也是在讲萧瑟,但黄叶一词好像就不如落木来得深沉。
相比落叶萧萧,显然落木萧萧更加沉重,这也符合诗人的意境。诗人听猿啼,看飞鸟,仰望落叶之窸窣,俯瞰大江东去。既壮阔又萧瑟,引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整首诗歌的情绪是自然而然,又沉郁悲怆的。所以,也只有落木萧萧,才能更加反应诗歌的情绪。
用木来化用叶,古已有之。屈原曾在《九歌》中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曹丕也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之后,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也将落叶写作落木: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树木、树叶、树枝,在诗人眼里,都可以用木来代指。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在形象思维中,木和叶的语感相差会大很多。
很多诗人都用木叶来描述秋景,譬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不但是描写秋风吹树木,也在表示落叶纷飞。
而“木”这个词语,还会让人联想到颜色,那种深褐色的深重,而“叶”却容易让人联想到青绿般的颜色。很显然,在本诗中,沉郁的色彩更加合适。
有歌手说,为了押韵,作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还是现代的白话文写作呢,更别提古代对韵脚*仄非常讲究的古诗了。将登高用七律的*仄来考察一下,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仄起入韵的格式。
这个格式要求七律的*仄是:
中仄**仄仄*,中*中仄仄**。
中*中仄**仄,中仄**仄仄*。
中仄中**仄仄,中*中仄仄**。
中*中仄**仄,中仄**仄仄*。
虽然说很多美妙的古诗因为情怀悠长,有时候并不局限于*仄,但是大体的格式还是要遵守的。更何况,诗圣用词向来考究。杜甫这首《登高》,除了首联里的“猿”字稍微出律,其余完全合辙。
无边落木萧萧下——**仄仄**仄。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仄仄*。怎么样,杜甫不愧是诗圣吧?
古时候的交通不如现在便利,所以那个时候的伐木工人在森林里砍了木材之后,想要将其运输出去就会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因地制宜,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省力的运输方式——木排。
木排,在古代被称为“桴”,是运输木材的一种主要方式。伐木工人把木材砍好之后,用绳索等工具简单地将其*在一起,做成木排,然后把木排放到水中。
这种运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因为它通过水的浮力和流动,让木排顺着水流而下,到达指定位置后,再由人打捞起来,然后搬运走。
同时,长江*地势险峻,江水湍急。所以,放木排这一古老的行业,就由此诞生了。杜甫登高望江,难免也会看到木排随水而下。所以,这无边落木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杜甫可能看到了真木头。
放木排这个行业,算是惊险、高危,且又生死无常了。从春秋战国时候起,放木排人的身影就一直存在,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才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伐木通常情况下是在冬季进行,伐木工将木材砍伐之后,放置在那里,然后等到来年春江水暖了,再将木材编成木排放下去。
但是,杜甫登高的时间是深秋了,所以理论上他应该看不到大规模的放排的。但是,结束安史之乱的战乱后也说不准。所以,这个解释权当读个新鲜吧。
想想看诗人登高远望,秋风萧瑟,江水滚滚而下,奔腾不休。江上木排成行,随水而下,逝者如斯夫。*猿声不休,茫茫天际白鸟南飞。
诗人沉郁悲苦,身体老弱又思念故乡,他早年登楼时还能够写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而在夔州的时候,也只能自嘲的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了。
杜甫写《登高》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他从踌躇满志的壮年,到暮气深重的晚年,他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流离了整整八年。余生的时间,他亦在动荡的时节里颠沛飘荡。
他不但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苦难和国家的忧患,精神和身体也都遭遇了许多折磨。但是他年华逐渐老去,沉郁忧患开始成为他诗作的底色。
写登高的时候,正是他准备归乡之时。然而动荡的时局让交通闭塞,这趟归家之行路途漫漫,三年后,杜甫病故在耒阳。正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写秋天萧瑟的古诗词诗句
1、万里*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3、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4、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5、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6、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7、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8、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9、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10、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1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2、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3、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4、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5、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16、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17、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谢灵运《七里濑》
18、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19、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20、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21、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徐祯卿《在武昌作》
2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2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25、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26、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27、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8、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29、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30、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31、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32、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王恽《*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33、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34、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薛昭蕴《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35、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3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7、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38、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39、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0、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4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2、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3、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44、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45、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46、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7、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秋思》
4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9、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50、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古歌·秋风萧萧愁*》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风:暴风。
3、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4、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赏析: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m.ju.51tietu.net)。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民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关于带萧的诗句
1.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
2.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3.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4.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5.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6.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7.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8.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9.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 暑雨萧萧滴夜长,晓窗探借九秋凉。
11.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12.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13.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14. 天宫阁上醉萧辰,丝管闲听酒慢巡。
15. 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16.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17.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18. 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枳。
19.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20. 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
21.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22.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23.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24. 村邻何萧疏,*者犹百步。
25.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26.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27. 伊余息人事,萧寂无营欲。
28. 由余窥霸国,萧相奉兴王。
29. 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
30. 散洒纳凉气,萧条遗世情。
31. 惨然游子寒,风露将萧瑟。
32. 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33.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34.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35.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36.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37. 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38. 苞茅酒缩,膋萧香彻。
39.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4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2.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3.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
44.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45.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46. 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47.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成路人。
48. 从容朝早退,萧洒客常通。
49.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50.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1、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易县,当时为燕国的南界。
2、萧萧:秋天的风声。
3、兮:语气助词。
4、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赏析: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这首诗语言十分*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m.ju.51tietu.net)。
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
风萧萧,雨瑟瑟打油诗
梦碎,心相随,烛下镜前描素眉,吟诗赋词琴箫陪,月中孤雁南飞。指染伊人相思泪,满地残绪难追。
思念,愁肠断,一地落花风吹散。寂寞情绪弥漫天,纷飞落花扑面。一腔柔情锁眉间,渐走渐离渐远。
梦江南,滚滚泪流干。花前月下吟词赋,断桥斜影压窗前,今夜谁独眠。
风萧萧,雨瑟瑟,相思孤雁难寄托,独守这寂寞。叶飘飘,雪落落,天地之间银妆裹,寒袭谁心窝。
夜无眠,隔窗邀月伴。残红难掩憔悴容,盛装打扮颜色淡,蜡烛泪流干。
烟雨朦胧江南,杨柳起舞湖畔。碧波泛轻舟,却被孤鸿打断。长叹!长叹!独人独舟独雁。
昨晚月如勾,凉风突起染残秋。树叶纷纷沙沙闹,休休,独自把盏空饮愁。红烛泪干流,轻纱络帐掩护幽。早露点点滴滴落,偷偷,一缕晨霞锁眉头。
夜深衾衣寒难睡。月苍白,星满地,风过帐前纱漫飞。勾起相思,吊出记忆,一腔愁滋味。昨日黄昏偏遇雨,憔悴孤雁情何寄。千万柔肠滴滴泪。梦醒心碎,一片痴迷,酒把灵魂醉。
黎明暗,月半残,独守寂寞纱窗前。风呼唤,露湿衫。一寸相思,泪流千万。叹!叹!叹!夜无眠,愁增添,满腔思绪理还乱。曾盟山,今桑田。携手到老,风雨强拦。难!难!难!
醉饮寂寞五更天,烛流干,月已残。独留孤寂、左右相陪伴。万般滋味在心头,独孤单,能谁言。预将心情折两段,斩不断,理还乱。满腔忧虑、憔悴了容颜。纵使相思葬花前,愁不去,绪增添。
描写萧条的诗句
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下面小编收集了描写萧条的诗句,供大家参考。
《秋思》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山房春事》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宿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野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杂诗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踏莎行·点点琼酥》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点点琼酥,初寒乍结。看来未忍轻轻折。园林正告久萧条,春工著意饶先发。眼底不凡,枝头自别。也知彻苦宜霜雪。这般风味凭馨香,怎教桃李同时节。
《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水龙吟·冻云阁雨》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冻云阁雨,长风送雪,万里无凝滞。斜斜整整,纯白入素,应同太始。袁巷萧条,冷光寒透,有人曾至。但圆虚上下,澄明莹洁,如□□、混元气。时听松篁泻坠。任山川、珠联玉缀。一尘不染,一毫不现,真空妙治。祥应三白,润归多稼,已成丰岁。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
《沁园春·第一江山》
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戌楼。凭阑久。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回头。祖敬何刘。曾解把功名谈笑收。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垅荒丘。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减字木兰花·半窗斜月》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半窗斜月。茅店萧条灯已灭。床下蛩声。声动凄凉不忍听。终宵无寐。覆去翻来真个是。屈指归期。应是梅花烂熳时。
《水调歌头·帆落松陵浦》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绝景有谁赏,雾暮闭三高。不须臾,千古事,一萧条。鲈鱼纵有,泽荒甫里失溪桥。更吾名高业茂,终归荒田野草,且稳一枝巢。举酒酹空阔,烟远路迢迢。
《沁园春·道过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道过江南,泥墙粉壁,石具在前。述某州某县,某乡某里,住何人地,佃何人田。气象萧条,生灵憔悴,经略从来未必然。惟何甚,为官为已,不把人怜。思量几许山川。况土地分张又百年。正西蜀巉岩,云迷鸟道,两淮清野,日警狼烟。宰相弄权,奸人罔上,谁念干戈未息肩。掌大地,何须经理,万取千焉。
《浣溪沙》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秋气尖寒酒易消。秋怀元酒更无聊。夕阳人影卧*桥。菊就雨前都烂熳,柳丛霜罢便萧条。夜来风色似今朝。
《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