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李白的春日朗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李白的春日朗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李白的春日朗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李白的春日朗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品读唐诗《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不仅诗作惊人,其人品更令君子之辈钦佩,他傲岸不屈,从不谄事*,不怕得罪*,不*则鸣,诗人是很欣赏他这一性格的。首联开篇点题,极力称赞李白的文才与高风亮节,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人以庾信和鲍照与李白并论,可见其对李白的诗歌是多么赏识和钦佩,因为庾鲍二人都是诗坛集大成者一类的人物,这就进一步衬托出李白的诗在当代天下无敌,在行文上照应了首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乍一看此联,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一想,诗人当时身在长安,正是所谓的"渭北"之地,而李白正在江东,这两地的景物恰好将两颗互相思念牵挂的心联系在一起。颈联借景抒情,寓思念之情于两地景色之中,情景交融,妙处横生。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以此作结,体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重与"二字更突出了过去情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期待,更流露出了眼前思而不能见的怅惘,因而使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变得更为浓烈。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至今脍炙人口。杜甫对李白的赞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赞叹李白:“天上谪仙人”。图为《李太白文集》之《将进酒》。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自唐代始就为世人所认可。同为唐代大诗人的“诗圣”杜甫曾作五言律诗《春日忆李白》一首怀念李白,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时至今日,李白的诗作依然具有无可争议的典范意义,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李白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无论是少年成名还是晚景凄凉,都为文学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特别是入永王李璘幕府而“附逆”一事,更为世人争论不休。李白的故事也屡次被搬上荧屏以及话剧舞台,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1 少年李白渴慕仗剑天涯
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白(701年——762年)是“兴圣皇帝(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李暠)九世孙”,而李暠又自称是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白的先人在隋末因获罪而迁徙至西域,故而有说法称李白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相传李白的母亲在生李白时曾经梦到了长庚星(即太白金星),所以就此取名为李白,字太白。同样根据史*载,李白十岁就通晓诗书,再长大一些便在岷山隐居了。在隐居期间,被州牧推举有道,却不出仕。苏颋(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出任益州长史期间曾经见过李白,惊异地评价李白为“天才英特”,并认为李白稍加学*,便能与写就《上林赋》的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比肩。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血液中的武将基因作祟,李白在少年时便喜欢上了击剑之术,梦想成为一名侠士。出于对侠的倾心,李白还创作了《侠客行》一首,大力歌颂燕赵之地的侠士们。他们头上系着缨子,是那么的威武;他们腰间悬着的剑似霜胜雪是如此锃亮、锋利;他们银鞍白马,风流胜过文人墨客;他们动如流星,引人侧目。侠客们路见不*便仗剑行侠,斩杀不义之徒之后便掸掸衣上的尘土,将自己的功绩、盛名深深藏起。在李白的价值观中,真正值得交往的是像朱亥、侯嬴这样为知己者两肋插刀的侠客们。他们的一诺千金连天地都为之侧目,五岳之重,与这些大侠们的诺言相比都显得轻了。纵然离世,侠客的侠骨也散发着芳香,为世人所敬仰。
在李白眼中,仗剑行侠比皓首穷经来得对胃口,更来得痛快。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更为了实现自己的侠客理想,李白在自己的垂暮之年选择继续从军,帮助统治者*息安史之乱。最后无奈因为身染疾病不得不返回当涂县,投靠在当地任职的族叔李阳冰,最终在此处病逝。
李白从18岁开始就在蜀中游历,开元八年(720年)前后赴渝州拜谒李邕(即唐代著名书法家李北海,唐朝宗室,同时也是为《昭明文选》作注的李善之子),并写下了意气风发的《上李邕》。李白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自比,豪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对自己、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诗句流露出了少年人特有的不畏艰险之情怀。在这首诗的结尾之处,李白写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可见李白之前多受冷遇,这次在李邕这里也不例外,但是李白依旧故我。也许是二人年龄差距太大,李邕对这位恃才狂放、年纪轻轻就想*交诸侯的后生实在看不惯;也许是李邕有意给这位顶着“天才”名号的青年以磨练。总而言之,李邕并没有满足李白希望得到提携的愿望,而李白,则用作诗找回了自尊。
时隔多年,世事变迁。李邕虽然不重李白,但是他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素有贤名。由此遭人嫉恨,被李林甫设计害死。后李白在流放夜郎途经江夏时题写了一首《题江夏修静寺》,并于题下注云:“此寺是李北海旧宅。”在诗中李白写道:“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全诗语气亲切,缅怀之情显而易见。特别是“我家”二字,将李白与李邕的“隔阂”一扫而空。在经历了沉浮之后,李白不但并未记恨李邕,反倒为李邕所遭受的不*待遇而哀伤、惋惜,并深切怀念这位长自己二十余岁的故人。
2 入李璘幕府而被误解为“从贼”
李白的一生都在渴望建功立业与蔑视荣华富贵两种情绪中纠葛。他是道教的信奉者,结识的朋友中多有修道之人,自己也入了道教;而他又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即便被赐金放还,他也依然留下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句。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在自己最“位高权重”的“粉丝”唐玄宗的推荐下,加入了永王李璘的水军幕府,根据《唐大诏令集》中《命三王制》记载:“李白此人文武双全,现隐居于山中,应将他征召而来,加以任命(其有文武奇才,隐处山薮,宜加辟命)。”永王璘征辟李白为江淮兵马都督从事,正是执行玄宗此一旨意。李白也由此开始了为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最后一搏”。而也正是这最后一搏,使得李白几乎耗尽了最后的生命力与斗志。
根据《新唐书》记载,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少年丧母,由其兄长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抚养长大。在安史之乱时,李璘获其父唐玄宗册命成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至德元年十二月,由于李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水师东巡,被定性为谋反,并被玄宗下诏“贬为庶人”,而加入李璘水师幕府的李白,也因为跟随永王李璘而获罪,被判流放夜郎。
但这些只是史书中的记载,实际上永王璘根本没有谋反。李白在其作品《南奔书怀》中就直言“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指出永王李璘东巡是奉了皇命的,有调动军队所需的全部手续和信物,并非史书中记载的“叛逆”“擅发兵”。李白还在诗中说“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自己以文笔从事于永王璘,受到永王如燕昭王黄金台延天下士之礼遇,出*永王酬酢交错之盛宴。知遇之感与报国之情,见于言外。“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更是直言正当安史叛乱,肃宗却镇压永王璘水军,自相残杀。自己参与水军行动,是感永王知遇之恩,是如祖逖志在肃清中原胡虏。如今皆付诸流水,悲愤难言。
对于李白褒贬不一的结论是由于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面临的极为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导致:唐玄宗入蜀避祸。避祸途中,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并于公元756年擅自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由此唐王朝出现了短暂的“二主”局面。为了让国家尽快恢复统一,根据《唐大诏令集》中《明皇令肃宗即位诏》的记载,玄宗大度地表示在收复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市)之前,如果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有紧急军情事务需要处理,则太上皇唐玄宗有权处置。按照册命约定,在克复上京之前,唐玄宗处置并令所司奏报肃宗,而肃宗认可者即为合法、有效。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所记载的永王东巡就是玄宗为了*定安史之乱而制定的战略。他希望永王璘从扬州出发,跨海北征,收复幽州。永王李璘也确实得到过唐玄宗的册封,并报肃宗且得到了认可: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玄宗入蜀途中曾经发布对永王璘的第二次任命,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故而李白在其《永王东巡歌》才会写出“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此等自信、豪迈的诗句,这样的自信也展现出了永王东巡的合理性、合法性,更表现出了李白能够亲身参与到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中的满足与豪迈。
史书未见肃宗对册命约定有任何异词,也未记载肃宗反对册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之命,说明这条册命是合法、有效的。但是,肃宗出于谋求皇位、剪除实力强劲的宗室的阴暗目的,后来将李璘实力强劲的水师打为叛军。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唐肃宗开始镇压永王“叛乱”,自此之后,唐玄宗的册命也被废止。
李白本因做过李璘的幕僚而“当诛”,在郭子仪的斡旋之下改为流放夜郎。流放途中得到了赦免,回到浔阳,又因事在浔阳入狱。至德二年春,李白在浔阳狱中作《万愤词投魏郎中》,历述安史之乱,玄宗播迁,自己无辜蒙冤,呼吁申冤揭露玄肃之际政治变局及其原因。所谓玄肃之际政治变局,指自马嵬驿之变、灵武即位至整个肃宗时期,肃宗出于抢夺皇位而来的猜忌心理,信任宦官集团,对玄宗实行撕毁册命约定、监禁,对玄宗旧臣及一般文武官员,实行迫害、镇压、监控,所造成的黑暗政治局面。“德自此衰”是李白对肃宗政治无道的总判词。
虽然李白在唐代宗即位(762年)后被“以左拾遗召”,但此时的李白已经离世,葬在当涂。永王璘一案,耗尽了李白生命最后的光华,也为李白的一生抹上了本就不存在的“污点”。(本节参考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邓小军教授的《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及《李白从璘之前前后后》等科研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3 唐玄宗和杜甫都是李白的“粉丝”
虽然李白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但李白为*留下了相当宝贵的财富:诗歌。李白有“诗仙”之称,其代表作颇多,包括《峨眉山月歌》《少年行》《蜀道难》《行路难》等。全唐诗辑录李白诗歌二十五卷,共981首。李白的诗歌成就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绝句上,更体现在其创作的其他体裁的诗歌上。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草书歌行》等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而李白的古体诗如《春思》《古风》等更是为*所重。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五律《春日忆李白》一首,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肯定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不世才华,在杜甫这位“诗圣”看来,没有人在作诗一事上能与李白比肩。包括杜甫自己,也是李白的“铁杆粉丝”。
744年,李白和杜甫在东都洛阳相遇。两人在诗歌上的切磋为彼此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两人因为诗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杜甫认为李白的诗歌“清新”“俊逸”,其成就超过了以这两种特性而闻名的前代诗人庾信、鲍照。在诗歌构思上,杜甫更觉李白与世迥异、飘然世外、卓然独立。杜甫还有很多专为李白所写的诗,如《赠李白》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梦李白》二首等作,都表达了对于李白的仰慕、崇拜和思念之情。其中《不见》一诗更是将这种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在盛赞李白高产的同时又感叹其飘零的身世,可谓种种感情都掺杂一起,感人至深。 杜甫比李白小11岁,成名也晚,所以并不是李白“粉丝”中最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当时的身份地位而言,李白的众多“粉丝”中有两位极为重量级的人物,其一是当时的文化名流贺知章。贺知章是盛唐前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天宝初年,李白南下来到会稽,与著名的宗教人士吴筠交好。吴筠奉召入长安,李白便随着吴筠同入长安。两人一同拜见了贺知章,贺知章看到了李白的文章,不禁感叹道:“您真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子,谪仙人也)!”贺知章为李白的文才所折服,成为李白的“粉丝”,并利用自己的“官方身份”向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推荐了自己的这位“偶像”。唐玄宗便成为李白众多粉丝中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了。李隆基多才多艺、通晓音律更兼爱好诗歌,便将李白召入宫中,与他谈论当世政事,李白挥笔写就了奏颂一篇。皇帝赐予李白吃食,还“亲为调羹”,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根据《新唐书》记载,在李白“供奉翰林”之后,唐玄宗在沉香子亭坐赏风景,忽然有感而发,想要李白来写乐章一篇。但是李白此时还在市井之中与酒徒饮酒,当李白从酒桌上来到宫中的时候已经醉了。皇帝的左右侍从打来水帮李白洗脸醒酒。醒酒后,李白接了笔,不假思索便写就了一篇“婉丽精切”的文章。皇帝由此更加欣赏李白的才华,经常召唤李白陪同宴饮。在一次宴饮之后,李白醉酒,让素为玄宗所重的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由此得罪了高力士。最终导致了李白的被“赐金放还”。
李白还有许多文化圈的名人朋友,如王昌龄。王昌龄曾经为李白写过一首《巴陵送李十二》。李白亦为王昌龄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中的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李白的“粉丝”们追起“偶像”来也是十分疯狂。有岑夫子(一般认为是唐人岑勋)、丹丘生(唐著名道士元丹丘)二人,为了陪李白喝酒也是“煞费苦心”。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中就出现了这一情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对饮酒的喜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736年,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日日沉醉,饮酒不歇,号称“竹溪六逸”。李白曾作《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一诗,感怀过去几人的交往的情形。在李白写诗之时,正是与这几人分别之日,如此情景,让李白感叹道:“对你们的怀念,势必将入这烟幕之中的杂草一般疯长,无论寒暑,都不将衰退(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春日忆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着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杜甫诗鉴赏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作出的诗,超凡脱俗,无人可及。继而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着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雄健,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气助词,不但加强了赞美的语气,也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力量。
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也就是忆人。但作者并不直接忆人,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描绘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实叙出,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形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只看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所见也只有远处的树色,又自然显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设想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淡,实则每个字都精雕细琢;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以“何时”作诘问语,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
清代浦起龙说:“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接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整理:zhl201702
《春日忆李白》
作者:杜甫
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1、不群:不*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2、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3、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4、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5、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6、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翻译: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
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
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
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
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赏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着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m.ju.51tietu.net)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也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江南春朗读
诗人: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李白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写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李白古诗大全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古诗李白的春日朗读
李白的古诗春怨朗读
春日忆李白的古诗朗诵
春日李白古诗的读后感
古诗李白的怨情朗读
劝学古诗李白的朗读
《春日忆李白》的古诗
李白的诗词春日古诗朗诵
李白的诗春日古诗
古诗三首李白的朗读
朗读李白古诗的好处
李白的古诗两首朗读
李白的古诗兰花朗读
朗读一首李白的古诗
古诗李白的长干行朗读
春日古诗李白写的
朗读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春日记李白的古诗
秦朗读李白的几首古诗
宝贝牛朗读春日的古诗
古诗李白的行路难朗读
李白的古诗蜀道难朗读
古诗忆江南李白的朗读
春日偶成古诗的朗读节奏
唐诗李白的春日古诗
春日朱熹的古诗朗读视频
村居古诗朗读李白的视频
春日的古诗朗读动作简单
李白的春日古诗带拼音
春日亿李白的古诗意思
对母亲道歉的古诗
描写星河月夜的古诗
关于花和鸟的古诗完整
给朋友的古诗贺词
不少于200字的古诗词创作
扬州的古诗运河
耳边就会有这样的古诗想起
春夏秋冬四季有关的古诗
蟋蟀的古诗书法
早春在古诗里的第几页
古诗的文化起源于
关于中秋英雄的古诗
骑驴在山间的古诗
关于乐的古诗有
上册课本最后的课外古诗词
关于春的闽南语古诗
古诗以及古诗对应的图片
带有云和辰的古诗
带有解说的古诗
含有山水画的古诗词大全集
山水的古诗小报
放一个劝学的古诗
古诗与新诗的鉴赏区别
适合儿童比赛朗诵的古诗
带春字的不常见的古诗
有兆美两个字的古诗词
冬夜对女友思念的古诗
关于你临别赠言时引用的古诗
有脱这个字的古诗
古诗画的拓展阅读
古诗报君黄金台上意的朗读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