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关于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06) 语录(46) 说说(49) 名言(19) 诗词(1k+) 祝福(8) 心语(281)

  •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发言稿

  • 演讲
  •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发言稿(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写发言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铸就千古伟业》。看了齐恒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令人敬佩不已的高尚品质。但这三人中令我最欣赏,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恒公。

      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齐恒公的身上就完美的体现了宽容这一品质。管仲曾辅佐公子纠与齐恒公争夺君位,两人之间更是有着一箭之仇。换做别人,早就将管仲当作仇敌对待,恨不得得势后将其**万段。可是齐恒公不但没有在得势后处置管仲,反而是听从鲍叔的意见,重用管仲。若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了,更别说是不计前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在处理管仲这种事中所体现的宽容品质是值得我们学*的,也正是他的这一高尚品质助他登上了春秋霸主的主座。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得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齐桓公的宽阔胸怀,不仅用于管仲还用在了鲍叔身上。对于鲍叔来说,管仲是他的朋友。齐桓公是他的上级。但是齐桓公与管仲有一箭之仇,所以这种情况下鲍叔本可以将管仲藏起来。保他一世无忧。但他没有,他选择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重用了管仲,在古代,能有多少君王会如此宽容的对待自己的臣子。没有将他这种行为以连做罪名而被诛杀都是万幸。更别想让他善待并听取你的建议了。也正是因为鲍叔所忠心的人是齐桓公,让他们三人互相成就,建立了春秋霸主的一代伟业。

      宽容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有齐桓公重用管仲,不计前嫌;有蔺相如躲避廉颇,宽以待人共保赵国安定;还有蒋琬愿谅杨戏对他的辱骂而赢得了“丞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誉。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了宽容的重要性。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或许别人是觉得他们在吃亏,殊不知这些事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同学们!如今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了,但人与人之间的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我们不妨“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互相各让一步,学学齐桓公的宽容品质,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欢笑!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称作春秋五霸之首。但对于创立了这份功绩到底是谁的功劳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鲍叔的知人善谏,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管仲的治国之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齐桓公的气度。

      在齐桓公继任后,鲍叔向其推荐了管仲,要知道管仲和齐桓公可是有着一箭之仇的。但齐桓公并未因此而不任用管仲,相反齐桓公重用了他。齐桓公难道一点都不记恨管仲吗?不!但他却能够以先国家之利而后私仇也,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他为了国家和百姓可以牺牲自己的恩怨,这便是他的气度啊!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官,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一生曾向唐太宗上谏两百多次。但你们可能不知道,魏征一开始是唐太宗哥哥李建成的臣子,并曾向李建成建议杀掉当时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死,魏征被擒。魏征本一心求死,但李世民不计前嫌,以礼相待,最终得魏征相助,开创了一番盛世。是李世民的气度得到了人心,造就了他的成功。故而拥有气度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谓:天之高,纳君子气度。地之厚,蕴仁者胸怀。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蔺相如用他的气度感化了廉颇。这份气度并不是建立在蔺相如的个人利益之上,而是建立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这份气度是君子的气度,这份胸怀是君子的胸怀。这才是廉颇老将军所敬佩之处啊!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缺少气度,斤斤计较,没有容人之量,这种品行并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多一点气度。在别人犯错时给予原谅,不计较,不记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个人。培养自己的全局观,不局限在个人的角度与层面,心怀天下。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为祖国复兴献上我们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华,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读书会上发言。管仲、鲍书叔与齐桓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洋,有人原称管仲之力,也有人愿赞桓公之强,而我,今天就要另辟其径,来夸一夸鲍叔的识人之绝。

      第一,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肯定管仲的才能。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管仲与鲍叔辅佐着立场相反的君主,按理说,他们两个应当是见面如见敌仇,不可同座而谈才对,然而鲍叔在次次的暗潮涌动下的针锋中窥见了管仲惊人的才能,甚至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给予管仲或大或小的帮助,可以说是心善与爱才到了很高程度。甚至于在管仲阻击公子小白之后,鲍叔仍然不计前嫌、冒着大风险向他举荐管仲。而管仲被齐桓公重用后帮助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鲍叔识人之绝。

      第二,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辅佐齐桓公。强行者志,不失其所者久,鲍叔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中选择了后者正是因为他看出了公子小白的雄心壮志与谋略才能,认识到了只有追随公子小白才可能取得成就,并且他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的那一天。在动荡的政局中,选择立场至关重要,这关乎着你的死与生,存和亡,困厄与通达,贫穷与富有。而成鲍叔显得尤为明智,选择了一代明君而使自己得以名垂史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鲍叔的识人之绝,认识到齐桓公会不计前媒、重用管仲,他才敢把管仲举荐给齐桓公,从而使齐国壮大。

      第三,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认清自己的实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的明与智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认清了自己的实力,鲍叔才不会因为管仲的才能而嫉妒甚至于排挤他;因为认请了自己的实力,鲍叔才愿意甘居管仲之下,让权于管仲。鲍叔的真正成功,在于他能够与世界和解,能够在居于人下与举荐能者之间,扩展出连续的生命,展现自己最有智慧的一面。

      鲍叔的识人之绝在于识才、识君、识己三方面。故而,识人之绝,确乎是要看鲍叔。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多鲍叔之知人也。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次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提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大家马上就能想到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吧。春秋乱世,英雄角逐,齐国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装死方才得以逃脱。但其即位后将昔日几乎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委以重用,前嫌尽弃。此等胸怀雅量,彰显了齐桓公求贤若渴之心,振兴国威之志,霸主之名怎能不非齐桓公莫属?

      君不见,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齐国宫廷内外燃起层层火炬,那是齐桓公以庭燎之礼日夜接待各国人才,除相国管仲外,他以非凡的气度和胸襟赢得了天下贤士之心。回溯历史长河,多少豪杰如齐桓公一样礼贤下士?刘玄德“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只为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唐太宗重用曾为李建成部下的魏征,终助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成就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唐。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任用人才,不念仇恨瓜葛,不计一己之力,而是包容体恤、兼怀大度。

      君不见,致安之本,唯在得人。除胸怀宽广之外,齐桓公还知人善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齐桓公的慧眼与信任,成就了一对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孔子评论桓公“九合诸侯”乃“管仲之力也”。其实,管仲之大放异彩,何不恒公之力也?商鞅之变法图强,何不秦王之力也?东坡之年少名满京城,何不欧阳修之力也?萧红之名噪一时,何不鲁迅之力也?傅抱石成一代绘画大师,何不徐悲鸿之力也?山下俊彦之壮大松下电器企业,又何不松下幸之助之力也?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君不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约里奥·居里有言:“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更应当注意培养人才。”祖国为人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成为人才的能力,包容人才的雅量。当然,我们已经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我国不仅培育出优秀的年轻一代,还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他们纷纷在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程序设计等尖端领域大显身手。

      同学们,齐桓公的“慧眼识英才,壮志兴国家”已成为历史烟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也成为一个胸怀宽广,格局博大的君子,既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又为我盛世中华梦圆贡献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今天分享的读书内容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让我很是感动。他们每个人都让我敬佩和骄傲,很值得我们去学*。

      齐桓公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听从鲍叔的建议,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想当年,管仲带兵阻击他,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他装死才得以逃脱。这种曾经置自己于死地的深仇大恨,怎还岂能重用?可是齐桓公做到了。真可谓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宽容博大,以德报怨。

      狭路相逢勇者胜。齐桓公即位后,管仲的人生之路眼看已经走到尽头。可齐桓公和鲍叔不仅没有置他于死地,反而却赏识和重用他,于是管仲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情此恩必当终身相报。管仲不负众望,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要说他们三个人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恐怕要数鲍叔了。

      在齐桓公即位后,按常理正是鲍叔得意之时,做为NO。1的大功臣,意气风发,大可呼风唤雨,任性而为。可是他并没有。在此重要时刻,他却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极力举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说到这里,我感动得眼泪就要出来了。谦让是一种美德,宽广是一种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鲍叔识大体,顾大局,知人善任,他对管仲大力支持和信任,以至于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让人称赞。“管鲍之交”也为我们交友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时刻以“克己复礼”来提醒自己,与朋友交往要真心帮助,以诚相待,甘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和文明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廉颇“负荆请罪”让我们明白了时刻以大局为重,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了从小就要学会谦让。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精忠报国。 “圣与贤,可驯致。”我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好“君子”之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慧心慧眼知人,千里马任重道远驰骋。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格局,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我们看到了团结,信任,默契,合作,忠心,抱负,力量等积极品质。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桓公之胸怀,鲍叔之知人,管仲之能力,他们强强联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之固,坚不可摧。

      有了这股强大的合力,也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疫情期间,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共战疫情。在我们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行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风“火”神速,“雷”厉风行。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大家劲往一块儿使。医护人员们在抗疫一线日夜奋战。社会各界紧急行动,倾力相助。各行各业,各人,也为疫情防控克服各种困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合力,使疫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合力之下,我们都有一种拼的精神。医生拼的是医者仁心,国家拼的是制度张力,亿万人民拼的是鼎力相助。有了这种拼的精神,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疫情期间,我们*还向世界各地派出支援医疗队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我们的*力量,*精神*效率,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一位*人。我们在抗疫中淬炼和磨砺的精神财富,凝聚起不断向前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也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了担当和责任,也深深体会到了做为一个*人的骄傲和自豪!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我们要学*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管仲的贤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合力有了,春风化雨,一切便会充满希望和力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想,先跟大家说个真心话。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人,都令我倾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鲍叔牙识才荐贤,谦和忠君;而管仲则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智谋,帮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可以说,在史册中,他们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1-05 21:45:57
  • 齐桓公管仲鲍叔发言稿

  • 齐桓公管仲鲍叔发言稿(精选9篇)

      在生活中,用到发言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你写发言稿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齐桓公管仲鲍叔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管鲍之交,自古为千秋美谈,管仲与鲍叔并没有应各位其主而分道扬镳。而齐桓公也不计前嫌,虚怀若谷,最终取得了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的辉煌成就,更成为了春秋的第一代霸主。因此,千古美谈管鲍交,风物长宜放眼量。

      于友。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鲍叔的举贤是历来被称赞的,他知管夷吾家贫,便多分他钱财,鲍叔知管仲家有老母,便为他的临阵逃,脱贪生怕死寻找理由。因此,观众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但鲍叔却为推管仲为相,这就是所说的“宰相肚里能乘船”吧。多年之后的一个月夜,一位官员正在骑马飞奔,追上了失落的韩信,萧何的威名也就传遍了全国。

      如果管仲是匹千里马,那鲍叔牙一定是伯牙。天下满相识,何处是知音,对朋友,我们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精神,团结合作,唯有相让是友情鲍叔的大度令我敬佩。也许,“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是如此吧?

      于君。齐桓公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他思贤如渴,任人唯贤,那豪迈的一指,使这一代霸主更加熠熠生辉。管仲的那一箭射来了雄才大略,射去了一对深厚的君臣友谊。面对捉捕归来的仇人,恒公咬牙切骨,恨不得将管仲**万段,将其尸体弃之荒野。但他忍住了,他明白,我的山河社稷需要有贤人来辅。这股仇恨他只能埋在胸口,随即任命管仲为相。这惊遍朝野,谁也没想到,当齐桓公登上霸主宝座时,竞会对管仲称谢。这对君臣,也创立了老马识途,石破天惊的故事,受后人瞻仰。

      相反,任人唯亲,孤行的君主也必定会走上灭亡的道路。项羽逐范增,以武治国,最终导致了乌江边的涕泪横流,拔剑自刎。同样,唐玄宗在晚年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任用口蜜腹剑李林甫,乱国专权杨国忠,引发了安史之乱。孙武说:同欲者胜,民齐者强,唯有君臣同心,才能共利断金。否则,要么是贤能之人离你远去,要么是贤能之人看着你逐渐淹没于滚滚浪涛之中,不复往回。

      于人。孟子曾说:管夷吾举于士所以动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悲观的生活能够助造上进人生。十年寒窗,百年苦读,莘莘学子的梦想就在放逐一瞬。相信,我们都是两眼有光,未来可期的青年。努力,打赢高考!不负韶华!

      千古美谈管鲍交,风物长易放眼量。团结与此终身定,莫把流离作无期。未来!拼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今天的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品读了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的故事,大家都颇有感触。有的同学喜欢不计前嫌、胸怀博大的齐桓公,也有的同学敬佩甘居人后、顾全大局的鲍叔,但于我而言,我更加欣赏能够顺应时局变化,抓住机遇,最终脱颖而出的管仲。

      《鬼谷子》中曾说圣人懂得“守司其门户”,意思是说大智慧的人懂得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能够遵循天下的兴亡之道。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继位之争中,管仲“站错了队”,公子小白巧妙装死,躲过了追杀,率先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管仲非但没有被处死,反而在鲍叔的推荐下,成为了齐国的宰相。齐桓公和鲍叔给了管仲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管仲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助推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管仲能够与齐桓公冰释前嫌,除了被齐桓公的谦卑和贤明打动外,更是因为在继位之争中失败后,管仲彻底认清了时局,找到了明君,便以极快的速度使自己融入这个发展的大趋势,才可成就这样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颇有道理,只有那些看透了时代演变的规律,看清楚了时势发展的走向的人,才能先人一步抓住机遇,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是,仅凭借顺应时代,有时会在潮流中“站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还需要我们自身拥有过人的能力。管仲不也正是因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眼光,才被鲍叔举荐,被齐桓公任用的吗?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做“弄潮儿”,并非易事。

      要想看到潮流变化,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古代圣贤告诫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拥有像大海一样吞吐江河的胸怀,尊重每一个有想法的声音,捕捉每一个无限可能的浪花,才能认清大势所趋,不被狭窄的缝隙遮蔽长远的眼光。

      要想不被时代落下,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能力。*年来,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前沿科技的垄断,打压发展*家的崛起,*华为凭借超前的战略思想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自力更生,在发展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更多像华为这样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强化自身能力的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读书会上,管仲让我们看到了他顺应时局变化的大智慧,通过这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以一个强大的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今天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终成大业;管仲有勇有谋,尽其所能,流芳千古。君臣一贤一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佳话。而我认为,成就这一切,鲍叔知人善谏,更是功不可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诚哉斯言,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管仲一般有着真才实干本事的人才并不少见,而让“千里马”各尽所能,施展才干,还需有鲍叔般识见才华的本领。

      识见管仲之才,是鲍叔的睿智,但他的智慧,显然不止于此。桓公即位,正是鲍叔多年尽心辅佐终将得到最好回报的时刻,可他甘居管仲之下,将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耀拱手让人。这样的行为可笑吗?非也。鲍叔目光长远,并不贪图狭隘的个人私利。若是当时他独占辅佐桓公之利,或许得意一时,却终会因自我能力的不足而贻笑千古。承认自己的不足,肯定他人的价值,是对他人的公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鲍叔深知,成就他人的同时,他更成就了自己。

      于个人而言,鲍叔做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辅佐公子小白时,尽心尽力,发挥了个人价值;桓公即位后,他深知自己能力的局限,力荐他人的同时,再次将个人的价值发挥至极。知人,是对他人能力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评估。于国家而言,鲍叔之举实乃齐国之幸。有鲍叔之才,而居管仲之下,齐国之内患,可以无忧矣。鲍叔一退,退出了自我的大度,更为国家的胜利奠基。于是九合诸侯,成就霸业,自是不在话下。由国家利益观之,鲍叔格局之大更是令人敬佩。

      当今时代“人才争夺战”长期火热,华为公司甚至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人们对于人才的渴望由此可见。而这,便更加突显出知人善谏和格局之重要。若一味顾及个人私利,有利益之时,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公,更是对自己和群体的不负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在选贤之时,有识人的本领,将合适的人才置于合适的位置;荐人之时,有无关个人私利的格局,用高于自身利益的眼光客观推荐。这是时代对于新青年的更高要求,更是作为新青年一代应该担负起的时代重责。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有知人善谏之本领,荐人唯贤之格局,方可在科技群英荟萃的今天,最大化地发挥出个人利益,在未来的浩瀚星空中发出自己闪耀的光芒!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用,铸霸业之华章》。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他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胸襟与气魄,而这胸襟与气魄,便体现在其对管仲,对其他贤人的任用上,而这,也为他带来了最终的辉煌。他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一个道理,唯才是用,方能铸成最终之霸业。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其小说《东周列国志》的结尾赋诗云:“总览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诚如斯言,人才,一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发展之动力源。回首往昔,无不是人才推动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没有商鞅张仪白起等人,难说是秦一统天下,没有韩信萧何曹参陈*,亦难说有刘邦之伟业,没有钱学森邓稼先孙家栋等人前仆后继,更难有如今众多的护国神器。人才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生命线,中山先生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大概亦是此意吧。

      是故唯有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方可揽天下之人才为己用。同时,更深层次的,唯才是举之才不仅仅是对于国家的人才,从现实与我们同学个人的角度来看,唯才是用,更提醒了我们要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发扬之。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斯言如是,每一个人均是如此,或许我们以理化见长,亦或许我们以人文见长,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优点与缺点,我十分赞成在初中的思想政治书上的一句话: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诚然如此,试想,若臧克家竭尽全力去弥补其数理化,又怎有之后的一代文豪,若巴尔扎克真的去学*法律,又怎有那一代文学巨匠。因此,唯才是用之于国家,是对人才之挽留,对人才之充分利用,而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齐桓公的唯才是用更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闪闪发光的优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对于我们自己,我们更要做到广义上的唯才是举,发现自己的才,用好自己的才,不负自己的才,珍惜韶华,砥砺前行,方可对得起自己的“才华”二字。

      昔曹操有文曰:“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今我们亦应有:“唯才是举,吾知而善之。”唯才是举之于国家与我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大概便在于此吧,唯有抓住了人才,国家方可强大,唯有了解并发扬自己的才,人生的宏图方可展现,唯才是举,举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是我们自己的才。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诗经国风周南》中有这样一首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吟诵这首诗,脑海里浮现出一种极其厚道、宽容、大度的植物,它叫樛木。历史上,也有像樛木一样的人,他就是鲍叔牙。

      读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时,除了脑补鲍叔牙有一副暴牙之外,无比佩服他的无私。我想:任何人都想要这么个朋友:他和管仲合作做生意,管仲出资少,最后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他和管仲一起去打仗,管仲冲锋时跑在最后面,撤退时却第一个跑,鲍叔牙说:“管仲他爸死得早,他怕他自己死了之后,老妈没人养。”管仲仕途不顺,屡次受挫,他说:“管仲,你不要难过,我知道你是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只是没遇到欣赏你的人。”管仲帮助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刺杀小白,小白登上皇位后,鲍叔牙又极力推荐管仲当宰相,自己甘居下位。

      这样一位贪财、无能、懦弱、不忠不义之人,放到如今,恐怕人人避之不及,谁愿意在精神与物资上无条件无休止的付出,而收获甚微?鲍叔牙却和和这样一个人成为挚交,这种厚道,宽容,大度的胸襟,实在令人佩服。难怪,管子最后留下一句千年不朽的叹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在友谊的小船上充当的是一个看风景的人,鲍叔牙奋力划船,偶尔吧桨交给管仲,管仲倒好,把桨扔水里了,还得鲍叔牙去捞,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心累?鲍叔牙,真的很像王尔德童话《忠实的朋友》中的小汉斯。小汉斯也一直是个冤大头,一直被他“最好的朋友”磨坊主所利用。磨坊主不断地赞美小汉斯,告诉他,自己有多么珍惜他的友情,在这样的赞美中,小汉斯被迫走上神坛,神坛上去容易下去难,后来,他被磨坊主给累死了。管仲不是磨坊主。上面这些事是管仲自述的,一般人,像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哪怕做得出来,也不好意思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要解释几句,表示不得已而为之。但管仲却没有,他能如实告知大众,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知道鲍叔牙在这段友谊中多么吃亏。一个人在羽翼未丰时,便得到朋友无条件地帮助、支持、包容,默默陪着自己试错,从无怨言,这大概是友谊的最高境界。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做管仲,希望遇见鲍叔牙那样的朋友。鲍叔牙越过利益和物质还有伤害,和管仲达到了相知,成就管仲达到人生巅峰。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再次吟诵这首诗,心中流泻出一时的感受: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鲍叔牙那样的樛木君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一是正直的朋友,二是诚信的朋友,三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管仲的好朋友鲍叔,就是这样一个有益的朋友,既正直又诚信,还见多识广。

    [阅读全文]...

2022-04-24 20:37:20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 阅读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

      (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2分)

      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

      【注释】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干:求,指谋求官职。

      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郭门:外城的城门。

      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阅读全文]...

2022-01-03 12:41:10
  •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 古诗文
  •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昔:从前;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大,通“太”,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女:通“汝”,你;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实:表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楚地特产。入:纳,这里指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徵:征,索取。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承蒙您想我过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背景

      原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评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阅读全文]...

2022-06-12 05:38:29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

  • 古诗文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故事的背景是齐国在打败蔡国之后联合诸侯攻打楚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齐伐楚盟于召陵

      先秦:左丘明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通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征:责问,追问。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 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 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赏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鉴赏

      *之史始于轩辕之世, 其后有《尚书》《春秋》, 然其书或存残篇断简, 其记事无非微言大义, 不能曲尽其事。到了左丘明氏创为传体。传者, 转也。转受往旨, 以授于后, 实圣文之羽翮, 记籍之冠冕也。其记事讽寓, 褒见一字, 遗逾轩冕; 贬在片言, 诛深斧钺。由此可见, 《左传》虽是一部历史著作, 但它的文学因素极为丰富。它善于具体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 并善于对庞杂的历史资料加以精心剪裁安排, 使之故事化和形象化, 这就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有了文学色彩。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一文, 对人物的描写十分鲜明生动, 齐桓公、管仲、楚使、屈完, 无不声形并茂跃然笔间, 故事首尾完整, 有因有果,层次分明。齐侵蔡, 蔡溃, 遂伐楚, 楚出使, 齐师次于陉, 屈完出使, 最后以双方结盟终了, 顺次连贯, 气韵不断。而且在情节安排上, 疏密相间, 跌宕有致, 格外引人入胜。

      其时, 齐楚对峙, 南北争强。齐国自葵丘之盟以来, 野心膨胀, 争霸北方富庶之地。而楚在齐鞭长莫及的蛮夷之族也潜滋暗长, 依山傍水。励精图治, 也雄据了一方。当时各诸侯国形势的消长, 一方面取决于天时地利国力弱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各国外交的胜算和结盟的成否, 胜算则外交, 成功则盟结。是以鸡鸣狗盗之徒, 扛鼎击剑之士四出游说, 以三寸不烂之舌动山河削版图, 诸侯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和微妙, 暗的明的,强的弱的, 唇枪舌剑, 各呈纷纭, 相持难下。本文写齐桓公伐楚不成屈完盟诸侯, 正是抓住这一特殊时期人物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 展开铺叙描写, 曲尽能事地描绘了齐侯一副恃强凌弱横蛮无理而又少智寡谋的霸主形象, 管仲的狗仗人势为虎作伥而节外生枝之能事以及楚使的随机应变, 和四角玲珑而又八面威风的无懈可击的对答, 特别是屈完的话, 不卑不亢, 委婉中带有强硬, 以如簧之舌流水之智迫使齐侯就范, 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本文是记叙文, 但作者以其高超的技巧使一系列的情节故事化。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在齐伐楚的过程中,桓公“大意失荆州”矫揉取辱和屈完不辱使命以及诸侯订盟的经过。但它并不是*铺直叙地简单记载一下事情的经过, 更不是通过作者之口三言两语地发表什么议论, 而是一笔一划地来精雕细琢人物的言谈、举止、语气, 并通过人物的某些富有特征的言谈活动和典型场面的烘托描写, 构成一系列生动的情节, 使一次历史事件的经过, 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令人如目睹其事, 身临其境。如文章开始, 先写四年春齐师灭蔡继之侵楚, 楚子出使以如流对答责问齐桓、管仲的挑衅肇事, 从春到夏, 寒暑易节, 一直写到屈完及齐侯乘而观之终及结盟。其中有管仲和屈完侃侃沥沥声情并茂的言辞, 以及双方相互诘难时雄辩的口才,机变的头脑,犀利的辞锋。文章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具体而又紧凑相衔的情节描写,构成一篇有首有尾,引人入胜的故事。

    [阅读全文]...

2022-04-29 17:41:58
  • 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

      《齐桓公好服紫》是*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人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

      二、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

      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三、注释

      1.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

      2. 好:喜欢。

      3. 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4. 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5. 国:都城。

      6. 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7. 患:以......为患,为忧。

      8. 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9. 臭(xiù):气味。

      10. 左右:身边的*臣。

      11. 郎中:官名,侍卫*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2. 甚:很。

      13. 恶(wù):厌恶。

      14. 适:正好。

      15. 进:晋见。

      16. 少:稍稍。

      17. 却:退。

      18. 衣:穿衣服。

      19. 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20. 境内:国境内。

      四、归纳总结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云亦云的意思

      臭不读chòu,读xiù,意思是气味。

      【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释】

      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

      2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3服:穿。

      4国:都城。

      5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6患:以为患,为忧。

      7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8臭(xiù):气味。

      9左右:身边的*臣。

      10郎中:官名,侍卫*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1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12甚:很。

      13却:退。

      14好:喜欢。

      15进:晋见。

      16恶(wù):厌恶。

      17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

    [阅读全文]...

2022-02-08 06:37:36
  • 李白五言绝句古诗

  • 李白,文学
  • 李白五言绝句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五言绝句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4、《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5、《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枫叶落纷纷。

      6、《咏苎萝山

      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7、《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送友人下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9、《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阅读全文]...

2022-01-26 17:44:05
  •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言绝句古诗大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1、《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

    [阅读全文]...

2022-06-18 21:32:55
  • 冬至的古诗五言绝句

  • 冬至,节气,经典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不知道这句算不算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不知道这句算不算

    五言绝句1.鹿王维空山不见人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2.竹里馆王维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0.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6.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新嫁娘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9.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阅读全文]...

2022-05-21 12:27:32
  • 王维五言绝句古诗

  •   是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逢。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27:41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句子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语录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说说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名言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诗词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祝福
齐桓公五言绝句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