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对三寸金莲的描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对三寸金莲的描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对三寸金莲的描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对三寸金莲的描写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见证的是*足履文化的一段发展史,也是*妇女的一段屈辱史。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寸金莲的由来,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在四川建川博物馆开辟了一个独特的馆室,名叫三寸金莲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古,这个地方曾是大地主刘文彩庄园的所在地,建川博物馆现有二十多个馆室,这二十多个管室的主题主要是:抗日战争。红色年代。抗震救灾。民俗等专题。而三寸金莲博物馆就是收*俗的,当然这不是为了传承,而是让大家知道三寸金莲是如何摧残*封建社会的`女性的。
三寸金莲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确实有的女人的脚甚至裹得比三寸还要小。有一种说法叫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五寸为“铁莲”。
而三寸金莲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说南唐后主李煜,沉迷于酒色当中,后宫女人争宠,中有个女人叫窅娘,因为没什么长处,只会跳舞就把脚裹起来,跳起舞来显得身姿婀娜。李后主一见欣喜万分就将窅娘带在身边。引起了当时女性的跟风。这就是三寸金莲的来历,也叫步步生莲。
经史学家考证,裹脚是北宋后大行其道,明清两朝到达极致,当时三寸金莲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现在有个笑话说:县太爷有一个女儿裹脚没裹好,怕嫁不出去,就请位秀才给做首诗夸一夸,但秀才恨县太爷就写了一首三句半:二八女娇娘,金莲三寸长,为什么这么短?横量。这个故事也说明对三寸金莲的重视。
但是三村金莲远不像听起来那么美妙,相反,这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民间有句谚语: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女孩从四五岁时开始裹脚,一开始先烫脚,烫好之后,把除大拇指外的四个脚趾往下弯,直到贴到脚心,然后用布条一层层的裹上,把脚勒成弓形,塞到鞋里,之后扶着女孩到处走以免脚部坏死。
裹脚这种封建*俗确实很残忍,那么它是什么时候终止的呢?
开始是清军入关时为让汉族人臣服于满族的统治在外型上开始改造,强制男人剃头留辫,但女人却因为裹脚后更没办法反抗清朝的统治所以被清朝裹脚所默认。到后来就形成了一种男人剃头易服,女人还接着裹脚的奇怪现象,所以清初有句有意思的说法:“男降女不降”。但后来随着西方先进思潮的进入和发现裹脚对于社会的发展不利。所以戊戌变法时期进步人士提出废除裹脚,晚清时期昭告天下废除裹脚,到民国时代来临时,民国*更是号召天下不能裹脚。因为当时*中央集权力量有限以及后来连年的战争,政令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真正的不裹脚时代是建国后。1952年山东省率先颁布禁止妇女缠足的通令,全面废除缠足。
那为什么我泱泱华夏大国,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会被一条小小的裹脚带所束缚?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很大的历史现实的合理性。*古代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社会上起主导地位,男人一方面要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又要保护财富,这时候女人等同于财富作为男人的一种附属,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女人。供养女人。但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受法律的保护,就不存在男人保护女人,保护女人的是法律。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放开,女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了,不需要男人来养。所以男人保护和供养两种男主外的权威地位就丧失了,也就没有理由要求女人裹脚,变成男人的附属品。所以三寸金莲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裹脚的废除反映了我国妇女**,社会进步,也标志着*从传统走向现代。
所以同学们,请记住裹脚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秋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解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诗文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白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真合 一作:端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翻译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解释
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诗文赏析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莲花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2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3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5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8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9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10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11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4.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
6.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李白《古风·其十九》
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8.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9.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0.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
12.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
1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 苏轼《江神子·江景》
1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5.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渌水曲》
16.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17.手捻香笺忆小莲。 —— 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18.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杜甫《为农》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张籍《春别曲》
20.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 白居易《咏菊》
21.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白居易《采莲曲》
22.守得莲开结伴游。 —— 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贺双卿〔清代〕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厉鹗〔清代〕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一寸金·秋感
吴文英〔宋代〕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霜被芙蓉宿。红绵透,尚欺暗烛。年年记、一种凄凉。绣幌金圆挂香玉。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一寸金(小石江路)
周邦彦〔宋代〕
州夹苍崖,下枕江山是城郭。望海霞接日,红翻水面,晴风吹草,青摇山脚。波暖凫鹥作。沙痕退、夜潮正落。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念渚蒲汀柳,空归闲梦,风轮雨楫,终辜前约。情景牵心眼,流连处、利名易薄。回头谢、冶叶倡条,便入渔钓乐。
一寸金·食饱伤心损气
佚名〔宋代〕
食饱伤心损气,睡多梦里迷真。眼观心动丧元神。耳听灵台昧尽。要见元初面目,慧刀割断红尘。无情应物本来真。此是修行捷径。
一寸金·富贵又争人我
佚名〔宋代〕
富贵又争人我,贫穷更待如何。有缘有分是非多。无福无灾无祸。教他一任奢侈,箪瓢也是存活。劝君休要苦张罗。大限临头怎躲。
一寸金·一不轻师慢法
佚名〔宋代〕
一不轻师慢法,二诵清净仙经。三存真气养神灵。四把尘劳拂尽。五断无明业火,六除俗里人情。七擒猿马永安宁。八味琼浆得饮。
一寸金(小石调)
柳永〔宋代〕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一寸金
陈允*〔宋代〕
吾爱吾庐,甬水东南半村郭。试倚楼极目,千山拱翠,舟横沙觜,江迷城脚。水满萍风作。阑干外、夕阳半落。荒烟瞑、几点昏鸦,野色青芜自空廓。浩叹飘蓬,春光几度,依依柳边泊。念水行云宿,栖迟羁旅,鸥盟鹭伴,归来重约。满室凝尘淡,无心处、宦情最薄。何时遂、钓笠耕蓑,静观天地乐。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
陆游〔宋代〕
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岁功。玉具拄颐谁复许,蒯缑弹铗老犹穷。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关于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关于莲花的古诗词名句(精选6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莲花的古诗词名句(精选60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渌水曲》
2、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唐·李群玉《新荷》
3、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明·袁凯《浦口竹枝》
4、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宋·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5、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温庭筠《莲》
6、小桥划水剪荷花,*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宋·白玉蟾
7、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元·丁鹤年
8、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皇甫松《采莲子》
9、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10、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
11、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曲》
12、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13、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元·刘秉忠《干荷叶》
14、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欧阳修《渔家傲》
15、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宋·释仲殊《荷花》
16、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宋·秦观《词笑令(采莲)》
1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宋·柳永《甘草子》
19、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刘颁《雨后池上》
20、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宋·董嗣杲《荷花》
21、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宋·苏泂《荷花》
2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唐·李商隐《赠荷花》
23、*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宋·朱淑真《新荷》
24、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着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坼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飘落残红。——宋·沈瀛《画堂春(风中荷花)》
25、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元·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2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唐·李白《采莲曲》
27、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杨万里《荷花》
28、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张籍《春别曲》
29、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鹧鸪天。赏荷》金·蔡松年
30、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梁·萧纲《采莲曲》
31、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32、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33、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34、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唐·卢照邻《曲池荷》
35、*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月上潮*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宋·张耒《江南曲》
36、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7、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元·赵雍《秋初夜坐》
38、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39、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明·徐渭《荷花》
40、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宋·姚勉《四望亭观荷花》
41、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杨万里《红白莲》
42、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43、*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宋·张文潜《莲花》
4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宋·欧阳修《采桑子》
45、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46、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宋·何应龙《采莲曲》
47、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唐·李白《折荷有赠》
48、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9、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佚名《西洲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西洲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佚名《江南》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佚名《江南》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李白《胡无人》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萧绎《采莲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萧绎《采莲赋》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郑谷《莲叶》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曲》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谒金门古诗词6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赏析: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四印斋刻《阳春集序》:冯词类多劳人、思妇之作,“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载,当时中主李璟曾戏问冯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卿何事?”冯答道:“夫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中主悦。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陈秋帆《阳春集笺》:考古今词家选籍,如《尊前集》、《花庵词选》、《草堂诗余》、《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唐五代词选》、《词林纪事》等,均作冯词,尤为可证。
[元]王庭筠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专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技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目前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本词上阙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阙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河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岐阳三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翻译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创作背景
《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离凤翔不远的今甘肃清水县病死。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围攻岐阳,四月城破,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岐阳》即写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后。
诗文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古诗词对三寸金莲的描写
描写三寸金莲的古诗
描写三寸金莲的诗句
含三寸金的古诗
三寸金相关的古诗
描写水金莲的古诗词
潘金莲台词
地涌金莲的古诗
藩金莲的诗句
寸金难买寸光阴古诗的名字
骂潘金莲的古诗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古诗名字
潘金莲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完整古诗
我不是潘金莲台词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古诗意思
潘金莲名句
我不是潘金莲范伟台词
一寸光阴一寸金类似的句子
潘金莲经典台词
我不是潘金莲搞笑台词
我不是潘金莲亲戚台词
我不是潘金莲首长台词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
赞美旱金莲花儿的古诗
水浒传潘金莲经典台词
西门庆潘金莲小品台词
小品包**潘金莲台词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句子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