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池州齐山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池州齐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池州齐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池州齐山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陈熙珵 – 关山月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2:00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古诗今译: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解说:
⑴池州:今安徽贵池。(2)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3)经年:常年。(4)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5)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6)寻芳:游春看花。(7)翠微:指翠微亭。(8)看不足:看不够。
品鉴鉴赏: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他出身贫寒,幼年时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岳飞很有志气,勤奋学*,决心长大报效祖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十九岁的岳飞参军入伍,开始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此后,他在抗金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年(1140年),他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败了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有四十五里。岳飞准备渡河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河南北闻风响应,金兵面临全面溃退,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勒令岳飞撤兵,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来又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在戎马征战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
题池州弄水亭诗词原文
题池州弄水亭
杜牧 唐
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
绮*草芊芊,紫岚峰伍伍。
螭蟠得形势,翚飞如轩户。
一镜奁曲堤,万丸跳猛雨。
槛前燕雁栖,枕上巴帆去。
丛筠侍修廊,密蕙媚幽圃。
杉树碧为幢,花骈红作堵。
停樽迟晚月,咽咽上幽渚。
客舟耿孤灯,万里人夜语。
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
玄丝落钩饵,冰鳞看吞吐。
断霓天帔垂,狂烧汉旗怒。
旷朗半秋晓,萧瑟好风露。
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
幽抱吟九歌,羁情思湘浦。
四时皆异状,终日为良遇。
小山浸石棱,撑舟入幽处。
孤歌倚桂岩,晚酒眠松坞。
纡余带竹村,蚕乡足砧杵。
塍泉落环佩,畦苗差纂组。
风俗知所尚,豪强耻孤侮。
邻丧不相舂,公租无诟负。
农时贵伏腊,簪瑱事礼赂。
乡校富华礼,征行产强弩。
不能自勉去,但愧来何暮。
故园汉上林,信美非吾土。
《池州翠微亭》诗词鉴赏
《池州翠微亭》 宋朝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译文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池州翠微亭》注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池州翠微亭》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祖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作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一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作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游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作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游,一是当特别、特地和,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一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作起作落、作开作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一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一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作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游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池州翠微亭》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年)春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古诗原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翻译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在“得得”的马蹄声中,缓缓登上齐山,浏览翠微亭的美景。
好山好水,我怎么也看不够,可已是明月当空,马蹄声又催着我踏上了归程。
注释解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年)春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诗文赏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齐天乐·齐云楼
吴文英〔宋代〕
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天声似语。便阊阖轻排,虹河*溯。问几阴晴,霸吴*地漫今古。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沉鹭。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凭虚醉舞。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
齐天乐(寿刘畊齐)
刘学颜〔宋代〕
红冈小塔枫林路,曾见承*歌舞。舞罢人归,月斜影转,重见郎官星度。乡关境土,又二十余年,桑麻深露。说与闾巷,少年知得当时否。如今苍颜白发,问耕聊尔耳,依稀农圃。父老吾伊,深山鸡黍,谁念乱离父母。村南书午。谩对客烹茶,笑谈今古。千岁迢迢,竹风时扫户。
与道源游西庄,遇齐道人,同往草堂,为齐书此
苏轼〔宋代〕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齐峰楼为王思齐赋
周巽〔元代〕
层楼突兀并双峰,峰*阑干秀色浓。日出青屏照帘幕,云飞画栋接芙蓉。
朝光当户岚千叠,爽气浮空翠几重。醉写淋漓怀逸少,欲将豪气压元龙。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时齐分司洛下,有东山之期)
李益〔唐代〕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国典唯*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江城子(黄子由少监同内子慧齐奉岳母定齐相遇,*间因走笔次韵)
张鎡〔宋代〕
试霜池面浅粼粼。鹊飞晴。远峰明。蓬岛群仙,来过瑞云清。龙榜当年人第一,黄叔度,是前生。玉堂行见演丝纶。彩毫轻。思难停。醉里长鲸,翻浪吸东溟。谢女风流相称好,金母更,鬓常青。
与道源游西庄遇齐道人同往草堂为齐书此?此
苏轼〔宋代〕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销沉。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右揆邹公由齐入闽齐人有华泉子者与公友抱病不获出饯作诗以遗之三首 其一
边贡〔明代〕
懊恼复懊恼,鸡鸣一何早。病夫掩关卧,游子就长道。
娟娟窗中月,照见窗下草。室迩人遂遐,离忧坐堪老。
右揆邹公由齐入闽齐人有华泉子者与公友抱病不获出饯作诗以遗之三首 其二
边贡〔明代〕
黄鹂鸣树颠,嘤嘤求友声。佳人远言迈,牵我幽思情。
思情何绵绵,绵绵复萦萦。出门望轩盖,道阻不可征。
霭霭山气浮,晶晶川云*。鸿雁方北飞,谁哉达中诚。
右揆邹公由齐入闽齐人有华泉子者与公友抱病不获出饯作诗以遗之三首 其三
边贡〔明代〕
华辀耀朱旆,宛转凌春山。朝辞邹鲁乡,暮过梁宋间。
美哉南邦化,梦寐开心颜。丈夫四方志,车马胡暂閒。
绻绻东人怀,何时复来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红楼梦·第五回》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四·齐宣王见颜斶》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礼记·大学》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五首》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北齐二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佚名《西北有高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列女传·辩通传·齐孤逐女》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战国策·齐三·楚王死》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战国策·齐六·田单将攻狄》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格言联璧·齐家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篇》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国语·晋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
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战国策·齐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曹雪芹《终身误》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列传·卷四十一》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国语·晋语·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齐民要术·序》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馀》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弟子规·亲仁》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战国策·齐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有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壶中无酒难留客,池中无水难养鱼。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草书歌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刘禹锡《赏牡丹》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增广贤文·上集》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陆游《沈园二首》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冯延巳《清*乐·雨晴烟晚》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佚名《燕燕》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崔允《花马池咏》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二绝》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希望对您有帮助。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池州翠微亭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原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注释:
①选自《宋诗选》。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④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赏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愉快、不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那么,这次出游究竟如何?诗人看到了些什么景色呢?“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冬日归旧山古诗词
古诗原文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诗文赏析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有关池州齐山的古诗词
写池州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池州
写池州秋浦河的古诗词诗
关于描写池州的古诗词
有关池州最著名的古诗词
池州最早的古诗
池州诗句
李白描写安池州的古诗词
池州西湖的古诗
赞美池州的古诗
池州当地的古诗全集
池州方言句子
有关池州杏花村的古诗
池州翠微亭古诗的读法
池州翠微亭古诗的主题是
*天湖是池州的古诗名句吗
天山天池的古诗词
上齐下齐的古诗词
鄂州西山的古诗词
有关苏州山的古诗词
赞凉山州的古诗词
云齐的古诗词
带恩齐的古诗词
写苏州山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天山天池的古诗词
夏和齐的古诗词
关于苏州东山的古诗词
苏州天*山的古诗词
描写苏州狮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