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关于放个渔歌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放个渔歌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放个渔歌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放个渔歌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 语录(25k+) 说说(2) 名言(1k+) 诗词(294) 祝福(3k+) 心语(9k+)

  • 渔歌子古诗鉴赏

  • 文学
  • 渔歌子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 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 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 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地起风波也。

    [阅读全文]...

2022-01-02 01:46:41
  • 渔歌子古诗带拼音译文(渔歌子古诗教案)

  • 《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廿七字,四*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渔歌子·浪花有意千重雪

    【五代】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诗歌不长,短短27个字,勾勒出了渔父的舒适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不知道曾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在位时是否也曾羡慕过渔父的悠闲自得的生活!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在春风中摇起一叶小舟,春江垂钓。远处的小岛上开满了春花,身边则是满满的一坛美酒,四个一字连冠下来,一气呵成,不仅不觉重复,反而*添了悠然轻快的气氛,可见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在这样的万顷波中垂钓,真可称得上自由二字。

    渔歌子·钓得鳊鱼环卖钱

    【明】刘基

    钓得鳊鱼环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得鱼举酒看天,渔翁疏放兀傲之态可掬,这也是诗人自己心态的写照。刘基早年对社会黑暗的不满,晚年对统治者高压的畏惧,使他看透官场的污浊,希望早日得解脱,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渔歌子·柳如眉

    【五代】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首词写少妇闺情。上片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以及她梦醒后的所见所闻;下片女主人公追叙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抒写离愁别恨。

    渔歌子·柳垂丝

    【五代】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这首《渔歌子》乃记游之作,有景致,有情趣,令人神往。暮春天气,楚江*,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孙光宪

    [阅读全文]...

2022-07-29 07:35:57
  • 关于渔歌子的古诗简析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关于渔歌子的简析]

    [阅读全文]...

2022-06-15 20:56:51
  • 渔歌子古诗翻译及赏析

  • 渔歌子古诗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歌子古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后世影响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地起风波也。(摘自《白香词谱笺》)

    [阅读全文]...

2022-02-02 09:37:21
  •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A类(基础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三、预*作业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

      四、教学过程

      (一)忆主题、酝诗情。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会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

      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他笔下的乡村。【板书:渔歌子唐张志和】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

      (二)闯四关、读诗情。

      1、字正腔圆读正确。

      (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

      (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

      (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

      2、抑扬顿挫读节奏。

      (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

      (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会*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

      3、入情入境读画面

      (1)诗歌是一朵绽放的花,俏丽迷人;诗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诗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词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老师的朗诵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

      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

      (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电影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

      (4)秀美的西塞山,姿态优美的白鹭,三三两两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跳跃的鳜鱼,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写意山水画啊?【板书:山水画】

      (5)引读: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从水田里飞过来的白鹭上下翻飞,姿态优美,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月的阳光里,桃花盛开,那片片粉红倒映在水中,红的花绿的水,引得水中的鳜鱼也争相追逐这落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阳光在河面洒下点点金光,肥美的鳜鱼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跃出水面,也想欣赏这迷人山水画,看到这美景,张志和的信不由的欢悦起来,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张志和"斜风细雨"也"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钓鱼。)箬笠是什么颜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绿水和白鹭,色彩美不美?除了这色彩还有什么?(斜风细雨)为什么是斜风细雨啊?春天的风雨也是多情的、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飞翔的鸟、跃动的鱼,拂过脸颊的微风、洒落湖面的细雨,再加上沉稳不动的青山,有动有静,美不美?作者流连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啊?对了,不舍的,舒缓的。请你来试一下,看来这美景还没有完全吸引住你。【板书:垂钓人】

      (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

      4、知人论事读情感

      (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会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

      (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3)引读:不舍归,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便融入这青山绿水之中,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自在的张志和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阅读全文]...

2022-02-09 19:37:38
  • 古诗词欣赏:渔歌子

  •   《渔歌子》其五

      张志和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赏析:

      第五首写青草湖赏月之乐。

      时逢月半,月儿正圆,诗人泛舟于青草湖中,天上的圆月与湖中的月影相映成趣。在江流中来往,在风波中出没的诗人,置身其间,感到其乐无穷,飘然如仙,无怪乎他要自号“烟波钓徒”了。

      由于有“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唏,传说诗人“一旦忽乘云鹤而去”(《唐才子传》卷三),坐实其乘鹤仙去。其实这样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的真意所在。

      诗的第二句“巴陵渔父棹歌连”,谓此时此景,正与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所唱之棹歌仿佛。屈原流放湖湘之间,行吟泽畔,有渔父劝其不如归隐,曾唱渔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青草湖中月正圆”的时刻,诗人不由想起这位巴陵(今湖南岳阳)渔父所唱之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岂是挣扎于尘嚣之中人所能想象的,故诗人乐所其乐,吟出“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句。

      综上所述,这些小词的形式与七言给予句比,只差一字,第三句七言化为两个三字句,然而其节奏与音韵已显得不同,读来颇有参差错落之致。可知初期的小词与绝句关系密切,只是更具音乐性,句式长短错落,已与诗明显有别。

      诗人能够写出这些具有远韵远神的小词,得力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志和善画山水,酒甘兴起之际,以击鼓吹笛助兴,挥毫作画,倾刻而就,无不曲尽天真,令人赞叹。这五首小词撰成后,诗人即据以作画,意兴高远。当是到而抱憾知,即百计求访,为不能得到而抱憾。可见这些词既是诗,又是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千百万来脍炙人口。苏轼即将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和《浣溪纱》两首词中。当然,比较下来,苏轼不免生硬之赚,“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刘熙载语)。不过于中也可知苏轼倾倒之意。

      这些词撰成后,一时和者甚众,颜真卿、等均有和作,可惜皆已不传。张词不仅风靡国内而已,甚至于蜚声海外,赢得无数的海外读者,与唐穆宗时代的日本嵯峨天皇就有五首仿作问世,流传至今昔。

    [古欣赏:渔歌子]

    [阅读全文]...

2021-12-27 11:33:25
  •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歌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词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阅读全文]...

2021-12-14 12:27:02
  • 《江上渔者》古诗

  • 文学
  • 《江上渔者》古诗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其《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拓展: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2021-12-27 08:46:08
  •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这首诗的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緌(ruí):蝉的触须

    流响:蝉不停地鸣叫。藉(jiè):凭借、依靠的意思。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本来就知道。

    同:统一的意思。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家中祭祀先人的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的意思。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题:写。临安:现在的杭州。

    邸(dǐ):旅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

    几时休:“休”是停,何时停止。

    “直”是简直的意思。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分为九个州。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的意思。万马齐喑(yīn):喑:哑。千万匹马都沉默无声,比喻中国死气沉沉。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山居秋暝

    [阅读全文]...

2022-05-30 16:11:31
  • 江上渔者古诗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君:你。

      4、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风浪。

      6、爱:喜欢。

      7、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8、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阅读全文]...

2022-03-02 12:37:26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句子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语录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说说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名言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诗词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祝福
放个渔歌子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