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关于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2) 语录(1) 说说(1) 名言(1k+) 诗词(283) 祝福(7k+) 心语(3k+)

  • 古诗《悯农》及解释

  • 解释,文学
  • 古诗《悯农》及解释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阅读全文]...

2022-07-26 19:04:22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 解释,文学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绅《悯农》古诗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悯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简介

      李绅(772846)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共倡新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

      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阅读全文]...

2022-04-25 14:59:22
  • 古诗悯农的意思全解(悯农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阅读全文]...

2022-02-01 04:09:26
  •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全文赏析)

  • 解释
  •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品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注释】

    ①锄禾:在田里锄草、松土。

    ②日当午:正当中午的太阳。

    ③餐:饭。

    【大意】

    在太阳当头的正中午农民锄地,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苗下的泥土中。有谁知道盘里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阅读全文]...

2022-07-18 05:04:30
  • 悯农古诗

  •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3-20 16:35:19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 活动,阅读,文学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精选10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古诗《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阅读全文]...

2022-05-09 22:25:31
  • 元日古诗的思想感情(元日古诗的讲解及赏析)

  • 思想,感情
  •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是新的第一天。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这一天。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今天是正月初一,隐娘想分享8首元日诗词,送你最温暖的祝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春风送暖。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新年来了,一切都预示着希望,愿你的2020年,希望满满,如爆竹般热烈喜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四海升*,岁月静好。沐浴在春风里,让人心旷神怡。

    2020年,愿你的未来,温暖常在,春风无限。

    《元日》

    宋·王十朋

    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

    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

    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

    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有些朋友,只有在春节的时候见面,*时就天各一方。

    如果和友人能日日常相见,那么人生会拥有许多欢乐。

    2020年,愿你和朋友,能常见常聚,友谊万年。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这一年元日,杜甫抱着儿子宗武,满是怜爱。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了孩子,就会有了许多欢乐。生活再难,看看孩子可爱的笑脸,就会烦恼全消。

    2020年,愿你和孩子,笑颜常开,幸福满满。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个元日,卢照邻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庆大唐的春天,乡间的风景是那么迷人,愿年年如此,共享美好生活。

    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说明一切都顺利。2020年,愿岁月长好,人长安。

    《元日早朝》

    唐·耿湋

    [阅读全文]...

2022-02-15 21:44:57
  • 锄禾古诗的意思翻译(悯农诗文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前人的文学作品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然流传至今的也有不少。不过这些流传至今有些我们现代人可以通过历史的传承和各种记载揣摩出其中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却让今人费解,只能给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却难以下定论。就像本期笔者要说的关于“锄禾日当午”中“锄禾”一词的争议,这句话可谓是人所皆知,大多数人对于“锄禾”的理解也都是“除掉地中的杂草”,那么这样一句人所皆知的诗句又怎么会产生争议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出处,它是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信这首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毕竟在小学的课本中大家都已经背诵过,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被长辈所念叨,所以想不影响深刻都难。而这首诗所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农民种庄稼不易,所以大家要珍惜粮食。就这么简简单单20字,言语又这般直白的诗为什么会引起广泛争议呢?

    其实这个争议的源头是来自于《诗词大会》这一档诗词类电视节目,当时节目考到了这首诗,而作为点评嘉宾的国学大师蒙曼就解释了一下这首诗,在她的解释中“锄禾”是农民播种的过程。在节目中播出之后,网上有一些诗词爱好者就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对于“锄禾”二字的理解大概有以下两种看法:

    其一:“锄禾”的意思是“除草”。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他们认为“锄禾日当午”是倒装句,这句话应该是“日当午锄禾”,意思就是在太阳正午的时候在田里除草。因为中午天气热,这个时候除草,草*以后会被太阳晒死。

    其二:“锄禾”代表了一切和种田有关的农事。持这种观点的朋友认为,李绅当时所见可能就是农民在田中务农时,写的时候考虑到韵律方面的问题就用了“锄禾”,其实这里的“锄禾” 是泛指。

    当时笔者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争议,再看到他们各自的解释,其实我觉得都说得通。但对于这件事我个人觉得其实是有点“闲得慌”,太过于吹毛求疵。因为这首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种田不易,大家珍惜粮食。基本上大家读到这首诗就能领会到这个意思,而这也是李绅写这首诗所想要传递的思想。现在我们却忽略掉这首诗本身的意义,去纠结其中“无关紧要”的字眼,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我看来,不管是哪种解释,都不影响这首诗本身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没有明确答案的争议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李绅是唐代人,这“锄禾”是什么意思,不管是哪种观点都是*自己的理解,李绅写“锄禾”具体到底是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难道我们还能找一位先去1000多年的对峙?

    [阅读全文]...

2022-07-12 11:10:31
  • 悯农古诗二首原文(悯农二首的全文鉴赏)

  • 《悯农二首》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今译: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解说: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品鉴鉴赏: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阅读全文]...

2022-07-17 01:03:45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句子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语录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说说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名言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诗词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祝福
悯农其一古诗的讲解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