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关于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2) 说说(61) 名言(3) 诗词(1k+) 祝福(3) 心语(11k+)

  • 短歌行曹操什么时候写的(短歌行古诗赏析)

  • 曹操
  • 之前的分享,一直没有涉及到诗歌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魏晋。这个时期的出现,并且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离不开一位乱世枭雄──曹操。所以,今天就想以他的《短歌行》为起点,第一次走*建安风骨。

    关于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赏析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一生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一手打下了曹魏的根基,又缔造了邺下文人集团。  与大部分不懂政治、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不同。他是一个把所有文臣武将的梦想都真正实现了的人。*曾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都不是伟大的文学家或是军事家,都有遗憾和不足。可是曹孟德,却是文采、风骚、武功,均丝毫不逊色的人。  “通脱”的个性与独特的经历使曹操成为一个开拓者,打破了许多文学上的传统,为原有的乐府诗注入新的生命,形成了自己古朴、质直的风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这是《古诗十九首》中就已经存在的主题,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可是,曹孟德却第一次在东汉文人的悲情中注入了豪气,使那种悲变得厚重,变得慷慨激昂。这就是建安风骨的力量。  苏东坡从中读出了这种豪迈气概与政治军事功业间的关系,于是说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在后世的《三国演义》里,有了曹操在长江边大宴群臣,横槊高歌《短歌行》的豪迈场景。《三国演义》虽然是把曹操当反面角色写的,但行文至此,作者似乎也不得不为曹孟德的风流气概所折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子衿》和《鹿鸣》都是《诗经》里的篇目,前者写女子对意中人的日夜思慕,曹操将其巧妙地化为君王对贤才的思慕。后者则本身就是君王大宴宾客群臣的篇章。两者合在一起,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迹表露无遗。  汉朝,朝廷选用官员一般的标准都是门第和德行。到了汉末,道德已经沦落为一种虚伪的表演,成为谋官的门面,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就在这时,曹操敢于不顾世人眼光,打破陈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原则,三下求贤令,选官不论出身和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没有过多的要求。  这种坦率真我、不伪善、不做作的作风,使曹操一句“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便足以*息天下的非议与冷嘲热讽。因为,无可否认,他所说的,就是事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末尾八句形成了一个回环结构,头两句写明主思慕才士之忧,中间四句则写才士投奔明主的坚定与迟疑,最后两句又回归明主,写其不顾一切接纳天下英才的胸襟与气魄。  “周公吐哺”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讲的是周公求贤若渴,以致“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当时周公正在吃饭,人才来了,激动得都来不及咽下,干脆把饭吐出来,跑去接待人才,一顿饭把这个环节重复了三次。今天读来如此不可思议的细节,却将古人对人才的尊重诠释得淋漓尽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苍山因为不拒泥土石块,所以成就其巍峨;大海因为汇聚重流,所以成就其深广。历史上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君主,从来都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才能有多卓越。而是在于,他们虚怀若谷,知人善用。所以,出身、胆气、武力均出类拔萃的项羽败给了一个有痞子气的刘邦;文采、气魄、才谋均可谓天之骄子的隋炀帝在不可一世中丢掉了江山,而一个只能写出蹩脚诗歌的李世民却在谨小慎微中开创了贞观盛世。  历史充满了偶然,却又似乎是一种必然。

    [阅读全文]...

2021-12-09 20:42:33
  • 短歌行二首其一朗诵(《短歌行》古诗朗读)

  • 短 歌 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此诗为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

    [阅读全文]...

2022-04-13 23:17:37
  • 长歌行古诗

  • 文学
  • 长歌行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

      诗人:汉无名氏 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的意思长歌行古诗赏析

      【注释】

      ①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②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③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④衰:读cui,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i这个音。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赏析】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赏析: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本诗托物起兴,通过清晨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繁华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说明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不再,年华易逝,因而劝导人们要珍惜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采用比兴等手法,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前四句写万物在春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子里的葵菜长得非常茂盛,郁郁青青的,等到太阳一出来,葵菜叶片上滚动着的露珠就被晒干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六句与前四句形成对比,说明光阴如流水,时间一去不复返,激励人们应该趁年轻发愤努力,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时常担忧秋天一到,美丽的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千百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也一样啊,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年老体衰时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收集关于小学生古诗词鉴赏长歌行: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阅读全文]...

2022-03-04 03:52:02
  • 短歌行的赏析

  • 阅读
  • 短歌行的赏析(通用6篇)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下面小编特地整理了短歌行的赏析。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以便学*。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此刻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十分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刻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那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刻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就应赶紧拿定主意,到我那里来施展抱负。因此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用心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证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因此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正因透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因此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

      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那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资料,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好处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用心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那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就应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能够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但是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思考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那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向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因此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能够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之后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述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那里来,我是必须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正因曹操所写的是诗,因此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好处。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那里则具有了广泛的好处: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能够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正因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能够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内含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期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能够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正因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之后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因此曹操在那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那里但是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好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情绪,然而作者不仅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期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但是这个典故用在那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情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透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好处,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那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明白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那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貌,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因此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期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正因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述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述宾客欢宴的场面,那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证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述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期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证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期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忙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透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述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盼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用心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李白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李白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李白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李白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李白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李白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李白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李白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李白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李白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李白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李白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李白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如此,他的儿子也如此,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阅读全文]...

2022-02-02 11:21:43
  • 短歌行(组诗)

  •   白堰塘

      

      你把石头瓦块砸进塘里

      你把鸡毛蒜皮砸进塘里

      你把陈芝麻烂谷子砸进塘里

      你把爱恨情仇砸进塘里

      最后,你把一百多斤绝望

      也毫不犹豫地砸进塘里

      

      静静的白堰塘

      很快,将你一生的风浪与涟漪

      全部抚*

      

      暑假

      

      一放假,我就把自己

      囚在空荡荡的校园

      清晨迎日出,黄昏送夕阳

      

      空荡荡的暑假

      是一块巨大的荒地

      

      我每天摊开一本书

      拣出饱满的文字

      和着夏日的骄阳,雷电,雨水

      潮湿的空气,和着发光的鸟鸣

      心情,诗歌的蒲公英

      种在空荡荡的暑假……

      

      存款

      

      父亲乌亮的扁担

      终于投降了

      母亲缺牙的草筢

      也服老认输了

      

      扁担和草筢

      冷落在老屋阴暗的墙角

      它们可都是宝贝呀

      我要全部存进我的私人账户

      

      当有一天,我老了

      穷了,行动不便了

      我就把这笔存款取出来

      正好拄着它们回家

      

      皱纹

      

      母亲把一生的辛劳

      以及所有的爱

      都刻录进她的皱纹

    [阅读全文]...

2022-05-08 13:56:25
  • 长歌行古诗赏析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4-26 07:11:43
  • 《长歌行》古诗的意思

  • 文学
  • 《长歌行》古诗的意思

      《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的意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意思: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大自然,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大自然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过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过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大自然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大自然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4-06 11:19:10
  • 《长歌行》古诗鉴赏

  •   1。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长歌行》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1-05 10:48:12
  • 短歌行诗词鉴赏

  • 短歌行诗词鉴赏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全讯网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原文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00:56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句子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语录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说说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名言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诗词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祝福
古诗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