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关于关于纳西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纳西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纳西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纳西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 语录(1) 说说(6k+) 名言(1) 诗词(192) 祝福(1k+) 心语(53)

  • 纳西族的风俗*惯

  • 修养
  • 纳西族的风俗*惯

      纳西族是*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的风俗*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注意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说粗话,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在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跷二郎腿。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待上一口下烟后再夹第二箸。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纳西族认为吃鸡爪的小孩将来写字手会发抖)。主人盛饭时,要主动提出自己需要的饭量,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关照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有碍观瞻,也会造成伤痛。共同进餐时,若已经吃完饭,最好陪旁人一会。若想提前离*,要招呼别人"慢请"。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主动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认为会招引鬼魂)。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傍晚不扫地,客人在座不准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进入婚宴,亦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可以消除*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慰问,将被看做是虚假的或一般的朋友。

      一般来讲,探视病人忌谈死的话题;满月客对婴儿忌说"漂亮"、忌说"重"(因纳西风俗在装殓死人时兴说漂亮,对无生命的东西才说重),可用"健壮、英武"之类词语;对新娘子或女性多用"贤惠、能干、俊俏"等语。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实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的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家庭的成员即称为"头客"。这时候,无论这个别是男女老少,远*—亲疏,都要当贵客接待。主人家首先要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幸运的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

      *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送客。

      晚上会有篝火晚会,一起庆祝和祝福新人。

    [阅读全文]...

2022-02-10 23:59:16
  • 纳西族有什么节日

  • 节日,放假
  • 纳西族有什么节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纳西族打过交道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有什么节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三多的信众颇多, 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三多的信众颇多, 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届时。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 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目前, 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朝山会:

      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拜毕,尽情欢乐,就地野餐。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届时,邻*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会期三至五天。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届时,黑龙潭附*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会期七至十日,以牲**易为主。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日常礼仪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饮食*惯

      纳西族饮食纳西族一日有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阅读全文]...

2022-05-08 07:35:51
  •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俗

      纳西族是*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芒康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火把节*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纳西族的火把节依照古规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到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结束。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每天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俗

      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每天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天门一开,春风**,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你们赶快在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这样用假火瞒过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将们看见人间已经在烧了,就不会在下凡来捣乱了。”

      这个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按照他的方法,纷纷点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了三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

      人们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点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火把节纳西族的服装是“披星戴月”。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和一般的节日一样做一桌好菜那也是火把节必须的,在纳西族的*俗里,每当过年过节都要准备丰盛的晚餐祭祖,纪念已逝的亲人。而在晚餐之后就要开始火把节的狂欢了,火把是在节日之前早就扎好的了,为了让火把烧的很旺,要把扎火把的柴晒得很干很干,家里的小朋友会去田野里摘很多开得火红的花插在火把上,这些花在火把节左右的.时候盛开,所以丽江人把那些花统称为火把花。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就要开始点火把了,点火把要从家里开始点,然后抬着点燃的火把经过家里的每个角落,之后抬着火把成群结队的绕完整个村寨,最后到村子的广场上,把众多的小火把加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火把,然后围着大火把尽情高歌、打跳,此时最开心的应该就是小朋友了,他们把端午节的时候戴的五彩线在火把中烧掉,祈求把身上所有的病痛和灾祸烧掉,胆子大的小朋友在火把上来回跳跃,寓意着他将战胜一切的困难。

      火把节传说

      纳西族称火把节为“创美生俄”,有“初以库市迪,若以生俄迪”的谚语,意思就是冬季最大的节日是春节,夏季最大的节日是火把节。这是纳西族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隆重节日。

      《丽江竹枝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来描写纳西族农村热闹的火把节:

      星回佳节例相沿,火炬村村照稻田。

      谷穗出头看火把,老农相庆兆丰年。


      关于纳西族火把节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非常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就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把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被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命他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并一连点3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善良的人们相信了老天将的话,就按照他的方法,纷纷点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

      天神在天上看了3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要过3天,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金沙江一带的纳西族人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

      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在节日期间,纳西族人白天还要举行斗牛、摔跤和对唱民歌等。晚上家家点燃大火把,高高插在粮架顶或树上,并在院中或巷道点燃很多小火把。小孩子要举着火把游转,往火把上撒松香粉,跳火把,大人跳芦笙舞。

      有的村寨到了夜晚,还要把各家火把集中在村外燃烧。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还要点巨型火把、燃放孔明灯等,并围着火把尽情狂欢。

      此外,城镇的纳西族人还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他们家家把火把排在门前街上,一排排火把齐燃,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火把如林,人流如潮。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阅读全文]...

2021-11-26 19:43:36
  • 纳西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 生活
  • 纳西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纳西族是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那么你知道纳西族有什么风俗*惯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纳西族的风俗*惯,欢迎大家阅读。

      纳西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阅读全文]...

2022-06-24 09:58:14
  • 云南纳西族过年风俗

  • 过年,放假,春节
  • 云南纳西族过年风俗

      在云南,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云南纳西族过年风俗,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云南纳西族过年风俗

      1、祭祖。

      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云南的年夜饭*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云南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2、祭天。

      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3、祭生命神、门神、山神。

      在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一是祭石门神。腊月三十,全家祭石门神。

      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约四更时分,男子抢先起床生火,然后去提净水,用于祭祀生命神,为生命神除尘。黎明,由家长主持在生命神前摆设各种祭品,在院内烧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临,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

      三是求福泽,纳西话称之为“诺哦少”。纳西人认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灵以及各种天地神灵,向他们祈求福泽。在院中竖3棵松树,称为“含英巴达子”,即福泽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品,全家向神灵敬拜求福泽。

      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户主点滇、川、藏各地纳西人居住区域的13座名山(有的说是12座)之名,祈求众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为纳西人提供放牧、狩猎的场所,并赐予更多的收获;向山神谢罪道歉,请山神原谅纳西人在过去一年的放牧狩猎生活中的过失。

      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边举行,将祭品在火中烧化,祈求灶神赐福。

      纳西族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纳西族传统节日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阅读全文]...

2022-02-20 18:17:55
  • 纳西族服饰文化

  • 修养
  • 纳西族服饰文化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以“披星戴月”为典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服饰文化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纳西族服饰文化

      “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各地的服饰也有着差异: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推测和解释,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很多。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个太阳与原有的太阳一起,轮番烤灼大地,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焦黄。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她用鸟的羽毛编织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顶阳衫”,披在背上向东方奔去。英姑到了东海边,恰巧遇上龙三太子,两人相爱。龙王派龙三太子陪她回家乡解除旱情。可恶的旱魔施记将龙三太子陷入深潭,让大象和狮子把守潭口,可怜的`英姑与旱魔一连搏斗了九天,终因气衰力竭,倒在了地上,从此,这地方就叫“英姑墩”。龙三太子拼死冲出深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坝子的泉水。白沙三多神见状造了一条雪龙,一连吞下了七个太阳,并把变冷后的太阳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将之变成了月亮。三多神把七个冷太阳捏成了七个闪光的星星,镶在英姑的顶阳衫,以资表彰。为了纪念英姑,纳西族姑娘依照英姑的顶阳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劳勇敢,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因而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纳西族勤劳辛苦。

      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芒康等县。这里是属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维西一带,男子的裤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他们不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妇女则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清代以前,纳西族民间衣服的颜色以黑白为主,青壮年多着白色,而老年人穿黑色,因黑色表示尊贵。土司们则有朝廷赐给的华贵官服和官帽,在见官、迎宾、拜客时穿用,*时很少穿戴,在家时他们多穿黑锦缎做的长袍马褂,戴瓜瓣式小帽。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长及足背,以示高贵。

      雍正初年以来,受“改土归流”的政策的影响,清代历任官吏曾多次明令纳西族移风易俗,因而纳西族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丽江一带男子服饰与临*汉族已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

      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

      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纳西族女子服饰有两种类型。

      丽江一带

      第一种在丽江一带,穿的人数较多,分布较广。丽江纳西族女子留发编辫,顶头帕或戴帽子。一般内穿立领右衽上衣。衣为布纽扣、长袖、宽腰,前幅短,后幅长,用蓝色、白色等布料制作。外罩一件用浅湖蓝色、蓝色、紫红色、大红色、黑色等颜色的棉布或毛质布料、灯心绒缝制成的有衽圆领的坎肩,系围腰或搭裙。下着黑色或蓝色、灰色长裤,脚穿绣花鞋、布鞋或胶鞋,背披七星羊皮背饰。这种羊皮背饰是纳西族女子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做工精美,造型别致。其上七个日月星辰图案,用彩线绣制,呈两排缀饰在羊皮背饰的表面。

      中甸白地

      第二种见于中甸白地。那里的纳西族妇女留长发,束于脑后或编成长辫,上饰有花纹的圆形银牌。身穿开长杈的搭襟白色麻布长衣,襟边为黑色并加彩绣,腰系黑底起彩色线格花并垂毛线须穗的腰带。下穿长裤的有彩色条纹的长百褶裙,穿毡鞋或靴,背披白毛山羊皮。其服饰色调素雅,古朴大方。各地纳西族女子普遍戴耳环、戒指和手镯,有些胸前挂银须穗。服与饰搭配得体,自然谐和,很有风韵。

      纳西族妇女的羊皮背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之处,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背饰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称为“羊皮披肩”。羊皮披肩多精选黑色、白色的绵羊或山羊皮,经过反复揉制后,剪裁而成。不同地区的羊皮披肩形制不同,中甸、维西等地的纳西族妇女羊皮披肩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以毛色纯黑为最佳,上部横镶一段黑氆氇(毛织品)或黑呢子,内衬天蓝色棉布,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缀有并列的七个圆形彩线绣花布盘,传统羊皮披肩的肩部还缀有两个圆形彩线绣花布盘。披戴时用前面的两条绣花布长带在胸前相系,带端绣有海螺、水波浪、盆花、灯笼、蜜蜂、蝴蝶等图案,还有携手跳舞的人群像,据说是象征纳西族人民如蜂似蝶的奔忙,以辛勤的劳动换取甜蜜生活的炽热感情。

      纳西族羊皮披肩,以妇女披戴为主,过去男子也曾披用。这种披肩首先源于纳西族先民的游牧生活,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的时候,羊皮披肩是纳西族先民的主要御寒工具,那时,纳西族是山地游牧部落,以放牧为主,他们剥下羊皮披挂在肩上以御风寒。由于劳动需要背负重物,羊皮披肩又多了一个负重垫背的功能。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羊皮披肩开始向适用美观的方向发展,而且装饰的功能日益突出,成了今天纳西族妇女特有的一种装束。

      男性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传统穿戴也大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上身内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2-17 01:28:15
  • 描写西湖的古诗

  • 西湖,文学
  • 描写西湖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西湖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6、《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8、《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饮湖上初晴后雨》

    [阅读全文]...

2021-12-21 09:12:38
  • 《题西林壁》古诗

  • 阅读
  • 《题西林壁》古诗

      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原诗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7-15 21:24:18
  • 诗名含有纳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纳字的诗词

  •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丘明〔先秦〕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八声甘州 其二 题纳兰容若小影

    何振岱〔清代〕

    淡无言、摊卷向风前,愁思带罗飏。是燕台骏影,乌衣词客,玉貌堂堂。

    弹指清音隐见,天气木樨凉。栏石回环处,无限思量。

    人世孤心难写,依银筝瑶瑟,怨峡啼湘。问一生窗月,离聚几炉香。

    者心盟、如今犹耿,算幽亭、绿水未曾荒。依稀见、独沉吟里,人隔斜阳。

    高阳台 素心蜡梅为叶兰士赋时兰士纳姬小蕙

    姚燮〔清代〕

    檀蕊纫黄,冰犀约素,种来红雪楼前。隔镜移灯,珧情逗去嫣然。

    为谁含得香思瘦,惹凝眸、悄极无言。抱春云,一种幽痴,就倩伊传。

    况渠磬口工微笑,背鬟风颤萼,也拂蛮笺。薄障宫绡,夜深疑玉疑烟。

    梦魂一样清于水,在人边、还在花边。月横斜,淡淡相依,脉脉相怜。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杜甫〔唐代〕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舍人退食收封事,

    宫女开函*御筵。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杜甫〔唐代〕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御筵。晓漏追趋青琐闼,晴窗检点白云篇。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虞美人 忆素芝,用纳兰韵

    曹景芝〔清代〕

    罡风吹起名花散。寂寞怜长叹。者番惨别总无因。未识此生何处、再相亲。

    昨宵梦里何曾至。难寄相思字。些些往事费思量。且倚红栏独自、看斜阳。

    赠献纳使

    杜甫〔唐代〕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太子纳妃太*公主出降

    李治〔唐代〕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泰,共赏万年春。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

    杜甫〔唐代〕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

    岸上空村尽豺虎。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

    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奉和太子纳妃太*公主出降三首

    裴守真〔唐代〕

    瑜珮升青殿,秾华降紫微。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阅读全文]...

2022-06-17 08:39:44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纳西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