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东床之倚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东床之倚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东床之倚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东床之倚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一
胡应麟〔明代〕
碧槛抱朱楼,高凭动斗牛。桑麻深远墅,禾黍匝*畴。
渤海仁风远,宣城惠绩流。踟蹰念民力,漫拟仲宣游。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二 瞻斗望京华
胡应麟〔明代〕
静夜胡床坐,遥瞻万里还。清光流北极,爽气动西山。
鹤羽思仙迹,龙鳞忆圣颜。异时香案吏,翘首玉宸班。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三 芳圃伤啼鸟
胡应麟〔明代〕
复道春风起,黄鹂昼满林。间关流叶底,睍睆出花阴。
绮陌传金缕,纱窗和玉琴。愿偕韶濩响,一奏未央深。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四 名园惜落花
胡应麟〔明代〕
把酒高城望,春光正暮天。落红深小径,新绿涨*田。
粉翅迷蝴蝶,芳心泣杜鹃。谁怜隐侯病,憔悴百花前。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五 署府闻秋笛
胡应麟〔明代〕
何处拈长笛,飞声弄月明。梅花千万树,一夜落江城。
隔座桓伊思,登楼越石情。洞庭秋水阔,嘹呖雁鸿鸣。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六 江城暮听笳
胡应麟〔明代〕
幕府秋笳起,随风度海濆。哀音摇落日,逸响度寒云。
断续边鸿羽,飞扬塞马群。万方烽燧熄,无拟玉关闻。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七 倦游怀畎亩
胡应麟〔明代〕
岂为东方戟,沾沾旧草堂。风流传蜀郡,政绩重淮阳。
海岳閒情远,云天健翮翔。故园聊寤寐,前*待龚黄。
卢使君追步隐侯作后八咏诗不佞次题倚和倚槛思民力 其八 高啸隐烟霞
胡应麟〔明代〕
逸兴黄堂上,高情碧海涯。勋庸留社稷,寤寐落烟霞。
八邑声同著,三朝望正遐。阳春谁倚和,万古诵瑶华。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宋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宋代〕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纳兰性德《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格言联璧·持躬类》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第十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调·其三》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欧阳修《朝中措·*山堂》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与谁同坐。——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李白《司马将军歌》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调·其二》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黄庭坚《登快阁》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格言联璧·悖凶类》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李商隐《花下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雪里犹能醉落梅,
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
万叶千花一手裁。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水绕冰渠渐有声,
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
逢草逢花报发生。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点绛唇·闲倚胡床》译文及鉴赏
《点绛唇·闲倚胡床》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苏轼与好友袁公济畅游湖山时所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点绛唇·闲倚胡床》译文及鉴赏,欢迎阅览。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代: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分破。
《点绛唇·闲倚胡床》译文
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我(或他)。
别驾通判一来,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赠答。你还了解吗?深悉吗?自从你的到来,那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点绛唇·闲倚胡床》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闲倚胡床:闲着无事坐于胡床。闲:指办公之余。倚:坐靠。
庾公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偻。”用东晋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楼典故。
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别:另外。郡守乘车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车跟随,所以叫别驾。“乘”也是驾车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当汉代别驾。这里“别乘”当指袁毂。
风月*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点绛唇·闲倚胡床》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闲”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倚”字描绘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为朝窗外望,只见“庾公楼外”的山峰重叠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宛如花开万朵,全部微缩在“窗含”的镜头中,美丽极了。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问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赤壁赋》),遗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个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一,突现了东坡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仅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神韵,而且为下片的“吾与子之所共食”风月的意境作了对衬性的铺垫。
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对衬与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东坡知杭州时与友畅游湖山之乐。那“楼外峰千朵”,“明月清风我”,“风月*分破”,如画一般,沁人心脾。凡是与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将赋予他艺术的美妙的人生。
《点绛唇·闲倚胡床》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是时,词人正在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任上。袁毂(公济)春夏间来为杭悴,词人与他、刘季孙(景文)登山玩水,赋诗唱和。此词亦是词人和袁公济词作之一,概括为“风月*分”词。
《点绛唇·闲倚胡床》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东风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风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雨后池上》)〈宋〉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探春》 (宋)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
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
万叶千花一手裁。
《游春词》唐 令狐楚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题农父庐舍》(唐) 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春郊》唐·钱起
水绕冰渠渐有声,
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
逢草逢花报发生。
《新城道中》(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古诗原文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译文翻译
秦楼耸立在这寒冷的东风中,燕子从南方归来还在寻找去年的巢穴。春天来了,剩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愿离开,风还是一样的尖厉,红色的太阳懒懒的照耀着衣服,丝毫感受不到暖意。户外的嫩草,刚刚抽出白色的小芽儿,妩媚的柳树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黄莺在林中欢唱,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楼的阑干,看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佳人应该责怪迟迟未归的意中人,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意中人离开之后,就渺无音讯,看这清澈的水中,也没有一对恩爱的锦鲤。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注释解释
鱼游春水:双调八十九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无名氏作。
旧垒:去年的巢穴。
馀寒:剩下的寒意。
峭:尖厉。
罗绮:衣服。
玉茵:刚出的小芽儿。
媚柳:柔媚的柳条。
窣(sū):突然钻出来。
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鱼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新桃李:新花嫩叶。
梅妆:脂粉。
双鲤:谓书札也。
梦崔清献坐床上李忠简坐床下野服搭飒而予参其间
陈献章〔明代〕
清献堂堂四百春,梦中眉宇识天人。报君西蜀清油幕,老我东篱白葛巾。
万里归心长短赋,九天辞表十三陈。南风欲理增江棹,也借青山卜墓邻。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性德〔清代〕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点绛唇·闲倚胡床
苏轼〔宋代〕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分破。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宋代〕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西江月·添线绣床人倦
吴文英〔宋代〕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苏轼〔宋代〕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回心院·拂象床
萧观音〔宋代〕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栗里华阳窝辞 其一 栗里床
王质〔宋代〕
昼亦蝴蝶,夜亦蝴蝶。普天长春,芳草无歇。在我窝兮不可妨,玳瑁珊瑚终剥床,枕中江汉菰蒲香。
土床
北宋·张载〔宋代〕
土床烟足紬衾暖,瓦斧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绮疏遗恨》之绣床
唐寅〔明代〕
月沈花谢事堪伤,春树红颜梦短长;只有绣床针线在,残绒留得口脂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古诗十九首之《驱车上东门》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十九首之《驱车上东门》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释】
⑴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北头的门。
⑵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多陵墓。
⑶白杨、松柏:古代多在墓上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
⑷陈死人:久死的人。陈,久。
⑸杳杏:幽暗貌。即:就,犹言“身临”。长暮:长夜。这句是说,人死后葬入坟墓,就如同永远处在黑夜里。
⑹潜寐:深眠。
⑺寤:醒。
⑻浩浩:流貌。阴阳: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句是说岁月的推移,就像江河一样浩浩东流,无穷无尽。
⑼年命:犹言“寿命”。
⑽忽:匆遽貌。寄:旅居。这两句是说人的寿命短促。
⑾更:更迭。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
⑿度:过也,犹言“超越”。这句是说圣贤也无法超越“生必有死”这一规律。
⒀被:同“披”。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
【翻译】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著杨枝,万叶翻动的萧萧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沈睡於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古诗鉴赏】
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东汉京城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东面三门,靠北的叫“上东门”。郭,外城。汉代沿袭旧俗,死人多葬于郭北。洛阳城北的北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主人公驱车出了上东门,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的树木,不禁悲从中来,便用“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两句写所见、抒所感。萧萧,树叶声。主人公停车于上东门外,距北邙墓地还有一段路程,不可能听见墓上白扬的萧萧声,然而杨叶之所以萧萧作响,乃是长风摇荡的结果;而风撼杨枝、万叶翻动的情状,却是可以远远望见的。望其形,想其声,形成通感,便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合二而一了。还有一层:这位主人公,本来是住在洛阳城里的,并没有事,却偏偏要出城,又偏偏出上东门,一出城门便“遥望郭北墓”,见得他早就从消极方面思考生命的归宿问题,心绪很悲凉。因而当他望见白扬与松柏,首先是移情入景,接着又触景生情。“萧萧”前用“何”(多么)作状语,其感情色彩是十分强烈的。写“松柏”的一句似较*淡,然而只有富贵人墓前才有广阔的墓道,如今“夹广路”者只有松柏,其萧琴景象也依稀可想。于是由墓上的树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诗所得诉说:
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
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主人公对于生命的短促如此怨怅,对于死亡的降临如此恐惧,而得出的结论很简单,也很现实: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生命短促,人所共感,问题在于如何肯定生命的价值。即以我国古人而论,因生命短促而不甘虚度光阴,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人史不绝书。不妨看看屈原:他有感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而“乘骐骥以驰骋,来吾导夫先路”,力求奔驰于时代的前列;有感于“老冉冉其将至兮”而“恐修名之不立”,砥砺节操,热爱家国,用全部生命追求崇高理想的实现,将人性美发扬到震撼人心的高度。回头再看这首诗的主人公,他对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于生命的热爱,然而对生命的热爱最终以只图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消极的,颓废的。生命的价值,也就化为乌有了。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1、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
2、踯躅:徘徊不进。
赏析: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扔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晨风”即“?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以上为全诗之第一节。读者可以看到,在此节中盘旋往复的,其实只有一个意念,即“荡涤放情”之思。这种思绪,原本来自于诗人自身生活中的苦闷,与所见景象并无关涉。但诗人却将它移之于外物,从衰飒悲凉的秋景中写来。便令人感到,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以至于?鸟、蟋蟀,似乎都成了苦闷人生的某种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个声调哀叹:“何为自结束”、“何为自结束”!这就是审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这种贯注于外物、又为外物所烘托而强化的情感抒写,较之于直抒其怀,无疑具有更蓬勃的葱茏的感染力。自“燕赵多佳人”以下,即上承“荡情”之意,抒写诗人的行乐之境。——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诗人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此刻,身在“东城”外的诗人,竟做了一个极美妙的“燕赵佳人”梦:他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转眼,这佳从便“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诗人家中,分明正铮铮地*练着靖商之曲。大约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读者自然明白,这情景虽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实际上不过是诗人那“荡情”之思所幻化的虚境而已。所以画面飘忽、转换也快,呈现出一种梦寐般的恍惚感。
最妙的是接着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且前且退貌)”。“中带”,一本作“巾带”。关于这两句写的指何人,照张庚的说法:“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古诗十九首解》)。那么,“驰情”而“整中带”者,就是诗人了。那当然也有道理(只与整句不太连贯)。不过,苦将其视为佳人的神态表现,恐怕还更有韵致些。因为佳人之“当户”理琴,本来并非孤身一人。此刻在她对面,正目光灼灼注视着她,并为她的容颜、琴音所打动,而为之目凝神移的,还有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诗人。正如吴淇所说:“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按,即“她”);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促他”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选诗定论》)。“驰情整巾带”两句,正是写佳人在这“选”、“听”、“看”、“促”之下的反应——多情的佳人面对着诗人的忘形之态,也不觉心旌摇荡了。但她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故又是“沉吟”、又是“踯躅”(已舍琴而起),表现出一种“理欲交战情形”;但内心则“早已倾心于君矣”——这就是前人称叹的“‘驰情’二句描写入神”处。在这种图画也“画不出的捉衣弄影光景”中,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心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但若将它放在上文的衰秋、“岁暮”、鸟苦虫悲的苍凉之境中观察,就可知道:那不过是苦闷时代人性备受压抑一种“失却的快东与美感的补偿(尼采),一种现实中无法“达成”的虚幻的“愿望”而已。当诗人从这样的“白日梦”中醒来的时候,还是会因苦闷时代所无法摆脱的“局促”和“结束”,而倍觉凄怆和痛苦。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释:
1、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北头的门。
2、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多陵墓。
3、白杨、松柏:古代多在墓上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
4、陈死人:久死的人。陈,久。
5、杳杏:幽暗貌。即:就,犹言“身临”。长暮:长夜。这句是说,人死后葬入坟墓,就如同永远处在黑夜里。
6、潜寐:深眠。
7、寤:醒。
8、浩浩:流貌。阴阳: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句是说岁月的推移,就象江河一样浩浩东流,无穷无尽。
9、年命:犹言“寿命”。
10、忽:匆遽貌。寄:旅居。这两句是说人的寿命短促。
11、更:更迭。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
12、度:过也,犹言“超越”。这句是说圣贤也无法超越“生必有死”这一规律。
13、被:同“披”。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
赏析:
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东汉京城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东面三门,靠北的叫“上东门”。郭,外城。汉代沿袭旧俗,死人多葬于郭北。洛阳城北的北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主人公驱车出了上东门,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的树木,不禁悲从中来,便用“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两句写所见、抒所感。萧萧,树叶声。主人公停车于上东门外,距北邙墓地还有一段路程,不可能听见墓上白扬的萧萧声,然而杨叶之所以萧萧作响,乃是长风摇荡的结果;而风撼杨枝、万叶翻动的情状,却是可以远远望见的。望其形,想其声,形成通感,便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合二而一了。还有一层:这位主人公,本来是住在洛阳城里的,并没有事,却偏偏要出城,又偏偏出上东门,一出城门便“遥望郭北墓”,见得他早就从消极方面思考生命的归宿问题,心绪很悲凉。因而当他望见白扬与松柏,首先是移情入景,接着又触景生情。“萧萧”前用“何”(多么)作状语,其感*彩是十分强烈的。写“松柏”的一句似较*淡,然而只有富贵人墓前才有广阔的墓道,如今“夹广路”者只有松柏,其萧琴景象也依稀可想。于是由墓上的树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诗所得诉说:
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
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主人公对于生命的短促如此怨怅,对于死亡的降临如此恐惧,而得出的结论很简单,也很现实: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生命短促,人所共感,问题在于如何肯定生命的价值。即以我国古人而论,因生命短促而不甘虚度光阴,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人史不绝书。不妨看看屈原:他有感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而“乘骐骥以驰骋,来吾导夫先路”,力求奔驰于时代的前列;有感于“老冉冉其将至兮”而“恐修名之不立”,砥砺节操,热爱家国,用全部生命追求崇高理想的实现,将人性美发扬到震撼人心的高度。回头再看这首诗的主人公,他对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于生命的热爱,然而对生命的热爱最终以只图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消极的,颓废的。生命的价值,也就化为乌有了。
带东床之倚字的古诗
东南倚盖卑古诗的拼音
带倚的古诗
广东语读床前明月光的古诗
含有倚阑的古诗
倚枕思梦的古诗
倚的古诗文
有倚和尘的古诗
含倚晴的古诗
倚栏的古诗
倚着栏杆的古诗
关于倚栏的古诗
带独倚小楼的古诗
倚楼相关的古诗
倚醉的古诗词
倚楼开头的古诗
女人倚窗听雨的古诗
倚柳找鸳鸯的古诗
倚栏的古诗词
倚靠开头的古诗
倚在山泉间的古诗
古诗中有倚和雨的
带倚阑的古诗词
倚开头的古诗词
醉倚青鸾上碧霄的古诗
含倚门的古诗词
倚栏望江的古诗
赞美倚窗愁的古诗
倚仗的古诗词
倚窗听风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