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关于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81) 说说(259) 名言(23) 诗词(3k+) 祝福(3) 心语(179)

  •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

  • 理解
  •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

    整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诗句出自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赠萧瑀》

    赠萧瑀

    作者:李世民 年代: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

    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次子。“祖有德,宗有功”,因以为号。

    2.房玄龄,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3.大业,隋炀帝杨广之年号:公元六零五年至公元六一八年。

    4.河池郡郡治,今陕西省凤县凤州镇。

    5.剖心之祸,殷纣暴虐,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史记·殷本纪》:“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今河南省淇县(殷虚,朝歌),有多处纣都遗迹。

    6.北叟失马,《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太上皇,李渊,李世民之父,年号武德。

    8.不为兄弟所容,在十八学士拥戴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被杀。

    9.版荡,字亦作板荡,《诗·大雅·板》和《诗·大雅·荡》之篇名。

    10.善恶太明,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1.忠谅。《尔雅》:谅,信也。《左传·鲁僖公九年》: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晋杜预注云:往,死者。居,生者。耦,两也。

    12.逆众以执法。逆,违也。执,持也、守也。法,则也。

    13.孤特以执节。《周易》: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鷙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说文》:节,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14.明主恕之以劲。劲音颈,《说文》:强也。《广韵》:健也。《增韵》:坚也,遒也。《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

    赏析: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这首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极富于哲理的启示。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革命者。

    典故:

    北魏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人于烈武艺高强,尤擅箭术,*时为人寡言少语,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孝文帝非常信任于烈,每当他御驾亲征,外出领兵打仗时,总是委托于烈镇守都城,卫戍皇宫。而于烈也不负重托,从无半点闪失。孝文帝对他赞赏有加,称他的志节和度量不亚于汉武帝时的名臣金日磾。后来的事实证明,孝文帝的眼光极其英明。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逝,宣武帝元恪继位,他的叔父咸阳王元禧以太尉辅政,后又任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生杀大权,朝廷上下,稍有违逆,立刻就会给点颜色看看。元禧一朝大权在握,生活上更是放荡不羁,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弄得人人侧目,却敢怒不敢言,只有于烈是个例外。

    有一天,元禧派一个家奴来到领军将军府,传话给担任皇家卫队司令的于烈说:“我需要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作为出入的仪仗卫队,你赶快给我安排。”于烈回答说:“天子守丧期间,国家大事全由宰相决定,我只知道负责警卫,保护宫廷安全,除非有诏书,不敢违背,否则不接受私下的命令。”家奴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全没了来时趾高气扬的劲头,回府原话作了汇报。元禧还真没见过这么看不透事、脑筋不开窍的人,就又派人质问于烈:“我是天子(拓跋宏)的儿子,当今天子(元恪)的叔父,身为宰相,我的命令跟诏书有什么区别呢?”这下于烈动了气,声色俱厉地说:“我知道大王是天子的儿子、叔父,如果是诏书,就应当派遣官府的人,而不应该派一个家奴来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动用的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于烈的脑袋可以得到,羽林、虎贲武士你休想得到!”

    于烈如此不给面子,让元禧十分恼怒,于是向元恪提议说,于烈劳苦功高,应该予以升迁,任命他为征北将军,恒州刺史。这是想把他赶出京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对他人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于烈自然知道这是元禧在有意报复,不愿意受这份窝囊气,声称有病,坚决辞职。

    渐渐长大的宣武帝对元禧等亲王的专权十分不满,暗中筹划废黜他们。公元501年正月,按例要举行春季宗庙大祭,无论君臣都要到祖庙斋戒。宣武帝在头天夜里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的父亲忠诚公正,坚贞不移,是国家的栋梁。通知他明天早晨早点进宫,会有人事变动。”于烈听说,喜不自胜:“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天刚亮,他就进宫见驾。宣武帝说:“我的几位叔父不恭敬,不可任用,今天我打算让你领兵去召见他们,你敢不敢去?”于烈回答说:“老臣历事累朝,颇以干练勇猛受到赏识,今天的事,哪敢推辞!”说完,亲率武士60余人,宣读圣旨,将咸阳王元禧等几个亲王名义是请、实际是押送到了宣武帝面前,勒令他们交出了*。于烈因功晋爵为侯,被封为车骑大将军,领军掌管皇宫禁卫。

    大权旁落的元禧倍感郁闷,心态失衡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宣武帝外出打猎之际发动了叛乱。得此消息时,宣武帝震惊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左右的侍卫都跑出去追赶野兽了,值班的禁卫军也没几个人,好在于忠还在,赶紧派他骑快马到洛阳察看一下动静。此时于烈留守洛阳,早已部署*,他告诉于忠说:“我年纪虽老,但身心健康,仍可报效国家,这些人猖狂胡闹,不值得担忧。请陛下早日起驾,但不用着急,慢慢回京,以安定民心。”宣武帝听后,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等他带人返回皇宫,元禧早被打败逃跑了。宣武帝对于烈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把于烈的侄女立为皇后。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赐萧蠫》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看一个人,只有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他人格的底色。从这一点上来说,于烈担得起太宗这两句诗的赞誉,也无愧于世人对他的仰慕。

     

    [阅读全文]...

2022-01-12 17:11:49
  •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理解

  • 理解
  • 春蚕到死丝方尽[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阅读全文]...

2021-12-29 21:43:50
  •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_知福惜福的句子

  • 理解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整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诗句出自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赠萧瑀》

    赠萧瑀

    作者:李世民 年代: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

    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次子。祖有德,宗有功,因以为号。

    2.房玄龄,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3.大业,隋炀帝杨广之年号:公元六零五年至公元六一八年。

    4.河池郡郡治,今陕西省凤县凤州镇。

    5.剖心之祸,殷纣暴虐,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史记殷本纪》: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今河南省淇县(殷虚,朝歌),有多处纣都遗迹。

    6.北叟失马,《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太上皇,李渊,李世民之父,年号武德。

    8.不为兄弟所容,在十八学士拥戴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被杀。

    9.版荡,字亦作板荡,《诗大雅板》和《诗大雅荡》之篇名。

    10.善恶太明,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1.忠谅。《尔雅》:谅,信也。《左传鲁僖公九年》: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晋杜预注云:往,死者。居,生者。耦,两也。

    12.逆众以执法。逆,违也。执,持也、守也。法,则也。

    13.孤特以执节。《周易》: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鷙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说文》:节,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14.明主恕之以劲。劲音颈,《说文》:强也。《广韵》:健也。《增韵》:坚也,遒也。《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

    赏析: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这首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极富于哲理的启示。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革命者。

    典故:

    北魏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人于烈武艺高强,尤擅箭术,*时为人寡言少语,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孝文帝非常信任于烈,每当他御驾亲征,外出领兵打仗时,总是委托于烈镇守都城,卫戍皇宫。而于烈也不负重托,从无半点闪失。孝文帝对他赞赏有加,称他的志节和度量不亚于汉武帝时的名臣金日磾。后来的事实证明,孝文帝的眼光极其英明。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逝,宣武帝元恪继位,他的叔父咸阳王元禧以太尉辅政,后又任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生杀大权,朝廷上下,稍有违逆,立刻就会给点颜色看看。元禧一朝大权在握,生活上更是放荡不羁,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弄得人人侧目,却敢怒不敢言,只有于烈是个例外。

    有一天,元禧派一个家奴来到领军将军府,传话给担任皇家卫队司令的于烈说:我需要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作为出入的仪仗卫队,你赶快给我安排。于烈回答说:天子守丧期间,国家大事全由宰相决定,我只知道负责警卫,保护宫廷安全,除非有诏书,不敢违背,否则不接受私下的命令。家奴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全没了来时趾高气扬的劲头,回府原话作了汇报。元禧还真没见过这么看不透事、脑筋不开窍的人,就又派人质问于烈:我是天子(拓跋宏)的儿子,当今天子(元恪)的叔父,身为宰相,我的命令跟诏书有什么区别呢?这下于烈动了气,声色俱厉地说:我知道大王是天子的儿子、叔父,如果是诏书,就应当派遣官府的人,而不应该派一个家奴来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动用的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于烈的脑袋可以得到,羽林、虎贲武士你休想得到!

    于烈如此不给面子,让元禧十分恼怒,于是向元恪提议说,于烈劳苦功高,应该予以升迁,任命他为征北将军,恒州刺史。这是想把他赶出京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对他人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于烈自然知道这是元禧在有意报复,不愿意受这份窝囊气,声称有病,坚决辞职。

    渐渐长大的宣武帝对元禧等亲王的专权十分不满,暗中筹划废黜他们。公元501年正月,按例要举行春季宗庙大祭,无论君臣都要到祖庙斋戒。宣武帝在头天夜里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的父亲忠诚公正,坚贞不移,是国家的栋梁。通知他明天早晨早点进宫,会有人事变动。于烈听说,喜不自胜: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天刚亮,他就进宫见驾。宣武帝说:我的几位叔父不恭敬,不可任用,今天我打算让你领兵去召见他们,你敢不敢去?于烈回答说:老臣历事累朝,颇以干练勇猛受到赏识,今天的事,哪敢推辞!说完,亲率武士60余人,宣读圣旨,将咸阳王元禧等几个亲王名义是请、实际是押送到了宣武帝面前,勒令他们交出了*。于烈因功晋爵为侯,被封为车骑大将军,领军掌管皇宫禁卫。

    大权旁落的元禧倍感郁闷,心态失衡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宣武帝外出打猎之际发动了叛乱。得此消息时,宣武帝震惊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左右的侍卫都跑出去追赶野兽了,值班的禁卫军也没几个人,好在于忠还在,赶紧派他骑快马到洛阳察看一下动静。此时于烈留守洛阳,早已部署*,他告诉于忠说:我年纪虽老,但身心健康,仍可报效国家,这些人猖狂胡闹,不值得担忧。请陛下早日起驾,但不用着急,慢慢回京,以安定民心。宣武帝听后,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等他带人返回皇宫,元禧早被打败逃跑了。宣武帝对于烈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把于烈的侄女立为皇后。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赐萧蠫》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看一个人,只有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他人格的底色。从这一点上来说,于烈担得起太宗这两句诗的赞誉,也无愧于世人对他的仰慕。

    [阅读全文]...

2022-04-15 07:25:21
  • 村居高鼎古诗的意思全解(村居古诗意思解释)

  • 解释
  •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实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等。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歌赏析

      今天先不赏析诗歌,给大家分享一个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什么物件,你有没有猜出来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这不是《红楼梦》里探春出的灯谜么,谜底就是“风筝”。如果你熟悉《红楼梦》,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描写风筝的段落和描写风筝的诗。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非常资深的“风筝爱好者”。  曹雪芹少年时,家里还比较有钱。家中有个花匠,非常会做风筝,曹雪芹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风筝的做法。还能在风筝上画非常精美的花纹。  后来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来到北京住在香山脚下。有一次为了帮助老朋友于景廉赚一些生活费,曹雪芹做了四个风筝,让于景廉拿到城里去卖。没想到这些风筝非常受欢迎,很多王公贵族都愿意花大价钱买。  后来,曹氏风筝成为了乾隆年间四大风筝流派之一。曹雪芹把他做风筝的手法和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鹞北鸢考工记》,希望那些身体病弱或是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做风筝,有一个谋生的手段。曹雪芹不仅有过人的才情,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  曹雪芹的这首风筝诗,是为了预示探春最后远嫁的身世,所以整体基调略为悲伤。其实放风筝这件事,在民间是非常欢乐而有趣的。  风筝在北方被称为鸢,在南方被称为鹞。据说是汉朝时期韩信发明的,后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古代诗人也有很多人写过跟风筝有关的诗。清代诗人高鼎《村居》写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是清代末期的诗人,大概生活在*战争之后,并不有名,生*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唯独这首《村居》因为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野趣,被人们熟知。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温暖的东风刮起,孩童最为兴奋,下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风势不小,把纸鸢高高地放上天。  春天的风是很任性的,可不是随叫随到。写《桃花扇》的那位剧作家孔尚任,就写过一首《风筝》,描写因为没有风放不了风筝,着急生气的小孩。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小孩子多直率啊,才不像大人们那样,只会夸今年的春天来的早呢,他们会埋怨老天,你怎么不刮风呢?我的风筝都飞不上天了。  放风筝,是春天里老少皆宜的活动。小朋友可以尽情奔跑,年轻人可以借着抬头看风筝的机会治疗颈椎病,老人们也能通过放风筝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户外活动。在古代,清明节气前后,人们都要外出踏青,放风筝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有些时候人们把风筝高高放飞,在风筝线全部放出去之后,就把线剪断,让风筝随风飞走,象征着疾病、晦气等不好的事情统统被去除。  很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放风筝的*俗。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就描写了阿富汗举行的追风筝大赛。男孩哈桑有令人惊异的天赋,总能第一个找到断线飞走的风筝,为主人公阿米尔赢得比赛。  现在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很难找到让孩子尽情放风筝的地方了。但是,春天是适合出门玩耍的日子,如果周末有时间,不妨带上风筝到郊外去,找一片空地,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里尽情撒欢。  今天的风筝诗就分享到这里,希望疫情能早日随风而去,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放风筝。

    [阅读全文]...

2022-07-30 05:15:30
  •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_知福惜福的句子

  • 理解,经典
  •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

    整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诗句出自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赠萧瑀》

    赠萧瑀

    作者:李世民 年代:唐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

    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次子。祖有德,宗有功,因以为号。

    2.房玄龄,秦王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3.大业,隋炀帝杨广之年号:公元六零五年至公元六一八年。

    4.河池郡郡治,今陕西省凤县凤州镇。

    5.剖心之祸,殷纣暴虐,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史记殷本纪》: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今河南省淇县(殷虚,朝歌),有多处纣都遗迹。

    6.北叟失马,《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太上皇,李渊,李世民之父,年号武德。

    8.不为兄弟所容,在十八学士拥戴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长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被杀。

    9.版荡,字亦作板荡,《诗大雅板》和《诗大雅荡》之篇名。

    10.善恶太明,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1.忠谅。《尔雅》:谅,信也。《左传鲁僖公九年》: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晋杜预注云:往,死者。居,生者。耦,两也。

    12.逆众以执法。逆,违也。执,持也、守也。法,则也。

    13.孤特以执节。《周易》: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鷙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说文》:节,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14.明主恕之以劲。劲音颈,《说文》:强也。《广韵》:健也。《增韵》:坚也,遒也。《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

    赏析: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这首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极富于哲理的启示。在风*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革命者。

    典故:

    北魏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人于烈武艺高强,尤擅箭术,*时为人寡言少语,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孝文帝非常信任于烈,每当他御驾亲征,外出领兵打仗时,总是委托于烈镇守都城,卫戍皇宫。而于烈也不负重托,从无半点闪失。孝文帝对他赞赏有加,称他的志节和度量不亚于汉武帝时的名臣金日磾。后来的事实证明,孝文帝的眼光极其英明。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逝,宣武帝元恪继位,他的叔父咸阳王元禧以太尉辅政,后又任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生杀大权,朝廷上下,稍有违逆,立刻就会给点颜色看看。元禧一朝大权在握,生活上更是*不羁,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弄得人人侧目,却敢怒不敢言,只有于烈是个例外。

    有一天,元禧派一个家奴来到领军将军府,传话给担任皇家卫队司令的于烈说:我需要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作为出入的仪仗卫队,你赶快给我安排。于烈回答说:天子守丧期间,国家大事全由宰相决定,我只知道负责警卫,保护宫廷安全,除非有诏书,不敢违背,否则不接受私下的命令。家奴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全没了来时趾高气扬的劲头,回府原话作了汇报。元禧还真没见过这么看不透事、脑筋不开窍的人,就又派人质问于烈:我是天子(拓跋宏)的儿子,当今天子(元恪)的叔父,身为宰相,我的命令跟诏书有什么区别呢?这下于烈动了气,声色俱厉地说:我知道大王是天子的儿子、叔父,如果是诏书,就应当派遣官府的人,而不应该派一个家奴来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动用的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于烈的脑袋可以得到,羽林、虎贲武士你休想得到!

    于烈如此不给面子,让元禧十分恼怒,于是向元恪提议说,于烈劳苦功高,应该予以升迁,任命他为征北将军,恒州刺史。这是想把他赶出京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对他人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于烈自然知道这是元禧在有意报复,不愿意受这份窝囊气,声称有病,坚决辞职。

    渐渐长大的宣武帝对元禧等亲王的专权十分不满,暗中筹划废黜他们。公元501年正月,按例要举行春季宗庙大祭,无论君臣都要到祖庙斋戒。宣武帝在头天夜里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的父亲忠诚公正,坚贞不移,是国家的栋梁。通知他明天早晨早点进宫,会有人事变动。于烈听说,喜不自胜: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天刚亮,他就进宫见驾。宣武帝说:我的几位叔父不恭敬,不可任用,今天我打算让你领兵去召见他们,你敢不敢去?于烈回答说:老臣历事累朝,颇以干练勇猛受到赏识,今天的事,哪敢推辞!说完,亲率武士60余人,宣读圣旨,将咸阳王元禧等几个亲王名义是请、实际是押送到了宣武帝面前,勒令他们交出了*。于烈因功晋爵为侯,被封为车骑大将军,领军掌管皇宫禁卫。

    大权旁落的元禧倍感郁闷,心态失衡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宣武帝外出打猎之际发动了叛乱。得此消息时,宣武帝震惊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左右的侍卫都跑出去追赶野兽了,值班的禁卫军也没几个人,好在于忠还在,赶紧派他骑快马到洛阳察看一下动静。此时于烈留守洛阳,早已部署*,他告诉于忠说:我年纪虽老,但身心健康,仍可报效国家,这些人猖狂胡闹,不值得担忧。请陛下早日起驾,但不用着急,慢慢回京,以安定民心。宣武帝听后,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等他带人返回皇宫,元禧早被打败逃跑了。宣武帝对于烈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把于烈的侄女立为皇后。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赐萧蠫》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看一个人,只有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他人格的底色。从这一点上来说,于烈担得起太宗这两句诗的赞誉,也无愧于世人对他的仰慕。

    读了“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疾风知劲草全诗的意思理解”,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小编推荐您阅读知福惜福的句子,希望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1-06 07:13:08
  •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 解释
  •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需要的,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是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比喻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的是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赏析: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本诗托物起兴,通过清晨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繁华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说明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不再,年华易逝,因而劝导人们要珍惜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采用比兴等手法,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前四句写万物在春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子里的葵菜长得非常茂盛,郁郁青青的,等到太阳一出来,葵菜叶片上滚动着的露珠就被晒干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六句与前四句形成对比,说明光阴如流水,时间一去不复返,激励人们应该趁年轻发愤努力,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时常担忧秋天一到,美丽的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千百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也一样啊,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年老体衰时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5-06 10:57:53
  • 山行古诗的意思全解(山行古诗全文讲解)

  •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的好节目,一经上线,立刻吸引了无数各年龄段的观众朋友。

    在曾经的一期节目中,著名画家康震用画笔现场描绘“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画面,画中远处有高山,*处有树木,还有一人坐在石块上,周围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随风飘舞。

    知名教授孙绍振直接康震对诗句的理解有误,认为“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并非是坐着休息的意思,不能把如此美好的诗句理解成大白话,并指着康震的鼻子骂他“水*不行,误人子弟”。

    这期节目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些观众虽然不知道康震到底哪里画错了,但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既然已经被指着鼻子骂了,肯定是错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好多都是小朋友,将理解错的东西展示给小朋友,影响极坏,希望电视台规范节目内容,避免给小孩子一些错误的信息。

    也有些观众认为孙绍振教授无理取闹,为了炒作自己,表现自己的高深学问,踩着康震老师上位,完全不给对方一点点台阶下,要知道他的一言一行给康老师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估计康老师今后的人生都会因为这个污点羞耻地活着,康老师的所有威信也将被彻底埋葬,你让他的学生以后如何看他?

    这句诗来自杜牧的一首诗,名叫《山行》,全诗内容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就是说诗人在一个秋日,驾车去山中游玩,马车在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上一直通往山顶,山中云雾缭绕的深处,仿佛有几户人家。作者停下马车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吧,因为实在是太美了,特别是那被霜染过的枫叶,鲜红地胜过二月春花。

    好多成年人每当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都会羞耻地笑出声来。“坐爱”这两个字,放在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下确实不够雅致,甚至有点污秽。那这句诗到底什么意思呢?

    记得我的小学老师这样教过我们,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字或词的词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坐”之一字,通常是作名词、动词、副词使用,这都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含义,但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它就变成了介词,解释为“因为”。因为喜欢这个枫林晚的环境,所以停车下来欣赏美景,这样解释这句诗也就通顺、符合逻辑了,所以主流观点都认为“坐”就是“因为”的意思。

    网友们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吗?你认为以上的解释对吗?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一同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1-20 08:20:05
  • 咏柳古诗的意思全解(咏柳的诗意解释)

  • 诗意,解释
  •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咏柳》.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 释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诗中碧玉指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 装饰,打扮

    一树: 满树

    绦: 丝带

    似: 好像,如同

    白话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人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柳树的咏物诗,从整体到局部,细腻地描绘了柳树的特征。通过对柳的赞美,进一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创造力。

    《咏柳》这首诗的描写非常生动,特别是对春风的刻画更是形象逼真,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比喻”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把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丝绦”,由此引出疑问“谁裁出”,最后,把无形的春风想象成“剪刀”,一环扣一环地展现出春的创造力。

    思 考:

    [阅读全文]...

2022-07-28 19:23:00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句子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语录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说说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名言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诗词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祝福
意思理解错了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