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关于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14) 语录(31) 说说(13) 名言(14) 诗词(866) 祝福(8) 心语(1)

  • 诗经氓课堂实录

  • 诗经
  • 诗经氓课堂实录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诗经氓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阅读全文]...

2022-06-20 08:00:13
  •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附总评

  •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两首古诗,一首的,一首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理解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14:26
  • 木兰诗课堂实录

  • 木兰诗课堂实录

      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伙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诗筏》)

      木兰诗课堂实录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见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阅读全文]...

2022-02-22 03:35:06
  • 沪教版《哦,香雪》课堂实录

  • 沪教版《哦,香雪》课堂实录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课堂实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哦,香雪》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干什么来着?

      生:享受人生!

      师:声音不够洪亮,再大声点。

      生(大声)享受人生!

      师:学*知识,积极思考,培养能力是不是享受人生?

      生:是!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看黑板,(师板书“把”

      请问读什么音?

      生:“ba ”(第三声)

      师:对,又不对,(生诧异),请同学们听我下面这段话: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丁大汉迅速拿起一把刀,紧握刀把子,把歹徒逼到坑道里,牢牢把住坑道口”,这个“把”字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怎么读?

      生:ba ( 上声)、ba(去声) 、ba(上声) 、ba(上声)

      师:第一个作量词,第二个是名词,第三个是介词,第四个是动词。

      由此可见,一个字或词孤立地并不能读准它的音,解准它的意,也就是在零形态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贸然读识它,要是别人问你,你也只能说不好读,因为它没有具体的语句包容它,也就是说没有语境,因此请同学们以后在读文赏析的时候务必要做到“学不离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人”,请同学们把这十个字下。

      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人。

      师:这“人”就是作者,他(她)的人生履历,创作背景,动机意义等。

      今天,我们学*哪一课?

      生:《哦,香雪》(师板书)“香雪”

      生:少了一个“哦”字,(师加上“哦”字)

      师:补上的这个“哦”字,读什么?

      生: o(阴*)

      (师正音) e(阳*) o (阳*) o (去声)

      师:读e为动词,吟哦;读o是叹词,表示将信将疑,读o是叹词,表示领会、醒悟,你们认为读--

      生(七嘴八舌):“o (去声) ”

      师:到底读什么,等会儿讨论了再说,而我要请教同学们的是,如果不用这个“哦”字,也不是不可以,因为本文就是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那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个虚词呢?所以下面分小组讨论:“哦”字到底读什么?为什么题目上要加上这个字?去掉行不行?请大家联合全文,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约九分钟)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得不中断讨论,交流开始,谁先来?

      生:香雪每天“看火车跑第一,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这体现了香雪迫切接受新鲜事物,但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又有些犹豫、害怕、香雪、凤娇等胆子越来越大,越发对新生事物好奇,也敢去亲身接触新生事物了--与乘客交换物品,香雪,为了只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时间,一个女孩在一片添黑中步行了30黑,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追求文明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终于开始自我**了,“哦”读“o (去声)”,表示赞叹之情。(掌声)

      师:讲得好!那么香雪由胆小到胆大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只普通的文具盒吗?而她的伙件凤娇她们所追求的与她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同一档次吗?

      生:不是!

      师:具体说。

      生:“凤娇”她们追求的仅是物质方面的,什么女人头上的装饰“金圈圈”,CC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车厢里的电扇……而“香雪”关心、感兴趣的'是“皮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上大学等,“香雪”对城里生活的好奇超越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上升到了精神需求的层次。

      师:说得太好了,掌声鼓励(掌声)由物质的需求上升到精神的追求层次,这生命的跨越确实不容易,那“香雪”为什么能这样呢?

      生:身份不同。

      师:何以知之?

      生: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师:怎样理解这“唯一”一词?

      生3:这“唯一”二字说明台儿沟上学的很少,只有香雪一个。

      师:为什么?

      生:台儿沟穷。

      师:穷体现在何处?

      生4:台儿沟的人每日只吃两顿饭,且吃了晚饭就钻被窝

      生5:“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生6:台儿沟的姑娘边风扇都不认识。

    [阅读全文]...

2022-02-12 00:02:43
  • 走进诗歌课堂实录

  • 诗歌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惯。

      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节课为“高中语文写作情感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科学化”课题结题的汇报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写作的情感资源来自两方面——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阅读听闻。本节课试图就后者的开发配置作出尝试。

      2.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教师下水作文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3.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的画面。明确教学内容,渲染教学环境。)

      一、谈诗

      师:我们现在就走进——

      生(齐):诗歌。

      师:首先想请各位说说,诗歌像什么?

      (投影呈现:“诗歌像什么?”)

      生1:诗歌像音乐。特别是古典诗词,就像一支支动听的古曲,旋律优美。

      师:确实,古代的不少诗作都是可以来吟唱的,比如说乐府诗。那么新诗呢?

      生1:好象直接作歌词不多了。不过诗歌也自己的节奏,这和音乐上的节奏还是一致的。

      (教师板书:“音乐”。)

      生2:诗歌像火山。我读过郭沫若的诗《地球,我的母亲》,充满热情。

      师:激情,强烈的抒情。是不是?

      (教师板书:“抒情”)

      生3:有的诗歌好象不抒情的。

      师:哦?举例说说。

      生3: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就像一幅画,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独钓寒江雪”。

      生4:错。那也是抒情。那老渔翁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独钓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但是还不屈不挠。

      师:好。“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教师板书:“形象”。)

      生5:我觉得诗歌虽然有形象,但是有的诗还是读不懂。所以,我说诗歌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

      师: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大家再说说看。

      生6:有的诗人思想深刻,恐怕我们没有那种经历,所以不大理解他的诗。

      生7:诗一般都比较短,但是内容,不,是内涵丰富。

      师:也就是说,语言很简约、概括。

      生7:是的。跟小说比,它的语言是够吝啬的了。

      (教师板书:“概括”)

      师:大家说的很好。诗歌的特点也就是: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

      生8:我还想说。诗歌像垃圾。

      (满座皆惊)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8:现在,很多文学刊物上都没了诗歌。卖的好的杂志基本上都是小说、散文之类。我还听说,诗人的生活很穷,贫困潦倒。诗歌卖不出好价钱,不是像垃圾一样吗?

      师:你说到这样的现实也一直让我内心沉重而且痛苦。在我的眼中,“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同样属于诗: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生:(一齐鼓掌)。

      二、写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投影呈现: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我一直在这样想,*乎执着一念的地步了。作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名重要的成员——文学,她的各个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之间当然也是相通的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尝试。需要明确的任务是:能开发非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传达和创造。这话说的有点玄,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你把一篇不是诗歌的文章改写成一首诗,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原作中的情感(感情和感想)不能变味。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象我们大家现在养成了一个*惯,就是在你们写之前,总希望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今天还要不要啊?

    [阅读全文]...

2021-12-15 22:30:09
  •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 小学,诗经
  •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引导语:《诗经采薇》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而有关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课前全班齐背《采薇》,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采薇》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这节课就几个问题,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的成果。

      生:《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淇水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看来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时光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的情感的加深。

      师:一种单纯的情感总是失之于单纯,只有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才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这个话题我们另一组同学再探讨,我们还说比兴。

      生:借助“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年少无邪的脸、青年血气方刚的脸、壮年沧桑的脸,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吗?

      师: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岁岁金河复玉关,年年马策与力环”(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生:都是“采薇”,我们初中学的王绩的<<野望>>中的“长歌怀采薇”表现却是隐逸情怀,这说明任何比兴都不能断章取义。

      师:第二组同学来谈谈<<采薇>>的叙事元素吧。好的抒情都有叙事的元素,叙事好比大地而抒情是生长在大地沃土上的花朵。

      生:身陷战争的原因——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时光的流逝——作——柔——刚

      莫——阳

      战争和生活艰苦——岂敢定居,一日三捷

      武器精良——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师:总的说来线索是清晰的,只是<<采薇>>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倒叙。全诗分三部分:一是诗的一至三节主要以“采薇采薇”起兴,形象的展示了薇从发芽、长苗到成熟的过程,表现边地将士借野菜来充饥,生活之艰苦:二是诗的四、五两节主要是展示了具体的战争描写。三是第六章结束了对整个军旅生活的回忆,转写归途忧思,这位同学把一、二部分混同了,如果把时间梳理出去会更好。这样就更条分缕析了,叙事主要集中第二部分,我们就谈谈它,顺便问问阳月是几月,谁能把12个月的别称写在黑板上?

      生:(写在黑板上)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阳月、葭月、腊月(其中有三个月学生没写出来)

      师:订正我们这个民族是浪漫多情的民族,12个月份除开始与结尾外都是用花用草用云用阳光来命名的。十月是小阳春,因此十月叫阳月。

      师: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叙事元素。

      生: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写得精彩,前四句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生:写战争典型意象选得好,用战车作引,并且是高大的战车,壮哉酷哉。

      生:兵车和四匹高头大马侧面烘托威武的阵容和昂扬的士气。

      生:“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生:象弭鱼服是细节描写表现了武器的精良。

      师:一个戍卒他带着深刻的矛盾和极度的痛苦,回忆和他的生命和青春如此密切相关的战争,那份保家卫国的建功立业的骄傲的情怀就是通过叙事表现出来了,一点点的勾描。一点点地雕刻。于是边关所有的日子就是这样流逝了,边关何处,家园何在,大敌当前、八方多难。又怎一个“永别了武器”了得。

      生:君子和小人的称呼也很特别,“君子”,将帅也;“小人”,士卒也。这里有“自豪”和“自卑”,有矛盾情感的表达。

      生:我喜欢“戎车既驾”有一种干练坚决,潇洒出征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醉卧沙场君莫笑”。

      生:有人说<<采薇>>是边塞诗的的开山之作,这首诗的确充溢着建功立业的情怀,有一种军威、军容,有一种战必胜的豪迈。

      生:“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西鄙猃狁。这些游牧部落的北狄,秦汉时的匈奴,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其实《采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重在“出征”,不在激烈的战斗场面。这是《诗经》中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惯常的写法。《秦风·无衣》仅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雅·车攻》仅言“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这一手法影响了《左传》一直影响到《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而屈原的《国殇》,描绘的都是壮烈严酷的.战争场面。诗歌从“短兵相接”的战斗的最激烈处写起。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比较阅读。

      师:《诗经》中的关乎“马”的词语有50多个,这一组同学可以就这个话题谈谈。

      生:《采薇》里描写马的词语有“四牡”“业业”“骙骙”“翼翼”

      生:“牡”是雄性的马,“业业”是高大的样子,“骙骙”是强壮的样子,“翼翼”是整齐的样子。

      师:“牡”是雄性的马,那么雌性的马用哪个字表达(学生摇头,老师在黑板板书一个“牝”字),有个成语是“牝鸡司晨”,还有个成语叫“牝牡骊黄”(边板书边讲解)。

      师:在《诗经》时代,马就与中华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得马的称呼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小组的同学谁能上黑板写10种马的别称。

      生:板书(骓、骒、驹、骠、骐、骃、骝、骟、鱼、龙)等。

      师:谁能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的名马。

      生:关羽的赤兔

      生:项羽的乌骓

      生:萧何月下追韩信骑得那匹马?(笑)

    [阅读全文]...

2022-06-16 21:31:51
  • 《虎丘记》课堂实录

  • 《虎丘记》课堂实录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虎丘记》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虎丘记》。原定要上的《柳毅传》推到以后再上。这是一篇游记。从高一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名家写的寄情于山水的文章。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都有哪几课?生1:苏轼的《赤壁赋》。教师要求全班同学齐背其中的名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生2:王羲这《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生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回归田园,面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佳景,因而得出“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师:由此可见,无论写田园还是写山水,作者都寄情于山水。那么《虎丘记》中任教写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读。齐读还是自由读?(生答:自由读)

      师:读的时候要注重两个要求:一是注意读音,二是注意一些字的解释。

      学生自读完毕,老师出示幻灯片,为以下字正音:

      阖 衢 栉 觞 荇 妍媸

      教育简介作者袁宏道、“三袁”及*派的创作风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多数文章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师:题目是虎丘记,那“虎丘”在哪里?作者到过几次?

      学生根据注释1和末估文字回答。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出示幻灯片)

      解释加点词: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晚树尤可观

      壮士听而下泪

      连臂而至

      而寻病作

      独得而状

      得天池诸山作案

      栉比如鳞

      比至

      师生一起解答上题。

      师:请大家巴来看一下第四段。虎丘作者去过六次。一个地方值得人们去玩六次,可见它很吸引人。读了课文,你认为虎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生3:石光如练。

      师:就“石光如练”这一点,值得人去六次吗?

      生4:风景很吸引人。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观光者很多。“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远而望之,如雁落*沙,霞铺江上”,这本身就成为一大胜景。作者身为县令,很想与民同乐,但他来了之后,百姓都躲了志来,他觉得游得不过瘾。

      师:(问大家)你同意观光者也成一景吗?有没有补充的?

      生5:去的人多,可见地方确实吸引人。用“电闪雷鸣”也不足以形容其热闹。另外,作者还极写酒宴之盛,写出了豪华的.气派。(教师要求他举例说明)“樽儡云泻”,酒液如“泻”,“泻”字形象地写出酒之多。

      生6:虎丘不仅美在它本身,而是在特定的场景。花之晨、月之夕,加上虎丘之景,有特别之美。最后一句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

      生7:我觉得作者内心极崇尚自由的。虎丘是他身处吴地为县令时的一块心灵净土。

      师(问生7):你怎么读出这一层意思的?

      生7:从末段“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可以看出。

      生8:我觉得虎丘不仅有风景美,而且有人情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民百姓都可以享受这里的快乐。

      生9:我不同意生8的观点。后文不是写到他来到虎丘,百姓都躲开了吗?

      我觉得也许虎丘之景倒也*常,是文人把它捧出来的。*人有凑热闹的心理,看大家都去,也跟着去了。

      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三段。这一段是直接写风景的。

      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在虎丘上你可以看到哪些景?

      生10:剑泉、千顷云、*远堂等等。

      师:这段精练地概括了虎丘的景致之美。当然游人多也成风景。刚才有同学说人多是“凑热闹”,现在你还坚持吗?(生9摇头)

      师问:虎丘游人最多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中秋。

      师:人们去那里仅仅是看风景吗?

      生:(齐答)唱歌。

      师:同学们一起来朗读1、2两段。

      看来在苏州一带有八月十五听歌、唱歌(一生接“斗歌”)的*俗。你觉得听歌、唱歌、斗歌哪个词最好?(许多人赞成“斗歌”一词)

      师:“斗歌”按时间顺序,可分四个时间段。每一段有不同的人在唱。作者最欣赏的人是谁?

      生11:是最后登场的那个人。“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师:描写音乐效果,我们还学过《琵琶行》,那里怎么描写的?师生背诗句。

    [阅读全文]...

2021-12-08 13:22:26
  • 《要下雨了》课堂实录

  • 下雨,语文
  • 《要下雨了》课堂实录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 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要下雨了》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题上面有个什么标记?

      生:梅花。

      师:什么意思呀?大家说,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自学课文。

      师:说得很对,这是自学课文,要自己学会的。题目要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要快下雨了。

      生:马上要下雨了。

      生:再过几分钟就要下雨了。

      生:一会儿就要下雨了。

      师:就这个意思,快要下雨了,你们说对了。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一样啊?动动脑筋看。

      生:不一样。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等一会就要下了。下雨了表示已经下了。

      师:《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

      生:可能会讲一些快要下雨的事。

      生:可能讲下雨之前有些什么情况。

      师:对。那么这篇课文讲些什么呢?我们打开113页,老师有个问题,你们是否学懂了课文,用什么来检查呀?

      生:用课文后面的题目来检查自己学懂了没有。

      师:说得对。让我们来看看课后的题目,第一个题目是什么?你念。

      生:看拼音读课文

      师:看拼音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样?

      生:要求我们把课文读通。

      师:第二个题目是什么?要求我们什么?

      生:说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你知道下雨前还有哪些现象。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把课文读懂。

      师:第三个题目是什么?

      生:分段朗读课文。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把课文读好。

      师:把课文读好应该怎么样?

      生:读得有表情。

      师:课文后面的题目要求我们读通、读懂、读好。那么,我们首先把课文读通。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对于生字,学生自己按拼一拼(字音),读一读(连词),想一想(意思),记一记(字形)的步骤去解决。几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把他们叫到讲台前辅导。)

      师:都读通了?请大家互相检查。

      (学生两人一组,每人读一句,进行两遍,一方有错,另一方帮助纠正)

      师:都读通了。课文讲了些什么?

      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低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蚂蚁往高处搬家了。

      师:说得真清楚。谁还能说得这样清楚?

      生:下雨之前,燕子飞低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蚂蚁到高处去了。

      师:说得好,下雨之前为什么下雨之前燕子飞低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蚂蚁搬家了?我们一小节一小节把课文

      生:学懂。

      师:现在先看看第二小节,燕子为什么飞低了?你们要把课文中的答案找出来,然后再对自己提出几个为什么,自己来回答。(学生读后回答)

      生:为什么燕子飞得这么低呀?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时燕子飞得很高的,飞得很灵巧。

      生:为什么小白兔要问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因为小白兔象我们一样,都喜欢问为什么。

      生:为什么说小燕子从小白兔头上飞过、这是要说明,小燕子飞得很低。

      生:为什么书上写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伸腰,因为他刚才在割草;为什么燕子飞得这么低,因为小虫子飞得低了,虫子怎么会飞低的,因为小水珠把虫子的翅膀沾住了;小水珠是哪里来的,因为太阳晒到湖里,小水珠为成了水蒸气,散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冷风一吹,云变成了小水珠掉下来了。

      师:嗅,真能干,我们为他鼓掌。他把《小水珠旅行记》里的知识都用进去了。我们要向他学*,问一个一个的为什么,我们学懂了很多问题,燕子飞低的原因也搞清楚了,而且许多问题都提得很有水*,现在我们轻轻地把第二节念一遍。

      师:现在杨老师来念前面一句话,你们念后面一句话,分角色的话你们念。(师生对读)

      师:行了,按这样的方法学*第三小节,要能回答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来,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干什么?(学生自学后回答)

      生:小鱼游到水面来透透气。

      师: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生:因为水里闷得很。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水里会闷得很?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 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下是小鼻子呢行里的《要下雨了》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全文]...

2022-03-13 15:13:33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精选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精选

      己亥杂诗是语文考试的重点课文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课堂实录,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里,我们积累过龚自珍的两句诗,还有人记得吗?

      学生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吗?

      指生背。

      3、请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背诵。

      二、解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龚自珍的另一首同题诗,(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醒

      不要把“己”写成“已”字。

      2、有同学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无生举手)小老师解释:这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这一年,作者在南来北往的途中,共写了315首诗,统称为《己亥杂诗》。

      3、提醒同学们看注释①,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读诗。

      1、每个小组内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然后请被推荐的同学依次朗读古首,生评价。

      2、请被推荐的同学指导本小组内同学的朗读。

      3、小组内再推荐进步最快的同学展示。

      4、听着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小老师也激情诵读一次。(热烈掌声)

      四、品读诗。

      1、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吗?

      生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声。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那同学知道诗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吗?生回答后两句。

      3、请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差和不爱发言的先说,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生汇报。

      4、作者“劝”的内容是什么?(板书:劝 重抖擞 降人才)

      5、小组内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这么“劝”呢?

      6、“劝”的原因是“万马齐喑”,疏通前两句诗的意思。

      7、重点讨论诗中的“风雷”指的是什么。一个课外知识积累较多的同学补充了当时的

      社会背景,孩子们觉得“风雷”是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引领社会革新的言语、人才等。

      五、悟诗情。

      1、指生再读诗。

      2、小组赛读诗。

      3、全班齐读诗。

      4、讨论: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阅读全文]...

2022-03-11 13:03:35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

      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阅读全文]...

2022-03-08 16:41:40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句子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语录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说说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名言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诗词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祝福
关于友情的古诗教学课堂实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