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的古诗

关于曲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曲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曲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曲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 语录(1) 说说(1) 名言(544) 诗词(361) 祝福(1k+) 心语(61)

  • 关于曲水的诗句

  • 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 ——薛能《寒食日曲江》

    清明胜赏尚容追,不减觞浮曲水时。——陈造《次韵程帅游*池三首·清明胜赏尚容追》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叶绍翁《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斋之集》

    虽有庭除临曲水,更无尊俎试新烟。——陈傅良《己未上巳清明》

    风暖慢行寻曲水,天晴远望立高台。——姚合《迎春》

    潇洒斜川影,风流曲水湄。——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曲水闲销日,倡楼醉度旬。——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韦应物《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故园今日应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乾隆《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照日秋原净,分花曲水香。——庾自直《初发东都应诏诗》

    出曲水未断,入山深更重。——孟郊《石淙》

    涂山执玉应昌期,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

    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巧思潜窥造化儿,更依曲水凿方池。——郭印《次韵董守流杯池》

    当年曲水迹已陈,此日渼陂欢莫拟,蹇予小疾独不至,诗伯索诗殊未已。——喻良能《二月二十四日杨廷秀郎中诸友约游西湖佘以小》

    林涧有馀愤,曲水但空渠。——顾璘《吊宋刺史柳仲涂书院废址》

    共忆秋官处,馀霞曲水头。——刘禹锡《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其间曲水悲夫字,駸駸欲度骅骝前。——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阅读全文]...

2022-01-04 18:15:29
  • 唯美古风句子图片: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 唯美,古风,烟花
  • 1,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3,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4,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5,映山红遍莺啼住,暗遣蜂蝶苦难叙,月色依旧人孤独,情深情浅总无助。不及思量,坠尘飞土,魂去香如故。

    6,心有所属,却悲伤成海。

    7,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8,星火阑珊,往事氤氲如烟,带着今生的夙愿在苒苒时光里落幕恒定永久的空冥中穿梭,水月云袖,记忆中那一抹眷恋浓郁的心痕,仰天空悲怨,奈何情愁旧时难休。

    9,被定格,被记载,然后,怀念,然后,祭奠,然后,搁置,然后,淡忘。

    10,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日月,吟诗百首度

    11,是谁,从唐风宋韵里提笔,细细从金陵秦淮描绘到天明?是谁,在巴山秋池的夜雨里,婉约人世别离?是谁,在后世凄美的月色下,提笔写下三千辞海,寄予诗情?是谁,在等霜林染尽,月落乌啼,深藏了回忆?朦胧的烟雨,斑驳了诗意,焚一炉思绪,暖三尺深寒,又是谁,跟随着浮云浪迹,沧海觅尽,万世飘零,才续写下珍惜?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虏度阴山。

    13,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14,有些东西只能欣赏,不能品尝。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6,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8,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9,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20,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21,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2,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不要知道知道彼此的名字,也不需要记住彼此的面孔,在那里停留,驻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记住对方的笑容和帮助。

    23,热闹都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24,人一直在这个喧闹的是世界走走停停,那双迷蒙的眼睛里,总是氤氲起一段一段不合节拍的雾气,因为分离,或许也因为相遇。

    25,怎么走,我才能真正的走入你的心。

    26,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34:27
  • 塞下曲四首古诗

  • 塞下曲四首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四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赏析:

      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奇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的忠贞或深沉的乡愁为特点。常建的这《塞下曲四首》却独辟蹊径。这里选择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第一首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自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友好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诗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少括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难能可贵。

      一、二句*述史实,为全诗铺叙。三、四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就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宁静的气氛。这是把今日的和*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的颂歌。“兵气”,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紧“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切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

      第二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解释:诗中呈现沙场日暮,骷髅灰飞,阴风地动,一片凄楚。诗人来到长城塞上,北方阴风强吹,阵阵袭来,气候不佳,空见塞外的昭君祠,客死塞外尽望乡,长城线上皆是士兵的白骨,荒凉的景象,一阵风沙吹来,灰飞烟灭,可怜塞上战死的无名英雄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昭君是历史上为和*、为忠爱国家而牺牲自我的女子,诗歌中许多写其哀怨的故事,也写其和亲出塞时孤寂悲怨的一面,塞外苦寒的异地上留有昭君祠,陪伴着塞外戊守的长城卒,一同悲歌。

    [阅读全文]...

2022-02-28 10:22:07
  • 《采莲曲》古诗鉴赏

  •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阅读全文]...

2022-06-20 23:55:26
  • 明妃曲古诗词

  • 明妃曲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妃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王洋

      汉宫沈沈凝紫烟,妾身一入知几年。

      楼高秋月照清夜,亭暖春花熏醉眠。

      忆初送我辞亲戚,便拟光华列旌戟。

      君门安得似人间,咫尺千山万山隔。

      花月朝朝空暮暮,长恋朱颜不如故。

      内家车子散金钱,安得此身沾雨露。

      忽闻花宫选罗绮,单于来朝汉天子。

      但言妾欲嫁单于,万一君王赏桃李。

      大明宫内宴呼韩,出水芙蓉鉴里看。

      徘徊顾影花颜靓,绰约丰容广殿寒。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

      若教不杀毛延寿,方信蛾眉画不成。

      茫茫汉塞连沙漠,柳色阳关断肠处。

      故乡阡陌想依然,马上琵琶向谁语。

      命薄身存有重轻,天山从此静埃尘。

      山西健将如君否,此日安危吒妇人。

      人生景物疾如驰,翻覆由来万事非。

      莫笑巫山女粗丑,朝寻楚宫暮柴扉。

      男儿莫厌款段马,女儿莫羡金缕衣。

      君不见巫山歌舞赛神罢,野老至今怀秭归。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沿用。

      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简介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1-30 17:18:31
  • 渡易水古诗

  • 爱国
  • 渡易水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易水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渡易水原文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③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④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⑤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⑥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阅读全文]...

2022-07-24 02:47:32
  • 跟水有关的古诗

  • 跟水有关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跟水有关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渡青草湖》

      南北朝·阴铿

      洞庭春溜满,*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2、《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3、《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5、《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6、《清溪行/宣州清溪》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8、《哀江头》

      唐·杜甫

    [阅读全文]...

2022-05-13 04:48:46
  • 描写水的古诗

  • 写景
  • 1、黄河

    作者: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

    2、过分水岭

    作者: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3、渡青草湖

    作者:阴铿

    洞庭春溜满,*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4、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5、金陵望汉江

    作者: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6、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7、黄河夜泊

    作者: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8、闻鹊喜·吴山观涛

    作者: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9、渡黄河

    作者: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10、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作者:杨万里

    [阅读全文]...

2022-05-27 10:48:06
  • 夜夜曲古诗词

  • 夜夜曲古诗词

      古诗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译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注释解释

      河汉:这里指银河。

      诗文赏析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的事物,其弊如*评价*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阅读全文]...

2022-04-25 01:00:18
曲水的古诗 - 句子
曲水的古诗 - 语录
曲水的古诗 - 说说
曲水的古诗 - 名言
曲水的古诗 - 诗词
曲水的古诗 - 祝福
曲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