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边城秋日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边城秋日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边城秋日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边城秋日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秋日离别的诗句古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下面就是有关写秋日离别的.诗句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择友》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冯梦龙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陆次云《志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4、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5、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6、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9、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0、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1、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始安秋日古诗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始安秋日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始安秋日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象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孟浩然《凉州词》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张旭《春草》
万里关河秋色里,怜君何日到边城。——王恭《暮秋送客之塞上》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诗》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惜路频瞻霞上日,望家直到海边城。——范梈《赠别邓修撰归杭州》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高适《蓟门行五首》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高适《蓟中作》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李白《塞下曲六首》
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骆宾王《畴昔篇》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曹植《白马篇》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左思《咏史八首》
斥堠销烽火,边城息鼓鼙。——苏轼《款塞来享》
寿州属县董生里,小却去偃边城鞞。——项安世《上安抚高大卿五十韵》
追忆边城游。——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
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郑刚中《金房道间皆蜡梅居人取以为薪周务本戏为蜡梅》
朔野惊飙惨,边城画角雄。——欧阳修《奉使道中五言长韵》
住迥边城气萧索,旦暮戚戚闻胡笳。——郭登《楸子树》
塞天万里无飞鸟,可在边城用郅都。——卢纶《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塞垣万里无飞鸟,可是边城用郅都。——卢纶《天长久词》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杜审言《经行岚州》
久在边城里,风霜不可论。——李昌祺《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五》
夫今戍边城,贱妾无由随。——释文珦《戍妇词·女萝施松柏》
秋云阴阴压边城,秋风飒飒飞边尘。——程公许《寿制使董侍郎》
江塔眺山青入佛,边城履雪白连雕。——李洞《怀张乔张霞》
旧时为内郡,今日号边城。——楼钥《送汪庄仲赴江东仓幕强仲荆门签判·见说荆门地》
羌胡据西州,*甸无边城。——张籍《西州》
不然万里将天威,提兵直解边城围,苜蓿满川胡马肥,掩取不遣一骑归。——陆游《书感·丈夫本愿脱世鞿》
再拜征人寄将去,边城寒早莫教迟。——张羽《寄衣曲》
年年尝是送行人,折尽边城路傍柳。——郭登《送岳季方还京》
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仇远《朝天门城角》
俗理宁因劝,边城讵假防。——杨巨源《上刘侍中》
霜蹄灭没边城道,朔风一夜霜花老。——袁宏道《紫骝马·紫骝马》
只道边城狱讼稀,那知亦有造空为。——赵蕃《送吴提刑赴召三首·只道边城狱讼稀》
北风三日吹行云,边城健儿不忍闻。——杨承鲲《长歌行寄吕中甫山人》
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郭登《甘州即事》
长淮水,一箭许,边城白骨多於土。——陈容《为人赋横舟二首·黄头子》
喋血拓境谋非臧,边城夜行休赍粮。——柳子文《次韵呈慎思学士》
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贯休《古塞下曲四首》
早属秋官起盛名,又随司寇饬边城。——杨士奇《题梅寄钟天锡宪副·其一》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张祜《昭君怨二首》
秋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
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宋·林椿
霜浓秋深,大地一片萧条冷寂。层林尽染,全是一片红色。而橘园却迥然不同,依然团团碧绿,上面缀满了无数金黄的果实。
《边城思》
作者:何逊
柳黄未吐叶,
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
客思故乡来。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边城的时代意义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不朽名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一、《边城》中“人性美”是*乡土文学中一朵更显“另类”的奇葩
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以冷峻峭拔的现实主义态度,给我们创作了诸如《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秋收》《残冬》等,反映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乡土文学的主流。
在这些主流的乡土文学作品中,闰土、祥林嫂、阿Q、老通宝等这些旧*农民典型,要忍受阶级的压迫,遭受强者的欺凌,倍受社会的冷眼,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的挣扎直至灭亡。与老船工及翠翠的衣食无忧,自给自足,邻里相依的淳朴生活是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只有人性的“痛”。残忍的战争,残酷的剥削,命悬一线,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与湘西“世外桃源”式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是天然有别的。我们在《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等作品中,看不到“人性的真”,有的只是“人性的假”。
而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了老船工、翠翠、傩送等典型形象,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人性美”,丰富了*乡土文学这块园地的内涵。是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中显得“另类”的一朵奇葩。《边城》并非是对当时社会二三十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除了种种对立因素,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恬静祥和,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因此“边城”因人性的魔力,升华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天真、纯情、美丽、善良的翠翠是人性至善至美的化身。而老船工,顺顺,杨总兵、商贩、过渡客人等身上体现出的淳朴、好客、乐善好施的“人性美”与鲁四老爷、赵老太爷、假洋鬼子等的“人性丑”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自然健康的“人性美”灼照人性中扭曲变态的“人性恶”
朴素,充满原始气息的湘西,作者构筑的理想世界,是与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城市文明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对被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压抑扭曲的灵魂的矫正。他要使人的灵魂得以复苏,使心的纯美得以张扬,让人的尊严得以恢复,因而他竭力赞颂“人性美”。显然是期待用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光去照亮、激活这些生命力,要塑造民族的新灵魂。用自然健康的“人性美”灼照扭曲变态的“人性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恶”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不妨把《边城》与同时代的作家张爱玲的《金锁记》进行比较。
(一)纯净、善良、真诚的“人性美”与虚伪、自私、变态的“人性恶”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金锁记》中,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张爱玲以娴熟、老练的笔调深刻地揭露出人性中虚伪、自私、变态的方面。“生命就像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张爱玲冷冷地撕开了生命外表的华美,向世人展示了人性深处的丑恶、扭曲与变态。曹七巧是苍白、渺小的,她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有的只是扭曲、变态的灵魂。温情的缺失、众人的歧视与侮辱扭曲了曹七巧的灵魂,也扭曲了她的人性。曹七巧褪去了母爱的伟大神圣的光环,她把所有的仇恨发泄在子女身上,不择对象地用子女的幸福来抵偿自己的不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性恶”的血淋淋的例子。如曹七巧对儿子有着病态的占有欲,一步一步毁灭儿子的幸福。对女儿长安也耍尽心机,进行了病态的报复。在自己儿女婚姻痛苦上得到了快意,心理得到了补偿,她已经沦丧了最基本的母性和人性,彻底偏离了道德轨道,她是一位由正常走向扭曲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了“人性恶”的典型。翠翠、傩送、天宝等身上体现的纯净、善良、真诚的“人性美”让我们感动,而曹七巧体现的虚伪、自私、变态“人性恶”让我们寒彻骨髓。
(二)原始、淳朴、自然,又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与曹七巧苍凉惨淡的人生构成对比
生活在“边城”的人,世世代代安居乐业,诠释着生生不息的亲情爱情友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通过*乎原态的翠翠与傩送,揭示一种新的、健全的、理想的、自主自为的生命存在形态.这种生命存在形态的内涵是纯洁、勤劳、朴实、善良、热情,信守自己的爱情初衷,保持乡民的淳朴本色。在爱情、婚姻关系上,它表现为自然、纯真、健康,而且又自主自为地抗拒着封建文明与城市商业文明的污染。在关系到人生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它还自主自为地把握着人生之舟的航舵。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图景。
(三)翠翠、傩送他们的生命原始、淳朴、自然,又充满活力与曹七巧苍凉惨淡的人生构成鲜明的对比
曹七巧原是个*民阶层的女子,生活清苦但也有自己的幸福,可是命运之神却狠狠的捉弄了她,她被贪财的哥哥嫂嫂被当作货物,无情地卖到了姜家,嫁给了一个富家小姐不肯要的活死人一样的残废公子。姜家老少的歧视与侮辱,昏暗沉寂的畸形婚姻,使曹七巧的灵魂扭曲,一步步的迈向毁灭的深渊。在男权社会里,曹七巧放弃了爱情、亲情,沦为金钱的奴隶,金钱的枷锁永远的锁住了曹七巧。曹七巧认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在《金锁记》中,曹七巧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生命的一丝丝亮色被一点点湮灭,直至消失。张爱玲通过曹七巧身上体现的“人性恶”及苍凉惨淡的人生,冷冷地揭示了金钱、命运对人的嘲弄与摆布。与《边城》讴歌的爱情、生命,两相比照,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三、《边城》对今天构建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今天,我国正处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受商业文化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象,人性呈现严重的扭曲和异化状态。如何在今天的社会里,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完善自己的人性,选择优美、健康的人生,是时代必须思考的话题。
《边城》是湘西土地中成长出的一粒瑰宝,值得人们永久地回味。看着边城的至真至善,这能不令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艳羡?今天,人与人之间虽然没有了空间距离,但心里的距离却是那么遥远。无疑,边城那种朴素的人情美,成了当今多少善良的人们羡慕而又遥不可及的奢望。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极力地表现了湘西边城的环境的美、亲情的美、人情的美、爱情的美,描写的是美好的人性,展现得是人性的光辉。这曲人性美的赞歌应该成为我们现代人重新审视、认识人性的善与恶的参照作品。读《边城》,以美好的人性净化人的心灵,促使人性回归自然、善良、健康!
一、祖孙之情
(一)至真至情的人性
《边城》中主线是翠翠的爱情,而小说中的老船夫及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祖孙之情也几乎围绕翠翠的爱情来展现,老船夫抚养着自己女儿留下的遗孤翠翠,对她疼爱有加,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翠翠,他尽自己所能的弥补她的人生缺失,尽管女儿选择随心爱的士兵而去,他仍然毫无怨言很好的与外孙女生活着,并且随着翠翠的长大更加关心他的婚事,加倍的谨慎行事,一方面是因为老船夫觉得自己没有关心自己的女儿,使她最终没能拥有完美的婚姻甚至死去,自己是有责任的,所以更希望翠翠能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已经老了,希望自己可以安排好外孙女的一切,给翠翠找一个可靠的人,看到翠翠出嫁,自己才放心离去。这点充分说明了老船夫对外孙女的爱,同时也体现了至真至情的人性。但是老船夫虽然可以做到关心翠翠,但是却猜不透翠翠的心思,甚至使翠翠的爱情更加曲折,夜里时常会陷入沉思,忧愁翠翠的婚事,甚至睡不着觉,老船夫对翠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翠翠也很懂事,她小小年纪就会心疼老船夫,懂得大人的辛苦,她会和老船夫一起守船,甚至会自己去对岸接喊渡的人,对于祖父翠翠是很依赖的,她也怕老船夫一个人孤单,像端午节里热闹,老船夫担心会有人来喊渡,走不开,就商量着翠翠自己去看热闹,翠翠本已答应但总觉得老船夫一个人守渡不好,因此就说也不去,虽然小孩子爱热闹对于大节日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终究还是老船夫占了首位,翠翠的爱也在此体现,但爷爷的回答“翠翠,你这是为什么?说定了又翻悔,同茶峒人*素品德不相称。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1],这对祖孙是至真至情的,同样他们也拥有美好的人性,甚至整个茶峒都拥有着美好的人性。
(二)冷淡生疏的人性
随着时代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到如今人性已不如《边城》中那么纯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每天忙忙碌碌,占据着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人们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感情也变得淡薄,更不用说祖孙之间的交流,那更是少之又少,生活在现今这样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人们难免变得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听老人家的唠唠叨叨,一方面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文化、思想观念也会快速地更新,祖孙之间难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差距,这样交谈起来会很困难,慢慢的.也就不去交流,不闻不问了,另一方面现今的孩子生活过于安逸,成长道路太顺没经受什么磨练,长到翠翠那个年龄仍没有定性,仍然不懂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祖孙之间孙辈反而处于上方,祖辈还来“服侍”孙辈,孙辈对于祖辈已经处于冷淡生疏的状态,它们的人性已被淡化了,人性已经失去了《边城》中所描绘的光泽。
《边城》中的人性是一幅美好的图景,文中突出的人性美代表即老船夫与翠翠,它们之间的情分是有一定的标榜作用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将来,祖孙之间的情分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这是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尽管《边城》描绘的是闭塞落后的农村景象,但是老船夫的朴实、正直、无私的爱,翠翠的懂事、乖巧,仍然是值得我们学*,有时我们不妨将作品与现实进行对比,相信不难发现作品中人性的美好,这样的对比是给人们的一个警策,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性的滑坡,这也是作家沈从文写作的目的。
二、男女之情
(一)纯洁含蓄的人性
傩送二老与翠翠的爱情是简单化的,之所以说它简单,那是因为它们的心思单纯,它们之间的爱情无关其他外在干扰因素,它们完全是二人之间的爱情,天真无邪的翠翠与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傩送二老,两人能够坚守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傩送在面对碾坊家的提亲不卑不亢,为自己的爱情阵地划了一圈保护层,使得自己的爱情不受金钱的腐蚀,这种鄙视钱财、坚守爱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翠翠从懵懂少女到对傩送萌生爱意,渐渐的有了少女情怀,从两年前无意中邂逅傩送的爱意,到再次见到时的情不自禁的夸奖,听到爷爷提起天保大老向她提亲时的生气懊恼,以及最后听到傩送婚事惆怅与心乱如麻,这无不显示了翠翠含蓄的爱情。昭示着纯洁含蓄的人性之美。
(二)功利世俗的人性
无论是沈从文写《边城》时期的都市社会还是当今社会,这样纯洁的爱情都已是稀缺,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强,精神文明似乎有跟不上现代物质文明的态势,这种精神滑坡现象令人堪忧,“人欲横流,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物质文明带来的赤裸裸金钱利害关系”[2]也已经渗入到了爱情领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应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但实际上从野蛮时代的群婚制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加以约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更纯粹以现金交易形式表现出来”[3]。一路发展而来,已经渐渐遗失了爱情的美好,甚至是纯洁的人性,爱情的标准不再是心意相通、忠贞不渝,而仅仅局限于金钱之上,体现了高度的金钱崇拜,这是物质文明带来的消极效应,使人们养成了功利世俗的人性,把任何事情都要摆在利益之上,没有利益就不会达成一致,甚至接*婚姻殿堂的爱情,也会因为如此而临门止步,这样的人性是可怕的。
对比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是多么的高尚,多么令人羡慕,为什么我们会羡慕那样纯洁的爱情?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是如此之少,人们才会被那种毫无杂质的爱情所吸引,向往那样的纯粹的爱情,如果它很普遍,人们对此现象*以为常,便不会生出那样的情怀,而爱情中坚贞不渝,纯洁无暇又是人类社会的美德,我们就领悟到了现今的爱情观和人性已经被物质文明腐蚀,我们要吸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学*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粹的爱情,建立起良好地爱情观以及培养美好的人性,作品中的人性美对于我们而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沈从文的《边城》,“它有文化批判的倾向,是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边城》好段赏析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很有湘西风情的小说,不仅写景优美,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句子段落赏析,一起来学*一下吧!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鲤鱼吃去了。”
赏析示例:这段对话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对祖父没有兑现自己诺言的嗔怪,也发泄了自己内心因跟傩送的争吵带来的不快。翠翠的答语有很浓厚的小孩子气,写出了她的单纯可爱。
②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这是翠翠和爷爷在看龙船趁夜色回家时的对话,爷爷在称赞大老,希望翠翠能够对大老有好感,但是爷爷并没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却在想二老,言语中透露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爷爷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烦,烦的是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大老的排斥,对傩送的暗恋。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开始,翠翠正值豆蔻年华,对新娘子特别好奇,感觉特别新鲜,由此引发了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句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有致,增强了抒情性。小说中第6节也写到了新娘子过河,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她要爷爷给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对爱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门边,就装着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选自小说的第十一节头。顺顺派人到碧溪?认亲戚来了,翠翠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慌乱!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慌乱之情,只好假装去赶菜地的鸡,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憧憧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
――这个细节描写很传神,写出了翠翠内心里仍然没有决定时的矛盾心理,但是读者知道她的心里是爱着傩送的。
(3)以景和物来侧面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他们在水中从从容容的流走,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
教师赏析:本段写到了翠翠将空豆荚抛入河中,看豆荚从从容容地流走,作者以这个情景来暗示出翠翠对大老的`不满意,让自己别把大老提亲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第11节后几段,作者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翠翠的复杂心理。句中写到日头火辣辣的,令人烦躁;杨柳树、菜蔬的繁荣滋茂且带有野性,蚱蜢飞,新蝉叫,黄鸟与竹雀鸣,嘈杂、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是翠翠复杂与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写出了翠翠面对来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团总几个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出的复杂的心理;她很烦闷,但又不知所措。
例③:天夜了,有一匹大的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光明追去。
――表面上写的是萤火虫,其实是翠翠内心想法的外化,心里想离开爷爷飞到远处去,但又不能飞走,或者也飞不了多远,正如这萤火虫一样,这正是她的苦闷之处。这样写除了具有含蓄美外,还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
(4)以双关语来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双关语的运用,一是嘲笑傩送因得意忘形而落水的狼狈样,二是表达了对傩送要碾坊不要她的嗔怪(尽管是误解),三是表现翠翠对傩送暗恋。
教师小结:*实、简明的语言,多种技巧的运用,体现含蓄美。
3、《边城》语言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加以体会。
(1)运用了很多方言俗语。学生加以评述。
示例: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学生搜集整理及评述:
①老船夫称赞傩送:“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
②吊脚楼上的闲言碎语:“牛肉炒韭菜,只看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③老船夫担心着翠翠的婚事:“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鹊儿得有个窠。”
④傩送与天保求取爱情的方式:“车有车路,马有马路。”
⑤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⑥老船夫的话:“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⑦翠翠话中引用的:“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不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教师小结:这些方言俗语凸显了小说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2)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喻和象征之物。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①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学生找出这几段文字,加以评述。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
他(老船夫)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
――这几段文字分别来自小说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爷爷死了,流星落了,应了翠翠的想法。这样的设置一是反映了湘西人迷信的思想,二是增加了小说抒情的意味。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死去,白塔也在那个风雨之夜坍塌。作者说白塔“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为了建白塔,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民百姓,还有个大寨子的人都出了钱。可见白塔在湘西人心中是多么神圣啊!难道不是湘西美好人性与淳朴民风的象征吗?
②作者在叙述中爱用动物、植物来做比喻(学生整理)。
傩送兄弟的结实――小公牛。
翠翠的胆小、警惕――黄麂子。
《边城》的悲剧意蕴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边城》的悲剧意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悲剧意蕴
《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心中,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概念。然而看看人物命运的结局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仅仅看到了作品中美丽的光环,而作品中人物的非正常死亡、离家出走、爱情破灭等无不使作品笼上悲剧色彩。
一、悲剧色彩的表现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外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外孙女感动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他既爱外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因天保的死造成外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对傩送情有独钟。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地,最后死于意外。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所以《边城》使人读后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又感到一种忧伤、悲凉和惆怅,在文章所描绘的明丽景物和温暖人情上,笼罩着一种似雨似雾的阴湿与愁苦。
二、悲剧背后的意蕴
沈从文是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才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是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使他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即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1934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灭无余,代替而来的是*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
悲剧的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痛:古朴的民风正在消失。
《边城》的基调是忧郁的,小说中翠翠的父母因为爱而双双殉情,一身好水性的天保得不到翠翠的爱而葬身鱼腹,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与老船夫产生隔膜、误会,后终远走他乡。老船夫因担忧翠翠的命运,以致身心交瘁,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气绝身亡。只剩下翠翠这只“孤雏”无望地等待着情人的归来。
一位诗人曾说道:“人/一生是那么的简简单单/命运/就像空气/看似抓住了/松开/什么也没有。”人们不能驾驭命运之神,常常好人没有好报,这使作家深感痛苦而悲愤不*,他多么希望年轻一代觉醒过来,主宰和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再重演旧日的悲剧。
与鲁迅的乡土小说风格不同,沈从文的作品完全是另一种格调、另一种“味道”。他虽然也写悲剧,写小人物的不幸,但他不是严峻的揭露鞭挞,而是舒徐的展现抒发;是委婉哀怨的诉说,而不是战斗的革命进行曲。《边城》的悲剧是作者对湘西下层人民不能自主命运的感叹。
拓展阅读:《边城》读后感
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沈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知道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己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糊弄过去了。现在把《边城》通篇读下来,我读出了沈先生会湘西风情的钟爱,读出了当地的人们纯朴赤诚,读出了故事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雨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爱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来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遗憾就像白塔一样,永远地耸立在她的心中。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边城》续写
天保溺水而死,傩送离家出走,两个心爱的儿子接连发生的事情,已在船总顺顺的心中啮出了一个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顺顺撒手西去……
翠翠得知了消息后,心情更加沉重了。一个人走在巷子里,也分不清脸上挂着的是雨水还是泪水。湿漉漉的布衣紧贴在身上,翠翠没觉得彻骨凄寒,反倒觉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安全感。不知不觉,翠翠走到了爷爷的坟前,蜷缩着身子,像一只无助的小兽,满眼晶莹地望着满天的星空……恍惚中,仿佛有歌声从白塔的方向传来,会是傩送吗?翠翠连忙起身,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冰冷的泥水奔向白塔。可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
渡船里昏暗的油灯下,翠翠绝望地捏着刀片,不如就一走了之算了!可这时,翠翠分明真真切切的听到了深情的歌声,是傩送,是朝思暮想的人啊!两个有情人终于重逢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两个年轻人身上,青山绿水好像都在向这对有情人致意。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立秋? 这个夏天,花朵和人 都战战兢兢打开 是谁经不住阳光下一只蝴蝶蛊惑 抑或一场风雨的中伤? 昨夜又落雨,狼藉多少梦 一地丢盔卸甲。杂乱的落果 像堆满心中的石头 现在,风已绕过我的身体 雨后败叶阳光下也蜷作一团 那些曾经不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随一团躲闪的云,荡向天边 一条疾走河流,穿越我的身体 遗憾,漫溢那么多收不回的流水 现在,我就站在河岸,等你回归的帆影 哪怕八月一个转身,于我也已足够 立秋了。拾掇花间跌落的叹息 看含泪青果紧紧抓牢秋的枝头 浮躁随低落蝉鸣消匿丛林 一节节新绿,也从我稚嫩的人生中悉数长出 秋,铺展脚下辽阔 你曾经让我思念的美,被我秋的眸眼 无限放大…… ◎秋风 爽爽的,是你呼出的气息 漫过草尖,漫过玉米叶 漫过一道道山毛茸茸的脊梁 触摸一粒粒露珠慌乱的心跳 侧耳倾听,高粱地 有你传来的熟悉“沙沙”脚步声…… 秋风,牵着一条河的思绪行走 浪花翻滚,冲刷记忆河床 一根琴弦弹不尽流水韵致 “叮咚”如呼唤,沿河水鸟 记下一程弯弯曲曲湿漉漉的追寻 瓦蓝的天,高过了望 一只大雁穿行,像插入秋天的 一枚喧响书签 罗列的高粱未红,齐腰的大豆 隐藏起傍晚羞涩的青月亮 当秋风翻阅那片厚实的玉米田 青纱帐骚动,一根根玉米棒 立马儿裹紧了圣洁的处女身 秋天的胸脯起伏如山梁 秋天的眸眼 被一条秋风举过山巅的红纱巾点亮 远方有云彩招手 临*的山脚下,十万木槿花和我 正把隐藏了一夏的心思,悄悄打开…… ◎秋雨 秋天先于秋雨抵达 它悄悄摸过,三伏呆倦叶片的后背 摸过树林里昏昏欲沉,鸣蝉的侧翼 于一片开阔地,爽爽打了个滚 蛙被弄醒了 *复的水面,兜不住绸缎上蹦跳的蛙鸣 草尖也醒了,与草尖相拥而眠的露珠 瞪圆了惊悚眼睛 ? 一道电光,撕裂夜的黑衣裳 辩得清秋雨的面目 一群爽滑密密匝匝的拯救者,蜂拥着 将三伏的燥热驱赶,啃尽了夏的烦躁 秋雨,是秋天抱紧的魂 所有秋天事物,都期待一场秋雨,灵性的触摸…… ◎秋日书 秋色 比一枚叶的心事还绿? 时光抚摸着叶脉,就这么 蜿蜒到秋的纵深 小草结籽,玉米棒吐须 高粱俯视大地的眼神 现在,比任何时候压得也低 风,从星星的洞箫孔 吹出寒意。有个失眠的人 今夜,不知迷失了多少 眼泪的音符 清晨的地*线,拓下大地物像 雾岚包裹的水彩画,被风徐徐摊开 秋天的体香开始弥漫,一条河慢下来 五百亩葵花,扭过头颅 那个巡回田埂的农人 也放缓脚步,他用手摸了摸 沉甸甸的谷穗,却引来那么多 着急收割,密密麻麻的玉米秸……
编辑点评:
《秋日书》(组诗)一幅秋意绵延的风景写意。《立秋 》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感悟生命之秋的一种睿智与成熟。《秋风》秋风漫过,是季节深处的又一种收获;秋风漫过,正把隐藏了一夏的心思,悄悄打开……《秋雨》诗人以拟人的手法,集众多的具象,将秋雨描绘得斑斓鲜活……《秋日书》秋日里的盛况美景,不仅仅属于一个季节,也属于一个失眠的人,属于一个巡回田埂的农人……整组诗歌,诗语凝练,意象纷呈,物我合一,虚实相融,韵味隽永,回味悠长。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
古诗边城秋日的诗
边城古诗是谁写的
关于边城的古诗
古诗中的边城
边城寓题的古诗
边城古诗的特征
边城古诗的特点
边城思的古诗拼音
边城摘抄
边城语录
边城名言
边城句子
边城名句
古诗中边城的意向
边城仍然很冷的古诗
边城思古诗的词语
边城句子迷
夏夜守边城的古诗
描写大漠边城的古诗
边城好段摘抄
边城金典语录
边城摘抄段落
边城优美句子
边城话剧台词
边城的经典句子
边城经典句子
边城片段摘抄
边城摘抄感想
边城好句摘抄
边城名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