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关于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9) 语录(52) 说说(223) 名言(6) 诗词(8k+) 祝福(22) 心语(6)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

  • 送别,音乐,知识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一首儿歌,由小蓓蕾组合演唱。由李叔同作词,约翰·奥特威作曲。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丰子恺手抄本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

      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 「一瓢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载的是丰子恺用毛笔以端正小楷抄录的, 歌词正是「一瓢浊酒尽余欢」, 因此应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准。

      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但是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瓢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陈哲甫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陈绮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阅读全文]...

2021-12-02 17:49:56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诗词解释(长亭外古道边赏析)

  • 送别,解释
  • 朴树在一档节目中现场演唱《送别》的时候,中途曾一度哽咽,泣不成声。后来,他专门出面解释了一下原因,原来《送别》这首歌,其创作背景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送别》是民国大家弘一法师的一曲作品,后来成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送别歌曲。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本曲是为友人离别时所作,后被用于各种离别场合,包括同窗毕业,亲人分别。

    我们其实很难看到真正因为一首歌触动情感的场面,大多数时候,歌手看似声情并茂,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舞台需要做的表演而已,真正像朴树这样丝毫不顾及媒体的,还真不多。

    《送别》之所以经典,最主要的是他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到深处方知浓,没有真正的不舍,根本写不出这样凄美的词来。

    李叔同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他们的梦想很难实现。和李叔同一起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有五人,他们志同道合、义结金兰,被称为“天涯五友”。《送别》就是为其中的一位挚友许幻园作的。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朝朝暮暮,而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你都懂,也不用太多的言语,只要我现在你对面,你知道我要去何方。

    李叔同和许幻园的友谊就是淡如水,高山流水的水。我不在乎你是谁,你的出身,我只知道,你是我一生的挚友就行。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李叔同坐在家里,许幻园站在外面,对着李叔同家的院子喊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走了。咱们后会有期。”许幻园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听到声音的李叔同追出来,只看到好友在大雪中离开的背影,心中有很多的不舍,但他并没有叫住许幻园,任凭他消失在视线之外。

    回到家的李叔同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送别》这首词,表达对许幻园的不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一生拥有一个李叔同这样的朋友,足矣!

    [阅读全文]...

2021-12-26 18:39:44
  •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是李叔同写的《送别》诗。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是李叔同写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代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全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送别 李叔同(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51:34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 送别,诗歌
  • 一般认为,这首歌曲是1915年李叔同送别许幻园时写的。

    李叔同是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艺术家,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和张小楼等四人交好,被时人称作“天涯五友”。

    1915 年,家道中落的许幻园不得不离开上海,去北京谋生,为送别许幻园,李叔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送别》,自《送别》被创造以后,一百多年来为国人广为传唱,影响深远,而且也随着国人漂洋过海,传到了国外。

    《送别》的歌词曰(根据丰子恺手抄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的歌词很短,但其中蕴含的意象众多,因而情感温柔细腻,颇有《毛诗大序》里所说的“哀而不伤”的要旨,或者这就是这首歌流行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傅宗洪说,李叔同的《送别》“在形式体制上却是典型的现代歌词结构”;而且“它严格遵循现代歌曲通行的三段式的音乐‘技术’模式,因此其结构所体现的是一种现代诗歌的形式美感。

    按傅宗洪的说法,这首歌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可是中国音乐史却说黎锦晖的《毛毛雨》才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原因是李叔同的《送别》不是原创,而是根据已有的曲子填词的。

    细细究来,李叔同的《送别》确实不是原创,这首歌的曲用的是美国一首歌曲的曲子,歌词是化用日本一首歌曲的歌词。

    《送别》依照的乐曲是1851年,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庞德·奥特威的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翻译成中文,名为《梦见家和母亲》,歌词大致为: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经常当我醒来的时候是甜蜜的寻找,我一直梦见家和母亲;

    家,亲爱的家,童年时的幸福之家,当我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

    这是最甜蜜的欢乐时,我和母亲一起漫游山丘和峡谷时,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家,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

    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带有明显的伤感色彩,很符合人们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家乡的感伤心理,所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传遍整个美国,并且在19世纪末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于1907年为这首《梦见家和母亲》重新填写了日语歌词,取名叫《旅愁》,当时,这首歌很受日本人喜欢,歌词翻译成中文为: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旅愁》发表于明治四十年(1904)山田源一郎编的《中等教育唱歌集》,词作者犬童球溪在新泻女子高等学校任职,深深怀念着远在九州的故乡亲人,故而写下了这首《旅愁》。

    李叔同的《送别》乐谱最早见于1927年裘梦痕和丰子恺编的一本《中文名歌五十曲》。

    仔细对比李叔同的《送别》和犬童球溪的《旅愁》,两首歌的情调极为相似,但意境却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旅愁》表达的是一种直白浅显的伤感之情;而《送别》意境深邃、形象生动、情绪浓重,词曲的配合十分贴切,可谓天衣无缝,展现出一种含蓄典雅的美,可以说是我国最经典的歌词之一。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

    “长亭外”的“外”, “古道边”的“边” “夕阳山外山”由*及远,把离人所处的空间推向了更深处、更远处。范仲淹的《苏幕遮》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外山”和“更在斜阳外”一样,虽然看不到,但“它”在,在一个广袤的空间里。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加上这个无限广大的空间,整首歌营造出一种惆怅而缠绵的惜别之情,将无数背井离乡的旅人和游子带入古道西风、柳丝依依、笛声凄凄的深邃凄清的意境中,产生一种“黯然销魂”的离愁,令无数国人为之痴迷。

    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首《送别》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用作主题曲,让它更加传唱不息。

    因为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太过经典,引得许多名人对其进行续写、改写。其中,最好玩的是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

    《送别》自流行以后,被当时很多小学作为毕业歌来咏唱,借以表达对同学分别和离开母校的不舍,这种场景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曾多次被提及(林海音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也唱过这首歌)。

    丰子恺认为,一群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唱这样伤感凄婉的歌曲不太合适,于是就决定把歌词改得朝气蓬勃一点,曲调不变,歌词改成了《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都是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丰子恺改编的歌词格调虽然非常适合儿童的朝气蓬勃、快乐无邪,但是由于歌词内容太过浅白,与李叔同的《送别》比起来,无论是语意还是意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还没传唱开来就迅速消失了。

    除了丰子恺之外,还有很多人试图改写、续写(有人认为李叔同的《送别》歌词太短了)过《送别》,但都赶不上《送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大多寂寂无名,由此可见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作为《送别》原创乐曲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已经鲜为人知了,日本的《旅愁》偶尔还会被一些念旧的日本人唱起,而李叔同的《送别》虽非原创,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别》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

2022-02-05 19:22:37
  •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

  • 内涵,深意,抒情
  • 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9、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12、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13、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3、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24、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2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8、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2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45、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4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阅读全文]...

2022-05-15 02:06:04
  • 有内涵唯美的古诗句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

  • 内涵,唯美,深意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内涵唯美的古诗句,以及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好学而不贰。——《左传》

      8、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6、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29、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3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36、三思而后行。——《论语》

      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3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9、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4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4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4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4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8、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9、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5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阅读全文]...

2021-12-06 23:05:03
  • 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

  • 诗歌,送别,古诗文
  • 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开场白: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亭送别》。

      二、说教材: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将学*目标确立为: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鉴赏曲词的美

      3、欣赏莺莺的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 ,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法来突破。

      三、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将书上内容与老师*进行以及动画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中。

      四、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qut;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qut;&qut;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qut;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五、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观看影片<<西厢记>>,,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目标1。

      1、为了检测预*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检测题、检测预*。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用动画《送别》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3、鉴赏曲词:

      教师下水,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为突破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我先下水改写了文中的两首曲词,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上教师的启发,贯彻大纲&qut;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qut;的教育理论,自己动手品味出戏曲的色香、味,完成教学目标1。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

      (1)、出示自己改写的两支曲:

      第一支是结尾两曲中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我改写如下:

      第二支是开头三曲中直抒属胸臆的[叨叨令],改写如下:

      通过比较学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首有情有景形成一种艺术氛围,第二首直接抒情感觉就不如第一首好。

      (2)、带着这个知识,再让他们自由朗读曲词,在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具体写了哪些时间和地点的景物。

      B、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C 、课文中的哪段曲词与以前学过诗词的相似?

      通过提示学生自然得出了曲词的美在于意象的选用、情与景的交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3)、再问:第一支曲《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你会想象出那些画面?再次观看动画《送别》结合画面,通过类比学生会得出好的语言不仅形象,更能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的结论。

      4、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这一课中 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深情,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莺莺 的形象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分析莺莺 的形象也是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里,我一方面借助优美的画面给学生形象的展示,便于引发他们的联想,另一方面以优美的诗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动口动脑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1)根据画面复述故事情节。

      (2)问:古人云“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别离面前莺莺有哪些表现,刻画了她怎样的性格?(讨论发言)

      5、学生学到知识后,通过当堂训练,知识巩固的才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让学生趁热打铁,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曲词进行改写。

      结语

      读《西厢记》的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先生总是一味地称赞莎士比亚的戏剧,总是为歌德的《浮士德》而倾倒,相信我们认真读过王实甫之后,我们会知道,我们也有我们自己优秀的戏剧。

    [阅读全文]...

2021-12-16 05:52:39
  • 古道行

  •   古道悠远,古井留醇,漠迹如银,戈壁浩瀚。骟马河畔,微波荡石,似大汉铮铮铁蹄,踏破匈奴地;胡杨树下,红柳摇曳,闻唐圣喃喃梵语,痴待故人倚;胭脂花开处,西路军将士埋忠骨,山河凝血,英魂乃存!圆了诺言,离了苦难,卸了重担,断了牵绊,大漠西风归故里,故人把酒终不散。  乌鞘岭,径沐苔浅,半山村郭,日月含珠,袅袅炊烟恋晚夕,白云折腰系,幻像天际;文殊山,神韵缭绕,峦嶂回旋,飞鸟鸣啼,频频钟磬金銮洗,禅音随心起,仙踪落迹;扁都口,铁岭嶙峋,峰峦雄峙,悬崖峭壁,黑风口前影亦迷,神骥难借力,险关要隘。  祁连脚下碧草融,溪水潺潺,野花漫漫,登高遥眺,松海波澜,林峰斗艳。下马踏青,蜂飞蝶舞,清泉环绕胭脂花鲜。雪鸡跚跚叽声*,翠鸟映天绚,珍禽缠绵,异兽频现,獐鹿悠悠身影远,岩羊跃山涧。幽境如梦,瀑布似帘,婉如仙境苑。云深处,欲遮峰峦,幻眷里,怎记得山外酷暑天。举目望山巅,冰霜皑皑,冷峰延绵。寒瑟凝苍穹,万物深眠,朔风嘶啸吹过,云层黯,雪缠绵,春夏秋冬,四季乱。  烽台依旧,思绪乃添;悬壁化龙,欲腾九天;雄关迢望天涯,幽境添恰。日落黑山,万物归寂,天似穹庐,新月淡如霞。问一纸魂缘,梦中人可思家?

      编辑点评:

      《古道行》这一首古韵,作者诗写河西走廊历史重温,几多古道历史事件写入,诗文虽短,可却千年贯穿,千年古道如今静卧,也被*渐渐渐遗忘。然,作者*日心灵重游古道,几许感触唠叨,聆听着从远古飘来的足音,感受着先人的进取精神,文写展示了古道几多秀丽风景,而且充满着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3-12 06:40:25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句子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语录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说说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名言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诗词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祝福
长亭外古道边古诗的深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