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关于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50) 语录(38) 说说(75) 名言(7) 诗词(938) 祝福(17) 心语(2)

  •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有哪些(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 古代
  •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常交流和文章定作中,很多人都会有意识的运用成语。成语是指长期沿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成语的出处,一部分是出自历史故事,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有一部分是出自古代寓言,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鹬蚌相争”出自《燕策》,“画蛇添足”出自《齐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当然,更多的成语截取自古文经典句子,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中“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截取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截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截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你知道吗,其实还有一部分成语,是出自古诗词。这些来源于古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哀鸿遍野

    释义: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到处都是*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原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经·小雅·鸿雁》

    爱莫能助

    释义: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原文:“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诗经·大雅·烝民》

    暗送秋波

    释义: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

    原文:“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宋·苏轼《百步洪》

    暗香疏影

    释义: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原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

    傲雪凌霜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原文:“傲雪凌霜,*欺寒力,搀借春光。”宋·杨无咎《柳梢青》

    白璧青蝇

    释义: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青蝇玷白璧,比喻谗人害忠良。

    原文:“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唐·陈子昂《胡楚真禁所》

    白首同归

    释义: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原文:“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潘岳《金谷集作诗》

    白衣苍狗

    释义:苍:灰白色。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原文:“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杜甫《可叹诗》

    百尺竿头

    释义: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原文:“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唐·吴融《商人》

    百读不厌

    释义:厌:厌烦,厌倦。读几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原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斑驳陆离

    释义: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

    原文:“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战国·楚·屈原《离骚》

    傍花随柳

    释义:形容春游的快乐。

    原文:“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春日偶成》

    包羞忍耻

    释义:包容,藏;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唐·杜牧《题乌江亭》

    宝马雕车

    释义: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原文:“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抱布贸丝

    释义: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抱蔓(wan)摘瓜

    释义: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原文:“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唐·李贤《黄台瓜辞》

    [阅读全文]...

2022-01-07 18:56:56
  •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对于木兰诗想必大家都了解了,那么出自木兰诗中都有哪些词语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电影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14 12:38:20
  • 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

  • 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走马观花

      【古诗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来源】孟郊《登科后》

      2、物是人非

      【古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来源】李清照《武陵春》

      3、回眸一笑

      【古诗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来源】白居易《长恨歌》

      4、寸草春晖

      【古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来源】孟郊《游子吟》

      5、万籁俱寂

      【古诗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来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万紫千红

      【古诗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朱熹《春日》

      7、折戟沉沙

      【古诗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来源】杜牧《赤壁》

      8、人面桃花

      【古诗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来源】崔护《题都城南庄》

      9、英姿飒爽

      【古诗词】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来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0、比翼连枝

      【古诗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来源】白居易《长恨歌》

      11、青梅竹马

      【古诗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来源】李白《长干行》

      12、心有灵犀

      【古诗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来源】李商隐《无题》

      13、柳暗花明

      【古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陆游《游山西村》

      14、海枯石烂

      【古诗词】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来源】元好问《摸鱼儿》

      15、金戈铁马

      【古诗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来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悲欢离合

      【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来源】苏轼《水调歌头》

      17、不拘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1-11 01:06:01
  • 古诗中含有成语的诗句大全

  • 折戟沉沙铁未销,后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走马观花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苏鳞《献范仲淹诗》*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水楼台

    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

    刘商《胡笳十八拍》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天翻地覆

    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元稹《望云骓马歌》)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李白《永王东巡歌》)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杜甫《哀江头》)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痴.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地。——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韩偓《三月》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刘商《胡笳十八拍》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6-02 21:04:09
  • 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及意思)

  • 滁州人文底蕴丰厚,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都出自滁州。每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了解它,可以在无尽的历史走廊中思索观瞻,寻古访今,让滁州文化历久弥新。

    醉翁之意不在酒

    释义:原指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自《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经历贬官、亡女打击的欧阳修,在“地僻而事简”的滁州安歇下来。欧阳修以士大夫自嘲消解内心苦闷,琅琊山的美景抚慰了欧阳修受伤的心境。他以酒为寄托,与众宾欢聚,醉情于琅琊山的山水。

    发生地:滁州市

    释义: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原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意为: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水落石出一词随着《醉翁亭记》一文名传天下。

    发生地:滁州市

    释义: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表示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自《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意思是: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宾客们或起或坐,大声喧哗,场面非常欢乐。

    发生地:滁州市

    释义:表明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另引申为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出处: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自《醉翁亭记》第一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就是醉翁亭。滁州市琅琊山的醉翁亭还保留着“峰回路转”的原址。

    发生地:滁州市

    释义:在濠水的桥梁上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秋水篇》。

    典故: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淮河南岸支流,在今安徽凤阳县)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游得自在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刚才所说的‘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发生地:滁州市凤阳县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典故:东吴吕蒙(今安徽阜南县人),勇猛善战,但出身贫贱,很少读书。后在吴主孙权的点拨下,用心研读典籍。军师鲁肃(今安徽定远县人)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与吕蒙相见,吕蒙与其纵论天下大事,真知灼见令鲁肃非常吃惊,认为吕蒙现在学识英博,而非过去有勇无谋的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

    [阅读全文]...

2022-07-21 10:50:16
  • 出自*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大全_*古诗八言绝句

  • 古典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出自*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大全,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扮新娘——装不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的鹅毛扇——玄妙莫测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关羽开刀铺——人强货硬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关夫子面前舞大刀——献丑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阅读全文]...

2022-06-20 21:44:53
  • 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哪些(与孙权劝学相关的成语)

  • 大家对东吴的大将吕蒙应该都有所了解,他作战勇猛不怕死,但一开始作为下级军官的时候没有文化,目不识丁,被人家讽刺为吴下阿蒙。但后来啊,他发愤图强,认真学*,成就了功名大业,也成了一代名将。

    《江表传》记载了一个孙权劝学的典故:吴国的战将吕蒙通过战功升为将军,获得了不小的地位,孙权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爱卿你现在掌管重要职务,不可不学*啊!)”,吕蒙开始时候以军务繁忙为由,说没时间读书。孙权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了《孙子》、《左传》等等一批典籍。

    在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去世后,鲁肃凭着绝对的声望和周瑜的推荐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有一天巡视军情的时候经过吕蒙的军营,但他轻视吕蒙,不想进去,但在身边人的劝解下才进去看一看。

    在喝酒的时候吕蒙问鲁肃:“现在大都督准备应对对岸的刘备啊?”鲁肃很随意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鲁肃之所以这样随意地说一句,我认为还是鲁肃压根看不起吕蒙,不屑于和他探讨战和大计。但鲁肃没有想到,吕蒙在这次谈话表达了孙刘联盟目前虽然亲密,但迟早会破裂的见解。并向鲁肃提出了未来应对孙刘联盟变化后的五条应对措施。

    咦?这个当初的吴下阿蒙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有见识?他提出的战和大计和应对措施都十分高明啊,这和自己以前认识的吕蒙完全是两个人啊。他站起来,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子明啊,我听说你开始读书学*了,但我真的没想到你的学识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相互结拜,鲁肃还特意拜访了吕蒙的母亲。

    从此以后,鲁肃变成了吕蒙的伯乐,对吕蒙十分赏识和重用,在自己死前,特意举荐了吕蒙接替自己成为东吴的大都督,吕蒙也奉鲁肃为恩师。同时,吕蒙也不负孙权和鲁肃的众望,成功完成了收回荆州的大业。吕蒙也成了古今以来通过学*获得成长的励志典型。

    [阅读全文]...

2022-06-10 22:12:05
  • 诗经陈风月出赏析(古诗中月的特点)

  • 诗经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随口吟出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们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追溯到咏月诗的源头,大约就是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月出皎(jiăo)兮。

    佼(jiǎo)人僚(liǎo)兮。

    舒窈纠(jiǎo)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hào)兮。

    佼人懰(liǔ)兮。

    舒忧(yŏu)受兮。

    劳心慅(căo)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shào)兮。

    劳心惨(căo)兮。

    《月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均以月色起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美人的容貌与身姿体态之美,抒发思而不得、因思念美人而心生烦忧之苦。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月光洁白明亮。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皎洁明亮,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亮丽,

    体态窈窕步履轻盈,

    让我思念心生烦忧。

    月光皎洁,惹人情思,她面如满月,身材窈窕,娴雅美好,顾盼生姿,怎不叫人思念呢?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二、三章重章复唱,语意递进: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懰(liǔ):音柳,妩媚。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燎:明也。一说姣美。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约。惨:当为“懆(cǎo)”,优也,焦躁貌。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洁白明晰,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漂亮,

    身姿窈窕举止婀娜,

    让我思念心生忧愁。

    月亮升起来呦,光芒照四方,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美丽,

    身姿窈窕姿态优美,

    让我思念心生烦躁。

    诗人运用了大量使用叠韵词,细致刻画了少女优美的神姿和诗人的忧伤,如“窈纠”、“忧受”、“夭绍”,缠绵婉约,这些又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之美,曹植《洛神赋》中有“婉若游龙”的比喻,即是此意。

    抬头望月,低头思人。月光如水,思念亦如水。

    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徘徊,难道她也在思念着谁吗?

    这猜想更让诗人心乱如麻,末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更是直抒其情,道出了自己的忧思与惆怅。

    诗人巧妙恰当地以月来喻心中思念的美人,营造出的意境迷离徜恍,蕴含着无尽的朦胧之感,极具诗情画意,今日读之仍令人如痴如醉。

    月出,月落,谁又逃得过月夜的思念?

    月,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孤独……一个意象,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

    在三千年的诗词世界里,月意象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代表着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永恒与惜时。

    此诗一出,便开创了“见月怀人”诗的先河,这一轮明月,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它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诗描写月亮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诗仙李白,给*留下了众多咏月佳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而在所有描写月色的古典诗歌中,最负盛誉的是唐代张若虚,他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阅读全文]...

2022-01-08 00:04:53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句子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语录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说说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名言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诗词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祝福
一些出自古诗中的成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