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沁园春雪竖写古诗的格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沁园春雪竖写古诗的格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沁园春雪竖写古诗的格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沁园春雪竖写古诗的格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沁园春雪》全诗赏析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来欣赏这首诗吧。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介绍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化的伟大开拓者,*代以来*伟大的*和民族英雄,**第一代*集体的核心,领导*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诗词赏析: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主要作品
《*选集》:*的主要著作集。
《*文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编入了《*选集》以外的*重要文稿。
《*诗词》:*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沁园春雪》的产生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阅读过《沁园春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的产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的产生
1935年10月,*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由于陕北苏区地旷人稀、十分贫困,供应不起云集到陕北的*、徐海东、刘志丹的三大红军主力部队。*批判了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以巩固求发展的消极保守方针,提出了以发展求巩固的积极进攻方针,决定率红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辟新区、壮大队伍、筹集资金、对日作战,扩大我党的抗日影响,推动全国抗战高潮早日到来。
为给红军东征开辟道路,*身着棉衣、脚登棉鞋、手拄树棍,亲率100多人于1936年元月下旬,冒着严寒,晓行夜宿,于2月5日清晨来到滔滔黄河西岸15公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村。刚刚住下,莽莽苍天就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顿时,天地一片迷懞。霎时,白雪就把逶迤起伏的群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片皆白,蔚为壮观。壮丽的雪景,触发了*的创作灵感,*决定填词一首。
2月7日,户外寒风凛冽,*居住的窑洞里,烛光通明,身着灰棉布军装的*精神矍铄,毫无倦意。*时而在军用地图前凝神静思,时而俯首案前批阅文电。值班警卫几次进去,送开水,剪烛花,添木炭,他如同没有看见。秘书送来了*的急电:东渡工作,准备就绪。夜深了,炊事员用大米、小米蒸好两米饭和几块干馍片做成的夜宵,仍放在搪瓷饭盒中。他无心用餐,却点燃了一支香烟,急忙在一张2尺见方、油漆斑驳的小炕桌上,展开陕北土产的白麻纸,挥毫疾书,飞龙走蛇,一口气写下了不朽名篇《沁园春雪》。
该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景分暗景与明景,人写古人与今人。在上阕,*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浓笔重彩地描绘了东征途中他所见到的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在下阕,*以革命巨人的批判眼光,回顾与点评了曾经活跃在祖国历史舞台上的几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功过。
篇末点题,表达了一个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独到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不是这些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而奋斗的帝王们,而是当下正在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及其领导下的亿万*人民。此词意境特高,其纵论千古、扭转乾坤的磅礴气势与万钧之力,无人能比。
此词不仅意境特高,而且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极致。写景横括万余里,论史纵贯数千年。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写史相结合,评古与颂今相结合,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这是一幅奇美的风景画,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这是一篇英雄的宣言书。既有抒情美,又有阳刚美;既有意境美,又有崇高美;既有绘画美,又有音乐美。读过此诗的人,凡不带妒忌与偏见者,无不称颂不已,叫绝不停,公认是一首难得的千古绝唱。
作品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译文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4.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文学赏析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名家点评
*代诗人柳亚子《沁园春·雪》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沁园春·雪》
作者:*
朗读者:王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第一代*集体的核心,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主要著作《*选集》(四卷)、《*文集》(八卷)、《*诗词》(共43首)。
朗读者:王斑
王斑,国家一级演员,北京*艺委会委员,东城戏剧家协会* ,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最佳男主角,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除了参演许多观众熟悉的影视作品,他还自导自演诸多话剧作品。在北京*献礼*成立一百周年的话剧《香山之夜》中 他饰演*。
雪后的北国风光,安静而洁白。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这样壮丽的景色,引起了*的感慨:天地广阔,包容万物。自古至今朝代数次更迭,历史英雄来来往往,而江山永固。
怀揣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目标,带着洒脱的姿态前进,方可开创全新时代。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沁园春雪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
年代: 现代 作者: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
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一】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赏析二】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雪 硬笔正楷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硬笔正楷图片,供大家赏析。
《沁园春·雪》硬笔正楷图片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
朝代:*代
作者:*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
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沁园春的来历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韵,后段十二句五*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的来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的来历
沁园春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为其女儿沁水公主刘致在封地沁水县(属河内郡沁河北岸)兴建了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到了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年间,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倚仗自己是当朝国舅,横行不法,大肆兼并土地,并且看中了风景幽雅的沁园。于是,出低价强买沁园。沁水公主慑于窦氏的威势,不敢计较,于是窦宪便将沁园占为己有。
后来汉章帝出行,路过沁园,指着沁园问窦宪,窦宪支支吾吾地不敢应答。后来章帝知道了窦宪夺园的事情后,极为震怒,召来窦宪严厉斥责说:“现在连尊贵的公主的田园尚且被你兼并,一般小民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你窦宪,只不过像除去一只孤单的雏鸟和一只腐死的老鼠罢了。”章帝要治窦宪的罪,窦宪非常恐惧,后来靠他当皇后的'妹妹百般求情,才得以幸免。章帝勒令窦宪将沁园归还了沁水公主。虽然这次因为皇后的缘故,没有治窦宪的罪,但从此章帝不再重用窦宪。 这件事在南朝宋·范晔著的《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中是这样记载的:“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畏逼,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宪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援以重任。”
后来有人作诗讽咏这件事,乐工创制成《沁园春》曲调,这便是词牌“沁园春”的来历。后来,也用“沁园春”泛指公主的园林。 这个词牌又名《东山》、《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为双调,共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韵,下片十二句、五*韵。
而沁园这座名园,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延续一千多年,至元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现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化村,东西长720米,南北宽1100米,总面积792000*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2006年6月21日,该遗址被公布为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拓展内容:沁园春赏析
《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俳徊。
赏析
全篇构思极新颖奇妙,它打破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界限,让白居易、林逋、苏轼三位时代不同但都与杭州有密切关系的先贤起死回生,来演一场挽留词人、不放他离杭的喜剧;又匠心独运,隐括他们诗中描绘杭州景物的佳句,编排了一番相互争热首先应游杭州何处的精彩对白----如此鲜活生动、风趣盎然的谲幻情节,有词有来实不多见。词人对辛弃疾这痊元老重臣的首次邀约,既表示盛情难却,又婉言暂不能至,措辞不卑不亢,态度不即不离,处理方式极为得体。
人生在岁月里磨砺,命运没有给谁画什么界限
人生在岁月里磨砺,命运没有给谁画什么界限,也没有给谁预设了什么苦难,生活的艺术就是不管经历哪一条街道,相逢什么人,别忘了几分宽恕,几分看淡。
《*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1)北国:该词源于*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2)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4]
(3)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
(4)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6)天公:指天,即命运。
(7)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8)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9)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4]
(10)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11)数:数得着、称得上。
诗词赏析: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
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重庆,同*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者简介
*(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诗词》《*文集》等。
沁园春·雪
*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沁园春雪竖写古诗的格式
沁园春诗词的格式
沁园春雪诗句
沁园春雪的诗词
沁园春雪的诗句
沁园春雪想到的古诗
楷书的沁园春雪古诗
沁园春雪古诗谁写的
沁园春雪的名句
沁园春雪名句
关于沁园春雪的古诗
沁园春雪的古诗配画
古诗沁园春雪的音频
唱个沁园春雪的古诗
沁园春雪文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相*的古诗
沁园春雪古诗的拼音
沁园春雪的古诗朗读
沁园春雪古诗的诗句
沁园春雪古诗的诗配画
曹全碑沁园春雪的古诗
沁园春雪是仿哪个古诗的
沁园春雪的古诗意思
类似沁园春雪的诗词
沁园春雪句子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句子
沁园春雪虚写的句子
沁园春雪古诗小孩学的
沁园春雪的古诗带拼音
我想听沁园春雪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