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关于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8) 说说(12) 名言(4) 诗词(1k+) 祝福(2) 心语(357)

  •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

  •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把诗人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①,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④,谈笑无还期⑤。

      词句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白话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概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整体赏析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诗人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诗人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诗人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由于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由于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阅读全文]...

2021-12-03 15:16:18
  • 终南别业王维赏析(王维终南别业古诗鉴赏)

  • 王维最能代表他的禅意与哲理的,便是这首晚年所作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那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王维被迫出任伪职,却在战乱*息*狱,差点丧命。

    因在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削籍为其求情,王维才得到宽宥。

    经此一难,王维彻底看淡了官场,投向了佛的怀抱,寄情于山水。

    《诗佛王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王维一难,看淡官场;

    投向佛抱,寄情山水。

    人才王维,人称诗佛;

    山水田园,千年经典。

    王维出身曾显贵,

    少年得志又聪慧。

    无奈人生太曲折,

    亲友失去职场折。

    寻寻觅觅放过己,

    所有烦恼随风里。

    行到水穷看云起,

    勘破放下自在己。

    不以物喜不己悲,

    漂泊半生向佛归。

    听风观雨赏云起,

    潇洒自在淡泊里。

    诗佛王维写人生,

    人生道理彰显真。

    中岁人生如诗境,

    晚家苦乐年华中。

    随兴由来每独往,

    面对胜事空自问。

    行到水穷坐看云,

    谈笑风生对红尘。

    诗画乐佛展心魅,

    空诗千载永传颂。

    [阅读全文]...

2022-04-08 12:07:34
  • 王维终南别业赏析(王维终南别业古诗鉴赏)

  •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背景:

    盛唐代表诗人之一,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人。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所以拆开他的名字,为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摩诘。王维曾考中状元,官右拾遗,后迁给事中。安史之乱中,王维被安禄山擒获,将他拘禁于洛阳普施寺,被迫做了伪官。后经兄弟极力营救,且被拘禁期间作过一首表明心迹,不愿附逆的诗,才被特予赦免。此后,王维继续任职,做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双绝。苏东坡对他有最绝妙的评价,成为世人对王维的一致评定:“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其一比较绮靡秾丽,其二则淳朴清淡。尤其是后者,成为王维诗歌的重要风格,影响后世深远。

    赏析:

    《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是王维在终南山的庄园。据说,在这个庞大的庄园内,单单是王维亲自命名的景点就有二十四个,他的许多诗作就是在自己的庄园内写就的。另外,这座庄园之前的主人是我们提到过的宋之问。

    全是大意是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养身心,因此晚年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那么,是怎样的乐趣呢?譬如沿着溪流散步,直到泉水尽头,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林中遇到一二老人,在一起谈笑风生,忘记了回家。

    全诗以白描手法来写,主题思想浅显易懂,并无其他深意。这种创作方法纯然是赋,极其自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

    写在后面:

    王维的人生可谓起伏跌宕,在他那个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做了伪官,而又能全身而退者除他之外,恐怕再无一人。晚年全心修佛,诗作佛意极浓。想必与之前经历的战乱起伏有很大关系。

    王伟这样的人应该就是悟性极高之人,能够时刻自醒,再加上运气很好,一座辋川别业让他的人生画上了较为圆满的句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境界,你我都应该是向往的。即使不能像王维一样日日享受,可在水泥森林的城市里寻得一片公园,带着这样的心境去享受片刻,想来也是做得到的。

    有时候,条件不具备并不打紧,要紧的是自己的内心。口中能吟得两句王摩诘的诗句,哪怕坐在十几层楼上的逼仄的办公室里了,哪怕桌子上只有一盆绿萝,我们也能从中寻得一座属于自己的“辋川别业”吧。

    [阅读全文]...

2022-01-04 18:06:57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翻译赏析

  •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译 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赏析】
    这首诗属于*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阅读全文]...

2022-01-28 08:34:21
  • 王维的《终南别业》赏析

  • 学生
  • 王维的《终南别业》赏析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终南别业》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的是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的是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作者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的是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作者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作者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作者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作者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的是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作者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作者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作者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作者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王维艺术风格

      王维诗境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人们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作,这的确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很多,大多具有这种诗情画意融合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音律美。王维诗歌音律随着内心态度的转变而转变,即不断由边塞诗歌的意气风发转向山水田园诗的自然幽静。例如《使至塞上》,通过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实现了对大漠场景恰到好处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大漠苍茫浩瀚的景象,同时又仿佛可听到大漠上空掠过的雁群及长河奔流向前的声音,波澜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动静相宜的画面绘声绘色。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引入了诗、画、乐等一系列艺术元素,诗人凭借自身对层次、色彩、音律的巧妙处理,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灵动境界。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具有禅意美。王维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禅宗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启发了诗人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并且还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空明的禅意风格,这同样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作出的一大贡献。王维营造出”空”“静”的意境,重传神、轻迹象,他创作的各个细节似乎都在服务于完整的境界。例如《鸟鸣涧》,依托对鸟鸣春润灵动画面的描绘,彰显了诗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又如《竹里馆》,表面上看用词造句*铺直叙,然而却通过对“独坐”“弹琴”“长啸”与“幽篁”“深林”“明月”等词语的对照应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围中营造出人物一体、空灵寂静的禅境。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浸透着若隐若现的禅机哲理。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美学艺术力。

      诗歌影响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传统,还吸纳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淡醇美,进而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所以在*诗歌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王维的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实际上也是以王维诗为宗尚。

    [阅读全文]...

2022-04-08 02:38:10
  • 王维:终南别业

  •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阅读全文]...

2022-03-13 00:26:44
  • 《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赏析

  • 《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

      【译注】偶然在山林中遇到了一个老人,彼此谈得很投机,竟然忘记回家的时候了。今天可用以表抒游子归来的故国爱,故乡情。家乡的山山水 水都使他留连忘返,祖国没有陌生人。

      【全诗】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历代诗评家往往认为王维诗歌最突出的风格便是“清淡自然” 四个字。这一风格首先体现在诗人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田园之作中。而《终南别业》便是这类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一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倦俗世而信奉佛教,晚年隐居终南山边。

      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隐居终南别业的生活。“兴来”是说随意而行,“每”是说常常这样做,“独”与“自”两字,写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胜事” 强调了这种生活的快乐。在这里,诗人并未荡开笔墨细写所见之美景,所遇之快事,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已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联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进一步写诗人寻访的雅兴与意趣。简单两句勾画出一个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隐士的形象: 他溯流走去,不知不觉竟走到水的尽头,看样子是无路可走了,那干脆就坐下来吧,闲看眼前朵朵白云徐徐升起……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自在、悠闲飘逸的意象,我们的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呢? 这一联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表意简洁,诗中有画,且蕴含生活哲理。*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便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无穷。此二句有一个化机之妙。”

      最后一联写“偶然”遇 “林叟”,便“谈笑” “无还期” 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隐含哲理。

      全诗写景、述情,皆似信手拈来,毫不着力,可谓*淡自然,但诗中作者那种悠闲自得的雅兴与超然出尘的心态却已跃然纸上。所以方回称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也说“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淡” (《瀛奎律髓汇评》),所言极是。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鉴赏】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阅读全文]...

2022-07-06 20:44:55
  • 王维《终南山》

  • 终南山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阅读全文]...

2022-04-19 08:20:32
  • 王维:终南山

  •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阅读全文]...

2022-05-03 09:42:15
  • 古诗送别王维

  • 送别
  • 古诗送别王维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古诗送别王维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讲解

      这首诗写的是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及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4-10 08:46:41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句子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语录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说说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名言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诗词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祝福
王维的终南别业古诗的特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