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关于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94) 语录(79) 说说(326) 名言(57) 诗词(915) 祝福(10) 心语(3)

  • *惯用语:“学弟,学妹”英语怎么说?

  • 英语,*惯,礼仪
  • *惯用语:“学弟,学妹”英语怎么说?

      *惯用语是日常英语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份,这些词语在英语书面上跟口语上都会出现。由于惯用语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因此需要熟悉每句*惯用语的意思和用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惯用语:“学弟,学妹”英语怎么说?,欢迎大家分享。

      *惯用语:“学弟,学妹”英语怎么说?

      根据资料,不能单独用一个简单的单词描述,而用一个句子。

      学妹可以说:She shares the same major as me but is junior to me

      学弟可以说:Hes in my major but a year below/behind me.

      以下是关于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一些英语资料,可以阅读一下!!!也许能帮到你!!!

      How to say "师兄"

      During a delightful meeting with some readers last week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 student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sked: "How to say 师兄/师姐 in English?"

      Thats a good question.

      "师兄/师姐", or "师弟/师妹",is from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Fellows learning from the same master (师父) are "senior/junior male/female fellow apprentices". As the saying goes, "The master teaches the trade, but the apprentices skill is self-made"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On campus these words refer to students whore studying in or have graduated from the same major at the same university. "Alumnus" (校友) may be the closest word in English. But a sentence like "John and I are both alumni of Ohio University" indicates both John and the speaker have graduated.

      So, to translate "师兄师姐" into English, we have to describe instead of using single word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Were both majoring in business at Ohio University." (我们是在俄亥俄大学学商务的同门。)

      "She shares the same major as me but is senior/junior to me." (她是跟我同专业的师姐/师妹。)

      "Hes in my same major but a year ahead." (他是跟我同专业的上届师兄。)

      "Hes in my major but a year below/behind me." (他是跟我同专业的下届师弟。)

      拓展阅读

      美国*惯用语:毫不出色 相当*庸(音频)

      例如,在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惯用语里shakes就是名词,而且根据*惯这个短语里的shake还带有复数词尾-s。这个*惯用语是:no great shakes。No great shakes这个*惯用语听来意思是没引起多大的震动。换句话说也就是*凡普通、中不溜秋的东西或者事情。

      我们来听个例子。说话的人在对朋友评论自己昨晚看的一场电影。我们听听他是否欣赏这部片子。

      例句1:Well, it was no great shakes. The story was mediocre and the acting was just so-so. I was bored except for that new actress - she can’t act but she’s a beautiful woman.

      他说:嗯,这片子毫不出色。故事情节一般,演技也不过如此。除了里面的一位新的女明星之外,其它方面都让我觉得腻烦。这位新星不会演戏,但她是个美女。

      这里他用了*惯用语no great shakes表示这电影毫不出色、相当*庸。

      我们再听个例子。这段话在谈运动,说话的人最心爱的棒球队是波士顿的红袜队,只是听来红袜队今年的战绩让他很扫兴。

      例句2:I thought the Red Sox had a real chance to win the World Series this year after so long without a championship. But they turned out to be no great shakes, just like last year.

      他说:我原以为红袜队那么久没有得过冠军,今年一定有可能在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中赢得胜利,但是他们却和去年一样成绩**。

      这里的no great shakes意思是成绩**,并不出人头地。听来这个失望的球迷只能耐心地再等上一年了。

      今天要学的第二个*惯用语是:shake a leg。在Shake a leg这个*惯用语里,shake显然是个动词,照字面意思看shake a leg就是晃动一条腿。我们听下面的例子来捉摸*惯用语shake a leg是什么意思吧。这是大学生在叫醒早上贪睡不起的室友Bob。注意他话里的shake a leg:

      例句3:Bob! Hey, Bob, wake up! It’s already 9:30 and you’ve got that big math test at 10 o’clock. Come on, man, shake a leg! Come on, - you’ve got to get moving right now!

      他使劲叫醒Bob,因为已经到九点半了,而Bob十点有数学大测验。时间紧迫,所以他要Bob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显然他说shake a leg,是催促Bob赶快行动。这就是这个*惯用语的意思。

      再听个例子。说话的人正焦灼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手表,他终于按捺不住,对在里屋磨蹭个没完没了的太太发话了,注意他话里也用了shake a leg:

      例句4:Honey, we’d better shake a leg. The wedding is at eleven and it takes an hour to drive there. It’s already 10:15 so we better get moving because we’re already late!

      他和太太要去参加定在十一点举行的婚礼。他们开车去那儿要一个钟点。而现在已经十点一刻了。他催促太太赶快开步走,因为他们已经晚了。

      这段话里的*惯用语shake a leg意思显然也是赶快行动,可见shake a leg是用来催促旁人加快行动的。它是非正式的语言,常用在家人和老朋友之间。

      英语口语常用*惯用语

      一:与时间相关的*语

      1. Put the clock back

      字面意思:把钟表指针向后拨。

      实际意思 指行为或观念跟不上时代;按陈旧的规矩办事;老脑筋。

      例子: You must give university students more freedom. Don’t try to prevent them from falling in love before graduation. You can’t put the clock back!

      原来这样简单的词句,也能表达如此确切的意思!

      2. Work against the clock

      字面意思:与钟表的走动比赛。

      实际意思 指的是抓紧时间工作,强调不停顿哦~

      例子: I have to work against the clock to finish my thesis before the holiday finishes. Otherwise my supervisor will not be happy with me.

      我们辛勤的烤鸭们还可以这样说哦:I have to work against the clock to pass the IELTS exam. 哈哈,是不是很准确的表达了烤鸭考前的心情!

      3. Go like clockwork

      字面意思:像钟表的机械装置一样运转。

    [阅读全文]...

2021-12-03 23:27:55
  • 应用文的惯用语分析

  • 应用文的惯用语分析

      应用文的惯用语是应用文写作相沿成*的用语,是为了适应表达内容需要而形成的惯用语,使用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表述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文章庄重、严肃的色彩。*惯用语主要使用在文章的开端、称谓、表态、过度、结尾等方面。

      一、开端惯用语

      1、目的式:一般使用“为(了)??”等介词结构,如公文中的通告、通知、规定等。

      2、缘由式:一般使用“由于??”“鉴于??”“随(着)??”等词语,如指示、请示等。

      3、根据式:一般使用“根据??”“依据??”“遵(按)照??”等词语,如计划、通告、办法等;

      4、概述式:一般使用“*来(日)??”“最*??”“经研究??”等词语,将基本情况、主要内容、观点、意见概括说明出来,如调查报告、总结等。

      此外,有“兹因、据核实、关于”。

      二、称谓惯用语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厂或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

      一般用于*行文或涉外公文。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该部”、“该同志”、“该产品”等。在文件中正确使用“该”字,可以使应用文简明、语气庄重。

      三、领叙词

      领叙词是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

      常用的有:“根据”、“按照”、“为了”、“遵照”、“敬悉”、“惊悉”、“??收悉”、“为??特??

      四、追叙词

      追叙词是用以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如“业经”:、“前经”、“均经”、“即经”、“复经”、“迭经”。在使用时,要注意上述词语在表述次数和时态方面的差异,以便有选择地使用。

      五、承转词

      主要有“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等。

      六、祈请词

      祈请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主要有:“希”、“即希”、“敬希”、“务希”、“请务”、“请”、“望”、“敬请”、“烦请”、“恳请”、“希望”、“要求”、“勿误”等。使用祈请词的目的在于造成机关之间相互敬重、和谐与协作的气氛,从而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

      七、商洽词

      商洽词用于征询对方意见和反映,具有探询语气。如:“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妥当”、“是否可以”、“是否同意”、“意见如何”等。这类词语一般在公文的上行文、*行文中使用,在使用时要注意确有实际的针对性,即在确需征询对方的意见时使用。

      八、受事词

      受事词是向对方表示感激、感谢时常常使用的词语。如:“蒙”、“承蒙”等,属于客套语,一般用于*行文或涉外公文。

      九、命令词

      命令词是表示命令或告诫语气的词语,以引起受文者的高度注意。如:表示命令语气的“着”、“着令”、“特命”、“责成”、“令其”、“着即”等。表示告诫语气的“切切”、“毋违”、“切实执行”、“不得有误”、“严格办理”等。

      十、目的词

      目的词是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词语,以便受文者正确理解并加速办理。用于下行文的如:“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等。用于上行文、*行文的目的词,还须加上祈请词,有“请批复”、“请函复”、“请批示”、“请告知”、“请批转”、“请转发”等。用于知照性的文件,有“周知”、“知照”、“备案”、“审阅”等。

      十一、表态词

      表态词即针对对方的请求、问询,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又称回复用语。如“应”、“应当”、“同意”、“不同意”、“准予备案”、“特此批准”、“请即试行”、“按照执行” “可行”、“不可行”、“迅即办理”等。在使用上述词语时应对公文中的下行文和*行文严加区别。

      十二、时限用语——当即、立即、从速

      十三、结尾词

      主要有“此布”、“特此报告”、“特此通知”、“专此批复”、“特此函复”、“函告”、“特予二布”、“此致”、“谨此”、“此令”、“此复”等;再次明确行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的词语,如 “??为要”、“??为盼”、“??是荷”、“??为荷”等;表示敬意、谢意、希望,如:“敬礼”“致以谢意”、“谨致谢忱”等。

      一、学*写短句。

      可把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改写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

      二、写想不出现“想”

      描写心理活动,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改写成:“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三、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描写一场乒乓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动词增多,文字灵动。参考朱自清《背影》

      第六段)

      四、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五、环境里面有“真”“情”

      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不要只要一写到环境,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要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云、雾、桌子等。

      六、不用成语

      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我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用滥的天高云淡、桃红柳绿、炯炯有神等成语少出现。)

      七、写说不单写“说”

      写语言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

      小明说:“?”

    [阅读全文]...

2022-06-25 17:11:41
  •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 文学
  •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燕子(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古诗十九首:明月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阅读全文]...

2022-01-05 03:15:17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文学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表现了李白傲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除了李白之外,唐代的罗隐、宋代的朱敦儒等,有时也表现出这种性格特征。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除杜甫外,代表性的诗人还有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清代的郑板桥等。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是一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这句诗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了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泪来,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形象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罗隐、辛弃疾、陆游等。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是一种矢志报国、愤慨愤世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时期,在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文人笔**现得特别明显。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非常鲜明。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反映的是友人送别、珍惜友谊的形象。这在古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是这一形象的写照。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种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思乡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写思乡的诗词,俯拾皆是。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塑造思乡形象的名篇。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这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很多边塞诗人的作品,都塑造了这一形象。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就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9.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除曹操的诗外,杜甫的《兵车行》也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这是一种爱恨情长的形象。以柳永、晏几道为代表,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无限忧伤和绵绵情意,塑造爱恨情长的形象。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十种形象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闺怨诗中塑造的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一些豪放作品中塑造的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等。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形象,也就基本掌握了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全部。相信再遇到相关题目,定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捷报飞传。

    [阅读全文]...

2022-01-20 20:35:36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 历史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58:37
  •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思想,感情,送别
  •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赠友送别诗,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本文为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原的高空中和*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解】①毕竟:究竟,到底。 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

      【大意】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阅读全文]...

2022-02-23 14:07:14
  • 盘点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气词

  • 教育
  • 盘点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气词

      英语目前在职场中使用到的机率非常的大,可以说是职场的必备技能。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都在努力的提升商务英语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盘点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气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握英语语气词对于英语口语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主要起到加强或舒缓语气、给说话者提供思考时间以及引出话题等作用。

      1.Oh

      一般放在回答句句首,用来表明听者接受到一些新信息。

      Doctor: I think you’ve probably got what we call dry eyes.

      医生:我觉得你可能是得了干眼症。

      Patient: Oh.

      患者:噢。

      2.Oh my God 或 Oh my gosh

      这个短语也非常常用,有时候简略为Gosh。一般用于表达惊奇、喜悦或是愤怒。

      Gosh! Would you stop screaming like that! People try to study here.

      天哪!你别那样叫了行吗!大家都在这儿学*呢。

      3.Oops

      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常用到。

      Oops! I locked my key in the car.

      糟糕!我把钥匙锁车里了。

      4.Whew/Phew

      表示化险为夷之后的安心。

      Whew! That was close! He almost got himself run over by a car.

      唷!真悬哪!他差点被车撞了。

      5.Ow/Ouch/Ow-witch

      表示痛苦的语气词。

      Ouch! I was bitten by a bug!

      哎呦!我被虫子咬啦!

      6.Ugh

      表示恐惧害怕或厌恶。

      Ugh! That is disgusting!

      呃!太恶心了!

      7.Holy cow

      表达惊讶等语气,意思和Wow差不多。

      Holy cow! Your new Jag is so cool!

      哇!你这辆新豹牌车可真酷!

      ~ Oops.. (错了 的意思)

      ~ Wow! (惊讶)

      ~ Eh.. (和 Er 意思一样)

      ~ O.. (OH 的意思)

      ~ Rawr.. (生气的意思)

      ~ Awww (觉得可爱或可惜的意思)

      ~ Uh.. (和 Er/Eh 意思差不多)

      ~ Uh-oh. (表示 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要发生)

      ~ Mm..

      ~ Meh. (和 Er/Eh/uh 意思差不多)

      ~ Mhm. (恩/是 的意思)

      ~ Nah. (不是/不好 的意思)

      Ho 哦

      英语拟声词和惊叹词 表达的感情或感觉或当时的情景

      Ah! 羡慕,满意

      Aha! 满意,愉快,胜利

      Ahem! 唤起注意

      Alas! 遗憾,悲痛,不幸

    [阅读全文]...

2022-06-11 18:06:49
  • 常见*俗历史典故的由来

  • 历史
  • 常见*俗历史典故的由来

      导语:*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大家知道*俗有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放爆竹的由来

      这个*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因为最初的爆仗是烧竹子,故称“爆竹”,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把它称为“爆竿”,后来也称为“炮仗”。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很快成为一种驱害避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除了在新年到来之前希望邪去福来,祈求保佑一年*安如意,人们还用来志贺婚礼、开业以及重大的庆祝活动。

      过生日吹蜡烛的由来

      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已为人们熟悉,这一*俗据说源于希腊。

      在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疼爱孩子,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的孩子的生日时,也总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并且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于是吹蜡烛成为生日宴上有着吉庆意义的小节目,以后逐渐地发展到不论是在孩子还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会或宴会上都有吹蜡烛这个有趣的活动。

      过生日吃长寿面的由来

      民间有生日吃寿面的*俗,其由来可有漫长的历史了。这个*俗源于西汉年间。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惯,称之为吃“长寿面”。这一*俗一直沿袭至今。

      “抓周儿”的由来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据史*载,此风俗兴于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风操》有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唐宋时期,抓周儿这一风俗已很流行,民间十分重视,仪式也很隆重。《梦粱录育子》篇中有关南宋时杭州风俗说:“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卒’,其家罗列锦*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文件,谓之'拈周试哗’。”

      喝交杯酒的由来

      提起交杯酒,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婚礼时这是个十分常见的节目。

      据传,这一*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添了喜庆的气氛。

      握手的由来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闹洞房的由来

      *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它通常要经过提、订婚、迎娶出嫁、闹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一高潮。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关于闹房*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俗。

      拜年的由来

      拜年是*民间的传统*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所以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民国后至现在,亲友间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同事间互访,以及团拜、宴会、晚会、茶话会等恭贺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

      贴春联的由来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阅读全文]...

2021-12-26 01:04:49
  • 小升初考试中常见描写春天的诗句

  • 考试,春天
  • 小升初考试中常见描写春天的诗句

      1、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2、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6、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1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2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

      2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9、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30、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3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3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3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4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43、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4、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47、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48、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4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3-08 07:39:59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句子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语录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说说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名言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诗词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祝福
古诗中常见的*惯用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