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地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地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地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地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春天来了,垂柳的树干粗粗壮壮的,像一个大力士站在河边,柳条细长细长的,在河边梳理她的头发,迎接春姑娘,柳条更加柔软,在春姑娘的呵护下,池里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蓝蓝的天空中,白云像穿着一件雪白色的外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垂柳更加美丽了。
2.春天在田野上,小草长出嫩芽,树叶长出嫩芽,大地更上新衣,小溪又活泼地游动起来,从这流向大海,又从大海流回这;春天在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从头到尾在开头;绿叶长出来又落,落光了又开长……
3.春天的柳树格外引人注目。她有许多嫩嫩的细细的叶子,像枝枝粉笔,描绘着春天的美丽,她还有一枝枝娇嫩的枝条,抚摸着大地,好像在说:“小草弟弟快快出来陪我玩啊!”别看她像小姑娘的皮肤一样嫩,但她却有一粗壮的茎,来托着她那美丽的枝条,微风吹过,她多像在跳舞的人们啊!
4.所谓的同学聚会,就是在多年以后给所有到场的人一个机会,看看什么叫沧海桑田,看看什么叫岁月如刀,看看什么叫物是人非。
5.荠菜,十字花科植物,很是出格的春季味道。包饺子煮汤都是极好的,可是不合适清炒,稍显涩味儿。
6.别觉得有些人成绩为什么那么好不公*,有时候真的是他们的努力你做不到。别觉得有些人为什么可以没压力不公*,他们就是敢不在乎高考而你做不到。别觉得自己也努力为什么没有什么成效,方法天份感觉心情每个都占了原因。
7.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她像一个快乐的精灵到处传播春的消息。她带着生命和希望步伐轻盈的走来了,她越过高山飞过河流所到之处无不蕴涵着蓬勃的生机。
8.春季在哪里?年夜地告知我:春季从一棵棵小草的好梦中复苏,打破土壤的束厄局促,伸展开稚嫩的臂膀。那青草的气味动人肺腑。我张年夜嘴巴深深地呼吸,那醉人的味道像甘露一般清新。小河*杨柳掠面,嫩绿的叶子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仿佛小提琴的旋律,使人沉醉。
9.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雨点比黄豆还要大。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小草。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10.“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热爱生命的春天,珍惜时间的清晨,学那梅花,争作“东风第一枝”。
11.已完成春播的地区要及时查苗补苗趁墒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齐 苗壮 。
12.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春天来了,小河从沉睡中醒来,清澈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去,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绿了,油菜花开得更金黄。果树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嫩嫩的小草从地里钻出了脑袋,花儿探出了美丽的花瓣,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
13.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14.成长,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坚持是震惊是感动是悲伤。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成长路上没有长短,成长路上无捷径。
15.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春景的盎然,春天的深情!也只有这样的人,方可理解春天,敬畏春天,珍爱春天,书写春天,挥汗于春天!
16.雨水滋润花草香万物复苏禾 苗壮 。春回大地鸟歌唱辛勤耕耘盼兴旺。早出晚归种希望万事顺利心欢畅。愿你雨水身体棒家庭幸福福绵长!
17.培育秧苗的时候长势非常好根粗 苗壮 没想到在水稻抽穗后不灌浆如今竟结出这一串串秕谷。
18.做好小麦播前药剂拌种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确保小麦苗全 苗壮 的有效措施。
19.小草,青青的小草,它经受过生活的考验,经历过大自然的洗礼,它到处生长,生机一片,它是春天,它是希望,它扎根在大地,给大地增添光彩。
20.岸边,柳树姐姐垂着头发,仰着头与那位拥有美丽歌喉和黄金的羽毛莺妹妹谈得十分开心。这时,春风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这里,她是那样轻,那样柔,她的到来,令柳树姐姐陶醉了,因为风太美了。
21.草地上的野花朝气蓬勃,那野花张开自己五彩缤纷的笑脸,张开一片片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身子摇摇晃晃。到处的花朵也欣欣向荣,花朵真是红的鲜艳,黄的灿烂,白的无暇,这情景这是令人心旷神怡!
22.春梦无痕,春雨无声,而春夜寂寞的时候,就不要去想温柔;要谢的花谢了,要开的花开着,而要来的人呢?还在路上走着吗?
23.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2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25.思绪回到了现实,已经是黄昏了,黄昏的风吹起,视野染成金黄了,看了看周围的小草,少年想,随着季节变化小草快变黄了,但是他们没有也那种悲伤情怀,仍然精神抖擞站在那里,快快乐乐每一天,为人们奉献着小草是如此的坚强……
26.桃花不想月季春夏秋都会喷香吐艳,一旦春末,她便会凋谢。可是桃花不后悔,因为她离去之后,会让一颗颗可爱的小桃子悬挂在枝头。她带走了供人们欣赏的花儿,却留下了颗颗有人的果实。
27.春天,是活力四射的季节。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春日淙淙流淌。天空像重新清洗过一样,湛蓝得令人心怡。云彩不再是一片弥漫,而是一朵一朵地点缀在碧空上。
28.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和 苗壮 。飞禽走兽鱼儿游风调雨顺大丰产。万紫千红美风光人间仙境美乐圆。感恩美丽大自然幸福生活美人间。
29.桃李园中桃花开了,我闻一闻它的香味,哇!就像一朵朵桂花。蝴蝶兰开了,红的黄的紫的……那么多颜色,真让人眼花缭乱。大叶树长出了圆圆的花苞,叶子也变得很大。竹林里竹子绿了,笋芽儿冒出尖尖了,只等一场春雨,它们就“长大成竹”了!
30.初春,虽然是严寒的,单调的,不容易被发觉,来得不露神色,倒是最宝贵的。由于初春是孕育,是播洒,是但愿,所有的斑斓都是从这里启程的,因此在评判春季的时辰便不克不及仅仅把眼睛盯在花枝上柳丝间。姹紫嫣红只是春季的肤色,冲动才是春季的心;阳光亮媚只是春季的眼睛,开畅才是春季的性情。是以,春季应当是感动的强烈热闹的但愿的,那些花红柳绿不外是这个季候的脚步和笑声,是品性的展现。
31.成熟的另一种解释方式是从容,从容地面对各种灾难,换句话说就是铁石心肠。街上形形**的乞丐在不断地磨灭着我们的同情心,也不知从何时始我已经能面对别人的眼泪而不动声色了,我只能悲哀地标榜着我的所谓成熟。
32.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晚安!
33.迎春花的枝条从根到稍,从细到粗,像一条条弧线。枝条上的花蕾含苞欲放青枝黄花,搭配的多么美丽。迎春花是先开花后长叶,扒开枝条,有的叶子急不可待。迎春花尽管没有月季花那样艳丽多姿,也没有茉莉花那样诱人的芳香,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
34.春姑娘,悄悄地来了,我努力的生长着,太阳公公给我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几天过去了,我终于突破了泥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我是生长在一棵大树旁边草地上的一棵嫩绿的小草,我们天汲取着充足的阳光和甘甜的露珠。
35.有的小草浑身都是淡绿色的,有的小草嘴角上带有嫩嫩的黄色。春姑娘呼的一吹,这片草地把大地妈妈染绿了,铺盖在大地妈妈身上,这是小草给大地妈妈一件漂亮的绿纱衣,可爱极了。
36.春天随着春风踏着优美的舞步与大地擦肩而过,就在这刹那间,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姹紫嫣红。喷泉吐出了一朵又一朵美妙的水花,蒙蒙的绿荫间一团团粉色在轻轻的摇曳。
37.良多人喜好春季的繁花似锦之热烈,但我却赏识这些热烈以后的层条理次的绿意,流利的朝气,静静不雅赏,更有动中取静之美。曾每当冬季接*尾声的时辰,我老是四周寻觅,寻觅属于春季的色彩斑斓和暖和。固然我老是不克不及发觉所有春的讯息,可是我知道我和春季一路在优游,或许是安步。春季让我的表情愉快,感受溪水是我欢畅的玩伴,低语佯骂;那些绝美的花卉树木是我的新衣,赏识着竟不舍得回家,想要抱着她永久不铺开;云是我手心拽着丝线的鹞子,想要和她一路奔驰;阳光在暖和地和我微笑着,一切都那末地完善。所以我要感激春季,感激欢愉,那些过往的春季!
38.我爱小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我爱小草,那红花还须绿叶扶,默默无闻的品质。
39.长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事物的成长,只需你在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而有一些的成长却要使你经历磨难和挫折。但当你克服了挫折,你也就又成长了一步。所以有些成长,也就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们明白每天都有新一代的人涌向这个世界,但是我不觉得比自己年龄小的人就是年轻的。因为,不知有多少人没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一味浪费时间他们的心里就永远不会有成长的快乐。
40.在成长路上,我忘记了停留,忘记了想象,但怎能忘记梦想。成长路途中,因为还有梦想,所有的失落都不值一提。生活虽然辛酸无奈,但时光长河中,梦想足已让每一个人迸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41.山花野草绽漫烂。千倾禾苗绿茵芳万亩良田禾 苗壮 。五谷丰登美无限风调雨顺乐业安。幸福美满无忧患秋获粮食谷满仓!雨水快乐!
42.成长,如果因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将不会出现成功幸福希望。挫折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岔道口,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才能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43.《念奴娇·谁家野菜饭炊喷鼻》
44.小草是生命力的象征。充满浓绿的小草,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模范。小路边,沙滩上,屋顶檐底,随处可见小草的身影。炽热的太阳烤不死它,冰骨的严寒冻不坏它。一场春雨袭来,它又昂头挺胸从地底下钻了出来。
45.就像周杰伦说的吧,我们遇到困难不能哭,萤火虫会带着我们解决困难。这村庄的夜晚是最美的,夏天萤火虫漫天飞舞;蛐蛐的声音就想肖邦在弹奏;令人们在炎热的夜晚能听着琴声睡觉。
46.改革春风拂山乡科学中田进农庄。村村寨寨搞示范原野一派好风光。扰里扰外禾 苗壮 舍南舍北菜花香;机器播秧行对行小姑提篮采桑忙!
47.雨后,风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彩虹,柳树也安静下来了,弯下腰,低下头,看着河水,仿佛在对着“镜子”梳理秀发。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柳树上,树上的露珠一闪一闪的,顺着柳树的“秀发”,慢慢地流下来,在阳光地照射下,枝叶的颜色变化多端,有翠绿深绿墨绿……
48.弯曲懂得弯曲,是为了不折断正直;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现实中,弯曲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学会弯曲,是为了顺势而为之;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超脱;生活中,弯曲体现了忍让的艺术。敢于弯曲,是为了更坚定的站立;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境界;事实上,弯曲能破解烦人的难题。
49.春季,万物苏醒;春季,耕作播种;春季,生机勃勃。春姑娘踏着轻巧的脚步暗暗地来到人世,为人们点缀这个年夜千世界。她走过河道,鱼儿立即在水中自由安闲地游着,游玩着,追逐着她踏太高山,山上的草儿破土而出,花儿都抢先恐后地开了,争妍斗艳。她来到田野,山坡,天空,牧场合到的地方无处不存有春季的气味,处处都是生机勃勃,欣欣茂发的繁华气象。
藏头诗古诗
《藏头诗》是唐代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头诗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孙静您好》
孙府淑女真漂亮,
静心安坐电脑旁。
您是天仙下凡来,
好运伴您福久长。
2、《赵永红好》
赵府美女郎,
永结友情长。
红日映彩云,
好运福满堂。
3、《蕾莎您好》
蕾铃含苞花欲放,
莎莎作响茎在长。
您是天仙下凡来,
好运伴你去远航。
4、《蕾莎您好》
蕾府美女郎,
莎莎好漂亮。
您是天仙女,
好运伴久长。
5、《王利娜好》
王府王后真优秀,
利人利己解民忧。
娜姿娜色逗人爱,
好人好运到永久。
6、《游清霞好》
游侠仗义留美名,
清秀纯洁见真情,
霞光漫步从头越,
好运伴您万里行。
7、《游清霞好》
游府美女郎,
清秀好漂亮,
霞光映美景,
好运伴您行。
8、《赵喜俊好》
赵府淑女真漂亮,
喜结良缘百年长。
俊杰美女配成双,
好运伴您去远航。
9、《肖*好》
肖府淑女真漂亮,
小巧玲珑玉满堂。
*易*人是美德,
好运伴您去远航。
10、《肖*好》
肖府美女郎,
小玉真漂亮。
*常心态好,
1.春天来了,垂柳的树干粗粗壮壮的,像一个大力士站在河边,柳条细长细长的,在河边梳理她的头发,迎接春姑娘,柳条更加柔软,在春姑娘的呵护下,池里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蓝蓝的天空中,白云像穿着一件雪白色的外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垂柳更加美丽了。
2.春天在田野上,小草长出嫩芽,树叶长出嫩芽,大地更上新衣,小溪又活泼地游动起来,从这流向大海,又从大海流回这;春天在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从头到尾在开头;绿叶长出来又落,落光了又开长……
3.春天的柳树格外引人注目。她有许多嫩嫩的细细的叶子,像枝枝粉笔,描绘着春天的美丽,她还有一枝枝娇嫩的枝条,抚摸着大地,好像在说:“小草弟弟快快出来陪我玩啊!”别看她像小姑娘的皮肤一样嫩,但她却有一粗壮的茎,来托着她那美丽的枝条,微风吹过,她多像在跳舞的人们啊!
4.所谓的同学聚会,就是在多年以后给所有到场的人一个机会,看看什么叫沧海桑田,看看什么叫岁月如刀,看看什么叫物是人非。
5.荠菜,十字花科植物,很是出格的春季味道。包饺子煮汤都是极好的,可是不合适清炒,稍显涩味儿。
6.别觉得有些人成绩为什么那么好不公*,有时候真的是他们的努力你做不到。别觉得有些人为什么可以没压力不公*,他们就是敢不在乎高考而你做不到。别觉得自己也努力为什么没有什么成效,方法天份感觉心情每个都占了原因。
7.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她像一个快乐的精灵到处传播春的消息。她带着生命和希望步伐轻盈的走来了,她越过高山飞过河流所到之处无不蕴涵着蓬勃的生机。
8.春季在哪里?年夜地告知我:春季从一棵棵小草的好梦中复苏,打破土壤的束厄局促,伸展开稚嫩的臂膀。那青草的气味动人肺腑。我张年夜嘴巴深深地呼吸,那醉人的味道像甘露一般清新。小河*杨柳掠面,嫩绿的叶子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仿佛小提琴的旋律,使人沉醉。
9.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雨点比黄豆还要大。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小草。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10.“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热爱生命的春天,珍惜时间的清晨,学那梅花,争作“东风第一枝”。
11.已完成春播的地区要及时查苗补苗趁墒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齐 苗壮 。
12.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春天来了,小河从沉睡中醒来,清澈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去,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绿了,油菜花开得更金黄。果树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嫩嫩的小草从地里钻出了脑袋,花儿探出了美丽的花瓣,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
13.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14.成长,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坚持是震惊是感动是悲伤。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成长路上没有长短,成长路上无捷径。
15.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春景的盎然,春天的深情!也只有这样的人,方可理解春天,敬畏春天,珍爱春天,书写春天,挥汗于春天!
16.雨水滋润花草香万物复苏禾 苗壮 。春回大地鸟歌唱辛勤耕耘盼兴旺。早出晚归种希望万事顺利心欢畅。愿你雨水身体棒家庭幸福福绵长!
17.培育秧苗的时候长势非常好根粗 苗壮 没想到在水稻抽穗后不灌浆如今竟结出这一串串秕谷。
18.做好小麦播前药剂拌种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确保小麦苗全 苗壮 的有效措施。
19.小草,青青的小草,它经受过生活的考验,经历过大自然的洗礼,它到处生长,生机一片,它是春天,它是希望,它扎根在大地,给大地增添光彩。
20.岸边,柳树姐姐垂着头发,仰着头与那位拥有美丽歌喉和黄金的羽毛莺妹妹谈得十分开心。这时,春风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这里,她是那样轻,那样柔,她的到来,令柳树姐姐陶醉了,因为风太美了。
文开头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开头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2、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文叔一人知此翁,洛阳城里又春风。《纵笔》
4、文殊去后无消息,休问前三与后三。《偈六十九首》
5、文歹顿足普贤悲,外道拊掌波旬舞。《偈颂七十六首》
6、文殊露出广长舌,普贤大士得一橛。《偈颂一百六十首》
7、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八骏图》
8、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9、文阵堂堂新得隽,正少年、壮气虹霓吐。《贺新郎·说到城南杜》
10、文缛山藏豹,飞高弋慕鸿。《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
11、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大衍易吟四十首》
12、文殊与网明,自西还自东。《颂古四十五首》
13、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偈颂三十首》
14、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轻薄篇》
15、文仲蔽展禽,难逃窃位名。《杂兴》
16、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吊白居易》李忱
17、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张籍
18、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古诗十九首》
19、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
20、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满江红·忧喜相寻》
21、文似枚皋加敏速,记书易若张巡。《临江仙·自古吴兴称冷僻》
22、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满庭芳·韩国殊勋》
23、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示儿》
24、文词害道第一事,子能去之其庶几。《杂感》
25、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缘识》
26、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
27、文价乾坤推重,世紏父子同登。《木兰花/玉楼春》
28、文龙画烛摇红影,淮拟君王夜读书。《宫词》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李商隐 韩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李白 古风)
文章深掣曳,珂佩鸣丁当。 (贯休 古意九首)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文昌宫中赐锦衣,长安陌上退朝归。 (李欣 缓歌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 偶题)
龙头节的古诗词
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龙头节的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拓展:
龙抬头为什么称为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线以上,接*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白头吟》古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头吟》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白头吟》
作者:两汉乐府
朝代: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
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
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
⑤躞蹀:行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琴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苏轼古诗《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古诗《水调歌头》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诗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诗),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诗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诗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诗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诗,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诗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诗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诗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诗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诗互相印证。诗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诗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诗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诗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诗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诗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诗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诗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诗,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诗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诗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诗前小序所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诗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诗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诗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诗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诗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诗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诗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诗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诗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诗,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诗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诗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诗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诗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曾经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拥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的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愿景,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我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对弟弟的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作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的盛行。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给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水调歌头古诗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园诗话·卷四》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山堂》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带地头的古诗
田间地头的诗句
田间地头的古诗词
田间地头的说说
形容田间地头乡间诗句
以地开头的古诗
地开头的五字古诗
地字开头的古诗句
能出人头地的古诗
地开头的诗句
古诗天地开头的诗句
地字开头的诗句
形容出人头地的古诗
那个地里读古诗的老头
描写能出人头地的古诗
描写人出人头地的古诗
有出人头地志向的古诗
表达出人头地的古诗
古诗描写最长的头发的地方
地理峦头精语录
出人头地的句子
描写出人头地的古诗句
工地门头标语
出人头地的说说
关于烟头不落地的诗句
形容出人头地的诗句
想出人头地的名言
工地门头标语大全
出人头地霸气诗句
心里石头落地的句子
睡意惊醒的古诗
关于传说的古诗还
有关石头人的古诗
准备放弃一段感情的古诗
适合配王维古诗的图片
课本中有画面感的古诗
关于冬天寓意好的古诗
姓黄姓叶情感的古诗
母鸡的古诗和现代诗
尺帛的古诗
春游的古诗词
古诗词网课的价值
关于沏茶品茶的古诗
写世间不公*的古诗词拼音
古诗词明清时期的收录
诗词中有青字的古诗词
万般滋味无以言表的古诗词
牡丹兔子的古诗
带轻行的古诗文
为了一件事尽很大的努力古诗
躲不过一个人的古诗
单曲循环王一博的古诗
古诗一首秋天的田野
选梅的古诗意思
含月的古诗和作者诗名
幼儿园播放的古诗歌曲
火遍网络的背古诗小孩
四川诗人描写四川的古诗
爱人眼里只有你的古诗
聪明可爱的宝宝背古诗
古诗的区角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