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山开荒种树有关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上山开荒种树有关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上山开荒种树有关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上山开荒种树有关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孟郊《观种树》
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养禽当养鹘,种树先种花。——元稹《遣兴十首》
雨后退朝贪种树,申时出省趁看山。——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李贺《莫种树》
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孟郊《审交》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白居易《截树》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韩愈《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马戴《过野叟居》
石田虞芮接,种树白云阴。——马戴《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
闻君*转耽书,种树葺茅还旧居。——皇甫冉《酬权器》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顾况《山居即事》
昔年亲种树皆老,此世相逢人自疏。——张蠙《逢道者》
岂但理茨栋,种树日望长。——张嵲《初夏晚兴》
结庐*西术,种树久成阴。——包融《酬忠公林亭》
种树临溪流,开亭望城郭。——贺铸《历阳十咏之九桃花坞》
留客看花聊*地,课僮种树频浇泉。——刘克庄《检校樗庵花木二首·我与兹山殆有缘》
偶憩荒郊思种树,每逢断涧欲营桥。——刘克庄《客过》
社结山林友,家藏种树书。——陆游《幽居·社结山林友》
蓬门时接渔樵话,麈几聊存种树书。——陆游《自诒·行年耄及卧蜗庐》
种树清阴满,钞书蠹字穿。——陆游《秋懹·种树清阴满》
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李群玉《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
斋前种树初如椽,如今过云欲造天。——杨万里《题周鲠臣浩斋》
石中种树人不知,石中生树人始奇。——杨万里《题孙舜俞府判瑞石图》
只道陋邦无此物,那知种树有诸王。——赵蕃《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苏轼《新葺小园二首·三年辄去岂无乡》
买山须买泉,种树须树竹。——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梅尧臣《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青云自致屠龙学,白首同归种树书。——黄庭坚《次韵子高即事》
归寻所种树,应已数千尺。——黄庭坚《送焦浚明》
种树东檐下,雨来发幽姿。——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
谁持种树书,遍授东京人。——杨弘道《酂县道中》
山人借录归田稿,野叟分抄种树书。——陈颢《谢朱士章惠墨》
种树的风雨路上
风与雨
时常鸟巢夜行旅人的客栈
客栈总有琴弦流出的哀伤。
有谁会在惆怅哀伤呢?
潮湿透过一只喝着闷酒的杯子
忘了日期
忘了自己
忘了四季风摆动的花开花谢潮汐。
有一双眼睛
彷徨踌躇,荒芜凄凉,孤怜忧伤
倚着窗
雨雾薄帘,云烟朦胧,泥路漫漫
又谁会把它点亮呢
一片写满字体的信筏从太*洋暖流游泳爬到棕树林的绿色眼睛
记下沙漠
记下绿洲
记下古黄的历史,那辉煌的骆驼商旅与黄昏黄沙吹拂起飘动的铜铃。
风与雨
从我的脚趾生长,满藤淹没了旧衣布衫上的日月星光
我的黄皮肤啊
撕一下一片种在风雨惆怅哀伤的路上
做一棵常青的树,眼球光的记过永远写进一簇簇春天的桃李花开。
1、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白居易
2、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
3、大地回春,植树造林,植树诗话,启迪*,植树爱树,绿化家园。——李华
4、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
5、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苏东坡
6、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
7、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王安石
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口,墟里上孤烟。复直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
9、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白居易
10、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11、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冯玉祥
12、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张谓
13、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渐作惠化传。——柳宗元
14、楼东一株树,枝叶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李白
1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16、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
17、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东坡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在终南山上,这一天登阁游览,所以做这首诗。很高的一座总持阁,好像逼*了几重天空,我今天走到阁上,似乎离着那太阳不远了。倘然在天气晴明的时候,见那万家的树木,很可以开拓胸襟;若在天光傍晚时分,看到五陵的烟气,又未免触动我的离愁。高阁的槛外,秦岭反觉得低了,更从窗里望去,渭水也觉得小了。做人能够早知道清净的道理,存了出世的思想,便情愿供奉那大罗金仙了。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前耳闻洞庭湖的水名;今朝却上得岳阳楼来。远望那吴楚地方,在东南角上分着界限;天地虽大,好似在水中日夜浮沉。想我自到这个地方,亲戚朋友都没有一封信寄来;年老多病,只有这一只船罢了。如今在关山的北面正是兵荒马乱,我不免身倚轩窗,眼泪要流下来了。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登山做的诗,是说丈夫不得志的时候。我一天到晚的糊糊涂涂,似在酒醉睡梦的中间,忽然听说春光已完,只好勉强走上山去散闷。因为一路行来,经过竹林的院子,遇见了一个和尚,和他谈话了多时,自觉忘记尘世烦闷,又得着半天的空闲了。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独自生活在异乡,即使住了很久,也仍感觉是在做客。每当佳节来临,我就越发思念家乡的亲人。如今,又是重阳佳节,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却独独少了我,不禁黯然神伤。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我登上坐落在江边的宣城,好似在图画里面一样,天色已晚,登楼远眺,望见晴明的天空。楼下的宛水句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夹城而流;溪上高驾着两条桥,又似半天里落下来的彩虹。这里人烟虽是繁密,天气早寒,已见青黄的橘柚了;这时候秋色将至,试看着梧桐叶落,便多衰颓的景象了。还有什么人纪念着北楼上,临风想起当年的谢眺呢?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我到东郡来看望我的父亲,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观看,还是第一回。但见天上浮云,接连着东海岱山;一片*阳的旷野,仿佛直达青州徐州。又见那孤高的山峰上,秦始皇的石碑还竖着;荒城里面,鲁恭王的宫殿还留着。这里很多古迹,我在登高眺望的时候,不免独自发生感慨呢!
能让我觉得特别美,让我心动的美景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很幸运,又让我遇到一个。它就是守拙园。
守拙园–位于黄山市黟县陶村,南宋时期陶渊明后裔迁居至此,陶村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据说当年陶公也来此旅居过很长时间。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栈道、陶氏宗祠等。
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生产生活场景,体现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内涵。
守拙园取自陶渊明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之意。此处仿佛看到了陶渊明愿做“拙官”,不做“巧官”的志向,表现出他一生要坚守自己纯真的本性。
第一次去这里是去考察徽州粉丝团,陪我一路考察线路的同行朋友说,你去看看这个陶渊明故里,很不错的。我按照以往的经验拒绝:不要了,这种故里最没意思了,都是后面建的。朋友说你有导游证又不要钱,不好看就转一圈出来好啦。我就带着很勉强的心态的下车了。
进入以后也没觉得惊艳,穿过一个气派的牌坊,走过一个影壁,有陶公写的《桃花源记》石刻。以为不过借陶公的噱头而做的一个烂俗景区而已。
走过青石板路,顺着一条小径往前走,两旁有漂亮的芦苇在风中摇曳,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不多时,穿过牌楼,眼前忽然出现似曾相识的景象: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谓别有洞天。
霎那间被震撼得无法呼吸,只有一个念头:我要长住这里,如果我家在这里多好!让人有种身心宁静,想长居在此的念头。真的不愧是陶渊明*居住的地方,特别符合陶公的心性。
这里是众多徽派建筑浓缩的代表,将当地的一些老宅子,老物件复建在这里,青砖黛瓦马头墙,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
守拙园里,我最爱的莫过于故渊,取名陶先生的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南山之水,清澈,透明,池面设计没有提岸,一眼看过去没有边际,水*如镜。
蓝天白云和徽派建筑的倒影落入水中,水天一色,碧水无垠舟自横,锦鳞甲浪戏殴声。
站在池边,将世俗的烦恼抛向云端,内心如水般*静,纯明,你心里就会想:何不在这里结庐而居,朝看青山暮看云?
故渊真的是好美的湖,中间深边缘浅,看起来湖面快要满到溢出来,简直就是古代的无边泳池。有个粉丝姐姐说,像新加坡金沙的无边泳池。我第一次见到也是这样的感受。
雾锁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觅着心目中的桃花源,有关桃花源的原型究竟何处?依旧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桃花源原本就是一种亦真亦幻的理想化世界,否则怎会有世外桃源一说呢?尘世岂有桃花源,探幽何毕问假真,但得众生爱心在,人间处处武陵春。
自然风景四季轮回,淘洗出的是历史车辙留下的痕迹,好比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他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闲适,历来为人们尊崇和羡慕。
看曲径通幽,中国建筑文化之美!安徽的黑白灰三色建筑体现了中国人最高级的审美。
漫步长廊,转角处就是文化墙(亦名:弯腰墙),一墙照壁,镶嵌了各个朝代的碑刻,一块石碑一个故事,一方门额,一段历史,记忆中深刻的是那块“六有余地”,从字面上讲,像是一个六字,但是中间多一点,多留一点余地,就是给自己多添福报。古人很有智慧,他们所做的事处处透露做人的道理。
墙上镶嵌的百多块石刻门额,时空跨越清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字体涵盖了楷、行、草、隶、篆等,均为书法家或德高望重人士所题,实乃古今奇观。
风景优美的园内只有站在观景阁上,才能一饱眼福,转转兜兜,仿佛穿越悠远的古徽州,景区优美的环境,吸引很多的剧组前来取景,电视剧:搭错车,进皇城都是在此取景拍摄。
这里有大片的保留完好的古代建筑,全部对外开放,可以上到二楼观景。
搔首弄姿的游客我。
在最高的观景阁,我看到了最喜欢的四面八方迎风楼,做成了茶楼用途,正值秋日,凉风**,满山红叶正堪书,直想坐在这里喝茶一下午,什么都不做……
到处没人,只有我们团里的粉丝们在跟我一样被震撼后,各种疯狂的拍照留念,只听到此起彼伏的赞叹声。是我的亲粉丝无疑了。
守拙园其实算是一处人工景点吧,却是我见过最美的,最用心的,最诚意的,最有韵味的人工景点。它的园林设计,完美的,淋漓尽致的复原了中国园林之美。
它利用了陶村周边自然天成的绝美风景,有无边天湖故渊,湖边铺陈排列有徽派建筑典型特点的屋舍,小桥。倒映湖面,美不胜收。
徽派建筑艺术之美和山光水色之美,完美融合。抽离了原有生活气息,无人居住,少了点烟火气,倒也更纯粹了。湖光山色,雨色空濛时,身心俱飞,有出尘之感。春夏秋冬皆有不同风情。
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守拙园,还没有离开,已经开始想念下一次春季的徽州粉丝团继续来这里。
所以人生需要不断的去探索追寻,不要像我一样差点因为固化思维错过这么美丽的缘分,不去尝试,谁知道有什么未知的惊喜等着您?
喜
树的古诗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及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该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种树郭橐驼传》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
【赏析】
从体裁上看,本文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充分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三点。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年电视剧《女 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大段的两小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拓展:柳宗元经典诗句
1、《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2、《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
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下面小编带来的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唐代〕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注释
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始:最初。病偻(lǚ):患了脊背弯曲的病。隆然: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有类:有些像。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之:代词,指起外号事。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争迎取养:争着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或:或者。移徙:指移植。徙,迁移。硕茂:高大茂盛。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蕃:多。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仿。莫:没有谁,代词。如:比得上,动词。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天: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致,使达到。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故:旧。筑:捣土。密:结实。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勿动:不要再动它。勿虑:不要再担心它。去:离开。顾:回头看。其:如果,连词。莳(shì):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不害其长:不妨碍它的生长。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根拳:树根拳曲。土易:更换新土。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焉:句中语气词,无义。苟:如果,连词。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以:表目的,连词,用来。验:检验,观察。生枯:活着还是枯死。疏密:指土的松与紧。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动词。之:助词,的。道:指种树的经验。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而已:罢了。理:治理百姓。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而:但,连词。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官命:官府的命令。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勖(xù):勉励。植:栽种。督:督促。获:收割。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字:养育。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木:这里指木梆。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劳吏者:慰劳当差的。且:尚且。暇:空暇。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病:困苦。怠:疲倦。病且怠:困苦又疲劳。若是:像这样。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嘻:感叹词,表示高兴。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
赏析
人的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的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人的设事明理之作。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的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的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的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的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的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的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有应,事理有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人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在《庄子是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是《德充符是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是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人篇传记,把人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是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是的写作手法。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人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人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人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人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人样写仍的有所本的。在《庄子是的《应帝王是和《天道是中,都有人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人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的一样的。人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的名”不过的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有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的成活率高;二的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的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人一面。其实人的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人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人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的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人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的极其*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的的他植者”的修养水*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人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的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人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段的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前后的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人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的树木的本性呢?的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的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的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的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人正的郭橐驼种树的无不活”的诀窍。他
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的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的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人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的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的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的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的若子”,种完后的的若弃”,正的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的撒手不管而的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人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的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是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的有差别的。柳的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的顺乎自然”,而的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
四、五段的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的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的养树”与的养人”互有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的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的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人与上文的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有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的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的尔”,四个的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的问者”的口吻点出的养人术”三字,人个的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的治民”,更重要的还要的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的后来欧阳修说的的涵煦之深”。人才的柳宗元写人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的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的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的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的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的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人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的养人术”。
题解
《种树郭橐驼传》(zhòng shù guō tuó tuó zhuàn)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观点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本文是带有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人物传记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鉴赏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性散文,为一个种树者立传。作者借种树喻居官治民,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说明治理国家,必须顺应百姓要求,去烦除扰,人民方能“蕃吾生而安吾性”,对扰民政治进行抨击,与《捕蛇者说》异曲同工。作者是在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时写这篇文章的,尤显出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不满。以“传”立“说”,层次井然,对比生动,语言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文中把种树与治国摄撮成文,构思奇妙,借粗明精,借浅明深,转常为奇,体物精,取喻当,涉笔成趣。在具体写法上匠心独运,一篇之中,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前半为宾,后半为主;前半隐喻,笔笔暗伏,后半实说,处处照应。叙议契合,事理昭著。段落与段落之正反相生,顺逆回应,错落有致。一段之中,又跌宕起伏,用笔极尽变幻。
◇妙评 政在养民,即唐虞不废戒董,以其能致民之性也。后世具文烦扰,而民始病。郭橐驼种树之道,若移之官理,便是居敬行简一副学问。即充而至于,禹之无事,不越此理。然前段以种植之善不善分提,后段单论官理之不善,但云以他植者为戒,不说以橐驼为法,盖知古治,必不易复省一事,斯民间省一扰,即汉诏以不烦为循吏之意,非谓居官可以不事事也。细玩方知其妙。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五
养树养人分两段,而养人一段亦向橐驼口中得之。何也?善若从旁推论,必将养人之术贴定养树,洗发殆尽,议论虽畅,而亦少含蓄矣。此只就橐驼居乡所见,冷冷数语,语未毕而意已透,使读者尚有余味。此等处皆文章妙诀也。
此本为有爱民之心而烦扰者言之,然世之官吏往往本无爱民之心而故为烦扰,以粉饰故事。此种又须分别。故后段“若甚怜焉”,放作活句以该之。谁识良工心苦!
——清·吕留良《古文精选·柳文》
1..想家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家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对于常年在外的我们来说家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有 空 有时间的时候拿起手中的电话给家人打个电话吧造句网他们可能就守在电话旁等着听我们的声音!
2.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3.陪老婆去医院。。。。。。割割割碰见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去*,孩子天真的问道:麻麻,我们来这干什么啊?麻麻说:我们来*啊!孩子高兴的说:好啊!我们*。五分钟后听到一阵哭声:麻麻是个大骗子,不是我们*,是针打我。
4.从前有个富翁,临死前,对两儿子说,你们两去砍柴,看谁砍的又多,又快。一早,大儿子就拿刀上山砍柴,二儿子把刀磨的锋利也去了。晚上,二儿子砍得最多,富翁看了,对儿子们说,家产给老大吧,反正老二那么能干!靠,你咋不按套路出牌?
5.说起雷锋,我想你应该有着关于他说不完的故事吧!的确,雷锋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6.学*雷锋好榜样,忠于**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六七十年代初,唱响祖国神州大地的歌曲。是对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这首歌曲耳熟能详,一直被人们传唱,人们唱着这首歌奋战在一个火红的年代。
7.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8..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 空 中飞舞凛洌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摆着松树。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
9.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雷锋出差一千里,号是做了一火车。
10..湛蓝的天 空 中漂浮着轻纱似的云彩是那么的朴实纯洁不加修饰却楚楚动人。这种云虽然没有傍晚的云彩那么娇艳动人的质朴的本质却比傍晚的云彩多了几分珍贵。
11.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12..秋天没有冬日里刺骨的寒风秋天没有春天午后的阳光秋天没有夏日里闷热的 空 气。她悄悄地来了迈着轻快的步子在校园里静静地看着我们成长。
13.有一个人叫真咯嗦,娶了个老婆叫要你管,生了个儿子叫麻烦。有一天麻烦不见了!夫妻俩就去报案。警察问爸爸:请问这位男士你叫啥名字?爸爸说真咯嗦。警察很生气,然后他又问妈妈叫啥名字。妈妈说要你管。警察非常生气的说你们要干什么?夫妻俩说:找麻烦。
14.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5.雷锋曾经说过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没错,只要我们还活在世界上一秒,都应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一切,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16.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之下开展了各种有关雷锋的有趣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这一精神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
上山开荒种树有关的古诗句
开荒种菜的说说
种树的诗句
赞美开荒种地的古诗词
种树的古诗
开荒牛的古诗词
关于种树的诗句古诗整首
种树有关的古诗
种树的古诗100首
种树的古诗释义
古诗种树的作者
种树说说
描写种树的句子
形容种树的古诗
猴子种树的古诗
古诗种树的朗诵
上山虎的古诗句
有关于种树的古诗吗
种树的古诗有是哪些
关于种树的句子
关于种树的古诗五字
种树的古诗拼音版
为亲人种树的古诗
关于初春种树的诗句古诗
古诗中描写一种树的诗句
几种树的古诗阅读
描写一种树的古诗
关于种树的古诗词
关于种树的诗词
关于小孩种树的古诗
冬的古诗10篇
唐司空图的古诗文中秋
以春为内容的古诗文大全
同伴之间的古诗
思雅的古诗
描述舒婷的古诗
描写霜降的古诗霜降鸿声切
关于春的古诗带背景
形容鲤鱼美味的古诗
南山明月的古诗
含有契的古诗
吊葬老人的古诗词
带蛩字的古诗大全
观月时的古诗动漫
给同学的毕业赠言古诗词初中
三个女生的群名古诗
古诗文中马的意象内涵
桃花争春的古诗
人生不满足的古诗
学*古诗的方法有哪三点
老师的古诗背诵
冬天的古诗三百首全集
有关牛或和鹅的古诗
关于长城的古诗150字左右
享受国庆的古诗
描写莲叶的古诗10首
下雨的荷花古诗
有关小院的古诗
紫藤花架下的古诗
题目带有雪字的古诗
长亭夏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