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关于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1) 说说(33) 名言(12) 诗词(2k+) 祝福(35) 心语(1)

  •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

  • 课文,教学,反思
  •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第二首古诗。

      基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浅显易学的特点,学*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在学生学*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两位诗人思乡情感的体现:“我应该怎样吟诵这两首诗才能表达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后,老师仍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阅读全文]...

2022-02-16 06:17:25
  •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4篇

  • 课文,教学,反思
  • 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背诵。

    [阅读全文]...

2022-03-25 08:43:45
  • 小学课文菊花诗句

  • 小学,课文,菊花
  •   花香,风醉,屏息撩人,人自醉。菊,花之隐逸者也,而香传万里,惆怅涌心头。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阅读全文]...

2022-04-04 00:10:10
  • 小学课文菊花诗句

  • 小学,菊花
  • 小学课文菊花诗句

      花香,风醉,屏息撩人,人自醉。菊,花之隐逸者也,而香传万里,惆怅涌心头。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阅读全文]...

2022-02-17 22:01:44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 二年级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俩首》课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俩首》课文

      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

      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3-09 18:59:27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课件

  • 语文,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秋天的雨》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过程中学*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小喇叭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已学*生字词和初步感受了秋天的雨的神奇,你们回去有复*吗?(有)眼见为实,下面这些词语谁能响亮地读一读?(课件出示生词)

      2、老师再考考你们,你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吗?(课件出示每段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简单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重点,将一、二课时的教学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

      二、品析第二自然段,感受秋色

      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现在你最想看什么?(秋天的色彩)

      1、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听,你眼前仿佛看到哪些颜色?

      2、学生汇报。

      3、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呢?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4、你瞧,秋天的雨把这么多的颜色给了这么多的花草树木,整个大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都变漂亮了。孩子们,请你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划下来并多读几遍。

      5、学生汇报喜欢的句字,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情。

      (1)重点指导读好银杏叶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因为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它把落下来的银杏叶写成了好像在扇动的扇子。下扇子把夏天的炎热扇走了)

      师:你真厉害,会一边想象一边读,小扇子给你什么感觉?扇哪扇哪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让我感到很凉爽,很舒服。

      ②指名再读。

      ③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瞧,这就是银杏叶,它真的像(扇子)。

      一片银杏叶就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两片银杏叶就像两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④(课件出示整棵银杏树)满树的银杏叶都黄了,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⑤自由朗读,再指名读,学生互评。

      ⑥全班齐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叶,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都读活了。

      (2)、用同样的方法学*写枫叶的句子(出示描写枫叶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是朗读指导的一个示范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其实,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感悟过程,学生喜欢的理由,也就是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然后让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理解了文本,而且学会了多种朗读方法。】

      6、句子对比(出示句子)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中的一些词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2-26 21:53:23
  • 小学生课外古诗

  • 小学生
  • 小学生课外古诗

      小学除了在课本学*的诗句,在课外也应该继续学*古诗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课外古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生课外古诗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塞下曲》

      唐·卢纶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9、《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阅读全文]...

2022-02-18 07:31:26
  • 小学课文白鹅的原文

  • 小学
  • 小学课文白鹅的原文

      小学课文白鹅的原文是怎么样的呢,说的是什么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白鹅的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是作家丰子恺的写的一篇文章。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是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运用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除此之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学*这篇文章,一是引导我们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学*难点就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3-07 12:34:43
  • 《刷子李》小学课文原文

  • 小学
  • 《刷子李》小学课文原文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后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4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刷子李》小学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刷子李》原文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jiāng)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pì)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fù)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fú)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自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xiàn)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zhà),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niē)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拓展:课文解说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7-02 12:28:46
  • 《槐乡五月》小学课文原文

  • 五月,小学
  • 《槐乡五月》小学课文原文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槐乡五月》小学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看如*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拓展】

      槐乡五月课文讲解

      这一小节在课文中占的分量并不太重,在备课的时候,也参考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对于课文的这一段解读的有些仓促,课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如果到这里收尾不好的话,感觉中是否会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呢。

      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从一个“飘”字入手,有了第一小节的“抱”,把槐花给人性化了,为什么这里用一个“飘”就不能说是把小女孩给“物”性化了呢?小女孩的衣襟上、发辫上,都带上了香喷喷的槐花,所以走到哪里就都会有一阵的清香,说是小女孩在“飘”,其实就是槐花的香气在飘,那香气是槐乡的`槐花的,也是小姑娘的,小姑娘就是槐乡的味儿,“飘”到哪里哪里就有清香。

      “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再加上后面时不时的往嘴里抹上一把槐花,整个小小子的形象简直就被那香喷喷的槐花儿给包围了起来,小小子跑到哪里,哪里就有槐花,小小子就是槐乡的花儿。

      然后很自然的过度到最后一句话,“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里的孩子,小姑娘就是那槐乡的味儿,小小子就是那槐乡的花儿,五月是槐乡的,也是孩子们的。

      槐乡五月同步练*题

      一、写字组词。

      1、槐花 怀念

      2、坚定 肩膀 监视

      3、挎包 跨越

      4、搅拌 伙伴 办法

      5、炒芝麻 争吵

      6、计算 大蒜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玉雕 好客

      勤劳 甜甜

      槐乡 长长

      俊俏 孩子

      瓜子 啤酒

      刀子 清香

      三、写出对应的句子。

      书上有,照上抄。

      四、读下面的几句话,完成练*。

      1、槐乡的小小子们喜欢槐花,不时享享口福。

      2、有口福在这里指的是槐乡的小小子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甜丝丝的槐花!

      3、要写清楚谁、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味道如何,要求突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

      1、映衬、竞相、伸展、弥漫

      2、划去(撑着)

      3、浓郁:桂花的香味很浓。

      舒坦:心里感到舒服。

      4、第一小节中的:它形态可爱,香气醉人,用途广泛。

      5、选择第三个。

      6、桂花的香味醉人。

    [阅读全文]...

2022-07-10 14:50:09
当前热门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句子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语录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说说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名言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诗词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祝福
小学课文上的古诗两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