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01) 说说(643) 名言(1)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2)

  • 出其东门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5-03 16:17:16
  • 出其东门古诗词

  •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2-28 00:47:48
  • 城东早春古诗词

  • 早春
  • 城东早春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东早春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城东早春

      朝代:唐朝

      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新春时节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

      倘若在仲春时节,林苑里繁花似锦时,出门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赏花人,岂不是太过迟了。

      译文二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

      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译文三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

      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

      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汉代宫苑。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

      赏析:

      诗的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了作者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联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做具体描绘,必成累赘。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浓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艳丽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的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既写清丽之景,又写浓丽之景,对比鲜明,格调十分轻快。第三句写出芳春的繁花似锦,用景色的浓艳来反衬早春的“情景”。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

      【1】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2】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3】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

      【4】新春:即早春。

      【5】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6】匀:均匀,匀称。

      【7】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8】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9】俱:全,都。

      【10】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作品赏析:

      [注释](1)诗家:诗人。清景:美景。(2)上林:皇帝的御花园。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译文]新春时节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倘若在仲春时节,皇上御花园里繁花似锦时,出门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赏花人。

      -------------------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阅读全文]...

2022-04-28 06:58:05
  • 赞美西湖的古诗词

  • 西湖,赞美,写作
  • 赞美西湖的古诗词

      西湖美景,大家都有听说过吧?它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著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美西湖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曲院风荷》

      【明】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蝶恋花西湖感旧》

      叶森

      小院闲春愁几许。

      目断行云,醉忆曾游处。寂寞而今芳草路。

      年年绿遍清明雨。花影重帘斜日暮。

      酒冷香温,幽恨无人顾。一阵东风吹柳絮。

      《重别西湖》

      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八声甘州戊申再到西湖》

      张野

      忆湖光,醉别几经春,千里每神驰。

      恨无穷烟水,无情岁月,无限相思。

      万里风沙梦觉,山色碧参差。

      忙对玻璃镜,照我尘姿。

      欲写从前离阔,便安排画舸,准备新诗。

      见六桥遗构,烟雨强撑支。

      怨东风、红消翠减,比向来、浑是老西施。

      如何得、刘郎双鬓,长似当时。

      《鹦鹉曲忆西湖》

      冯子振

      吴侬生长西湖住。舣画舫听棹歌父。

    [阅读全文]...

2022-05-13 16:55:09
  • 诗名含有东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东字的诗词

  • 职方蒋东川辟东山为东营偕陈敬亭偶登东川留酌赋此纪怀

    庞嵩〔明代〕

    谢公老榻千年梦,蒋部开山若与盟。削屐愧无携妓兴,对壶偏藉雅歌情。

    八公草木先驱□,一雨东南已洗兵。山下愿培三径竹,东山佳赏傲东营。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

    杜甫〔唐代〕

    拾遗*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洛东兰若夜归(一作自溪东兰若夜归)

    许浑〔唐代〕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思佳客·家住银塘东复东

    仇远〔元代〕

    家住银塘东复东。赤阑桥下笑相逢。春风豆蔻抽新绿,夜雨茱萸湿老红。鸥鸟散,水天空。绮窗昨夜已无踪。月昏云淡沙汀小,帘影重重花影中。

    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苏轼〔宋代〕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九日随家人游东山遂游东园

    王安石〔宋代〕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采采黄金花,持杯为君泛。

    夜行次东关逢魏扶东归

    许浑〔唐代〕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塞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

    悼妓东东

    窦巩〔唐代〕

    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

    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


    东高峰(一作东峰亭)

    鲍溶〔唐代〕

    东亭最高峙,春树绕山腰。画里青鸾客,云中碧玉箫。

    秋风若西望,为我一长谣。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

    姚合〔唐代〕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阅读全文]...

2022-01-02 14:04:58
  • 西湖的古诗词有哪些(关于描写西湖的古诗词)

  • 西湖
  • 说到“西湖”,许多人都会想到杭州西湖,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和秋月、南屏晚钟等等,每一处都令人流连忘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安徽颍州也有一个西湖,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它写下十首《采桑子》,以清丽婉转的语言,写尽西湖之美。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七首,从开篇美到尾,惊艳千年。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颍州西湖虽不如杭州西湖有名,但也不乏胜景,历朝历代也有不少文人为它写诗填词。

    许浑、晏殊、宋祁、苏辙、苏轼等等,都曾在此留下笔墨。

    而最为出名的就是欧阳修的这十首《采桑子》,每一首都以“西湖好”开头,将词人对于西湖山水的热爱写到了极致。

    欧阳修的祖籍是江西庐陵,出生地是四川绵州,在父亲去后,投奔在湖北随州任职的叔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可是他在致仕后,却选择安徽颍州作为最后的归宿。

    有人统计,他这一生曾8次到颍州。

    都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很多人因此认为欧阳修如此频繁地到访颍州,最后又隐居在此,是因为一段求而不得的爱情。

    当然这只是*的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欧阳修是真心喜欢颍州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十首《采桑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首《采桑子》,描绘的是盛夏荷花盛开的景象,美得令人心醉。

    词作一开头便盛赞西湖之美。

    荷花盛开后的西湖,清香缭绕,词人提着一壶清酒,登上了小舟,在田田的荷塘里尽情徜徉。

    在词人的眼中西湖无不美好,“群芳过后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春深雨过西湖好”……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和词人悠然闲适的心境不无关系。

    接着的两句词人将红荷绿叶比作旌旗,只此两句,荷花盛开的景象便宛然在目了。

    原本一个人游西湖,多多少少有些寂寥,但是这首词中我们却完全感受不到词人的落寞。

    “前后红幢绿盖随”,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荷花绽放的盛景,也有给人一种前呼后拥的热闹感。

    也许词人是孤独的,但是他享受着此刻与山水,与荷花独处的清静美好。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继续描绘他的西湖之旅。

    顺着词人的笔墨,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他撑着小舟,不知不觉就到了荷花深处。

    荷花的清香,混着酒香,词人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

    不知何时,空中飘起了细雨,在一片笙歌中,微醺的词人撑着小舟尽兴而归。

    有花,有酒,还有美妙的笙歌,此情此景,就算有再多的烦恼,也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最后的“烟雨微微”又为全词增添了一种朦胧唯美之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诗词里的“微雨”总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可是词人这里却给人一种岁月静好,安然若素之感。

    由此可见,此次的西湖之旅,词人是乘兴而去,兴尽而归。

    全词融情于景,在一片湖光山色中,融入了词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从开篇美到尾,惊艳千年。

    *评价这首词“虽没有‘天生丽质’的西子湖名气大,但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对它的追慕、迷恋、向往,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深以为然。

    [阅读全文]...

2021-12-24 09:19:11
  • 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

  • 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该词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译文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④岁晚:指寒冬腊月。

      ⑤太寒生:比较寒冷。生:语尾助词,无义。

      ⑥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赏析/鉴赏

      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生查子》便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

    [阅读全文]...

2021-12-05 08:54:21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 梅花,阅读,文学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解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39:31
  • 西湖古诗词大全(有关西湖古诗分享)

  • 西湖,分享
  • 越调.寨儿令

    《西湖秋夜》

    张可久

    九里松,二高峰,

    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花外嘶骢,

    柳下吟篷,

    笑语散西东。

    举头夜色蒙蒙,

    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

    丹桂吐香风。

    中,

    人在广寒宫。

    注释;

    九里松:指杭州园林古迹“九里云松”在今杭州市灵隐路,全长九里,两旁有云松林带。

    二高峰:即双峰,指南高峰和北高峰,是杭州西湖的十景之一。

    广寒宫:古文中虚构的一种意象,后来作为月中仙宫。

    (题解);

    张可久后半生持续在西湖一带流连,纵情游赏,歌颂西湖一年四季的佳景。

    这首“西湖秋夜”曲,作者融情入景,潇洒自在。

    (赏析);

    短短小曲把西湖夜景,写的有声、有色、有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上舞台,难入画中。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他的作品,一部分流露了他对人生失意的不*,如《卖花声客况》所写到的“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暗伤怀”;也反映出人世的阴暗面,如《醉太*无题》所写到的“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但是更多的,是写隐居生活的闲逸、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对大量的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元曲中最常见的关于男女风情的咏吟。

    人物生*;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八年(1348年)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阅读全文]...

2022-04-12 00:44:24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 梅花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解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阅读全文]...

2022-05-03 15:11:29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句子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语录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说说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名言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诗词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祝福
形容只有一个东西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