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项羽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项羽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项羽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项羽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内篇·人间世》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佚名《燕燕》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项羽之死》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韦庄《菩萨蛮》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荀子·乐论》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少年行四首》
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说苑·杂言》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李白《胡无人》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佚名《蜉蝣》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萧绎《采莲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佚名《卷阿》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王维《少年行四首》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养虎自遗患——《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李白《塞下曲六首》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与赵莒茶宴》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螽斯羽,诜诜兮。——诗经《螽斯》
安能蹀躞垂羽翼!——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李贺《野歌》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刘邦《鸿鹄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佚名《鸨羽》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李白《山人劝酒》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辛延年《羽林郎》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苏轼《竹枝歌》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苏轼《竹枝歌》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项王西入关,叱咤何雄哉!鼻息撼山岳,号令如轰雷。——曾国藩《废邱关》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苏轼《范增论》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李商隐《题汉祖庙》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邵雍《观棋长吟》
曾呼项羽作竖子,亦斥李陵为降奴。——刘克庄《四和·手援鍪弧先奋呼》
士如天马龙为友,云梦胸中吞八九,秦皇殿上夺白璧,项羽帐中撞玉斗。——陆游《悲歌行·士如天马龙为友》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陆游《项里观杨梅·山前五月杨梅市》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王安石《张良·留侯美好如妇人》
白头汉王缟素师,美人燕罢项羽啼。——文天祥《徐州道中》
悲歌泣下计何短,项王去后知属谁。——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但疑此事史无书,项王溃去姬何如。——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吕雉前曾入楚军,项羽还之亦有恩。——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不见拔山昔项羽,何必燕赵士始奇。——刘过《明州观大阅》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王珪《咏淮阴侯》
幕雨滕王阁,西风项羽台。——黄庚《九日偶书》
不动神情,气蚕项羽。——释宗杲《御赐真赞师演成四偈·随物现处》
气豪如项羽,势猛似黥布。——邓肃《次韵王信州》
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却使山河归汉王。——周端臣《*行》
也莫论高皇、莫论项羽,谁为黄帝,谁为蚩尤。——王奕《沁园春·唐李太白》
项羽英雄犹不惧,可怜容得辟阳侯。——罗颖《题汉祖庙》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惠洪《题李愬画像》
长歌扣牛角,不读项羽传。——王灼《题政黄牛出山图·桥边路欲迷》
已从雁荡歌贯休,更向乌江怜项羽。——敖陶孙《永嘉魏秘校访仆萧寺且言出处甚详属与余同》
当时项羽成何事,能使郎君读未休。——王鏊《题画牛·其一·李密》
沛公斗智,项羽斗力。——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柏山小小丛林》
一样宠姬输项羽,楚歌歌罢恨无涯。——祝德麟《咸阳怀古·其二》
君不见当年项王之力能拔山,驱除天下犹转圜。——曹勋《前有一樽酒》
当时项王乘尔祖,分配英豪称霸主。——元稹《望云骓马歌》
壮气虽同德不同,项王何似王江东。——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方回《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孟子告子辨内外》
戎马一生
繁花瑾,秋风落,仗剑一柄天涯漠。
戎马鸣,关山越,傲视苍穹笑群雄。
梦离醉,乌江畔,狭路相逢视死归。
寒风起,灯阑珊,心满柔情系虞姬。
情丝难断
眼迷离,回眸醉,古筝一曲红颜忆。
月清晖,影斑斓,前尘往事亦灰飞。
酒千杯,泪湿裳,双眼迷离恨茫茫,伊人思断肠。
一笙箫,赴疆场,百转千回意惆怅。
三生缘起难再续
回首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几多掩面湿裳泪,更添一度离殇。
一生离索,两度情缘,三生相望。
三生石畔,奈何桥头相望,孟婆汤,独留渺茫语轻殇。
三生缘起难再续,此生无望,却许君一世欢颜。
忆哉,忆哉,犹忆霸王过江东,英雄侠义儿女情。
请欣赏原稿: http://user.qzone.qq.com/2630612896/blog/1390378578
项羽简介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项羽简介有关知识,欢迎大家查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项羽于是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项羽残暴无比,多次*,滥杀无辜,失掉民心。尤其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于新安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激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他们怨恨项羽残暴,更坚决拥护刘邦,惟恐项羽得势。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大胜,但政治上却大败了。
三、项羽在一些战斗中暂时取胜,全凭自己的勇力,不会用人,更轻视贫寒出身的人。项羽发怒时,大喝一声,在他旁边的上千个人,都会被他镇慑得不敢动弹,但他不会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谋士良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四、项羽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但奖罚不明。有人生了病,他会同情得流下眼泪,会把自己的饮食分给这个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战功,应当封赏时,他却把已经刻好的印信拿在手里,舍不得给人家。
五、项羽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在战略上处以被动地位。如他灭秦后就往东走了。有人劝他留在关中这个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他不但不听劝,反而还说:“人富贵不回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给果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失却了关中这块宝地。
项羽名人故事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项羽的评价
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羽的评价(精选2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二十万人。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为了方便区分,下文将熊心称为“楚后怀王”。)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垓下歌》表达了项羽对个人实力与命运不公的感慨,也写出了他对于生命的不舍与留恋。“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他生命力量的彰显,“时不利兮骓不逝”则是面对厄运的一腔悲慨。歌中宝马是英雄精神的化身,美人则是多情气质的象征。
面对“四面楚歌”的困境,项羽在承认“时不利兮”的失败情况的同时,内心依然对生命有着极大的肯定(欣赏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生命力),依然对生命有着无限的留恋(对宝马与美人有太多不舍)。这就是他“欲渡”的原因,他绝不想让自己蕴含着无限力量与光辉的生命就此陨落。在结束了“万种低回”的多愁善感之后,接下来的“东城快战”实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又一次彰显。夜战“溃围南出”的行动对项羽真是轻松自如,汉军的表现居然是“*明,汉军乃觉之”。
然而命运马上又跟项羽开了个大玩笑:“至阴陵,迷失道”,“田父绐(dài)之”。项羽被骗在读者看来实在是一种“偶然”:“至阴陵,迷失道”就是一种“偶然”,失道中遇到了田父又是一种“偶然”,田父骗了他还是一种“偶然”,以上三个“偶然”有一个不发生都不至于让项羽败得溃不成军。然而,正是这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却直接导致项羽的“百余骑”陷于大泽,不仅损失了他的生力军,还延误了退守的战机。而看似“偶然”之间,其实暗含了司马迁所叹息的天命的“必然”,这也使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意识到天命的不可抗拒,于是终于有了项羽一而再、再而三的感慨:“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每每谈到项羽,人们总想到他身披铠甲,胯下乌骓马,手持霸王枪的英雄气魄;也能想到他优柔寡断,猜忌将领,最终乌江自刎悲壮场景。项羽透露出大丈夫的气概,也诠释了人无完人的哲理
早在他年少时,偶遇秦始皇的车骑,便誓言将来必定取而代之,从小抱有大志,将来必成大器。长大后练得一身武艺,率领楚国将士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反抗秦朝统治,恢复楚国大业。昏庸的君主让他义愤填膺,率兵起义,赢得民心,斩杀*,独揽大权,自称西楚霸王。
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当上楚霸王,是因为他的出身高贵,乃项燕之后,依靠祖父才得以上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渡江攻秦之际,项羽下令让军兵破釜沉舟,誓言不推翻秦朝决不渡江,一时间激发了数万将士的斗志,使得他们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项羽将士威震四方,足以说明他的才华与谋略,可见登上王位,并不是因为其出身显贵,而是靠的真才实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由此看来,项羽不愧为当世英雄。
可就在这看似完美的人物背后,却有着无法弥补的性格缺陷。《鸿门宴》中,范增多次提醒项羽尽早杀沛公,以除后患。项羽却故作不知,多次浪费良好的机会,放走刘邦入虎归山,为之后楚汉相争留下极大的隐患,这件事中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谋士的不信任,于是就有了之后刘邦巧用反间计,使得范增不得不离开军营,半路病死。*曾评价项羽“以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见项羽之猜忌,是其最大毙命矣。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项羽在虞姬逝去最后之绝唱,实在令人悲痛不已。
项羽,勇猛善战,有勇有谋,实乃大丈夫也。但猜忌用人,优柔寡断,狂妄自大,最终无奈乌江自刎。比起神话中完美无缺的人物,我更喜欢这样有优有劣的西楚霸王。
郦食其相当于是纵横家,以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他对项羽评价非常直接:“项王....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懂,主要说的是,项羽赏罚不公,这一点估计有点“言辞偏激”,毕竟项羽也不会这么差劲!但有一句话很重要,即“非项氏莫得用事”,结合陈*的“项王不能信人”的评价,就相当可信了!项羽不能信人,所遭到的最大遗憾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1)鸿门宴不听范增之言,反而对项伯等项家人更信任,错失杀刘邦的最好机会,(2)错失韩信,因为韩信不被重用,还受到项羽“喑恶叱咤”,最终导致韩信为刘邦效劳!
因此,当项羽有“不能信人”这个致命弱点时,他无论如何,都成功不了。那么,项羽为何能够击败秦国呢?主要有两个原因:(1)起兵之初,秦国强大,大家目标一致,众人能够齐心合力,(2)项羽的勇猛不可忽视,个人在士兵之中也很有威武,韩信说明了这一点,“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史书对项羽的记载也不过是两三页的文字,可是前面两页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杀之、屠之、坑之、烧之。此足以说明项羽就是一个**魔王,秦朝灭亡,二十万秦国子弟被活埋,秦都被付之一炬。项羽一生打了无数的战役,几乎没有吃过败仗,可以想象他要屠掉多少城,杀掉多少人啊!可是最后被刘邦集团**而死,却让无数人为他留下同情的眼泪。项羽的个人能力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无能,他的性格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裂变”。项羽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大秦帝国,分封天下诸侯,当时他才二十六岁,少年英雄勇猛无比,他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霸”,自封为西楚霸王,由此可见他明确的人生观,使用暴力压倒一切,这也和他强大的自身能力优秀的军事天赋有着必然的联系。“霸”这个字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它代表了蛮横、霸道甚至是不讲道理,而项羽恰恰就是这样,以自身的优势随心所欲,把别人的生命视为一颗野草,稍不如意就满城屠杀,这种人实为可恨!
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九江王英布早就叛楚归汉了,长沙王吴苪是汉王的忠实追随者。
彭越在楚国后方搞游击战,搞得楚国不得安宁,大部分楚地都被彭越攻占了。
项羽还有那些盟友呢?诸侯是一个没有了,他们都跟刘邦结盟围攻项羽!
唯一还忠于项羽的是鲁地,项羽死后,鲁人拒不投降,理由是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人要给项羽举行葬礼。
韩信将项羽尸体缝合起来交给鲁人,以公爵之礼厚葬,刘邦亲自祭奠,鲁人乃降!
所谓江东之地方千里,乃王霸之资,失败的项羽回到江东,结果只有两种,无论那种都是项羽不能接受的。一是被汉联军追杀,最终死于战阵之上;二是被百姓捉住斩首或者扭送汉军。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项羽之死》节选于《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记述了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场景,是司马迁极着力、极得意的文字,也是“项羽”这部旷世悲剧中最感人也最引人深思的终章。
在学*《项羽之死》一文时,学生提出了疑惑之处:项羽在东城快战后“乃欲东渡乌江”,但在乌江亭长请他上渡船时又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为什么会有“欲渡”而又“拒渡”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要理清这个问题,必须把垓下悲歌、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联系起来看。
霸王别姬,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场景中最有悲剧感的显然是项羽咏叹《垓下歌》一幕。项羽的“奈何”之叹,不仅写出了他自负不甘的悲怆之情,也写出了英雄末路无奈又无助的悲惨处境。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评曰:“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也。”
面对几千汉军追兵,项羽三番进出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数十百人”,斩首敌将如探囊取物。只“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声威,何等的震慑,何等的神勇无敌。项羽在这里进行的是“认命而不服命”的意志抗争,也就此把二十八人的战斗力推向了极致(相对于汉军而言,“亡两骑”接*于零伤亡)。
项羽的快意作战,是个性意志和生命激情共同创造出的奇迹。在“快战”的行动中,生命绽放出了尊严与自由,“快战”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当然,司马迁以激情的文字浓墨渲染快战之淋漓,不仅仅是表现项羽的勇猛无敌和神勇自负,更包含他对末路英雄深深的惋惜之情。这段铺垫,就使下面项羽的乌江自刎产生了更强烈的悲剧效果。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曾对项羽有过一个评价很客观:“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乃去楚。”
前面属于夸奖项羽,但后面一句话却是重点,“不能信人”,意思是不信任别人!项羽所信任的,不是项家自己人,就是妻子那一边的亲戚!至于能人奇士,项羽基本上都不用!众所周知,项羽是一代勇猛无比的战神。自从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历代文人墨客都同情项羽,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只要项羽过了乌江,那么很可能卷土重来争霸天下!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项羽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四个字,却注定了他的失败!即便项羽横渡乌江之后,也很难卷土重来!因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决定了他很难成就大事业!
项羽成功了之后,个人威武膨胀,“不能信人”的弱点就进一步放大了。项羽很多手下都陆续离开他,比如韩信、英布等,都说明了问题。当然,英布离开他,存在个人私利,但和项羽不能信人也有关系!
言而总之,古往今来,想成就大事业的,哪个不是想方设法的增强力量,统一能统一的人,刘邦、李渊、朱元璋等概莫如此!因此,当项羽不能相信别人,不能接纳外面的英雄豪杰,那么他就越来越虚弱,失败也就属于必然的了!
从古自今无人能够做到,也只有项羽这种,力拔高山之大力,气吞山河之豪气。千古无一之英雄才能做到。项羽的军事思想及其作风,在*古典战争中是不多见的。西方的古典军事家中,无论是击破波斯的亚历山大,加封“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大西庇阿,高卢战记创造者凯撒,很多西方古典军事家,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希望在战场上以堂堂正正的姿态,以士兵的精勇和自己的指挥艺术取得最终的胜利。项羽最出名的就是成名的巨鹿和彭城之战,都是出了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加上他很多时候就是正面碾压,在绝对力量面前所有阴谋诡计都不行,当然配得起霸王两字。历史上有不少名将,或者兵法计谋厉害,或者治军有方训练有素,或者靠资历和经验取胜,但是项羽这种就靠无畏和武力取胜的,还是战胜了各路好手的,也就他了。虽然项羽的军队少,但其手下有来自江东的八千子弟兵,超强的凝聚力,使得项羽的大军屡屡以寡击众,鲜有败绩,项羽的对手刘邦,虽然笼络了多方人才,但仅从兵员来看,他在起兵反楚之前仅有汉中一地,仅仅四年就夺得天下,手下的兵员更多来自五湖四海,其根基实际并不牢固。
项羽,号西楚霸王,
是秦朝末年的诸侯王之一。
他勇猛无敌,力克秦军,
与秦末诸侯推翻秦朝。
他英雄气短,楚汉之争中,
败于刘邦,自刎乌江。
更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传说。
对于项羽,诗人们总是感慨良多,
赞扬他的,讽刺他的,
比比皆是,
今天,诗词君挑选了八首关于项羽的诗词。
正所谓,千古功过,不过任*评说罢了。
项羽(影视资料)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楚汉之争中,项羽不敌刘邦,逃到乌江,他拒绝乌江亭长的渡河之请,自觉无面目对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
杜牧对于项羽的自刎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意,他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项羽和虞姬(影视资料)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与杜牧的观点相反。杜牧毕竟是一个诗人,颇有政治头脑的王安石对于项羽的处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王安石认为项羽不可能重来,因为经历了上百次的战争后,战士士气低落,失败已经难以挽回,虽然江东子弟都还在,但他们是否愿意跟随项羽从头再来呢?
项羽和虞姬(影视资料)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对项羽拒绝苟且偷生,自刎乌江的行为进行了赞颂。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亲历了北宋的灭亡,眼见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无耻行径,写下这首咏赞项羽的诗。
连项羽都知道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而你们(南宋统治者)就不感到羞愧吗?
项羽(影视资料)
《过项羽庙》
宋·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
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
诗人陈洎总结项羽兵败的原因,只重力,不重智。
陈洎在诗中写道,许多江东子弟已经投降了,夜里,帐中传来楚地的歌声。项羽少时曾说,要学“万人敌”,事实上,项羽也确实是“万人敌”,可诗人却认为,项羽不知道反思,自己的“万人敌”还不如谋士范增的一点智慧。
项羽(影视资料)
《六州歌头·项羽庙》
宋·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李冠是北宋诗人,此时,边疆多有叛乱,而统治者奉行求和的政策,许多诸多有气节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有一位真正的勇士,来保卫家国。
项羽的勇猛天下无敌,他是秦末起义军的领袖,消灭了秦军主力,威震天下,虽然项羽最后落败于刘邦。但诗人在词中极尽刻画了项羽的勇猛与无畏,追念项羽的英雄气概。
项羽(影视资料)
《乌江项羽庙》
宋·吴龙翰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是一名词人而非哲人。
在她的视觉里,更多的是有关春花秋月和闺阁琴池的故事,偶而一声长啸,不得不令人深思。
我想,她在高歌之前和之时肯定会忆起那首著名的《垓下歌》,不仅感悟到项羽英雄末路时的绝望无奈,更有可能已深深地被项羽和虞姬之间即将逝别的爱情所打动。
项羽是一介武夫而非歌者。
他早年曾为诗为文,但均因天性不足而无疾而终。
他在兵法却深有造诣,率三千江东子弟渡江后,所向之处无不披糜。
极度推崇尚武精神的秦王朝弹指间被项羽击溃,正当他沉浸在西楚霸王的梦想中时,楚汉战争又一次爆发。
项羽几乎在每一次决战中,均将刘邦打得落荒而逃,特别是咸阳一战,数日内刘邦的五十万兵马伤亡殆尽。
如果将项羽形容成一只猛虎,那么刘邦就是一只生存能力极强的野狼。
刘邦尝尽了兵败的苦果,他仅有的一次胜利,却将项羽逼上了绝境。
这就是垓下之围。
不能不说刘邦是个伟大的军事家,四面楚歌是他最经典的战例。
以项羽的实力,他正在策划的乌江突围战肯定会给自己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历史注定选择了刘邦,当四面楚歌包围了楚营时,项羽放弃了突围的计划。
他和所有的军士们一样,被一曲曲凄婉的楚歌所凋伤。
他紧接着作出一个足以毁灭自己的判断,楚地是不是全被汉军攻占,否则汉军中怎会有如此众多的楚人唱着家乡的楚歌
他终于垂下了高傲的头,叱退所有的手下,和虞姬一起独处在营帐里。
项羽从来就不是一个温情的人,更不是一个怜花惜玉的人。
他曾不皱眉头地一次坑杀二十五万降卒,也曾一把火让阿房宫焚烧了三个月。
他最喜欢的战利品就是敌方的女人,不过只是把她们当作工具使用,当作财产分配而已。
虞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能让项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她独处,并吟出广为传颂的千古绝唱
虞姬生于秦朝虞地(今江苏吴县),天生美艳,善剑舞。
公元前209年项羽在吴中揭竿而起时,虞姬慕其英武,自甘为妾,后常侍奉左右。
如果计算一下他们的婚史,截止公元前202年垓下之围时,正好七年,也就是我们今人常说的七年之痒的婚龄。
在这七年中,项羽和虞姬肯定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举止,更不会有双栖双飞、花前月下的浪漫和盟誓。
他们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鹰和巢。
项羽是鹰,在风雨中飞累时,回到虞姬温暖的巢里安歇。
或者,他们就是心灵上的水和火,不需要海誓山盟,在偶尔的对望中,项羽的火静静地烧,虞姬的水缓缓地沸;反之,虞姬的水静静地流,项羽的火缓缓地熄。
他们都知道永别的时刻即将来临,她是从他的眼神里读出来的。
最能打动她的,除了他伟岸的身躯和锋利的长剑外,还有他始终坚定和自信的眼神。
在这一刻,她分别看到了一种哀怜和无奈,一种黯然和留恋,这可是她以前从未见过的眼神啊。
无须什么言语,她知道他现在需要什么和自己应该做什么。
她默默斟上一觞酒,轻轻放在他的面前,转身取出一把长剑。
她知道他需要酒和剑舞,她起舞了。
他的眼神随着她的剑光舞动。
曾几何时,每次见她舞剑时,他很自然地联想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情形,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可这一次,他感到那柄剑如同翻飞的绝望,舞动着灵魂的痛。
他的灵魂被一缕缕斩断,有一串声音挣扎着欲冲出胸膛。
他渴望着剑舞更激烈些。
她仿佛听到他的心语,她将自己舞成一把剑,如同精灵一般撞击着他的胸膛。
他已被彻底地撕裂了,挣扎着发出一声呐喊,他同时用灵魂在吟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她一字一句地听着,她的剑舞更加激烈了。
他的江山和千里驹曾是他的最爱,而在这一刻,她听出他最在意的是自己。
她知道他已绝望,更知道他选择了永远地毁灭自己。
她的眼泪忍不住长流,她不能让他在离去后还有丝毫的牵挂。
在舞动中,她亦凄绝地回应: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项羽刚愎自用的典故,欢迎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项羽刚愎自用的典故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并率诸侯兵临函谷关。当项羽得知刘邦已定关中,而且大肆收买人心,意欲称王时,不禁大怒,当即命令黥布等人攻破函谷关,大军蜂拥而上,围攻刘邦的力量。
刘邦的阵脚大乱,军心一片涣散。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风使舵,见项羽来势汹汹,便改弦易辙,趁机向项羽邀功讨封,于是便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这番话,对项羽无异于火上浇油。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也说,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可是入关后却一反常态,珍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看来志向不小。他劝项羽赶紧发兵击之,不要错过机会。
正在这一紧要关头,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将实情告诉张良。项伯和张良原是好朋友,所以劝张良赶紧脱离刘邦,不要一起送死。张良认为“亡去不义”,反而拉着项伯一起去见沛公。刘邦立刻与项伯结成亲家,并且向项伯表明心迹,并许诺第二天早晨一定要亲自向项羽谢罪。项伯回到大营,将刘邦的一番心意转告项羽,并且劝项羽不要兴师动众,因为刘邦立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善待之。
项羽自以为是一方霸主,被项伯三言两语说得就放弃了动手的准备,失去了消灭对手的良机。
刘邦于第二天清晨赶到鸿门,向项羽面谢:“我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没想到先入关,攻破秦军,与将军在这里相见。今有小人谄言,令将军与我有隙。”项羽听了这番话,犹豫不决,于是将曹无伤的话和盘托出,并且设宴招待刘邦。
在鸿门宴上。范增好几次用眼睛示意项羽攻击沛公,项羽却毫无反应,范增只好离*找到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优柔不决,你进去舞剑,寻找机会杀掉刘邦,不然,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项庄于是入*敬酒,并借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随即拔剑起舞。项伯心知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遂起身对舞,以自己的身体翼蔽沛公。在营外担任警卫的壮士樊哙急闯进来,樊哙粗中有细,他分析了刘邦入定咸阳以待项羽的事实,接着他责备项羽听信小人之言,与沛公为敌,这样下去恐怕丧失天下人心,几句话说得项羽无言以对。
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悄悄跑了,让张良留下和项羽周旋。老谋深算的范增对性格固执、自负的项羽也无能为力,最后连自己也成了项羽的殉葬品。
在楚汉相争的时代,势力弱小的刘邦最终胜利了,势力强大的项羽最终却失败了。项羽因过于自信、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最后不得不自食苦果。
二、刚愎自用意思
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
【“刚愎自用”常误写为“刚复自用”,应注意。】
三、刚愎自用的故事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了郑国,郑襄公**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嫿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因此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彀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最终,因为先彀的固执,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而回。
四、刚愎自用的寓意
故事中先彀一意孤行地率军前进,造成兵败黄河的悲剧。成语告诉人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的想法未必是最好的;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一无是处的。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建议,对于一个向往成功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项羽之死原文及翻译
导语:《项羽之死》是史记的一个片段,刻画了项羽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羽之死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非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非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非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赏析
本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题目为后人所拟。
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
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场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运用史实、传说和想像,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性格,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
第一场:垓下之围。大幕刚启,夜空中传来若断若续、如泣如诉的四面楚歌之声,先奏起背景音乐;然后唱出变徵之音的“虞兮”主调:一起便哀音满耳,感人至深。“时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结尾三虚字反复唱叹,曼声苍凉。正如《史记评林》引吴贤齐说的那样:“一腔怨愤,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这支歌由项羽主唱,美人和之,更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至这位从不曾流过泪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数行下”;他的部属更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片呜咽。这里唱出的不仅是个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连所宠爱的美人都无法保护的悲哀;这里流出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雄犯了错误之后的悲哀的眼泪,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面对最终失败的忏悔与惭愧的眼泪。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唏流涕”;而现在(公元前二〇二年),他又用“虞兮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读,一读则欲罢不能。
接下来是第二场——东城快战。当项羽“自度不得脱”之后,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与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互相呼应,三复斯言;明知必死,意犹未*。钱钟书说:“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锥编》)“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快战之前,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田父把他指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所过无不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田父绐之曰:‘向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人家骗他,指向左边,他便不假思索地驰向左边,表现了他从来不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这里两“左”字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犹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仿佛那五千骑追兵已从征尘滚滚中风驰雨骤而至,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尽蓄笔端。
写阴陵迷道,目的在揭示这位末路英雄丧失人心;写东城溃围、斩将、刈旗,则着意于进一步展开他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此刻,他丝毫不存幸胜突围之心,只图打一个痛快仗给追随他的残部看看,确证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就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认自己失败,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之中。这种心态,可笑而又可悲。在这场“快战”中,司马迁再一次运用细节描绘,写项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仍用虚笔,集中写他的声音。一呼则汉军披靡,一叱则不仅人惊,连马也吓得后退数里,这是何等的声威力量!他像一尊凛然不可犯的天神,一只被猎犬激怒了的猛虎,须眉毕张,咆哮跳踉,谁也不敢靠*他一步。特别是他“复聚其骑”后,“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口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豪迈的性格。在这一瞬间,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哪里还曾意识到自己是千枪万箭追杀的目标!
第三场:乌江自刎。其中写了拒渡、赠马、赐头三个细节。项羽马到乌江,茫茫江水阻绝了去路。悲剧的大幕即将落下,司马迁偏偏在这最后时刻打了一个回旋,为他笔下的英雄形象补上了最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设计了“乌江亭长舣船待”这个细节。文如水穷云起,又见峰峦。项羽本来已无路可逃,司马迁却写成他有充分的机会脱逃而偏偏不肯过乌江,好像他不是被追杀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死;而是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江边慷慨陈辞,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那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子,临了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知耻*乎勇”。自惭无面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因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猛然兜上心头。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写到这里,实已神完气足,司马迁颊上添毫,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千古未闻的细节。“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
项羽终于自刎了,他是站着死的。帝王刘、项,将相萧、曹,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本来无所轩轾。但当我们读完《项羽本纪》,特别是读完“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时候,总不免咨嗟叹息,起坐彷徨,这就见出司马迁传写人物的艺术魅力。在这最后一幕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场次之间的节奏变化,起伏张弛,抑扬徐疾。第一场重在抒情,节奏纡徐,情如悲笳怨笛,以变徵之音形成了呜咽深沉的境界。第二场重在叙事,全用短节奏,进行速度,铁马金戈,声情激越。第三场江畔陈辞,羽声慷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连用两反诘句,顿挫抑扬,极唱叹之胜。此外,还用了许多形象生动,蕴涵丰富的细节,其中必有不少出于传闻、揣度,但无不使人感到可感可信、人情人理。清刘熙载《艺概》所谓“太史公时有河汉之言,而意理却细入无间”;钱钟书《管锥编》所谓“马(司马迁)善设身处地,代作喉舌”,都是赞扬他设计的细节情理兼胜,妙合无垠。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全凭细节传神,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在传记文学中,不说绝后,至少空前。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我们怎样去鉴赏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
诗贵含蓄。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品味关键词语。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第三,品味修辞技巧。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把握表达效果,有助于正确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的娇羞之态,表露了诗人的怜爱喜悦之情。
四、明辨技法,赏析妙处
古典诗歌常通过各种表达技巧的运用曲折而艺术的抒情言志。鉴赏诗歌,也应从整体着眼,立足主旨,赏析表达技巧运用的妙处。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鉴赏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在把握了诗人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站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后,就很容易理解“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了。这两句诗是诗人想像夜深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拓展:浅谈高考语文复*指导之鉴赏古诗词形象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后庭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项羽的古诗词
有关项羽的古诗词
夸项羽的诗词
古诗词中的项羽
评项羽的古诗词
项羽的诗词
有评价项羽的古诗词
写项羽的诗词
关于项羽的诗词
描写项羽的诗词
诋毁项羽的古诗词
关于写项羽的古诗词
赞扬项羽的古诗词
项羽台词
古诗词对项羽的评价
关于项羽和虞姬的古诗词
有项羽的古诗
诗里有项羽的古诗
关云长和项羽的古诗词
项羽的台词
描写项羽性格的古诗词
杜甫评价项羽的古诗词
描写霸王项羽的古诗词
虞姬项羽台词
李清照项羽的诗词
项羽名言
项羽的诗句
咏怀项羽的古诗
有关项羽的诗词名句
项羽的成语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