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抒情的古诗

关于咏史抒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咏史抒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咏史抒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咏史抒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89) 语录(14) 说说(69) 名言(1k+) 诗词(868) 祝福(1) 心语(1k+)

  • 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

  • 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左思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左思赏析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1.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 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2.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魏晋]左思

      原文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藩:保卫)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面对官印(组,系官印的带子)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他岂肯接受。

      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阅读全文]...

2022-03-22 09:08:38
  • 咏史怀古诗

  • 写作
  •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5-08 18:56:38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6-12 16:11:57
  • 咏史诗

  • 咏史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史诗,欢迎大家分享。

      咏史诗(一):

      1、《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2、《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3、苏武

      凛然气节先,万死何等闲。

      谁知持节苦,此生二十年!

      4、《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阅读全文]...

2021-12-06 12:56:41
  • 咏史怀古诗有哪些(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大全)

  • 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考点:

    1. (元)白朴《易水怀古》

    2.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3.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唐)戴叔伦《过三闾庙》

    【考点解读】

    一、怀古咏史诗(全景式介绍)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

    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花》。

    常见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

    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言

    特点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

    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 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四、表达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

    五、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六、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

    七、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八、常用的表达技术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九、解题思路

    (1)要弄清史实。(2)要体会意图。(3)要领悟感情。(4)要分析写法。

    [阅读全文]...

2022-04-01 15:41:30
  • 咏史的诗句有哪些(咏史怀古题材的诗歌)

  • 诗歌
  • 1.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7.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8.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元代: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唐代: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2.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3.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4.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2-13 23:06:37
  • 抒情的古诗句

  • 抒情
  • 抒情的古诗句

      1、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唐·崔道融《梅花》

      2、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宋·周邦彦《兰陵王·柳》

      3、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唐·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姮娥弄箫香雨收,江滨迸瑟鱼龙愁——唐·陈陶《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8、扁舟一叶,别愁千斛——宋·杨无咎《忆秦娥·情难足》

      9、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唐·李商隐《端居》

      1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唐·杜甫《曲江二首》

      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2、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宋·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13、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4、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唐·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15、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16、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9、去意杳无凭,别语愁难送——宋·程垓《卜算子·枕簟暑风消》

      20、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清·黄景仁《别老母》

      2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2、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2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2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6、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明·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7、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8、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唐·孟郊《古怨别》

      29、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0、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唐·王昌龄《闺怨》

      3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2、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唐·杜甫《对雪》

      33、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蜀道难》

      35、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宋·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6、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7、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38、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39、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43、月到夜来愁处明,只照团衾凤——宋·程垓《卜算子·枕簟暑风消》

      4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45、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唐·杜甫《对雪》

      4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4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9、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宋·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50、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39:20
  •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

  •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史诗的创作历史久远,直到晚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李商隐与杜牧二人将咏史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咏史诗体是由东汉的班固开创,可惜“质木无文”。此后越来越多的诗人投身于咏史诗歌的创作。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一般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叙述或概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志,其中含有较多作者的个人感性认识。而咏史诗发展到晚唐时期,名人名作迭出,并表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思考。

      一、晚唐咏史诗的创作背景与发展

      (一)晚唐咏史诗创作的社会背景

      中晚唐时期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意识,以及科举考试强化了对历史知识的考核的用人文化导向,形成了知识分子们探讨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尚[1]。另外,晚唐社会内忧外患交织,敏感的知识分子们感到国事日非,因而大量进行咏史诗的创作企图拯救社会衰败局势。其选材上的广阔与丰富、内容上的大胆与讽刺、感情上的哀怨与敏感等,将咏史诗的创作视界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二)咏史诗体裁流变

      唐代咏史诗体裁可谓众体皆备,但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多为古体,律诗与绝句是少之又少。中唐以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诗人越来越多地创作七绝、七律咏史怀古诗。直到晚唐,杜牧成为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者。此后,七绝便成为人们咏史时常用的体裁。李商隐也是当时咏史诗之大家,咏史之作多达六十多首,而且各体俱有佳作,更以七言律绝的成就突出。杜牧与李商隐是众多的咏史诗人的优秀代表,在咏史诗的发展长河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生*背景与创作心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或樊南生,河南人,自幼处境微寒,生活艰难。李商隐一生都被卷入牛李党争难以自拔,跟随双方的政治浮沉而遭受牵连。他的悲剧遭遇,从根本上来说是唐后期整个社会上的种种积弊现实所造成的。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后家道中落。由于其性情耿介,一生仕途不很得意,使得杜牧对社会现实有着超于常人的较为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其诗中得到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杜牧继承了他祖父杜佑经世致用的传统,入仕之前便关注历代兴衰得失,好论政谈兵[2]。二十三岁时他就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以讽刺敬宗的耽于声色游乐。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咏史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牧、李商隐都处在唐朝社会的黑暗及内忧外患的时代,都渴望力挽狂澜。两人写诗时的个人心态是不同的。李商隐在历经了无数人生道路的崎岖后,已朦胧感觉唐王朝中兴无望,又发觉自己缺乏挽救时局的力量与信心,于是悲观情绪渐浓,思想上产生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乐游原》)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他内心的苦闷和悲愤都反映出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的时代气氛。黑暗的现实与他急切想挽救现实的愿望尖锐地冲撞,他只能把自己对现实地深刻理解,完全融入在历史事件的抒写之中。

      杜牧的心态与李商隐则迥然有别。杜牧一生有着“愿补舜衣裳”的雄心壮志,相信只要自己的政治能力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就会在挽救大唐的危机命运中大有作为。杜牧的“天才的自信”,在很多咏史诗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现实残酷,报国无门,杜牧缺少一个让他发挥才能的*台,因此他才好作翻案咏史之作。在《赤壁》、《题乌江亭》这两首诗中,他讥笑周瑜凭借运气在赤壁取胜,讥笑项羽不能忍辱负重,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他在翻历史陈案时突出强调个人的作用就能充分体现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自信。

      三、“讽”与“鉴”的创作目的

      哲学是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着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改造世界。李商隐和杜牧咏史诗都怀着高度的创作意识以期救国难于水火。

      因生世的曲折与理想的不得志使李商隐对社会有更冷峻与清晰的认识。他的咏史诗多为“借古讽今”。讽刺产生于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看出了致命的矛盾,是人类的理性向它的破坏者的一种反击[3]。讽是其目的,也是其创作手段。而他还不是委婉的讽刺,而是直接行事,多为指事切*,大胆揭露,“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如《龙池》有关唐、杨的故事早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写过,但是被有意作了掩饰和修改,借以歌咏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李商隐却旨在揭露玄宗霸占儿媳的淫秽丑行,据实直录,毫不掩饰,虽无一恶字,却无一字不贬。李商隐在《华清宫》用了明显的反讽手法发难于当朝皇帝唐玄宗,使语调更加尖刻冷峻。以致纪昀曾用“尖酸刻薄”来形容其诗,很多人也认为“大伤诗教”。 其实他是顺应自己的强烈情感,没有遵循自古以来就奉行的“怨而不怒”的传统标准而已。

      杜牧的咏史诗大多是就史而论史,有感于晚唐颓势,较为笼统地抒发兴亡之感,虽然其诗不乏讽刺意味,但其中“鉴”的作用更为明显,以期达到警诫作用。如《泊秦淮》一诗叹商女唱曲,世风日下,曲折影射了他所处的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没落现实,以警醒众人不要沉溺于声色而重蹈亡国覆辙。诗人在《江南春绝句》中凭吊南朝覆灭时的寺庙,对其来历稍作点拨,使人既纵向想象当年这些佛寺建造的历史,又能横向联想唐王朝过分崇佛致国力衰退的后果,含蕴地揭露当时崇佛修寺的情景。无论侧重于“讽”还是侧重于“鉴”,他们都以叹古怀昔的旧形式,反映了现实社会,及难以排遣的兴废之感,扩大了咏史诗表现的容量,增强了咏史诗的现实性。

      四、同而不同的艺术特征

      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比较讲究立意结构、遣词造句,其诗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有些是相*的,有的则是各有特色。

      (一)选材典型,往往以小见大

      李商隐的咏史诗常选取典型的人物、事件来达到对*奢淫误国的有力揭露讽刺。选用历代*,将他们作为历史的反面典型,以此讽喻当代君王。如《隋宫》(绝句)选取了典型的'历史事实,总结隋朝亡国的教训,着力刻画隋炀帝祸国殃民的暴君形象。而选用正面之人如屈原、宋玉、贾谊等,借咏叹这些人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慨叹。李商隐还常选取*游玩淫乐的小物品,借题发挥,以小见大,寄寓深刻感慨,如在《齐宫词》中,诗人借用九子铃来串演北齐后主、梁台新主相继荒淫亡国的悲剧,寄托兴亡的感慨。

      杜牧的《赤壁》是由一件从江沙打捞出来的三国时的铁戟联想起那场历史上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还运用铜雀、二乔这些虽与战争无关,但却是三国时的标志性人物、建筑意象,来引发巨大的时空逆转与深长的历史思考。《过华清宫绝句》未曾罗列玄宗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只选取千里急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简单陈述。谨守了历史的真实,又高于历史的真实,达到了艺术的真实,形成非常富于戏剧性的场面,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二)对比强烈,叙写形象

      在诗中展示鲜明对照的历史画面,能以最省俭的笔墨,将诗人饱满丰富的感情,表现得痛快淋漓。

      李商隐写作咏史诗,与很多诗人有所不同,往往很少直接议论和具体评判,用抽象的道理来教训人们,而多通过展开合理联想和形象叙写,从对比鲜明的画面和意象中寄寓讽喻之情。《北齐二首》篇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剪裁了发生于不同时间的两个场景,不留情面地将*的丑态用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来,国之将亡,*仍沉迷后宫,字里行间充溢着尖锐而辛辣的讽刺意味。《南朝》则把陈后主的荒淫较比于齐废帝有过之无不及,后代荒淫甚于前朝。

      杜牧也常运用鲜明对照的特写镜头。如《台城曲二首》其一描写陈亡时陈后主在国破后竟可笑地躲入井中,而城外军队战势激烈,城内城外的场景形象而有条不紊的一一展开,对比强烈,情节形象可感。更为著名的《过华清宫三绝句》,更是劳民伤财,生活奢侈的进贡荔枝只为博美人一笑,真正所谓“一笑倾城,一笑倾国”。宫中歌舞升*,宫外则社会政治形势剧变,画面虽简单,却将当时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流汹涌的政治无限延伸到了整个社会的动态,将山河破碎的原因一一用形象的笔触作了揭示。

      (三)善于“点铁成金”,议论不落俗套

      咏史诗题材多为众所周知的不新鲜题材,可是“小李杜”能够对老生常谈的典故“点铁成金”,显示了他们非凡的见解,使咏史诗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鉴戒意义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如李商隐的七绝佳作《梦泽》,关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自古以来人们都*惯性地指责残暴荒淫的“好细腰”的楚王。李商隐却将批判重点放在自作自受的宫女身上。他不是表面性的讽刺这些人的媚主邀宠,而是深入地讽刺这些悲剧人物麻木不仁的人生状态。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题材原有的普通意义,将腐朽丑陋的世风作了最本质的暴露。其咏史佳作《贾生》,也突破了借贾谊的经历以抒发己之不遇的*惯做法,从贾生被君主赏识的角度出发,先抑后扬,反其意而用之,将事实的真相与表象自我矛盾。

      杜牧很善于对历史人物事件重新做出评价与出人意料的议论,渗透着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体察。他在《题桃花夫人庙》(七绝)深究息国之亡的原因。正如《瓯北诗语》中所评:“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讪,尤得风人之旨耳。”他能够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是那些人所尽知的美色误国之浅显见解所远不及的。而《题商山四皓庙》取典于吕后请商山四皓出山以固太子储位之事,历来人们对此事评价甚高,而杜牧能超出常人的眼光,指出因四皓出山而致吕后专权的恶果。这种立意的高绝,见解的独到正如赵翼所云:“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正者。

      五、咏史诗意境

      诗的境界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创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契合的艺术境界。一首诗的意境则包含了时代特色与个人特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个人特色。明人宁濂指出:“诗,心之声也。是故凝重之人,其诗典以则,俊逸之人,其诗藻而丽;燥易之人,其诗浮以靡;奇刻之人,其诗峭厉不*;严庄温雅之人,其诗自然从容而超乎物象之表。”

      李商隐喜欢重构历史,并将其感伤心态与悲剧气息融合其中,把对社会的义愤与不*曲折折射出来。创作中他大力以“绮靡”之词写“怨刺”之诗。“绮靡”作为不同于他人的诗风与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致,深刻的议论、尖锐的讽刺多相结合达到了境界的高度浑融 [7]。他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将讽谕怨刺的内容与委婉清丽的形式结合起来,是“徘徊胜境,顾慕良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

      杜牧自忖“*生五色线”,咏史诗也自然呈现出指点江山,品评历史的勃勃英气。但人生经历与性情让他在咏史诗中常常情不自禁地以个人意识体察历史,敢于突破单纯演绎史实,褒贬人物的格局,大胆凸现鲜明的个人色彩借咏史以抒怀,将其积极的情态,高绝的议论与过人的史识融合,指摘时弊,针砭现实。他的诗不重视用词的华丽,而更重于诗中情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诗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诗境经过了移情处理后已经心神凝注,物我两忘。

      李商隐常在咏史诗中把主观感情移入诗中对象,处理题材时也表现出浓厚的主观化倾向。他用虚拟推想之辞在史实传说的基础上加以艺术的想象,而且诗中所表现出的意境真实与艺术真实令人信服。《隋宫》(七律)只根据史实传说经过自己的艺术处理对*作了尖锐的刻画,场面不失为真实可感,堪称大手笔。

      杜牧的咏史诗往往重新虚构历史的陈案或结局,将历史上已成定局的重大事件从其个人愿望做出观照。《题乌江亭》中杜牧从其为人性情出发对项羽的自杀行为进行了否定。又如《赤壁》也未从正面入手,而是展开逆向思维,得出一个假设中的结局,使人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做出深思。

      六、结语

      杜牧的七绝咏史对史论式诗体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李商隐从选材的意识到艺术的表现形式无不垂范后世,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所触及的题材范围之广,表现手法的丰富以及风格的多变都推动了咏史诗的发展。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拓展阅读: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原文

      咏史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阅读全文]...

2022-04-02 21:02:33
  • 李商隐咏史诗有哪些(李商隐最著名古诗鉴赏)

  • 在晚唐,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刻意追求美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十分出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名句。

    今天,一起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诗词名句,了解他的美丽哀愁!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登乐游原》

    3.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赠荷花》

    5.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别智玄法师》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1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1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

    1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

    1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1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8.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忆梅》

    1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2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2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寄令狐郎中》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二首·其二》

    2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24.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44:41
  • 李商隐:咏史

  •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其一)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三百年间同晓梦:南京为六朝古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

      4、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翻译:

      (其二)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

      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

      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

      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

      天长地久,

      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赏析:

      (其一)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亦是如此。

      (其二)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着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大乱。(m.ju.51tietu.net)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3-19 08:01:16
咏史抒情的古诗 - 句子
咏史抒情的古诗 - 语录
咏史抒情的古诗 - 说说
咏史抒情的古诗 - 名言
咏史抒情的古诗 - 诗词
咏史抒情的古诗 - 祝福
咏史抒情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