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日古诗的启示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日古诗的启示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日古诗的启示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元日古诗的启示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的启示作文(8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的启示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在我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虽然我不明白也不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却背诵的很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慢慢的我长大了,上了小学,也开始明白了《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这是一首有关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伟大的爱。
妈妈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自己在外求学,后来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妈妈想念姥姥,姥姥想念妈妈,那份浓浓的爱,深刻的影响着我。
记得在我4岁左右的时候,我得了手足口病,不吃不喝,还吐,听说当时的手足口病很严重,可把妈妈吓坏了,赶紧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输液的时候,妈妈给姥姥打了电话。我看见妈妈还哭了。
第二天,姥姥从山东老家来了,姥姥担心妈妈,更心疼我。妈妈细心的照顾我输液,妈妈当时很憔悴,妈妈还会把头轻轻的依靠在姥姥的肩膀上,但是妈妈的手却紧紧的握着我的小手,姥姥用手不停的摸着妈妈的头发。半个月后,我的病好了,妈妈则病了,姥姥又一边照顾着妈妈,一边照顾着我。
现在回想起来,我突然明白了,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喜欢《游子吟》这首诗,为什么一直教给我背诵这首诗。母爱,真的伟大,真的无私。我长大后,一定要“报得三春晖”。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是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蝉娟”。正因为它有耐人寻味的遐想我才喜欢它!
每每次读这首诗时,我都忘不了它的“照”“眠”“圆”“难”这几个字眼,都引起我深深的回忆。李白当年也不是举着酒杯,望着明月,思家思亲的痛苦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把作者从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捉弄人,实质是借月来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中秋佳节,明月是那么的圆,我望着明月。
把我的思念与祝福托付给明月带我传向远方的父母,如此之看,明月并不是没有优点,“何事常向别时圆”,叙述了为什么偏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们啊!你们只在痛苦,分离悲痛的心情下看到了明月圆,就对月亮埋怨,又根本只看到了明月的表面,“别时圆”也许是明月对下次团聚做预告呢?如果“别时圆”是人们分离时看到的景色,把分别的痛苦毫不会的算在了无辜的明月身上,让明月背负一个不雅的名称,如果离别时,明月是缺阴,那么人们岂不是说明月不*人情,我痛苦,“你”干嘛是缺一半,不就是在嘲笑我离别家人,孤身一人呢!
无论在么样的环镜下,人们都会责怪明月,明月不是很委屈!很无奈吗?离别并不是痛苦,离别也许是在预示着下次的团聚呢!把所有在心中的郁结抛开,把心胸开阔的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开启,用另一个方位去看待一件事物,必将有所启示。
苦,是人们都讨厌的一个字,没有人说我愿意吃苦,我愿意受到挫折,都想一步登天,获得成功。可是人们往往都不知道,苦和难都是化了厚厚浓妆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朋友啊,梅花之所以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是因为它不怕寒冷,不畏艰难,才能傲立在百花之上。宝剑之所以锋利,是因为它经受过千锤百炼,才能削铁如泥。
我小时候最爱看《红楼梦》,最喜欢闭月羞花的林黛玉,她很爱哭,每天都要哭很多次,哭的时候更是美若天仙,所以以前我总是和林黛玉一样唉声叹气的。直到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简.爱》的书,我从此开朗了起来,重新结交了一个新的朋友。主人公简爱不畏困难,不怕痛苦,总是很乐观的面对现实,相信会有希望发生。
她的这种精神和信念让我很感动和震惊,不仅仅是简爱,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位父亲带着一给三岁的小孩正在雪地里走着,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父亲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追,“扑通”一声,孩子跌倒了,雪盖住了他的腿,他想用哭让爸爸去救他,可那位父亲并没有帮助他,说:“站起来,孩子,这点困难阻挡不了你,你自己站起来。”最后,这位孩子终于战胜了困难。
苦难是能够代表生命的旋律,有的人听不出这段旋律的精髓,于是就听不到成功的主旋律;有的人听不出旋律的节奏,轻言放弃,于是见证不了旋律结尾的音符;而有的人正视这段旋律,安心享受,并从中学会等待、学会坚强,他们就迎来了成功的华彩乐章。
有梦,就别怕路远,想赢,就别怕冒险。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往往会反映出大道理。例如:我们学过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就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这句古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进来。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闻名世界,他在数学的领域中早已遥遥领先,可他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数学中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前进。他的学生曾问他:“老师,您已经是大数学家了,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学*呢?”阿基米德听后,只是笑了笑,并随手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大圆是我所掌握的知识,小圆是你们所掌握的知识,因为大圆的弧长比小圆的弧长长,所以我所掌握的知识比你们的多,而圆外的面积则是我们都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想要获得更多知识,只能努力学*,坚持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只有不断学*,才能保证我们的头脑清晰,以便于在做题时更好地发挥,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以一种不耻下问和学无止境的态度去面对更多的人和事。大千世界,层出不穷,艺无止境,我们不仅要牢记以前学过的知识,更要准备好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如果不能牢记以前的知识,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同时,如果没有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不管你是博古通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都要记住这句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是灵魂之本,是精神支柱,人活着就要有诗意,要让别人感受到诗的价值,让*会到诗中的真喜,真悲,真愁,真性情。也要从诗中认识到更多的道理,能从诗中得到启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没有打磨哪来寒刃利鞘;梅花,没有砺练哪来严冬怒放。“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万物都只有在苦难的打磨下才能闪耀光芒。
这不,好比在我考试时成绩不尽人意,当我听到分数时,我也很难过,但我想到更多的,是拼搏。望着那咄咄逼人的分数,那不正是磨炼吗?那不正是苦寒吗?那不正是我要面对的挫折与困难吗?我想,我不应该哭泣,面对挫折我不哭,应该敞开心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为自己天资愚顿,他便以极大的“专”“恒”来弥补自己的笨拙,他看书都要看上十甚至几十遍,经常点灯直至通宵,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不断进取,才砺练、力蓄了他在诗、书、画方面的造诣。。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却依旧能重整旗鼓,夺回江山。当命运周转将苦难降临在他身上时,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人生在世,唯有经受住苦难的磨砺,不畏艰险,才能铸就人生的不朽。于是乎,他不懈的奋斗,兢业的治国,成就了一段“苦心、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
所以,我们要做宝剑,我们的锋利是经过一次次磨炼:我们要做梅花,我们的美丽是度过了一个个寒冬,没有努力,修炼,克服,哪来成功,胜利,荣耀呢?只要我们迎风向前,谁都是“锋利的宝剑”谁都是“不屈的梅花!”
在小时候,我就喜欢背古诗,总爱把古诗背上一周半个月,大家都说我聪明。我觉得背古诗是件有趣的事,这应该是百背不厌了吧。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明日歌。我就想:明日歌有什么稀奇,为什么大家都让我背?
那时候我还小,在刚接触明日歌时,就觉得有些深奥,但我还是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背了下去: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而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
慢慢地,我便理解了诗意: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其的多,明天永远存在。如果我们一生做什么事情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将会错过宝贵的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等到人都衰老了,动不了啦明天才到头。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去,傍晚却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啊?请你听我的《明日歌》。
是啊!明日过了还是明日,明日是何其的多啊!如果天天等着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光阴,永远一事无成。世界上的人都受“等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明日歌》就能告诉我们。
我们是神奇的生物,有思想,能行动,能化大事为小,能化小事为了。但是,你一定在内心的角落里有一件让你没齿难忘的事,我们不愿意它被人所提及,那段记忆也不敢触碰,它就像掌纹深刻在皮肤里,总在你的脑中来来往往,让我们挥之不去。
杜牧所走笔的古诗《泊秦淮》就用精简语言刻画了一个道理至少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耻辱依旧应该被我们铭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个将入天命之年的老人,用双眼看清了整个大唐,眼望极盛之时的繁华情形,也看清了,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看清了烟火般的凯旋而归,也看清了人心里的眼花缭乱。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做所谓的商女。
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南京之时,弹片笼罩了这个人潮奔涌的城市,被活埋于大地之下的人民是*凡的,他们没有理由被迫害。他们的血染红了侵略者的双眼,耻辱已经在中国的皮肤上重重划了一刀,还没结痂,刀锋又带着寒光卷土重来。
人民被迫害是国的失职!士兵惨死于黄土沙场,是将的无能!
古诗的启示作文8篇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启示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是神奇的生物,有思想,能行动,能化大事为小,能化小事为了。但是,你一定在内心的角落里有一件让你没齿难忘的事,我们不愿意它被人所提及,那段记忆也不敢触碰,它就像掌纹深刻在皮肤里,总在你的脑中来来往往,让我们挥之不去。
杜牧所走笔的古诗《泊秦淮》就用精简语言刻画了一个道理至少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耻辱依旧应该被我们铭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个将入天命之年的老人,用双眼看清了整个大唐,眼望极盛之时的繁华情形,也看清了,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看清了烟火般的凯旋而归,也看清了人心里的眼花缭乱。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做所谓的商女。
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南京之时,弹片笼罩了这个人潮奔涌的城市,被活埋于大地之下的人民是*凡的,他们没有理由被迫害。他们的血染红了侵略者的双眼,耻辱已经在中国的皮肤上重重划了一刀,还没结痂,刀锋又带着寒光卷土重来。
人民被迫害是国的失职!士兵惨死于黄土沙场,是将的无能!
商女啊,你低下头拂过你的血脉,血浆里倒映的上下五千年的来来往往,反映了双眼的匆匆忙忙。
历史舞台上没有人是被签订终身合约的演员,都如过客一般,来去无踪,留下金色的希望和灰色的阳光,我们要把灰色的阳光装进瓶子里,把耻辱的味道封存。
诗中*花的唱者多半是愚蠢的,给人的是跳梁小丑的形象。
我们自身就是生活中的杜牧,我们坚决不做诗人笔下的商女,不让自己成为憾者,也不让自己成为过街老鼠一般的耻辱,我们期待着新的道路已经开启。
在小时候,我就喜欢背古诗,总爱把古诗背上一周半个月,大家都说我聪明。我觉得背古诗是件有趣的事,这应该是百背不厌了吧。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明日歌。我就想:明日歌有什么稀奇,为什么大家都让我背?
那时候我还小,在刚接触明日歌时,就觉得有些深奥,但我还是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背了下去: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而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
慢慢地,我便理解了诗意: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其的多,明天永远存在。如果我们一生做什么事情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将会错过宝贵的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等到人都衰老了,动不了啦明天才到头。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去,傍晚却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啊?请你听我的《明日歌》。
是啊!明日过了还是明日,明日是何其的多啊!如果天天等着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光阴,永远一事无成。世界上的人都受“等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明日歌》就能告诉我们。
在我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虽然我不明白也不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却背诵的很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慢慢的我长大了,上了小学,也开始明白了《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这是一首有关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伟大的爱。
妈妈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自己在外求学,后来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妈妈想念姥姥,姥姥想念妈妈,那份浓浓的爱,深刻的影响着我。
记得在我4岁左右的时候,我得了手足口病,不吃不喝,还吐,听说当时的手足口病很严重,可把妈妈吓坏了,赶紧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输液的时候,妈妈给姥姥打了电话。我看见妈妈还哭了。
第二天,姥姥从山东老家来了,姥姥担心妈妈,更心疼我。妈妈细心的照顾我输液,妈妈当时很憔悴,妈妈还会把头轻轻的依靠在姥姥的肩膀上,但是妈妈的手却紧紧的握着我的小手,姥姥用手不停的摸着妈妈的头发。半个月后,我的病好了,妈妈则病了,姥姥又一边照顾着妈妈,一边照顾着我。
现在回想起来,我突然明白了,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喜欢《游子吟》这首诗,为什么一直教给我背诵这首诗。母爱,真的伟大,真的无私。我长大后,一定要“报得三春晖”。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往往会反映出大道理。例如:我们学过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就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这句古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进来。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闻名世界,他在数学的领域中早已遥遥领先,可他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数学中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前进。他的学生曾问他:“老师,您已经是大数学家了,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学*呢?”阿基米德听后,只是笑了笑,并随手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大圆是我所掌握的知识,小圆是你们所掌握的知识,因为大圆的弧长比小圆的弧长长,所以我所掌握的知识比你们的多,而圆外的面积则是我们都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想要获得更多知识,只能努力学*,坚持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只有不断学*,才能保证我们的头脑清晰,以便于在做题时更好地发挥,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以一种不耻下问和学无止境的态度去面对更多的人和事。大千世界,层出不穷,艺无止境,我们不仅要牢记以前学过的知识,更要准备好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如果不能牢记以前的知识,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同时,如果没有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不管你是博古通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都要记住这句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快乐的.暑假终于要到来了。随着一阵凉风吹过,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埋着头认真地做着暑假作业,恨不得马上将所有的暑假作业全都作完,好过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而我却若无其事地坐在座位上,慢吞吞地拿出暑假职业,一会儿和走过来的同学打闹说笑,一会儿走出教室去逛一圈。终于,放学的铃声响了,在一遍又一遍放暑假了的欢呼声中,我背着书包,一路飞奔,回到了家里。
放暑假的感觉真好,回到家里,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躺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过了一会,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放暑假了,好好休息一下,同时,安排一下暑假作业!”,我却娇气地说:“妈妈,明天吧,早着呢,反正暑假还有两个月呢!”第二天,妈妈催我做作业的时候,我还是这样对妈妈说,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的暑假职业却只做了一丁点儿,眼看着要到了开学报名的时间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斗大的汗珠从我额头上不停的滚落下来,就在我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现在你知道了吧,今日事,今日毕,什么事都推到明天,最后就会一事无成的,你现在明白这个道理,还不迟。”听了妈妈的话,我赶紧拿起笔,认认真真做起了作业。但是,我仍然没能在暑假的最后一天完成所有的作业,看着妈妈在老师的办公室,向班主任老师解释,我真恨不得地上能出现一条缝,好让我能钻进去。
从此以后,每当我要偷懒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首古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是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蝉娟”。正因为它有耐人寻味的遐想我才喜欢它!
每每次读这首诗时,我都忘不了它的“照”“眠”“圆”“难”这几个字眼,都引起我深深的回忆。李白当年也不是举着酒杯,望着明月,思家思亲的痛苦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把作者从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捉弄人,实质是借月来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中秋佳节,明月是那么的圆,我望着明月。
把我的思念与祝福托付给明月带我传向远方的父母,如此之看,明月并不是没有优点,“何事常向别时圆”,叙述了为什么偏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们啊!你们只在痛苦,分离悲痛的心情下看到了明月圆,就对月亮埋怨,又根本只看到了明月的表面,“别时圆”也许是明月对下次团聚做预告呢?如果“别时圆”是人们分离时看到的景色,把分别的痛苦毫不会的算在了无辜的明月身上,让明月背负一个不雅的名称,如果离别时,明月是缺阴,那么人们岂不是说明月不*人情,我痛苦,“你”干嘛是缺一半,不就是在嘲笑我离别家人,孤身一人呢!
无论在么样的环镜下,人们都会责怪明月,明月不是很委屈!很无奈吗?离别并不是痛苦,离别也许是在预示着下次的团聚呢!把所有在心中的郁结抛开,把心胸开阔的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开启,用另一个方位去看待一件事物,必将有所启示。
苦,是人们都讨厌的一个字,没有人说我愿意吃苦,我愿意受到挫折,都想一步登天,获得成功。可是人们往往都不知道,苦和难都是化了厚厚浓妆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朋友啊,梅花之所以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是因为它不怕寒冷,不畏艰难,才能傲立在百花之上。宝剑之所以锋利,是因为它经受过千锤百炼,才能削铁如泥。
我小时候最爱看《红楼梦》,最喜欢闭月羞花的林黛玉,她很爱哭,每天都要哭很多次,哭的时候更是美若天仙,所以以前我总是和林黛玉一样唉声叹气的。直到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简.爱》的书,我从此开朗了起来,重新结交了一个新的朋友。主人公简爱不畏困难,不怕痛苦,总是很乐观的面对现实,相信会有希望发生。
她的这种精神和信念让我很感动和震惊,不仅仅是简爱,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位父亲带着一给三岁的小孩正在雪地里走着,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父亲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追,“扑通”一声,孩子跌倒了,雪盖住了他的腿,他想用哭让爸爸去救他,可那位父亲并没有帮助他,说:“站起来,孩子,这点困难阻挡不了你,你自己站起来。”最后,这位孩子终于战胜了困难。
苦难是能够代表生命的旋律,有的人听不出这段旋律的精髓,于是就听不到成功的主旋律;有的人听不出旋律的节奏,轻言放弃,于是见证不了旋律结尾的音符;而有的人正视这段旋律,安心享受,并从中学会等待、学会坚强,他们就迎来了成功的华彩乐章。
古诗的启示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启示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快乐的暑假终于要到来了。随着一阵凉风吹过,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埋着头认真地做着暑假作业,恨不得马上将所有的暑假作业全都作完,好过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而我却若无其事地坐在座位上,慢吞吞地拿出暑假职业,一会儿和走过来的同学打闹说笑,一会儿走出教室去逛一圈。终于,放学的铃声响了,在一遍又一遍放暑假了的欢呼声中,我背着书包,一路飞奔,回到了家里。
放暑假的感觉真好,回到家里,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躺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过了一会,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放暑假了,好好休息一下,同时,安排一下暑假作业!”,我却娇气地说:“妈妈,明天吧,早着呢,反正暑假还有两个月呢!”第二天,妈妈催我做作业的时候,我还是这样对妈妈说,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的暑假职业却只做了一丁点儿,眼看着要到了开学报名的时间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斗大的汗珠从我额头上不停的滚落下来,就在我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现在你知道了吧,今日事,今日毕,什么事都推到明天,最后就会一事无成的,你现在明白这个道理,还不迟。”听了妈妈的话,我赶紧拿起笔,认认真真做起了作业。但是,我仍然没能在暑假的最后一天完成所有的作业,看着妈妈在老师的办公室,向班主任老师解释,我真恨不得地上能出现一条缝,好让我能钻进去。
从此以后,每当我要偷懒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首古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是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蝉娟”。正因为它有耐人寻味的遐想我才喜欢它!
每每次读这首诗时,我都忘不了它的“照”“眠”“圆”“难”这几个字眼,都引起我深深的回忆。李白当年也不是举着酒杯,望着明月,思家思亲的痛苦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把作者从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捉弄人,实质是借月来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中秋佳节,明月是那么的圆,我望着明月。
把我的思念与祝福托付给明月带我传向远方的父母,如此之看,明月并不是没有优点,“何事常向别时圆”,叙述了为什么偏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们啊!你们只在痛苦,分离悲痛的心情下看到了明月圆,就对月亮埋怨,又根本只看到了明月的表面,“别时圆”也许是明月对下次团聚做预告呢?如果“别时圆”是人们分离时看到的景色,把分别的痛苦毫不会的算在了无辜的明月身上,让明月背负一个不雅的名称,如果离别时,明月是缺阴,那么人们岂不是说明月不*人情,我痛苦,“你”干嘛是缺一半,不就是在嘲笑我离别家人,孤身一人呢!
无论在么样的环镜下,人们都会责怪明月,明月不是很委屈!很无奈吗?离别并不是痛苦,离别也许是在预示着下次的'团聚呢!把所有在心中的郁结抛开,把心胸开阔的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开启,用另一个方位去看待一件事物,必将有所启示。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往往会反映出大道理。例如:我们学过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古诗就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这句古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进来。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闻名世界,他在数学的领域中早已遥遥领先,可他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数学中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前进。他的学生曾问他:“老师,您已经是大数学家了,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学*呢?”阿基米德听后,只是笑了笑,并随手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大圆是我所掌握的知识,小圆是你们所掌握的知识,因为大圆的弧长比小圆的弧长长,所以我所掌握的知识比你们的多,而圆外的面积则是我们都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想要获得更多知识,只能努力学*,坚持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只有不断学*,才能保证我们的头脑清晰,以便于在做题时更好地发挥,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也要以一种不耻下问和学无止境的态度去面对更多的人和事。大千世界,层出不穷,艺无止境,我们不仅要牢记以前学过的知识,更要准备好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如果不能牢记以前的知识,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同时,如果没有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不管你是博古通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都要记住这句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苦,是人们都讨厌的一个字,没有人说我愿意吃苦,我愿意受到挫折,都想一步登天,获得成功。可是人们往往都不知道,苦和难都是化了厚厚浓妆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朋友啊,梅花之所以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是因为它不怕寒冷,不畏艰难,才能傲立在百花之上。宝剑之所以锋利,是因为它经受过千锤百炼,才能削铁如泥。
我小时候最爱看《红楼梦》,最喜欢闭月羞花的林黛玉,她很爱哭,每天都要哭很多次,哭的时候更是美若天仙,所以以前我总是和林黛玉一样唉声叹气的。直到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叫《简.爱》的书,我从此开朗了起来,重新结交了一个新的朋友。主人公简爱不畏困难,不怕痛苦,总是很乐观的面对现实,相信会有希望发生。
她的这种精神和信念让我很感动和震惊,不仅仅是简爱,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位父亲带着一给三岁的小孩正在雪地里走着,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父亲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追,“扑通”一声,孩子跌倒了,雪盖住了他的腿,他想用哭让爸爸去救他,可那位父亲并没有帮助他,说:“站起来,孩子,这点困难阻挡不了你,你自己站起来。”最后,这位孩子终于战胜了困难。
苦难是能够代表生命的旋律,有的人听不出这段旋律的精髓,于是就听不到成功的主旋律;有的人听不出旋律的节奏,轻言放弃,于是见证不了旋律结尾的音符;而有的人正视这段旋律,安心享受,并从中学会等待、学会坚强,他们就迎来了成功的华彩乐章。
有梦,就别怕路远,想赢,就别怕冒险。
在我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虽然我不明白也不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却背诵的很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慢慢的我长大了,上了小学,也开始明白了《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这是一首有关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伟大的爱。
妈妈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自己在外求学,后来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妈妈想念姥姥,姥姥想念妈妈,那份浓浓的爱,深刻的影响着我。
记得在我4岁左右的时候,我得了手足口病,不吃不喝,还吐,听说当时的手足口病很严重,可把妈妈吓坏了,赶紧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输液的时候,妈妈给姥姥打了电话。我看见妈妈还哭了。
第二天,姥姥从山东老家来了,姥姥担心妈妈,更心疼我。妈妈细心的照顾我输液,妈妈当时很憔悴,妈妈还会把头轻轻的依靠在姥姥的肩膀上,但是妈妈的手却紧紧的握着我的小手,姥姥用手不停的摸着妈妈的头发。半个月后,我的病好了,妈妈则病了,姥姥又一边照顾着妈妈,一边照顾着我。
现在回想起来,我突然明白了,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喜欢《游子吟》这首诗,为什么一直教给我背诵这首诗。母爱,真的伟大,真的无私。我长大后,一定要“报得三春晖”。
诗,是灵魂之本,是精神支柱,人活着就要有诗意,要让别人感受到诗的价值,让*会到诗中的真喜,真悲,真愁,真性情。也要从诗中认识到更多的道理,能从诗中得到启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没有打磨哪来寒刃利鞘;梅花,没有砺练哪来严冬怒放。“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万物都只有在苦难的打磨下才能闪耀光芒。
这不,好比在我考试时成绩不尽人意,当我听到分数时,我也很难过,但我想到更多的,是拼搏。望着那咄咄逼人的分数,那不正是磨炼吗?那不正是苦寒吗?那不正是我要面对的挫折与困难吗?我想,我不应该哭泣,面对挫折我不哭,应该敞开心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为自己天资愚顿,他便以极大的“专”“恒”来弥补自己的笨拙,他看书都要看上十甚至几十遍,经常点灯直至通宵,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不断进取,才砺练、力蓄了他在诗、书、画方面的造诣。。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却依旧能重整旗鼓,夺回江山。当命运周转将苦难降临在他身上时,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人生在世,唯有经受住苦难的磨砺,不畏艰险,才能铸就人生的不朽。于是乎,他不懈的奋斗,兢业的治国,成就了一段“苦心、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
所以,我们要做宝剑,我们的锋利是经过一次次磨炼:我们要做梅花,我们的美丽是度过了一个个寒冬,没有努力,修炼,克服,哪来成功,胜利,荣耀呢?只要我们迎风向前,谁都是“锋利的宝剑”谁都是“不屈的梅花!”
在小时候,我就喜欢背古诗,总爱把古诗背上一周半个月,大家都说我聪明。我觉得背古诗是件有趣的事,这应该是百背不厌了吧。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明日歌。我就想:明日歌有什么稀奇,为什么大家都让我背?
那时候我还小,在刚接触明日歌时,就觉得有些深奥,但我还是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背了下去: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而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
慢慢地,我便理解了诗意: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其的多,明天永远存在。如果我们一生做什么事情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将会错过宝贵的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等到人都衰老了,动不了啦明天才到头。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去,傍晚却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啊?请你听我的《明日歌》。
是啊!明日过了还是明日,明日是何其的多啊!如果天天等着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光阴,永远一事无成。世界上的人都受“等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明日歌》就能告诉我们。
我们是神奇的生物,有思想,能行动,能化大事为小,能化小事为了。但是,你一定在内心的角落里有一件让你没齿难忘的事,我们不愿意它被人所提及,那段记忆也不敢触碰,它就像掌纹深刻在皮肤里,总在你的脑中来来往往,让我们挥之不去。
杜牧所走笔的古诗《泊秦淮》就用精简语言刻画了一个道理至少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耻辱依旧应该被我们铭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个将入天命之年的老人,用双眼看清了整个大唐,眼望极盛之时的繁华情形,也看清了,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看清了烟火般的凯旋而归,也看清了人心里的眼花缭乱。
元日古诗赏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日古诗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今天。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古诗《元日》意思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是写新年的热闹气氛,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古诗《元日》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的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一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一首诗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见《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
(1)指吉日。《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元日》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日》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新年来啦!放鞭炮啦!噼里啪啦!真快乐啊!”小孩子们一边笑着说,一边争先恐后地从门里挤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鞭炮。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几个小男孩胆小地说:“我们不敢点鞭炮,怕鞭炮把我们给炸着了。”这时,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看起来比那几个小男孩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接过鞭炮,骄傲地说:“你们都不敢放,我来!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说完,就把鞭炮竖着放在了*整的地上,接着划上一根火柴,最后点燃鞭炮的引线。只见他的腿一前一后蹲成了马步,把手伸得长长的。“哧”的一声,鞭炮被点燃了。那个大男孩立刻捂住了耳朵,后退着跑到了墙边。其它小孩子也跟随着大男孩来到了墙边,捂住耳朵,生怕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到自己。有一个小男孩竟然吓得躲进了家里,在狭窄的门缝里观察鞭炮的动静。“啪——”,鞭炮炸响了。就这样,人们在 “噼噼*”的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此时,大人们正一边畅饮着屠苏酒,一边聊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一位老公公抹抹了嘴,说:“今年我的收成可好了。*日里既养家禽,又种庄稼,虽然十分辛苦,不过并没有白干!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丰衣足食,就很幸福了。”说完,又拿起一杯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嚷嚷着让爷爷给她喝一口屠苏酒。老公公面含微笑,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她刚喝了一小口就皱着眉头说:“爷爷真讨厌,你说过酒不苦的,怎么会这么苦呀?你撒谎!”旁边的叔叔和爷爷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空中。
旭日的光辉普照大地。吃过饭后,家家户户都参加到了贴春联的大队伍中。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妈妈在厨房里做浆糊。浆糊做好了,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出马了,只见他拿着凳子,来到大门前,轻轻地撕下旧春联,又在大门上刷上浆糊。小孩子一见,赶紧递上新春联。爸爸就小心翼翼地贴上新春联。看着工整、喜气的春联,人们的脸上漾起甜美的笑容。
新年是美好的,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是喜气洋洋的……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过新年的快乐吧!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古诗《元日》的意思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元日》的意思,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元日
宋代:诗人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鉴赏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诗人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诗人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诗人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诗人王安石简介
诗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诗人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是新的第一天。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这一天。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今天是正月初一,隐娘想分享8首元日诗词,送你最温暖的祝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春风送暖。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新年来了,一切都预示着希望,愿你的2020年,希望满满,如爆竹般热烈喜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四海升*,岁月静好。沐浴在春风里,让人心旷神怡。
2020年,愿你的未来,温暖常在,春风无限。
《元日》
宋·王十朋
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
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
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
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有些朋友,只有在春节的时候见面,*时就天各一方。
如果和友人能日日常相见,那么人生会拥有许多欢乐。
2020年,愿你和朋友,能常见常聚,友谊万年。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这一年元日,杜甫抱着儿子宗武,满是怜爱。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了孩子,就会有了许多欢乐。生活再难,看看孩子可爱的笑脸,就会烦恼全消。
2020年,愿你和孩子,笑颜常开,幸福满满。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个元日,卢照邻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庆大唐的春天,乡间的风景是那么迷人,愿年年如此,共享美好生活。
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说明一切都顺利。2020年,愿岁月长好,人长安。
《元日早朝》
唐·耿湋
王安石的诗歌《元日》大家都知道是写春节的,他写得很具体,抓住了古人过年时热闹、欢乐和除旧布新的景象,给我们现代人了解古人过年,了解年节的历史风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的题目叫元日,就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指代的新年。诗的大概意思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夜家家户户烤着炉火,点着长明灯,直至迎来新年的太阳,人们畅饮屠苏酒,欢快地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这首诗是绝句,四句诗一共写了四件事情,可以说这些事情就是当时过年的细节,就是过年的特色。这四件事作为春节的主要文化*俗,它一直被传承了下来,可以说到现在也只有细微的变化。
第一件事是爆竹
过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火药,没有纸张。即使到宋朝有了这些,那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古人是燃烧的竹子,让竹节爆裂发出响声。
因为燃爆竹子既有火光,也有巨大的响声,这样既显得热闹,威武霸气,又有震慑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相信这爆竹可以驱除猛兽,规避鬼祟*。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明了纸张和火药,后来才有了鞭炮火花,这个除夕夜和元日早起开门燃放爆竹的*俗就一直保持了下来,甚至连除夕夜点长明灯也要放鞭炮。
第二件事是饮屠苏酒
古人过年阖家饮屠苏酒成了一种风俗,因为屠苏酒是药酒,它能祛风散寒、预防瘟疫传染病。我们现在过年也在饮酒,但那不是屠苏酒。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居环境进步了,对药酒没有那么依赖了。
现在大多是高楼大厦,即使是底层也是水泥地面隔湿,而古人多是草房茅舍,不只是容易得风湿痹热,而且还可能遭受虫叮蛇咬,这样患病率就比较高。
相传屠苏酒是汉朝的名医华佗所发明,其主要由防风、乌头等十几味中药在酒中泡制而成。后来经过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改进而世代相传下来。王安石是宋朝人,可见宋朝还是在喝屠苏酒的。
第三件事是点长明灯
诗中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既是指的初一早晨开门就沐浴着新春的阳光,也是指的除夕夜耀眼明亮的灯火。古代没有电灯,*时夜晚是漆黑的。只有这个大年夜才是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古代除夕夜是要点长明灯的,有蜡烛的用蜡烛,如果没有蜡烛,就是用的油灯。油灯灌好油,放在灯擎上,彻夜照明,不要人为地去吹灭,让它自然而然地油干灯息,叫做圆灯。
还有就是除夕夜要生火,一家人要围炉夜坐,要通宵达旦地守岁。而这种火烧得越旺越好,它象征着新的一年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日子红红火火。
第四件事就是换桃符
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刻画和粘贴图案文字,过年时以旧换新,挂在大门两边。汉朝以前图案上大多是神荼和郁垒二神,后来才慢慢演变成钟馗、关公、财神以及各种图案和吉祥祝福语等。
这桃符原本是驱秽辟邪的,到了宋朝初期就形成了春联,变成了一种新年的愿望和祝福语。最早的一副春联相传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到了明朝春联就大普及了,几乎家家户户新年都要粘贴对联。今天我们读王安石的《元日》,宋朝那个时候是用的桃符。虽然那时已经发明了纸张,但可能纸张成本高,还没有普及,另外桃符的作用也还没有从迷信中摆脱出来。
王安石写《元日》,表面上看是通过爆竹、屠苏酒、灯火和桃符这四件事,来写新年的热烈欢快的气氛。实际上他当时推行变法,写新年就是在写新法,表达的是一种对新法顺利实施和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的欣喜之情。
诗人王安石处在宋朝,诗中所写的年节,所写的四件事,虽然和现在有些不同,但是那是当时社会文明程度所决定的。我们今天过春节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其中的主要元素还是从那里传承演化而来的。
中国古诗分为*体诗和古体诗,即格律诗和古风。
*体诗是遵守*仄格律的诗歌作品,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根据长短又分为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在单句字数上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五言、一种是七言。
七绝就是七言格律绝句的简称。
所以要判断一首诗是不是七绝,首先是七字一句,七言。《元日》是符合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句为绝,七字七言,所以《元日》是一首七言绝句。
但是前面说了,七言绝句并非七绝,他下面还细分为七言古绝和七言律绝。只有遵守*仄格律的七言律绝才能称为七绝。
所以我们接着要进行格律判断。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一”都是入声字,“仄仄**仄仄*”,所以这是个标准的仄起*收律句。根据格律诗推导规则(相对、相粘),我们可以得出整体*仄关系(具体推导过程见格律专栏,这里不复述):
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逐字核对下来,我们会发现*仄严合,没有出律。
元日古诗的启示
元曰古诗我的启示
读古诗春日的启示
启示的古诗
古诗示儿的启示
古诗蝉的启示
带启示的古诗
对古诗的启示
很有启示的古诗
古诗雪梅的启示
对人启示的古诗
古诗的启示意
《古诗难吟》的启示
有启示的诗句
古诗蝉得到的启示
一句有启示的古诗
形容启示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的启示
启示的古诗文
古诗嫦娥的启示
城南古诗的启示
罗丹的启示古诗
借光古诗的启示
表达启示的古诗
格言的启示
有启示的句子
有收获有启示的古诗
古诗选注的启示
名言的启示
生活启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