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关于闲居古诗高适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闲居古诗高适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闲居古诗高适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闲居古诗高适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 语录(5k+) 说说(2) 名言(865) 诗词(310) 祝福(4k+) 心语(1k+)

  • 《闲居》赏析

  •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姚合诗鉴赏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 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散,自由野性的人,认为不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里,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

    整理:zhl201704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07:33
  •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古诗原文翻译)

  • 初夏
  • 杨万里,号诚斋,他活泼自然、富有情趣又不失诙谐的小诗被人们称为“诚斋体”。杨万里很主观,喜欢把自己的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杨万里很*易,他不用生僻的字句,擅长使用浅*明白*于口语的语言。这首诗便是典型的代表。

    不管是真的清闲,还是忙里偷闲,总之初夏时节能够有时间美美地睡上一场午觉,实在是很惬意的事情。初夏吃青梅,酸酸的青梅吃完之后牙齿都酸软无比。屋外芭蕉初长,将他的绿荫很是慷慨地分到纱窗上。而此时的诗人呢?午睡醒来之后还处在没有思绪的半朦胧状态。只看见院子里一群淘气的孩子,在跑来跑去地捕捉漫天飞舞的柳絮。“儿童”和“捉”放到一起,我们忍不住要想到“捉迷藏”。儿童是淘气的,柳絮又何尝不淘气?那纷纷的柳絮也像小孩子一样,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这首诗两次出现“闲”字,道出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之情。

    【本专题荐赏】:

    @古诗词赏析

    【一】本专题文章配套音频资料:古诗词赏析音频合集

    [阅读全文]...

2022-01-04 19:33:48
  • 闲居唐代古诗王维148句

  • 无聊,经典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词翻译及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前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yuá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翻译】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鉴赏】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

      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阅读全文]...

2022-01-22 02:39:22
  • 闲居赋全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闲居赋全文及译文

      《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所学到的一门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闲居赋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闲居赋原文

      遨坟素(坟素:泛指古代典籍)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高衢qú:大道;要路)。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qú,同“蕖”,芙蕖,荷花)。有道吾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sì,泛指水边)。身齐逸人,名缀下士。背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究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溪子、巨黍均为古代良弓),巽(xùn,同“逊“,谦让恭顺) 絭(juàn,弩弦)同机,礟(pào,同“炮”)石雷骇,激矢蝱(méng,同“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雍,清穆敝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yù,用于句首,无实义)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秪(dī)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chéng chéng,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国胄:帝王或贵族的子弟),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胡髦士投绂(fú,官印),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爱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lí,山梨),游鳞瀺灂(chán zhuó,水声),菡萏(hàn dàn,荷花的花苞)敷披,竹木蓊蔼(wěng ǎi,形容草木茂郁),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nài,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 )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dì,落叶灌木)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jīn jì,一种草本植物)甘旨,蓼荾(liǎo suī,一种草本植物)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xiè,一种草本植物)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bǎn yú,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升轻轩,远览王畿(wáng jī,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kē,病)有痊。

      于是*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同“接”,一辆接着一辆,形容声势浩大)轨,陆摘紫房,水挂赪(chēng,红色)鲤,或宴于林,或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于汜(sì,不流通的小沟渠)。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译文:

      我漫步在充满古代典籍的园子里,紧紧追随先世贤人的步伐。虽然我的脸皮很厚,但在面对这些崇高思想的时候,内心仍然会产生愧疚。有加入仕途的机会但我不去,因此就算没有官爵也不会显得愚蠢。何况恰好我的见识和才能不足,而做事显得笨拙呆板绰绰有余。于是在洛阳的伊水边,退隐而避人独居。向遁世的隐士们看齐。背向京城靠*伊水,面对郊外,背后是市区。不管有因宽广而著称的浮梁,高高耸立而出众的灵台存在。在此我得以窥测天文的奥妙,一睹人事的本末或原委。西边有禁军的盘营,有着黑色的帐幕和绿色的徽章,具有精良的装备但又不失谦让恭顺从不欺民,炮弹射出的声音像雷声一般骇人,疾飞的箭矢像虫虻一般密集。大军浩浩荡荡的行军,声势震天彰显我皇威。东边有带有环形水沟的明堂,清静休闲,周围有树林回环映带,回流的泉水在其中流淌,就像前人追行孝道,尊敬父亲一样。尊奉文考与天相比并,宣扬一些崇高的思想精神来实现顺治,培养三老五更来赡养老人,每年冬天刚过的初春时节,阴谢阳施,天子就会烧香祭天,以祭祖来宣示道义,演奏着优美雄壮的乐曲,安排众多的车马穿戴着黑色的衣冠装扮成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一路上管乐声啾啾,这礼制仪容盛大宏伟,君主治理天下的各种规章制度极其严密崇尚完美。国学和太学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朝廷一边引进帝王或贵族的子弟,一边广泛的招纳贤才。众多的学士,高深的儒术,有刚刚入门的,也有学问已经达到深奥境界的。

      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所学的只要有道理就是有意义的。胡人中的有志之士弃去官爵,诸王中名位尊贵的人也隐藏自己的身份,注重用道德文教感化人,这就是为什么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而孟母三迁的原因。

      我喜欢自己来确定居所,自己修筑房屋,挖掘池塘,连绵的杨柳与池沼交相辉映,四周绿树成荫,鱼儿在池中畅游,水声潺潺,含苞待放的荷花四处铺展开来,草木茂郁,珍奇美好的果实参差不齐。张圣公的大谷之梨,溧侯的青黑之柿,周文公的弱枝之枣,房陵公主的朱仲之李,全部一起种植。樱桃,冬桃,山桃成熟的时节不同,白萘与赤萘显现出红白的颜色,石榴和葡桃在它的旁边蔓延。梅杏馥郁,草木茂盛,花和果实一片繁华,这景象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

      所种的蔬菜则有大葱,韭菜,大蒜,芋头,青笋,仔姜,清香缭绕。蘘荷喜欢依着山阴生长,时藿喜欢阳光。绿葵上还沾着露水,白薤上还带着霜。

      或是寒冷的秋天到来,暑气渐渐消退;或是初春时节冬天的寒冷远去了,刚下过毛毛细雨,雨过天晴之后一片新意。在天空一片凉爽晴朗的一天,母亲大人乘坐着轻便坐车,远远眺望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四处周游。人的身体因出行而变得协调,药物用来疏导疲劳,再加上常常用膳,旧病已痊愈得差不多了。

      因此布置了盛大的宴*,有众多的子孙后代参加,绿柳成荫,参加宴会的车辆一个接一个,场面声势浩大。嘉宾们在岸上采摘紫色的果实,在水中垂钓红色的鲤鱼。宴会有时也在树林中举办,有时在水边做禊事。头发已经斑白的兄弟们和还有着一口乳牙孩童,都道一声万寿无疆来给长辈们敬酒,长辈们都又惊又喜。举起祝寿的酒杯,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满上酒开怀畅饮,周围翠绿的竹子整齐的排列着,宾客们都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人生如这般的安乐,何必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退隐之后我已经进行了自我反省,我认为自己的信用和才能不足。本应该尊奉周时大夫们的格言,敢于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可我连自身都不保,又怎么算一个明智之人。在附庸世俗深奥玄妙的道理时就停止了对自身的思考,最终还不如悠闲的生活,闲居度日。

      注释

      汲黯:汉代大臣。字长孺,濮阳人。被汉武帝誉为社稷之臣。司马安:汲黯姊子。《汉书·汲黯传》谓其“为人谗佞,善事上下,故四至九卿之位”。

      良史:指班固。

      巧宦:善于钻营谄媚的官吏。出自《史记》。

      无轨:没有痕迹。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效:致力。

      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司空、太尉:均为官名,此指贾充。

      太宰鲁武公:指贾充。贾充封鲁公,死后赠太宰,谥武公。

      世祖武皇帝:指晋武帝司马炎。

      河阳、怀:均为古县名。

      尚书郎:官名。

      廷尉*:为廷尉属官。

      谅闇:指帝王居丧。

      太傅主簿:太傅属官。

      府主:指杨骏,时为太傅,委任潘岳为太傅主簿。

      博士:官名,西晋时负责国子学的教学。

      弱冠:指二十岁时。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一进阶:指由怀令升为尚书郎。

      通:指处境顺利,做官显达。塞:指时运不济。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和长舆:和峤,字长舆,晋武帝时累迁中书令,惠帝时官太子太傅。

      俊乂:有才德贤能的人。

      百工惟时:言政无非。百工,百官。时,善。

      太夫人:潘岳对他母亲的尊称。

      羸老:老弱。

      色养:以愉悦的容颜,尽孝养侍奉之道。亦泛称尽孝。

      屑屑:忙碌不定貌。斗筲:此指微薄的待遇。

      止足:谓知止知足,不求名利。出自《老子》。

      浮云之志:谓鄙视不义而富贵。出自《论语》。

      舂税:晋朝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

      鬻:卖。

      伏腊:古代在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举行的两种祭祀。

      “孝乎”三句:语出《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阅读全文]...

2021-12-17 20:51:07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3、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阅读全文]...

2022-01-11 21:13:20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作赏析

  • 初夏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词句注释

      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⑶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⑷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⑸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⑹掬:两手相合捧物

      白话译文其一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其二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与儿童贴*,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名家点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作者简介编辑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阅读全文]...

2022-02-16 17:04:21
  • 《闲居初夏午睡起》注释及译文

  • 初夏
  • 《闲居初夏午睡起》注释及译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注释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前言】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诗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表现其慵懒的情绪。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注释】

      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⑶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⑷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⑸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⑹掬:两手相合捧物。

      【翻译】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鉴赏】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与儿童贴*,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像“软齿牙”的“软”字,“分绿”的“分”字,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名家点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阅读全文]...

2022-01-29 15:20:15
  • 悠闲生活的古诗

  • 生活,悠闲,文学
  • 悠闲生活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悠闲生活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归园田居其一》

      宋·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田园言怀》

      唐·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秋中雨田园即事》

      唐·耿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着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1、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阅读全文]...

2022-05-27 06:15:32
  • 白居易的闲适诗

  • 白居易的闲适诗

      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无论是描绘日常生活起居,还是抒发内心情志,排遣政治苦闷与人生悲哀,大都可见诗人达观知足的思想贯穿其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的闲适诗的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给自己闲适诗下的定义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他的表述首先说明了闲适诗的创作多是在官闲或养病之时,没有官务拘系,在闲居独处的闲散状态中进行;其次说明其题材,与“因事专题”以美刺比兴为目的,描写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激昂的讽喻诗,以及“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记叙人生悲欢、感伤自己、他人和外物,哀怨委婉的感伤诗不同,其视角多集中在个人身上,多写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交友出游,弹琴赋诗等活动及抒写内心情怀和人生态度,可以说,闲适诗承担了记录白居易日常生活的任务,其吟咏的题材,从具有概括意义的广泛事物转向更为*凡、普通、微小的生活细节,诗歌格调的降低,感情抒发的直白形成其*淡琐直的特色。

      在白居易的笔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能入诗。如写睡眠“春被薄亦暖,朝窗深更闲。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至适无梦想,大和难名言”(《春眠》);写饮酒“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写出游“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游蓝田山卜居》);写天伦之乐“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一始学笑语,一能诵歌诗。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弄龟萝》);写闲居“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写弹琴“是时心境闲,稠叠长年情。勿轻一盏酒,可以话*生”(《喜陈兄至》)……诗人作细致描绘的同时,进一步抒写生活中的感受,在宁静闲散的环境中凸显散淡闲逸、淡泊名利的形象。如《闲居》“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如《烹葵》“炊稻烹秋葵,粒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何所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类似的诗句很多,在描绘自身食复饱,饱复睡,闲居无事、淡然寂静的生活状态之后进一步抒发知足保和、不慕荣利的情怀。可见,白居易对生活享受和精神境界是同时追求的,在种种琐屑小事中流露出闲适情怀。

      白居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与人格理想,富有时代性和典型意义。随着中唐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士人们的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六朝至隋及唐初,士阶层与君国的结合尚不够紧密,士阶层仍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和个性,到了中唐,政治现实的发展使道德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中唐士人们更为自觉地依附王权,作为君为国计,此时他们在如何看待人生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以韩愈为代表,以道自任,恢复先秦儒家“志于道”的传统,强化自身为君为国的自觉性,具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与雄心;一是以白居易为代表,他们在混乱的社会现实、黑暗的官场面前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开始正视自己作为*凡人的欲求和情感,选择了追求“适性”的生活道路。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对“适”有大量的吟咏。有从生理的角度吟咏,表现身、形、口、足、体等的“适”,如“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三适赠道友》),“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立秋凉风忽至》);有从精神的角度吟咏,表现心、情、意、性的“适”,如“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犬鸢》);“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春池闲泛》);“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谕亲友》)。这种适性,已成为白居易的人生追求,包含在其独善之义中,显示出一个闲士的人生哲学。他一再表述:“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江州司马厅记》);“至如瀑水怪石,桂风杉月,*生所爱者,尽在其中,此又兀兀任化之外,益自适也。今日之心,诚不待此而后安适,况兼之者乎!此鄙人所以安又安,适又适,而不知命之穷、老之至也”《答户部崔侍郎书》)。白居易与屈原不同,他同情屈原的遭遇,欣赏屈原正直高洁的品质,却不会效仿屈原“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读史》之一)苦己一身的做法,他坦言:“长笑灵均不知命,江篱丛畔苦悲吟”(《咏怀》),从而选择了追求适性的人生之路,更多地体现出知足常乐的心态,他一再在诗中宣称“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咏怀》);“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适意二首》之一)等,不仅如此,在闲适诗中,诗人还通过几种情况的对比来抒发知足之情。

      在一些诗中,白居易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民辛苦的生活对比,此时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同情农民穷苦的命运,对自己舒适安逸的自愧,又流露出目前享受俸禄,过着逍遥自适生活的满足与庆幸。他对农民们“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月”(《九日登西原宴望》),“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观稼》)的悲惨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在“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的自责之后,又有“终朝饱饭食,卒岁丰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秋居抒怀》)的知足心态。

      为官多年,白居易深感公务繁忙、政治的斗争的拘系自由,朝不保夕,他一方面在诗中表达归隐之情,一方面对自己远离政治漩涡的闲官生活也多有知足之情。在其部分诗作中,他对比自己和同僚们为官的苦辛,指出官小可知足,处闲更应知足。“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闲居》),他自己过去虽在朝为官,却是“昔虽居*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咏怀》),而今官职虽闲,却可以“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两相对照,诗人更指出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咏怀》),追求身闲心闲,白居易不断在诗中津津乐道其闲适的生活,知足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作为自我心理调节手段,可以使诗人承认现状,满足现状,消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困扰,从而获得精神自由,这与道家“知足”思想是分不开的。陈寅恪先生说:“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始可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道家主张看淡名利,寡欲清心,其表现就是知足,惟其知足,才能看淡荣华富贵,养性保身,这是道家理想人格中的一面。《老子》中多有表达知足之语,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等。白居易以此作为处事原则之一,自觉敛抑自我的需求,并一以贯之。他自己也曾说:“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留别微之》)为官之初,就以知足之念来*衡官小位卑,兼济之志难施的状况,如“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永崇里外观居》);“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官舍小亭闲望》)。他以后官位越做越高,也能以知足之心处世,自言“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年长知命分,心慵少营为”(《白云期》),在四五十岁这样大有作为的人生壮年之期,在地方官闲散的生活中优游度日,知足而止,消解政治上的苦闷,增强个体生命的适意度。白居易更在晚年时期,不断吟咏知足主题的诗歌,津津乐道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   白居易晚年长期闲居洛阳,坐着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的闲官,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过着“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的优游闲适的生活,以及对适性生活的追求。买田置产、纵酒谈禅、弹琴吟诗、妓妾声色、夏凉冬暖等最具体的生活琐事,最细致的情绪,无一不出现在他的笔下,如“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眼看筋力减,游得且须游”(《且游》);“闲倾残酒后,暖拥小炉时。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词”(《残酌晚餐》)等。生活面的狭小,使他此时的诗作少有别的题材。当然,他晚年时期的诗作与当时中唐社会的现实和他本人经历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内有牛李党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白居易为了远避祸害而退居洛阳,就在大和九年,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又一次激化,发生“甘露之变”,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可以说,当时社会政治的变化,给文人们的心理以很大的.社会压力,他们的心理日趋内向、封闭,盛唐时代浪漫豪爽的气质、昂扬明朗的基调以及对建功立业的追求的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失,诗人的创作从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转变为描写身边琐事,抒发内心情绪与体验。作为当时文人代表的白居易,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歌咏日常生活,一己悲欢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与他早年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和讽喻诗的创作相比,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讽喻诗机械的、政治目的性较强的创作意图在闲适诗中得到改变,诗人注入自身一时一地的真实感受,关注个人*凡适性的生活,反应日常生活状况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题材走向世俗化且更为广泛,正如江进之所说:“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包囊括入我诗内。诗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明江进之《雪涛小书》)

      白居易的闲适诗能发掘生活一角小小的情趣,显示出*凡生活的美,因而具有艺术美感。如“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的清幽静谧;“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秋游原上》)的其乐融融;“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掉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游湓水》)的潇洒适意;“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小池二首》)的闲情逸趣;“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官舍》)的天伦之乐…… 在其闲适诗中,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诗人以*易浅显的语言,用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娓娓道来,真实且多方面地表达出日常生活的情趣、情思,展现了*凡生活的美。

      不过由于诗人生活面的狭窄,感情抒发的直白,不少闲适诗缺乏深度和开掘,缺乏含蓄蕴藉的诗味。张戒曾云:“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

      耳若收敛其词而稍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尤其是他晚年的闲适诗,“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卷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性,这不能不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一个缺憾。钱锺书先生曾指出:“香山才情,照应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拙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沉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钱锺书《谈艺录》)且不论白诗与陶诗、杜诗之高下,琐直与铺张却是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之一,是优是劣,是高是下,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闲适诗

      闲适诗为古诗中注重诗歌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的一种流派。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给闲适诗的定义为:又或公退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

      起源:

      从归隐派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露出一片淡泊闲适之情不难看出,他是闲适诗的鼻祖,但把闲适诗学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当属白居易,他奠定了闲适诗学思想理论基石。 在他的《与元九书》:“至於‘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理论渊源:

      诗歌理论

      白居易给出了明确的闲适诗诗歌理论。在他的眼里,闲适诗是讽喻诗的补充。如果说他在设计讽喻诗理论时完全没有将个人的情感和个人需要考虑进去,是志在“兼济”的话,那他的闲适诗则开始考虑个人情感的需要,“独善”目的非常明确。如果说讽喻诗是政治愿望的体现,带有很大理想成分的话,那么闲适诗并不考虑诗歌的社会价值,而是注重诗歌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超越,以满足他对个人心灵空间的追求,满足他对人生的形而上学思考。

      两大源流

      *古代士人的精神需求既表现在人世的社会性需要上,也表现在自我精神超越的个性需求上。这构成了*诗学的两大源流:一个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诗学观,偏重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和价值,代表性的有孔子的“兴、观、群、怨”理论、荀子《乐论》的理论、《毛诗序》等理论,当然也包括白居易的讽喻诗理论。一个是以佛道思想为基础的以抒发个人情感(包括个人形而上学思考)为目的的诗学理论。闲适诗学理论即是在后一种背景下形成的。

      重大变化

      东汉以后,由于文人个人意识觉醒和个人命运的不稳定,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诗歌形成了一股很大的潮流。其中陆机提出“缘情”说可以说标志着诗学理论的重大变化。在文章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诗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到肯定之后,以个人情感抒发为基础的“缘情”诗歌开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陆机的“缘情”之情,已与“诗言志”理论有很大差异。他的情,主要是指个人的感情,和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有直接关系。陆机抒发的情大多是“悲情”,这与他倡导“应、和、悲、雅、艳”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陆机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在*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

      陶诗鼻祖

      白居易的闲适诗所谓的“吟玩性情”者,也是以个人感情为基础的。从创作上,陶渊明对白居易有重大影响。陶诗流露出一片淡泊闲适之情,可以被看作闲适诗的鼻祖。陶诗的淡泊之情是自然流露,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白居易的闲适诗学思想却有着高度自觉。

      闲适诗学思想可以说是白居易最有独创性的诗学思想,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白居易后期的诗学观念中,闲适诗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诗学观念,白居易还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闲适美。

    [阅读全文]...

2021-11-29 21:16:02
  • 高鼎《村居》古诗赏析

  • 高鼎《村居》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鼎《村居》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⑤东风:春风。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高鼎《村居》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阅读全文]...

2022-02-18 14:38:51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句子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语录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说说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名言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诗词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祝福
闲居古诗高适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