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玉案是元宵的古诗词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青玉案是元宵的古诗词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青玉案是元宵的古诗词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青玉案是元宵的古诗词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解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创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诗文赏析
《青玉案·元夕》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青玉案·元夕》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俗的文化内涵。(2分)
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2.曹雪芹 《红楼梦》
3.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
4.C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目标(1分)。
《青玉案元夕》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元夕》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是不是辛弃疾最好的词,我不敢确定,但肯定是一首让你“无法逃离”的词。
一方面,如今有一家让你很难逃离的互联网公司以此为名,另一方面,即使你不明白这首词用到的任何典故,只要读到最后一句,就能感受到某种意境,仿佛置身其中,无法忘怀。
这首词其实并不复杂,你肯定听过这样的解析,这是一个元宵节的夜晚,热闹与喧嚣中,却有一位女子与这世界格格不入。有人说,辛弃疾是在写他自己,壮志难酬,孤掌难鸣。
这是一首公认的好词,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声音,认为这不过是一场俗套的“艳遇”,辛弃疾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为追寻美人踪迹,寻找千百度,终于在灯火阑珊处,觅得佳人。
甚至有知名学者认为,辛弃疾不过是个“油腻”的老男人,他的词经常莫名其妙拉女人出境,格调不高,这样的词又何谈境界?
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又说,辛弃疾的词是人生最高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边是油腻老男人,一边是人生三境界,那么这首《青玉案·元夕》到底写了什么?说它好又到底好在哪里呢?
故事要从一次“生死时速”讲起。
正月十五元夕节的当晚,辛弃疾在宣德门见到比城楼还高的巨大灯山,皇帝在城楼上出现,接受臣民的欢呼,辛弃疾转身看到身后奔涌的人群,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淹没。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建康城。京东招讨使旗下统制官王世隆,急匆匆进宫报告宋高宗,辛弃疾回来了。
宋高宗赵构亲自接见,他有些意外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听他诉说这段日子的经历,边听边发出感叹。
赵构到底在感叹什么?
就在一年前,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决定再次南侵。
完颜亮曾写过一首诗: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此时他觉得是时候去西湖转转了,于是发动南侵,而打仗自然需要军费,他便以借民间五年税钱的名义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极大地激起民愤,中原各地民众纷纷起义反抗。
当时在济南也有一支起义军,为首的名叫耿京,从6个人起兵,到后来发展到25万人。辛弃疾也在起义之列,在山东历城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
由于辛弃疾参加过金朝的会试,所以被耿京任命为掌*。
1161年10月,金廷内部发生*,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兵北归。虽然南下是停止了,可北方各路起义军的形势却日益艰难,于是辛弃疾建议耿京,为长远考虑,必须联络大宋。
耿京采纳了辛弃疾的建议,于是让副手贾瑞带领10人去南宋朝廷接洽。贾瑞担心自己面对南宋士大夫的问询,希望带一位文人同往,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瑞曰,如到朝廷,宰相以下有所诘问, 恐不能对, 请一文人同往。京然之,乃遣进士辛弃疾行, 凡一十人。”
于是辛弃疾跟着贾瑞一起到建康面圣,此时的辛弃疾不过是陪同前往的文人,主要负责文字工作。
宋高宗当然很高兴,有那么大一支队伍“从天而降”,虽说并不是正规军队,但这证明北方沦陷的子民还心系大宋,政治象征意义显然更大。
于是耿京被封天*节度使,贾瑞封敦武郎阁门祗候,辛弃疾也得了个右承务郎的官职,其余200余人都有官位。接受了朝廷任命,辛弃疾一行人就准备回去复命。
可他们还没到山东,前方传来消息,主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张安国已经领兵投降金国。
发生这样的变化让所有人始料未及,但更麻烦的在于,现在他们这群人该怎么办?
此时摆在这伙人面前的,有几条路,要么直接南归,回去也是死路一条,投靠南宋朝廷可保性命,可这样回去并不会受什么待见;要么回去为主帅报仇,但就靠他们这几个人,要报仇又谈何容易;要么大家各自散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找个山头,落草为寇。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从不走命运安排的道路。
众人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辛弃疾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他要生擒张安国,并将他带给南宋朝廷发落。
历史上没有记载辛弃疾是如何说服众人的,但最终,一共有50骑人马跟着辛弃疾。
我想讲讲这50骑的构成,他们是贾瑞和辛弃疾一行十一人,还有南宋朝廷京东招讨使旗下王世隆护送辛弃疾他们的十数骑,以及来通知辛弃疾,耿京被害的“忠义人马全福”带来的一批人。
这些人彼此可能认识,也可能是第一次相见,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许昨天还在为哪家米更便宜而犹豫不决,可今天,他们都毅然选择了跟随辛弃疾,明天,也许他们能回来,也许永远停留。
这一晚,这50骑人马默默前行,一路向北,在风雨中逆行。
回到山东,辛弃疾他们打听到,张安国已经在金兵营帐中,此时驻扎的金军规模大约是5万人,50骑对5万金军,辛弃疾有勇,但不是个莽夫。
经过仔细侦察,他们摸清了张安国的作息,并打探到这一天张安国将参加金兵的宴会。当天晚上,辛弃疾假扮成金兵,潜入营帐,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以天神下凡的姿态将张安国击倒,并迅速*上马,飞奔出营。
在场的金兵都懵了,刚开始只以为是自己人打闹,然后才发现事情不对,竟然有人敢在几万人的金军营地抢人,这才想起去追赶。史*载: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这段万人中擒敌将的情节,就如同说书人嘴里的故事,但这确实真实发生了。
辛弃疾南下的这一路,赵构其实也挺熟悉,在刚即位的那段时光,逃命是朝廷唯一的主题,中国历史上被迫逃走的帝王不少,但被人追到逃亡海上的皇帝,赵构恐怕是独一份。
这也难怪宋高宗会感叹。
宋代洪迈在《稼轩记》里记载: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
感叹归感叹,英雄归英雄,如何安排这位“归正人”,朝廷内部是有分歧的。
当然,初来乍到的辛弃疾并不知道这些,他的志向很简单,收复国土,打回老家。
青玉案的诗词赏析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赏析】
此词为游子羁旅江城感春伤怀之作。这首词的特点,是将游子与思妇混合起来写,却又天衣无缝。年年社日,妇女们按惯例停了针线,无事可做,觉得无聊;看着那双飞双栖的燕子,那样亲密,自己却独守空闺,心中更加寂寞惆怅。想到春日已过半,这样美好的时光白白辜负了,心中就更加痛苦了。以上几句是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一身犹在”以下三句,是写游子。他孤零零一个人,正在乱山深处,在小溪桥畔,寂寞发呆哩。下片数句,是双方混写,已经分不出或没有必要分出哪句是写谁的`了。“春衫著破”是写游子,“谁针线”是写思妇。“点点行行”是双关,既是写针线,也是写双方的眼泪——缝时流泪,此时衣衫已破,免不了又会流泪。“落日解鞍”是写游子下马歇息。此时两人分居两处,各自孤独,“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大家彼此,两地相思,却不能为对方戴花,不能相互举杯,更不能相互照应。这三个“无人”,写尽了孤独的景况。正如前人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驾裳《皱水轩词筌》)。”
注:此词据唐圭璋考订为无名氏所作,见《阳春白雪》。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南宋王朝面临着强敌压境,国势日渐衰落,而当朝统治者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爱国词人辛弃疾洞察形势紧迫,欲补天穹,却恨报国无门,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一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诉说的是一个英雄的悲伤之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整首词绚丽多姿,结尾更是点亮全篇。实际上,那位佳人只是词人理想化的一个虚幻的影子,表达了词人无悔的追求与高尚的节操,构思巧妙,想象独特,境界高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2018年3月17日,74岁的流行乐男歌手、作词人、作曲人,陈彼得先生参加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第六期,就倾情演绎了这首《青玉案·元夕》。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尝尽愁滋味,用尽全身力气诠释着穿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引得无数人落泪,只因他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他是浪荡不羁的游子,却又情深归故里。在他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厚重的乡愁与故土情怀。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词题“元夕”,即旧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佳节,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而且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优美篇章。辛弃疾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又有不同,全词通过灯火之夜的景象描写,显示出婉约情深的独特风采。
词的上片多层次地展现了元宵灯节的热闹场景。起句是化用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构成新的境界。“花千树”、“星如雨”,都是形容巧夺天工的各种式样的明灯。这些名目繁多、争奇斗艳的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犹如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火花,又好似满天绚烂的焰火随风洒落,汇成了一片灯的海洋。
“宝马雕车”以下四句,进一层描绘欢度元宵之夜的群体活动。在观灯的人潮中,有的贵族之家乘坐“宝马雕车,”一路上飘散着浓郁的香味。这时灯月辉映,悠扬悦耳的凤箫乐声,更令游人心醉神迷。“玉壶光转,” 比喻月亮西沉。“鱼龙舞,”指人们舞动着扎成鱼和龙形状的彩灯。尽管时已深夜,但是观灯的人群依然在纵情狂欢。这里词人极力渲染元宵灯节人流如潮、热闹非凡的氛围,然而在欢腾的人群里却寻找不到心中的“那人”。这就为下片抒写主要人物形象作了有力的映衬铺垫。
下片由全景转写人事。“蛾儿”、“雪柳”,都是当时盛行的女子头戴的金首饰。这些打扮入时的美女,一个个风姿绰约,香气袭人。她们边说边笑地挤在人群中观灯,并且一一从词人的眼光中掠过,但都不是反复寻找的意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以下四句,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精采笔墨。当诗人在熙攘的人群中东寻西觅,终不见倩影时,偶然回头,却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那人”站在灯火冷落稀少的地方。这里词人赞美一位孤高自赏、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而以和婉、优美的笔调收结,读来倍觉情韵深长,回味不尽。
这种深层的意蕴,折射出词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而又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梁启超评论此词说: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蘅馆词选》引)。可谓一语破的。这首抒发“别有怀抱”的婉约词作,反映了辛弃疾的审美情趣和对多样化词风的艺术追求。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
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着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
酒无人劝,
醉也无人管。
赏析:
此词为游子羁旅江城感春伤怀之作。这首词的特点,是将游子与思妇混合起来写,却又天衣无缝。年年社日,妇女们按惯例停了针线,无事可做,觉得无聊;看着那双飞双栖的燕子,那样亲密,自己却独守空闺,心中更加寂寞惆怅。想到春日已过半,这样美好的时光白白辜负了,心中就更加痛苦了。以上几句是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一身犹在”以下三句,是写游子。他孤零零一个人,正在乱山深处,在小溪桥畔,寂寞发呆哩。下片数句,是双方混写,已经分不出或没有必要分出哪句是写谁的了。“春衫着破”是写游子,“谁针线”是写思妇。“点点行行”是双关,既是写针线,也是写双方的眼泪——缝时流泪,此时衣衫已破,免不了又会流泪。“落日解鞍”是写游子下马歇息。此时两人分居两处,各自孤独,“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大家彼此,两地相思,却不能为对方戴花,不能相互举杯,更不能相互照应。这三个“无人”,写尽了孤独的景况。正如前人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驾裳《皱水轩词筌》)。”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注释:
1、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2、横塘:古堤,在苏州西南。
3、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4、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5、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6、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7、彩笔:比喻词藻富丽的文笔。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8、冉冉:流动的样子。
9、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期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赏析:
你轻柔的脚步没有走过这江南的横塘,
我只有在你身后默默地目送你纤秀的行踪。
不知谁能有幸,与你共度着花样的年华?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隐秘世界。
天上飞云在空中淡淡的拂过,
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已去,满眼空芜,
我用华美的文笔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节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这无端无谓的忧愁能有几多?
就像一片原野上隐现在风烟雾气中的青草。
就像满城中随风飘飞的柳絮。
就像梅子黄了的季节里无休无止的雨滴。
赏析:
此词为抒写相思失落,幽居惆怅之作。起首二句艳丽:偶见丽人,翩若惊鸿。次四句芳思:揣想谁人天赐艳福,得与其人花前月下、朱户雕窗、共度华年。再二句赋词:无端逗起多情,久伫蘅皋,思绪缭乱,提笔摅怀。末四句闲愁:以反问呼起,以系列比喻自答,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迷茫无边、连绵不休形容曲尽,且切合时序,衬映心境,情景浑融,语意精新,故成绝唱。
全词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方回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青玉案是元宵的古诗词吗
元宵节的古诗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古诗的诗词
青玉案元夕的古诗
青玉案元夕的古诗诗
青玉案元夕的古诗配画
青玉案名句
甘青玉案元夕差不多的古诗
青玉案元夕古诗的繁体字
青玉案之类的古诗
青玉案贺铸名句
辛弃疾青玉案的古诗
辛弃疾的青玉案古诗
宋辛弃疾的古诗青玉案
古诗青玉案贺铸写的拼音版
给我来一首青玉案的古诗
最喜爱的一首古诗青玉案
青玉案古诗的完整版注音
元宵踏青的古诗词
细技青玉润的古诗词
《元宵》的古诗词
写元宵的古诗词
元宵节元宵佳节的古诗词
元宵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
与元宵节的古诗词
元宵节的古诗词
元宵的古诗词配图
元宵挂节的古诗词
关元宵的古诗词
关于元宵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