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特征的古诗

关于描写特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特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特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特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1) 语录(2) 说说(4) 名言(1) 诗词(67) 祝福(1) 心语(157)

  •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

  • 舞蹈,艺术
  •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

      蒙古族的舞蹈是蒙古族人民感情的强烈体现,同时也是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展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蒙古舞蹈艺术特征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蒙古舞作为我国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征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它使*民族舞蹈的理论内容变的丰富多彩,也使*传统舞蹈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些年来,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度的信息化为民族舞蹈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使民族舞蹈面临着失去其独有的个性、变得庸俗化等挑战。所以研究民族舞蹈的民族特征、民族精神及其艺术特征,来考究其内在的传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蒙古舞的地域特征

      内蒙古的地貌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形是复杂而又多样的。蒙古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他们会用奶茶,牛羊肉来款待来客,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具有坚毅的民族性格。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蒙古族养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活*惯和生产方式。追溯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以前,蒙古族就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因此他们分为森林的狩猎人民和在草原游牧的牧民。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之后,蒙古族人民才真正开始了游牧的生活。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可以随时拆装和迁移。蒙古人非常遵守传统礼仪是个有信仰的民族。因草原的放牧生活是自由而奔放的,他们对节日欢庆也有着独特的风俗*惯。比如鲜哈达、火祭、酒祭等等。蒙古人的服饰如腰带、靴子、袍子等等,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成为了蒙古族代表的符号。蒙古族的饮食主要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因此蒙古族都比较强壮、彪悍,蒙古族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这方面的表现。由于蒙古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所以马是蒙古族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蒙古族的舞蹈中,马车也会成为舞台中的重要的道具。赛马是蒙古人很重要的娱乐项目,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蒙古舞中会更多的使用马鞭。在比赛中,蒙古人也会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戴着彩色飘带,这些服饰也是蒙古舞中明显的标志。摔跤比赛也是蒙古族重视的娱乐项目,蒙古族的摔跤比赛中对于偶数是严格要求的,这也证明这个民族非常的讲究对称美。其服饰上的铜钉、银钉、马靴、调子、围裙等都是蒙古舞的服装道具。还有乐器曲艺形式“好来宝”、马头琴等都被移植到蒙古舞的道具中。蒙古舞的装饰,成为了蒙古舞所独有的民族符号。这些符号都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代表,每增加一种,就能够进一步说明蒙古舞所包涵的意义。因此,蒙古人日常的娱乐项目也就演变成了蒙古舞艺术风格,同时成为蒙古舞蹈的重要元素。

      2、蒙古舞的艺术特征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所以舞蹈在具备各种艺术共有的审美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审美特征。蒙古舞除具备舞蹈共有的审美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审美特征。在新*成立之初,人民生产劳动的热情的提高,幸福感增加,在蒙古草原上随处可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这些给蒙古舞创作者们以很好的艺术启发,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蒙古族舞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人民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的传播,并且为今后蒙古舞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正如上文所述,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中,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过着游牧的生活,在与自然的适应中,蒙古族人民有着其独特的性格和感情,蒙古族舞蹈也正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的集中体现。蒙古族的舞蹈普遍的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他们热情奔放、强壮而勇敢。骑着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之上,有着广阔的胸襟。

      蒙古族的舞蹈是蒙古族人民感情的强烈体现,同时也是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展现。蒙古族舞蹈有着很好的表现力,通过利用舞蹈的张驰有力来表现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以此给观众以更高级的视觉享受。蒙古族舞蹈的主旨大多都是讴歌自然,赞美生命、爱情、父亲母亲的题材。正是体现了蒙古族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蒙古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曾经征战过很多的地方,征服过很多的民族。蒙古族的舞蹈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以蒙古族的摔跤运动为题材的作品,正是体现了蒙古族骁勇善战的性格。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饮食以牛羊肉和牛奶制品为主,因此,蒙古族人民的体魄强健,这些都造就了蒙古族的性格。

      蒙古族与自然紧密的结合,长期的生活在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做伴,因此蒙古族人民性格豪爽大气。从舞蹈《蒙古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性格。随着音乐中歌手的一声呐喊,草原上的生命都复苏了。在那片天空下,有一位英姿飒爽的蒙古族姑娘,在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而来,这一段表演体现了蒙古族姑娘的豪爽。随着更加激烈的音乐声的伴奏,那个蒙古族姑娘更加的自信与愉悦,英姿飒爽,这段又体现了蒙古族姑娘的直率。再如,在蒙古族《牧歌》中,青年的一男一女,在舞蹈中以饱满的热情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时代的讴歌,对爱情的种种希望与向往,音乐伴奏以热情奔放,有着传统的蒙古音乐的特色,给观众以蓬勃的感染力。这种蒙古舞的特征完全融合于音乐之中。

      蒙古舞把男性之美和女性之美表现得更加分明。蒙古舞中男性舞者主要表现威武、雄壮的气质,体现了北方民族的粗犷豪迈。男性舞者的步伐沉稳、力度大、幅度大、动作极富张力。如曲臂,硬腕等。圆韵是在蒙古族舞蹈的韵律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圆韵分为立体圆、八字圆和*面圆。

      它通过肩部、腰部、胯部的动作的配合而产生,使蒙古族舞蹈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蒙古族舞蹈中的女性是温柔、美丽、欢乐、优雅的,同时也是健康和俏皮的,展现了蒙古族女性勤劳朴实,热情大方的民族性格。与舞蹈中男性美相互辅助、相得益彰。蒙古族舞蹈除了具有上述的特征以外,蒙古族因为是马背上的民族。舞蹈中还有很多驯马和骑马的情节出现。

      这充分表现了蒙古人与马朝夕相处的生活景象。例如,蒙古舞《奔腾》中,通过与马相关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了蒙古族男子那种雄壮和彪悍的气质。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骑马奔腾、气吞山河的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蒙古舞中舞者的眼神更体现了蒙古族坚毅而坚强的性格。在节奏上一快一慢,节奏韵律感强,体现了蒙古族男人自信和高昂的气魄。马背上的蒙古族是潇洒而帅气的。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享受,体现了蒙古族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

      总之,蒙古舞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蒙古舞之所以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从蒙古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延伸而来的。蒙古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蒙古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同时,蒙古舞蹈作为一种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正是蒙古舞蹈独特的魅力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舞蹈更要传承其艺术特征,创新发展,以求在舞蹈舞台上绽放民族艺术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M].北京:*文联出版社,1999.9.

      [2]韩萍.*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周萍.*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庞志娟.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集宁师专学报,2005.3.

      一、 引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有效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典型状态和样式。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是其深远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反映,如果只关注舞蹈形式的绚丽、结构的精密、表现手法的完美而忽视舞蹈背后文化内涵的价值,是无法真正理解傣族舞蹈的真美内涵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傣族民间舞蹈时,应对其民族文化内涵给予高度重视。

      二、安详、舒缓的动律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JlI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胯、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使人们感到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宁静祥和,朴实自然,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恬静幸福生活的向往。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中上肢的手和下肢的脚以及头都极富有表现力,**多保持半蹲状态,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与手臂形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舞时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舞姿。舞时一般前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时轻而稳。傣族舞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运用外,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极具特点,手式多样,同一姿态,同一动作,手式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义。在动态形象上,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均匀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的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稳着地等,是动律的基本特征。这种均匀的舞蹈动律中,有孔雀轻盈、柔美的舞姿,有大象漫步森林和缓、稳健的步态,更有舞蹈者的生活感受和创造。而且,这些动态形象,是在象脚鼓、铭、钹等乐器和谐打击的伴奏乐声中,像河水、小溪泊泊流淌,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象脚鼓发出的“崩、巴、比、泼”等音响形成各种鼓点,紧密配合舞蹈表演中的动作变化。鼓的节奏*稳、绵延的乐音和舞蹈均匀的动律相呼应,增强了安详的气氛和热带的风情。这种静态的雕塑感和柔中带刚的动态舞蹈韵律,使傣族舞蹈既有静态的造型美,又有动态的韵律美。以上说明了傣族舞蹈的内涵及其形式特征,都是与傣族所居住的自然条件、民族性格、生产方式、审美心理、文化信仰以及宗教意识分不开的。

      三、“三道弯”和“一顺边”的舞姿造型

      “三道弯”源于古代百越人的蛇鸟图腾崇拜和对水的深切感情,而“一顺边”的`美,则源自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两者融合后形成的体态是傣族特色的舞蹈造型,这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又一特点。

      “三道弯”的舞姿造型表现在舞蹈中为:保持半蹲状态下腿部做韧性屈伸与颤动,手臂、身体、腿部都是“三道弯”的特殊动作与造型,这一舞姿特点,一直保持下来。现在还可以在“软舞”(嘎温)中窥见过去跳舞时的一些踪迹。相比传统的孔雀舞,经过创新改编的孑L雀舞表演,演员取掉了面具,加强了手、眼、身法的配合。首先是模仿这种鲜明的曲线特征除了其他相关因素外,让人联想起它与小乘佛教的灵动教义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吻合,使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更进一步地发展完善了。

      过去,傣族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别致的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篾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高高抬起,然后 ,手脚同时向下用力地扇风,身体由右方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 ,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作为舞姿造型的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现象。而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在于“三道弯”和“一顺边”融和后,又在傣族也有的安详、舒缓的动律中体现出来,成为民族审美情趣和舞蹈者的动态形象。

      四、孔雀和象的意境

      在傣族民间舞蹈中,“孔雀舞”“象脚鼓舞”广泛流传,傣族视孔雀为神鸟,视大象为圣象。把孔雀大象这些珍禽异兽升华到舞蹈艺术意境,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又一文化特征。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惯。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大象,也是热带森林中的珍贵动物,它和孔雀一样深受傣族人民的喜爱。傣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大象之国”。唐·樊绰《蛮书》说傣族地区“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象不仅可以耕田,还可以搬运木材,负重至远,甚至可以组阵打仗,象皮还可以制成坚固的甲宵。由于象的特殊作用,傣族人把象当成财富的象征,傣族人对象的崇拜渗透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傣族人民长期与象和睦相处由此使得象在今天傣族群众中,具有了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

      五、水文化的特征

      傣族人民喜爱水,勤于洗濯,对水有深切的感情,民族心态似水样*和温静。傣族民间舞蹈普遍*和温静,正显示出水文化的这一特征。说到傣族的水文化特征,就不得不提及著名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傣语的“楞喝桑堪”,其意就是六月新年。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

      傣族人民对水有着深切的感情,并以水表示无比的真诚。从流传下来的《挖井歌》《祭祀歌》等古歌谣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特点。傣族 自己解释,“傣”有两种含义,一是英雄勤劳的意思,一是酷爱自由的人,和*的意思。傣族也自称为“鲁傣鲁喃”,意为“傣家的儿子,水的儿子”。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滨水而居,他们爱水,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

      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这是大家公认的;“水一样的民族”,这是对傣族性格的又一描述他们待人礼貌温和,但外柔内刚,聪明又幽默诙谐像水一样,有时潺潺细流,温柔而细腻,有时像大江汹涌而澎湃。其性格也是丰富多彩的。舞蹈中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傣族舞蹈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潇洒轻盈的篾帽舞,灵活、骄健、敏捷,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和拳舞等都具有水文化特征。而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动作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 ,也是水文化的表现。此外,傣族舞蹈以特有的屈伸动律手、腿、身体都是“三道弯”的动作造型特点,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的表演,也是水文化中柔和温情的表现。

      这从上世纪 80年代由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表演的《水》这一舞蹈节 目中,便可看出端倪。这个在傣族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的节目,它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久演不衰,就是因为她深刻地表现了傣族水文化的特征。而别人模仿表演《水》时,观众们常常感到和刀美兰相比大为逊色,这种差别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他艺术表演者对傣族水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达县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张志萍.傣族舞蹈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3】李赞等.论*民间舞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1.

      【4】王锋,张晓琴.*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一一傣族.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阅读全文]...

2022-01-10 05:42:49
  • 有冬季特征的诗句

  • 冬季,经典
  • 《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冬》【明】康海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夏天: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秋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冬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白雪纷纷何所,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晋•谢道蕴《咏雪联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风》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 唐•杜甫《*县怀古》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阅读全文]...

2021-11-28 23:24:10
  • 冬的特征诗句

  • 冬的特征诗句

      冬天是壮美的,千里冰封,皑皑白雪,艳阳晴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起来看看冬的特征诗句,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冬的特征诗句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 —— 刘克庄《落梅》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齐己《早梅》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 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 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 王十朋《红梅》

      寒梅点缀琼枝腻。 ——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 白居易《早冬》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 赵嘏《喜张沨及第》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 刘因《观梅有感》

      冬的特征句子

      1、“雪”是冬天的代表,但在南方,是没有下雪的,你们也许会问:“没有下雪,不能玩雪,这也能说是享受?”嘿!那你可错,瞧,虽然寒风刺骨,但小朋友们却兴奋不已:在枯黄的草地打滚;在盛开梅花的树边玩耍……一副开心的样貌。

      2、冬天,乡下的生活单纯,但不寂寞。吃过早饭后,一群人男人们蹲在背风的南墙根下,嘴衔香烟,将手插在袖筒里,边晒太阳,边说笑,或下棋打牌,其乐融融。女人们更喜欢串门,乡邻四舍,东家走西家,一齐做针线活,说家长里短,不觉就到该回家做饭的时光。急步赶回家,在厨房里忙乎,不一会儿,饭香就飘出院子。女人站在大门口,扯开嗓门,呼儿唤夫,回家吃饭。于是男人拍拍*,掐灭烟头,和其他人打声招呼,慢悠悠地朝家里走。灰头灰脸的孩子们,尖声叫着,跑回家……

      3、树上披上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上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大地变成粉装玉砌的世界。啊!真美啊!我陶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雪后我迫不及待的跑出家门观看那漂亮的雪景。踏着软绵绵的积雪,听见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跑到雪堆前,我用手捧起一把干净的雪,用舌头舔一下,尝一尝这纯洁的雪,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和寒气在我的舌头上涌出。

      4、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就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就像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5、当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毛毯;落在房屋上,想给房子披上棉衣;它落在大树上时,想给树穿上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情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四周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啊!

      6、雪,在下着,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落下,落到屋顶上,落到地上,很轻盈,如小猫的脚步一般。雪中,有几块晶莹的冰块,在闪闪发光。树,被雪穿上衣服,白帽子,白棉袄,白围巾,好一个纯白天地。

      7、涪陵的冬天,正如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样,是温晴的。当然也不全是,它也保留一些雾都的品质。冬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出来之时,涪陵就像一位妙龄少女,害羞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雾笼罩在涪陵的每一个角落。

      8、在冬天的寒冷里向往瑞雪,其实是以善良的心愿去迎接冬天的到来。既然冬天的寒潮都会不期而遇,一个心境坦然的人又何必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呢?唯有用心应对,人生才有超然脱俗的境界和好处。想必在世俗的浮华中重拾童年的纯真和善良,冬天的寒冷又将是一幅漂亮绝伦的画卷……

      9、冬天最美的,莫过于星空。躺在阳台上,望着天空,那淘气的星娃娃向你眨眨眼睛,一会儿又变个魔术,消失得无影无踪。

      10、北方的冬天,寒冷的风,漂亮的雪,空旷的原野,萧索的树木,青青的松造就顶天立地的北方人。在这片热土上,他们劳动,他们奉献,他们生息,他们豪爽,他们世代在北国的风雪里放歌,有苦也有乐。

      11、冬天有着漂亮的含义,但冬天的景色更是无与伦比的。雪花妹妹总在人们的睡梦中悄悄来临。她点缀着树枝,使树枝闪闪发亮;她为大地盖上“毛绒被”,使大地安祥的入睡;她为湖水送去薄缕衣,使湖水亮晶晶的。当雪花妹妹在空中飞舞时,一切都静悄悄的,欣赏她的表演。当冬天来临,每家门前都有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雪人,为人们带来欢乐。还有那激情昂扬的打雪仗,另有一番风趣。人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手套和围巾,走在雪地里,构成一种漂亮的风景线……

      12、冬天的雪花是漂亮的,那雪一下就是一整天,各种形状的雪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你向远处望去,嗬!那山,水,树木,房屋都像穿上一整套的银白色西服,每套衣服都闪着五彩的光芒。有这雪的装饰,让人觉得情绪舒畅,走到户外观赏那雪的美景,让人觉得冬天没那么寒冷!

      13、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就像来到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完美。

      14、望苍穹,前几日还暖阳高挂温暖如春的天空,此刻才似乎有一些冬日的呓语。天空阴霾灰蒙,混沌一片,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巨大的帐幕把阳光严严实实地阻隔在异域别地;干燥异常的空气化身尖凉的风一点一滴地日复一日地慢慢地攫掠着人们身上的水分,把人们的嘴唇手儿等皮肤割裂出一道道像皴裂的田地一般的伤痕。

      15、冬,能够丈量生命的厚度,能够洞烛灵物的纯度。

      16、冬天大雪纷飞,小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蹦蹦跳跳的落下来,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寒意。虽然春姑娘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上岗,但冬的使者--雪花却就像个性留恋人间的美景,久久不肯离去。这不,这天就下一场很大的雪。

      17、雪,是从遥远的国度飞来的白色精灵?是天使翅膀上落下来的白绒毛?还是严冬特意为大地准备的白被子?是的,雪,像芦花;像棉絮;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她飘飘洒洒,她纷纷扬扬,她婀娜多姿……

      18、冬,沉静,安宁,但绝不是安眠,不是怠工,而是积蓄,是酝酿。

      19、当秋天的辉煌的日子过去,深秋向初冬走去,我常常把时光忘却。深秋的特征是很明显的,这尤其在我们居住的北方。枯草在广阔的田野上铺遍金色,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清朗,呈现出迷人的淡蓝色,往往没有一片云彩。太阳如一位清高的诗人,目光深沉地俯瞰着大地。在太阳的下方,偶尔有雁群飞过,排着整齐的队伍,舒缓的地南行;也有不规则的候鸟群,在更高的天空远徙,变幻莫测的身影,如一曲庄严神圣的生命的乐章,在我们仰望的目光里优雅地演奏。

      20、铅灰色的天空中,乌云密布。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雪落在房子上,房子像是一个十里飘香的蛋糕店里造型精致的奶油蛋糕;雪落在树上,大树好像抽出玉枝,开出银花;雪落在大地上,大地好像一张画纸,小鸡踩在上方,画出一幅“竹叶图”,小猫飘过那里,印出几朵“小梅花”。搞笑极!

      21、她又仿佛是一位穿着洁白的衣裙的仙女,她的裙袂所到之处,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而挺拔,玉树琼花怒放,而空气却显得个性的温柔。在她温柔的抚慰下,所有的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大地静谧而安祥,就像一个在母亲怀里睡熟的婴儿。在这个银妆素裹的世界里,这片耀眼的洁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在这片宁静的洁白里,我们还能有什么浮躁的心事放不下呢?

      22、冬天也是浪漫的。冬泳健将,劈波斩浪;青年学子,操场晨跑。结伴情侣,赶赴职场。

      23、不知不觉中,我已站在我们家大门前,我还是看着冬天漂亮的景色,迟迟不回……

      24、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寒风刺骨。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耸立在道路两旁,以前生机勃勃的小草也最后支持不住,都枯萎发黄进入梦乡。

      25、冬天是富有情趣的。孩子们堆雪人,塑罗汉,打雪仗,其乐融融,兴趣盎然。

      26、冬,它浓缩春的欢乐,珍藏夏的热情,丰收秋的果实。

      27、冬天,像一个洁白如玉的姑娘。但大家都怪怨她使世界变得寒冷,使草木凋谢。“厌恶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冬天默默无闻,一向为人类贡献着……

      28、春天固然绚丽,夏天着实热情,秋季的确丰满,大多数人都想像他们一样,清纯阳光稳重。可我却喜欢冬天,不是我假装另类,不是故作个性,我真的爱冬天的那份冷静那份无私那份宽容。由我的性格取向,我以后很可能作一位幕*,默默奉献的那种职业,我喜欢它,就像我喜欢冬天一样。我会尽心尽力,虽然我不风光;我会踏实肯干,虽然我不耀眼。

      29、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就像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雪落在地上,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30、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漂亮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31、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是那样迷人。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它们越聚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眨着眼和我说话。啊!夜晚是那样的神奇,月亮刚爬上树梢,放出皎洁的光芒。夜,显得十分幽静。

      32、谁说冬苍白和单调?它深藏着春夏秋的真情实意,用刚劲的笔勾勒出写意的横竖撇捺点,展示出深厚的意蕴。谁说冬缺乏热情与温度?它冻土之下包裹的是灼热的地气,坚冰之下涌动的是滚滚的春潮。

      33、走过深秋,冬天又将如约而至,心里不由有一种向往的喜悦。或许“瑞雪兆丰年”的预言应证着自已人生的愿望,翩然飞舞的雪花让人忘掉寒冷和阴暗,一片纯洁的世界总会给人无限完美的遐想……

      34、曾以为透明意味着虚无,却渐渐发现其中糅合着淡淡的.色彩与内涵。透明的蓝,透明的紫,透明的喜悦与忧伤。淡淡从容的情绪。曾以为透明是脆弱的象征,玻璃一样的易碎。却渐渐悟出,她是如此坚韧――那种单纯的快乐和自由的宁静。一如那自由自在的闲云,那个牵动我心的水晶苹果,那站在风中凛冽而清凉的纯净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6-26 13:12:13
  • 古牧犬的外形特点有什么特征

  • 知识,动物
  • 古牧犬的外形特点有什么特征

      古牧犬即英国古代牧羊犬约有200年的历史。英国古代牧羊犬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只长毛狗,活像一个大型毛绒玩具,样子傻兮兮的十分可爱。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牧犬的外形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牧犬的外形特点

      头部宽大且最好呈正方形,给大脑足够的空间。耳朵中等大小,*贴在头部两侧。

      眼睛褐色、蓝色或一个眼睛蓝色,一个眼睛褐色。如果是褐色则越深越好。如果是蓝色、灰白色、青灰色或环状眼睛都很典型。鼻镜黑色,大且宽阔。

      腰部非常结实,且略微圆拱。前肢绝对笔直,且骨量充足。从马肩隆到肘部的距离与从肘部到地面的距离相等。

      后肢圆且肌肉发达,飞节位置低。

      站立时,无论从哪各角度观察,跖骨都垂直与地面 。

      古牧犬的美容

      英国古代牧羊犬让人一眼看去会觉得它就像一个大大的毛绒玩具似的,样子很是讨人喜欢。因为它是一种长毛狗它外表看上去好像很笨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它却一点也不笨,在性格上是属于那种聪明温和,胆大机警,虽然它们小时候会很爱玩又调皮但长大后就不喜欢做这些事情了,这还有点和人一样呢,它们以前可是牧羊人的好帮手非常具有领袖资格,会服从人对它的训练要求,是一种工作犬。

      通常的时候这种狗的毛是属于细粗毛的种类,毛的样式即不算是卷毛也不算是直毛,下毛具有防水性。颜色为灰色、蓝色等。如果白色的披毛上有咖啡色或黄色斑点时不是属于最好的,只有灰色或蓝色的色斑才是。在给这种狗美容时,要注意对梳理不通的地方,需用手把毛给抻松了后用梳子将其摘开,再给它洗净,给它们洗澡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是2个钟头。

      古牧犬的喂养

      第一,要了解古代牧羊犬的饮食*惯以及运动量。每天需要进食一定量的肉,主人需要根据自己古代牧羊犬的体型以及年龄来选择食肉量,既保证古代牧羊犬的营养又保证古代牧羊犬的体重。另外,古代牧羊犬主人还要保证其的运动量,不要让自己的古代牧羊犬有太大的运动量,*时在家里运动就行了,如果外出,最好抱着它或者把它放在小提篮中。

      第二,保证古代牧羊犬的清洁卫生。主人们一定要定期为古代牧羊犬清洁卫生,比如清洁牙齿以及眼睛周围、耳朵周围等。保证每天梳洗被毛,在梳洗之前最好撒爽身粉等,这样能有效的驱除古代牧羊犬身上的灰尘以及灰垢,还能使毛发有光泽,促进皮肤血管的血液循环。

      饲养一只古代牧羊犬很简单,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我们的古代牧羊犬就可以很健康的`长大,随着古代牧羊犬一天天的成长,日常护理的方法也要不断的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它的身体需求,虽然古代牧羊犬体质较好,很好养,但我们在喂养过程中也要慎重对待。

      英国古代牧羊犬一身飘逸蓬松的毛发,不仅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更能抵御严寒气候,公犬有领状毛,而母犬没有。公犬外貌显得雄壮,而没有不必要的攻击性。母犬性情温柔,但身体不能软弱无力。母犬背部可比公犬略长。

      英国古牧犬的背部不能过长,因为过长可能导致背部软弱,无法胜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价值。但与此同时,太紧凑的身体对一种拖曳宠物狗来说,也非常不利。饲养者应该采取折中方案,致力于培养这样的古牧:性情活泼,体形中等,身体不过长但肌肉发达,胸部不能过深,且肋部伸展良好,颈部结实,前躯直而腰部非常结实。

      【体形】

      大小――公犬的身高(从肩胛骨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在55.8厘米以上,母犬在53.3厘米以上。

      比例――体长(从肩胛前端到坐骨结节的距离)几乎与肩高相等。

      体格――肌肉发达,骨量充足。

      【头部】

      眼睛――褐色,蓝色或一个眼睛褐色、一个眼睛蓝色。琥珀色或黄色眼睛不符合要求。

      耳朵――中等大小,*贴在头部两侧。

      颅骨――宽大且最好呈正方形。眼眶上缘适度圆拱。整个颅骨都被覆毛发。头脑上前额与吻之间的凹陷边界清楚。

      下颌――长、结实、正方形。

      鼻子――黑色,大。

      牙齿――结实、大、整齐。钳状咬合或剪状咬合。

      【颈部◆背线和躯干】

      颈部――长,温和地成弓形。

      背线――在肩胂骨比腰部略低,但没有软弱或松弛的迹象。

      注意:背线是这一品种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征。

      躯干――短而紧凑,臀部比肩部要宽,肋骨支撑良好,胸部深而宽。

      尾――断尾,尾巴在贴*身体处切断。

      【前躯】

      肩胛骨倾斜向后,尖端狭窄。前肢盖,且骨量充足。从扇胛骨到肘关节的距离与

      从肘关节到地面的距离几乎相等。

      【后躯】

      圆,肌肉发达,跗关节位置低。站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跖骨都垂直于地面。

      【脚】

      小而圆,脚趾圆拱,脚垫又硬又厚,趾尖笔直向前。

      【被毛】

      丰厚,质地较硬,不直,但很蓬松,不能卷曲。毛发的品质和质地要比单纯的毛量更重要。-V-±B或柔软的被毛属于缺陷。在没有修剪和季节性脱毛前,底毛具有防水能力。大腿和臀部的毛发比其他部位的毛发要更浓厚、更长。被毛轮廓和质地都可以用人工方式修剪、清理,但足爪和屁股不能修剪。

      【颜色】

      任何深度的灰色、灰白色、蓝色或蓝黑色,带有或不带白色斑纹皆可。任何褐色、淡黄色 都是严重缺陷。

      【步态】

      小跑时,动作轻松有力,步幅大,步频低。奔跑时很有弹 性,也能以低速度踱步

    [阅读全文]...

2022-05-07 23:34:41
  • *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 *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相关内容。

      摘 要:*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里从*古代文学对。

      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韵”、“味”、“气”等三方面,试析*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古代文学;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无论是从铿锵顿挫的--节奏形式上,还是从一唱而三叹的情感上,还是从鲜明的民族审美趣味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与独特的韵律。

      *是个公认的诗的国度。

      从《诗经》开始,*诗人代代辈出,诗歌创作成就实为壮观,当然也包括晚唐兴起的词。

      *的古典文学,本来就有特定的格式以及固定的*仄,因此,*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自然表现出一种整齐而严谨,铿锵且具有音韵之美。

      其实只要从唐诗及宋词中拿出那么一两首来,你就都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乐。

      譬如以“**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四种押韵的方式为基础的*体诗,是*文学样式中特别的形式。

      而这种文学样式,从形式讲,它有明显的抑扬的腔调和铿锵的音韵,是*诗歌史上独有的。

      因此,这种独特的音韵美,显得十分婉转耐听,当然就更便于抒情了。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4朝,不同的诗人呈现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幅大唐帝国社会现实的图画。

      唐初,俊爽风格的陈子昂高举旗帜,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却创造出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歌境界;王昌龄、崔颢则创造了一种刚劲爽健的诗歌风格: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创造了一种奇丽悲壮的美;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则创造了一种冲淡*和的美;韩愈、孟郊创造了一种新奇险怪的美;自居易、元稹创造了写实尚俗的美:李商隐的风格则感伤凄艳。

      唐代是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具具代表性的作家――李白以其洒脱的人格,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运用,创造出自然、清新、俊逸的盛唐之美。

      杜甫则因其悲天悯人的儒者情怀,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沉郁顿挫之美。

      在*文学中,除了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以外,同样因为音韵的要求而有了独特魅力的文学样式,还有骈文、赋、词、对联等等。

      汉代有汉赋,汉赋的特点能表现大汉帝国大一统的思想。

      当然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宋代把词推向了辉煌,把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美表现到了极至。

      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同样也是满口余香、韵味悠长。

      *文学以抒情为主,叙事方面不如抒情,这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翻开*古代文学史,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可看出,抒情诗占的比例很大,叙事诗的比重很小。

      抒情诗比比皆是,而最著名的叙事诗却只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两首。

      难怪*人喜欢抒情,这和*的文学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文学就沿着抒情言志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美,并将一直走下去。

      《左传》中“赋诗言志”的意思,“志”更多的是个人的思想、志向、抱负等后世许多诗论者如唐代孔颖达、自居易,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坚持了这一种说法。

      这是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诗歌批评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位置,也可以说是对*古代诗歌艺术规律的总结性贡献,“诗缘情”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方面表现较多。

      比如在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基本就是抒情诗的联缀,抒情的唱段很多,也很美。

      不是有“诗剧”之称嘛!而在其他的舞台效果方面,则充分运用了古代文学中我们提到的写意的特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是要灵活得当,所谓“三五步,行经千里;面对面,如隔重山”、“四个龙套,千军万马;几下更锣,长夜即逝”等。

      很显然,这些诗意的抒情句子是文学中强调审美的一种模式,当然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学之美。

      二、审美上,追求“神韵…意境”等独特的审美风尚。

      艺术风格在*文学的样式是及其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古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中和美,是一种含蓄美。

      这种美包含着三个方面即:“韵”、“味”、“气”。

      比如,《邺》《庸》《卫》:“美哉!渊乎!”《齐》:“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我们从“泱泱乎”、“渊乎”、“广哉”、“荡乎”词语中可看出我国的先民们推崇崇高博大的美。

      这种美从先民初期开始一直影响了数千年的*文学。

      所谓“中和”,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古代文学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含蓄蕴籍的美。

      如《诗经关雎》中所表现得那种中和和谐之美一样,“韵”、“味”、“气”就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韵”,原指音乐诗歌的音调,后来干脆用到诗歌中,使诗歌音调和谐,富有节奏,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文解字》中的“韵”更多指音乐。

      到了魏晋时期。

      “韵”逐渐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标准,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点就是“气韵生动”,主要是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能够在画中要表现出来。

      那么“韵”就又被拿来品评画。

      到了晚唐时期,文学家们就又开始用“韵”来评价文学。

      清代王士祯提倡“神韵”,这样王士祯的提倡加上一些人的会意,自然把“韵”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影响了诗坛*百年之久。

      我们说“韵”在文学中的作用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包括现代的人们。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阅读全文]...

2022-07-03 10:49:14
  • 古埃及壁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 教育
  • 古埃及壁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当我们观赏和研究古埃及的壁画时,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满生气的生活情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埃及壁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埃及壁画的特点

      一、格层式的完整同一、对称一律。

      二、几何形结构的之间大小、高低、黑白灰的节奏对比。

      埃及壁画和浮雕创作对“正面律”和多点透视法则的严格遵守,证实“古埃及的艺术家在雕刻物像时只认可三个角度:全正面,严格的侧面和严格的俯瞰。好像,古埃及的艺术家在观察客观对象时依据的是长方体的基本形,他从长、宽、高三个轴向去熟悉一个物体。我们不能不由此联系到几何学在古埃及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上风地位。

      三、心理上永久不乱的秩序感。

      “秩序感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衡感。”古埃及人是很注重、也很善于掌握*衡感的,常以“天秤”物化思维中的*衡意识。在埃及人对冥界的幻想中,人死后是要接受提问和审讯的,在“真理的殿堂”里,奥西里斯的天秤将衡量人类生前的善与恶、功与过,壁画浮雕中常常会表现这一题材。在真实艺术的创作中也经常遵循*衡这一规律。就犹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古埃及人不仅以特殊的格层法使一切画面内容、形式*衡不乱,还通过“面临面”或“中轴线分列”的形式表现共时性流动,“背靠背”或“舆图法”的形式表现

      古埃及壁画的特征

      1、埃及艺术产生于漫长而稳定繁荣的河谷农业的基础上。

      2、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大众生活的信心和对文明成果的骄傲。

      3、它具备普遍的社会功能,表现了人类总体的生存状态,用以维系社会精神。

      4、其永恒不变的艺术形式源于长期稳定的社会形式。

      5、庄严肃穆的气氛产生于稳定的社会精神体系和稳定的社会等级结构。

      埃及艺术宏大而细致、庄严而温和、肃穆而明朗、骄傲而谦卑。

      古埃及绘画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埃及画家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的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比如画人的头部,面孔画成侧面像,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

      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要画成这种样子呢?这可能是处于人类幼年时代的古埃及人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复杂的人体吧。比如侧面的面孔,鼻子突出易画得像,正面的眼睛要比侧面的眼睛好画得多,双肩正面既完整又容易画,而侧面就有透视变化且不完整,不完整就不符合他们所知道的人体知识。

      由此可见,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在这方面有点像*画;构图有的是*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说,古埃及的绘画是远古文明的一颗明珠。

      拓展阅读:古埃及壁画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线划分;

      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

      古埃及壁画的概况

      浮雕和壁画是埃及陵墓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古王国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程式化的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阿蒙神的箴言云:“大水灌溉之处即为埃及,埃芳提尼之居于此而饮其水,此乃埃及人是也。”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它东接*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临地中海,是块完整而封闭的绿洲。每年6月当红鹤飞临这块狭长的河谷时,尼罗河开始泛滥,到11月大水才消逝,留下一层沃土。七千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耕作。埃及由尼罗河造成两块地形,即以开罗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南部称上埃及,北部称下埃及。公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分属于两位君王。他们曾进行一次次权力竞争,结果是下埃及屈尊为臣,埃及统一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成。从第三王朝开始进入古王国,尔后是中王国,接着外族篡政,18王朝力逐群虏而建新王国,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终于征服埃及。

      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观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由于担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

      古埃及壁画的颜色运用

      黄色

      (古埃及称为“'khenet”),是妇女皮肤的颜色,例如地中海边的叙利亚、贝都因、赫梯、利比亚等地的妇女。如果是黄金,黄色还是升起后太阳的颜色,代表着完美。和绿色、蓝色一样,埃及人制造一种合成黄色颜料—铅锑黄。今天观看古埃及艺术品,很难将这几种颜料区分开来:铅锑黄(黄白色)、铅白(极淡的黄色,但随着时间会加深)、雌黄(相对较强的黄色,但是直射光的照射会将之变淡)。有些历史学家相信这导致了现存壁画中黄色和白色互换。雄黄,我们如今归为橙色,在当时却属于黄色。(实际上,直到中世纪,橙子从*传到欧洲,橙色这个术语才出现,直到十五世纪,佛罗伦萨派画家詹尼尼(Cennini)仍把它描述为黄色)。金(古埃及的名字“新手”)代表神的肉体和用于任何被认为是永恒的、不灭的物体。虽然金叶可用于雕塑,黄色和红黄色被用于描绘神的皮肤,但请注意,一些神也涂上蓝色,绿色,或是黑皮肤。

      红色

      (古埃及称为“deshr”),代表着混沌与无序,来自于沙漠(古埃及称为字deshret”,红色的土地)的颜色,和肥沃的黑土地正好相反。一种主要的红色颜料,红色赭石(赤铁矿),来自于沙漠。红色也是毁灭性的火灾和愤怒的颜色,并被用来代表危险的东西。由于和沙漠相联,红色成为了塞思神(Seth)的颜色,传统的混沌神。由于沙漠是放逐和矿山苦役之地,于是红色又代表着死亡。沙漠也被视为每个晚上太阳消失之处,地狱的入口。代表混沌,被认为是白色的反色。代表死亡,被认为是绿色和黑色的相反。然而,这个古埃及视为最有力的颜色,也被视为生命和保护,来自于血液和生活用火,在护身符中广泛使用。

      黑色

      (古埃及称为 'kem'),尼罗河淤泥的颜色,名称来源于尼罗河洪水淹没后的黑土地('kemet'),寓意为繁衍、新生、复活,由每年的农业活动带来的含义。这也是Osiris的颜色(“the black one”),复活的死亡之神,被认为是地下的。颜色,每天晚上太阳在那里力量重生。黑色经常应用于雕像、棺材,以象征Osiris的再生。黑色也被用来作为一个标准的头发颜色用来绘画来自从南–努比亚和 Kushites的有色人种。

      白色

      (古埃及称为“ hedj'),是纯洁的,神圣的,清洁的'和简洁的颜色。工具、神圣的物件、甚至祭司的凉鞋是白色的原因。神圣的动物也被描绘为白色。服装,往往只是未染色的亚麻布,通常被描绘成白色。

      银色也被称为“hedj”的,但用贵金属绘制,描绘黎明的太阳,月亮,星星。银是一种罕见的金属,在古埃及的比黄金价值更大。

      蓝色

      (古埃及称为 'irtyu'),是天空,神权,以及水,比如说每年泛滥的大洪水,的颜色。古埃及人喜欢蓝铜矿、青金石珠宝首饰及镶嵌的器物。此外,他们的技术先进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色素,自中王朝时期以来被称为埃及蓝(Egyptian blue)。根据调制程度,它的颜色可以从深蓝一直变化的苍白的浅蓝。蓝色用于描绘神的头发(特别是青金石,或黑暗的埃及蓝)和阿蒙神的的脸,这一做法后来被推广到与他相联的法老。

      绿色

      (古埃及称为“wahdj”)是新的增长,植被的颜色,新的生活,和复活(和黑色一起)。绿色的象形文字是纸莎草的茎和叶。绿色是何露斯( Horus)的眼睛的颜色,具有治疗和保护的权力,所以这种颜色也代表幸福。做“绿色的事情”意味着一个积极的,肯定的方式生活。绿色这个字也代表矿物孔雀石。和蓝色一样,古埃及人还进行绿色颜料–铜绿制造(古埃及名字hes—byah)”实际上是铜或青铜生锈。不幸的是,铜与硫化物,如黄色颜料雌黄会发生反应变黑。(中世纪的艺术家会使用铜绿顶部的一个特殊釉来保护它。)绿松石(古埃及的名字mefkhat”),来自西奈,被特别重视的绿色、蓝色石头,也代表了欢乐,以及黎明时太阳光线的颜色。由于女神Hathor,绿松石女士,主管新生婴儿的命运,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承诺和预测的颜色。

    [阅读全文]...

2022-03-15 20:51:47
  • 小石潭的特征

  • 阅读
  • 小石潭的特征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石潭的特征,希望大家喜欢!

      1. 偏。

      小石潭位于什么地方?文中并未说明,但从“行”“隔”“闻”“伐”“取”等动词,可见小石潭掩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处,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一块净土,一块佛地。这也是作者对小石潭“一见倾心”的原因之一。

      2.石。

      因为“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所以称之为小“石”潭。这么小的石潭,石头却“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可谓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正可谓“小景大世界,水清如心静”。也正因为是小“石”潭,所以作者“闻水声”才会“如鸣佩环,心乐之”,作者感到的不再是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这里有久违的天籁之音。

      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表现了小石潭之清洌;“如鸣佩环”,表现了小石潭之清静;“隔篁竹”“伐竹取道”,表现了小石潭之清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表现了小石潭之清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表现小石潭之冷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小石潭之凄清。

      4.活。

      这样一汪潭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群鱼嬉戏其中,自然不是一潭死水,她有清幽幽的源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弯曲的溪流,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这种曲线也许是一种忧郁的象征;而“不可知其源”使源头给人以神秘之感。

      综上所述,作者条理清晰,移步换景,抓住小石潭“偏”“石”“清”“活”的特点,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展示给读者一种“高洁,幽邃,澄鲜,凄清”的艺术美,让读者获得了奇妙的艺术享受。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方清澈,清幽的小石潭,对喜爱赏玩山水的文人来说,是难觅的绝佳去处,可作者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原因在于他被贬的政治处境和心境。柳宗元因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于邵州刺史,行未半途,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真是雪上加霜。“远在江湖励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面对永州的奇山丽水和如此之清的小石潭,柳宗元却摆脱不了内心的凄凉,始终解不开孤寂的心结。这过于清冷的环境反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最终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

      拓展阅读:

      一、《小石潭记》的表现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 “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二、文学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远离官场这一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高高低低,凹凸不*,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阅读全文]...

2022-07-18 23:29:30
  • 河洛文化的特征

  • 文化,哲学
  • 河洛文化的特征

      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洛文化的特征,欢迎阅读。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而名闻天下,至今依然享誉国内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此奠定了河洛文化的起源。之后,朝代兴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河洛文化就是指*古代人民在河洛地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今天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某些气息,某些遗存,而欲观其原貌,只能望洋兴叹了。

      作为地域文化,目前,虽然给“河洛文化”下一个严格且准确的定义还比较困难,但大体可以这样描述:河洛文化就是在黄河与洛水交汇的中原地区,导源于远古,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代,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历代的文化,它既包括以农耕经济为中心的物质文明,也包括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俗、心理等在内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于河洛文化的特点,不少专家对其进行了概括,如根源性、原创性、辐射性、开放性、包容性、厚重性等。其实,作为地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等,何尝没有上述特点呢!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窃以为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内容的元典性、内涵的核心性以及传承的连续性。

      首先,就内容的元典性而言,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根源性。

      史料研究表明,河洛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肇始与母体的地位。思想史学界认为,公元前8—4世纪前后,东西方共同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即所谓的“轴心时代”,诞生了一批贤哲,如苏格拉底、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

      而河洛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与成熟的',不论其反映的史前文明,也不论其对有文字记载以来文明的论述与概括,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而且具有跨时代的超越性,如天与人、变与通、中庸与和合等,至今仍被人们称道或借鉴,以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二是原创性。

      河洛文化中的诸多文化元素,不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道德、法律、逻辑,也不论各种官方或民间的制度建构、传统*俗等,均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同时由于河洛地区处于“天下之中”,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其辐射能力极大,辐射范围极广,影响能力极强,从而使很多地域文化都刻烙下了河洛文化的印记,具有河洛文化的某些特征。

      其次,所谓内涵的核心性,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

      在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河洛文化长期处于主体与主干的地位,虽经民族融合,百代发展,其基本理念一直是贯通的。比如农本理念,天人理念,民本理念等,虽然唐宋明清历代面貌有异,外延不断拓展,但其万变不离其宗,其内涵仍是三代时所形成的初始理念。

      二是终极性。

      在中华文化中,不论哲学本体、人的价值观,也不论人的宇宙观,都涉及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它要解决或解释的是人在发展中如何处理与自然、与社会的内外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河洛文化中的上述理念,千百年来不仅一直是人们尊奉的精神准则,而且也在身体力行,并不断地加以丰富与发展。*代以来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在山呼海啸之中,它仍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没有被外化,而是依旧傲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最后,何谓传承的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如上个世纪20年代河洛地区发现仰韶文化,之后又在甘肃发现了马家窑文化之外,30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发现了良渚文化,30—80年代,在四川广汉县发现了三星堆文化。80年代初,在辽河上游流域发现了红山文化。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灿烂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向下传承的?由于上下文化的中断,目前尚是一个谜团。

      但河洛文化不是这样。河洛地区不仅有远古三皇五帝的传说,还有与传说相关各种历史遗迹、圣人故里等。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大量地下文物的发现,印证了许多历史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破解了疑古之风,使得一些秦汉文献中关于远古的传说成为了信史!*九千年前,六七千年前,四五千前的历史在河洛地区得到了凿凿说明。

      河洛文化与全国所有的地域文化、乃至世界古代三大文明地区的文化相比,其传承衔接如环的连续性是无与伦比的!

      河洛文化正是由于有此三大特点,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辐射力、同化力以及它的根源性、厚重性、融合性,孕育了华夏文明,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全文]...

2022-04-09 02:24:56
  • 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 诗歌,文学
  • 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时代特征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

      2、简介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3、评价

      建安时期的独特的时代氛围造就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建安作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一种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理想追求与创作态度和豪迈奔放的创作激情,生动的抒写着他们的“烈士悲心”慷慨悲壮,苍凉沉雄,刚健遒劲,表现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反对绮糜文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4、背景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指建安至魏初,即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言:“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5、发展历程

      就发展和改造方面来说,首先,过去作为诗歌主体的乐府民歌,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创作。它们由某些无名作者最初写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加以改造,很少能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而建安时代,就不大有作品无主名的现象。这些与作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常常也和作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情感和独特的审美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促使诗]歌向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为数较多,因为带有故事趣味的作品容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得到广泛流传。而建安文人诗绝大多数是抒情之作,即使采用乐府诗题,也很少具有故事性。

      第三,过去作为文人文学之主体的辞赋的某些特点,也被带到诗歌领域中来。辞赋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华丽,而乐府民歌一向是朴实无华的。建安诗人中,不乏作赋的名家,王粲、曹植就是突出的代表。他们的诗,也明[显带有华丽的倾向。而且,在辞赋中较早就被大量运用的骈偶手段,在诗歌领域内,也是由他们率先使用的。这些骈偶(即对仗)诗句,还显示出有意锤炼的痕迹。

      总之,建安文人诗既受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同时开始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转变。这在*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开端。曹丕说“诗赋欲丽”,正反映了当时普遍的文学观念。不过,建安诗歌虽有趋向华丽的一面,但并没有过分使用典雅深奥的书面语言,也没有过分的繁缛、铺张,以至文句松弛,妨碍情感的表达。一般说来,作品的语言仍然是明朗、浅显、紧凑而富有力度感的。

      6、代表作家

      建安诗歌的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除“三曹”和“七子”外,还有女作家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情诗》和《胡笳十八拍》均为建安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1、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为*定北方与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文学典型的曹操,则由于融进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拥刘贬曹的政治倾向而成为一反面人物:阴险、残忍、狡诈、狠毒,集剥削阶级腐朽品质于一身。

      *主张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读史》)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

      建安十五年,以丞相身份下《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

      建安十九年,以魏公身份下《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建安二十二年,以魏王身份下《举贤勿拘品行令》。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都为乐府旧题,但却表现新的内容。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反映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些诗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鲁迅称曹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曹丕(187—226)

      曹操次子,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王朝,谥文帝。

      曹丕存诗约40首,笔触细腻,语言流畅,格调清新。其《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风格清丽宛转。兹录其一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粱!

      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是一篇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论文,批评了“文人相轻”的恶*;提出“建安七子”之称,并品评七子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见解;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文学的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3、曹植(192—232)

      曹操之子,曹丕同母弟。因才学出众,曹操曾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相继为帝,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因封地在陈,卒谥思,世称陈思王。其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后期作品主要表现受压抑的悲愤和哀伤情怀。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诗品》称之“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赠白马王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等都脍炙人口。所作辞赋以《洛神赋》最为著名。有《曹子建集》。

      *诗歌的基本特征

      *有着悠久的诗歌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起来,*诗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意境美。个性美。建筑美。音韵美。

      一、意境美:

      所谓的意境一般是指作者通过诗中物象所表达的一种境界,把作者所要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诗中所写景来表现。例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然只有28字,却包涵着极丰富的内容,它描绘了10种景物,却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天涯游子的孤寂痛楚之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情景高度浓缩于这一幅画面之中。在诗中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更能使意境显得深远优美,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一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四句诗句句写景,诗人所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写,显示了故都的荒凉和没落,更透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限感伤。

      二、个性美

      所谓的个性在诗歌中一般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人物照象等等。其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一些肖像、行动、神态、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歌虽朴素简短,但人物形象尽显。鸿门宴之后,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使他兴奋、欢快,踌躇满志,然而他心中又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悲哀:得江山易,守江山难。所以他极其渴望得到良将志士,以固国安邦。由此可见,此诗既表现了其豪迈得志的一面,又表现了其内心忧虑矛盾的一面。其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为情景交融的佳作,秋夜的江边,月落乌啼,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残败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让人彻夜难眠,再加上深夜苏州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衬托游子的孤寂怀乡之情。刻画了游子思乡的独特形象。

      三、建筑美:

      所谓的建筑在诗歌中多是指诗歌的和律,采用的修辞发法,表现方式等,让人读起诗来感到诗歌形式整齐多样,很是规整,就像所盖的建筑一样,形式整齐而又不单一,有上下四方的,有金字塔式的还有阶梯式的。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 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犹如一个建筑上嵌了一颗靓丽的明珠而使建筑变的格外摧残。四.音韵美:所谓的音韵在诗歌中是指诗歌读起来不仅压韵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和韵调谐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此外,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同在*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韵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4-19 05:22:39
  • 余光中诗歌创作特点(余诗的古典特征与现代特点)

  • 古典
  • 【书籍简介】

    《愿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余光中诗歌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

    精选余光中80组经典诗作,跨越诗人整个创作生涯

    分为『乡愁』『绮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六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凭借一首《乡愁》诗感动了海内外无数读者,被誉为“乡愁诗人”。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余光中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多变的特征,不仅只有乡愁诗出彩。他初期模仿新月派格律诗,后受英美诗歌影响较大;赴美期间接触西方绘画和音乐,对他诗歌的主题和节奏亦有影响,譬如迷上摇滚乐后写了《江湖上》《民歌手》《摇摇民谣》《当我到六十四岁——老歌新唱忆披头士》等一系列诗作;再后又复归中国古典文学,最终形成了不拘一格而又颇为动人的诗风。

    这本诗集依次分为『乡愁』『绮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六辑,每一辑的名字也是主题,收录了余光中不同时期、年代的诗作,且每一首都标明了创作时间,读者可以饱览其各异的诗风及变化。

    封面

    “愿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出自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全诗如下:

    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

    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

    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

    令人记起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我不该挥手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

    去吧,但愿你一路*安,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这是余光中的译作,他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说该诗是他最喜欢的火车诗。诗中的火车寓意人生,“有时是出发的兴奋,有时是回程的慵懒,有时是午晴的遐思,有时是雨夜的寂寞”(《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去吧,但愿你一路*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表达了鼓励和美好祝愿,给予前行者勇气、信心和温暖。我想,喜欢着这首诗的余光中,该是个无比和善温情的人吧。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诗的“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齐)。余光中的诗就充分展现出这三种美妙。

    音乐美属于听觉层面,闻一多概括为“有格式,有音尺,有*仄,有韵脚”(《诗的格律》),或许声律圆融,或许抑扬顿挫,但读起来都让人感到音节调和、朗朗上口。

    绘画美和建筑美属于视觉层面。绘画美主要通过词藻使读者建立具体的印象来实现,包括意象选择和勾画,营造意境和烘托氛围,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建筑美主要指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闻一多特别强调,这种匀齐不固定为某种格式,而要根据诗的内容量体裁衣,达到“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诗的格律》)。

    余光中

    余光中许多诗都达到了“三美合一”的程度,比如我最喜欢的、也是余光中代表作之一的《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这首诗视觉上有建筑美。诗共4节,每节5句,格式一致,字数相同(第4节第2句略微有出入),音节相等,重叠反复的方式一样,排列起来十分整饬。它完全符合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就像一座齐整的建筑。同时,小节中句有长短,使得齐整中不失变化,就像翘角飞檐,*添了几分灵动。

    视觉上还有绘画美。首先表现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选取“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意象为主体,古典传统而意蕴隽永。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谈及“象”与“意”的关系:“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其实就是意象与意境、摹象与造境的关系。

    长江是母亲河,江水如酒,醉人的不是长江水本身,而是对于它象征的生我养我之故土的眷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痴迷、根的追寻,加之酒入愁肠、化作乡思脉脉令人如醉。

    有将“海棠红”解作清晚期至民国早期的中国版图,其状似海棠叶。以血色修饰土地,以沸血形容乡愁的烧痛,强烈的视觉冲击,炽烈的情感抒发,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背井离乡而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日子,那些对影饮月、心事无人可诉的孑然,那些*静外表下的情潮涌动——“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还有与信纸同白的雪花、坚贞幽香的腊梅,无一不在倾吐乡愁,无一不在表白深情。余光中用这四个意象作了四幅画,一画一景,一景一境,让乡愁变得可视化,蕴藉唯美,浪漫动人,促进读者更好更准确地还原诗人的“内在之意”。

    [阅读全文]...

2022-04-22 05:50:41
当前热门
描写特征的古诗 - 句子
描写特征的古诗 - 语录
描写特征的古诗 - 说说
描写特征的古诗 - 名言
描写特征的古诗 - 诗词
描写特征的古诗 - 祝福
描写特征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