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关于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52) 说说(142) 名言(29) 诗词(3k+) 祝福(71) 心语(5)

  • 三上文言文翻译

  • 三上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要一起来学*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上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

      (1)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祐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西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对……说。

      (5)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6)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杂记类书籍。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亦:也。

      (10)笃学:十分好学。

      (12)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

      (13)经史:经书和史书。

      (14)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5)因:于是。

      (16)释:放下。

      (17)虽生长富贵。虽:虽然

      (18)闻:(能)听见

      (19)盖:大概

      (20)讽: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21)属思:集中思想写作

      (22)尓:罢了

      (23)未尝:从来没有

      【翻译】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文言知识】

      说“讽” 这个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现代汉语用作“讽刺”,指用语言讥嘲别人,而在古汉语中没有讥嘲的含义。上文“讽诵之声”中的“讽”即背诵。又,《汉书》:“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史。”另外,它多指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别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讽谏”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进谏。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讽谏”。白居易写过不少“讽喻诗”,其中大家熟悉的如《卖炭翁》。“讽喻”意为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或说明某种道理,若理解为“讽刺”就错了。

      【译文】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也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读了文言文《三上》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

      我们只有学*钱思公惜时如金,刻苦攻读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知识和学问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持之以恒,把读书作为终生的*惯。欧阳修曾经说到他最好的文章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他提出“三上”的说法:枕上,马上,厕上。他*时对文章苦苦思虑,全神贯注,才能在不经意中灵感突然袭来。不是书要我去读,而是我要读书,永远当主语的人,是大写的人。条件人人有差别,读书的欲望全然在我们自己,要充分挖掘、发挥你遇到的每个机遇所提供的可能。

    [阅读全文]...

2022-04-04 02:20:10
  • 三余文言文翻译

  • 三余文言文翻译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书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你知道三余文言文翻译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余文言文翻译

      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木讷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跟从他学*的人说:“想学*却没有时间。”董遇说:“应该做到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时的空余时间。”从此,诸多儒生渐渐跟从董遇学*了。

      1、遇:即董遇,三国时有名的学者。

      2、性质讷:性情朴实,说话迟钝。性:性情。质:朴实。讷;(说话)迟钝。

      3、好:爱好。

      4、从:跟随。

      5、学者:这里指学*的人。

      6、而:连词,反而。

      7、见(xian):显现,出现。

      8、苦渴无日:意即“若无日”,苦于没有时间。“苦渴”是同义复词,即苦于。

      9、苦渴无日:极为渴望(学*),但没有时间。苦:极为,极其。

      10、或:有的,有的人。

      11、岁:年。

      12、时:时常。

      13、诸生,众多儒生。诸,多。

      14、稍:逐渐,慢慢的。

      【原文】

      兴*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①好:喜欢,勤于的意思

      ②见:同现,显露出来

      ③或:有的人

      【翻译】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兴*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附*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阅读全文]...

2021-12-31 01:15:30
  • 狼三则其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 狼三则其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蒲松龄所著的《狼》共有三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三则其三则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其三注释及译文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注释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为[wèi]:被。

      4、遗[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6、去:离开。

      7、盈:超过。

      8、不盈:不满,不足。

      9、负: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编的*子。

      12、去:离开。

      13、豕(shǐ):猪。

      14、方:才。

      15、则:就。

      16、股:大腿。

      17、乌:哪里,怎么。

      18、顾:但是

      19、死之:杀死它

      拓展: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阅读全文]...

2022-04-20 14:17:19
  • 《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三峡
  • 《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峡》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确实。

      (20)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裳(cháng):衣服。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55:21
  • 关于三峡的文言文翻译

  • 三峡
  • 关于三峡的文言文翻译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是三峡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三峡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词句注释

      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连山,略无阙处:*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3.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隐:遮蔽。

      5.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6.亭午:正午。亭,正。

      7.夜分:半夜。

      8.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0.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1.沿:顺流而下。

      12.溯:逆流而上。

      13.或:有时。

      14.王命:皇帝的命令。

      15.宣:宣布,传播,传达。

      16.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7.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8.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9.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20.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1.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2.御:驾驭。

      2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4.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25.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2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7.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极高的山峰。(巘本身就指极高的山峰,此处用绝表强调修饰)

      28.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29.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30.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

      3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2.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33..晴初:天刚晴。

      34.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35.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36.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

      37.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阅读全文]...

2022-06-14 04:00:37
  •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 三国
  •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志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1〕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注解】

      〔1〕禄(lù)祚(zuò):亦作"禄胙",福禄。

      【译文】

      孙权字仲谋。长兄孙策*定江东诸郡时,他年仅十五岁,试用为阳羡县*。曾被郡里举荐为孝廉,州里推举为茂才,奉义校尉。汉朝因为孙策远在江东还依然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就派遣使者刘琬赐给他爵位和官服。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兄弟都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寿命不长,只有老二孙权,体态魁伟,相貌不凡,不同于凡人,有大贵的表相,寿命又是最长的,你们可以记住我说的这些话"。

      【原文】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

      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1〕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2〕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辅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七年,权母吴氏薨。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

      九年,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以从兄瑜代翊。

      十年,权使贺齐讨上饶,分为建*县。

      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注解】

      〔1〕奸宄(ɡuǐ):指违法作乱的人。

      〔2〕揖:招惹。

      【译文】

      建安四年,孙权跟从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打败后,又进军沙羡征讨黄祖。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大事交给孙权,孙权的悲痛还没有停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古时周公立的丧礼就连他儿子伯禽也没遵守,并不是他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不能按丧礼办事罢了。况且现在奸诈之徒竞相角逐争斗,像豺狼那样的人充满道路,你却哀痛死去的兄长,顾念丧礼,这就像打开门户招引盗贼一样,这种行为不能算是仁德啊"。于是让孙权脱下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视军队。这时,孙权只占据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而边远险要地方还未完全归附,并且天下的英雄豪杰散布在各州郡,做客的士人往往以个人的安危决定去留,君臣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一起成就大事业,所以尽心辅佐他。曹操上表奏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扎在吴郡,孙权派使丞到会稽郡处理日常事务。对待张昭以太师太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人都被任命为将军。广招有才能的人,有名望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人这时开始做了他的宾客。分派众将,镇守并安抚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建安七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

      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击败了他的水军,但城池还未能攻克,而这时后方的山贼又作乱。孙权撤兵经过豫章,派吕范*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太史慈统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都做了军政任务繁重的各县县令或*。

      建安九年,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被随从杀害,孙权任堂兄孙x接替孙翊的职位。

      建安十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分上饶部分地区为建*县。

      建安十二年,孙权西征黄祖,俘获了他的民众后撤军。

      【原文】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是岁,使贺齐讨黟、歙,分歙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1〕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邵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2〕,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注解】

      〔1〕逾月:一个多月。

      〔2〕城石头:修筑石头城。

      【译文】

      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再次征讨黄祖,黄祖先派水军抗击,都尉吕蒙打败了黄祖军队的先锋,凌统、董袭等人更是全力强攻,于是血洗该城。黄祖脱身逃跑,骑士冯则追上他砍下他的脑袋,俘虏了男女几万人。这一年,孙权派贺齐讨伐黟县和歙县,分歙县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四县,以六县设置新都郡。荆州刺史刘表死后,鲁肃请求接受使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借机观察荆州的变化。鲁肃还没有到荆州,曹操已率军来到荆州境内,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南渡长江,鲁肃与他相见,向他转达了孙权的打算和计划,分析摆在他们面前的失败与成功的两种前途。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派周瑜、程普等人率军行动,配合刘备。这时,曹操刚得到刘表的人马,气势很盛,孙权的谋士们都深感畏惧,大多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主张坚决抗击曹军,意见刚好与孙权相同。周瑜、程普任左右都督,各自率军一万多人,与刘备同时进军,在赤壁与曹军遭遇,大败曹操的军队。曹操烧毁了剩下的船只,领兵撤退,士兵们饥饿难当,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了一大半。刘备、周瑜等人又追击到南郡,于是曹操撤军北还,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这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包围,孙权便用了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用凌统的一半兵力解救甘宁,吴军胜利返回。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进军不顺利,孙权攻打合肥城一个多月也未能攻克。曹操从荆州回来,派张喜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攻打,还没到达合肥,孙权已经撤退。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相互进攻防守,对峙了一年多,双方伤亡很大。曹仁弃城而逃。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刘备兼任荆州牧,驻扎在*。

      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郡设置鄱阳郡;分长沙郡设置汉昌郡,任命鲁肃为太守,驻扎在陆口。

      建安十六年,孙权将官署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改称秣陵为建业。听到曹操将要向南来侵犯,修筑了濡须坞。

      【原文】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1〕,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2〕。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注解】

      〔1〕肃:严正,认真。

      〔2〕内移:往内地迁移。

      【译文】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曹操相持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见孙权的军队,感叹他们军容严整,于是就撤退了。起初,曹操担心长江北岸的郡县被孙权夺取,下令百姓往内地迁移。百姓们反而因此惊恐,从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一带东渡长江的有十多万户,长江西岸因此空虚,合肥以南只有皖城。

      【原文】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1〕。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2〕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注解】

      〔1〕节度:调度。

      〔2〕使使:派使节。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5-26 20:13:20
  •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

  • 读书,古诗文
  •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

      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董遇“三余”读书》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董遇“三余”读书》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兴*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时的多余时间。”

      《董遇“三余”读书》注释:

      1、质讷(nè):质朴诚实,不善言辞。

      2、兴*:汉献帝年号。

      3、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扰乱:混乱。

      4、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段煨:东汉末年将领。

      5、稆(lǚ):野生的禾。负贩:担货贩卖。

      6、投闲:乘隙。

      7、治:研究。

      8、训注:注解。

      9、苦渴无日:意思是苦于时间不足。

      《董遇“三余”读书》启示: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作者简介:

      董遇,字季直。弘农人。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后转冗散。黄初中出为郡守。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阅读全文]...

2021-12-24 11:04:50
  • 文言文的三种学*方法

  • 文言文的三种学*方法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在努力的学*,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过只有真正找对了学*方法,才能能事半功倍,还能培养学*的兴趣。想必很多人都在为找到正确的.学*方法而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的三种学*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学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

      2:字词积累

      学*文言文就像学*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说来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在字词积累中要知道,实词表面好记一些,但这是重点,而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是难点。还要知道,学*文言文,实词比虚词更重要,只有掌握了实词,虚词才会很好的掌握;只有学会实词,虚词才会迎刃而解。所以学*文言文首先要大量积累实词,要把每一课书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汉字、古今异义词”作为积累的重点。

      3:语法归纳

      语法归纳就要把古汉语中特殊语法现象进行一一归纳。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汉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的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

      学*文言文,最关键要养成一种*惯:反复诵读,广于积累,整理归纳,厚积薄发,就一定会把文言文学好。

    [阅读全文]...

2022-04-22 23:28:19
  • 陶公二三事文言文翻译

  • 陶公二三事文言文翻译

      陶公二三事是出之世说新语之《陶公性检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陶公二三事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陶公:陶侃的敬称。

      检厉:认真,严肃。

      勤:勤勉。

      荆州:荆州刺史。

      敕:命令

      咸:都。

      正会:农历正月初一*。

      值:正赶上,正遇上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都无所妨:行人上下完全没有妨碍。

      录:收集

      厚头:*根部的竹头

      桓宣武:即 桓温。

      发:征用

      仍:因而,于是。

      当足:用竹篼当作竹嵩的铁足。

      超:超过。

      两阶:两个等级 (阶:官级。)

      悉:全部

      正会:正月初一*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尝:曾经

      【翻译】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是谁

      陶侃,字士行,三国孙吴景帝永安2年(公元259年)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其父早亡,母亲湛氏,是*古代有名的贤良妇女。《晋书》上记载:“陶侃家贫,适范逵闻而吧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也。因荐侃孝廉,后拜太尉。”是陶母的教诲使陶侃**,最初陶侃出任浔阳县吏,后任江夏、武昌太守;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知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决定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剑,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

      陶公从小勤奋好学,做官后仍保持了这种良好的秉性。镇守鄂州时,他经常劝告人们说,道大禹可称圣人员?可他还珍惜寸寸光阴,那么,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应“当惜分阴了”。千百年来,大禹和陶侃的惜时精神被人们用“禹寸陶分”来赞回誉。鄂州学子,多受影响,勤奋读书蔚然成风,结果是人答才辈出,时人以“武昌多士”称道。后来,有名的庾(庾亭之弟,荆州刺史)、殷浩(扬州刺史)等人都是出于陶公门下。

      原文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阅读全文]...

2022-02-18 17:59:50
  • 《三峡》《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 三峡,阅读
  • 《三峡》《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

      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

      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6、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阅读全文]...

2022-01-04 16:21:24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句子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语录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说说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名言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诗词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祝福
三首古诗和三首文言文短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