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关于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65) 说说(166) 名言(5) 诗词(5k+) 祝福(5) 心语(851)

  • 古诗春晓的意思

  • 文学
  • 古诗春晓的意思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古诗春晓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古诗春晓的原文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古诗春晓的意思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三、古诗春晓的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四、古诗春晓的赏析(一)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五、古诗春晓的赏析(二)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六、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七、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刘风流闲美,正不在多。以诗*词,太以纤丽故。

      《唐诗广选》:顾云: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

      《唐诗归》: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唐诗解》: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唐诗镜》: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

      《唐诗选》: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唐诗笺要》: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而庵说唐诗》: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诗法易简录》:亦具一气流转之妙。

      《历代诗评注读本》: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唐人绝句精华》: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八、作者简介

      孟浩然(6*~740年),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阅读全文]...

2021-11-28 17:07:38
  • 春晓古诗的意思和翻译(春晓的意思全解)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短短的一首五言绝句,相信所有的读者小的时候都读过,我想能与《春晓》相媲美的唐诗只有李白的《静夜思》和骆宾王的《咏鹅》了吧

    可这么多年了,你真的读懂这首诗了吗?真的感受到孟浩然在诗歌背后流露出的散淡闲适了吗?

    解读这首诗歌,我们先要了解孟浩然其人。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25到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直到40岁仍不得功名。传说张说曾私邀孟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虽在仕途上不得志,但孟浩然的才学和诗歌之名气已在朝野传来。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春晓》这首诗就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

    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说诗人在春天时节某一天的早上,由美美地睡着,到半梦半醒之间,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一阵鸟叫声,睁开睡眼惺忪的眼一看,霍,天亮啦,真是春宵苦短啊,还没睡够就天亮了感情你们鸟儿不睡觉是吧那我就起床吧,走出屋外,怎么到处枝头都落上了叽叽喳喳的小鸟啊。

    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点明一夜春眠之时,悄悄而来的春风带来了春雨,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哦不对,昨晚好像就听到了风雨之声,嗯,也不知我宅子后的那些花怎么样了,得去看看,嗯,去看看

    那么孟浩然的闲适散淡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想,能够被鸟啼声叫醒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用现在的话说不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嘛作为一个男人,早上起来,我们现在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我想无非是家庭、工作、赚钱这些事情,甚至是昨天炒股赔了赚了?早上吃啥好?赶紧洗刷吃饭,上班该迟到了!但孟浩然不是这样,他没有为仕途所累,没有为生活琐事所羁绊,他想到的,竟然是院子里的花怎么样了!你说这个大男人,心思真够细的,真够有闲情雅致的。我们所说的洒脱,淡然,我想莫过于此吧。

    窃以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之境界,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应为一层,已然到达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一丝修饰之痕迹,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

    [阅读全文]...

2022-07-12 13:13:06
  • 古诗春晓的意思

  •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晓:早晨,天亮。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译文: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

      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易,内蕴深厚。

    [阅读全文]...

2022-05-22 18:19:17
  • 孟浩然春晓赏析(春晓古诗全文意思解释)

  • 解释
  •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某年春天,孟浩然从沉沉的睡梦中惊醒,耳边是叽喳的鸟鸣,他推开窗户,眼前又是缤纷的落英,诗人不由地诗兴大发。

    于是乎,那首用词浅白、意味深远的小诗,水到渠成,脱口而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中国人心目中,《春晓》一诗能占据怎样的地位?咿呀学语的小童都会背;白发苍苍的老妇也能吟。

    据现代人编纂的《唐诗排行榜》统计,《春晓》一诗名列第62位,考虑到《全唐诗》小五万首的数量,这个成绩着实惊人。

    但,肯定有很多人以为,这个名次还是给低了。

    总有那么几首小诗,差不离能印刻进国人的基因,而《春晓》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1

    孟浩然作此诗,到底有何意蕴,*却不得而知。

    明代文学家钟惺,曾评价此诗曰:通是情境,妙!妙!至于《春晓》妙在何处,钟氏则未明言。

    最主流的两个观点——同时也被收录进教材,用来教育儿童,孟浩然作此诗,有喜春或者惜春之意。

    毫无疑问,诗人作此诗时,并非按*铺直叙的顺序。独特的构思,才成就了别样的美感。

    孟浩然从甜蜜的春睡中被唤醒,继而想到啼鸟,继而想起昨夜的阵阵风雨,终于又联想到,外面的落英缤纷。

    诗歌的记录,与大自然日夜的变化,完全是相反的,盎然的春意,却是由里及外,透过茅屋,变成天空的鸟鸣,化作点点的落花。

    这美丽的春天,该有多么讨喜,若然将窗户打开,无边无际的春色,想必也会一拥而入吧。

    赏春与喜春,是整首诗歌最表象的意识,由落花而惋惜,由喜春以至惜春,则是情感的另一种升华。

    清代文人编写《唐诗笺注》,其中有言曰:“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民国学者王文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格局放大: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孟浩然用词直白,语浅意浓。所以,他的诗歌里,岂止仅有惜春之意。如果我们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诗,反而容易曲解诗人的意图。

    2

    要想分析此诗,务必明白此诗创作时间,抛却背景谈论诗歌,便如无源之水。

    可惜,《春晓》的创作时间,并无明文记载,既无记录,*只能去猜。

    现代学者佟培基先生,编纂的《孟浩然诗集笺注》,脱胎自唐朝王士源编的《孟浩然集》,而王士源与孟又是同时代的人物,孟浩然去世五年,王即为其编成诗集。

    可想而知,王士源相对了解孟浩然,他或许也知道《春晓》的创作时间。按照诗集中的排序,《春晓》出现在《宿建德江》与《送朱大入秦》之间,后两首诗的写作时间,相对清晰,介于公元729至733年之间,彼时的孟浩然在吴越漫游。

    所以,有这种可能,《春晓》大概创作于斯时。

    孟浩然去到吴越之前,曾经远赴京师求官,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才漫游于长江下游地区。

    虽然是一介隐士,孟浩然从来不缺求仕之心,他曾向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赠诗,希望能有所图: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他还小十多岁的王维,同样因为“隐士”的身份得名于世,同样擅长作诗,所不同的是,人家王维还考取了进士,在朝堂上谋取到一官半职。

    孟浩然岂能不悲伤,所以,他的《春晓》之诗,也不太可能,如*臆想般的淡泊。

    还有一种说法,孟浩然的《春晓》,创作于隐居鹿门山之时。

    而且,彼时的孟浩然,早已没有了少年的锐气。他虽没有考中进士,被贬官至荆州的张九龄却依旧抬举他,张九龄邀孟浩然入幕,与之唱和。

    以这样的形式走入仕途,孟浩然犹然不能完全适应,通过诗歌这一媒介,他不止一次,表达出自己的苦闷: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

    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于是乎,任性的孟浩然,再次选择回襄阳静养,他奋斗一生,终究还是回到原点,其心境可想而知。

    另外,晚年的孟浩然,罹患疽病于背,他常常辗转反侧,很难睡个囫囵觉。

    3

    《春晓》之诗,或是作于漫游吴越之时,或是作于隐居鹿门之山。有几点是确然无疑的:其一,孟浩然并未取得俗世的成功;其二,孟浩然作此诗时,心情并不十分好。

    既然,这首诗歌因一场睡梦而作,我们不妨从睡觉开始说起。

    于古代的官员而言,睡眠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譬如,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还是个闲散潇洒的隐士,他曾经信口吟诗道:

    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草堂春梦迟,窗外日迟迟。

    作为对比,他在《出师表》中,则如此写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睡眠时间上的差距,直观地体现出某个人的忙与闲,再次暗示出,他和权力之间的距离。

    苏东坡曾作《纵笔》一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阅读全文]...

2022-03-30 09:07:13
  • 古诗春晓的意思

  •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在小诗春晓中便可读知。

      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阅读全文]...

2022-01-20 01:25:41
  • 古诗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描绘了大自然的神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2-04 13:26:02
  • 菊花的诗句全部的意思是

  • 菊花
  •   秋风萧瑟,落木萧萧,灯下,一首一首翻阅那些菊花诗,怡然自得。下文就是有关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菊花的诗句全部的意思是篇1: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菊花的诗句全部的意思是篇2: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阅读全文]...

2022-02-04 11:40:36
  • 元日古诗的意思翻译(元日古诗的全部翻译)

  • 孟春  一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王安石(1O21——1O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擢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免役、方田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使国家臻于富强。由于保守派的固执反对,改革最终流于失败。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亦为宋代一大家。他重视文章的社会意义,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炼,峭拔奇崛,为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也广为流行)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亦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恰如其文。所作词不多,亦有其特点。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注释】元日——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故称元日,也称为元旦、元辰或者端日。*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将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chù),光阴过去。《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里指除夕。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夜。”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屠苏——一种酒的名称,屠苏酒。古人用屠苏草浸在酒中,称为屠苏酒。古代庆贺春节的一种*俗,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先幼后长地饮屠苏酒,庆贺春节,驱除疫气。曈(tóng)曈(tóng)——形容日初出时光亮的景象。桃符——古俗: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用来辟邪的桃木匾,每年正月初一更换一次。此句意谓:春节来到了,家家户户总是要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赏析提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等。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  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作者】孟浩然(689——约74O;一作691——约74O),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并漫游各地。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为荆州从事。患疽(jū)卒。他为诗,伫兴造思,洗削凡*,意境清迥,多自然超妙之趣。一向与王维并称。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说:“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李白对他也很推崇。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羇旅愁思,缺乏社会意义。虽然他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但内容比较狭隘,气魄不大。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气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此语切中其病。王维于他死后画像于郢州。著有《孟浩然集》四卷,共录诗二百余首。  【注释】田家——农家。元日——见王安石《元日》注释。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无禄——即无官职。禄,犹禄米、禄食、禄养、禄饵、禄润。为俸,谓官吏的俸给。古代官吏俸给皆以米计。因称禄米。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中“无禄”,是谓即无官职,又无官俸。桑野——犹桑田。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归于。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荷锄——肩扛着锄头。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提要】全诗四联,首联写斗转星移,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3-08 09:31:02
  • 元日这首诗的意思(元日古诗的全部翻译)

  • 800多年来,王安石一直备受争议。有人称赞他是改革的先锋,有人责怪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在北宋太*盛世的背后,他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危机。

    为了改变北宋“外实内虚”、“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变法。

    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旧势力的几度拉锯之后,变法失败,而王安石也随着变法几度沉浮。

    许多人看到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作为,却常常忽视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诗词君分享王安石最经典的十首诗词,见证王安石出众的才华。

    1、最绝妙创意的诗:《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因为一个“绿”字,王安石流传千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成为千古名句,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王安石是一个讲究修辞炼字的人,据说写这首诗时,“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从“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王安石的心血没有白费,方有了这首千古名作,“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更多时候,佳作不是天才而就,而是不断尝试出来的。

    2、最喜悦欢乐的诗:《元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69年,王安石被拜参知政事,宋神宗让他主持变法。

    踌躇满志的王安石在新年到来时,更感喜悦,于是写作此诗。

    新年来了,千家万户都摘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像极了王安石心中对变法的期待。

    他期待新法走进千家万户,替代旧法,人人眉开眼笑。

    全诗喜悦而欢乐,充满了王安石对新法实施的美好希望。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3、最深致悠远的诗:《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文学史上,梅花早已成为傲然不屈、品行高洁的代表。

    熙宁九年,王安石被罢相,心灰意冷地他,退居钟山。当他看到梅花傲雪而开时,像极了孤独自持的自己。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王安石用梅花吐露心声,即使自己陷入艰难苦痛之中,依然不改心中志向,一如梅花,凌寒独自开,坚持着自我。

    梅花的清幽独香,就是王安石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精神的顶天立地,才是自己给生命最好的善待。

    4、最雄浑苍凉的怀古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金陵曾为六朝古都,先后六个王朝在此建都,到宋朝时,这里灯火万家,一派繁荣景象。

    王安石总能在繁华后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金陵确实繁华,王安石也为之折服,他说: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可他也深知,在繁华过后,金陵又经历了王朝覆灭后的颓败。

    怀古是因为伤今,王安石是在提示北宋统治者,居安思危,勿沉迷于纸醉金迷,而忘了深藏其中的危机。

    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以对。

    5、最具有哲理的诗:《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当他登上飞来峰时,写下这首壮怀之作。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阅读全文]...

2022-01-01 18:06:13
  • 春晓 古诗配画

  •   《春晓》是的作品,诗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5-16 19:33:13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句子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语录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说说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名言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诗词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祝福
古诗春晓的全部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