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关于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2k+) 说说(1) 名言(582) 诗词(63) 祝福(1k+) 心语(72)

  • 《观潮》苏轼

  • 苏轼,阅读
  • 《观潮》苏轼

      《观潮》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观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翻译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释

      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全诗简析

      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拓展: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经典诗词】

      1、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杂说送张琥》"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7、人间何处不巉岩。——苏轼《慧湖峡阻风》

      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苏轼《花影》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10、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东坡

      11、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2、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1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轼

      14、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苏轼《晁错论》

      1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1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18、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苏轼

      19、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2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苏轼

      2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22、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苏东坡

      2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4、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轼

      25、冤者获信,死者无憾。——苏轼

      26、"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7、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苏轼《少年游》

      28、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29、临大事而不乱。——苏轼《策略第四》

      3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阅读全文]...

2022-04-14 02:16:37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2-01-14 10:51:06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2-05-11 10:04:29
  • 观潮课后反思

  • 反思,语文
  • 观潮课后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观潮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文章思想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或一些肤浅的问题,这主要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所致。我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消除他们紧张压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他们树立质疑的信心。学生过了“敢于提问”这一关后,我在课堂上重视的就是如何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在执教《观潮》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完课文的第二部分,进入第一部分的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刚才,我们观看了投影,读了课文,仿佛也随着人流亲临了钱塘江,看到了潮来时壮观又奇特的景象。那么,课文的第二、第三节介绍了什么呢?听老师来读读这两节,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强调了哪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

      接着,我在范读时就特别强调了几处可以提问的地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注意倾听的同学都能问出这样几个问题:农历八月十八为什么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海宁市的盐官镇为什么是观潮的最好地方?这几个问题恰恰是课文内容的空白处,需要通过资料的`补充来解决的。而此时通过学生的质疑正好给了教师补充资料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很自然地渗透了质疑方法的指导,又将课堂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了课文,我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殊景象,每年一度的霉雨季、发洪水。学生在交流感悟中,思维受到了碰撞,对于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引导质疑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补充资料,其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释疑,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走向深入。此时,教师应该结合质疑,渗透释疑的方法:或反复阅读课文,从书上找答案;或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或课外查找书籍,请教高明……

      是否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其释疑呢?我以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做及时的筛选。对感悟中心有帮助的问题或是对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有帮助的问题,都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释疑,而对于那些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的问题,则可放在课后,通过存疑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兴趣。

      因此,我在执教《观潮》时充分利用了其中一个问题──“农历八月十八为什么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来为学生感悟课文的中心服务。释疑前先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埃及金字塔、黄果树瀑布、万里长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些奇特的景象与我们今天所看到钱塘江大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这些景象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看到,而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只有一天──农历的八月十八,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中心。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的“奇”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课文学到这里直接引出另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描写来观潮的人如此之多?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不难释疑,来观潮的人如此之多,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的涌潮现象难得一见,这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这一问题的解答再一次扣住了文章的中心。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姚佳妤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把潮来时这一段作为教学重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感情朗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背诵三、四节;学*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抓特点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恰当;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综观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言语实践,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凸现了语文本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读说写的实践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

      1、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本节课教者做到了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学生朗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堂中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促进了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本节课教者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及时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海潮的录象,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进行练笔,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把学过的词语、句子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学*语言、发展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用精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第一位的。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只有教师对文本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彻,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导学生才能到位。正因为教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用精美的语言启课、过渡,如:引导新课部分“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得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又如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部分“作者按照从远到*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把潮来时气势非凡、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再如“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头过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这如诗如画的语言象溪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无时无刻不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体会到了文章的描写顺序。特别是录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文中描写大潮的关键词语如:声音: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风*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大潮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形象,有如身临其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02 10:19:34
  • 观潮课文原文

  • 语文
  • 观潮课文原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语文版《观潮》知识点

      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最好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

      横卧:横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横贯:横向贯穿。本课指钱塘江潮头从这岸到那岸横着通过去。

      余波:指大潮过去以后剩下的波浪。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会合,指地*线。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地震的时候,本课形容潮来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满、遍。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静与潮来前的*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阅读全文]...

2022-03-03 21:45:41
  • 钱塘观潮古诗赏析(钱塘江的著名诗句分享)

  • 著名,分享
  • 一、本课主要内容了解。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 潮头过后的景象。

    二、生字词的背诵和默写。(必考)

    盐官镇 据说 大堤(dī)宽阔 笼罩 昂首东望 盼着 闷雷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恢复

    三、需牢记读音的词语。(必考)

    薄雾(bó) 屹立(yì) 人声鼎沸(dǐng fèi)

    四、词语理解。(了解)

    1、奇观:奇特的景观。

    2、屹立:高高直立的意思。

    3、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4、人生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5、浩浩荡荡:形容浪潮来势凶猛,水势浩大。

    6、漫天卷地:就是铺天盖地的意思。

    7、风号浪吼:指风和浪潮都在吼叫。

    五、掌握多音字。(重点)

    薄:bó(薄雾)báo(薄饼)bò(薄荷)

    六、认识理解修辞手法比喻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个比喻句的好处是暗示了浪潮来到眼前时的声音肯定是惊人的。)

    2、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个比喻句的好处是:写出了浪潮的声势浩大。)

    七、认识理解修辞手法夸张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个句子属于夸张句里面的扩大夸张)

    八、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

    本课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先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部分来分写大潮的奇特景观。

    九、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

    本课是按照由远到*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浪潮如一条白线,再写*处的浪潮如千万匹战马。声音也由远到*的越来越大。

    十、背诵课文3—4自然段。(重点)

    十一、认真读课后“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却只有三公里。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7-03 06:11:18
  • 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

  • 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那你知道《观潮》怎么翻译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渐*,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千百条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演*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地一般。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演*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越飘越远。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全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出没于万仞高的巨浪,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时价格高出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词句注释】

      浙江:钱塘江。

      既望:农历十六日浙江观潮,以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为最盛,此指八月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

      玉城雪岭:形容潮水像白玉似的城墙,积雪的山岭,极言潮头之高。际天:接天。

      吞天沃日:遮没天日。沃,浇。

      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

      京尹:此指临安知府。教阅:操练、检阅。

      艨艟(méng chōng):巨型战船。

      尽:极尽变化。五阵:五种不同阵势。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略:几乎、差不多。

      水爆:在水面点放的烟炮。

      一舸无迹:不见一艘战船的踪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

      文身:在身上刺花。

      溯迎:逆潮

      鲸波:巨浪。仞:古时八尺为仞。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江岸,江边。

      溢目:形容满目皆是

      倍穹常时:成倍高于*时。穹:高。

      僦(jiù)赁(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篷。僦赁:租赁。看幕:观潮时搭的幕帐。

      *地而不容闲:像坐*那么大的一块空地也没有。

      禁中:皇帝所居日禁中。例:惯例。天开图画:据《武林旧事》,天开图画为南宋皇宫中的高台之名。

      黄伞雉扇:指皇帝所用的黄伞羽扇。

      箫台蓬岛:神仙所居之处。箫台,指箫史吹箫引凤的凤台。事见《列仙传》。蓬岛,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 古义:当……时。 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 古义:接*、连接。 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 古义:用水淋洗。 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 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 古义:举枪。 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 古义:画花纹。 今义:文字、文章等)

    [阅读全文]...

2022-07-10 05:04:18
  •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

      《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课文练*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②如履*地()

      ③一舸无迹()

      ④鲸波万仞()

      ⑤珠翠罗绮()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

      ③吴儿善泅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

      ⑦僦赁看幕_____

      ⑧*地不容___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②际天()

      ③既而()

      ④沃日()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观潮课文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做到了以读为本。“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观读出来,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读到“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虽然课堂上进行了简单介绍,可能由于四年级学生对于*地理的生疏,依然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学*,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阅读全文]...

2022-05-24 22:13:37
  •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和赏析

  • 阅读
  •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和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酒泉子·长忆观潮

      朝代:宋代

      作者:潘阆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

      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

      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

      (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

      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

      ①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②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③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④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⑤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⑥向:朝着,面对

      ⑦红旗:红色的旗帜。

      ⑧觉:睡醒。

      ⑨尚:还(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酒泉子·长忆观潮》创作背景

      潘阆以卖药为生时曾流浪到杭州,亲眼见过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酒泉子·长忆观潮》作者介绍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阅读全文]...

2022-03-28 06:31:54
  • 观潮原文 朋友圈优美句子大全

  • 朋友圈,优美
  • 1、一滴秋雨扑打在我的冷面上,心也凉了几许。

    2、绝望掩埋了欢笑,失望掩饰了一切,我该做的就是学会忘记。寂寞与不安之间徘徊。如果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3、每一寸思念飘在空中,落成一朵花。

    4、我们已经过了为爱疯狂旳年纪,也已经假装完全抹去了那些记忆。

    5、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

    6、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么一个人,他让你的欢笑和泪水都有意义,他善待你,把你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

    7、人生最难控制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8、你别难过,风筝有风,海豚有海,你还有我。

    9、我把对你的喜欢藏进云里,隐于风里,揉进眼里。

    10、生命中,有一个人可以去惦念,是缘分;有一个人惦念自己,是幸福。

    11、你说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

    12、感情就是这样,你伤了别人,无论有意无意,就总会有一个人来伤你。

    13、世界很大,能够相逢的人不多,能够相知的也不多,只有用了心的人,才会放在心上,只有动了情的人,才会有深情。

    14、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5、落叶纷飞到立秋,烦恼随风心无忧,天高云淡人从容,山重水复逍遥游。凉意渐生多保重,冷暖自知记心头,好运永伴你左右,愿你幸福开笑口。

    16、我想,我的心看到你了,欢快的跳动着。看到你的个签我会以为这是对我说的。我不愿想这是自作多情。是我恋上你了。

    17、像华丽的燕尾蝶,失去往日的光彩、变作一片枯死的叶。旋转,飞扬、最后,深陷于龌龊的沼泽。

    18、好男人照顾你的生活,坏男人照顾你的感情。

    19、当生活变得艰难时,当一切都不顺时,也请记着,即使是乌龟,只要它不放弃,就能爬到终点。

    20、色彩,淡淡的就好,深了会褪色;生活,简单就好,复杂了会变质。

    21、我不贪心。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生命中永远有你。

    22、我把万物梦的凋零,他依然在我梦里。

    23、阳光温和,岁月静好。你还没来,我怎敢老去?

    24、我留下最后一滴泪,不留任何挂念的离开。

    25、生命里复杂的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是不尽如意。

    26、深蓝的不是天空不是海洋不是氧气,是我的强词夺理不愿放弃你的决定。

    27、是我太傻太天真,一直把自己当做灰姑娘所以才活的那么卑微。

    28、所谓成熟就是,你要*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29、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30、一杯清新的绿茶,一曲舒缓的音乐,一本优美的文字,一个人,一个安静的下午。

    31、我俩就像在无人岛长大的光**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

    32、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33、让我看看有多少人当初放弃了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34、我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尽所有,爱我所爱。

    35、后来阳光都好晒发霉的衣服读陈年的书,你终究*惯浅尝岁月的孤独却再也不哭。

    36、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不舍,我不得不踏上新的旅程,再遇见下一个美丽的不舍。

    37、我心底空荡荡地难过,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幻灭。我们都没有错,只是被这时光错爱了。

    38、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受了天大的委屈都不会吭声,但听到安慰的话却泣不成声。

    39、风起,是我绵绵的牵挂;云涌,是我的柔柔的思念;雨来,是我细细的倾诉;阳光,是我暖暖的微笑!

    40、永远都不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而后悔,不管是十年前,还是现在。

    41、我最爱苍茫的黄昏,惟有在这种时刻我才会感到有什么伟大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当天色渐暗,黄昏来临时,万物就变得美丽起来,所有的街道,所有的广场,所有在暮色中行走的人,都像蝴蝶花一般美丽。我自己好像也变得年轻了。

    42、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43、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44、爱是一生磨难,不爱是一生遗憾。

    45、世间情劫,不过三九黑瓦黄连鲜,糖心落底苦作言。

    46、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约好要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散失。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

    47、只有一个人的努力,无论如何也达不成两个人的关系。无论友情还是爱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

    48、多年以后,我不小心哼出了你的容颜,就像睡着的白梅梦见了春天。

    49、因为秋天的到来,心中弥漫起来一种的忧伤,挥之不去,尘封的记忆总是很清晰的打开。

    50、很多时候,当事人是没感觉到痛苦的,但会被围观者逼着痛。

    51、或许今天你过得很糟糕,但是明天总会是崭新的。

    [阅读全文]...

2021-12-26 05:14:56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句子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语录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说说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名言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诗词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祝福
与观潮相关的一首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