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立春日感怀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立春日感怀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立春日感怀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立春日感怀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立春日感怀的古诗意思
《立春日感怀》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春日感怀的古诗意思,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吧。
《立春日感怀》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诗意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队里。
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③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阅读训练题目
1、人们评论说诗人“漫把金盘簇五辛”一句极为巧妙,请分析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2、人们评论说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动人”,请结合全诗具体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此处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诗人表面写在新春到来之际,按照传统*俗凑个“五辛盘”,取迎新之意,聊应新春节景;实际写诗人军务繁忙,有家难回的孤寂无奈。立春之日诗人内心五味杂陈,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种种情感交织,内心矛盾重重,百感交集、其状正如盘中五辛。
解析:这类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注释可知,“五辛”与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有相通之处,用菜之“五辛”喻心之“五味”,一语双关。解答这类题,首先点明诗中所用的手法,即比喻和双关;然后结合诗句“漫把金盘簇五辛”进行具体分析;最 后可点明作者“孤怀激烈”的情感。
2、这首诗通俗易懂,作者自叙心事,娓娓道来。诗人感 叹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春天来临,写出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自问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写出了军事 烦扰、不得抽身的无奈;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一片忠心报效祖国,但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流,写出了诗 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作者通过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实但情感真挚。
解析:这类题考查赏析语言风格和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通读全诗,品味诗的语言,判定其质朴通俗的风格,然后结合诗句来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如由“匆匆马上又逢春”和“关河底事空留客”来揣摩作者的感慨,由“两行清泪为思亲”和“孤怀激烈难消遣”来分析作者的思亲和报国之情。
于谦在前线作战,念及家中老母,感忠孝两难全,写下此诗催人落泪
数千年来,泱泱华夏出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他们以血肉之躯,或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或在生死一线之间,一往无前;或在世人误解之时,负重前行。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谦,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2岁的时候,于谦看见石灰窑煅烧石灰,便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句。这一句,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着同样的精神和信念。
而于谦也一直将文天祥当作偶像,一生都供奉文天祥的牌位。民间还一直流传一个故事,说于谦出生前夕,其父于仁梦到文天祥,说是要转世投胎做于家的子嗣。于仁醒来之后,于谦就出生了。
于仁因为太过吃惊,加上怀着对文天祥的崇敬,所以为儿子取名“谦”。
于谦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土木堡之变后保卫京师。他在朝廷做官的时候,正是明英宗时期,这个皇帝十分宠幸宦官,不做正事。因为当时有“三杨”辅佐政事,加上太皇太后张氏掌舵,明朝这艘船到也行驶在正道。
不过三杨去世之后,一位叫做王振的宦官,开始带着明英宗胡作非为。后来,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带领二十万大军征讨瓦剌。但因为王振的胡乱指挥,二十万大军被也先打败,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擒住。
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纷纷要放弃北京南渡,却被于谦喝止。于谦在朝廷上大声斥责群臣,让他们以宋朝南渡为戒,并且他和孙太后等人主张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一起抵御瓦剌。
于谦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原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中战死),负责防御。因为于谦调度有方,屡出奇谋,也先带领的瓦剌军队被击败。于谦带着明军追到了居庸关。
击退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立春,于谦想到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心中感慨,写下一首七律《立春日感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旧年过去,新年又来,来去之间,白发渐渐增多。如今在前线作战时期,戎马披甲,却又逢立春。这个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自己却不能在长辈身边尽孝,不能为家中小辈尽责。
颔联的“关河”,意思是关山河川之意,在句中指边塞。“底事”意思就是“因为什么事”。边塞为何要留客?是因为国事,诗人不得不留在边塞,保家卫国,守护黎民百姓,是他一生的理想。
只是,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令人不禁惆怅不已。“贷”在这里可以解释为“饶恕”,岁月不饶恕人。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警句,是千古流传振奋人心的名句。上句的“丹心”,就如文天祥中的丹心一样,装的都是为国为民,不掺杂任何私利。旁人写这句诗,或许有作态、夸口之嫌,而于谦写下这句诗,却铿锵有力。
下句则是对亲人的那份愧疚和柔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诗人用“寸”来形容“心”,也是表达这层含义。既然选择了忠义,则很难成全孝,所以只能空留两行清泪。读者也不禁落泪。
就像前文所说,所谓的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亲友家人。瓦剌大军压境,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于谦像是定国柱石一般,那时在众人眼中,他顶天立地。可是,在佳节、明月夜,于谦也会感到孤独和思念。
最后一联说,孤独的情怀,不能排遣,只能凑个五辛盘,自己迎接新春。“五辛”就是用盘子装着葱、蒜、韭、蓼蒿、芥,这是古代的一种民俗。
这首诗,虽然艺术成就说不上多高,但从中,能够体现一位英雄的柔软,同时也能感受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这是因为他们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立春日感怀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日感怀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立春日感怀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权影摇春燕料,木秒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春》
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播旋剪称联权。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诗》
南宋范成大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酷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读懂古诗词之读朱熹《春日》
黄丰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我们思考的是,泗水,在孔子的老家山东,朱熹是否在此地春游赏玩?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说白了,就是朱熹为了写出自己对孔子儒家思想的魅力的领悟,自己在想象着,或者在意淫着泗水河边的风光,闭着眼睛畅想着泗水河边的风光万紫千红的大好风光,想要表达自己对儒家思想精神光芒的感受!
等闲的人,一般人都能认识到,春天是万紫千红,只要是春天,无论大红大紫,无论小花小叶,无论是名贵的牡丹,月季,还是普通不起眼的打碗花,刺金花,甚至槐花,桐花,都给人以美丽,充满生机,有无限风光!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那么,以此推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应该能够感受到圣哲孔子的思想光辉的!
朱熹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
朱熹曾经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熹理学,就是等闲人,也就是一般人,一但认识到东风的魅力,就会看到,祖国处处是春天。就像我们原来我你说,*思想的光辉,普照万物,让人间变成美好的春天!
这就是典型的宋诗特点,哲理入诗!
这也很容易形成空洞说理,板起面孔说理,道貌岸然,假大空的情况。多亏朱熹这首诗还有经典的名句,升华了诗歌的价值!
因为宋诗主要想着表现哲理性,往往都是描绘事物,叙述事件都过于笼统,模糊。概括,泛写,实写,模糊都是诗歌创作的大忌!
诗歌审美思想有四大特征,一是想象,二是典型细节,三是修辞手法,四是韵律。
朱熹这首诗就犯了好几条错误忌讳。前两句,以凡俗之语说*凡之事,常见之景,概括描绘,毫无新意。但有一个好处,衬托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形成名言警句。也能给人以惊奇之感。
但这毕竟“头巾气”太冲了,这就是书生语,这就是儒生语。胡应麟《诗数》中说,“曰仙,曰禅,皆诗中本色。惟书生气象,一毫不得著诗。儒者语言,一字不可入诗。”
诗歌最讲究的是什么呢?什么是诗意呢?永远说不尽的最美好的心里向往!而且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永远达不到的!调动读者的内心感觉动力,去想象完成生活向往!
诗人们是最敏感的,是凭凡俗智慧来感受世界,哲学家是凭着玄奥智慧来理解世界。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
诗歌讲究的是,情深,味浓,格高。味浓,就是诗味,就是能让你陶醉其中,喝酒一样,酒不醉人人自醉。是一种纯真无邪,也可能是天真顽皮,就是最简单的人性,最真实的人性,最美好的人性!这就是诗歌的张力,魅力,能让你去想想,扩大你的认识高度宽度深度,能让你向正方向去思考,就是高格调!
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写诗的一种常用方式,写出自己心里想象中的事物的美好。不留痕迹,读者还以为是写实的,写的是眼前景物。这就是著名的意淫的方式。
感怀春日之组诗
一生命的色彩
很多时我们忽略了树木
沉默式的语言,过多的
追求花儿开方时的灿烂。
其实每种生命都有自己的色彩:
*凡的能久经风雨,
明艳的往往极其短暂。
二枯草
这季节老掉的牙齿
再也咀嚼不出春天的滋味,
但岁月会给你盛大的.奠仪
把你埋葬在这浩瀚的芳冢里。
三岁月的温度
微风像一只温度计
他一遍遍抚摸监测着大地
然后把结果回馈给太阳
让太阳用最理想的温度去操控
地球这只装满新奇与缤纷的孵化器。
四太阳是乌贼鱼
太阳这只乌贼鱼在游向另一片
光明之海是,总会贴着地皮从天边
朝大地放个屁,那浓浓的墨色
与氤氲会悄无声息腾起,
就像黑暗之海升腾遮天的潮汐。
胜(shènɡ)日(rì)寻(xún)芳(fānɡ)泗(sì)水(shuǐ)滨(bīn),
无(wú)边(biān)光(ɡuānɡ)景(jǐnɡ)一(yì)时(shí)新(xīn)。
等(děnɡ)闲(xián)识(shí)得(dé)东(dōnɡ)风(fēnɡ)面(miàn),
万(wàn)紫(zǐ)千(qiān)红(hónɡ)总(zǒnɡ)是(shì)春(chūn)。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鉴赏: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拓展资料: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宋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宋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卒谥“文”。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辑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顶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万紫千红总是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扩展阅读
少有大志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据《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在10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诗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m.ju.51tietu.net)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古诗立春日感怀的诗意
写春日感怀的古诗
古诗春日是写立春的吗
汉宫春立春日的古诗
感怀古诗的诗意
陆游的立春日古诗
人日立春的古诗意思
汉宫春立春日的古诗背景
立春古诗词的诗意
春日登楼怀归的古诗意思
春日的诗意古诗
《春日》古诗的诗意
古诗春日的诗意
立春杜甫的古诗意思
陆游的古诗立春日注音版
春日的古诗的诗意短
春日古诗的诗意情
古诗春日胜日的诗意
立春郑渊洁这首古诗的诗意
《春日》古诗的诗意意思
春日这首古诗的诗意
立春杜甫的古诗意思及注释
春日古诗的诗意秦观
古诗春日的寻芳诗意
春日杂咏的古诗诗意
关于春日的诗意古诗
古诗春日的诗意正版
春日古诗的诗意教材
春日朱熹古诗的诗意
春日古诗的详细诗意
徽韵的古诗词
跟计划相关的的古诗
写秋天的古诗繁体
和山和水有关的古诗
有关边防的古诗
李白写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关于风雪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古诗最少的
深情坚定的古诗词
带有塞的古诗
有关苏州夏天的古诗词
古诗文理解性的选择题
描写夏天小孩捉蟋蟀的古诗
与君子令有关的古诗词
描写福的古诗词
七八横的古诗词
形容感同深受的古诗词
像送别一样的古诗词歌曲
关于加餐的古诗
描绘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了了的古诗
感谢领导关注与支持的古诗词
写嫁妆的古诗词
韵母是ai的古诗词
形容孩子笑声的古诗
关于中草药五味子的古诗
形容利出一孔的古诗
醉倚青鸾上碧霄的古诗
节日祝福的整首古诗
错过行程的古诗
描写微风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