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故宫建筑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故宫建筑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故宫建筑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故宫建筑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故宫建成于哪个朝代?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你知道故宫建成于哪个朝代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你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答案: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故宫简介:
故宫建筑面积15.5万*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历史变迁:
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紫禁城墙附*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朝初年诸王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等等。
故宫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则建造。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以黄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造过程
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府的地位,以北*为北京,改北*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的昌*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建筑布局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故宫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皇宫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那么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皇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1、北京故宫的建造朝代:明朝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北京故宫的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是皇帝的“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府的地位,以北*为北京,改北*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的昌*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3、明朝时期的北京故宫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的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 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就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4清朝时期的北京故宫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的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门票设置
北京故宫门票价格旺季60元,淡季40元。2014年7月1日,北京故宫限流分流方案公布了试行方案,具体为3项试行方案——年票方案、主题免费开放日方案、单日内分流方案。故宫年票采用实名制,按自然年度发售年票,每年10月开始发售下一年度年票。按照年票方案,在一年内(自然年)可凭票参观10次(不含专馆),每年10月开始发售下一年度年票。
2014年12月开始,故宫在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以此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与文化氛围。教师、大专院校学生、现役军人等五类人群将有机会在特定时间免费参观故宫。
2015年6月13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故宫将正式实行每日8万人次的强制限流措施。为防止黄牛党利用故宫的限流政策高价倒卖门票,2015年6月13日,故宫将同步实行全员实名制购票政策,并实行旅行社团队全部通过网络预订门票,也提倡散客通过网络预订门票,逐步提高网络预售比例。淡季网络门票降至20元,并适时推出手机售票除了网上购票,故宫还将推出手机售票。
2017年5月,故宫博物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长单霁翔称,拟在2017年第四季度(10月下旬)起,取消现场售票,实行全网络售票参观,最终实现“分时段售票、分时段参观、有效控制观众流量”。
2021年11月1日,故宫博物院门票预售期由10天调整为7天,其他购票规则不变。
安全保障
2012年5月,故宫官方通过*向*提出开展“*安故宫”工程的建议,以彻底解决故宫存在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7大安全问题。2013年4月,“*安故宫”工程得到*批准立项,计划到2020年完成。
吉祥物
2014年11月23日在厦门首度对外亮相。源自*传统的吉祥龙凤,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吉祥物设计始于2013年9月,历经*10月,数易其稿后方正式定稿,吉祥物身上的服饰、补子、朝珠、龙帽、凤冠都经过专家考证,力求精确。
此次发布的吉祥物身着清朝服饰,未来还将推出身着明朝等其他朝代服饰的吉祥物形象,并以吉祥物为主题,开发一系列与故宫相关的文化产品,并用于动画、出版物、文化纪念品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交通信息
公交
北京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夜1路、专2路公共汽车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地铁
乘坐地铁1号线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
提示
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来。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故宫在春节期间只有除夕那天闭馆,正月初一到初六正常开放。这对很多想在春节期间浏览故宫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春节期间游故宫,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感觉古代皇家的气派和辉煌,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过法。
当然会有很多朋友选择春节期间待在家里,或是去别的地方游玩。所以闲石特意找到几首描写故宫过春节的诗,借助作者的描述,一起来感受几百年前故宫的春节盛况。
乍回斗柄又芳晨,端月元阳万象新。
竹叶向风消积雪,梅花除腊报初春。
彤庭启节迎祥始,邃阁兴文起草频。
每绎晦翁真乐处,早知天意即生民。
我国古代所说的元旦,和现在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而是指春节,即是大年初一。从诗中我们了解到,那一年的春节,北京正巧下了雪,上天把故宫给装扮起来。想那雪中的故宫肯定美得和仙境一般,而且也如诗中所写,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新春气息。瑞雪兆丰年,竹报*安,梅开富贵,万象更新,更是举国同庆,万民同欢。现在的我们借助镜头和网络,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故宫四时的美景,也能在天涯海角共同分享来自四百年前的祝福。
太蔟初分来万国,融融淑景动青阳。
曈昽翠盖祥云覆,缥缈兰宫瑞气扬。
节遇三元开宝历,时逢四始奉霞觞。
山呼拜舞臣民乐,愿颂千年正未央。
根据很多影视剧里的情节我们就能猜出,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到慈宁宫给孝庄皇太后拜年的情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人类能做得更好。古代九五至尊的皇帝以身做则,孝行天下,在新年第一天给祖母拜年,送上祝福。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时至今日,孝道在现代社会也得到大力提倡。愿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乐享天伦。
一线走金蛇,随风舞势斜。
腾空为瑞气,落地是祥花。
元旦延千喜,春雷响万家。
声中四十字,手速八回叉。
新年放爆竹是我国的古老传统。宋朝王安石的诗就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在很多地方都已实行禁放的规定,我们就从诗中感受一番燃放爆竹的热闹场面吧。闭上眼,想象在故宫上空放起了各种烟花爆竹,那可真是又美又壮观。记得去年元宵节,故宫上演了两场灯光秀,那可是一票难求啊。我们现在借助科技手段看到的灯光秀,肯定要比当时皇宫里的爆竹烟花更绚烂更精彩更环保。如果弘历知道的话,估计要羡慕我们这些现代人了。
喜声瑞气遍皇州,春旭先辉北阙楼。
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
诏书宽大衔金凤,岁德耕耘利土牛。
日励自心强不息,敬天勤政又从头。
古人在新年第一天写字、画画,叫做新年试笔,也是一种祈福,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学业大有长进。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希望福气永远伴随着自己,皇帝自然也不例外。作者在诗中寄予了非常美好的新年愿望,前两句写全国到处都喜气洋洋,春回大地。第三四句写三羊开泰,五福临门。第五六句写政通仁和,年年丰收,百业兴旺。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勉励自己,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闲石把这首诗送给朋友们,借助这来自数百年前的问候,把最吉祥的祝福送给朋友们。
天下人增岁,寰中物报春。
簋樽酬上日,礼乐本彝伦。
大典疏情谊,内朝展燕亲。
青阳欣序启,茀禄迓天申。
映座椒花丽,盈庭鹭羽振。
和*歌敛福,敷锡万方民。
春节的传统之一就是合家团圆,这在皇家也不例外。皇帝虽高高在上,可也有家人有亲情,也讲究人伦孝悌,春节也要和家人吃一个团圆饭,希望家庭和睦。现代社会改变了很多,但是人们依然期盼家庭和睦。正如歌中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谐社会离不开和睦的家庭,愿家家都和睦美满,亲情浓浓。小家幸福了,社会就和谐了。
通过这五首诗,我们看到魏巍庄严的故宫也有亲情的一面,那些曾经生活在里面的人,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期望,而这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春节作为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期盼团圆、幸福,不论古今,不论贵贱,所有人的愿望都是一样的。不论在哪里过春节,闲石都为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古时候的宫殿建筑都是穷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来建造的,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因为战争,迁徙,导致了许多古代宫殿建筑都崩塌消失,仅存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不多了,下面让小编带你浏览下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的风光吧。
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建筑简介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方米,建筑面积15.5万*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十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主要特点
1、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华表以确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标竿,取长短相等的两表,观测早晚其日影长度相等的两点,将其连成一线,即为正东正西方向。一般建筑立木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开沟奠基。*之前,立雕饰石柱为华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并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成为一种装饰。
2、*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3、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4、屋顶正脊两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质兽头装饰,戗脊上饰有若干陶质蹲兽,歇山式屋顶(中和殿)有宝顶。
5、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器具花纹如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其它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6、宫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描写故宫诗句
导语:故宫内的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描写故宫的诗句总汇,欢迎借鉴!
紫禁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
皇家气派余惊叹,文物古迹旷世鲜。
——游故宫 七绝
幽深古色史多秋,痛耻遗痕抹既留。
衰败清宫昏弱主,签约外痞掠烧楼。
只知刮敛民财吏,哪有护国忠将侯。
今盛应思昔日辱,流传后继解国忧。
——故宫游感
鸟瞰禁宫四四方,红墙碧水沐天光。
昔为凤舞龙吟地,今却楼空椅背凉。
帝位难传千舵手,皇威岂镇百花香。
——登景山观故宫
午门墙外絮纷飞,白骨堆成一族威。
天子高居临万下,怨魂无处诉心扉。
——咏故宫午门
重檐翠瓦缀天绫,砌玉楼栏嵌彩龙。
凤阙云龙盘玉柱,金桥碧水绕宫廷。
庄严肃穆金銮殿,剔透玲珑御景峰。
喜看今朝诗盛世,神州大地赋歌声。
——故宫游感悟
旧日明清帝王园,进宫只准众*。
如今百姓来堂殿,尽可游观国宝颜。
——故宫游感 七绝
琼楼仙阁势恢宏,天下皇家第一宫。
圣主威临前殿内,娇娥苦守后庭中。
檐牙勾角遮清月,松柏弓躯现老翁。
滚滚长江水东逝,荣华富贵转头空。
——故宫咏怀
盛京皇宫,金华盈盈,
宇内瑰珍,民族萃菁。
高墙隐皇家之神韵,
宫苑居京城之形胜。
四塔拱卫,引曜日月,
成就方城气势;
八门叠关,阡陌通衢,
尽显帝都恢宏。
怀远门远怀江山关隘,
抚*门*抚天柱崇隆。
西华东华,通天阊阖;
东钟西鼓,晨暮交鸣。
六部衙门,十王府庭,
都察理藩,府库仓廪。
三官中心庙,南北伽蓝苑,
四*烟尘起,照壁飞蛟龙。
文德武功二坊,闳衍巨丽,
记文韬武略,文章武备,
文治武成;
东西下马御碑,伫立两厢,
命天潢贝勒,股肱将臣,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王沂孙《庆*·水仙花》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听说儿童挑荠菜,青青只有故宫多。——朱厚章《秦淮绝句》
故宫久零落,一洒增余辉。——杨时《送赵循道赴都讲》
秦兵西来取钟虡,故宫禾黍秋离离。——苏轼《渚宫·渚宫寂寞依古郢》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苏轼《渚宫·渚宫寂莫依古郢》
荆棘荒凉绕故宫,梵楼突兀画图中。——杨维桢《承天阁》
繁华过眼如转蓬,故宫禾黍秋芃芃。——刘基《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黄尘落日大江流,紫陌微寒故宫草。——夏完淳《故宫行》
衣沾寒食雨,花发故宫墙。——梅尧臣《辛著作知西京永宁》
青牛处处迷行踪,白鹤归来余故宫。——戴表元《春溪恶寄孙常川》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陈孚《真定怀古》
白水循往辙,丹陵访故宫。——皇甫汸《乐府十二首(嘉靖丙寅作)》
旧主已随烽火遁,将军犹入故宫来。——张宁《伍子胥渡江图》
西来访故宫,不识隋与唐。——金天羽《慈恩寺浮屠俗名大雁塔》
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杜牧《隋*》
俯故宫兮一慨,越宇宙兮无邻。——张载《虞帝庙乐歌辞》
*古代建筑毕业论文(精选5篇)
*古代建筑和古老的中华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端和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系统,通过*的古代建筑,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传统文化思想的脉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建筑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古代文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文人构成古代了唯一的上层社会,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营建活动,把*传统的自然观带入了建筑创造之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的根本特征
【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堪舆;模山范水;古代建筑
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了“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自然的代表“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靠天吃饭的人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看作是内心深层的最高境界。*古人在营建都市、构筑房屋、庙宇时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合乎天地成为人们内心中自觉的精神意识。
*文化的起源与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大状卦》中有:“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之说,“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解释为屋边(“宇,屋边也”)。《淮南鸿烈.览冥训》“宙,栋梁也.”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宇”、“宙”这两个字,在古代他的基本含义是与建筑有所关联的.然而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又被用来表示无限的自然时空.如“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二《杂说》四部丛刊本)*古人将表示天地自然的宇宙与表示房屋的宇宙等同视之,天地即是宇宙;宇宙也是房屋,作为人们着风挡雨的房屋在*文化的起始就被赋予了“天地入吾庐”的文化内涵.
*古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依托自然,这成为*古典建筑的根本特征。根据自然地形随形构筑,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因、借”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相辅相承,即所谓的“托体同山阿”。建筑借山势表雄伟,因水形而奇峭。秦始皇统一*,大兴土木,建筑了庞大的阿房宫。阿房宫北依渭水,南向秦岭,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以象太极”将宫殿与大尺度的自然山水辉映交融,把建筑溶入自然,借自然界恢宏尺度,来体现大秦王朝气吞山河的不凡风度。
作为这一东方民族群体的“人”,无论宫殿寺庙或是作为建筑群体的城市,村镇或分散于乡野田园中的民居,也一律体现出一种关于“宇宙图景”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时令、风向、星宿的象征主义。*先民把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动、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孤立存在,在*人看来,自然与人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古人通过观测天象预测未来,根据自然灾变来解释社会内部的变乱,分析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来揭示居住者的吉凶祸福,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顺应自然。人受到天,地,自然的制约。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必须“则天”行事,遁“天道”而生存。人道,合乎天道,人的所有活动都力求达到自然、天地与人的亲和统一。
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依托的建筑更是要适应自然,*先民在进行营建活动之前必须“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追求天时,地利,以达到兴旺人和的目的。考察建筑本身的布局以及建筑所处的环境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从而形成了*古典建筑密不可分的“风水”观念。距今6000多年前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有了典型的风水例证。(丁一等《*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第6页)风水观念的形成是*古人自然观念发展的直接产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经验积累,《周礼·地官司徒》“以相民宅”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由此可见风水的主要功用在于探寻人们生活的环境,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寻找人与自然结合的最佳点,从而达到人居与自然的和协统一。*人选择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都是依靠风水的观念来确定的。建筑四周山环水绕,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追求环境的封闭与均衡,背阴向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具有日照、通风、取水、排水、防涝、交通、灌溉、采薪、阻挡寒流、保持水土、滋润植被、养殖水产、调整小气候,便于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等一系列优越性”(侯幼彬《*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95页)。这种山环水抱,重峦叠嶂、山青水秀、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的和谐风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
魏晋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以老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思潮勃兴,文人士大夫纵情山水,为了摆脱世俗伦理的束缚融身于大自然中去畅情。寄情于春山秋水之间,畅游于茂林修竹之境,文人雅士融身于大自然之中,修身养性,离尘悟道,将人身与情感都融身于自然之中,接*自然。居住建筑的营造也开始追求自然野趣,私家宅院成为“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张家翼《*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这为后来*园林的演变发展起到方向性作用。
一般而言,园林建筑特别是文人园林是*古人对待自然思想的集中反映,*面布局灵活多样,刻意追求以小见大,景有限而意无穷,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模山范水,在*地上凿池为水,堆砌假山,小径通幽,通过借景,造景叠山,理水等手法,努力使人工的建筑消融于天然环境之中,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的艺术境界。清代乾隆时营造圆明园时提出,“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从这里不难看出圆明园在营造时注重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乾隆造的“静宜园”,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环山,静宜园因山势高低层层构筑建筑物,与周围的苍松翠柏、溪流瀑布、峭壁悬崖,相融相和。避暑山庄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康熙《芝径之堤》)。风水理论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产物,它彻头彻尾地影响着*几千年来的营建活动,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城市,村落,等方方面面,在*的营建历史中我们很难找到风水不涉及营造活动的例子,也绝找不出违背自然规律不与自然相融相承的实例。
*古代营建活动中师法自然的思想不仅仅局限在园林的处理上,在建筑布局,城市建筑中也同样有很多因乎自然的例证。《三辅黄图.咸阳故城》中有“筑咸阳宫……引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秦始皇不仅在其宫殿周围引水筑山模法自然,在他用七十余万人的劳工,挖郦山而筑的陵墓里也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史记.秦始皇本记》)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比像天界河汉,将河流贯流城市,将大片山林,水体括入城市,如随唐长安城,将乐游园、曲江池山水景观纳入城市空间体系。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古代文人的自然观念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文人构成古代了唯一的上层社会,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营建活动,把*传统的自然观带入了建筑创造之中。*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就在建筑营建活动中形成了。
参考文献:
[1]王贵祥.中西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探微. 建筑史[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魏士衡.*自然美学思想探源[M].北京:*城市出版社, 1994.
[3]王振复.*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4]王鲁民.*古代建筑文化探源[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5]侯幼彬.*建筑美学[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6]罗哲文,王振复.*建筑文化大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摘要:*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多样性、主流、环境、木构架特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古为今用,创造出*特色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古代建筑
一、*古代建筑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建筑是一代人生活*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
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首府*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
*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人的民族审美*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在古代*,封建思想牢固,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思想意识,所以古代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庭院的建筑方式体现了古人门第思想深固,另外这种庭院结构也能体现当时庭院主人的家世如何。一般情况下,庭院的规模和庭院主人的财势官力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有了古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一入深似海”。
这种错落有致的院落结构不仅加深了古人之间的门第思想,而且也给我们后人今天参观留下了几许神秘色彩。
此外,我国还保留了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房屋。这也四合院也体现了古人庭院式组群布局建筑。古人不仅爱将生前居住的地方建成庭院式结构,考察很多官宦人家的墓地,很多也是“庭院式”结构的,古墓中主墓是墓主人的死后栖息所,而除主墓外还有好多坟墓在古墓中,这些坟墓构成一个“庭院式”结构,把亲人死后也可以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古人生死相依,封建迷信。
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古人无疑是最有想象力的。我国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牛马蛇神之类的动物作为依托来建筑的,在我国许多古楼之中,有很多房梁,支柱等建筑上都有龙凤的雕刻,让人望而生畏。而古楼的楼顶四周也多以神兽动物来装饰,给人一种威严感。
而*古代的石狮应该是中外显著的标志之一。石狮多半放在古代权威人家的门口“看家”,让对主人有非分之想的小人望而却步。同样,石狮高大威猛,目光凶狠,给人一种威严感,象征主人的财力与权势。是家里、门第雄厚的代表。
《红楼梦》中贾府无疑是当时最为有实力的家庭之一,而大观园的门面上也同样矗立着两个石狮,象征着贾府的势力。
此外,*古代的建筑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不过,古代建筑在用色方面也是有阶级之分的。不是每种颜色都是可以随便运用的。即便如此,我国古代的建筑无不体现了一种大气、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尤其是在佛门之地、皇宫贵族的应用,让人看后无不感慨天朝的壮观,浮想联翩。
五、古代建筑与“风水”的结合
风水之说也是起源*,并且可以说是流传至今,在现在,我们很多家庭盖房子还会找风水先生算上一挂。而在*古代,由于古人对封建迷信的依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所建建筑每一处都有风水之说。尤其是国都选址,皇陵建造,无不是“风水宝地”。古人崇尚“天时、地利、人和”,而这里的风水就是讲的“地利”,而风水宝地之处多是高山多水之处。先不说这些地方是否真是风水宝地,但是这些远离尘世的地方多少可以使人心灵沉静,是佛家陵墓的首选之处。也可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水宝地了。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风水所说不需要雕饰,只需要选择。在选择风水宝地时,我们首先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恶”,与此同时,风水之说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天然美,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
其次传统风水学说追求的美,就是整体的美,而并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 这种整体美,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美,首先是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上的和谐统一,而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美。 这种和谐,又和古人中庸的思想和为一体了。
六、总结
建筑的历史美,主要是体现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上。我们人类的每个时代,均是用它所有的技术来创造建筑。而那些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被我们欣赏的道理。
一、木结构——*古代建筑的结构
*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已有七千年。据考古发现,在300*方米的范围内,最少有三栋以上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其中一座长约23米,进深约8米。木构件建筑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有榫卯,这是*古代木结构建筑已发现的最早的遗存。如果我们把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遗迹当作*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真正”起点,那么,*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
*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
抬梁式构架是*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木结构的建筑几乎都是有一定的制作规范。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地说明了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书中提出“以材为祖”的材份制,即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数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清工部《工程做法》记载了这一体系的最后形态——斗口制。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建筑的起点是以间为代表的房屋,宫殿是房屋的扩大,它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柱子更高、梁坊更长、间数更多而已。
二、大屋顶——*古代建筑的形式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赞美故宫雪景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赞美故宫雪景的诗句
故宫的秋,一首风花雪月的诗
有人说
故宫一入秋,便成了紫禁城
建于明朝的.紫禁城
经风经雨
五百年春秋,五百年冬夏
月缺星移
化身成为今时的故宫
隔着经年的时光
沉睡着一城故去的梦
秋时,梦回
故宫是一首风花雪月的诗
古老而浪漫的中国
自这首诗里,款款而来
循时看景
春,自是江南的曼妙
秋,却推北国的清丽
而故宫的秋
来得格外清,来得格外净
来得格外有韵味
天是空明的碧蓝色
墙是侬丽的朱红色
光从槐树叶底丝丝漏下
道旁堆满金电影的落叶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都复刻着当年的诗意风流
秋于江南
是将隐未隐的婉约
是草木未凋的惆怅
而于故宫
却是一场冗长陈梦的醒来
万物如新,如诗
秋日故宫,悄悄
行走在故宫,道旁叶落堆积
满阶红叶暮,冉冉秋光遮不住
一路厚厚的秋黄
一路暖暖的秋阳
人行其上,心也变得柔
朱阁转,绮户低
碧瓦飞甍,斜阳落于高高的屋脊
飞翘的檐角上,仙人骑凤而去
余下滚滚红尘,与厚厚光阴
一尺青砖小巷,隔开道道朱红宫墙
渌水轻荡漾,倒影映古波
百年故宫,凤仪犹在
故宫的秋色,色如美人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秋色,唤君来
把酒尽斜阳
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古典诗文总有整齐的建筑美,传统建筑也藏着优雅的诗韵美。
当诗歌遇上建筑如何含情带意?今天一起品读古诗文中的中国传统建筑吧~
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台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
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王勃《滕王阁诗》
………………………………………………………………
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
榭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舫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轩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
我该如何称呼您呢——
*上的旗帜、*、齿轮和麦稻穗
纪念人民的英雄,人民*
小须弥碑座的四周盛放着民族之花
——牡丹、荷花、菊花
是你常开不败的灼灼年华
尘土和血泪,潮湿和阴晦
拼命朝着西南大后方撤退
再荒芜的路上,也有你淡而持久的清香
散落阡陌,纵横山水,万古流长
歌你,颂你,爱你的人太多
岂止你颜边恰到好处醉人的漩涡
康河的柔波里荡漾着天宇般巨大的沉默
真正的建筑用心精准的测量和图画着
与金色的理性为邻,光辉迷人的院落
你是诗句、是图画
是哲学家经营一生的信仰和思索
那我该如何称呼你呢——
浪漫的女诗人么?
你却把最旺盛的精力献给了图纸和画笔
我们的建筑师呀?
你却把那些关键处的署名留给了丈夫
梁先生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罢了?
你却把好不容易从生活的琐碎中抽出
抽出不同于普通家庭主妇的忙碌劳苦
仍然挑不出恰如其分的称呼
唯独想起你说过的一句从前
——“你是人间四月天”
[赞美建筑的短篇诗歌]
关于故宫建筑的古诗
形容故宫建筑唯美句子
宫廷建筑的古诗
描写皇宫建筑的古诗
描写皇宫建筑的诗句
建筑诗句
古诗描写建筑的句子阿房宫赋
古诗中的建筑
含有建筑的古诗
游故宫的古诗
建筑的句子
古诗形容建筑的
古今建筑的古诗
古诗描写建筑的
古诗赞美建筑的有
描写建筑的古诗
建筑标语
写徽派建筑的古诗
古诗赞美建筑的
天气与建筑的古诗
成都建筑的古诗
表示建筑的古诗
关于建筑的古诗PPT
关于建筑的古诗300
赞赏建筑的古诗
汉族的建筑古诗
建筑的名言
描写建筑的诗
写建筑的诗句
故宫之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