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关于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2) 语录(1) 说说(6) 名言(526) 诗词(789) 祝福(1) 心语(565)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 月夜,杜甫,诗人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杜甫《月夜》赏析,一起来学*一下。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原籍囊阳,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为了与杜牧李商隐区开来,又称“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解释: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赏析: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阅读全文]...

2022-01-01 21:47:52
  • 描写月夜的古诗有哪些(分享月夜古诗配画)

  • 月夜,分享
  • 月圆中秋,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由于某些原因,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一起团聚,只能在月华初上,天地一片静谧之时,对月思念。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月夜思念的诗词,诗人或望月兴叹,或临江而赋,或对雨而眠……他们将内心的思念诉诸笔端,化作绝妙的诗句流传下来。

    在那一个个动人的思念的夜晚,那些真诚的感情是那么美好。今天,一起来读一读八首月夜的诗词,一起来体会那诗味的思念。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唐-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唐-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月夜怀故人

    宋-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月夜怀徐冰壑

    宋-顾逢

    静掩书斋对短檠,夜深风*人清。

    遥思万壑千山里,猿正啼时月正明。

    月夜怀徐照

    宋-赵师秀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

    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

    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月夜怀友人

    清-蒋葆元

    不作远游客,那知离别情。

    怜君年最少,于我谊弥亲。

    凉意侵蟾影,秋怀起雁声。

    几时酬旧志,烟水订鸥盟。

    [阅读全文]...

2022-07-14 18:55:31
  • 关于月亮的古诗配画

  • 月亮
  •   月亮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不禁想起了关于月亮的。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玉阶怨》

      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阅读全文]...

2022-05-13 19:00:46
  • 月夜忆舍弟古诗(月夜忆舍弟全诗赏析)

  • 月夜
  • 公元759年,安史叛军攻陷汴州、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陷入战乱之中。杜甫为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战乱阻隔了杜甫与诸弟们的联系,引起了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于是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一诗,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驻防军中的鼓角声阻断了行人,秋夜的边塞传来一声大雁的哀鸣。在这个秋天,形势危急,秦州地区的驻军高度警惕,时刻戒备着,即使是在夜里,诗人依旧能够听到军营里传出来的鼓角声。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人们都躲在家中,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此时,一声大雁的哀鸣,使秋夜显得寂寥空阔的同时,也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这只孤雁仿佛是自己的化身,离群独飞,孤独而惆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颔联承接首联,点明时序,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在这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肃杀之气越来越多,这更能触动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更是如此,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却认为还是家乡的月光更明亮。其实,月光无所谓哪里更明亮,诗人把不符合情理的事说得如此郑重,从中可见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乡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我虽然有兄弟,但都各自分散,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现居何处,无法打听他们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以来,人们为躲避战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就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生活中,诗人与弟弟们失去了联系。此时,叛军已经攻陷中原地区,听闻这一战况,诗人更加为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弟弟们而担忧,但他们却生死未卜。在这一联中,“有”和“无”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我寄出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因为得不到弟弟们的消息,诗人尝试着按照以前的地址给他们写信,虽然希望渺茫,但除此而外,诗人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寄出的家书却因战乱的阻隔而迟迟地寄不到地方,真可谓“家书抵万金”了。诗人无法消解心中的乡愁,又想到目前战乱还没有结束,一时之间,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沉痛不已。

    在白露之夜,孤雁的哀鸣,他乡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乡愁,但战乱使兄弟分散,并且阻隔了道路,亲人之间不通消息,一时之间家书抵万金。诗人知道,这种痛苦的根源是国家局势的动荡,只有国家恢复了和*安定,人民才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1-06 13:01:58
  • 月夜古诗刘方*赏析(月夜古诗有怎么样的感情)

  • 月夜,感情
  • 唐.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④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⑤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⑥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⑦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翻译】

    朦胧的月色映照着千家万户,寂静的庭院一半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一半则笼罩在暗夜的黑

    影中;抬头仰望,天宇寥廓,月色空明,星斗阑干。

    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这叫声透过绿色的薄薄窗纱传入诗人的耳朵

    【作品简介】

    《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

    。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

    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创作背景】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

    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

    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

    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

    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作者简介】

    刘方*(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

    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

    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

    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3-25 16:35:47
  • 端午古诗配画

  • 端午,文学
  • 端午古诗配画

      端午最适合欣赏着古诗,看着配画,一起吃个粽子了。好不文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端午古诗配画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阅读全文]...

2021-12-20 18:23:47
  •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 月夜
  •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鉴赏】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全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注释】

      1.戍鼓:戍楼上的禁鼓。鼓声一响,宵禁开始,人行即断。边秋:边地的秋夜。一雁声:只有孤雁鸣叫。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这里说一雁声,是在感物思弟。

      2.“露从”句:露是夜夜白,今乱离中人,逢白露节,觉得它是从今夜始白。“月是”句:月是处处明,因心怀故乡,所以认为月是故乡明。

      【赏析】

      [1]这首五律约写于乾元二年,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这年九月,叛军史思明陷山东、河南,杜甫的两个弟弟都在这一带。杜甫携家避战乱于秦州,与弟弟音讯隔绝,写出这首抒写怀念之情的诗。

      [2]“戍鼓”二句: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秋边,秋天的边地。何义门曰:“‘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瀛奎律髓汇评》)《谜诗谈》曰:“……‘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二句写战争使道路阻断,诗人在深秋的边地听到一声雁鸣,深秋雁声使人想起鸿雁传书,也勾起怀亲之情。

      [3]“露从”二句:《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又曰:“感物伤心,今夜白,又逢白露季候也,‘故乡明’,犹是故乡月色也。”

      〔4〕“有弟皆分散”四句:杜甫远在秦地,弟兄飘零西东,流浪无定,所以说“无家”,既无家,又到哪里去问死生?因而“寄书长不达”,况且兵革未休,在战争中存亡未卜,隐含着弟兄们能否团聚的疑虑。

      这首五律以容易引起人们思乡的雁声、白露节、月明三者构成边秋对月怀亲的意境;抒写了身经离乱,弟兄分散,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无,存亡难保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忧虑。“今夜白”、“故乡明”、“无家问死生”这些凄凉的意象,深化了思念的情切。“月是故乡明”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④问死生。

      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连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重点字词解析】

      ①合弟:对人谦称自己之弟。②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③这天或许是白露。④无家:意指兄弟分散,家不成家。

      【诗歌鉴赏赏析】

      杜甫在对这类思亲怀友常见题材的处理中,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诗一起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拎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请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人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凡为神奇的本领。以上四句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成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诗由望月转人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迭”,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阅读全文]...

2022-07-17 20:40:51
  • 春天的古诗配画

  • 春天,写作
  • 春天的古诗配画(精选80句)

      春天,是希望纷飞的季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春天的古诗配画(精选80句),希望喜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5.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

      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朱熹《春日》

      10.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____杨巨源《城东早春》

      11.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____杜牧《赠别》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1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____杜甫《绝句二首》

      1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1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19.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____秦观《春日》

      20.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2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____王维《相思》

      2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杜甫《春望》

      2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2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高鼎《村居》

      2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6.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2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29.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0.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1.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___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____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杜牧《江南春》

      3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____杜甫《春夜喜雨》

      36.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____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3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____卢纶《长安春望》

      38.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3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4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2.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4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

      4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____韩愈《晚春》

      45.春日游,杏花吹满头。__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46.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____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____武元衡《春兴》

      48.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阅读全文]...

2022-07-18 20:00:01
  •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月夜忆舍弟翻译及注释)

  • 月夜
  •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图片来自花瓣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图片来自花瓣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图片来自花瓣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阅读全文]...

2021-11-26 17:05:34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句子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语录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说说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名言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诗词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祝福
月夜这首古诗的配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