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关于写梁祝传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梁祝传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梁祝传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梁祝传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21k+) 说说(3) 名言(582) 诗词(82) 祝福(308k+) 心语(26k+)

  • 梁祝赏析

  • 梁祝赏析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祝赏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

      摘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海内外人们所高度赞扬和喜爱,它不仅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且乃至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民间爱情故事,所表现主题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为我们传诵了一曲经久不衰的动人爱情悲歌。

      关键词:

      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结构分析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用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往往赋予着人们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如此,它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 梁与祝的爱情传说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二、乐曲《梁祝》的诞生

      1957年,何占豪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时,他们经常下乡演出,每次都拉外国曲目。何占豪慢慢发现,听他们拉琴的人越来越少。他开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呢? 当何占豪被梁与祝这两位演绎的千百年来都为世人传诵的动人爱情故事感动时,他便决定了要以它为素材用小提琴为世人谱一曲动人爱情悲歌。起初,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戏曲音乐。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陈钢被派来与他合作。经过几个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有趣的是,当时曲子中并没有“化蝶”这一段,因为他们执着地认为新*的年轻人不应该迷信:音乐学院领导听后哭笑不得,指出这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他们这才“放心”地把“化蝶”补出来,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被誉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 曲《梁祝》的结构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种曲式结构,它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

      I、 呈示部

      乐曲的呈示部包括主部、副部和结束部三个部分。—开始,是—个散板的引子。弦乐器以轻轻的碎弓奏出柔和的震音为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明快的长笛吹出了清秀华丽的旋律。优美的笛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江南的三月,那儿是水秀山清,鸟语花香,—派明媚秀丽的大好春光。随后,独奏小提琴拉出了极为美丽动人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双簧管和长笛则在句尾轻轻地加以应和。这—抒情的歌唱性的旋律柔美深情,感情真挚,很好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真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当独奏小提琴在深沉的G弦上以八度重复这一主题后,出现了

      大提琴与独奏小强琴的相互对答,以表现梁祝于草桥亭畔偶然相逢,互诉*生,继而折柳为香,双双结拜的情景。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以弦乐与木管组合而成活泼的节奏型引子后,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音调也来源于越剧的过门,因此在旋律风格上与主部主题较为接*。但由于节奏、速度上的不同,使它带有描绘,与内心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一定的对比。这一主题回旋出现了三次,巧妙地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在读书之余欢乐嬉戏的情景。

      中间插入了两个插段,第一插段部由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互相模仿时对答,十分抒情,犹如两人心心相印,长谈不倦。第二插段由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的演奏手法奏出更为轻快活跃的旋律,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的弹奏。短小音型

      的反复和模进,生动地描绘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园中,互追逐玩耍的情景。整个副部段落充满生气,表现出欣喜欢快、纯真无邪的情趣,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同窗求学时陪同手足、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呈示部的结束部,是描写祝英台与梁山伯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慢板段落。先由独奏小提琴拉出一段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来的深情的旋律,音乐委婉地起伏。像是在惋惜,又像是在叹息……这里,作者巧妙地加进了两个用休止隔开的小句逗,使音乐形成顿挫,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一步三回的情景。随后,出现了独奏小提琴与独奏大提琴的模仿对答,一前一后,交相缠绕,十分缠绵而又感人地刻画了梁祝与长亭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一片柔情。

      II、展开部

      展开部通过铜管严峻的节奏,阴沉的旋律表现出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然后,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表现了祝英台的悲痛与反抗,继而,乐队奏出了明朗的音调,描写了主人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憧憬。“楼台相会,”又是以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的形式出现的,缠绵的音调如泣如诉、时分时合,表现了梁祝之间的爱慕之情。忽然,音乐急转直下,弦乐快速切分,激昂果断,小提琴采用了我国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在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之后,鼓乐齐鸣乐曲达到高潮,表现出祝英台为了爱情不惜舍弃生命而纵身投坟的壮烈情景。

      III、再现部

      再现部,引子的主题再次出现,仿佛把人们带人了仙境。它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爱情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把人们带入神仙般的境界中。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爱情主题。由于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这时的爱情主题较之在呈示部中出现时,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这种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最后,音乐在慢板中静静地结束了。

      四、乐曲主题

      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一直在民间被人们广为流传。这个古老的动人爱情传说所表现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使它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传。而由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创作的《梁祝》一曲也刚好把爱情这个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人们的面前,这也是之所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后就深受海内外人们喜爱的原因。

      在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创作的《梁祝》一曲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悟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爱情为作品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开掘体现出深刻而又感人的民族化《梁祝》音乐主题的开掘,运用了小提琴艺术的特有方式,即将故事中“草桥结拜”、 “英台抗婚”、 “坟前化蝶”三大主要情节。分别安排在奏鸣曲式的三个主要部分之中。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表现爱情的民族化主题。第一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表现的是纯朴美丽的爱情主题;第二部分的“展开部”。表现的是勇于抗婚的爱情主题:第三部分的“再现部”。表现的是忠贞殉情的爱情主题。同时乐曲也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祝英台面对理想的爱情而不能在人世间实现,只有在死后的天堂里圆梦的痛苦。而其原因便是*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到的封建制度中的父权压迫之苦。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罪恶的深重。与此同时,又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即祝英台的纯洁与完美、以她特有的情感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敬幕和感动。

      五、乐曲的创作艺术风格

      《梁祝》小提琴曲协奏曲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同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首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单乐章交响乐作品。作者从中撷取了梁祝想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这个三个最主要的戏剧情节,采用刻画戏剧冲突的西洋奏鸣曲结构,相应地通过呈示部—— 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加以表现。同时作者又从地方剧的优美音调中提取了音乐素材,通过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向人们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六、 结束语

      追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接触的音乐应该是数不胜数,能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却很少,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是如此地让我难以忘怀。每当那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心中荡漾着依旧是那不变的触动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化蝶的结局虽不圆满,但是却因为这种残缺的美,让这个悲凉的故事,流传到今天,流传到永远……

      设计意图:

      我一直都想尝试在小班上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偶然间,我在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时,不经意地放了《梁祝》,让他们练功,孩子们说:“真好听!”有的孩子还跟着曲子翩翩起舞,于是,我便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课。旨在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

      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

      2、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

      准备:

      1、布置花园场景、各种各样的花。

      2、自制蝴蝶、丝巾、花带、蝴蝶头饰、蝴蝶翅膀。

      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

      1、孩子们,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呀,我们带上我们的好朋友蝴蝶一起到花园里玩。

      2、幼儿随音乐手持蝴蝶游玩。

      3、我们累了,小蝴蝶也累了,那该怎么办呢?(孩子想办法),那好,就让我们的小蝴蝶在客人老师那里休息一会儿。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1、欣赏第一遍音乐。

      孩子们,来,我们坐下静的听音乐吧!

      提问:听完这段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欣赏第二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好像看见了谁?它在干什么?(蝴蝶)

    [阅读全文]...

2022-01-29 08:36:58
  • 梁祝听后感

  • 梁祝听后感(精选8篇)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感情故事,昨日晚上,小编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下面是梁祝听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

      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感情故事,昨日晚上,网上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感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前奏响起,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感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经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境,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可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明白,这一松,就不明白何时才能重逢。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感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我的感情负责。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

      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最终,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从侧面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之后,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现祝英台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奏完最终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终,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天宇下花成蝴蝶,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

      这种完美也许就是真正的感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点缀,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来扩张,它只是一种清新甜逸的爱,散播每个人的心灵中间……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的情绪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明白原先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我此刻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后听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杯具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杯具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下完美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最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情绪更加沉重起来。

      在本学期,我选取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上课时会很简单,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我的乐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赏,能够说我对音乐是仅限于聆听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情绪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向引导着我们直接应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课上欣赏了几部很著名很优美的歌舞剧,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既欣赏了搞笑的故事情节,又欣赏到了优美动人的音乐。

      在课后的时光,我自我查找了一些经典优美的音乐存储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音乐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因为你的情绪会跟着它而起伏。欢快的音乐会令你很轻快愉悦,悲伤的曲调会让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忧伤。激扬的音乐会让你充满奋斗的力量。在我所听的音乐中,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最扣我心弦的还是经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感情故事,在我国能够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梁祝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杯具,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感情的赞美以及对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

      细听《梁祝》能够感受到,根据故事的发展,乐曲能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的旋律从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让你觉得仿佛置身于初春雨后蓝天白云,青草绿树,鸟语花香的美景当中。一切都显得恬静而完美,这预示着梁祝二人即将开始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间加速,转为活泼欢快的回旋曲。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学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和三年同读共玩的欢乐情景。在跳跃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时也体会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互相欣赏,以及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的爱慕之意。当这一段回旋曲后,音乐又逐渐变得舒缓而哀伤,那里表现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载长亭惜别的情景。此时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舍和依恋,仿佛听到了他们絮絮地说着临别时刻的叮咛和相约再见时刻时祝英台内心的娇羞又期盼的情。紧之后低沉的音响似乎在预示着杯具即将发生。

      第三部分开始旋律变得沉重而充满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却得知自我已被许配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英台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却以失败告终。乐队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祝英台惶惶不安的情绪得以体现,同时也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控诉。随后,乐曲变得舒缓起来,同时也充满哀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这一段表现的是梁祝“楼台会”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诉衷肠,但无奈造化弄人,内心充满哀伤。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变的凄苦哀怨,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凄然之声就像祝英台此时的绝望、无力的哭泣和内心暗暗做好的打算。之后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到达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让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投入坟墓的情景,看到了感情的伟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感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

      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老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能够表达想法,也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光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完美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一样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小时候就听说“梁祝”是人间难得的故事,但那时却不明白和所谓难得,带自我慢慢长大,才明白,那种难得就是真正的感情,是人间难得感情,直到上了这门音乐欣赏课才懂得:虽然梁祝的感情故事是个杯具,可是剧作者仍把期望留给人间,让他们双双化成蝴蝶,和煦的阳光中飞舞,享受着感情的愉悦,并且子孙繁衍,千古流传。

      听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处,它们的故事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感人,都让人觉得那才是人间最幸福的感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听着这首曲子,我们的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其境,想不感动都很难,想不动情都很难,心随着曲子波动,思想随着曲子跳动,我们的感觉真的很激动,很激动,但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最终结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么完美的一对竟然最终难逃这一劫,最终还是双双死去;欣喜的是,这一对情侣最终死也死了一块,他们不能够一齐做人,就双双的华为了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飞禽走兽或宠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他象征着和*、自由、感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求和称颂。

      人们喜爱蝴蝶,和*的环境是第一位。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状态,人们哪有心境去欣赏美丽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感情和幸福均无从谈起。编写故事的人期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远生活和*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和新生,享受感情和幸福。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自我的所爱双双化为蝴蝶,他们没有那个混乱的时代寻到自我的真爱,所以他们宁肯离开人间选择死亡而寻找自我的感情。

      我想必须有不少同学写《梁祝》的听后感,网上也有许多关于这个作品的鉴赏,相信教师看过的围绕这首曲子写的文章不胜枚举。有同学劝我另选题材,我有犹豫过,但最终仍旧未改变决定。我憧憬感情,所以我对《梁祝》有着特殊的热忱。

      《梁祝》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是小提琴协奏曲。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

      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古筝独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杯具,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表达人们对忠贞于感情的赞美以及对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筝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较二胡更加润滑、更加浑厚,听起来让我感觉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所以,我认为以古筝弹奏《梁祝》更能表达其意。协奏版本的《梁祝》,经过独奏和乐队协同能够演绎更多的场景,表达不一样的情感,听起来是最有感觉的,可是我很多人都欣赏过,就不再重复协奏版本的分析,转而尝试对古筝独奏版本进行分析。

      独奏版本存某些缺陷,故事情节只能经过较为单调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来表达。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筝的低音缓慢拉开了故事的序幕,那里我联想到的是嫩绿的草丛和散发着淡淡香气的鲜花风中摇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紧凑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场,虽然男扮女装,但仍旧难掩其楚楚动人的姿态。弦音出现一小段滑音,好似表达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怀。随后音乐节奏放慢,浑厚的弦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过程。继而主旋律不缓不急地奏出,时而伴随着轻快、调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读、同享喜忧的生活。活泼的音乐渐渐消退,随之而来是轻而慢的弦音,犹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语还休的压抑心境。之后音乐先是低沉阴暗,后则表现为高音和加快的节奏,刻画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紧之后的时而单音调断断续续、时而连音连绵,宛若楼台会中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随后音乐出现高音连续,偶尔伴随着单音调的出现,激昂果断,表现了英台哭灵并跳入坟内的情景。最终音乐一转,音调宛若两只从坟中飞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完美的想象中结束。

      此前,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因为个人的乐感很差,不会打节拍,不会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赏。这也是我选这门课的原因。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黄教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确定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能够表达想法,也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今日的政治学*之前,张尔带领我们欣赏《梁祝》,她很自然地结合着音乐解说着,一会说这时出现的是舒缓的小提琴的声音,又一会说,此刻出现的是阴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觉得音乐很好听,而听不出这声音来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个人能理解的是不一样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理解的也是不一样的。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同一天背出同一段课文;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听写都能拿满分。这样想来,今日批改听写时的郁闷也就消散了。原本,我是设想狠狠惩罚那些听写错了十来个的孩子,因为,上次布置听写时,我已经研究了他们的承受本事想让他们根据自我的现有水*或选择听写30个,或听写40个,最多也就50个。我这个教师应当不是“狠心牌”的吧。可是,摆我面前的是什么?78分,68分,甚至刺眼的58分!所以,我怒火丛生,我想着一个一个惩罚的招儿,不巧,今日是无作业日,故而,我的很多惩罚措施只是停留我的脑海里。当时,甚是遗憾,而此刻,我感激这“无作业日”,他让我的浮躁、不理性扼杀萌芽阶段。我应当好好反思。是的,细想,上一周外出学*,这一周回来忙着赶课,急了点,粗了点,故而,忽略了细节,光记得“赶!赶!赶!”更让我愧疚的是,抄写19课生字时,才发现第17课生字居然还没有写上,我呀!我让“忙”乱了我的教学节奏,我有足够的底气去质问他们吗?如果说,也有同学听写取得好成绩,或者满分,那是因为他们夺了一份额外的勤奋。

      很多时候,做教师的想不明白,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大胖子,我必须能理解那些跑50米气喘吁吁的孩子;如果我是没有音乐细胞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对着口风琴手足无措的孩子;如果我是记性很差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把课文背了10多遍还背不出的孩子;如果我是色弱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画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如果……如果……这太多的如果警醒着我。我的工作不一样于其他,不允许有太多的如果。

      今天的政治学*之前,张尔带领我们欣赏《梁祝》,她很自然地结合着音乐解说着,一会说这时出现的是舒缓的小提琴的声音,又一会说,现在出现的是阴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觉得音乐很好听,而听不出这声音来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个人能接受的是不一样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接受的也是不一样的。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在同一天背出同一段课文;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听写都能拿满分。这样想来,今天批改听写时的郁闷也就消散了。原本,我是设想狠狠惩罚那些听写错了十来个的孩子,因为,上次布置听写时,我已经考虑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或选择听写30个,或听写40个,最多也就50个。我这个老师应该不是“狠心牌”的吧。可是,摆在我面前的是什么?78分,68分,甚至刺眼的58分!所以,我怒火丛生,我想着一个一个惩罚的招儿,不巧,今天是无作业日,故而,我的很多惩罚措施只是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当时,甚是遗憾,而此刻,我感谢这“无作业日”,他让我的浮躁、不理性扼杀在萌芽阶段。我应该好好反思。是的,细想,上一周外出学*,这一周回来忙着赶课,急了点,粗了点,故而,忽略了细节,光记得“赶!赶!赶!”更让我愧疚的是,抄写19课生字时,才发现第17课生字居然还没有写上,我呀!我让“忙”乱了我的教学节奏,我有足够的底气去质问他们吗?如果说,也有同学听写取得好成绩,或者满分,那是因为他们夺了一份额外的勤奋。

      很多时候,做老师的想不明白,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大胖子,我一定能理解那些跑50米气喘吁吁的孩子;如果我是没有音乐细胞的,我一定能理解那些对着口风琴手足无措的孩子;如果我是记性很差的,我一定能理解那些把课文背了10多遍还背不出的孩子;如果我是色弱的,我一定能理解那些画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如果……如果……这太多的如果警醒着我。我的工作不同于其他,不允许有太多的如果。

      小时候就听说“梁祝”是人间难得的故事,但那时却不知道和所谓难得,带自己慢慢长大,才知道,那种难得就是真正的爱情,是人间难得爱情,直到上了这门音乐欣赏课才懂得:虽然梁祝的爱情故事是个悲剧,但是剧作者仍把希望留给人间,让他们双双化成蝴蝶,在和煦的阳光中飞舞,享受着爱情的愉悦,并且子孙繁衍,千古流传。

      听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处,它们的故事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感人,都让人觉得那才是人间最幸福的爱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听着这首曲子,我们的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在其境,想不感动都很难,想不动情都很难,心随着曲子波动,思想随着曲子跳动,我们的感觉真的很激动,很激动,但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最终结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么完美的一对竟然最后难逃这一劫,最终还是双双死去;欣喜的是,这一对情侣最终死也死在了一块,他们不能够一起做人,就双双的华为了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飞禽走兽或宠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他象征着和*、自由、爱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求和称颂。

      人们喜爱蝴蝶,和*的环境是第一位。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状态,人们哪有心情去欣赏美丽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爱情和幸福均无从谈起。编写故事的人希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远生活在和*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和新生,享受爱情和幸福。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自己的所爱双双化为蝴蝶,他们没有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寻到自己的真爱,所以他们宁肯离开人间选择死亡而寻找自己的爱情。

    [阅读全文]...

2022-03-22 12:10:41
  • 描写梁祝爱情的古诗词

  • 爱情,文学
  • 描写梁祝爱情的古诗词

      导语:梁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梁祝爱情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清·许大就《祝英台碧鲜庵》:

      “女慕天下土,游学齐鲁间。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伯也不可从,洁已殉古欢。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闭,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春秋荐萍藻,灵响来跚跚。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清·史承豫《荆溪竹枝词》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浙江余杭籍的罗邺创作的《蛱蝶》七律诗,咏出了“梁祝”的传说,这是至今看到的唐诗中唯一的'与梁祝相关的诗歌,也是至今发现的最早反映梁祝故事的古诗词,又是至今最早反映梁祝“化蝶”的文学作品。

      《蛱蝶》诗如下:

      草色花光小院明,短墙飞过势便轻。红枝袅袅如无力,粉蝶高高别有情。俗说义妻衣化状,书称傲吏梦彰名。四时羡尔寻芳去,长傍佳人襟袖行。

      小品剧本《梁祝》

      地点:野外。 人物:梁山伯,祝英台

      画外音:祝英台跟着梁山伯一起进了私塾,一起谈天论地,喝酒划拳……哦,拿错旁白了,他们一起谈天论地,引吭高歌。但是,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祝英台的父母和马公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祝英台捉拿归案……这一日,祝英台和梁山伯在野外依依惜别。(场外一顿群殴之声"你怎么念的旁白""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梁山伯:祝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咱们就此别过吧……(低下头去)

      祝英台:梁兄,此时此刻,你难道就没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梁山伯:我……(欲言又止)没有……

      祝英台(伤心地唱):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扭过脸去不愿再看)

      (梁山伯去劝祝英台,被英台一把甩开)

      梁山伯:英台,别伤心了,你看,这只蝴蝶翅膀上写着字呢。

      祝英台:你骗我。(仍然不回头)

      梁山伯:我念给你听:我是一只小小鸟,爱你可把性命抛。英语日语全不怕,台上台下都叫好。

      祝英台:我……爱……英……台……(缓缓地转过头去看着梁山伯)

      梁山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祝英台(惊喜地):梁兄,你这话可是当真?

      梁山伯(跪下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你说:我爱你!如果要我给这三个字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里一定要用方言说,这段台词已经快被说烂了,如果不用方言的话,最终的效果将会……)

      祝英台:梁兄,你不要再说了(蔡依琳《说爱你》音乐声响起)

      (二人跟着音乐声边舞边唱,只唱一遍。最后一句"这一刻,我终于勇敢说爱你"一定要两个人互相指着唱出来)

      (音乐声突然停)

      祝英台:Bye~

      梁山伯:赛又拿拉~(找不到日文输入法,理解意思就是了)

      (二人从两侧下场,灯光暗下,第三幕结束)

      第四幕

      地点:教堂内。 人物:祝英台,马公子,神父,4名侍者

      (婚礼进行曲响起,祝英台很不情愿地被马公子拉入教堂。4名侍者撒纸屑庆祝,2人走到神父面前时,4名侍者同时转身,拿出清扫工具开始清理刚刚撒下的纸屑,然后排成一队退场)

      神父:马德才先生,你愿意娶祝英台小姐为妻吗?

      马公子:我愿意!(拉住想跑的英台)

      神父:祝英台小姐……

      祝英台:No!

      神父(对马公子):她说的什么鸟语?(马公子摇头,神父转向祝英台)小姐,请你用普通话回答:你愿意……(被英台打断)

      祝英台:我不愿意!(使劲挣脱马公子的手,跑下场)

      马公子:英台!等等!(追下)

      神父: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情侣,愿上帝保佑你们,阿门~(划十字)

      (灯光暗下,第四幕结束)

      作者:梦mèng眞愛

    [阅读全文]...

2022-05-25 02:50:46
  • 梁祝听后感10篇

  •   梁祝听后感(一):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感情故事,昨日晚上,在网上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感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感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经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境,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可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明白,这一松,就不明白何时才能重逢。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感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我的感情负责。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

      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最终,在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从侧面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之后,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终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终,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

      这种完美也许就是真正的感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点缀,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来扩张,它只是一种清新甜逸的爱,散播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间……

      梁祝听后感(二):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的心境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教师的讲课后我才明白原先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我此刻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教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教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终听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杯具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杯具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完美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最终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境更加沉重起来。

      这几天在听艺员杨采妮演绎的《梁祝》,那优美的曲调,凄凄惨惨,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感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进,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于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远古赶来,嬉戏在曲谱上下,仿佛在还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

      歌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感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

      瞬间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那以往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静寂独立,拉开一道长长的思念!

      心碎,弦断,仅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

      多情的双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恒古的缠绵和凄美.

      是谁,在千年感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望那悲惨的感情不要复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祝听后感(三):

      我想必须有不少同学写《梁祝》的听后感,网上也有许多关于这个作品的鉴赏,相信教师看过的围绕这首曲子写的文章不胜枚举。有同学劝我另选题材,我有犹豫过,但最终仍旧未改变决定。我憧憬感情,所以我对《梁祝》有着特殊的热忱。

      《梁祝》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是小提琴协奏曲。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古筝独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杯具,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感情的赞美以及对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筝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较二胡更加润滑、更加浑厚,听起来让我感觉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所以,我认为以古筝弹奏《梁祝》更能表达其意。协奏版本的《梁祝》,经过独奏和乐队协同能够演绎更多的场景,表达不一样的情感,听起来是最有感觉的,可是我很多人都欣赏过,就不再重复协奏版本的分析,转而尝试对古筝独奏版本进行分析。

      独奏版本存在某些缺陷,故事情节只能经过较为单调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来表达。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筝的低音缓慢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在那里我联想到的是嫩绿的草丛和散发着淡淡香气的鲜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紧凑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场,虽然男扮女装,但仍旧难掩其楚楚动人的姿态。弦音出现一小段滑音,好似在表达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怀。随后音乐节奏放慢,浑厚的弦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过程。继而主旋律不缓不急地奏出,时而伴随着轻快、调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读、同享喜忧的生活。活泼的音乐渐渐消退,随之而来是轻而慢的弦音,犹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语还休的压抑心境。之后音乐先是低沉阴暗,后则表现为高音和加快的节奏,刻画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紧之后的时而单音调断断续续、时而连音连绵,宛若楼台会中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随后音乐出现高音连续,偶尔伴随着单音调的出现,激昂果断,表现了英台哭灵并跳入坟内的情景。最终音乐一转,音调宛若两只从坟中飞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在完美的想象中结束。

      此前,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因为个人的乐感很差,不会打节拍,不会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赏。这也是我选这门课的原因。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黄教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确定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能够表达想法,也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梁祝听后感(四):

      听过梁祝凄美可是唯美的故事之后,料想没人不很欣慰的笑了。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生最打的快事莫过于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哪个跟我异常要好(男),然后可能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当作男人啦,会吧,也许真的有这种也不必须啊。谁说此刻就没这种神人。我相信至少。

      结果我好像都和他们一齐去过洗手间,一齐掏出小鸡鸡出来尿尿玩,咳,怕是祝英台没来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

      对,最美丽的日子是什么?这个画面好像很久很久出此刻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门口高喊一声“亲爱的,我回来啦!”然后是轻轻的开门,探出个齐肩短发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期望她5岁)“妈妈,爸爸回来了!”然后跳到我怀里,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妈妈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说话,可是我能看得见她眼里的爱意。是这个家的。“先陪妞妞玩,饭立刻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要拉起女儿“走帮妈妈干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儿说笑时偷偷的瞄着老婆,恰好她也是这样。我想这就是默契吧。打发女儿去睡之后,我们相视而笑,呵呵,我们相拥钻进被我准备开始的时候,我的小可爱突然闯进来“爸爸妈妈,我要和你们睡,我要和你们睡!”显然这是甜蜜的烦恼,可是我喜欢,我想我的亲爱的也同样享受。即便女儿破坏了好事,可是我爱她,也爱她。就是这样。在和老婆一齐哄完宝宝睡觉,我说“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娇嗔“就你不正经!”我甜蜜的笑着,我期望,我愿景的美丽人生就要这样,在外面再多的风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门前释然。我要让妻子感觉每一天都在和我恋爱,我要让女儿每一天都缠着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在我的脸颊留下最美丽的花脸。

      梁祝听后感(五):

      在本学期,我选取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上课时会很简单,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我的乐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赏,能够说我对音乐是仅限于聆听而已。可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情绪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向引导着我们直接应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课上欣赏了几部很著名很优美的歌舞剧,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既欣赏了搞笑的故事情节,又欣赏到了优美动人的音乐。

      在课后的时光,我自我查找了一些经典优美的音乐存储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音乐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因为你的情绪会跟着它而起伏。欢快的音乐会令你很轻快愉悦,悲伤的曲调会让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忧伤。激扬的音乐会让你充满奋斗的力量。在我所听的音乐中,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最扣我心弦的还是经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感情故事,在我国能够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梁祝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且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杯具,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感情的赞美以及对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

      细听《梁祝》能够感受到,根据故事的发展,乐曲能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的旋律从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让你觉得仿佛置身于初春雨后蓝天白云,青草绿树,鸟语花香的美景当中。一切都显得恬静而完美,这预示着梁祝二人即将开始的欢乐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间加速,转为活泼欢快的回旋曲。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学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和三年同读共玩的欢乐情景。在跳跃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时也体会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互相欣赏,以及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的爱慕之意。当这一段回旋曲后,音乐又逐渐变得舒缓而哀伤,那里表现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载长亭惜别的情景。此时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舍和依恋,仿佛听到了他们絮絮地说着临别时刻的叮咛和相约再见时刻时祝英台内心的娇羞又期盼的情。紧之后低沉的音响似乎在预示着杯具即将发生。

      第三部分开始旋律变得沉重而充满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却得知自我已被许配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英台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却以失败告终。乐队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祝英台惶惶不安的情绪得以体现,同时也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控诉。随后,乐曲变得舒缓起来,同时也充满哀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这一段表现的是梁祝“楼台会”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诉衷肠,但无奈造化弄人,内心充满哀伤。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变的凄苦哀怨,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凄然之声就像祝英台此时的绝望、无力的哭泣和内心暗暗做好的打算。之后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到达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让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投入坟墓的情景,看到了感情的伟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感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

      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教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能够表达想法,也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光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终,我想说:音乐是一种完美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一样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仅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梁祝听后感(六):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的心境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教师的讲课后我才明白原先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我此刻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教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教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终听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杯具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杯具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完美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最终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境更加沉重起来。

      梁祝听后感(七):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够让我的情绪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教师的讲课后我才明白原先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我此刻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教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教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终听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杯具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杯具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下完美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最终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情绪更加沉重起来。

    [阅读全文]...

2022-07-17 21:38:10
  • 《梁祝》钢琴谱

  • 音乐,知识
  • 《梁祝》钢琴谱

      梁祝是由小提琴协奏曲所改编而成的古筝曲子。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梁祝》钢琴谱,欢迎阅读与收藏。

      《梁祝》钢琴谱



      粱祝乐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阅读全文]...

2022-04-10 01:33:51
  • 含有梁字的古诗词 带梁字的诗词名句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爱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敬之如鬼神,畏之如雷霆——《梁书·列传·卷三十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梁园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李白《夜坐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列传·卷五十三》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梁书·本纪·卷三》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曹植《泰山梁甫行》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治乱之药石,刑罚为重;兴*之梁肉,德教为先。——《幼学琼林·卷四·讼狱》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一生之内, 当无愧古人。——《梁书·列传·卷二十九》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答武陵太守》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列传·卷五十》

    圆行方止,器之异也;金刚水柔,性之 别也。——《梁书·列传·卷二十一》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列传·班梁列传》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德也狂生耳!——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梁书·本纪·卷一》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佚名《十五从军征》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阅读全文]...

2022-01-29 03:52:48
  • 古诗文经典传承

  • 经典,传承,古诗文
  • 古诗文经典传承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经典传承,欢迎大家分享。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唐代:杜甫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宋代:辛弃疾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野老

      唐代: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洗兵马

      唐代: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阅读全文]...

2022-05-23 05:54:18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文学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阅读全文]...

2022-06-05 06:32:35
  • 满庭芳看岳王传古诗词

  • 满庭芳看岳王传古诗词

      古诗原文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望旌节中原士夫,误*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译文翻译

      能文能武的全才,足可以使南宋中兴,名字永垂青史。其功绩遭到权臣的怨恨,误中权臣的奸计。中原父老再也盼不来北进的王师,赵宋王朝丢弃祖宗的陵庙向南逃去。钱塘路上,风雨凄凄,满含愁怨,洒落在西子湖上。

      注释解释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庙宇:岳飞为国竭智尽忠,挫败了金兵的`侵略,使宋朝得以中兴。

      正落奸谋:落入奸臣贼子的阴谋。

      闪*望旌节中原士夫:弄得中原人民只能遥望宋军撤退,而不能恢复祖国的统一。闪杀:抛闪。旌节:指旌旗仪仗。士夫:宋朝的官员。这句指岳飞破金打至朱仙镇被宋廷召回的事。闪*指代中原百姓。

      误*弃丘陵南渡銮舆:奸臣杀害了岳飞,致使大宋皇帝渡江南逃,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丘陵:泛指国土。銮舆:天子车驾,代指皇帝,即宋高宗赵构。误*指代皇帝,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诗文赏析

      这首小令中歌颂的是宋代名将岳飞,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将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整体上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动人心魂。开头三句对岳飞作概括性的评价、介绍。“披文握武”,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指岳飞有再建宋王朝宋庙社稷之功,足以流芳百世。后两句“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追述被诬身亡的悲剧,一个“却”字,饱含悲愤、痛惜。“闪*望旌节中原士夫,误*弃丘陵南渡銮舆”两句揭示由此产生的后果:丢弃宗庙南逃,收复失地无望。最后三句“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落笔于岳坟。那“愁风怨雨”所凝聚的,正是千古不灭的民族正气,为忠臣的冤魂长掬一腔热泪。全曲前半以叙事为主,后半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动人心魂。 [1] 这支曲子,首句写出岳飞非凡才略。二句接写岳飞的中兴功绩。三句写出岳飞壮烈的一生。四、五句揭露主和派秦桧等陷害岳飞的罪行。六、七句,进写岳飞的英雄业绩,抓住“闪*”、“误*”,这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叙写,把权奸和*误国殃民的罪恶,凝练地表现出来。最后三句抒写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极度悲愤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露出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阅读全文]...

2021-12-10 23:37:31
  • 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节日
  • 1、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7、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8、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0、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

    11、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12、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3、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4、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5、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文天祥《小年》

    16、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17、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18、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1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20、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陈与义《两绝句》

    21、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欧阳修《渔家傲》

    23、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4、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8、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王安石《九日》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3、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4、迎春喜是新元日,试笔惭非白雪才。柏叶未随杯斝动,梅花先傍砚池开。从官猎猎扬鞭过,舞伎翩翩拥索来。绮陌尘香游冶客,尽情檀板按歌台。——陶益《辛未元日书事》

    35、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37、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8、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

    3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1、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杜文澜《木兰花慢·送灶》

    4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3、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44、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5、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6、重阳高会古*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徐铉《十日和张少监》

    4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8、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49、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50、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阅读全文]...

2022-06-16 15:32:22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句子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语录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说说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名言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诗词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祝福
写梁祝传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