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关于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9) 语录(36) 说说(14) 名言(7) 诗词(794) 祝福(4) 心语(5k+)

  •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意思(古诗全文解释及给人启示)

  • 解释,启示
  • 袁凯(1316-?),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人。请注意,此是袁凯,非*,二人名字相差一个字,但年代相差500年,距离相差千里,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河南人。

    袁凯形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召袁凯为御史。开国皇帝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担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对他的皇位形成威胁!所以开国皇帝都要为搞定开国元勋而大费周章,赵匡胤曾经”杯酒释兵权”,搞过不流血的和*过度,朱元璋开始是想和老哥们儿好好处的,但他性格极度敏感而又多疑,大臣们几句不经意的几句话或几个字,他就会往歪处想。徐达夫人谢氏进宫看望老姐妹马皇后,十分羡慕皇宫的富丽堂皇,遂有感而发:”我家不如你家阔绰!”本来一句无心的闲话,朱元璋却听来大有意味,于是召徐达进宫赴宴,亲自为他斟酒,郑重其是地说:”今天,我免你全族之灾。”徐达听起来,皇帝这话很无厘头,我哪里犯*的弥天大罪啦?他哪里知道,皇帝这厢跟他喝酒,那厢御林军已经砍了他老婆的脑袋,他还得感谢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替他灭了口,夫人永远不会吹枕边风,让他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了;他不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也就不会犯下灭族大罪了。

    徐达画像

    成天面对这样的皇帝,许多大臣都感觉朝不保夕,早朝之前都要跟家人做个诀别,安排好后事;倘若回来了,就全家庆祝,居然又多活了一天。袁凯没法阻止皇帝滥杀,但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少惹杀身之祸。鉴于这些开国元勋们大多是”大老粗”,普遍缺少文化知识,袁凯就给他们办学*班,熟悉宫廷礼仪,尽量少说错话,少触朱元璋的霉头。

    一天,袁凯收到了家里的来信。通常家信都要报告一下家的*安信息、家庭琐事,嘱咐行走在外的亲人珍重自摄、努力加餐,但这封信只有短短几行字,所讲的也只是希望他早日回归故乡,全家团聚。联想起在京城为官,整日面对一位猜疑成性的皇帝,那种朝不保夕的担惊受怕,那种独自宦游在外的孤寂感,那种对家人的思念更为强烈,于是抖开纸笺,写下一首《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这首诗把一般家书里应该会说的话全部省掉,只说家书只有短短的十五行,每一行都在告诉他早日回归故乡,把家人对自己的深情与自己盼望早日还乡的迫切心理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整首诗就跟一封家书一样,像是拉家常,风格质朴,用语简练,而情绪上却让人无法不动容。

    但是,”早还乡”又何尝容易?不想做官也会违背朱元璋的意志,引起他的猜疑,不愿意为我出力?想为谁出力?投到敌人那边去吗?那又是掉脑袋的大罪!袁凯只得耐心等待机会,让他早日离开这个是非窝、虎狼窝。

    太子朱标

    最*一段时间,朱元璋要让太子朱标”练*国事”,每当处理重大案件时,都让太子说说他的意见。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很多人,命袁凯把案卷拿给朱标复审。朱标一向主张仁政,于是委婉地表达了不同意见,说杀这种多大臣会搞得人心惶惶,不利于稳定。袁凯将太子的意见回奏皇帝,没想到朱元璋问:”我与太子谁对谁错?”袁凯想,这是一道送命题啊,我哪敢说谁对谁错?但又不得不回答,于是斟酌再三,答道:”陛下执法那是正义的需要,而太子主张不杀也是宽政。”*心而论,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可是,朱元璋却认为袁凯”老猾持两端”,应付他,糊弄他,立时就把袁凯下了大狱。好在有朝中大臣帮忙求情,三天后,朱元璋把袁凯放了出来,仍让他当御史,可每天临朝的时候,就指着他说:”是持两端者!”

    朱元璋画像

    袁凯不知道朱元璋那个”杀”字什么时候出口,时间一长,这种精神折磨简直无法忍受。后来,他听说了郭德成装疯的故事。郭德成是宁妃的哥哥,也就是朱元璋的大舅哥。有一天,朱元璋陪大舅子喝酒,醉眼朦胧之时,发现郭德成头上没几根头发了,就取笑他头发稀疏。郭德成道:”可不是,就这样我还嫌多呢,真想拔光了才痛快。”酒醒之后,郭德成方知闯了大祸,因为朱元璋剃过光头,当过和尚,忌讳僧、光等字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几根头发拔了个精光,并穿上僧衣,整日在家念佛。朱元璋知道后,对宁妃说:”原以为你哥哥是戏言,没想到真是个疯汉子。”郭德成终以”疯”得免。

    影视剧中的郭德成形象

    袁凯由此受到启发,就在上朝时装疯,趴在金水桥上不起来。朱元璋一声冷笑:”昨天还好好的,怎么过一个晚上就疯了?即便疯了也给我押上殿来!”袁凯被架上殿来,却不参不拜,不禀不报,呆呆直立,两眼上翻。朱元璋说:”疯子应该不知道疼。”让人用木钻扎他身子,袁凯强忍疼痛,不动声色,朱元璋才半信半疑,准予袁凯”还乡”。

    戏曲《袁凯装疯》剧照

    袁凯知道朱元璋不会完全相信他,一回到华亭家里,就用铁链拴住脖子,疯话连篇。果然,朱元璋派人来暗中监视袁凯。袁凯在探子面前瞪着眼唱《月儿高》,让探子以为他真疯了,但朱元璋仍然没有完全打消怀疑,继续派探子跟踪。袁凯就让家人用炒面搅砂糖,从竹筒倒出来,形状*的粪便似的,放在墙边。见到探子来探,袁凯捡了就吃。探子回去秉奏,说袁凯真的疯了,连狗屎都吃。朱元璋这才相信,终于放过了袁凯。

    作为”疯子”,袁凯的行踪就自由了。有一次,他到会稽(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全堂村拜会著名诗人杨维桢,*间一位客人展示了一首《白燕》诗,博得大家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自己亦作《白燕》诗一首:”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此时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袁凯却在诗中说”故国飘零事已非”,说明他还是忘不了大元朝,内心里认定自己是元朝的子民。看来,朱元璋的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袁凯说自己曾被朱元璋打动过,入其麾下效力,可是”香梦”不长,就遭朱元璋猜忌,不得不假装疯癫,免职回家,侥幸躲过杀戮之劫。当此暮春时节,他站在梨花庭院内,心中除了孤芳自赏,更有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这是一个惊魂未定的没籍官员,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发出的哀叹,刚好道出了那个时代被蹂躏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所以这首诗被传诵一时,袁凯从此有了”袁白燕”的美称。

    [阅读全文]...

2022-02-23 14:01:23
  • 《京师得家书》原文及译文

  • 《京师得家书》原文及译文

      《京师得家书》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前两句写书信经过三千里的江水送到诗人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至亲希望诗人“早还乡”的愿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师得家书》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京师得家书

      袁凯〔明代〕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译文: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赏析:

      “江水三千里”,写去家之远;“家书十五行”,写家书之短。古代的信笺一般每页八行,这封家书只写了两页不到。惟其去家有三千里之遥,而家书又仅有十五行之短,故这封家书的分量更显得非同凡响,诗人接信后也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两句全用实字,对仗工整,对照强烈,简括凝练。

      在远离亲人的京师得到盼望已久的家书,诗人的.欣慰、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诗的后两句完全可以抒写诗人捧读家书时的激动心情,或写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但诗人却匠心独具,将自己的感情意绪完全抛开不写,只从家书的内容落笔,写在这封仅有十五行的家书中,亲人没有别的话语,只叮嘱自己尽早还乡。“行行”、“只道”突出了“早还乡”是家书中惟一的书写内容,因其“行行无别语”,更写出这是一种千叮咛、万嘱咐,一再反复诉说的话语,两句诗写出了亲人对自己思念及盼望的殷切和深沉,作为诗人感情的折光,诗人强烈的乡思和迫不及待的归情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传》记载,袁凯元末曾为府吏,博学有才辩,议论飙发,往往屈座人。在文网森严的明初,士大夫人人自危,袁凯历仕二朝,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他的处境必然是十分险恶的。家书中亲人切切的叮嘱,固然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包含着对身羁官场的诗人安危的担忧,而袁凯的乡情中包含对惶惶不可终日的仕宦生活的厌弃及对闲适的家居生活的向往。后来,袁凯就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惊惧不已,徉狂免归。因此,这里的“早还乡”,是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内容的。

      这首诗紧扣家书展开叙述,信中只劝早早还乡,与诗人以病免归的情事完全吻合。唐人五绝往往自然真切,不假雕饰。这首诗围绕家书一事,纯用白描,情真意切,恰到好处,颇有唐人之风,在明代怀乡诗中实属难得。

      创作背景:

      诗人袁凯独居在京师,百无聊赖,收到了亲人的来信,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于是写下这首绝句。

      作者简介: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阅读全文]...

2022-05-16 18:51:08
  • 送人归京师古诗鉴赏

  • 送人归京师古诗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人归京师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人归京师

      宋代: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译文

      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山村中仍旧幽梦不断。

      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我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鉴赏

      这首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此诗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

      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古诗中常出现“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48:42
  • 古诗夏日绝句的诗意(夏日绝句的诗词大意)

  • 夏日,诗意
  • 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源于她看到了夏天一种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是李清照的名诗。正是这首诗奠定了李清照无可动摇的爱国才女的崇高地位。因为如果不标明是李清照写的,你会以为是哪个悲愤沉郁的男子的作品。

    因为里面有坚定的人格追求和豪迈的理想。人生就是应该做人中的佼佼者,死,也要惊天动地,留下英名。所以我怀念那霸王项羽,虽然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不愿意忍受所谓的耻辱,像杜牧说的,江东弟子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种妥协。因为项羽自知愧对家乡父老,不愿意苟且偷生。

    诗里并没有夏天,何以认定这是李清照夏天写的绝句呢?她又是在哪里的夏天写的?

    1129年二月,48岁的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时任江宁知府,已经一年多,此时准备调往湖州。此时他接到密报,说驻扎在江宁的一支军队准备叛乱。其实按照常规,赵明诚应该火速上报,并且组织军事力量进行钳制,避免叛乱军队骚扰百姓,这是地方长官的职责。

    但是赵明诚却用了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36计逃为上,他一方面要手下人前去部署抵抗,自己仿佛坐镇堂中,另一方面,却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带着两个亲信,半夜偷偷用箩筐载下城墙,溜了。等到前去处理叛军下属得胜回来,发现赵明诚早已经人去堂空。

    而比赵明诚小三岁的李清照,等到丈夫回家本来是满心欢喜,但是对于赵明诚的惩罚随之公开,赵明诚贪生怕死,置全城百姓不顾,舆论甚嚣尘上,而李清照才得知丈夫回家的理由并非光明正大,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李清照不得不信。

    为什么?李清照一定问过赵明诚。

    赵明诚会给出什么答案呢?

    一,担心有内奸,目的就是要他的性命。因为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不死于沙场,死于自己人的倾轧。

    二,赵明诚对于南宋整个体系感到失望,他不想做官,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家,安排家里事务,准备逃亡。

    三,赵明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三条,显然第一条并没有说服李清照。因为赵明诚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也有自私的一面。第二条第三条,就更让李清照失望了。

    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有过安定浪漫的婚姻。李清照爱着赵明诚,她支持赵明诚的金石爱好,两个人隐居青州,看起来神仙眷属一样。实际婚姻中,也常常有暗礁,比如赵明诚就纳妾,而随着纳妾而来的,是对李清照的冷淡和漠视。但是身为主妇的李清照已经成为了家庭重要的担当和赵明诚的得力后援。

    直到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汴梁和青州。此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淄州,赵明诚先去江宁,但是却让李清照回到青州,她一个弱女子,带着十五车的文物金石,一路和叛军,强盗周旋,这个富贵女子看到了真实的乱世,经历了种种颠沛,生死度外,只是为给热爱金石的丈夫一个交代,也是为保存战火下的文物竭尽自己的力量。

    她愿意相信丈夫,也愿意相信朝廷,总会想办法给人民一个太*。所以当丈夫出任江宁太守时,她的内心是信任的,因为他是她的保护,也是流离失所的江宁百姓的保护神。

    但是丈夫弃城的行为直接震惊了她。过去的种种翻江倒海而来,此人对感情不忠,李清照忍了,因为夫妻久了,女子魅力丧失,但是这次的弃城,让李清照重新审视了丈夫赵明诚的人品,他不足为官,亦不足为夫,关键时候,他永远相到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性命,是他自己的财产,他自己的金石。他眼里从来没有真正的*等,无论对于妻子,对于百姓,对于奋勇杀敌的同僚和下属。

    但是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还能说些什么?赵明诚此时没有官职,他一心一意盘算着如何将自己和李清照带出的家产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藏起来。也许赵明诚没有大错,乱世中想办法活着就是胜利。

    1129年三月从金陵出发,一路前往赣州。夏天因为狂风暴雨,船停在乌江镇。

    此时正是虞美人花开的季节,江边随风摇曳的虞美人深深打动了李清照。是这是项羽自杀的地方,也是虞姬殉情的地方。

    在青州往江宁去的一路,李清照无数次想到的是死亡,如何在匪兵骚扰时自杀,如果丈夫有什么不测,她肯定殉情,沿路到战乱流离的惨况,常常让她不愿意独活,是什么撑着她,是因为她愿意相信丈夫,不是苟且偷生之人,而且曾经对她说,我们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为国家保护文脉。

    但事实证明,丈夫恐怕最爱惜的是他自己吧。

    这世界需要一个项羽一样的人呀,需要他力拔山兮气盖世,需要他危难之时振臂一呼,需要他那样不畏生死的豪迈和慷慨,不是这样的苟且。

    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对着涛涛江水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夏天,无尽的虞美人开花,绚烂如同虞姬的血和心愿,哀悼她的英雄。所以,这首诗里虽然没有写夏天,但是是最凄艳的夏天的景色,将虞姬和豹王项羽之死代入了这样浩瀚壮美的背景里。

    李清照是以自己代入了虞美人花和虞姬,甚至代入了项羽,痛悼项羽,痛悼已经消失的英雄血性。

    你们男人不肯打仗,一味算计,妥协,女子该怎么办,百姓该怎么办?

    赵明诚看到这四句话,百口难言。因为他的确愧对他的官职,他以为李清照会理解他,毕竟已经夫妻*三十年。但是李清照却有自己的逻辑。

    一,你纳妾时,可否想过你对妻子的海誓山盟。

    二,你将妻子置于战火和流离中,可曾愧疚?

    三,你将百姓置于你的生存之后,你的家只是你蜗牛一样的壳吧。

    你自私到只有自己。

    赵明诚没有想到自己在李清照心目中已经如此不堪,那些从前的骄傲,不过是他自己的遮羞布。两个人在婚姻中已经离心离德。

    这年的八月,赵明诚因为朝廷另有调任,他回到建康,也就是江宁,但是因为疟疾发作,等到李清照赶到时,已经弥留。他没有什么话留给李清照,给了李清照一个妻妾成群,家产无多的乱摊子。

    人已经走了,爱恨都已经远去。赵明诚再不好,也是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夫君。在往后的岁月里,怀念带着酸楚。

    她是一颗落在宋朝的虞美人花,一生没有等来救世的英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6-08 07:30:17
  • 浪淘沙古诗的意思(浪淘沙古诗大意分享)

  • 分享
  •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有关变法的人,有关变法的事,层出不穷。

    但是要论影响深远,为广大群众所知,只有两次,一次是商鞅变法,还有一次就是王安石变法。

    但是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著名于世,同时又力主变法,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这一首浪淘沙令,恐怕也只有他能够写出来,因为其余的诗词大师,没有他这样的经历。

    这一首词,我认为有两重含义,表面的和潜在的。

    首先是表面的,词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机遇对人的重要性。世界上不缺人才,缺的是人才能够发挥才华的地方,缺的是能够发现人才的君主。

    同样的道理,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也在四处寻找人才,找到了,就争霸天下,找不到,或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这就是这一首词表面的意思,感概机遇对君主和臣子都同样重要。

    那潜在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是讲知音。叹千古,知音难觅。伊吕两衰翁,对应汤武两个君主,表面上是君臣 ,实际上可以称为知音。

    王安石和宋神宗,也可以说是知音。一个有变法的想法,一个恰好有变法的能力,二者一相遇,那真的是兴王只在谈笑中。

    通读全词,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王安石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以及报答宋神宗知遇之恩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4-06 08:36:38
  • 古诗示儿的大意103句

  • 经典
  • 陆游的示儿的意思

      陆游的《示儿》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①

      死去元知②万事空③,

      但悲④不见九州同⑤。

      王师⑥北定中原日⑦,

      家祭⑧无忘告乃翁。

      解读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成空,

      只为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深感悲痛。

      等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的那一天,

      家祭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们看。

      ②元知:本来就知道。

      ③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④但悲:只是伤心。

      ⑤九州同:指国家统一。九州:即全中国。古时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⑥王师:宋王朝的军队。

      ⑦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定:*定;中原,指黄河下游一带地方,这里泛指被金人侵占的淮河以北的地区。

      ⑧家祭:家中祭祀祖先。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父亲。乃:你的。翁:父亲,即诗人自己。

      ⑨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为收复失地,坚决主张抗金,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他失去官职后回到故乡,直到去世前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失去的国土。

      赏析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明诗人临死前,对看不到回家统一的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虽然悲痛,却并没有绝望,而是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一定能收复失地,统一全国。让人无奈的是,诗人活着的时候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诗人临死之前还在为国家的命运深深担忧,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被掠夺的惋惜。短短二十八字,简单明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直到今天仍然激发着我们的爱国之情。

      《示儿》练*:

      1九州在诗中是指——————乃翁是指——————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示儿》答案:

      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阅读全文]...

2021-11-23 23:48:20
  • 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怎么样

  • 学校,初中
  • 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邯郸市人民*、邯郸市辰信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体制创新型学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怎么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邯郸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邯郸市人民*、邯郸市辰信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体制创新型学校。学校处于邯郸市中心城区,通达性强,交通便利。

      学校以北师大合作办学“人,爱,创新”的核心价值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努力打造五样校园——激情校园、书香校园、创新校园、文化校园、绿色校园。

      二、师资力量

      北师大邯郸附校拥有着强大的北师大专家指导团队。教师全由北师大合作办学*台面向全国招聘,教师80%为硕士研究生;教师队伍由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市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组成。

      三、课程和教学特色

      (1)小班化教学

      每班不超过39人,不仅让老师可以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又能够让每位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受到重视、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导师制指导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从生涯规划、学业辅导、心理调适、生活指导等方面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让老师的关爱落实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环节。

      (3)校本化课程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特长发展课程、素养积淀课程和科学实践课程等三个方面,学生自主选择学*,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科能力。

      (4)走班化辅导

      “没有好成绩不是北师大”。针对学生学科基础的差异,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根据学情分别设计教案、分开组织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5)模块化体育活动

      按照坚持一节体育锻炼、练就一个运动专项、养成一种锻炼*惯、储存一生革命本钱“四个一”的运动理念,上好常规体育课,创新体育大课间,开展模块化体育运动,“每月一赛、以赛促练”,为学生养成锻炼*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6)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

      七年级开始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专家授课、名师指导。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心理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成长导师为主力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7)双十二德育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品德,我们把学校德育分成三观德育、公德德育、人格德育、生命德育、情商德育、品位德育等六大方面,逐层分解、逐级细化、逐段落实,形成了纵贯义务教育12年、横跨一年12月的德育活动体系,并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独具特色的活动、立体多样的载体,落实到日常行为上、内化到良好品德中。

    [阅读全文]...

2022-06-10 08:00:18
  • 关于家书的诗句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家书须办写泥金,报科名、题淡墨。——王之道《折丹桂·照人何处双瞳碧》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赠猎骑》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杜甫《得家书》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孟浩然《登万岁楼》

    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李绅《江亭》

    单父闻相*,家书早为传。——岑参《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元稹《夜坐》

    欲寄家书少客过,闭门心远洞庭波。——许浑《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

    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许浑《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凭寄家书为回报,旧乡还有故人知。——许浑《送王总下第归丹阳》

    九重城外家书远,百里洲前客棹还。——崔涂《泛楚江》

    谋将郡印归难遂,读著家书坐欲痴。——李频《感怀献门下相公》

    应笑休文过万卷,至今谁道沈家书。——陆龟蒙《戏题袭美书印囊》

    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陆龟蒙《江墅言怀》

    少小与君情不疏,听君细话胜家书。——方干《送乡中故人》

    一夜吴船梦,家书立马开。——司空图《渡江》

    *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令狐楚《塞下曲二首》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章碣《下第有怀》

    九流人品杯中物,万卷家书膝上郎。——方回《寄题婺源程氏得寓亭》

    每报家书至,心如喜惧何。——方回《再读存心书》

    机事鸥偏觉,家书雁不传。——苏泂《除夕呈主人》

    家书时燠何曾读,整顿尘编拂白蟫。——苏籀《秋夜雨凉一首》

    驿路数程征马瘦,家书千里过鸿稀。——仇远《寄朱饮冰》

    却忆江湖上,家书动隔年。——刘克庄《乍归九首·儿童娱膝下》

    弟忆雪中联汝句,兄行雷岸寄家书。——刘克庄《哀仲妹》

    旋橐挑诗卷,家书托客船。——刘克庄《送封州方法曹》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闷里家书到,贫时籴价*。——陆游《初夏杂兴·移花得微雨》

    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林景熙《赵奥别业》

    手欠东堂桂一枝,家书不敢便言归。——李咸用《投所知》

    家书与心事,相伴过流年。——卢仝《自咏三首》

    中使不知何处住,家书莫寄向春州。——刘言史《偶题二首》

    *因周子出家书,乃得知君*起居。——赵蕃《奉寄子耕簿公尊兄兼呈德化令君丞公二首·*因周子出家书》

    已是常饥思稚子,更逾三月欠家书。——赵蕃《比与成父别谓先行矣及再至溧阳则犹未也留数》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家书三万卷,独取服食诀。——苏轼《和陶郭主簿二首·雀含淳音》

    定见南鸿起归思,家书欲寄不堪凭。——梅尧臣《送吴仲庶殿院使北》

    民事萧条官政简,家书时问霅溪边。——梅尧臣《送余少卿知睦州》

    我卜荆州三亩宅,读田家书从之游。——黄庭坚《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五首·朱家埙篪好兄弟》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苏辙《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灯光欲凝不惊风》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苏辙《和王巩见寄三首》

    今朝合有家书到,昨夜灯花缀玉虫。——范成大《客中呈幼度》

    客宦危疑处,家书子细看。——邵雍《所感吟》

    [阅读全文]...

2021-12-11 01:48:28
  •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内容大意及解释)

  • 李白,解释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阅读全文]...

2022-02-12 19:24:04
  • 春秋大意组诗

  • 春秋大意组诗

      【一】文字或历史

      山川被鱼仰望

      拖进水里

      山林涉水流浪

      龟甲跃出汤火

      被鸟群的嘴喙破了盔甲

      历史在悄悄流淌

      躲过石头阻挡

      历史上停满了文字残骸

      等待神灵打捞

      水在渔夫手上

      淘洗那张大网

      风声捅破网眼

      风声一紧

      史官的眼睛假装昏瞎

      那盏灯,照不到一江宽敞

      血和水在文字里缠绵

      百般精神,万般风月

      过水清凉,染血疯狂

      龙象从高空跌在水里

      文字的尸身上

      站着向虚空怒吼的狂徒

      倒下的草民

      把神奇传唱

      战马踏乱*

      血泊中,刀剑出窍追赶夕阳

      夕阳仅剩残喘

      一个帝国落下

      迎来漫长的黑暗

      黑暗呈现撕杀状态

      各个角落体无完肤

      伤口血涌翱翔

      王旗闯过废墟

      打开一座棺材板

      人头滚落一地

      仍怒视城墙

      荒草被连天大火烧透

      —世美梦又红高粱

      血雨温暖龙床

      难以镇住草木生长

      刀剑易腐

      文字的骨头不好腐烂

      【二】三千佳丽

      梳头的.时候

      发丝牵出爹娘容颜

      踽踽独行宫墙

      早将青春锁此地为牢

      一群没有性别的男人

      用欲望剥开衣衫

      嫩嫩的红芽,嫩嫩的乳房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52:18
当前热门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句子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语录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说说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名言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诗词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祝福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