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关于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87) 说说(181) 名言(18) 诗词(8k+) 祝福(56) 心语(2)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 文学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全文]...

2022-06-26 09:15:03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艺术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文化特有的神韵。古典诗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本民族的欣赏*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的存在,使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古典诗词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古典韵味的“*风”。

      拓展阅读:*诗词的押韵之美论文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第一要改用国语*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论文

      拙作《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一文同时在烟雨和红袖发表后,小有争议。作为一个文笔不成熟,见地甚浅的我来说,诚惶诚恐之中有一丝欣慰。欣慰的是毕竟有读着路过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见解可供我参考。很感谢!

      留言不多,句句却是评论者心声。有赞成的,诸如“古诗就应该用古代的那个规范来要求。不然就乱了,和现在那些唱歌的一样,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观点!我也是古诗词爱好者,想写律诗但水*有限,所发作品都注明“古绝”,那是无奈之举。律诗虽然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读起来意境深远,是别的诗歌体裁无法替代的一种美,不然怎么唐诗宋词流传了这么久却长盛不衰,而且百读不厌?本人认为,如果作不了格律诗,大可不必抨击它,完全可以以别的体裁作诗,诗歌的体裁很多也很自由。”之类的。很感谢他们!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中见真谛,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留言。不管只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录下来,再作一番小讨论。

      红袖一位笔名为“非白”的网友这样说道:

      “我非常喜爱读诗词,但是从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为我从没打算去写诗词。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说句泄气话,你就是穷其一生,写出的诗也不及那时最末流诗的万分之一。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为盛,词至宋为盛,曲至元为盛。文言小说至《聊斋》为盛,章回小说至《红楼梦》为盛,杂文至鲁迅为盛,京剧至梅兰芳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无一避免地走向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由盛至衰的过程将更快。相声盛之后也早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暂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显出衰退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会出现梅兰芳时代的京剧,无论你如何地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章回小说。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诗写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诗比起来,简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诗,只是在穷对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我非常赞成读唐诗宋词,但决不赞成去写,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暂且不说其留言内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也仅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诸多细节方面值得探讨。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固然,鲁迅是*大文豪,说出此话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认为鲁迅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无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在现代人读来艰涩难懂?原因很简单,一定时期的文章是一定时期社会中政治、文化乃至诸多方面的反映,社会是进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鲁迅的文章同样如此,只有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来解读,才能真正读懂鲁迅;但是如果以现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来和鲁迅先生所写的来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很难懂。所以说现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东西来衡量的话,我想可能会大有问题。所以,作者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说“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最后又说:“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话就差了,实在不敢苟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当然思想也大相径庭,谁能保证、谁又敢说现代人写不出好的诗词?可能有些人说现代人写的诗词都是垃圾,那恐怕还是我说的“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吧。况且,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为*惯,只要按着既定格律和词谱写,又何尝不会写出“现代人的唐诗宋词”呢?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这话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和历朝历代各种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条例相比,法律条律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检验后才能决定其“生死”权,但是古典诗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谁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欢,不管谁前来阻挠,依然会代代相传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诗经》、《国风》等等等等,流传已经很久远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没有吧?是的,古典诗歌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样,古典诗词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永远不会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盛不会“衰”。

      “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观点简直就是废话!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现代人不是已经创造出来了么?现代诗不是么?我已经不想多言,还是《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中那句话:“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话,我觉得都可笑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又没有谁来逼着你来看古诗词,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兴趣的来看,不来就算了呗,没人强求的,再说了,难不成说只有你说了好才算好?你说没有价值就没有价值,就是“烂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话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无心快语罢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别说“创新”了,可能自己连“涂鸦之作”都写不出来吧?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47:20
  • 谈从美学的角度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论文

  • 艺术
  • 谈从美学的角度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论文

      古人常以“诗歌”并称,《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可见诗与歌的紧密契合与不可分离性,因此至今仍将“诗歌”合并来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结合的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因此,一向被视为" 阳春白雪" 的艺术歌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界和音乐界的关注。目前,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很多,一部分是从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一部分是谈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创作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谈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审美表现,较少涉及将其艺术特征与具体的作品相关联来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通过分析《枫桥夜泊》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美学的角度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是词作家和曲作家精雕细琢的一类艺术精品,其曲风高雅,内涵深邃,既是现代艺术气息与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巧妙契合,又是经典文化与高雅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极富感染力。作曲家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涵义,将声乐旋律、钢琴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因素进行统一的编配,绘制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更深化、更形象地揭示诗词所蕴含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再现,用音乐的方式传承下去,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气质而区别于其它类别的歌曲,在语言审美上和音乐审美上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在歌曲《枫桥夜泊》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枫桥夜泊》语言审美特征

      1. 选取自诗词佳作,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词大都选自古代诗歌( 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 、曲子词、散曲、歌谣等多种体裁,《枫桥夜泊》便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据诗词所刻画的意境进行谱曲而创作的歌曲。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进京赶考落第后,路经枫桥镇,秋夜独舟,望江边景色而产生了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为抒发饱尝风霜的感慨,借景抒情而写下的诗作。全诗虽只有二十八字,却能将枫桥夜泊的画面完整生动地展现于眼前,产生落寞、哀愁的情感共鸣。

      2. 语言凝练,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第一句便暗示了整首诗冷清的笔调,描写了深秋的夜晚乌鸦啼叫划破夜空的情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枫”、“渔火”,使其具有生命力,二者相互对看却又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并未真正映入诗人眼帘,城外寺庙的描写也是展现了一种冷清、寂寞的画面;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再一次强调了时间,点出诗人的无眠,此时的钟声更增添了一份空旷、悲凉之感,“到客船”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体现了一丝丝的思乡之情。整首诗四句话,便将时间、地点和江边的情景交代的十分清楚,通过对情景的描写也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情感表露的一览无余。

      3. 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韵律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讨论诗歌的音韵时说: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人。”古诗词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调的*仄关系、语音的律动压韵等因素的完美结合使诗词琅琅上口,令人玩味不尽。《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声、仄声交错有致,在朗诵时以两字为一“顿逗”,每句的划分如下: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江枫| 渔火| 对愁眠,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 钟声| 到客船。根据吟诵的“顿逗”情况,其节奏也显而易见:,四句诗都是按照这种节奏型进行,音节工整、前后对称、音韵和谐。

      二、《枫桥夜泊》音乐审美特征

      1.“中西双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欧洲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离调、转调等手段丰富音乐色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这一特征是由其产生的背景决定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一批留学欧美的音乐家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融合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调式,由此诞生了这类“中西双壁”的艺术歌曲。歌曲《枫桥夜泊》便是以五声民族调式为基础,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而成。调式调性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行了不间断的远关系转调: B 宫- E 雅宫- #F 宫- B 雅宫- A 雅宫- G 宫- B 雅宫,这些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在旋律上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更富于感染力。另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如半音行进和旋律半音回旋等,如谱例:这些元素更增添了作品的特色,使其传唱至今。

      2. 旋律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追求声调与音调的'紧密契合,旋律自然流畅,具有抒情性。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快慢均根据诗词的韵律而定,例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根据之前所说吟诵时抑扬顿挫的划分是: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演唱时“月落”的“落”字、“乌啼”的“啼”字都稍有拖腔,“霜”字达到了这一句的最高音,而“满天”又峰回路转,重新回到了中音区; 江枫| 渔火| 对愁眠,“江枫”和“渔火”后面都根据诗词的顿挫稍加停顿与拖长,之后的“对”字也是这句的最高音,并保持了一拍半的时长,“愁眠”采用高音的下行方式,从而体现情绪的低落; 姑苏| 城外| 寒山寺,这句是全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吟诵时也是语气最高昂的一句,因此“姑苏”这两个字的音高陡然上升,达到整首歌曲的最高点,这一句整个都是下行式的行进,到“寒山寺”时又回到中低音区; 夜半| 钟声| 到客船,“夜半”的“半”和“钟声”的“声”也进行了拖腔的处理,旋律起伏与抑扬顿挫感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从而实现了诗句的起承转合。演唱与吟诵的韵味十分贴切,如出一辙。总体来说,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直接决定所创作歌曲的音乐形象。《枫桥夜泊》的整个情感基调是以悲凉、孤寂为主,独舟江边思绪万千,因此在旋律上运用了以舒缓为主并兼有大跳和变化音的创作方式,旋律走向每一句都是下行式,从而体现出深夜的空寂和诗人低落的情绪。

      3. 注重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渲染烘托性

      注重钢琴伴奏的作用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承担的不仅是伴奏的角色,它还肩负着烘托气氛、诠释音乐形象、与歌唱者一起展示作品内涵等方面的任务。钢琴伴奏与人声旋律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伴奏对主旋律的模仿与对比交织在一起,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枫桥夜泊》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伴奏与人声配合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通过不同的伴奏织体来展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描绘“钟声”时,左手以低音纯五度音程进行贯穿始终,五度音程的时值均为四拍,均匀缓慢,如谱例所示:这种音效衬托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氛围,十分逼真形象地刻画了寒山寺钟声空灵的感觉; 在描绘“流水”时,既采用了模仿古筝“流水”刮奏的方法,形象地刻画了潺潺的流水声,又运用了装饰音的短琶音,这种效果好似微风吹动江水泛起的小波浪,又好似船桨划过水面波纹荡漾的水声,十分的动感形象。

      如谱例:正是源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演唱者的青睐,也激发了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它细腻的情感,悠远的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从而使很多佳作传唱至今。随着曲作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探究与创作,相信会有更多像《枫桥夜泊》这样的经典之作问世,在声乐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阅读全文]...

2022-03-19 10:48:10
  • 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

  • 艺术
  • 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影视拍摄中光线艺术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光线的运用是决定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合理的运用光线,可以让拍摄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和逼真的画面色彩,让整部影视作用充满艺术感。所以说,光线是影视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所。因此,本文对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影视拍摄;光线运用;艺术

      光线是影视拍摄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媒介素材,如果没有光线就没有影像,所以说光线不仅仅是一种拍摄过程所展现的物质条件,更加是一种艺术。世间万物只有在光的照耀先才能够显示出事物的形状和色彩,也只有在光的照耀下才能够拍摄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图像[1]。所以说,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光线的运用不仅仅是把影片中的人物所展现出来,更加是真实的还原人物的质感,比如说老年人脸上的皱纹能够显示的一清二楚以及玻璃光滑的程度*乎透明等。

      一、影视拍摄中光线的类型

      在目前的影视拍摄中,一般都是分为外景和内景这两种主要的场景进行拍摄。其中,在外景的拍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光线是自然光,而内景的拍摄光线则是运用人工光线,所以说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光线类型运用。然而,在影视拍摄的过程,内景的光线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半大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屋内的光线比较暗,人物在拍摄的过程中没有版办法展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也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光线运用情况,当室内场景中的自然光没有办法达到拍摄的要求,可以利用扔光线进行补充,比如回光等以及聚光灯等工具[1]。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分清和探讨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我们可以把光线类型基本上划分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根据不同的光线运用性质将其可以划分为散射光进而直射光这两种光线,其中散射光主要是来自太阳光的散射所展现的一种光线,而这种光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经过某些物质发射后所形成。相反,散射光如果不是由太阳光的散射所展现的一种光线,那么就是人工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表现在白炽灯和钨丝灯所产生的散光,常常是用来显示物体的特有色调反差,但是这种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所以也被称之为柔光[3]。其次,除了散射光之外还有一种直射光线,这种光线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被称之为硬光,主要在拍摄的光线中体现人物的立体形态和具体的轮廓,同时也表现一些具有反差性较大的剧情人物心理变化状况等。因此,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影视拍摄的光线要求不同进行拍摄,同时把不同类型的光线分为主光和副光以及背景光等。

      二、影视拍摄过程中光线的具体运用艺术

      1、控制好光线的运用比例

      通过上述的文章,我们知道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光线就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线,而这两种光线又可以表现为边缘光和反射光。所以,影视拍摄工作者在运用光线拍摄的过程应该要控制好不用的光线比例,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光线运用效果,让影视作品充满艺术魅力。与此同时,在光线比例的控制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运用不同的光线进行调和,那么拍摄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拍摄的最终效果[4]。另外,光比的调过大将会让一些黑暗的地方光线变强,但是如果调和过大的话会将一些原本的较为明亮的色彩失去原有的色彩层次感。相反,如果将光线比例调适到适中的位置,那么可以让一些比较黑暗的部分能够得到正常光线的照耀,并且可以在影视拍摄过程中能够运用好光线的效果。

      2、运用好光线进行室内的外景背景营造

      在室内的外景背景的营造中,很多时候除了拍摄道具的搭建和布置,最为主要的就是室内光线的运用。尤其是在一些拍摄场景需要在室内完成,并且还是属于一种较为大型的外景工作背景,这些大型拍摄场景的要求高以及拍摄难度大,所以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光线则会导致拍摄失败[5]。所以说,在进行室内的外景拍摄的过程中,影视拍摄者要尽量运用合理的光线营造所需要的拍摄氛围,并且让整部的拍摄作品能够有较好的光线效果。其次,在挑选合适的拍摄角度时,也要很好的运用光线的拍摄效果与之相结合,进而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3、光线运用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布局

      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光线的运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促使拍摄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和逼真的画面色彩,进而充满艺术魅力。其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被光线所照射,所以光线的照射范围是比较广而杂的。所以这就要求拍摄者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对室内室外的场景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对总体进行构思,让其拍摄的作品能够发挥理想的艺术效果,进而促使整部作品的成功[6]。另外,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应该要把不必要的光线尽量的避开,从而影响整部作品的最终效果。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影视拍摄者还应该要根据拍摄要求来对光线进行合理的布局,尽可能的让光线能够尽情的发挥主体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进行探讨。光线在影视拍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光线的运用是决定影视拍摄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光线是影响整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崔赟.浅谈拍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中光线的作用[J].金田,2014,12(7):1023-1024.

      [2]吴涵.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15,11(12):2014-2016.

      [3]程绍*.浅谈灯光在影视剧拍摄中的作用[J].电影画刊月刊,2015,10(18):114-115.

      [4]冯俏俏,王静,姜洪臣.浅谈影视拍摄中影调与情绪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5,11(22):186-187.

      [5]吴涵.影视拍摄中的光线运用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15,10(25):489-491.

      [6]于瑞华.影视拍摄用光技巧[J].电影文学,2015,17(11):126-127.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阅读全文]...

2022-03-10 07:14:01
  • 剪纸艺术挂钱

  • 艺术,修养
  • 剪纸艺术挂钱

      挂钱,为北方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艺术。其叫法有“挂签”、“挂千”、“吊钱”、“门笺”、“门吊子”等。挂钱在*有几千年的历史。贴挂钱,为北方民间春节的一大*俗。新春佳节,挂钱与对联搭配着贴,一是表示一种祝福,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象征着富有,即有钱的意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简介

      挂钱,亦称“门笺”、“过门钱”,为民间刻(剪)纸艺术品中的一种。由于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又因图案多为古钱状,故古人才将其称“挂钱”。挂钱,其形状如小幡,是一种装饰性的传统民间刻纸艺术。新春佳节,北方城镇乡村的人家都喜欢并且都很自然地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作为新年点缀,借以邀引财源。挂钱在乡间最是盛行,除门檐、房檐下,也有把它贴在财神洞、仓库、鸡舍、 猪舍和井台上的。

      挂钱上刻镂着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挂钱和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景象。

      渊源

      挂钱的来历,据说是和爆竹一样的,都是为了驱赶那个叫做“年”的怪兽,爆竹是以其声音来吓唬“年”,而“挂钱”则以其颜色来刺激“年”的眼睛。专家认为挂钱是由古时彩胜演变而来。*古时就有以幡表达意愿的风俗。这样的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就已经有了。

      民间形成贴“挂钱儿”的*俗,来源于唐宋时的“幡胜”。唐宋时每逢立春日,人们便用银箔、罗彩剪成饰物或小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用以欢庆春日来临,并互相赠送。唐代诗人韦庄在《春盘》诗中这样描述:“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戏之。”苏轼在《分类东坡诗》中云:“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后来,人们用它来避邪,把幡胜放大,在立春之日,贴在门楣上。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同时期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载:“岁旦在你……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春吉兆。“这种锡打春幡胜,就是最早的“挂钱儿”。可见在唐宋时期,就有这种装饰品,只是各有各的用途。

      到了清代,挂钱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诗人周宝善为其作年俗诗说:“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还为它作了详细的注解:“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飓,贴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是物民户多用之。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日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可见,“挂钱”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

      人们对挂钱的.喜爱,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它名字中的“钱”字,把它们挂在门前檐下,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

      *俗

      新春佳节一到,家家户户皆用挂钱儿把门口装饰得面目一新,喜气盈盈,使人们感到严冬已去,新春盎然。贴挂钱,已成为*民间春节一大*俗。

      旧*俗中,人们在元宵过后,都必须将“挂钱”摘下。据说如不摘下,瞌睡虫就会伴着不走,使这家人经常打瞌睡,影响生产,当年得不到好收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的长久装饰,客厅、书房以及楼里门楣上贴的挂钱,从头一年的腊月三十贴到来年的腊月二十九,始终都保存好好的,让喜庆气氛保持一年不衰。同时,也给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形制

      挂钱的形状有很多种,样式各一,一般的大都是简单的图案,最早的时候都是民间的祝福之意。图案有神仙、玉皇大帝、麒麟送子、连年有鱼、吉*收等等,也有的在上边剪字的,以福字和喜字为多,更多的是比较简单的铜钱样式。乡间较常见的挂钱,大都是长方形,由中心、边框、穗儿构成。其中有的只有图案,有的只有文字,有的既有文字又有图案。挂钱有细制、糙制两种。细制是用红毛边纸雕成,用者较少。糙制是用红灯花纸雕成,用者较为普遍。一般每套五张,大的每片长约一尺,宽约半尺,小的按比例相应缩小。据《帝京岁时纪胜》载:“挂钱辉五色。”五色原指青、赤、黄、白、黑。因在民俗中人们忌讳黑白二色,所以,挂钱儿的五色为大红、粉红、黄、绿和蓝,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五蓝”。每门每窗所挂皆为单数,多为五张或三张,每张一色。北方人做“挂钱”,多用精巧锋利的刻刀,在优质的彩纸上,按样品刻出丰富的图案,亦有用剪刀剪制的。然后再用金色铂纸刻成相应的图案贴上去,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景色。挂钱一般长为26至30厘米,宽20至25厘米,挂钱儿中心的图案和文字须与边框紧密相连,如果象窗花那样细密,人们会看不清楚。所以,挂钱儿差不多都要剪刻得疏案简练,才使它的图案形成富有特色的、粗线条的艺术风格。曾有好趣之君针对挂钱儿的特点,(制)就了这样一个谜语:“长方形,一块板儿,沥沥拉拉胡椒眼儿,中心衬着图和字儿,辞旧迎新添风采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把挂钱赋于了新的创造,用布或者丝绸刻、剪成几米的大型的挂钱,用于大市场、超市、会堂等公益场所,代表着吉祥和喜庆。而且图案和文字通过人们的不断改造和花样翻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龙凤呈祥”、“双龙戏珠”、“梅花四喜”、“彩灯”等等。其横匾的字样也日趋丰富,由过去只有“和*”、“和合”,演变为“*好”、“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等等。

      还有一种白挂钱,长二三尺,宽一尺,中雕满文“灵”字,四周轱辘钱,非常细巧,专为满族旗人贴祖宗板子上用的。

    [阅读全文]...

2022-06-13 16:26:20
  • 棘刺雕猴古诗词

  • 棘刺雕猴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棘刺雕猴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翻译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注释解释

      微巧:小巧的东西。

      棘:俗称酸枣树,多刺。

      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乘:春秋战国时一种田地的区划,《周礼》以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为一乘。古时以封地的赋税作俸禄。

      霁:雨止天晴。

      晏阴:阴暗。

      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

      冶者:打铁的人。

      削:刻刀,这里作动词用,制造刻刀。

      治:同“制”,造,作。

      端:顶端

      寓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专门爱吹牛皮,借此到处骗吃骗喝,他们公然无视客观存在,不要任何事实根据,随心所欲地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用来欺骗善良的人们,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的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当然,吹牛皮、说大话的人终竟是要受到惩罚的。

      作者介绍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0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在《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阅读全文]...

2022-02-12 06:44:42
  •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 艺术,文学
  •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文人所作的五言抒情诗,他们大多抒写游子、思妇的主题,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它的艺术特色显著的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景交融、借事寄情的技巧;意蕴深长的比兴手法;深衷浅貌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叠字艺术。它们融合成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被后世文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抒情比兴语言叠字

      汉代文坛,名气最大的是辞赋,成就最高的是散文,相对冷落的是诗坛。但是,在*诗歌史上,汉代诗歌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素有“风余诗母”[1]之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编的《文选》。产生于东汉末年社会震荡、政治混乱之际,主要反映下层知识分子漂泊蹉跎、游宦无门的境遇和生活感受,并抒发了他们离别相思的感伤、人生苦短的惆怅、知音难觅的悲哀和对世态炎凉的愤恨等世俗情怀,富于鲜明的时代特色。《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作者大抵是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失意之士。它形式短小,皆为咏叹人生的抒情之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和称赞。诗论家们往往将《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楚辞》相提并论,王世懋《艺圃撷余》称它为“五言诗经”,钟嵘的《诗品》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2]刘勰称它为“五言之冠冕也”[3]。《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感时伤世、相思离别”的思想内容与主题情感,还在于它那温婉含蓄、*易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下面,就《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长于抒情,感时伤怀,意切情真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具有惊心动魄的真情美。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融合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之十),通篇写长空寂寥、河汉皎洁的秋夜景色,牵牛、织女二星一水相隔不能相聚。而情在其中,表现了男女离別相思之苦。又如《青青河畔草》(之二)用河边青草和园中绿柳构成的融融春色,寄托了“荡子妇”对久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烦闷。又如《驱车上东门》(之十三)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凉景色,烘托出一种悲涼死寂的气氛,从而更适宜于表现诗人失望于现实的颓废感情。这些都是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用特定的景色以烘托人物的情感。

      感情是抽象的,要刻画离愁、别恨、哀伤、怨思等等,是不容易的,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也不会引起读者共鸣,《古诗十九首》却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从身体的消瘦(“衣带日已缓”)、容颜的衰老(“岁月忽已晚”)和实际的行动(“采芙蓉”、“引领”、“徒倚”、“垂泪”、“出户”、“入房”、“泪沾衣”)来显示久别愁思的痛苦。又如:“回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由看见的景物烘托出内心的悲伤。

      2.借事寄情,委婉真切

      《古诗十九首》还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通过叙事渗透抒情,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古诗十九首》注重借鉴《离骚》的抒情性,同时“‘古诗’将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词意婉转,诗思纤密,明显呈现出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4]古诗充分体现了*古代诗歌那种单纯而优美的抒情性格。如《西北有高楼》写士子失意。它并不抽象地写他如何怀才不遇,失意彷徨,却写“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的描绘,无意中流露了对那位歌者的同情;“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从而表明了主人公对那个闻声而未见面的人是一个旷世知音;也表明了自己生不逢时的寂寥;最后希望化为双鸿鹄同她一起奋翅高飞,更表明了主人公是个如何奋发有为,而又四顾无侣的形象。又如《凛凛岁云暮》(之十六)一首描写一个思妇怀念良人,梦醒后惆怅伤感的情绪。这是一个蝼蛄悲鸣、凉风凄厉的冬夜,诗中的女主人思念着她的丈夫睡不着觉。她想到天气已寒,而游子还没有寒衣,想到寄锦衾,路途又是如此遥远。想来想去,忽然笃念旧好的良人枉驾来迎,她喜出望外地想,从此携手同归,长相亲爱,这是多么快乐啊!岂料那良人“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竟自无情地走了。心里十分懊恼,原来却是一梦。她当时恨不得飞到良人那边。引领遥望,好像良人还走的不远。此时这位女主人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只觉得凉风拂面,蝼蛄满耳,潮水般的眼泪直涌出来,沾湿了双扉。写道这里,一个孤独无聊的思妇形象就如在目前。这样抒情叙事双管齐下的写法还很多,《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等篇都是如此。

      作为*古典诗歌由民间走向文人自觉创作的标志,《古诗十九首》在抒情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二、善用比兴,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比兴”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古诗十九首》在艺术手法上,就是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楚辞》惯用的“比兴”手法,衬映烘托,比兴兼用,着墨不多,言*旨远,用得意境深远、贴切自然。

      《古诗十九首》中的比喻俯拾皆是,多达23处。如: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上东门》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客从远方来》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

      其中,《冉冉孤生竹》是成功运用比喻的诗篇: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全诗十六句,纯用比喻的六句,结合比喻的四句,只有“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四句和末尾两句直接叙事抒情。可见,利用比喻表情达意,是本诗的突出特点。前二句“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诗人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图景:一株纤细柔弱的竹子,孤零零地生长在大山的曲坳处。以柔弱的竹子比喻孤弱女子,以泰山比喻游子。诗中女主人公暗示自己本无兄弟姊妹,生长深闺,尚在未嫁,有如孤竹之隐于山坳。下面又用兔丝、女萝有蔓而密,缠绵不解之意,比喻男女之情难舍难分,缠绵固结。诗人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用双起单承的办法,连贯而下,再用兔丝之生长有时,既比喻女子正值青春盛颜,又兴起夫妇生活无比和谐。以上四句,是女主人公对自己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四句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往往天差地远。女子和千里之外的人缔结婚姻,相隔甚远,相见实难。下面“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四句,选用了与其命运十分相似的蕙兰花作比,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使之显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含英扬光辉”,是花的颜色,也是人的丰采;是花的“时”,也是人的“时”。“过时而不采”,应“轩车来何迟”;“将随秋草萎”,就是“思君令人老”的意思。这套比喻,不但形象鲜明,而且在忧愁幽思中不可遏制地散发出一种强烈的青春的生活气息,抒发了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自伤迟暮的感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它显得更加饱满,更加生动了。

      如果说《冉冉孤生竹》里大都是比喻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则是通篇作比。诗中借助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诗人的想象,塑造了一个勤劳的织女形象,着力刻画了织女隔着银河而不能与爱人相会的愁苦。勤劳的织女与心爱的人儿*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阻碍这对夫妇团聚的恶势力的憎恨。这不仅仅是描写了一个天上的故事,而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非常真切的反映。《迢迢牵牛星》与同类篇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全篇作比的方法,使这首短诗产生了巨大的容量,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使命。

      《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篇都能巧妙的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感。而且,《古诗十九首》中的“兴”是比较复杂的,并非单纯的“起兴”,有的是在开头“起兴”,如《青青陵上柏》以“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起兴,见出孤高正直、磊落坦荡的情怀,然后引发人生短促的处世感慨;《明月皎夜光》以悲秋起兴,铺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时节物候变化,渲染炎凉气氛;《明月何皎皎》使用“月”这一意象起兴发端,引发诗人的忧愁不寐的思绪;《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用采择芳条鲜花以赠情侣的情节起兴。但也有的在中间“起兴”,如《行行重行行》以思妇自叙口吻倾诉别离相思之苦,在料想疑虑丈夫心情时,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起兴,“胡马”“越鸟”皆不忘本,由此衬托出“游子不顾返”的不是,集中体现她压抑不住的内心痛苦。有的是“比中有兴”或“兴中有比”,如“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用“孤竹”兴起下文顾影自怜、闺中寂寞的新婚少妇,这是两句含蓄的比兴语,但同时又以柔弱的竹子比喻孤弱女子,以泰山比喻游子。还有的是“兴中有兴”,如《冉冉孤生竹》首句用“孤竹”起兴,而下文以“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比喻女子的青春盛颜,以“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比喻青春逝去,又兴起美人迟暮的意思。

      总之,《古诗十九首》中的“兴”和“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使用,形成了兴而比的特征。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古诗十九首》永远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三、语言*易,深衷浅貌,语短情长。

      在语言方面,古代诗论家有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5]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6]明代的谢榛也认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7]《古诗十九首》诗中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词句,外貌看似*淡,但仔细咀嚼斟酌,就知道这些好像陈年醇酒,其味无穷,犹如顺口说来。浅*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如:《行行重行行》(之一)中,前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简单的文字,*浅的句子,表面看来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写得思绪千里,柔肠百转。首句“行行”动词重叠,使得诗歌形象处在连续的动态之中,暗示路途漫长,再一重复,“行行”、“行行”表示路途更加漫长而遥远,有走不尽的意思。说明“生别离”的缘由;表明相去之远、相别之久;暗示游宦或游学的无果而终;预示了会面的虚无和缥缈。“与君生别离”的“生”字,表明不应当别离而生生别离,这对于女主人公心灵上的伤痕,深锐刺痛,不难想见。最后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表现了诗人的无奈、愁闷,只得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而给以恋人贴切的安慰和深长的祝愿,自然流露出这种相亲相爱、始终不渝的真挚情感。

      再如《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全诗都用质朴自然的文字从容地写来,短短十句,就给我们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拿中间的写景来说,除了“白杨”两句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其余全用白描,其新旧之感、肃杀之气,全从客观物象中自然流露出来。日月随波,世事不常,以倏忽有限之生命竟有无法摆脱之羁绊,虽欲回归故里得享天伦,奈何“欲归道无因”。最后一句,**静静,但感情之复杂,心情之沉痛,直使人惨然变色。

      *易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亲切、明朗、纯朴的感觉。说到语言的*易清新、一字千金,《十九首》中处处可见,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之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之十八)这些句子,不掺杂任何扭捏做作,完全用一种清新简练的叙事口吻,好像诗人跟读者面对面谈话。而且,诗人的感情表露的那么坦率、单纯、明朗,完全没有装模作样,藏头露尾的形貌。

      其他诗中,《青青陵上柏》(之三)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辰会》(之四)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生年不满百》(之十五)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驱车上东门》(之十三)中“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等等,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贴切形象,用语精警。《凛凛岁云暮》中的“眄睐”、“引领”;《明月何皎皎》中的“徘徊”、“彷徨”等词语,不仅描绘出人物外部动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感伤与失落,这样的抒情,用*易浅析、自然流畅的语言道出极深厚含蓄的感情,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四、巧用叠词,准确和谐,生动传神。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是叠词的运用。《文心雕龙》云:“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8]顾炎武说“诗用叠字最难”,但《古诗十九首》中有十三首用叠字三十一处,共用了二十一個叠字。分别如下:

      行行——副词,形容行走不止的样子;

      青青——形容词,形容草木葱茏;

      郁郁——形容词,形容草木茂盛;

      盈盈——形容词,同“嬴”,美好的样子;

      皎皎——形容词,明亮之意;

    [阅读全文]...

2022-05-27 20:33:03
  • 含有运字的古诗词 带运字的诗词名句

  •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鲁迅《自嘲》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醒世恒言·卷三》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增广贤文·上集》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围炉夜话·第六一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如掌。——《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运筹千里,勇冠三军——《旧唐书·列传·卷三》

    闭目可以养神,运睛可以练神。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增广贤文·上集》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孟郊《劝学》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远 / 春运》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陶渊明《时运》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滕王阁序》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责子》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陶渊明《蜡日》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外篇·天运》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谢灵运《岁暮》

    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庾信《哀江南赋序》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肇启文明运,宏开富有基。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人逢盛世居栖稳,运际阳春气象新。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薛逢《长安夜雨》

    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陶渊明《时运》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陶渊明《连雨独饮》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礼记·礼运》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阅读全文]...

2022-06-20 10:52:39
  • 含有术字的古诗词 带术字的诗词名句

  •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淮南子·主术训》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淮南子·主术训》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围炉夜话·第四十则》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联璧·接物类》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格言联璧·持躬类》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主术训》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管子·心术下》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淮南子·主术训》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主术训》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淮南子·主术训》

    用人之道,又当以心术为本也。——《元史·列传·卷六十八》

    不仁而富,谓之不幸。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得。——《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齐民要术·序》

    安民之术,在於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李白《与韩荆州书》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非相》

    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学术之微,四蠹害之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醉时歌》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尉缭子·兵令上》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格言联璧·齐家类》

    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苛刻心术之恶,过莫大于深险。——《格言联璧·悖凶类》

    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墨子·08章 尚贤(上)》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主术训》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苏洵《心术》

    苟利于人,不必法古;必害于事,不可循旧。——《刘子·卷三·法术》

    无术而言智,如御人舟子——《智囊(选录)·术智部·总序》

    苦心求妙术,棘手去沉疴。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子·心术下》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苏轼《南乡子·自述》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刘安《塞翁失马》

    智者,术所以生也;术者,智所以转也。——《智囊(选录)·术智部·总序》

    羊质虎皮,见豺则恐——《后汉书·列传·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阅读全文]...

2022-06-08 18:11:27
  • 古诗词,超浪漫的文艺古诗词_绝句古诗词

  • 文艺,浪漫,唯美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词,超浪漫的文艺古诗词》,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比较浪漫一点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超浪漫的文艺古诗词,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就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4、【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施酒监《卜算子赠乐婉》】

    5、【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韦庄《荷叶杯》】

    6、【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温庭筠《更漏子》】

    7、【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

    8、【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1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超文艺古诗词:第二篇

    11、【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菩萨蛮》】

    12、【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纳兰性德《虞美人》】

    1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14、【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17、【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8、【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19、【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张泌《蝴蝶儿》】

    2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二首》】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词,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2-14 05:14:29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句子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语录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说说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名言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诗词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祝福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