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数字和点字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数字和点字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数字和点字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数字和点字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数字是本来是很抽象的,它给人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而诗歌却是形象思维的,它给人一种情感的寄托。数字入诗,别有一番情趣。数字诗犹如一枝奇葩,在我国古代诗苑中格外的引人注目。
可以描写优美景色,意境深远: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自《西游记》
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一
清·何佩瑜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咏雪诗
清·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可以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咏麻雀
清·佚名
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
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题秋江独钓图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春江钓叟图
唐·卫贤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点绛唇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点绛唇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则不起调”。但亦有作*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衰翁:衰老之人。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诗人叶梦得当时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大宋南渡八年,仍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又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诗人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写自己复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慨叹。
【赏析】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译文
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双调,仄韵。
临洺(míng):县名,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
驿:驿站。
晴髻:晴空中山峰如女子的发髻。髻:本指妇女的发式,此处比喻山峰。
离离:分明可见的样子。
稗(bài):一种稻田中的害草,其花色白。
一寸霜皮厚:指稗花堆积如凝霜一寸。
赵魏燕韩:战国时的四个国家。此指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创作背景
“临洺驿”即古时临洺关,位于今河北省永年县境内,地处邢台之南,邯郸之北,为交通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原是个古战场。陈维崧在康熙七年(1668年)结束了“如皋八载”的冒襄水绘园托庇生涯后,第一次北游进京,途中经过临洺驿,锐感北地荒寒,俯仰今昔,触绪百端,奋笔作此词。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赏析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是一首纪游怀古词。“临洺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离邯郸市很*,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上阕写登览所见。首二句当是傍晚斜日下远眺太行山的情景一峰峦攒聚。峰如髻,在晴日光照下清晰入目,这是凝视的感觉。当视线扫射呈散点横延时只觉山势起伏蜿蜒,游移如蝌蚪。几句粗笔点画,境界阔大而苍凉。动静相合,以动写静。词一起首就出气势,正好向怀古之情过渡。“稗花”二句是*看,视线下沉。稗花指杂草,望中犹若一层厚霜铺在地面。“盈亩”,意思是一片片有广度感;“一寸”是泛言厚度。田野本应是庄稼物,而今却是“稗花”一片,秋色原应呈绚烂状,可现在灰白迷蒙眼帘映入的是如此单调的色彩。这是写眼前景,但此景呈现的是萧瑟悲凉之感,同时勾出的也是心中情远山雄峙,绵延成势,乃自然之景,山河依然,并不随沧桑剧变而减其势;田亩破败稗花遍地是社会之貌,山河易主,一切都没有从战乱中苏复。
下阕写登临怀古,只用二句略透心绪。“堪回首”三字,当作反诘语气读,即不堪回首。细味又并非历史岁月的不堪回首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觉得不堪回首。两句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怀。“悲风吼”三句则紧扣北地霜风,因其风向南故云“黄叶中原走”。这“吼”既是西风怒吼,更是词人心里的悲吼。作者把千头万绪、百折千绕的郁闷、慨叹、愤怨、怅惘、困惑、迷茫等等全都裹进了这一“吼”中。结句“黄叶中原走”所构成的境界更是呈现出大地茫茫、寥阔迷离、一切都在黄叶乱舞随风旋走的色调中。这是景色,也是心态。词人的怀古,似已通感于自然一时“狂飙为我从天落”,令结拍极具神韵。
从全词来看,上阕全着墨于写现实之景,下阕首句写过去之景,结句写现实之景,一古一今。以过去来映衬现实,加强了词的苍凉深沉感,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抒情渗透于写景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词中未提到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明言任何具体的历史鉴戒。内容相当含混,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古诗原文
古诗词知识点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
1、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与这次战役有关的任意两个历史人物。此诗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赤壁之战;周瑜、曹操;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赏析最后两句。
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暗示赤壁之战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不能纵火,就有可能战败。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3、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7、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8、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9、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0、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11、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登飞来峰
1、最后两句包含什么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3、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写眼前景,又比喻()。“层”字面是指(),实际是指()。
指当时阻挠改革的保守势力,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千寻塔的层;政治上的决策者。
4、请写出其他与登高有关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5、赏析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运用比喻,从具体的形象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零丁洋
1、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一是:受朝廷选拔做官。
二是:起兵抗元。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这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我要留下这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光照史册。这两句激情慷慨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民族气节。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宁愿为国捐躯决不投降的思想感情。浣溪沙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
4、简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在哪里。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2)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3)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发人深省。
(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枫亭驿荔枝数株甚古云数百年物
凌义渠〔明代〕
经谁手植古亭边,宅*端明世所传。不染烟霜肤更泽,独超尘劫气恒坚。
根蟠苍兕疑掀地,㷔发红云直透天。多少澜翻人事内,秋风筐实自年年。
岁暮各督抚奏民数谷数册诗以纪实
弘历〔清代〕
户口增宁非盛事,廪仓艰每廑先忧。谁云岁暮简几务,酌剂其间慎体求。
摘梅花数枝插小瓶中辄数日不谢吟玩不足形为
张耒〔宋代〕
疏梅插书瓶,洁白滋媚好。微香悠然起,鼻观默自了。秀色定可怜,仙姿宁解老。禅翁心土木,对此成魔恼。
李士元学士守临邛日有谷一茎九穟者数本芝数
梅尧臣〔宋代〕
临邛传瑞物,太守在郡时。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芝以保万寿,谷以丰东菑。更看芙容叶,并蒂照清池。
斋中列酒数壶皆齐安村醪也今旦亦强饮数杯戏
张耒〔宋代〕
曾尝玉皇碧琳腴,不醉长安市上酤。饮湿先生今已矣,啜醨留得与门徒。
甘菊数本旧植之地沮洳湫隘颇有悴色十一月二十三日移植墙下明日小雨数刻欣然便有生意
周紫芝〔宋代〕
小草偷微生,崛强沮洳间。托根倘失所,憔悴无好颜。
嗟哉一大地,宁无尺寸闲。造物惜不与,无乃亦太悭。
栎社岂不恶,盘错未易刊。下可百牛蔽,上可星斗干。
此物有远韵,何人悯清孱。我移东篱栽,往*九畹兰。
天心固有在,生理似可还。小雨喜霢霂,低枝湿斓斑。
春苗已足采,落英行可餐。为我制颓龄,使我升飞仙。
物微自有知,报君以长年。
慧聚僧神济善医能知人死生於数岁或数月之前
马先觉〔宋代〕
端的西来了世缘,有身宁肯自谋安。殷勤疗病肱三折,去住无心指一弹。贝叶翻余清磬在,梵音飘断暮钟残。只今双树婆娑影,空鏁灵山片月寒。
慧聚僧神济善医能知人死生於数岁或数月之前
马先觉〔宋代〕
料理归期不作难,等其一坐蜕白云轩。去来自熟三生路,谈笑聊书四偈言。舍利虽藏多宝塔,化身应返给孤园。阴功若证菩提果,更与众生洗病根。
未至伏城驿数里天色已晚有数骑睥睨林间整备而过
罗钦顺〔明代〕
前路迢迢日渐沈,怪形疑影隔林阴。乞君琴鹤浑无用,留慰衰翁晚岁心。
承宿州守张兼素不远数百里过访坐我草亭数日于其别也诗以送之 其一
庄昶〔明代〕
明日江沙到晚秋,见君还似见金牛。孤灯小榻聊三宿,白日青天又九州。
今古有怀停酒盏,乾坤无语坐江楼。明良又是君臣会,凤鸟河图莫浪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天不老,情难绝。——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十里青山远,潮*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杨广《失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唇·桃源》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世说新语·识鉴》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送无可上人》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项羽之死》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商君书·禁使》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古人作诗作词时很注意遣词造句,往往会因斟酌一个词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断胡须。于是,许多诗或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或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宋祁《鹧鸪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动词的妙用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笔者也想试举三例,说说点滴在诗文中的妙用。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句都用了点或滴渲染意境。当然,这三句中还用了比较典型的寄寓愁情愁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如果少了点滴就会少了那种清丽、空灵且凄苦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一些比较。比如,《》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陆甫之《清*乐》中的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清*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虽然也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愁闷,却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得更为凄切凄冷。这是因为,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如果再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则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词人愁之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清丽的凄冷意境。
先看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还在写景抒情中借一个滴字,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上阕从环境到人物,都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则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的角度写了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忧怨凄清的心绪。抒情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见离情之深。那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已经很叫人心烦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的扰人的声音,就更让人心碎了。于是,这秋夜的冷雨便一点也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像是点点滴滴都砸在抒情主人公的心上,声声都在诉说着凄苦之情。空阶滴水空灵而清丽的艺术氛围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
再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确,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等情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孤独之怨等,词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和哀愁的意象,虽然也都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愁苦,颇具感染力,却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叠词点点滴滴所起的表达效果。因为,点点滴滴从声音的角度将无限的愁苦具象化,并以叠字的方式实现了雨声由白昼到黄昏的延续,进而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时,却偏偏从早上到黄昏都在下着绵绵细雨,而且还是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怎么会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尽的呢?于是,词人只能借点滴传递:点滴是双声词,主要写声音,是以声衬情;点点滴滴一语,更是极富顿挫凄绝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劈劈*地响着,从早上一直响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虽然作者写的是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这雨点其实是实实在在地都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都是那么强烈,都在敲击着词人的心,让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发相思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声、一点点都实实在在地落在词人的心里,那是何等的凄苦啊!于是,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能把整个气氛都渲染得十分浓厚,进而从这一声声、一点点中深深地体味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诗文词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都表现了出来,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使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学*和品读精美诗文时,一定要多学*其锤炼字词的技巧,揣摩其所用的深层含义,并品味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点”“滴”在古中的妙用1200字]
雪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唐李隆基)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
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
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既欣盈尺兆,复忆磻溪便。
岁丰将遇贤,俱荷皇天眷。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
(唐李璟)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热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唐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
(宋苏轼)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惟思*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小数点的由来
小数点的由来源于魏晋时代刘徽的单位表达方式。当时,刘徽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了尺、寸、分、厘、秒、忽等7个单位,而比忽单位更小的数字单位则不再命名,统称为微数,也就是如今说的小数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点的由来,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点的由来(1):
小数的由来
正因将整数放大2倍、5倍、10倍…所得到的数字都还是整数,因此使用原本的整数表达,
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如果把整数分割成1/2、1/5、1/10…所得到的数字就不必须是整数了,
因此再使用原来的整数,便无法完整地表达,只得再创造出小数以补不足。正因小数也是用
0到9的十个数字表示,因此务必另外用个符号,也就是小数点符号,标识小数跟整数部分以方便区别。
从前小数点的符号也曾出现各式各样的写法。例如以1。234来说,就至少还有下列三种写法。
1,12341丨12341○1①2②3③4
之后,*数学家花拉子密发明了小数点,解决了上述问题。
小数点的'由来(2):
小数点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出现小数点。人们写小数的时候,如果是写小数部分,就将小数部分降一格写,略小于整数部分。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一条竖线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17世纪,英国数学家耐普尔采用一个逗号“,”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点。17世纪后期,印度数学家研究小数时,首先使用小圆点“。”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直到这个时候,小数点才算真正诞生了。
神奇的小数点
小数点看起来个头小,可它的作用却大的很。它若是不高兴随意乱跑,数的大小可就发生变化了。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与杯具
1970年6月30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空间站工作了23天后,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但是,当飞机回到大气层后,无论怎样操作也打不开降落伞,结果在着陆基地附*坠毁,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联盟一号”所发生的事件就是正因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让我们记住小数点所酿成的杯具吧!我们在数学学*中,不能有半点的疏忽,不然就要酿成严重的后果。
跟我学技巧
1、小数点就应点在整数部分个位数的右下角。小数点把小数分为两个部分,它是小数中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标志。
2、初度小数时,易受整数读法的影响,把小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如:0。705就应读作零点七零五,不好按整数读法读成零点七百零五。
小数点的由来(3):
小数的由来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了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如8。23记做,左边的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了。这种记法之后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公元1427年,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又创造了新的小数记法,他是用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的方法记小数,如3。14记做314。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才注意小数的作用。在欧洲,当时有人这样记小数,如3。1415记做3⊙1①4④1①5⑤。⊙能够看作整数部分的分界标志,圈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数位的顺序,这种记法很搞笑,但是很麻烦。
直到公元1592年,瑞士的数学家布尔基对小数的表示方法作了较大的改善,他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割开,例如:5。24……数中的小圆圈实际起到了小数点的作用。
又过了一段时刻,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于是,小数的写法就成了我们此刻的表示方法。
但是,用小数表示,在不一样的国家也有不一样的方法。此刻,小数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种是用小黑点“。”。
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常用“,”,写出的小数如3,42、7,51……,而英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则喝我国一样,用“。”表示小数点,如1.3、4.5……
杂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翻译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解释
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韩星数点的古诗词
关于小数点的古诗
跟小数点有关的古诗
语文古诗中的小数点
带数字和点字的古诗词
字数少一点的端午节的古诗词
句数是奇数的古诗词
数字的古诗词
有关数数歌的古诗词
50字数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倒数
字数为60的古诗词
字数多的古诗词
字数为32的古诗词
函数的爱古诗词
有无数的古诗词
古诗词字数长的
数字5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字数
140字数的古诗词
带数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数学之
句数为334353的古诗词
数字四的古诗词
字数135的古诗词
戴数字的古诗词
含数字的诗古诗词
古诗词带数字的诗
时谈古诗词中的数词
带有字数的古诗词
心情愁苦的诗句
希望他开心的诗句
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诗句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诗句
李清照悼念亲人的诗句
描述海边景色的诗句
讨厌现在的生活的诗句
形容心里很痛苦的诗句
形容人生病憔悴的诗句
表达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形容有缘无分的诗句
面对生活的诗句
形容农村景色美的诗句
天人永隔的金典诗句
心事重重睡不着的诗句
形容枫叶美的诗句
欣赏对方的诗句
春天花和蜜蜂的诗句
形容人已经变了的诗句
爱情背叛的诗句
含云字的诗句大全
绝情的古诗句
有关喝红酒的诗句
想重新开始的诗句
形容女人性格的诗句
形容想念兄弟的诗句
怀念熟悉的老地方诗句
关于风的成语和诗句
形容人自大傲慢的诗句
运用想象手法的诗句
端午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