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的古诗堂

关于杂诗的古诗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杂诗的古诗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杂诗的古诗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杂诗的古诗堂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 语录(2k+) 说说(9) 名言(489) 诗词(661) 祝福(1) 心语(56)

  • 《杂诗》古诗鉴赏

  • 文学
  • 《杂诗》古诗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杂诗》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人介绍:

      王维,字摩诘,祖籍祁州(今山西太原),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9年(721)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曾奉使出塞。安史之乱时接受伪职,乱*,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工诗善画,兼通音乐。苏轼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亦擅边塞诗。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鉴赏:

      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五言绝句。“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远在天涯,故乡的一切消息都让他牵挂,一定有许许多多事情想打听。可诗人却只是问,家乡的梅花开没有?这看似**淡淡的一问,却是诗人精心提炼概括的结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在这一问中体现出来了。诗人没有像我们*常人一样对家里的人是否安康或家乡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显出关心,如果这样着笔的话,诗就变成了普通的家常话而少了蕴藉。诗人从众多的故乡风物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梅花来发此一问,是大有深意的。

      梅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坚贞、孤傲的寓意。在这首诗里的“寒梅”,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故乡实际的梅花,从而联想到诗人故乡的景色优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依恋故乡的心灵,纵使走遍天涯海角,诗人那颗热爱故乡的心永远不会远离,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样,每时每刻都“长在”故乡的怀抱。另外,诗人用设问的方式作结,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在眼前出现了诗人故乡那临寒开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棂,白雪皑皑的庭院、村庄、原野、远山……又似乎看到了诗人孤独远眺、殷勤问候的身影。

      这不是王维擅长的山水田园诗,没有对景物的刻画描摹,但依然能让我们有“诗中有画”的美妙感觉。这也许就是这首“杂诗”*中见巧的魅力所在吧。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魏晋]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注释:

      【1】织妇:织女星。

      【2】绮缟:有花纹的绢。

      【3】明晨:清晨。

      【4】日昃:午后。

      【5】良人:丈夫。

      【6】噭噭:鸟悲鸣声。

      【7】景:月光。

      作品赏析:

      诗中写了一位独处空闺的织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前人或认为其中有寄托,但也无甚确证。因此,也不必穿凿附会,还是来分析享受一下诗中的美感。

      这首诗可以分成三节,开头“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为第一节。“西北有织妇”,这是古诗中多见的起兴手法。“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这两句写的是一位深闺的少妇,她每天都在织着美丽的丝帛,然而,此时她的织品,却繁多而又错乱。接着的两句“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写织妇从清晨开始就拿起梭子,但到太阳西斜,还尚未织成纹理。《诗经·小雅·大东》云:“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移动位置)。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古诗十九首》云:“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以上四句化用其意,都是用具体的动作来反映织妇神思恍惚的心理状态,但却没有交代原因,可以说是一种“悬念”。

      中间六句“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为第二节,是直接描写织妇的心情,也是对她为何心如乱丝的解释。“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凡有心事而睡不着觉的人总是感到夜长,而在这漫漫长夜中织妇却一直在深深地悲叹,而且这叹息之声,竟而化作了长啸,一直上达青天,可见其心事何等沉重,十分浩茫。下面四句“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是对这沉重的心事究竟是什么问题的正面交代。织妇守着空闺,丈夫远行从军去了。本来约定三年就能归来,可如今却已过了九个年头,这就是思妇悲苦的原因。丈夫出外,思妇独自一人在家,这已经是一层凄凉了;本来说好三年回来,思妇天天盼着,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年,满以为可以相聚,结果却没有回来,这凄凉悲苦又增一层。三年过去,再三年过去,又三年过去了,却仍然不见丈夫归来,这凄凉悲苦,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层。难怪思妇要终夜长叹,悲冲青云,也难怪思妇要神思恍惚,终日坐机却织不成绢了。

      最后四句“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为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写思妇看到失群的飞鸟绕着树林飞翔,噭噭(象声词,鸣叫声)悲鸣,寻找自己的'伴侣,这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与飞鸟很相似。最后两句“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诗人用生花之笔,让思妇忽发奇想,希望自己化为阳光,向南方飞驰而去,照见自己的丈夫。这个浪漫主义的幻想显得非常突兀,但又非常合乎情理。织妇思念等待丈夫已整整九年,至今还不能相见,没有什么办法能解除相思之苦。而天上的阳光,却能普照大地,既能照到自己,也能照到丈夫,阳光是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这个高超的艺术构思,把思妇刻骨铭心的相思,写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这可以说是曹植的独创,它对后代诗人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全诗三节,从动作到太息,从太息到幻思,写织妇的相思,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阅读全文]...

2022-05-21 13:31:58
  • 杂诗古诗词

  • 杂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翻译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解释

      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6-23 13:17:43
  • 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 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亥杂诗

      清代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1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意思2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这两句的通俗解释: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赏析

      此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6-11 00:10:24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绍】

      《杂诗》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7卷第37首。

      【原文】

      杂诗

      作者:唐·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注释】

      1、折杨柳:古典诗文中言及折杨柳,多称欲以之送别,或欲以之寄托别后的思念之情。

      2、城:全诗原作“阳”。

      3、“秦家”句: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4、传玉碗:指男子用玉碗盛酒,递送给女子。“碗”全诗原作“腕”。

      5、竹:全诗原作“烛”。襦:短袄。

      6、“人见”二句:《陌上桑》叙罗敷盛夸其夫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持谢”二句:辛延年《羽林郎》:“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持谢,犹言奉告。金吾子,胡姬对贵家豪奴的称呼。提玉壶,指提上玉壶离开。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雜詩】王維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

      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映燭解羅襦。

      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婿殊。

      持謝金吾子,煩君提玉壺。

    [阅读全文]...

2021-12-01 12:19:46
  • 王维古诗杂诗赏析

  • 王维古诗杂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古诗杂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鉴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阅读全文]...

2022-01-08 04:39:25
  • 诗名含有堂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堂字的诗词

  • 怀则堂实堂

    文天祥〔宋代〕

    白头北使驾双鞯,沙阔天长泪晓烟。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题湖堂长春风堂

    陈宓〔宋代〕

    柯翰由来元气同,要须壮岁似儿童。君家友爱谁能比,一榻长如二月中。

    书禅静寺集翠堂示堂中老人琳径山诗

    毛滂〔宋代〕

    烟岫供寒翠,风帘舞小晴。短墙分竹色,虚户纳松声。弄笔云窗暖,煎茶玉醴轻。端知孤桧月,独伴夜禅清。

    岁寒堂三题 其一 岁寒堂

    范仲淹〔宋代〕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脩诚明。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三堂诗 其一 文章经济之堂

    陈子升〔明代〕

    迥异凌云构,惟衔昔日恩。文章与经济,何以副王言。

    人日晚香堂小集分得堂字

    张士元〔清代〕

    嘉会逢人日,春林拥草堂。雪因来客霁,花为举杯香。

    聚散真成梦,交游半老苍。预愁江上艇,对酒不能忘。

    昼锦堂 题王阮亭抱琴堂执书图

    邹祗谟〔清代〕

    九曲池边,无双亭畔,使君吟眺初回。正见抱琴长啸,卷帙重开。

    非仙非佛扬州吏,亦诗亦史济南才。堪相对,恰称何郎标格,惟有官梅。

    迟回。更何处,题斑管,定应校籍兰亭,此日隐囊小几,遥映水苔。

    羼提阁里容高坐,渔洋山外许谁陪。前身是,好认玉清仙子,金粟如来。

    三堂诗 其五 五老山堂

    陈子升〔明代〕

    阿五皤然老,尝游五老峰。归来环堵内,高卧对云松。

    文漪堂之后凉风堂

    王世贞〔明代〕

    凉风起苹末,集我凤凰条。小夺琴中理,时添酒外骄。

    回光泛芍药,遗响逗芭蕉。偶尔当三伏,欣然至久要。

    老夫凭仗汝,散发坐逍遥。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 其二 玩月堂

    胡应麟〔明代〕

    南峰流素华,光彩荡林樾。胡床人未眠,玩此瑶台月。

    [阅读全文]...

2022-01-04 14:35:03
  • 含有杂字的古诗词 带杂字的诗词名句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杂诗》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景仁《杂感》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渊明《杂诗》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黄庭坚《杂诗七首·其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湖上杂诗》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杂篇·天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四·马说》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格言联璧·学问类》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鸣。——黄景仁《杂感》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说苑·杂言》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无名氏《杂诗》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高珩《春日杂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杂篇·外物》

    *见善则安于为 善,*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九》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庄子·杂篇·徐无鬼》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阅读全文]...

2021-12-11 19:09:24
  • 杂诗王维翻译及赏析(古诗杂诗王维赏析)

  •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诗画皆绝,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有“诗佛”的雅号,尤其擅长五言诗,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王维的《杂诗》。

    杂诗三首(其三)

    唐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寒梅,开在冬末春初,梅一开即预示着春将到,系最早报春之花。*的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将寒梅报春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诗人眼见寒梅花发,又看着寒梅花落。花开花落之间,自有一种物换星移的意味。

    梅花凋零之后,春的脚步更*了,南飞的燕子陆续归巢,其它鸟儿们也都活跃了起来,刘克庄的《莺梭》中即有“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莺啼。

    本诗第二句“复闻啼鸟声”写得极为*实质朴,没有任何修辞,春天特有的“喧闹”被诗人疏笔概括。

    第一句诗人用“已见”,第二句紧承“复闻”,时间的步步推移被淡淡地表达,但是细品,这淡淡的两个词中,隐隐透着些微的忧虑与惶恐。

    第三句,诗人用了两个叠字“心心”,“心心视春草”,这心心有主人公的担心、忧心、揪心也有特意之心。有了“心心”的铺垫,最后一句中的“畏”字才不显突兀,才会更有感染力。

    天天忧虑地看着春草生长,越来越茂盛,眼看春草要与石阶相连了,主人公畏的并不是春草渐长,而是时光飞逝,却依旧等不来所盼之人。

    从寒梅花开花落之时,主人公就已暗含期盼,可是早春已过,仲春到来,草长莺飞,依然没有盼到归人,随着时间地推移,她由不住地渴盼到渐渐失落、失望,眼看春草渐长,其内心情感也滑向惶恐的沼泽。

    本诗以时间的推进来表达情感的推进,层层递进,最后一句中的“畏”字,是点睛之笔,把主人公由盼到惧的内心变化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诗句质朴自然而诗意隽永绵长,这也是王维诗的特点之一。

    本首诗是王维《杂诗三首》一系中的第三首,第一首以家中思妇的视角表达对游子的思念:

    杂诗三首 之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主人公看着江上往来的船只,对游子一念相牵,只盼望着有只言片语能寄到家中,以慰相思。

    第二首,大家耳熟能详:

    杂诗三首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一首则是以游子的视角思乡,得遇同乡后,游子的思家之情急迫,但是不问别的,只问窗前的寒梅是否已经开花。浓浓的情意却只用淡淡一笔来表达,却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1-12-27 17:53:43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

      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阅读全文]...

2022-03-08 16:41:40
当前热门
杂诗的古诗堂 - 句子
杂诗的古诗堂 - 语录
杂诗的古诗堂 - 说说
杂诗的古诗堂 - 名言
杂诗的古诗堂 - 诗词
杂诗的古诗堂 - 祝福
杂诗的古诗堂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