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谐音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谐音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留),春风不度玉门关。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谐音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谐音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欢迎大家分享。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关于谐音古诗精选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谐音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搞笑谐音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搞笑谐音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情)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留)。
3、《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留)。
6、《谢公亭》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7、《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忧)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想)。
10、《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留)。
13、《谢公亭》
关于五年级语文谐音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语文谐音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3、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4、长歌行(节录)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5、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6、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谐音古诗大全小学五年级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谐音古诗小学五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秋夕》
唐·杜牧
银烛(嘱)秋(愁)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忧)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嘱),却话巴山夜雨时。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嘱)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情)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有关谐音的对联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音的条件,用同音或*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这样的辞趣在对联中都有体现。
上联: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梨(离)儿腹内酸。
上联: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上联: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下联;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上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上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周)末;
下联:云间闪电,霍光(火光)出自汉中。
上联:东不管(馆),西不管,酒管,
下联: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吧)。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多来米发索拉西)。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酒热不须汤盏汤(烫)。
下联:厅凉无用扇车扇(煽)。
上联: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贾岛);
下联: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班彪)。
上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鼠)气;
下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蜂)来。
上联:闵子牵(闵子骞)白牛(伯牛),过王子店;
下联:白公骑(百公琦)乌马,赶公冶场(公冶长)。
上联: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无礼);
下联: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不忠)。
上联:泥肥禾尚瘦(尼肥和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鬼短夜叉长)。
上联: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给事);
下联: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尚书)。
上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洛书);
下联: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聂豹)。
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上联:顺风帆逆风帆,帆迟(樊迟)帆快(樊哙);
下联:涨潮橹退潮橹,橹直(鲁直)橹扳(鲁班)。
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
下联:庭前蚯蚓满腹泥(疑)心。
上联:雨洒灰堆成(陈)麻子
下联:风吹荷叶像(向)乌龟。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古人作诗作词时很注意遣词造句,往往会因斟酌一个词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断胡须。于是,许多诗或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或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宋祁《鹧鸪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动词的妙用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笔者也想试举三例,说说点滴在诗文中的妙用。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句都用了点或滴渲染意境。当然,这三句中还用了比较典型的寄寓愁情愁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如果少了点滴就会少了那种清丽、空灵且凄苦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一些比较。比如,《》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陆甫之《清*乐》中的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清*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虽然也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愁闷,却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得更为凄切凄冷。这是因为,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如果再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则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词人愁之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清丽的凄冷意境。
先看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还在写景抒情中借一个滴字,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上阕从环境到人物,都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则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的角度写了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忧怨凄清的心绪。抒情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见离情之深。那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已经很叫人心烦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的扰人的声音,就更让人心碎了。于是,这秋夜的冷雨便一点也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像是点点滴滴都砸在抒情主人公的心上,声声都在诉说着凄苦之情。空阶滴水空灵而清丽的艺术氛围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
再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确,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等情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孤独之怨等,词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和哀愁的意象,虽然也都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愁苦,颇具感染力,却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叠词点点滴滴所起的表达效果。因为,点点滴滴从声音的角度将无限的愁苦具象化,并以叠字的方式实现了雨声由白昼到黄昏的延续,进而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时,却偏偏从早上到黄昏都在下着绵绵细雨,而且还是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怎么会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尽的呢?于是,词人只能借点滴传递:点滴是双声词,主要写声音,是以声衬情;点点滴滴一语,更是极富顿挫凄绝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劈劈*地响着,从早上一直响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虽然作者写的是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这雨点其实是实实在在地都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都是那么强烈,都在敲击着词人的心,让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发相思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声、一点点都实实在在地落在词人的心里,那是何等的凄苦啊!于是,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能把整个气氛都渲染得十分浓厚,进而从这一声声、一点点中深深地体味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诗文词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都表现了出来,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使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学*和品读精美诗文时,一定要多学*其锤炼字词的技巧,揣摩其所用的深层含义,并品味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点”“滴”在古中的妙用1200字]
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
古诗中的谐音字
古诗中回的谐音
关于古诗中的谐音
嗯古诗中有谐音的
谐音在古诗中的作用
古诗中的有趣谐音
古诗中孙的谐音字
古诗中的谐音搞笑
古诗中的谐音典故
谐音古诗中的含义
奇妙的谐音句子
古诗中的谐音二首
古诗中的谐音特点
古诗中谐音的例子
古诗中的副词妙用
古诗中妙用的字词
古诗中字词的妙用
新柳古诗中拂的妙用
柳与留谐音在古诗中的意味
古诗中妙用修辞的诗眼
古诗中形容词的妙用
村居古诗中忙字的妙用
迎燕古诗中的旧帘有何妙用
古诗中的数量词妙用
3个谐音古诗中的错别字
有中文谐音的古诗
古诗中春夜洛阳文笛的谐音
菊花古诗中两个绕字的妙用
是谐音的古诗
讽刺女人现实的句子
描写高贵的句子
描写稻子成熟的句子
陈情令中的句子
白首终老的句子
科技有关的句子
描写酉阳桃花源的句子
在草原玩的开心的句子
喝下午茶的心情的句子
没钱兄弟看不起的句子
老公嫌弃妻子的句子
像爱人道歉的句子
两地看同一个月亮句子
形容王俊凯暖心的句子
以煲仔饭为口号的句子
形容不知足的人句子
形容蝌蚪的句子
类似shmily的句子缩写
关于友情悲伤的句子
夫妻间无法沟通的句子
形容闺蜜聚会的句子
形容娘俩的句子
形容同事之间不合句子
描写一个女人好的句子
教育小孩的句子
写坏运走好运来的句子
描写儿童快乐的句子
形容新的一天开始的句子
有关团队正能量的句子
关于品酒的句子
关于生日的句子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