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15) 语录(27) 说说(88) 名言(15) 诗词(1k+) 祝福(7) 心语(8k+)

  • 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论文

  • 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众所周知,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科学作为哲学概括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同时,自然科学又是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划时代进步,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每一次关于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都牵涉着唯物主义历史主题的转换。从以往的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关于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古代、*代及现代科学的发展与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的改变问题。本文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对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三阶段”进行论述,还将更细致地挖掘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形成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其目的是理清唯物主义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中切不可割裂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来研究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旨在说明把握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自然科学;哲学;唯物主义历史形态

      1、自然科学发展概述

      在古代,哲学与科学浑然一体,很难区分开来。由于生产力水*低下,科学极不发达,只有天文学、初等数学和力学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借助思维的直观猜测和想象,他们力图从世界的本身去说明世界,把一种具体形态的物质作为万物的本原,并且力图用它们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代自然科学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正是经验自然科学萌芽生根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中的大多数看来,则是某种一下子造成的东西。科学还被禁锢在神学之中。而结束这个时期则是牛顿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就是坚持从世界本身去说明世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这一阶段直到康德的“星云假说”给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它指出:“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这说明地球上的万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接着,赖尔提出地质学“渐变论”的思想、物理学中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生物学中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等,这些,都兆示着旧形而上学观的破产。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到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在十七、十八世纪以来成就的基础上,获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进展。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在回顾这一段科学发展史时,带着惊叹的口气写道:“十九世纪中叶所记录的科学进步,其方面如此之广,以致在几页之内,只能拣出它的主要成就而已。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扩展了,并繁育成为分立的分支科学。对自然和技艺的所有部门都做了大规模的探索,如培根所曾梦想而未实现的那样。”自然科学这种多方面的重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产生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各种历史前提的发展,为最终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2、自然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三阶段”

      唯物主义哲学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代机械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虽然都认为物质是意识的本原,都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是三种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这三种主要形式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更迭,都是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相适应的。

      2.1朴素唯物主义

      公元前七世纪到五世纪之间,由于生产的发展萌芽了古代的自然科学。古代自然科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时自然科学仅限于天象观察、初等数学和初级力学,至于物理学、化学、动物学和解剖学等都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当时还没有任何称得上科学的仪器和实验,主要是直接观察的方法和简单的归纳、演绎推理法;在概念上,反映自然界实体的概念主要是水、火、气等直观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概念。总的来说,古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代自然科学基础的科学实验方法没有完全确立,人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因此,人们还只能凭借感性的经验,经过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从整体上笼统地对思维对象作粗线条的,带有明显主观臆断的描述,就是“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与自然科学的这种发展水*和发展状况相适应,古代自然、朴素唯物主义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首先,古代哲学唯物主义采取了“原始的朴素的自然的”在本质上具有初步辩证思维形式的特征。在朴素唯物主义看来,自然界被当作一个整体而总的方面来观察:“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古代自然、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但是这种方式还只是停留在感觉经验所及的范围,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它是不清晰的、表面的,不能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其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直观的特点。古代自然科学研究所及的广度和深度十分有限,都是些感性直观的物质形态和现象,这就使得古代唯物主义者只能借助水、火、土、气候反映直观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概念,这使得他们无法了解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从而也就不能从多样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与意识相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第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笼统性。正如前面说到的,古代自然科学还没有条件对自然界各个局部和细节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和认识,而是对世界整体的直觉,这就使得古代唯物主义者只能对世界的整体和轮廓进行笼统大致的描述,无法科学地揭示各种现象的内部的联系,例如关于自然现象的总体联系观,对当时的人来说也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表现出的直接的直观的结果,其结果往往是似是而非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由于有这些缺陷,正如*所说:“这也就决定了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也即会被另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形式所取代。

      2.2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十五世纪上半叶到十八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例如,*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卜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等。但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也只有力学达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物理学对热、声、电磁只有初步的研究;化学刚刚从炼金术中**出来,但还信奉“燃素说”;古生物学还不存在;生物学主要是收集和初步整理材料,仅仅有了粗浅的分类。总的来说,当时的自然科学还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是经验的自然科学。*代唯物主义哲学也在适应*代自然科学的状况下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进一步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它总体上把唯物主义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曾明确地指出了*代唯物主义的两个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首先是*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用纯粹机械的原因去揭示生物机体,甚至把人看成是一架机器,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生命过程。机械唯物论确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却抹杀了人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历史性。换句话说,在机械唯物主义的体系中,存在着“人学空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而到了霍布斯那里,“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10]其次,*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即便承认有变化,也只是“永远绕这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停留在同一地点,总是产生同一的结果。”[11]正如前文提到的,这一局限也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结果,像*说的:“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的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12]从*的这句话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代唯物主义哲学形态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它也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它认为世界不是一种处于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对自然界的非历史观点,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发展的不完善所不可避免的。

      2.3历史唯物主义

      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大步前进。*指出:“在本世纪,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哲学”。[13]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在研究方式上发生了根本地变化,由以前的收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进入到整理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这一时期,康德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用矛盾和发展的观点解释了太阳系的起源,它使“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长的东西。”[14]1830年,赖尔《地质学原理》一书,揭示了地球地层的变化发展;1838年、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植物动物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之间的联系和有机体分化发展的规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格罗夫、赫尔姆霍兹、柯尔丁等人从不同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与统一,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关于运动不灭的观点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1859年,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指出现存的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15]由此,“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16]因此,自然科学的大进步打开了*代唯物主义僵化的形而上学的缺口,动摇了机械唯物论的基础,使唯物主义哲学及整个人类思想发生了革命的变革。这一时期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不仅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而且也是唯物的自然观与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中的“历史”是人的活动及其内在矛盾得以展开的境域。从形式上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仅仅是人类社会或人类历史,似乎与自然无关。但问题在于,社会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而历史不外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7]那么,人与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就不能从历史中排出,否则会造成社会历史虚无化,走向唯心主义历史观。另外,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全部社会生活”哲学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蕴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即“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为思维坐标,以实践为出发点范畴和建构原则,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历史唯物主义展现出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即一个自足而又完整、唯物而又辩证的世界图景。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历史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18]马克思和*正是通过对当时自然科学成就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概括与总结,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3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进程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谈到这一关系时指出:“正如今天的自然科学家,不论自己愿意与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考察理论的一般结论一样,每个研究理论问题的人,也同样不可抗拒地被迫研究*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在这里发生一定的相互补偿。”[19]这是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的科学真理。本文在此就关于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的“相互补偿”,阐述二者的关系。

      3.1依赖关系

      *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20]这句话说明,唯物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受自然科学的发展所推动的。从文中第二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截至19世纪末,先后出现过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就是以各历史阶段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为基础的,其更替的首要标志便是物质概念的历史变化。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决定着唯物主义的时代特点,这个特点包括唯物主义各个历史形态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表明,离开科学的土壤,唯物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这表明了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依赖性。

      3.2指导关系

      在上述的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依赖性并不意味着它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自然科学前进的脚步,而是唯物主义会反过来积极地影响、促进和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形式,因而可以对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叙述的那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定性的辩证法”,也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从理论上来说,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作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相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认识层次,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相互割裂。因此,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是合乎规律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21]这种通晓思维的方法是哲学层次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它能够在解决自然科学问题时提供协助和指导。这也说明,那种否认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指导作用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站不住脚的。

      3.3超越关系

      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依赖更不意味着它总是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反,它会超越自然科学,达到自然科学不断接*或实证方法暂时不能达到的认识水*。首先,唯物主义在其自身逻辑发展中能够作出自然科学在未来发展阶段才能正视的科学结论,为自然科学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远景。其次,由于自然科学实证方法的局限性,某些特殊的领域还尚未全面涉足,这时只能由理论思维去把握和指导尚未涉足的领域,为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发展提供黑夜航行中的灯塔,指明方向,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因此,这两种超越,都是以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前提而进行的,所以是可信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总的来说,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进程既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指导和超越自然科学。这看似矛盾的关系中又是统一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自然科学为唯物主义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而唯物主义则通过抽象概括,使经验材料转化为理论形态。这种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反过来又为自然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指导并超越自然科学,推动自然科学往更宽广的空间发展,这又使理论转化为更深层次的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践。如此相互推动,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便在历史的道路上双双获得发展。总之,“依赖”、“指导”与“超越”便是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相互补偿”不可分割的关系。综合以上三部分所述可知,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进程根植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沃土中。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对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哲学研究方向,正确把握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的关系能为我们今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2][3][6][9][14][16]*.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320-321.

      [5][8][12][19]*.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0.

    [阅读全文]...

2022-05-13 00:28:08
  •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

  • 高考,教育,高中
  •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是高考政治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部分考察的重点难点,希望考生可以认真掌握。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能够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有关实践的基本原理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实践活动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有关认识的基本原理(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真理的原理理论(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阅读全文]...

2022-03-19 07:03:11
  • 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论文

  • 哲学
  • 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论文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世界观是人们认识和观测世界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时间的单向均匀流逝性、三维空间的各向同性,展示了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批驳了唯心主义时空观。在对质量和能量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质量是物质世界的本质,能量是物质的状态属性,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

      关键词:唯物主义;时间;空间;质量;能量

      长期以来,关于时间、空间、质量与能量,一直是哲学和科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这方面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经过哲学抽象而形成的时空观和质能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自然观[1]。发展唯物主义的时空质能观,抛弃唯心主义时空质能观,把人们从唯心主义的思维束缚中**出来,对于促进科学发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有着空前的现实意义。

      1.时间是单向的、均匀流逝的

      斗转星移,日月盈仄,寒来暑往,潮涨潮落。自然界总是在无停息地运动变化着的,一件事接一件事,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绵延不断。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现代人生活的“不夜天”轮转,从最基本、最初级的机械运动,即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变动,直至人类大脑的最高级的思维活动,都无不反映出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也就是时间。

      孔夫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阿瑟·爱丁顿说:“时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断流逝。”人们无时不在感慨:时间在流逝。水流可以不流或断流,可顺流又可逆流,但时间不能停“流”而必须不间断地且均匀地“流”,流逝是单向的,不能倒“流”。人们既不能阻遏它让它慢“流”也不能鞭策它使之快“流”,人们可以使用或消磨时间,节约或浪费时间,但不能创造或消灭时间,阻挡或催赶时间[2]。万贯家产换不来返老还童,有钱买不断黄泉路。万物走着不归路,有的匆忙,有的悠慢,哪怕一个原子,一个核子,或一个电子,它们也时时刻刻运动着,参与着,变异着和*衡着。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Heraklites)也有类似之言:“万物流变,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一片叶子在不同时刻也不相同,这就是造物主铁的法则,这就是时间老人的最高宣言。现代克隆技术的克隆,也仅仅是形态或表现形式的克隆,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因为时间不可逆,一个生物体的历史过程是不可复制的。伽利略有这样的见解:时间的步伐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转移,时间在这个宇宙的任何角落都以同样的方式在流逝。当然人们曾有这样的感觉:当人身心愉悦的时候,时间转瞬即逝,当人百无聊赖的时候,便感到度日如年。然而,时钟还是照样走着,时间还是在均匀地流逝,那只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意识的错觉。无论人们再怎么期望让时间过得慢一些或快一些,那也只能变成一段永远的回忆。

      时间如此的魅力也成为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诸如“黑洞时间”,“虚数时间”,“时空旅行”等试图解释时间的议论可谓奇想连篇,不胜枚举。这些议论的共同特征就是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会实现在时间长河中任意遨游。1895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在其《时间机器》这部小说中,首次把人类的梦想化成一部形象的文字。而1905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从理论上“证实”这种超时空旅行是可能的,之后关于“时空隧道”的说法,时空旅行的科幻电影,科幻小说可谓是层出不穷。这种时间旅行也许意味着人们可以去修正或改变命运的发展,回到过去与伟人一起去见证光辉伟业,或是到未来去了解股市行情,体验从未感受过得生活。可是,人们不妨仔细想一想,如果哪个人真得实现了回返往昔的时空旅行,就必得否定父母,请问他自己是如何来到世上的呢?最著名的要数祖母说,说是一个人回到过去杀掉了他的祖母,人们先撇开道义上的不容不说,可这种假说却生动地说明了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人们回顾历史,带着今天的先进武器去支援20世纪的反*战争,把*主义消灭于萌芽之中,则世界大战将不会发生,历史将作修改,而历史的今天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究竟哪一个今天才属于人们呢?现在人们要面临的,是应该摆脱唯心主义时间观的束缚,不要在其深渊中越陷越深,**思想,认清时间描述的对象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逆的前进特性,它是一个带有“不可逆的前进箭头”的矢量,它具有连续均匀的、前进次序不可颠倒的绝对性[3]。

      2.空间是三维的,各向同性的

      人们认识空间,最初是从一些具体的实物占有一定的容积开始的,如静止的物体有一定大小的体积,人们就说它占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就像是一个由长度、高度和宽度构成的容器,这个容器不但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事物,而且也容许物体在其中运动。正是物体的运动才进一步揭示了空间的特质。因此,空间是物质运动广延性的反映,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之一。

      物质是占有空间位置的,空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变化的一个场所。自然界的空间是一个永远处于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和星体所充实的空间。空间不是物质的,也不属于物质的,而是物质占据了空间。

      那么空间为什么是三维的呢?

      古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亦即是说,“宇”表示空间而“宙”表示时间。并且,这句话已经表明了,在整个世界里,“宇”(空间)有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维度,而“宙”(同“久”即时间)则只有从过往到未来这一个维度。

      人们从日常的经验知道,一个局部的矩形空间可用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来量度,而要确定空间中的一个点则须用三个独立的坐标(例如笛卡儿坐标x,y,z)。生物拓朴学指出,在任何较高级的有机体中,大量细胞必须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联络。如果空间只有两维,则一个有机体仅能有一两维的构型,那么它的神经通常就像城市中的街道那样相互交截。在交截点上,不同神经将会彼此穿透,因此,若不存在第三维将不允许一条神经纤维处在另一条的上面或下面。结果神经兴奋将会相互干扰。所以,存在许多不相交截的神经通道的高度发展的有机体,只有在至少三维的空间中才有可能。在三维空间里,不论有多少个点,都能够建立两两之间的,互不交叉的通信联系。那又为什么人们不可以生活在更高维数的空间里呢?1917年,埃仑费斯特(P.Ehrenfest)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从物理系统的动力学寻求回答。经证实,当空间的维数大于三,亦即是在四维或者更高维数的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太阳系,不可能存在稳定的行星轨道,同时也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子状态。只有在三维空间里,人们才可能有太阳系,才可能有原子、分子和动植物,才可能有人们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们现实的空间只能是三维的[4]。

      在数学中,多维变量可以称作多维空间。在物理学中,有一维空间(线)、二维空间(面)和三位空间(体);不存在大于三维的物理空间。数学中的多维空间,不能直接移植到物理学中,只有在维数小于等于3(不包含时间)时,可以对应。

      空间的各向是同性的。只有各向同性,人们也才能分辨出物体的具体形状、大小、位置。假如各向不是同性的,那世间万物将不会再有稳定的存在形式,将不存在诸如立方体、圆球的形体。人们在一个方位看一个人是一个样子,换一个方位则会又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仅一个人就有无数张面孔,那就真得成了变脸了。

      3.时间和空间是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量

      人类自身的存在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人们直接观察到周围远*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在空间和时间当中出现和开展的。从人类有了意识,在进行各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便开始了用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基本量来描述他们所做的活动,所处的这个客观世界。*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茺诞的事情。”在《自然辩证法》里,这样谈到空间和时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道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天体的运转,宇宙飞船的升空,潮涨潮落,到火车的奔驰以及分子运动等等,人们无不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其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而运动又是和时间与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时间与空间,运动将无从说起,只是在人们头脑中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说,正是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描述,才将那些抽象而又模糊的运动变得生动而又具体,由复杂变为简单,从而对自然界的认识水*逐步提高。所以,时间和空间是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量,是不随人们的意志而变化的[5-9]。

      4.质量是物质世界的本质,能量是物质的状态属性

      质量的概念是从人们的生活经验中演绎出来的。比如,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条木船比一把木椅含的木材多,等等。归纳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一概念。且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1687年,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一书中定义“物质的量是被确定为正比于它的密度和体积的物质本身的量度。”质量是以物体密度和物体体积的乘积来量度,即任何物体中所容纳的原子越多质量也就愈大。而*代,人们*惯地把质量称之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大小,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大;质量小,惯性就小。引力质量来衡量物体产生引力场和受引力场作用的能力大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虽然分别表示了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然而它们是有紧密联系的。实验表明,物质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数值上总互成正比关系,即物体的惯性越大,它所产生的引力场也越强,与物体的成份、结构无关。目前,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物质基础的两种不同属性——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它的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表现。也就是说,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来源于物体的同一本质——质量。因此,质量是物质世界的本质。

      能量用来表征物体的作功本领,是物质的状态属性。能量有各种存在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磁能、原子能等。在自然界中能量总是不停地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变过程中,一个物体损失了能量,另一个物体便必然获得了能量。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化学能减少热能增加,原子能减少动能和势能增加,一处减少能量,另一处必然增加能量,能量的总和是不变的。这也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质量是质量,能量是能量,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脱离质量的能量,也没有脱离能量的质量。任何形式的能量转移E,必伴随着相应的质量转移m。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遇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这种原子能的释放是光子带着其质量和能量一起转移了,放出能量的原子的质量减少了,能量也减少了,接收能量的物质能量增加了,质量也增加了;原子放出原子能的过程就像用枪发射子弹一样,子弹带着质量和能量一起转移了。整个过程分别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不发生质量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应树立唯物主义的时空质能观,认清时间的单向性,不可倒流,彻底抛弃时间倒流的幻想,珍惜时间;空间是三维的,各向同性的,不存在四维甚至更多维的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实在。时间不是空间的函数,空间也不是时间的函数,不能混为一谈。它们是描述物质世界的基本量,是定义之后就不再变化的。质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没有质量为零的物质,只要是物质,其质量就大于零。能量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属性。物质的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内的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总能量不变。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

      参

      [1]张俊青.时空观的历史关注与未来展望.理论探索,2005,(3):21-23

      [2]许少知等.关于空间与时间<二>.发明与创新,2005,(1):30-32

      [3]凌志等.新时间概念的定义探讨.世界科学.2005,(5):44-45

      [4]罗蔚茵译.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物理通报.1984,(3):8

      [5]石正金.真空对话.格物(增刊),2005.8

      [6]王国华.坚持科学真理,还事实真相.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第三届年会,北京,2005.

      [7](英)保罗·戴维斯著.关于时间.崔存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8]关洪著.空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B·K.里德雷,里德雷,李泳.时间、空间和万物[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阅读全文]...

2022-07-18 01:12:49
  •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

  •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欢迎大家阅读下文的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

      1、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

      7、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1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4、爱国如饥渴——班固

      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1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7、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18、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阅读全文]...

2022-01-20 06:37:47
  • 李白浪漫主义的古诗

  • 李白
  • 李白浪漫主义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裳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阅读全文]...

2022-04-21 15:10:44
  • 爱国主义古诗词

  •   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4、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8、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9、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1、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2、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15、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6、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17、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9、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2、*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3、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4、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25、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6、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27、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2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9、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30、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33、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34、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3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36、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3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8、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39、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40、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41、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4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4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45、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49、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50、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51、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阅读全文]...

2022-02-02 07:06:12
  • 爱国主义的诗句

  • 爱国主义的诗句

      1、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2、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5、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9、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0、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1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4、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6、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1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8、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19、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0、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23、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2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25、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27、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28、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9、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0、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31、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32、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33、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5、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3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8、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39、*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40、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41、一箫一剑*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42、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4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44、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5、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47、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4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0、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2-22 10:16:56
  • 重释*主义

  • 重释*主义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释*主义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我们所一般认为的"*主义"的核心。其实他的思想,不仅限于人性的高度张扬,而且还包括了他对于现实的深刻揭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是*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依据,并且对整个世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文章拟就分析其思想的形成,重释*主义。

      【关键词】:*主义;《君主论》

      众所周知,*主义现在是政治家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玩弄阴谋权术,使用伎俩的代名词了。但在*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马氏思想不仅没有为人们所唾弃,反而成为了弘扬人性的一面鲜明的大旗。就像*的思想一样,他本人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名巨匠,同时也毁誉参半,几百年来,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尤其是其思想上的极其特色,人们都众说纷纭。以他的《君主论》为代表,他里面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就引来了众多的非议。马基雅维里被描绘成一个“玩世不恭”的浅薄的强权政治维护者、恶魔、*、投机家、恼怒的官场失意者、真理的传达者、启蒙家、共和主义讽刺作家、唯科学论的政治专家、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政论家。在前人的研究中认为,历史上对马基雅维里的反应大致上可归纳为两个阶段:最初的反应是“一种恐惧和战栗”,这种观点盛行于17世纪以自由主义闻名的英国,在这里马基雅维里成了“一种狡诈、伪善、残酷和罪恶的象征”;18世纪的启蒙哲学家开始改变态度,对马基雅维里的赞扬成了19世纪德国哲学家的共识,这种观点随即被意大利的爱国主义者所津津乐道。但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歧义存在的恩斯特卡西尔看来,这两种观点事实上都不符合马基雅维里的真面目,或许“这些读者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完全误解了他的著作的意义”。

      一、*生*

      *生于佛罗伦萨一没落贵族家庭,1527年卒于同地。1494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遭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书立说。不久,他的《君主论》问世。这部代表作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西方国家的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思想,极大的受到了这种生活经历的影响,并且明显的表现与他的思想体系矛盾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意中的道德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可以说,他作为一名政治家远远明显于他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我们应该这样说,在这个时期,史学与政治的结合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现象,更是马氏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一生,似乎与别的人文学家要求打破宗教束缚、批判神学的理论有所不同,他更多追求的似乎还是要在世俗的世界中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权利中心,例如,马基雅维里主张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目的,必要时可抛弃道德、施展权术,甚至采取残暴狡诈、背信弃义,以至玩弄阴谋诡计等种种卑劣手段,只要能实现目的就行。他说:“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故君主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马基雅维里还认为,君主要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采取“欺骗和暴力”相结合的统治方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在他看来,“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君主论》中说:“为着训练脑筋,君主还应该阅读历史,并且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动,看看他们在战争中是怎样做的,检查他们胜利于战败的原因,以便避免后者而步武前者。”看起来真的是十分的“现实”。但这也恰恰区别于前期人文主义者,《新编剑桥*代史》认为这是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

      二、道德与政治的二元对立

      现实主义是马基雅维里与前期人文主义者的最大相异之处。前期人文主义者极其重视道德,马基雅维里无疑与此相悖。他向君主献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如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君主应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他在《君主论》中大谈君主的美德,但又认为君主在必要时可以不顾这些美德,否则对君主来说是致命的'。马基雅维里教导君主“如果可能的话,他(君主)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他就要懂得怎么走上为非作恶之途”,这清楚地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困境。实际上就为后来“*主义”的诞生埋下了伏笔。不过,斯金纳认为马基雅维里与同时代人实质性分歧在于“两种道德原则的不同―对到底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解释”。正是与前期人文主义的差别,马基雅维里的史学不像他们那样把历史作为美德的实例。他描写各种历史,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更接*于李维、普鲁塔克和塔西佗等古典史学家的精神。这样的“现实”也是*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误解与片面理解

      克罗齐曾正确主张,马基雅维里并非不偏不倚,亦非玩世不恭或不负责任,他的爱国主义,他的共和主义,他的奉献精神,都是无可怀疑的。他为自己的信念而痛苦,他不断思考着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思考着如何去拯救它们。然而,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剧本,他的诗文,他的史学,他的外交或政治活动,都不是使他名声大噪的原因。

      马氏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的人文主义史学家已经摆脱了以神的意志解释历史的束缚,转用世俗的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他们主要关心对已经接受的原则和说法的解释,而他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和说法就是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的政治信条:政治行动导源于善的理智,实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因袭的道德信条。因此,他们在著述中,对所涉及的事件往往采取“理想化、风格化的叙述”手法。这种不谐调性,正是使*的思想遭到人们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到了后来,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样,*这个思想上片面强调集权与权谋的思想体系就被某些有心人士借用了,而其本人也成为了阴险政治家的开山鼻祖,或许这是他当时想不到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明白,*也好,其思想也好,还是后来的“*主义”也好,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特定历史名词,并不能只是看一个方面,就判断它的属性,同理,*主义也并不仅仅只是现实主义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0.

      [2]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

      [3]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阅读全文]...

2022-05-21 02:33:10
  • 爱国主义的诗句

  •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m.ju.51tietu.net)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阅读全文]...

2022-01-31 13:10:22
  • 爱国主义诗词

  •   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4、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6、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7、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9、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10、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1、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12、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3、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4、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5、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

      16、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1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23、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2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5、望上国,山呼鳌抃,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2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7、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28、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1、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32、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3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4、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5、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3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7、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8、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39、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40、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4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2、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43、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4、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45、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6、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47、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8、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49、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50、若顺*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5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阅读全文]...

2022-01-18 00:33:02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句子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语录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说说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名言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诗词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祝福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