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关于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54) 说说(851) 名言(67) 诗词(2k+) 祝福(118) 心语(3)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赏析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赏析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的一首重要诗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阅!

      原文:

      唐代: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阅读全文]...

2021-11-23 01:51:21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杜甫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

      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第。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着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着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走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全文]...

2022-04-11 12:59:52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杜甫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原文: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注释:

      1、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2、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3、“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4、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5、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着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

      6、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着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7、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8、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9、“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10、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11、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12、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3、“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14、贡公:西*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15、怏怏:气愤不*。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16、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17、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18、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翻译: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邻。

    [阅读全文]...

2022-06-10 17:21:59
  • 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

  • 李白,阅读
  • 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

      汪伦和桃花潭这个地方,能够代代相传,能够万世留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意思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延伸阅读:赠汪伦是一首“相和诗”

      关于汪伦是比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这种说法源于袁枚《随园诗话》。袁枚书中记载:汪伦者,豪士也。何谓“豪”?意为慷慨义气。如果汪伦比较穷,连自己吃饭都发愁,恐怕汪伦无法“豪”。没有经济实力,汪伦大概不会主动去请李白,即便请了,李白可能也不会来。李白一生是蹭过很多人的饭,但都是有钱人,都是非常仰慕他敬佩他的大户人家。李白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人,是个仗剑行天下的豪侠人,是个才华卓越的超凡人,一个这样的人,要是有请便吃,要是连穷人的便宜都沾,简直让人大跌眼睛。

      至于汪伦有文化,从《赠汪伦》“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可以分析出来。什么叫“踏歌”? “踏歌”就是和着走路的节拍,走一步唱一句。“踏歌”不是什么人都能“踏”的.,如果汪伦没有相当的文化底蕴,是没办法“踏歌”的,即使“踏”了,恐怕也很难打动有着极高审美水*,堪称华夏第一诗人的李白。

      另外,我在一本民国版的唐诗选中,看到关于《赠汪伦》的另一种注解,那本书认为《赠汪伦》是首“相和诗”,是李白听到汪伦在岸上踏歌的原韵,而唱和赠给汪伦的,也就是说,那天汪伦在岸上的“踏歌”,应该与《赠汪伦》的节奏和韵律相同,这也可以证明,汪伦绝对不是只有“打油诗”的文化水*。

      拓展:【关于李白的《赠汪伦》有关简介】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

      (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

      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赠汪伦》重点字词解析】

      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②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赏析鉴赏】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甸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1-21 03:47:03
  •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 诗意,阅读
  •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赠汪伦》及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原文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②水深千尺③,不及④汪伦⑤送我情。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作品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创作背景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文学赏析

      *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阅读全文]...

2021-12-27 03:19:42
  • 古韵诗意签名 古韵诗意的句子

  • 诗意,签名,经典
  •   1.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血染江山的画,怎抵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5.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6.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7.那日,梦你大婚,烈火灼灼,娇中人,不是我。

      8.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9.孟婆汤分六口,一口出世甜、二口叛逆辣、三口珍惜酸、四口情责苦、五口身心麻,最后一口却为白水,淡了口中味,忘了前尘事,泯了爱恩仇,舒了川字眉。

      10.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1.后来方知这世间最美的事故,是公子的一笑如故,倾了我满城烟土。

      1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4.醉有酒兮酒有愁,情叹卿兮卿不知。

      1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6.对公子的感觉就是,看见你眉眼带笑,我也便喜上眉梢。

      相关签名>>

      古风签名档优美句子

    [阅读全文]...

2022-01-02 18:51:50
  •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 成长
  •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伴我成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在慢慢成长,陪伴我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那一个个动听的旋律,那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童年时,我眼中的鹅,只是穿着一身白色的“毛衣”,昂着骄傲的头颅,在水里嬉戏的绅士,但骆宾王的《咏鹅》却让我发现,原来那普通的鹅,也可以成为一首诗歌,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古诗的兴趣。

      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诗可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李绅的《悯农》,不仅只是描绘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场景,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的粮食,正如诗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知道爱母、敬母、孝母,因为母恩难忘。

      进入了小学,我们学的诗歌就很多了。它不仅教会了我们道理,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望庐山瀑布》告诉我奔流而下的瀑布可以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一样壮观;《游山西村》启示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轻言放弃,也许坚持之后会看到美丽的彩虹;《登鹳雀楼》鼓励我努力奋进,一定要用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完善自己。

      诗还提醒我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人们只在春天放风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我知道初生的荷叶与“一一风荷举”的荷叶是完全不一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告诉我经霜的枫叶竟是那么鲜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告诉我柔软的柳条竟能和美丽的丝绸媲美……

      诗歌并不都是快乐的,也会有让我为之潸然泪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不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艰难跋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悲伤,这些都让我知道诗其实就在我身边,它可以是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诗歌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要用我有限的生命,在诗歌的海洋中激起更美的浪花。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它不仅给我美的享受,还给予我心智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总有古诗相伴。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带图画的《唐诗五十首》。每天吃完晚饭,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坐在阳台的护栏上,津津有味地听妈妈给我读诗、讲诗,那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七岁的时候,上小学了,从此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学四首以上的古诗,在老师的传授下,我不仅能将《春晓》、《村居》等古诗倒背如流,还能准确无误地解释其中的含义。

      经过这样几年的锻炼,不仅培养了我对古诗浓厚的兴趣,还能运用自如。不信吗?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灿烂。一大早我就被妈妈从床上叫了起来,我揉着朦胧的眼睛,嘴里自言自语地背着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妈妈不耐烦地说:“别背了,快去洗脸吃饭吧!”

      在妈妈的再三的催促声中,我很快地吃完了饭。我把碗里的饭粒全部巴拉进来嘴里,还把饭桌上的米粒也捡起来送进了嘴里。妈妈见了说:“哎哟,今天的女儿怎么这么乖呀?把饭桌上的米粒也捡起来吃了。”我说:“妈妈,你小时候学过《锄禾》这首古诗吗?”说着,我就背起了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我又说:“古人告诉我们饭碗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所以老师教育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惯。”妈妈听了我的话,不住地点着头。

      不仅如此,当我和小伙伴出去游玩时,见到长长的柳枝抽出了细细的嫩芽,那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梳理着漂亮的长发,我不由吟诵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岸边,枯黄的茅草中,已经钻出来小小的嫩芽。远看还不明显,走*细看时已经一片葱绿。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脱口而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小伙伴笑着说:“哟,你快成一位小诗人了。”我微微一笑,说:“什么小诗人呀,我不就是把古诗灵活运用了吧。”

      看!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给予我们美的享受。所以我要说:“一路有古诗,快乐在诗中”。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其中尤为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让懵懂的我一步一步地陶醉其中。从小到大,那些富有韵味韵律的古诗文一直伴我成长。在古人智慧与才华凝成的诗词中,我品味,我陶醉,不知不觉,我在成长……

      当我还小时,爸爸、妈妈就曾告诉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此,我懂得了要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学*的知识多了,也逐渐长大,我便在心中牢牢记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便在学*上不断坚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慢慢的,慢慢的,我已不再是太天真稚嫩的孩童,我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再也不是不会不辨是非,一点儿也认不清事情的本质了,我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了。已是四年级的我今后学*过程中还要面对更多的人生挑战,我定会坚持,我会时刻铭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要不断进取,赢得人生的挑战!

      古诗文像一泓清泉,荡涤我心中的尘埃;古诗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求知的大门;古诗文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知识的天地;古诗文像浪涛中的一叶扁舟,载着我穿越文化的海洋,驶向成功的彼岸……古诗文是一颗知识的种子,它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正茁壮成长。现在,虽然没有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但已是嫩叶抽绿,如同碧玉。

      春天,和煦的微风吹拂着青青的杨柳,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漫步在街道人民公园的河堤边,我仿佛同诗人白居易一起欣赏盎然的春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柳阴里白沙堤。”不禁脱口而出。夏天,荷花盛开,望着这些端坐在碧绿玉盘上的粉衣仙子,我如同诗人杨万里一样赞叹:“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转眼,来到秋天,秋天的公园一角更别具风情,满眼如火的红枫,令人目不暇接。我就像杜牧一样驻足观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空中飘下了片片晶莹的雪花,冬天悄然而至。清晨一睁眼,大地已披上雪白的衣服,我凝望着这银白世界,情不自禁发出了与岑参一样的感叹,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古诗文已是我学*、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会永远在这片充满情感、意韵、想象的古诗林中畅漾,让古诗文引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

    [阅读全文]...

2022-04-10 06:37:41
  •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 成长
  • 【精华】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块瑰宝,千百年来,它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古诗给予我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在我成长的路程中,古诗总是伴随我的。

      在我四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必背古诗》,让我背。当时我还太小,根本不明白这些古诗的意思,只知道妈妈让我背我就背。在我上一年级的时,我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这时妈妈就又给我买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唐诗三百首》,这时我又学会了比较难的古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也懂了不少古诗的意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离骚》中的一句诗。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临*期末时,我很贪玩,结果考的的成绩一点儿也不理想。我十分失落,心情沉重。回到了家,我将成绩单放在桌子上,拿起了一本书,随便翻了一页,这时提到了《离骚》中的第97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便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是一句励志的诗。这时,我想到了自己,只是一次失败,我就放弃了。真是不应该。现在我完全摆脱了当时闷闷不乐的心情。

      古诗也给我写作带来了不少好处,在开头结尾运用诗句,能够迅速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意思,起到最好的“画龙点睛”作用,使文章主题鲜明。

      古诗教会了我许多知识,让我们品味经典,沐浴书香。古诗伴我成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只有多读书、把书读透了,才能落实到笔下写出最美的文章。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教了我一些古诗,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古诗,从此我便和古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暑假的时候,老师布置我们看《中国诗词大会》,我便又重温了古诗词的美好韵味,更勾起了我对古诗的浓浓深情。

      当我看到学校的桃花开了,我便会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看到冬天有人垂钓便会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到妈妈我便会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看到老师便会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让我理解了老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记得有一次下课了,同学们出去玩儿了,可我不想出去,便看起了《唐诗三百首》。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上课了,我是班长,上课了应该喊起立了,我却被优美的诗句迷住了,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桌推了推我,小声说:“上课了,该喊‘起立’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可站起来却随口喊了声:“天下谁人不识君。”同学们都愣住了,随后便笑了起来,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有了古诗词,我的生活变得更快乐了;有了古诗词,我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有了古诗词,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更幸福!

      我在慢慢成长,陪伴我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那一个个动听的旋律,那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童年时,我眼中的鹅,只是穿着一身白色的“毛衣”,昂着骄傲的头颅,在水里嬉戏的绅士,但骆宾王的.《咏鹅》却让我发现,原来那普通的鹅,也可以成为一首诗歌,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古诗的兴趣。

      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诗可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李绅的《悯农》,不仅只是描绘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场景,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的粮食,正如诗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知道爱母、敬母、孝母,因为母恩难忘。

      进入了小学,我们学的诗歌就很多了。它不仅教会了我们道理,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望庐山瀑布》告诉我奔流而下的瀑布可以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一样壮观;《游山西村》启示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轻言放弃,也许坚持之后会看到美丽的彩虹;《登鹳雀楼》鼓励我努力奋进,一定要用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完善自己。

      诗还提醒我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人们只在春天放风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我知道初生的荷叶与“一一风荷举”的荷叶是完全不一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告诉我经霜的枫叶竟是那么鲜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告诉我柔软的柳条竟能和美丽的丝绸媲美……

      诗歌并不都是快乐的,也会有让我为之潸然泪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不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艰难跋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悲伤,这些都让我知道诗其实就在我身边,它可以是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诗歌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要用我有限的生命,在诗歌的海洋中激起更美的浪花。

    [阅读全文]...

2022-01-27 21:31:00
  •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 成长
  • 【实用】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伴我成长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宋词如同闪耀在中华千年文化上的星芒,熠熠生辉,让我神往,让我迷离,让我陶醉。用心去品读诗词,心灵上完全有“清泉石上流”的洗礼。

      我爱朗朗的夜空。“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遥望一轮明月,不禁想要像李白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清风鸣蝉,蛙声一片,徘徊于夜色之下,又有了几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眷恋。

      我爱如诗的四季。春天,在自然中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惬意;夏天,在池边捕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秋天,扑进千山万壑之中,分明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缱绻;冬天,在角落里寻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奇迹。

      我爱诗中的热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墓前一抔黄土,让无数中华儿女热血奔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气概,文天祥的豪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餐露宿的杜甫不顾自己的.饥寒交迫,想的却是天下人的衣食。

      诗词如歌,唱响心中的豪迈激昂;诗词如戏,演绎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诗词如书,讲述着无言的流血青史。诗词,让我爱之甚笃,不能自拔。安得诗词千万首,大授天下学士俱欢颜!

      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练,内容之浓缩,意义之深长。它宛若一座穿越岁月长河的桥梁,横跨在我们心中,与古代相联,古朴又震撼人心!

      我,是一个爱诗的女孩。古诗,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就这样陪着我慢慢长大。

      种下“诗”的种子。

      孩时,诗的墨香便环绕着我。我有一个姐姐,那时他刚好上小学。她时常会拿出课本,静静地坐在窗边,用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朗诵古诗。这时,我便会乖乖的坐在姐姐身旁,静静地聆听——“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时,我听着,听着,便在脑海中展开了另一个世界的憧憬与想象……这样一来,“诗”便在我幼时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那朴素玉洁的花,便随着我的成长,悄然开放。

      与“诗”携手,共同成长!

      还记得,我背的第一首诗,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偶尔与爸爸手牵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然间,望到池塘中的几只大白鹅,它们脖子高高地挺着,不住地叫着:“嘎——嘎——嘎。”不知不觉中弄碎了水中的浮萍,那清脆的绿色,随着水纹荡漾开来。我好奇地望着这群快乐的天使。紧接着,爸爸便高声吟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于是,我便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咏鹅》。

      上了小学,古诗的积累量大了。学*古诗,我再也不是从前的不求甚解,我有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我读出了诗中不一样的美。我认为,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升入初中后的我,对爱国诗篇更是情有独钟。文天祥一句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胸怀四海,为国家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之情。在魂归西天之际,陆游拖着病躯,挥笔颤颤微微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

      悲哉,壮哉!雄哉,前辈们,我为你们自豪!

      腹有诗书气自华。

      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古典诗词已伴随着我的成长,融进了我的生活。它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它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气质,如影随形,将会与我相伴一生!

      古诗的魅力,正如那灿烂的阳光,继续照耀着我茁壮成长,我也要与你白首不分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征途中,诗词的探索永无止境,不会停息。接下来,将会由我们接力,继续传承和发扬!

      小时候,刚刚学会吚呀学语时,妈妈爸爸便教我接触了人生第一首古诗,骆宾王的《咏鹅》,他们边教边指着书中的图画,给我讲解,于是我被书中那白色的新奇的小动物吸引,便读出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

      刚学会说话,爸爸、妈妈又教会了我第二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懂得了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流着汗,辛苦地种地,才换来了我们桌上的米饭,我便更加珍惜每一颗粮食了。

      随着时光的飞进,我已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了,接触的古诗也越来越多了,我时常捧着《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渡步悠闲。在妈妈为我忙忙碌碌的背影中,我体会着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种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每当月圆之夜,我便会独自坐在院中观赏着那一轮明月,吟诵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千古名句。深秋时节,我更会来到虞山深处,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看着远处片片红叶,细细品味着杜牧的《山行》。

      从古诗中,我认识了许多名人,从古诗中,我游览了许多名胜,从古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古诗如同一位老师,牵着我的小手,伴我在学*中不断成长。

    [阅读全文]...

2022-03-05 12:38:24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句子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语录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说说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名言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诗词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祝福
奉赠为左成长22韵古诗的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