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关于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9) 语录(12) 说说(13) 名言(10) 诗词(1k+) 祝福(5) 心语(1)

  •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方法

  • 方法
  • 小学语文的课前预*方法

      课前预*既是一种科学的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惯。只有认识到预*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的好*惯。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的课前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方法如下:

      1、常规预*和重点预*。

      所谓常规预*,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的,不必老师布置。

      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除常规预*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

      (3)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4)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

      (6)“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7)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预*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除了上述的常规预*和重点预*还可以根据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合作式预*、开放式预*等。

      归类式预*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其他文章。

      指导预*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

      归类式预*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合作式预*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

      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任务。

      合作式预*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预*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

      学生在预*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外课前预*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

      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而是指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

      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而预*,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惯。

      预*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

      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懂得了: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能力的。

      但能力的提高,良好*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阅读全文]...

2021-12-03 16:58:37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

  • 语文,六年级,幼儿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1.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 》《》,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一”。“语文百花园一”中的“汉语拼音”部分主要认识分隔符及其作用;“阅读*台”是我国古代传说《》;“积少成多”是杜甫的五言律诗《》;“口语交际”中的演讲话题是;“*作”内容是。

      2.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真阅读本单元的神话和传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鲧禹治水

      导语:同学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知道大禹的父亲叫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鲧禹治水的故事。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yìng yīng )龙 划(huá huà )出深沟露(lù loù)出笑容 ...

      2.积累下列词语。

      一片汪洋 息壤 滚烫 汗流浃背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天寒地冻

      3.理解词语。

      斥 逐: 大发雷霆: 汗流浃背: 欢呼雀跃: 齐心协力: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画出相关语句。

      (2)默读2-10自然段:

      ①.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②读9自然段,画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谈谈体会。

      2 大卫

      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yìng yīng)战 弹(dàn tán )弓吓(hè xià )唬 ...

      2.积累下列词语。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武艺超群 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 大惊失色

      乘胜追击精明能干 铜盔 赋税 鹅卵石 胸脯

      3.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 大惊失色: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标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

      (3)默读4-11自然段: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个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3 夸父逐日

      导语:*神话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最初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越来越丰富。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欲得(dé děi)饮(yǐn yìn) 化为(wéi wèi)邓林

      2.积累下列词语。

      渭河 邓林 夸父 大泽 逐走

      3.理解上下文和课后注释理解词语。

      逐走:入日: 大泽:未至:邓林: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和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弃其杖,化为邓林。

    [阅读全文]...

2022-07-08 06:45:40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

  • 语文,六年级,幼儿
  •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

      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1.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 》《》,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一”。“语文百花园一”中的“汉语拼音”部分主要认识分隔符及其作用;“阅读*台”是我国古代传说《》;“积少成多”是杜甫的五言律诗《》;“口语交际”中的演讲话题是;“*作”内容是。

      2.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真阅读本单元的神话和传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鲧禹治水

      导语:同学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知道大禹的父亲叫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鲧禹治水的故事。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yìng yīng )龙 划(huá huà )出深沟露(lù loù)出笑容 ...

      2.积累下列词语。

      一片汪洋 息壤 滚烫 汗流浃背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天寒地冻

      3.理解词语。

      斥 逐: 大发雷霆: 汗流浃背: 欢呼雀跃: 齐心协力: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画出相关语句。

      (2)默读2-10自然段:

      ①.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②读9自然段,画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谈谈体会。

      2 大卫

      导语: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应(yìng yīng)战 弹(dàn tán )弓吓(hè xià )唬 ...

      2.积累下列词语。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武艺超群 万夫不当之勇瑟瑟发抖 大惊失色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铜盔 赋税 鹅卵石 胸脯

      3.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气势汹汹:万夫不当之勇: 大惊失色: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标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

      起因。

      (3)默读4-11自然段: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个怎样的少年?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3 夸父逐日

      导语:*神话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最初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越来越丰富。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

      灿烂夺目的瑰宝,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1.选择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欲得(dé děi)饮(yǐn yìn) 化为(wéi wèi)邓林

      2.积累下列词语。

      渭河 邓林 夸父 大泽 逐走

      3.理解上下文和课后注释理解词语。

      逐走:入日: 大泽:未至:邓林: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和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夸父为什么要逐日?结果如何?你对这一结果怎么理解的?

    [阅读全文]...

2022-04-28 16:15:41
  • 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

  • 读书
  • 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一句关于读书的古诗,除此以外大家还积累了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欢迎大家参考学*哦!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3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3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阅读全文]...

2021-12-12 22:40:14
  • 说说语文的预*方法

  • 语文,方法
  • 说说语文的预*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很简单的一门学科,无需刻苦勤学,轻轻松松就能考及格。有人说语文很宽泛,博大精深,保罗万象,即便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也很难拿到接*满分的成绩。有人说语文学*靠天赋,有人说语文学*靠积累。其实,无论哪一门学科人都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

      学*首先离不开勤奋,熟练才能生巧。所以,古人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然,学*也要讲究方法。比起盲目蛮干,运用恰当的方法巧干收获会更多。学*中的预*便属于巧干之举。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在每学期开学伊始就对学生进行测验,测验的内容为本期要学的全册内容。这种未学先考的做法是为了检测学生假期预*的效果,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孩子一旦掌握了预*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既对全册知识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又提前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减轻了开学后的负担。同时,孩子在预*中能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在学*的时候可以更专注。

      小升初的孩子面临一个转折,他们要完成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压力自然是有的。预*是缓解压力的一个方面,提前预*功课能让孩子在跑过这个弯道时相对轻松一些。

      那么,语文的预*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让孩子对整册书进行浏览,了解内容安排。比如:共几个单元、多少篇课文、综合性学*和写作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必读的名著有哪些等,在假期就进行名著阅读、查找资料等。有了整体的了解,心中也便有了丘壑。

      然后,逐篇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作者,揣摩文意。不提倡孩子用现成的教辅资料,尤其是孩子不假思索完全按照教辅上的解读来理解课文会限制孩子思维理解能力的发展。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动动手,查查字典、词典,印象会更深刻。可以将字词整理在一个本子上,便于预*后的整体巩固。对课文的感悟和疑惑可以标注在书上。

      再次,语文的预*可以拓展。有的作者值得深入地了解,孩子可以利用这个假期查找其相关资料,读一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而对作者的生*、写作风格、代表作等有更多的了解。有的课文是节选的,孩子可以读一读全书内容或欣赏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

      主要的还是突破古诗文的难关。七年级古诗文不是很多 ,在早晨可以多读读,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一背。尤其是《论语》十则、《古代诗歌五首》等,这样的经典之作朗朗上口,可以让孩子提前背熟,也增强了孩子的文化积淀。

      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语文的学*更是如此。 那就从预*开始,扎扎实实地进行,定能有所获。

      预*时,先把要预*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一)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二)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五)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阅读全文]...

2022-03-25 14:46:15
  • 三年级读书小报古诗大全

  • 读书,三年级,文学
  • 三年级读书小报古诗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读书小报古诗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4、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全文]...

2022-07-13 06:00:01
  • 小石潭记预*资料

  • 阅读
  • 小石潭记预*资料

      小石潭记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名称: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创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处:《永州八记》文章类型:山水游记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一、字音

      篁(huáng)竹佩(pèi)环乐(lè)之见(xiàn)小潭清洌(liè)卷(juǎn)石底为坻(chí)为屿(yú)为嵁(kān)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翕(xī)忽相乐(lè)

      斗(dǒu)折差(cī)互悄(qiāo)怆(chuàng)幽邃(suì)龚(gōng)古隶(lì)曰(yuē)恕(shù)己

      二、翻译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三、注释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石底以出)(3)介词,用。(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全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12.许:(1)表示数目不确定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顺势往下走。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五、通假字

      下见小潭(“见”通“现”,显现,出现。)

      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阅读全文]...

2022-07-11 02:28:11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电子课本

  • 三年级,语文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电子课本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大家知道有哪些课文吗?一起看看具体内容吧!

      第31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第32课《夸父追日》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zhàng),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yú)渊(yuān),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fú)下身子,去喝黄河、渭(wèi)河里的水。咕(gū)嘟(du)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hàn)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tuí)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pāo),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画杨桃》课文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阅读全文]...

2022-05-04 23:34:48
  • 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

  • 初三,语文
  • 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塞下曲六首》(其一)

      1、 诗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诗中“折柳“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

      4、你从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物候现象:

      成因:

      5、 请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二、《凉州词》王之涣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感情抒发。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三、《塞下曲》卢纶

      1、本诗最后一句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本诗情景交融,请具体说明。

      四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这首诗的作者和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2、 全诗在写景时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3、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景色?

      4、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请说一说。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阅读全文]...

2022-07-17 00:20:33
  •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背古诗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日落。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顺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1.其诗以养父母( )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

      (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 ) ②未尝识书具( ) ③并自为其名( )

      ④指物作诗立就(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⑥或以钱币求之( )

      ⑦环谒于邑人(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⑨泯然众人矣( )

      ⑩受之于天( ) ⑾贤于材人远矣(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宾客其父:

      3.利其然:4.父异焉:

      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如何联系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初中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能在短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因为这种方式阅读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给划出来,对于存在疑问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点标记。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在答题中解决问题。

    [阅读全文]...

2022-03-30 05:42:19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句子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语录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说说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名言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诗词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祝福
语文书21课古诗三首的预*小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