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关于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9) 说说(292) 名言(17) 诗词(1k+) 祝福(436) 心语(9)

  • 端午日赐衣

  • 端午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端午日赐衣》,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小编推荐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

    注释:

    1、七:表示衣服很多。

    译文:

    谁说我没衣服穿,至少也有七套衣。

    赏析:

    睹物思人,这是人间最普通、最伤感、最动人的一种情怀。

    一方面,物本身的价值已变得不重要,无论它是一件极其普通的用具还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首饰;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引发无尽情思的触媒。这样,物本身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换,由使用价值变成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因而倍加珍贵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忠诚的品质和执着的追求。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水性扬花的人,见异思迁的人,铁石心肠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怀叵测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怀。

    除此之外,长时期的朝夕相处,两情相投,彼此间情同手足的亲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条件。

    如今,这种古典的情怀似乎已不时髦了。然而,它水远不可能消失。斯人长已矣,此情仍依依。

    《诗经: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注释:

    1、缁(兹)衣:黑衣。《传疏》:朝服以缁布为衣,故谓之缁衣。

    译文:

    黑色官服真合适,破了我再来缝制。

    赏析:

    《缁衣》为郑风的第一首。这首诗,尽管在现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根本不提,在各种《诗经》选本中也不见踪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 《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武公则为周*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其实,我们仔细玩味这首诗,会充分感受到诗中有一种温馨的亲情洋溢其间,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体,如何的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我们不必因为诗的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而说赠衣给丈夫仅仅是为了博得丈夫的宠爱。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七夕的诗句衣思。

    [阅读全文]...

2022-04-07 05:03:36
  • 白雪公主童话大概内容

  • 童话,文学
  • 白雪公主童话大概内容

      白雪公主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童话的内容吧,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白雪公主》说的是白雪公主母亲死后,国王新娶了一个王后,新王后是美丽的女人,并且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但白雪公主渐渐长大,她的美丽超过了新王后,遭到了王后的妒忌、痛恨,她派猎人去杀死白雪公主,猎人不忍心杀死白雪公主,他放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逃到荒野的森林里,在森林里他遇到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生活在一起,她照料他们,替他们烧饭、铺床、洗衣服、缝衣服、织补,把房子的一切弄得很整齐、清洁,每天早晨七个小矮人到山里去找铜和金子,晚上回来饭食已经准备好了。

      王后从魔镜中知道白雪公主没有死,于是扮做卖杂货的老太婆来到白雪公主处,用带子勒杀白雪公主,七个矮人晚上回家,见白雪公主躺在地上,便把带子剪断,白雪公主被救活了。

      王后知道白雪公主没有死,又用她所懂得的妖术,做了一把有毒的梳子。于是扮做一个卖梳子的老婆婆,白雪公主买了这把梳子以后,老太婆给他梳了梳头发,梳子刚梳到头发,毒药马上起作用,白雪公主失去了知觉。但是,晚上矮人们回来拔出了梳子,白雪公主又恢复了知觉。

      王后知道了白雪公主没有死,就做了一个毒苹果,这苹果做得非常巧妙,半红半白,红的一般有毒。王后化妆成一个农妇,自己吃了白的半个,白雪公主喜欢那只美丽的苹果,见没有毒,吃了红的一半,她刚吃了一半,倒地不醒。矮人们回家,见白雪公主躺在地上,不再呼吸,已经死去。他们哭了三天,想埋葬她,但看她样子,白雪公主还像活着时一样美丽,于是他们叫人做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棺材,把他放了进去。直到后来一个王子来到这座森林,在七个矮人家里过夜,看见了棺材里美丽的白雪公主,他向矮人们说要把棺材卖给他,矮人们不卖,他表明自己像对待爱人一样对待白雪公主,善良矮人们听他这样说,就把棺材送给他,王子叫人把棺材抬走,不料他们在一个树桩上绊了一跤,震动了以下,白雪公主吃下的那片毒苹果,从喉咙里吐了出来,她睁开了眼睛。于是,王子和白雪公主举行了婚礼。恶毒的继母也被邀请去参加婚礼,进了王宫认出白雪公主,吓呆了,在那里她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赏析: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一则大家耳目能详的美丽童话,在作品中善良与凶残成了鲜明的对照,凶残的王后虽然一时得逞,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美丽的善良的白雪公主得到了七个小矮人的帮助,冥冥中自有天助人助,天道好还,自有其因果关系。

      象这样的故事,看似明白浅显,但说明的道理,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事实上这不是深奥的道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与年龄无关,与道德伦理有关,《格林童话》顽强的生命力就在此。

      扩展阅读:

      白雪公主角色形象

      外貌衣着:

      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黑瀑布一般乌黑亮丽的头发,戴一个漂亮的红丝绸发卡,漂亮的淡褐色眼睛,像星星般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她的衣服暗影深蓝色,袖子上有红色的泪状痕迹。她有一个白领,袖子也有一个金色的末端。她还有一条金黄色的裙子,侧面系着白色的.蕾丝。

      性格特点:

      她出生王族,高贵优雅,让人羡慕;但在她还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国王漠视、新母后冷漠嫉妒,这让人同情。

      她天生丽质、美丽善良,让很多人喜爱;而独自面对一个“骄傲自负、嫉妒别人美丽”的皇后,令人十分担心。

      在仆人要杀死她的时候,害怕、无措、哀求。

      在遇到小矮人时诚实、真诚,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能在刚刚经历过险恶后迅速从公主变成勤劳的仆人,她坚强而充满希望。

      在经历皇后的诡计伤害后,也只是对陌生人多了一些小心。但依然是天真善良,人畜无伤。

      她终于被皇后的毒苹果毒倒了。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善良、懂事、坚强的女孩,被皇后的嫉妒和残忍杀害了,让人愤怒和伤心,就像是一个“极致的美丽”被毁掉了一样。

      白雪公主故事演变

      在他们的第一个版本,格林兄弟他们第一次发布版本收集,首恶是白雪公主的嫉妒的母亲。在一个版本发送到另一个民俗学研究者之前的第一版,此外,她不订购一个仆人带她去了森林,但需要她自己去采集花朵和抛弃了她;在第一个版本中,这个任务被转移到一个仆人。相信改变到一个继母在以后的版本中被淡化的儿童故事。

      迪斯尼的变异的白雪公主给了小矮人的名字和包括神奇,移动的树木和一个歌唱白雪公主。

      许多其他故事的变化存在整个欧洲。在这些变化的小矮人是强盗,而神奇的镜子是一个对话框与太阳或月亮。

      在一个版本从阿尔巴尼亚、收集约翰·Georg·冯·哈恩,主要人物的生活与40个龙。她的睡眠是由一个环。故事的开头有一个转折,在这一个老师敦促女主角杀死她邪恶的继母,她将取代她的位置。这个故事的起源是有争议的,它可能没有年龄比中世纪。事实上有可能两个阿尔巴尼亚版的白雪公主:一个继母试图杀死她,另一个在她的两个姐妹试图杀死她的嫉妒。“嫉妒姐妹”是另一个阿尔巴尼亚童话故事。在这两个童话的死亡是由于一个环。

      并联的继母的问题她的魔镜,印度史诗Padmavat(1540)包括线:“谁更漂亮,我还是Padmavati吗?女王Nagamati要求她的新鹦鹉,它给出了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回复…”;

      这个故事在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死去的公主的故事和七个骑士(1833)类似于白雪公主,骑士取代矮星。

    [阅读全文]...

2022-02-19 03:19:09
  • 端午日赐衣

  • 端午,端午节,祝福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端午日赐衣》,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小编推荐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

    注释:

    1、七:表示衣服很多。

    译文:

    谁说我没衣服穿,至少也有七套衣。

    赏析:

    睹物思人,这是人间最普通、最伤感、最动人的一种情怀。

    一方面,物本身的价值已变得不重要,无论它是一件极其普通的用具还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首饰;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引发无尽情思的触媒。这样,物本身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换,由使用价值变成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因而倍加珍贵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忠诚的品质和执着的追求。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水性扬花的人,见异思迁的人,铁石心肠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怀叵测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怀。

    除此之外,长时期的朝夕相处,两情相投,彼此间情同手足的亲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条件。

    如今,这种古典的情怀似乎已不时髦了。然而,它水远不可能消失。斯人长已矣,此情仍依依。

    《诗经: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注释:

    1、缁(兹)衣:黑衣。《传疏》:朝服以缁布为衣,故谓之缁衣。

    译文:

    黑色官服真合适,破了我再来缝制。

    赏析:

    《缁衣》为郑风的第一首。这首诗,尽管在现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根本不提,在各种《诗经》选本中也不见踪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 《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武公则为周*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其实,我们仔细玩味这首诗,会充分感受到诗中有一种温馨的亲情洋溢其间,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体,如何的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我们不必因为诗的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而说赠衣给丈夫仅仅是为了博得丈夫的宠爱。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七夕的诗句衣思。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54:08
  • 端午节的小报资料内容

  • 端午节
  • 端午节的小报资料内容

      在*时的学*、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小报吧,借助小报可以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惯。那什么样的小报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小报资料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十分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的*人还在延续这一*俗,甚至还有一天的法定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就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儿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还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也是和端午节一样有趣的,我们要一起保护*的传统节日。

      第二篇:端午节趣事

      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嵖岈山,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早上,下了一点小雨,空气很清新。我们在山门前下车,看到旁边有几个卖粽子的。那青青的竹叶好像刚从竹子上摘下来一样新鲜。

      这时,一个老外先生悠闲地转到了山门前,他一头黄发,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只见他,东瞧瞧,西望望,接下来就向一个卖粽子的摊点走去。

      我是第一次见外国人,便好奇地注视着他。哦,原来他想买粽子。他用英语问,卖粽子的用汉语回答,实际上是谁也不懂对方的话,可是心里又都明白:老外问价买粽子。老外掏出来一张10元的人民币,伸出两个手指,那意思是:买两个粽子,10元钱够不够?卖粽子的给他装了两个粽子,又找了他钱,老外“OK!OK!”地笑着走了。

      我们几乎是一起往山上走。那位老外先生,把袋子提到眼前,大概是欣赏里面的粽子吧?到底受不着粽子的吸引,他掏出一个粽子,又仔细看了一阵子,这才轻轻放到嘴里——哎呀,他没有剥去竹叶外皮,我忍不住笑起来。可能是咬不动吧,他用劲一挤,粽子肉从一个角里像牙膏一样被挤出来,他就这样,挤一点儿,津津有味地吃一点儿。周围的人都友好地笑着。

      这时,一个小伙子赶上来,他一看到老外的吃相,就亲切地拍拍老外的肩膀,用英语和老外交流起来,还边说便接过老外手里的粽子,帮他把皮剥开。老外一个劲说“Thanks”。

      正因为这件事很有趣,所以,我特意把它记了下来。

      端午节的话

      1、粽子香香,引来好一切美好。龙舟划划,赶走所有烦恼。大家齐聚,共度欢乐时刻。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快乐,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您端午节快乐!

      3、用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装进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端午节好运。

      4、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珍惜的感情叫做挚爱,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做幸福,祝愿你幸福,端午节快乐!

      5、粽子黏黏,思念甜甜;粽子软软,祝福闪闪;粽子香香,健健康康;粽子大大,财运佳佳;粽子多多,快乐多多。粽子节到了,一定要快乐哦!

    [阅读全文]...

2022-04-22 19:59:59
  • 端午节的对联内容

  • 对联,端午节,写作
  • 端午节的对联内容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端午节的`对联内容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

      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下联: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阅读全文]...

2022-07-12 02:55:53
  • 关于《端午日赐衣》的全诗翻译赏析

  • 端午
  • 关于《端午日赐衣》的全诗翻译赏析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这两句是说,葛细软如含风一般,罗身轻如叠雪之样。写葛、罗之软、之轻,形象而又逼真,亦含诗人感恩喜悦之情。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出自杜甫《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

      ①葛:丝织物,质地较软。

      ②罗:丝织物,质地较薄,手感滑爽。

      参考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赏析

      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意思在说,在端午节时期,皇上赐给我了名贵的官衣,在这样的端午节被恩宠。“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思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意内称长短”中“称”有不拘*仄的意思。“称长短”是恰好称意的意思。如“多叠满山谷”、“意内称长短”是也。洪仲欲读作*声,谓长短合意,若经称量者,如《枚乘传》所云石称丈量。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阅读全文]...

2022-03-05 02:54:04
  • 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 端午节,写作
  • 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屈原塔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阅读全文]...

2022-07-23 07:03:39
  • 关于简单的端午节小报内容

  • 端午节,简单,设计
  • 关于简单的端午节小报内容

      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为了庆祝端午节,做一份简单的端午节小报也是个不错的方法。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了简单的端午节小报,希望对你有用!

      简单的端午节小报观赏




      各地端午*俗现状

      *大陆:

      *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俗一直保留着。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俗”,江苏苏州祭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俗”,就是*大陆长江流域三个行省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俗。

      台湾:

      台湾端午节保留大量中华端午礼俗,台湾人俗称端阳、“五日节”或“五月节”,*俗为吃粽子、饮雄黄酒、驱五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传说中能在午时,立起鸡蛋可以得到好运)与赛龙舟。端午禳除的*俗源自于夏至,台湾*俗认为端午当天正午,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配合饮用午时水可强身健体、驱除百病,加入了香茅、艾草、菖蒲等驱邪植物,或是挂榕枝、饮雄黄酒、佩挂香馨(香包)更可达到功效;另外当天也会使洗艾草水,同样也有防毒健身的效果。全国最著名汲取“午时水”地点在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上的剑井。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是台湾民间三大民俗节日。**立端午节为法定假日。

      日本:

      此日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鲤跃龙门”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这是*端午节没有的*惯。会食用日本粽和柏饼。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这些庆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在江陵,传统上称呼端午节为“水濑日”。韩国在端午日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萨满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在2005年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

      端午节送什么礼物好

      九子粽:

      粽子的一种,即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九只粽连成一串,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大多作为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子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香囊: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可爱。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

      艾虎: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据说可以镇祟避邪、保佑安宁。

      松花蛋、咸鸭蛋:

      经过历史的演变,松花蛋和咸鸭蛋已经成了我国最受欢迎的风味蛋,也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吃两蛋的*俗。

    [阅读全文]...

2022-04-11 21:44:42
  • 桃花源记的作者和大概内容(桃花源记原文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作品简介】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南北朝)

    【题解】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原文】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7],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黄发垂髫[9],髫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0],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2],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3],处处志之[14]。及郡下[15],诣太守说如此[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17],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8]。未果,寻病终[19]。后遂无问津者[20]。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376—396)。这里年代是假托的。

    [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

    [3]缘:沿着。

    [4]夹岸:*。

    [5]落英:落花。

    [6]才通人:仅能供一个人通过。

    [7]阡陌(qiān mò千莫):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

    [8]外人:指桃花源外的人。

    [9]黄发:指老人。老年人发白转黄,故以代称。垂髫(tiáo条):指儿童。儿童垂发为饰。

    [10]要:同邀,请。

    [11]邑人:同乡人。绝境: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12]延:邀请。

    [13]扶:沿着。向路:旧路,指来时的路。

    [14]志:标记。

    [15]郡下:指武陵郡治所在地。

    [16]诣(yì义):往见。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17]南阳: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更多注释请参考本文后面的【《桃花源记》详细注释】。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十三岁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竟然忘掉了路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水*有数百步之长,其中没有其他树木,地上的芳草鲜嫩优美,遍地是掉落的桃花瓣;渔人觉得十分惊奇。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走到那里便发现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的洞口,洞口好象有亮光;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刚进去时洞很狭窄,仅能容得一个人通过;又朝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起来。里面土地*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及桑树、翠竹一类东西;田间道路交错相通,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桃花源中的人往来、耕种、劳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老少少都很安适快乐。他们看到渔人以后,大为惊异;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全都作了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备酒杀鸡热情款待。村民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探问外界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小孩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以后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界隔绝了。又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就详尽地讲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十分感叹。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拿出酒食来款待。住了几天,渔人要告辞回去,桃花源中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必对外人讲。”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老路回去,一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就往见太守说了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竟然迷失方向没有能够找到原来的道路。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情,就高兴地计划前去探访。但没有能够实现,不久就生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的人了。

    【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

    桃花源诗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阅读全文]...

2022-03-06 19:02:21
  • 形容端午的最美古诗

  • 端午,最美
  • 形容端午的最美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端午的最美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05:51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句子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语录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说说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名言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诗词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祝福
端午日赐衣古诗的大概内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