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关于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3) 语录(15) 说说(76) 名言(7) 诗词(699) 祝福(2) 心语(69)

  • 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神态变化的句子

  • 变化,神态,语录
  • 1、花儿在灿烂地微笑,鸟儿在快乐地欢叫,我的心情啊,像吃了蜜一样甜。

    2、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她的头发颜色漆黑,带有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黑又亮。

    5、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6、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7、阳光映射在她的脸上,她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松开,眼里有闪闪的亮光,瞬间,她扬起一抹明媚的微笑,感人至深。

    8、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9、他浑身都是圆圆的,特别是肚子像酒桶一般凸起来,人没到,肚子先到了。

    10、她的10个手指上长满了血泡,紫黑色圆鼓鼓的,像熟透了的山葡萄。

    11、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12、他心情高兴,犹如北京的二月,春风吹的暖意融融!

    13、她笑起来总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美。

    14、他说不清楚,只知自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

    15、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16、我的妈妈在卫生学校当老师。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关心人的心。

    17、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18、建华同学身材均匀,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细长的辫子,红润的瓜子脸,圆圆的大眼睛,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可爱。

    19、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20、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的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

    21、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22、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23、清爽而又耀眼,清新而又动人,啭命而又幸福,晶莹而又剔透,似夏有似冬。

    24、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25、流零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醒来,四周苍郁一片,鸟鸣蝶舞,空气清新,草香扑鼻。幽静,*和,美如圣地。

    26、她是个不经夸的人,这时脸红得简直像墙上贴的对联纸。

    27、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28、他那两条胳膊呀,比椽子还粗,拳头有蒜钵子大!

    29、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30、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31、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32、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褪了色的军衣,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

    33、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34、她微微一笑,白嫩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红晕,更加娇羞可爱。

    35、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36、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37、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38、她把嘴一抿,脸上显出一种美妙而又慈爱的笑容。

    39、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40、她笑了,笑得那么快活,腮帮上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真像一朵绽开的红山茶。

    41、他的手格外粗糙,像长满了刺,谁一碰上,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

    42、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43、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44、我的叔叔二十来岁,是个码头工人,长方脸,脸色黑里透红,个儿挺高,长得很结实,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45、她的一头秀发是深色的,像丝质似的光润,走起路来富有弹性地飘动着。

    46、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47、他心里高高兴兴,像有一只小鸟在那唱歌!

    48、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49、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50、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51、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阅读全文]...

2022-07-05 18:21:24
  • 形容变化的诗句

  • 变化
  • 形容变化的诗句

      形容变化的.诗句有哪些呢?诗句是我们的文化,看看下面的形容变化的诗句吧!

      1、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2、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5、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9、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0、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11、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1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1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7、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9、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21、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2、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阅读全文]...

2022-06-18 10:46:17
  • 秋的变化儿童诗

  • 变化
  • 秋的变化儿童诗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那金黄的树叶

      慢慢地降落了

      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天空中

      那一只只燕子正飞向南方

      正在和白云爷爷告别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这时的天气

      早已没有

      夏天时的炎热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校园里

      小朋友们的衣裳

      增加了不少呢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那么多的新鲜水果

      都已渐渐成熟

      让你总也吃不够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听,怎么没了

      小鸟的欢叫声

      只能听到秋风吹过树叶

      沙——沙——沙

    [阅读全文]...

2022-03-30 17:12:06
  • 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 事物,变化
  • 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阅读全文]...

2022-05-28 11:49:32
  • 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 事物,变化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以下是文学网小编分享的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拓展:

      有关荼蘼的诗句

      1、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诗经·豳风·鸱鸮》

      2、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朱淑真《鹧鸪天》

      3、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王淇《春暮游小园》

      4、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相得故园成索寞,诗盟谁复为*章。——赵孟坚《客中思家》

      5、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荼蘼压架开。吴地春寒花见晚,北归一路摘香来。——陆游《东阳观荼蘼》

      6、蜀中荼蘼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苏辙《次韵咏荼蘼》

    [阅读全文]...

2022-01-05 11:22:52
  • 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

  • 时代,变化
  • 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

      烟霄难自致,岁月易相侵。

      ——韦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刘希夷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赠卫八处士》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

      ——贺铸《六州歌头》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

      世事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记得儿时好,跟随阿娘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黄沙。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陈白沙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陈与义《雨》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苏轼

      一、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彫通:雕)

    [阅读全文]...

2022-01-13 16:06:16
  • 唐宋诗词大全

  • 文学
  • 唐宋诗词大全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下面是关于唐宋诗词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

      1.《凉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客去波*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2.《春雨》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3.《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4.《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观刈麦》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客中初夏》

      年代: 宋 作者: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7.《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阅读全文]...

2022-03-17 23:56:16
  • 事情变化无常的诗句

  • 事情,变化,经典
  • 形容淡淡的忧伤和事情变化无常分离的经典语句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急啊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望采纳

    形容温度变化无常的句子:1. 这春天的气温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变化无常。

    2. 今年春天的气候再一个特点是变化无常,春天过了都快三分之二了,一会儿雪,一会儿雨,阴沉更是常事,怪不得左邻右舍感冒的极多。

    3. 早春天气变化无常,前几日春光明媚,温度一下蹿到0 摄氏度。

    4. 最*的天气真是奇怪,本应该春雨绵绵,却经常是忽冷忽热。

    往往是头天热得像夏天,第二天就突然降温。

    5. 最*的天气很不正常,一下子冷,一下子热,这究竟是为什么?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6. 你们说最*天气喜怒无常是什么原因?忽冷忽热,忽天晴忽下雨的。

    和更年期到了的大妈一样。

    7. 春分节气已到,但天气却还是忽冷忽热,这个双休日依旧又风又雨。

    今天先是最高气温直逼20℃,明天冷空气就又要来搅局,温度直落*10℃。

    8. 春天的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明显。

    9. 今年节后,这里的天色时晴时雨,乍寒乍热。

    10.最*这天气太变化无常了,一会晴天一会又阴天,温度一会零上,一会又变成零下了。

    人生无常出自佛教的“三法印”,无常作为佛教教义释为世界万有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

    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无常”。

    人生无常,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总充满变数, 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会变化无常,难以预料的,因为人在自然界是很渺小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这句话多少带点消极的味道。

    [阅读全文]...

2022-07-08 14:25:44
  • 描写春天的宋诗

  • 春天
  • 描写春天的宋诗

      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3、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4、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5、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6、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7、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旅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8、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诗人抓住了柳的特色,将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9、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换不回来的,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10、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阅读全文]...

2022-06-13 04:03:01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表达

  • 空间,变化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一 按: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笔者陆续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和台湾大学访问或作客座,教学研究之中,结识了诸多学者。其中成功大学文学院张高评教授是来往较多的一位。张教授赠送的许多著作中,有几种是他老师黄永武教授的。黄教授是敦煌学专家,在诗词理论和鉴赏上亦有独到的心得。我拜读他的《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很是心仪,又觉余兴未尽,继而产生冲动写下这本小书《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其中有些见解和资料就是借鉴黄先生的。拜谢之余,特别道出,以示不敢掠美之意。

      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正是从这个几点出发,高尔基才认为“文学即人学”。当然,人并非在真空中生活,南唐李后主说“剪不断,是离愁”,其实,现实生活中剪不断的不仅仅是离愁,人与人、人与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皆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葛。中国古典诗人是相当聪明的,他们常常通过人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反差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这种空间变化主要有空间的大小比衬、空间的扩展与浓缩、空间位置的转向这三种主要方式。

      一、空间的大小比衬

      主要是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这种比衬的依据主要出自一个视觉原理,即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做背景,居高临下会显得很高大;如果站在操场上,以周围的四百米跑道为背景,他的形象就会缩小很多倍;如果是站在万里长城上,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那他就会显得十分渺小。中国古典诗人常常运用这个原理,来表现人生的孤独感,例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举起反对柔弱纤细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的大旗。他不仅在文学上开一代风气,被李白称为“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在政治上、军事上更想有一番作为,陈子昂在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右拾遗。为人直言敢谏,切中时弊。两次从军边塞,以博取功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他随建安王武攸宜攻契丹,任行军参谋。武攸宜仗着是武则天侄儿,为人霸道又轻率少谋略,不但不采纳陈子昂的分兵合击谋略,恼怒之中将陈降职为军曹,结果大败而归。陈子昂报国无门,只好怀着满腔忠愤辞官还乡,回到四川射洪县金华乡。不久就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这首《登幽州台歌》即是他武攸宜攻契丹途中在幽州台登览时所作。幽州台又称蓟丘,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这座古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才所筑。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筑碣石馆,并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贤才。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击败宿敌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陈子昂忠心谋国却遭到贬斥,满腹才华却得不到任用,登览蓟丘时自然会想到那位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他有首《蓟丘览古》就是直接咏歌此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与《蓟丘览古》不同,同时写作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并未直接咏歌此事,而是抒发登览之中的历史沧桑之感,在怀古伤今之中含蓄地倾吐不被理解的孤独情怀。应当说,比起《蓟丘览古》,它的涵盖面更加宽泛,更有种历史的沧桑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个主题的凸现,主要是通过画面之中空间大小的比衬来实现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条上下的历史纵线,其“古人”已不限于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也许包括三顾茅庐的刘玄德,也许包括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其“来者”也不仅仅限于帝王,也应包括武攸宜这类执政为上者。“念天地之悠悠”则是一条横线,是诗人遥望悠悠的地*线而生发的无限感慨。历史纵线和地理横线构成了交汇点,交汇点上有座幽州台,台上站着一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者,他正在抚今思昔、怀古伤今,满怀感慨而怆然涕下。一面是阔大的背景,那种纵深的历史沧桑感和广漠无声的天地,一面是背景之中孤独渺小的诗人。由于背景的阔大而纵深,就更显得画面中的人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种孤独、这种无助,这种哀苦无告,不仅通过一个“独”字点破,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空间大小的比衬给人留下的深刻感受。类似的手法还有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漂泊在夔州时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尚未*息,诗人避乱四川已经八年。由于好友成都尹严武的去世,诗人离开生活相对稳定的成都来到夔州也已经两年,但安史之乱仍无*定之象,随着严武的去世,巴蜀的州郡长官拥兵自重,相互攻城略地,本来的天府之国陷入战乱之中。杜甫本人已55岁,不但归家无望,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差,在夔州时又患上肺疾,用以浇愁的酒也只好戒掉。国难、家愁,老病集于一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处无人可倾诉的痛苦,使诗人更觉孤独和伤感,而这一切,通过深秋登台这个特定时刻、特定场景集中表现了出来。同《登幽州台歌》一样,诗人首先刻意营造一个阔大的背景,以此来反衬自己的渺小和孤独:“风急天高猿啸哀”这是画面的上部之景。高天之下,瑟瑟秋风中不时送来凄厉的猿啼,这是仰视;“渚清沙白鸟飞回”则是俯视,画面下部之景,飞鸟盘旋在洲渚的白沙之上。这两句一写高台背景的上部,一写高台背景的下部,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景。颔联则拓展开来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句是由*到远,下句是由远及*。有了这两句,画面的背景得到无限的延伸,顿时显得渺远而阔大。在这个渺远而阔大的背景下,高台上的诗人再来抒发秋风万里、年老多病、战乱不息、思亲怀乡的人生感受,就更能突显一生潦倒、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读者也更能体悟到诗人所慨叹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字。这种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人生感受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这里要强调的时,杜甫非常擅长这种手法,在他的诗作中曾多处使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用一片影与万里云形成大小比衬,更显出这只雁之“孤”;《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人称赞诸葛亮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同样是运用空间大小的比衬,将诸葛亮“廻出尘表”(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清高风致表现的十分明晰,再加上“万古”这个历史的纵深感,更显得诸葛亮的勋业,千古以来无人出其右。

      当然,擅长此法的也不仅是杜甫,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佳作都是采用了此法,如马致远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是采用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达到天涯孤旅的抒情效果:倦于宦游的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踽踽独行,背景是西下的夕阳,是衰草连天的西风古道。诗人的人生疲敝感、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被反衬得十分明晰。诗人甚至都不如寒鸦,寒鸦在黄昏后还有老树古藤可以栖息,诗人却仍在天涯古道上踽踽独行。柳永《霖铃》上阙的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也同样是把自己流浪江湖的一叶扁舟,投放到千里烟波和沉沉暮霭之中的楚天之下,形成强烈的空间大小比衬,来突显自己离别情人后的孤独和伤感,也使这几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刘熙载曾把它作为词中“点染”的典范。王维的《送贺遂员外外甥》的前四句:“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苍茫蒹葭外,云水共昭丘”采用的手法与柳永《雨霖铃》的“念去去”三句几乎完全相同。

      中国古代边塞诗中为了表现戍守生活的艰苦、单调,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是为国舍家的豪情,边塞诗往往以大漠雪海来反衬戍守中的孤城,如隋代杨素的《出塞》:“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范仲淹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唐代的边塞诗这更已成为一种定式,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翁绶《关山月》:“笳吹远戍孤城灭,雁下*沙万里秋”;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首秋轮台》:“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骆宾王《边城落日》:“紫塞流沙北,*灞水东..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崔湜《大漠行》:“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骆宾王《夕次蒲类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结客少年行》:“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雨雪曲》:“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紫骝马》:“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杨炯《战城南》:“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王勃《陇上行》:“云黄知塞*,草白见边秋”;虞世南《从军行》之一:“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沈佺期《塞北二首》:“海气如秋雨,边峰似夏云”,“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日落塞风起,惊蓬被原隰”等皆是采用这种大小比衬之法。

      二、空间的扩展与浓缩

      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空间变化的第二种手法,即通过空间的逐渐缩小和空间的逐渐放大来达到某种抒情效果。它同“空间大小的比衬”区别在于前者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后者则是不断的放大或缩小;前者是静态的对比,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前者是利用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这样一个视觉原理,后者则是运用另一个视觉原理,即:当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

      首先讲空间的浓缩,我们来看柳宗元的这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在永州任司马期间。柳宗元是一个富有杰出才华又颇有抱负的人物,无论文学上还是政治上他都有革新的愿望。文学上他反对浮艳纤巧、空洞无物、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主张回归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与韩愈一起发起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中国山水散文的开创者。与文学上的极大成功相反,他寄于更大希望的政治革新却失败了。贞元二十一年,他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八个新锐一道推行革新,力改弊政,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仅仅几个月时间,这场革新就在宦官和大官僚集团的联合反对下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和其它七位新锐一起贬到边远的荒州任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和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之处是永州,即今日的湖南零陵县。零陵在唐代是个偏远的荒凉之地,司马又是个定员之外的闲官,没有任何具体职务。柳宗元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呆就是十年,这对一个忠心谋国又想大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他的心中充满孤愤:为什么一心为国却遭到贬斥,为什么绝代风华却得不到任用。在这边远的荒州,又是一个没有任何具体职务的闲员,能做些什么呢?诗人不被理解的孤愤,独处荒州凄清幽冷,通过这幅寒江独钓图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其手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画面成倍缩小,让这位清高又孤独的“钓翁”在画面中不断放大,凸显期孤高的人格。诗人从充斥画面的“千山”,浓缩到千山中的“万径”;再从“万径”浓缩到其中一条小径旁的江渚边,再由江畔缩至“孤舟”,由孤舟再缩至舟上披着蓑衣在寒江上独钓的老人。字面上,通过“千山鸟飞绝”的“绝”,“万径人踪灭”的“灭”,“孤舟蓑笠翁”的“孤”,已充分凸显出这是一个凄清寒荒又寂寞无声的天地,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都噤若寒蝉,俱在躲避严寒,又都患了失语症。唯有这位老渔翁身披蓑衣,冒着风雪在寒江独钓。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浓缩,这里再用“独钓”二字,将渔翁的孤傲成百倍、成千倍的放大。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曾称赞柳宗元“虽万受摈斥,不更乎其内”,这首诗就是个明证。诗人就是要借这位“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形象告诉世人、也是告诉那些政敌:你可以将我放逐荒州,可以让世人噤若寒蝉,成为一个无声的中国,但并不能摧毁我的素志,更不能玷污我高洁的人格。当然,通过这幅图画,也可看出诗人无人理解的落寞幽独的情怀。不管是那种内涵,都是通过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成百倍地放大了。

      与柳宗元《江雪》手法类似的还有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中唐诗人卢纶的六首《塞下曲》中第三首。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歌在十才子中却别具一格,比起钱起等人,他的诗作更多反映军幕生活,也更多一些豪宕雄浑之气,这可能与他多年生活在浑瑊军幕之中,熟悉边戍生活并有很深的体验有关,其代表作便是《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写天空高飞的大雁,再到地面上逃窜的单于。然后将画面浓缩到正在追赶的我军将士,最后集中到将士手中的弓刀之上,形成一个百倍放大的特写镜头:一个堆满积雪的弓刀矗立在天地之间。我军将士追击逃敌的豪气,风雪之夜战斗生活的艰辛,都通过这把堆满积雪的弓刀表现了出来。诗人不畏强敌的豪情和立功边塞的进取精神自然也从中得以流露。

      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手法还很多,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同样是由塞外的千嶂峰峦、长烟落日,渐渐浓缩到千嶂里的孤城,再由孤城中夜不能寐的将士浓缩到他们手中的酒杯、头上的白发和泪水。词人作为军中主帅为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不仅在这浓缩中得以突显,“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与“志”矛盾,边地之艰和思乡之苦也同时被放大,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中唐边塞诗人李益的《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也是由回乐峰逐渐浓缩到峰下的受降城,再到受降城内思亲怀乡的将士,最后浓缩到一根正在吹奏思乡曲的横笛之上,它同《江雪》中的钓竿,《塞下曲》中的弓刀,《渔家傲》中的酒杯一样,都被百倍地放大,起到突显主题的作用。

      其次是空间的拓展,这是与空间的浓缩截然相反的一种空间关系处理手法。它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如卢纶的另一首《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旄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此诗描绘一位将军在军前发号施令。诗人并未勾勒将军的全貌,而是特写军帅手中的一支令箭“鹫翎金仆姑”:金色的箭身,鹰鹫羽毛装饰的箭尾。强调令箭本身就是在夸饰军威。然后镜头再放大到将帅身后的帅旗“燕尾绣旄弧”:旗呈燕尾型,上部装饰着彩绣的旄头。场面再由帅旗放大至旗下的主帅一个动作:“独立扬新令”。手中令箭一挥,斩截的动作意味着此帅的刚毅和果敢;最后是一幅全景:“千营共一呼”。全军的士气和对军帅的拥戴——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无往而不胜!诗人在将空间逐层推展的同时又结合动静相成:前两句是静态的写生,后两句是动态的渲染,把这位刚毅果敢有深孚众望的军帅气质、声威刻画的惟妙惟肖,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

      类似的还有戴叔伦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前两句是写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追悔当年没有“踏阁攀林”随友人同去,以至今日隔着沧海云山留下无尽的思念。第三句则将这种思念放大至“数家”。秋天到了,很多人家都在砧上捣杵准备冬衣,这时也更容易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挂念,李白的《子夜吴歌》中就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最后则由“数家”拓展到“一郡”,将这种思念之情推而广之,赋予它更为广漠的涵盖。戴叔伦是唐代诗风由盛唐的雄浑浪漫向中唐的自省内敛过渡时期关键人物,一般都认为他抒写离情别绪、羁愁旅恨之作,“完全涤尽了盛唐余风,流露出低沉、苍老、暗哑的情调,在大历诗中很有代表性”(《吴庚舜等《唐代文学史》》,从这首《登楼寄王卿》来看,也不尽然,至少在手法上,对盛唐诗人的承续还是很明显的。

      这类空间逐层拓展的诗作,可以举出多首名篇,如杜甫《旅夜抒怀》前四句“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由岸边的小草到水中的孤舟,再由细草所在的江岸拓展到整个原野,江中的孤舟拓展到整个大江。诗人漂泊江湘的孤独和伤感被反衬得更加突出。王昌龄的《芦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亦是由眼前的扁舟、溪水拓展至荆门和三峡,将离别的忧伤和深长的思念成百倍地放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松树下面的'小童拓展到小童和松树所在的山中,直到烟云渺茫的深山之中。那渺茫的烟云,隐隐的深山与小童师傅的隐者身份非常贴切;王安石的《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血点*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由初夏时节坠落在沙地上楝树花的点点落瓣,拓展到楝树旁的槿篱竹屋,再拓展到竹屋边的乡村小路,并一直延伸到小路尽头城郊的卖酒人家。于此手法相同的还有他的名作《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空间位置的回旋

      空间的浓缩是由整体或全局逐层缩小,最后突显一个细部的特写;空间的拓展则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空间位置的回旋则是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即先由细部逐渐放大,然后在逐渐缩小回归这个细部,形成一个回环照,。如张继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首先显现的是一叶扁舟,扁舟中是位在深秋的夜晚难以入眠的诗人。寒霜之下,乌啼声中,从月出东山到玉兔西坠,他面对瑟瑟的枫叶和点点渔火,愁绪满怀,彻夜无眠。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思虑?为何彻夜无眠?贬谪路上的幽怨,还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抑或是柳永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并未就此作出回答,仍然接着描叙:首先点出地点:“姑苏城外寒山寺”,然后点出此时此地的独特景观:“夜半钟声到客船”。直到最后两个字“客船”,我们才明白诗人此时的位置,此时的处境,才明白他要抒发的是“客愁”——一个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在空间位置上绕了个大圈:由一条小船中贮满乡愁的游子,放大到附*的江枫渔火,月落乌啼,再到小船、枫树、渔火、乌啼所在的河蚌到附*的寒山寺,让寒山寺的钟声在从远处再回到客船。诗人的乡愁透过秋夜的冷月寒霜,伴着江枫渔火,掺和着阵阵乌啼和夜半钟声,更有种幽寂清冷的氛围,更突显孤孑清寥的感受。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并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回旋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还有许多独到的手法,如典型景色的选取和布局:落月、乌啼、寒霜,最易形成一种孤寂清寥的氛围;秋江、枫叶、渔火,这又是典型的水乡秋夜景色,这对抒发羁旅和客愁自然起了很好的渲染和衬托。从布局上说,前两句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却特别疏朗,只写了一件事:卧听夜半钟声。前两句的密匝,突出了江南水乡秋夜的繁富,反衬诗人独处清夜的孤孑;后两句的疏朗,不仅意在显示江南秋夜的静谧,更在揭示江南秋夜的深永和清寥,他带给客中游子的感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不过这些手法,将是我们下面讲义中所要着重谈到的。

      与张继《枫桥夜泊》空间处理手法相*的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个极富才情又极为坎坷的晚唐诗人,他无意在牛李党争中钻营谋利,却又偏偏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一生襟抱未曾开”。他那深情绵邈、富艳精工的无题诗,不知打动过古往今来多少读者。但这首寄给妻子的小诗,却通俗浅切,既不富艳也不绵邈,但同样深情和精工,与秦观的《鹊桥仙》一样,成为天各一方夫妻之间的情绝唱。这个成就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取得的。从时间转换来说,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这将在下一讲提及;从空间转换来说,是巴山——西窗——巴山的回环:诗人此时在巴山写信给远方的妻子,回答她关于归期的询问。根据李商隐年谱,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十年(856),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刺史柳仲郢处当幕僚。既然是幕僚,就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行止自然无法自己作主,所以诗人的回答是“未有期”,三字之中所蕴含的人生苦痛,自不待言。梓州秋夜那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就在诉说着诗人的愁绪和思念,它涨满了池塘也涨满了诗人的胸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像其它诗人那样去分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即所谓“对面傅粉”之法,也没有像他自己的名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那样一写自己,一写对方,道出相互的思念,而是来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设想有那么一天,夫妻二人在西窗下相拥而坐,诉说自己昔日在巴山夜雨时的相思之情。如果说,由今日相思之苦设想来日的相聚之欢,这还是众多诗人都能做到的话;再跳一步,由来日的相聚再回忆今日的相别,即由巴山跳到西窗下再跳回巴山,这就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水*了。所以清人姚培谦赞叹说: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说“料得闺中深夜坐,多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是予飞到归家之后也,奇绝”(《李义山诗集笺》),清人桂馥也说:“眼前景反做后日怀想,此意更深”(《札朴》),都是在赞叹此诗空间跳跃的处理手法。

      下面的两首诗词也都是空间位置的旋转,即由眼前所处之处,转到亲人或情人所居之地,再回到眼前之处,一首是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眼前之地是驿馆,诗人旅途上暂居之处,高楼危栏则是妻子所居之地,诗人设想她对自己的思念,这就是上面提及的对面傅粉之法。结句的“行人更在春山外”则又回到“行人”自己所处之处——“春山外”。

      另一首是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阅读全文]...

2022-04-06 02:30:03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句子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语录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说说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名言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诗词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祝福
宋带诗人古诗的变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