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芦笛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芦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芦笛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芦笛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吹芦笛诗人是谁
吹芦笛诗人是谁?为什么会有这一个称号呢?那人是什么背景的?下面为大家带来吹芦笛诗人是谁,快来看看吧。
吹芦笛诗人是谁
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诗人自己也宣称这“芦笛”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这从艾青的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方*代诗人凡尔哈仑、波德莱尔的“痕迹”。表明了艾青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汇入了世界诗歌的潮流,也使其后期的创作更多了一些时代感,少了一些局限性。
艾青早年留学法国学*美术期间,大量阅读了哲学和文学诗籍,对西方现代派尤感兴趣,如法国象征主义鼻祖波德莱尔,蓝波,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叶遂宁等。因此,在诗歌艺术上,他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吸收了象征派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新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艾青也是最早走向世界的诗人之一,他诗歌的起点就与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相联系,心系大众、敢于突破,注重社会功利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的诗歌创作,与时代产生共鸣,与当时正兴起的新月派侧重抒写方式,为艺术而艺术,超功利的“纯粹”自我表现是不同的。其实所谓的超功利“纯粹”的自我表现是不可能的,功利有时是不自觉的,并不能为创作者所控制。更何况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超功利也是逆时代而行,在此可以看出艾青的超越与大观,他已经让这第二波大潮强势登陆了。同时艾青也吸收了其特点,前期新月派闻一多提出“三美”的主张,现代派在形式上又超越了新月派的格律体,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在这一点上艾青很好地继承了,也进一步**了艾青的诗歌创作,使其诗歌上了另一个高度。
民族**战争的号角吹响,艾青受到时代和党的召唤,从时代的流浪汉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在斗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许艾青诗歌过于“功利”,但艾青诗歌显露出的和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交汇,显然不属于他个人,显示了*新诗二十年发展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归。艾青便是理性地顺应时代同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人物。
艾青的诗歌同时也是忧郁的,忧郁是最强烈的愤怒,但其中夹杂着一定的无力之感,我们谁也不能回避“忧郁”确是艾青诗歌一大特点的现实,这不无民族现实有关,但我认为这主要是艾青的一个局限性,他无法摆脱西方象征派、印象派及个人境遇与西方文学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
艾青的诗在*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坚持发展了*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扬弃了“幼稚的叫喊”,批判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新诗艺术,影响了一代人,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芦笛是什么
一、芦笛是旧时北方人称芦叶卷起的乐器。
即芦茄。元代袁桷在《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中曾经写到:“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鹧鸪。”参见“ 芦笳 ”。
所以您看的笛子应该不是芦笛。
二、笛子种类:
根剧演奏需要可分梆笛和曲笛。其他的还有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主要介绍梆笛和曲笛。
1、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惯是分不开的。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2、2.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曲笛与北方风格的梆笛笛子独奏曲那种粗犷、有力,形成鲜明的对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教授,他所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等民间乐曲,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三、我国的民乐之一就是竹笛,西洋乐器中有长笛,短笛等等。古往今来,笛子的种类是很多的,有些长用,有些极不常用。
描写和赞美芦笛岩的诗
(第一首)
芦笛引我入溶岩,一步高登天外天。
狮岭红霞飞紫霭,龙潭宝塔绕金环。
神工妙作一千尺,鬼斧精琢十万年。
石笋石花石柱美,国宾洞里久流连。
(第二首)
桂林阳朔一江通,不尽神奇乳洞中。
开谷凿山惊鬼斧,雕琼琢玉叹神工。
溶岩水滴成钟乳,化石冰条结绮宫。
万态千姿看不足,归来兀自缅崆峒。
(第三首)
鬼斧神工芦笛岩,千姿百态自天然。
一狮送客霞光照,双柱擎空玉瀑悬。
花果山中听鸟语,水晶宫里赴龙筵。
红罗帐下人飘渺,醉入蓬莱会八仙。
(第四首)
芦笛岩中一洞幽,邻邦友国贵宾稠。
一狮迎日霞光照,双柱擎天玉瀑流。
水底龙宫生万象,山城海韵壮千秋。
含苞石蕾期春汛,美景奇观不胜收。
(第五首)
未沾滴酒人先醉,碾碎桃花入洞天。
一曲芦笛飞亘古,觥筹石乳对溪涓。
(第六首)
芦笛岩美天成就,五彩缤纷景象新。
石幔石花千载贵,石林石笋万年珍。
清清涓细汇溪水,尾尾盲鱼戏水愔。
梦幻荧光灯永亮,洞门锁住忆年春。
(第七首)
桂林美景笔难描,瘦岭纤云玉带桥。
镜水无痕山弄影,渔郎有意臂梳涛。
一江月色浮白鹭,*琼花罩雪袍。
圣境只合仙界遇,人间几处可瞻瞧。
(第八首)
俊秀缤纷七彩宫,龙潭宝塔水流风。
幔花笋柱醪羹妙,送我扶摇上昊穹。
(第九首)
像瀑像林尤像松,万年风雨化晶宫。
玲珑剔透无穷碧,东海龙王何去从?
桂林芦笛岩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芦笛岩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仅容一人进出,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桂县志》里,记载了光明山,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的村民,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以后,人们生活安定,用不着避难了,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附*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经过勘测建设,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生长着芦荻草,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进口与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形成以后,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份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而成,千态万状态,琳琅满目。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赞芦笛洞》诗,作了生动的描写:
桂林岩洞多灵巧,芦笛新开巧不同。
异彩缤纷今古自,奇踪探索忘西东。
初临绝壁悬崖上,似入琼楼玉宇中。
莫怪吾华常自傲,世间那有此仙宫。
诗人极力赞美芦笛岩,将它引为我们中华的骄傲。
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致美观,而且珠联壁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黄杨木雕,美观异常,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我们游览芦笛岩,能够欣赏到许多美妙的景致。
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是x x号导游员,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3.半首诗台
这里有个*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说: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游客有兴趣,请把后半首诗写出来。
4.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势,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
瀑布附*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类形态,这类钟乳石叫流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少,结晶好,显得格外洁白晶莹。
5.塔松傲雪
这里有两座奇特的石笋,一座像大雪人,这是头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雪压青松松
更青,白雪青松,更显现出青松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没有看过雪景的南方人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北国风光,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在20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6.菇山传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个老人进山来采蘑菇,蘑菇长得飞快,采一个,长一片。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边还有一个特大的蘑菇王。你看,这个老人正抱着一个蘑菇下山来呢!
7.瓜菜丰收
这座山上有许多瓜果和蔬菜。这是莲藕、豆角、高脚白菜、花菜、丝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还有西瓜与一个广西特产田柚。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会有大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酸根与钙离子的水形成以石煤为主的协同沉积,造就了这一幅丰收图景。
8.黄杨木雕
我们眼前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这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万年不老的常青树,有人参、当归,珍贵的药材灵芝草,还有采药归来的张国老。
9.盘龙宝塔
远处那根柱状石笋像一座宝塔,塔揣盘绕着一条青龙,弯弯曲曲,扭作几层,人们叫它盘龙宝塔。龙揣上明显的龙鳞是飞溅水沉积而形成。
10.鸟语花香
请看,手电照的是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与半山洞内的猫头鹰对歌。在山上有许多盛开的鸡冠花。 在鸡冠花的下面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蕾,据说这朵花蕾是可以开放的,而且开放的时候特别鲜艳芬芳,今天这花蕾还没有开放,等到花开的时候请各位再来观赏。这个景叫鸟语花香。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月落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乐·候蛩凄断》
二十年重过南楼。——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纳兰性德《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李贺《野歌》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郭震《宿渔家》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杜牧《赠渔父》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李白《姑孰十咏》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三首》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旧江山浑是新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李贺《官街鼓》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李白《洗脚亭》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雍裕之《芦花》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张泌《河渎神》
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徐昌图《河传·秋光满目》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甫《洗兵马》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陈亮《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及注释】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诗意
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赏析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原文:
塞上听吹笛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2、刘凤泉牟瑞*蔡玉和主编.*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3、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49-50.参考资料: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0页.@刘凤泉牟瑞*蔡玉和主编.*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231-232.@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49-50.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参考资料: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3-394页.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读唐诗,最爱是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读它宁静而致远,读它清丽而祥和,读它虚实而和谐,读它高远而深长。
读诗如听笛,我听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清越又甜美,只因那是故乡之梅的清香,在月明边塞的上空绽放。听笛心形,那雪净牧马、月明羌笛、梅花关山,虚实交错,美妙阔远。
实景一幅画,是雪净开朗,是明月宁静。
北方,北方;边关,边关。春风吹雪干干净净,新绿一眼点点漫漫。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暮色缓缓地为山野披上灰色的袈裟。远天飞起轻尘,牧马战士一声鞭响,击碎傍晚的静寂。归来了,马群奔驰晚霞,马嘶声声营房。
终于,大地恢复一片静谧*和。天蓝如湖,月亮被一方白云擦拭着脸而出,流泻靓丽,写意圣洁。边防了望楼屹立,大漠胡杨张望。忽然,不知哪楼何人吹笛,是羌笛,清脆高亢,婉转悠扬。
虚景一笛香,是写声成象,是设问出香。
笛音悠扬,一种熟悉的舒畅,那是南方《梅花落》的曲调。羌笛清丽,如泣如诉,吹柔了战士远离故土的心。再屏息静听是风,是笛,是梅,是香,是落梅的花瓣香,四处飘散。
那是遥远的花香,乘着月光,从家乡千里迢迢而来。千里月光大道,千里梅花飘香。羌笛,羌笛; 梅香,梅香。和色和香,洒满大唐关山月;风吹一夜,虚实千里闻梅香。
一问何处落?谓风谓月,梅落轻舞飞扬,梅香漫溢关山。读净,读还,重重在上。春天来了,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和*的意蕴于笛音里,有感而不伤,有思而梅香。主题深化了,心绪缓解了,和*了,可以回家了。
一诗安然祥和,一诗柔情蜜意;一诗和*向往,一诗千里梅香。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
笛声喑哑,作者不得不努力寻找它来自何处;客观上来看,笛声如果散入春风,极有可能就飘散不见了,但作者把笛声想象成有形的事物,散入春风并且飘满了整个洛阳城。
后两句,作者想象洛阳城中的客居之人听到了这首《折杨柳》的笛声,没有一个人不在想起故乡,这也是一种想象和夸张的表达,作者客观上看不到这种景象,也不可能每一个听到的笛声的人都会想起家乡。
综合来看,笛声随风散满全城,听闻此曲的人都想起故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作者“说谎”了,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和夸张,但正是在这想象和夸张的景象里,藏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每一个听到《折扬柳》曲子的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这份故乡之思变得浩大而又厚重。
整首诗并没有一个字直写思乡之情。
公元734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李白游览洛阳。作为唐代的东都,洛阳在当时也集聚了天下的文人士子。一则是它的城市定位确实起点很高,二则这个城市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自然遗产,每一项都让这些诗人们流连忘返。
李白在这里游览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始思念起远方的家乡。在一个夜色温柔春天的夜晚,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是典型的李白诗歌色彩,当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太多修饰的语言,但表达的情感却非常真挚。这首诗歌当然写的是思念故乡,而且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听到远处的笛声悠扬而生出的故园之思。
这首古诗几乎用不着翻译,都能够读懂存在于其中的意思。这首诗的前两句遣词用字非常精妙,尤其是第一句当中的“暗”,还有第二句当中的“散”。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开始是一个问句,就似乎在突然之间听到了不知谁家飘来的悠扬笛声。一个“暗”字用得很贴切,吹笛人是在家里吹,但声音是关不住的,避免不了要传出来。在这夜里唯独只有一种声音悄然发出, 这表明了夜的宁静, 又说明在这特殊氛围里这黯然发出的声音格外牵动人的心。
“飞”的运用,更是凸显出笛声的穿透力。
再看“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融入春风,借助风势响彻整个洛阳城。句中的一“散”字用得精妙,表达出了笛声和春风的合二为一。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笛声。对比而言,“散”是散放,极言覆盖面之广,可以和春风并举,与“满洛城”形成呼应。
既然笛声有如此穿透力,和春风一起覆盖了整个城市,自然也引起了诸多外地来此的文人士子的注意。他们感受着春风的到来,也听到了耳边悠扬的笛声,心中的思乡情就被呼唤出来,正所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含有芦笛的古诗
芦笛的古诗大全
写芦笛的古诗词
芦笛声声的古诗
芦笛句子赏析
含有芦笛意象的古诗句
古诗中出现的芦笛曲
桂林芦笛岩溶洞的古诗
带笛的古诗
弄笛的古诗
笛箫的古诗
有竹和笛的古诗
玉笛人的古诗
古诗的竖笛
关于芦的古诗
葫芦的古诗
柳笛的古诗
写箫笛的古诗
有关听笛的古诗
含有周笛的古诗
古诗笛的声音
写芦管的古诗
写芦雁的古诗
有葫芦的古诗
笛为专题的古诗
有关玉笛的古诗
含有笛柳的古诗
咏葫芦的古诗
求含芦字的古诗
芦花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