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阅的古诗

关于带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530) 诗词(45) 祝福(1k+) 心语(53)

  • 古诗词阅读题

  • 阅读
  • 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凄丽*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未出题外之意。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不同在用字达意上。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燕好是*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只知在东风中呢喃。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阅读全文]...

2022-04-11 07:35:45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 阅读,语文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题的身影,阅读题是我们在解答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素心兰》古诗阅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心兰》

      何绍基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1.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5分)

      2.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试题答案:

      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歌颂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的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的美,表现了诗人对秋兰的喜爱之情。②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湘水之神湘君,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2.诗中的素心兰,色淡香远,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而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表达对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的赞美。

      阅读练*二

      1.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分析颈联的描写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素心兰,虽然色淡香远,却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却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 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赞美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

      【解析】本诗是咏物诗,借吟咏自然界的花卉来表达一种人生理想,所以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抓住所写物象的特点,来体会其所象征的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情感。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物质,歌颂其具有屈原一般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一样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之美,表现了诗对秋兰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万古贞风写秋兰的精神,也就是坚贞正直的风骨;一江白月写秋兰的淡泊高洁;与上文的众芳作对比,突出秋兰的独特风采。

      运用了虚实相生,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空灵如幻的湘水之神湘君,虚实相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且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使人们感悟到,秋兰的万古之香远胜众芳的一时之艳,年岁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唯有高洁的精神节操历经万古沧桑而不衰。

      【解析】此联关乎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诗人把秋兰的精神用屈原、湘君来体现,这是联想的手法,可以说屈原、湘君是秋兰精神的具体化,也可以说秋兰的 形象借屈原、湘君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意蕴。联想本身就是虚写,所以,凡是运用联想之处,肯定是加入了虚写、想象的成分。三种手法,能够分析出其中的两种就 可得满分。如有其他分析,只要合理,也可得分。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阅读全文]...

2022-06-03 02:50:33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迎燕》是宋代诗人葛天民所作诗词之一。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燕古诗阅读答案,欢迎查看。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阅读试题及答案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即可)

      拓展阅读:

      《迎燕》诗意

      短暂的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

      为了迎接新来的'燕子飞入,都没有放下昔日的门帘。

      燕翅已被丝雨淋湿,口里仍衔着带有落花芳香的泥土来筑巢。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

      《迎燕》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是燕子顺利找到主人家的标志。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20:04
  • 《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

  • 阅读
  • 《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颢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题解】

      这首诗写两个以水为家的青年男女在长江相遇时,隔舟对话的情景。诗人截取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片断,表现出女主人公开朗、天真的性格。

      【注释】

      ①《长干曲》:乐府古题,多描写长干里一带妇女生活和感情。长干,长干里,今南京市旧里弄名,在长江南岸。②这首是女子问话,又自我作答,显得很主动。

      【原诗今译】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而妾住在附*横塘。

      只是停下船儿问问,

      也许你是我的同乡。

      【其一鉴赏1】

      这首小诗描写一水乡女子在江上向过往的小伙子攀谈问话的一个细节。它像一场独幕剧,又像一篇微型小说。寥寥四句独白,简单明了,但仔细含茹把玩,却又觉得隽永深长,风神无限。

      诗一上来就直接用主人公的问话开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寥寥十字,从句式上看,不过是一个疑问句和一个陈述句的组合,既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僻典故实,从事件上看,不过是人生逆旅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细节:攀谈问话。简单极了,*淡极了。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淡的人生琐事中,看到了诗意的光彩和戏剧化的情节。分析起来,还是饶有趣味的。首先,问话中称对方为“君”,答语中称自己为“妾”,点出问者和所问对象的性别:一个水乡姑娘与一个船家小伙子。诗文中大凡涉及到男女,倾慕迷恋,恩怨憎爱之类的浪漫传奇故事就会随之展开。但此诗并没有沿袭这些俗套,只是写一女子款款问话。她问对方家住何处,也是一般人路遇谋面开始攀谈时的常例。作为一个姑娘,她也只能问别人“家住何处”,若改问姓甚名谁,则既不礼貌,也不合乎身份。所以第一句纯是问语,绝无深意。但话由一女子先问,又是在礼俗甚多的古代,已经够大胆率直了。第二句诗人写女子不待对方回答就自报家门。从社交的一般*惯来讲,女子特别是青年女子的年龄居处是不该轻易告诉陌生人的。诗人这样写,一方面是想说明水乡姑娘的天真无邪,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含有向对方介绍自己情况的用意。俞陛云说这两句“既问君家,更言妾家,情网遂凭虚而下矣。”(《诗境浅说续编》)正点破女子自我介绍中的暗示。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姑娘在大胆攀问又主动介绍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些太唐突,怕引起对方的误解,所以赶忙又加以补充和解释,说自己不过是随便问问,打听对方是不是同乡。这样解释看来十分得体,既掩饰了姑娘的羞涩,又表现了她的敏捷和聪慧。但是稍有阅历的人不难看出,姑娘的这两句解释和补充,欲盖弥彰,把起初恐怕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秘密给点破了。

      末句中的“同乡”一语,表明姑娘是在他乡异地,孤独寂寞,烦闷无聊,所以对家乡的一切都很敏感,于是闻乡音而相问。这样,“同乡”由问话攀谈的借口,转变为寻找慰藉理解的纽带,最后成为系连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感情红线。

      《长干曲》属于南朝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表现江南水乡船家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崔颢所作《长干曲》共四首,这是第一首。诗用民歌体,表现水乡姑娘的纯真娇憨,虽不过四句问语,但却声态并作,情貌俱现,非常传神。且含蓄蕴藉,“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

      【其一鉴赏2】

      《长干曲》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入《杂曲歌辞》。这一曲名始见于南朝乐府民歌。古辞仅见一首:“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描绘广陵女子驾着菱舟逆浪而上,卖弄本领的情景,大胆泼辣的神态皆于自夸的口吻中见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便从这首古辞的意思中生发而来。

      古辞中的女子迎浪相邀的人是谁?她在向谁作自我介绍?诗中没有明言。而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以女子口吻所唱的情歌,这就使崔颢的《长干曲》能根据古辞所留下的想象余地,将它的意思扩充成四首问答式的民歌,构想出一个采莲少女与一位船家青年在水上相识的一幕情景,表现了人生中偶而相逢的片刻意趣。

      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话。联系其他三首来看,这个女子应是在江上采莲,见到船家青年,可能因对方的'乡音引起了她的注意,便主动上前搭话。她先问对方住在何处,语气直捷,开门见山。然后不等回答,便介绍自己住在横塘(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接着似乎又很快意识到这样直截了当地向一个陌生男子打听住处并自报籍里,未免过于唐突,于是旋即便解释自己之所以停船借问的缘故,是想到彼此可能还是同乡。四句**常常的问话,语意直白而又几经转折,虽不见人,却闻声便可见出这个在水上长大的女子快人快语、热情开朗的性格,天真而大胆的表情中还若有若无地流露出欲与对方结交的情思。

      王夫之评此诗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诗中的有字之处只是截取女子试探性的几句问话,而这幕对话的情节和背景则都在无字之处:江上船只来往、姑娘们结伴采莲的景象,女子对船家口音的反应,她驾着莲舟主动靠*船家的过程,问讯时曲折微妙的心理活动,无不活现在她的声情口吻之中,却又并无一字落入言筌。

      这首诗只是两人相识的开端,但简洁有味的口语,直接发自内心的声调,以及直面相问的开场白,语意中似有若无的情思,启发了无穷的联想,并自然引出了以下的三首问答诗。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县)。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阅读全文]...

2022-03-14 12:53:31
  •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 阅读,古诗文,语文
  •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文的阅读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版《审音表》公布后:我们如何读古诗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颜梅华绘

      【语文笔谈】

      斜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野

      勅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看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骑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乐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新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望作为新的国家规范颁布实施。笔者作为审音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新版《审音表》的研制工作,因此答复并处理过一些群众的提问和来信。其中古诗文中一些字的读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中的“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一箪食,一瓢饮”中的“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是中小学教师、播音主持、演艺界人士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必要提出来跟大家讨论。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下四点:

      (1)《审音表》作为国家规范适用于一切场合,自然也适用于古诗文。

      (2)一些人口中的所谓“古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古音”,而是前人称为“叶(xié)韵”的东西。即使是真正的“古音”(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对于现代人也并不具有约束力。

      (3)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原则上不应该标注真正的“古音”和所谓的“古音”。

      (4)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古诗文吟诵活动和其他文艺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剧艺术中的“上口字”一样,应该得到尊重和宽容。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前面例句中提到的一些字的读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韵脚相关的,一类是与韵脚无关的。具体可细分为四小类:(1)因处于韵脚而韵母发生改变的读音(一般不涉及声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á);(2)因诗词格律要求而声调发生改变的读音,如“春色未曾看”中的“看”(读kān);(3)有别义作用的读音,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jì);(4)古今音义配合关系交叉的读音,如“不亦乐乎”中的“乐”。这两大类四小类读音产生的原因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一小类,前人称为“叶(xié)韵”(亦作“协韵”,又称“协句”“叶音”),指诗歌和韵文中为了押韵和上口临时改读的字音。

      “叶韵”的起源很早。周代人编的《诗经》,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原本押韵的诗歌读起来不再押韵,于是就有人发明了“叶韵”的办法。《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朝齐代的经师沈重说:“协句宜乃林反。”折合成今普通话,就是把“南”读作nín,以与“音(yīn)”“心(xīn)”押韵(实际上古代这三个字如今天的广州话一样都是收m尾的)。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明清以来许多学者已经对“叶韵”说进行过批判,现代人当然不能重蹈覆辙,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或教材绝对不应该标注此类读音。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读作xiá以与“家”押韵,把“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读作yǎ以与“下”押韵,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读作cuī以与“回”押韵(实际上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来”也是入韵的,“衰”读作cuī是顾首不顾尾,得失参半),在上文提到的特定场合中使用,是应该得到允许的。

      第二小类,按诗词格律的*仄要求须改变声调但现在已经不通行的读音。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根据格律要求,“看”字须押*声韵,而“看”字在古代也确有*声一读,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可以注明:“旧读kān。”但需要指出的是,注出“旧读”只是为了丰富学生古代文化知识,而不是提倡旧读,更不宜作为考试内容,以旧读为正确读音,今读为错误读音。

      第三小类,古代有别义作用而现代已经发生合并的读音。

      “骑”字用作名词或量词时古代读“jì”,跟作动词用的“骑(qí)”意义和用法都有所不同,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字正好处于仄声字的位置上。“胜”字表示“禁受”“承受”的意义时古代读*声,所以《水调歌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胜”正好处于*声字的位置上。但今普通话口语中已经无此区别,因此旧版和新版《审音表》已经规定“骑”统读为qí,“胜”统读为shènɡ。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可以参照*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分别注明:“旧读jì。”“旧读shēnɡ。”

      第四小类,一些多音多义词古今音义配合关系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例如“食”字,今普通话名词“食”(义为“食物”)和动词“食”(义为“吃”)均读“shí”,动词“食”(义为“给人吃”)读“sì”。但古代有所不同,名词“食”亦读作“sì”。《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下称《释文》):“食,音嗣。”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同。又如“乐”字,《释文》有“音洛”(折合为今普通话读lè)、“音岳(五角反)”(折合为今普通话读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折合为今普通话读yào)等三种读音:

      (1)“乐”字做形容词时读“洛(lè)”。《周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释文》:“乐,音洛。”

      (2)做名词时读“岳(yuè)”。《论语·季氏》:“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释文》:“礼乐,音岳。”

      (3)做动词时“乐”则既可以读“洛(lè)”,又可以读“岳(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释文》:“音洛。一音岳。”《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释文》:“音洛,沈又五孝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杜预注:“公不居先君之路寝而安所乐,失其所也。”《释文》:“乐音洛,一音岳,又一音五教反。”

      一般认为,按照《释文》的体例,凡注有两个以上读音的,第一个读音是作者首选的正确读音,第二个读音或第三个读音是可供参考的异读。以此例校核全书,往往颇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释文》全书名词“乐”读“岳(yuè)”,形容词读“洛(lè)”,是从来没有例外的,这与今天普通话名词“乐(yuè)”和形容词“乐(lè)”两者之间的音义配合关系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乐”字做动词时,《释文》除了读“洛(lè)”外,还可以有“岳(yuè)”和“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两个读音。因此,无论是旧版《审音表》还是新版《审音表》都没有承认动词“乐”有yuè和yào音,当代读者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形容词和动词“乐”一律读作lè。

      我国有着悠久的诗文欣赏和吟诵传统,随着最*兴起的“国学热”和“吟诵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古代的优秀诗歌和散文作品。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和古今音义配合关系的变化,一些诗句或文句读起来不太上口,或意义容易发生混淆,一些人愿意在吟诵活动或其他一些艺术形式中玩“文艺范儿”,按以上提到的“叶韵”或“旧读”等来读古代诗文,也无可厚非。但一些人把这些读音当成唯一正确的读音,好像不如此读就显得没有学问,则有点像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如孔乙己之流了。

      笔者在这里倒是希望给喜欢所谓“古音”或“旧读”的朋友们提个醒,吟诵古代诗文时一定不要把古今音义配合关系搞混而做出错误的类推。《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的“乐”字为形容词,无论是唐代陆德明所作汇聚六朝经师音读的《经典释文》,还是宋代朱熹所作被后代奉为科举标准教科书的《四书章句集注》,都明确标注“音洛”(折合为今普通话读lè)。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动词“乐”的中古异读错误地推广到形容词,坚持把“不亦乐乎”的“乐”读作yuè,则不免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拓展阅读

      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阅读全文]...

2022-04-12 02:06:45
  • 古诗歌句阅读欣赏

  • 诗歌,阅读
  •   其一《旅游杂感》

      琴岛不复旧人潮,海韵天风犹自熙。

      文创新思吸睛瞬,农家客栈唱羌彝。

      其二《日报博饼记》

      桌前围攘看六博,团团手气比文缘。

      轻采蟾桂真意外,许是来年诗心拳。

      其三《值班小录》

      丝路绵延交西域,缤纷物美出远邻。

      石榴汗血与蒲桃,禄山原来粟特人。

      其四

      晨起照镜书页间,我与轻尘共老多。

      梳辫结发扮小鬟,废寝忘餐看画娑。

      七夕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

      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同有诗情自合亲,不须歌调更含嚬。

      朝天御史非韩寿,莫窃香来带累人。

    [古句阅读欣赏]

    [阅读全文]...

2021-12-15 23:25:15
  • 古诗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古诗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意气风发的`雄姿。

      B、颔联紧扣题目,表达送别之意。友人远征,自当鼓励,不必挽留。临别之际,别酒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

      C、颈联指出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

      D、尾联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以看宝刀的动作,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豪壮气概。

      E、这首送别诗既边塞意象的描绘,又有广袤的空间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盛唐的时代精神。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5分)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B项“别酒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也的决心”错,有对友人说不出的羡慕之情和不舍之情;D项“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豪壮气概”错,应为“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5、(6分)①诗句的意思是,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2分)②用了对仗的手法。“功名”对“心事”,“万里外”对“一杯中”,“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2分)③颔联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心事一杯中”包含着作者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2分)

    [阅读全文]...

2022-01-28 04:14:49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 活动,阅读,文学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精选10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古诗《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阅读全文]...

2022-05-09 22:25:31
  • 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

  • 阅读
  • 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

      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仕金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2、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

      答案:

      1、(5分)

      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诗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2、(6分)

      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2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理解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第四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阅读全文]...

2021-12-18 10:42:21
  • 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

  • 古诗文,阅读
  • 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 (2)绝知此事要躬行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吹尽黄沙始到金

      2.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 (《礼记》)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樯橹灰飞烟灭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则孤陋而寡闻

      3.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 阁序》)

      (5)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6)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答案:(1)驽马十驾 (2)羁鸟恋旧林 (3)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不坠青云之志 (5)疏影横斜水清浅 (6)映阶碧草自春色

      4.?填空。

      (1)杜甫在《兵车行》中不仅再现了百姓“________________,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惨场景,而且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好用夸张手法,却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如《将进酒》一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和“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多次在文中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其中的一条即为“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牵衣顿足拦道哭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 (3)申之以孝悌之义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有教无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孟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8)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答案:(1)必先利其器 (2)学而不思则罔 (3)威武不能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芙蓉泣露香兰笑 (6)春光融融 (7)问渠那得清如许 (8)杨柳岸晓风残月

      6. 补写出下 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孔子语录》)

      (3)若夫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6)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__。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阅读全文]...

2022-06-24 08:43:40
带阅的古诗 - 句子
带阅的古诗 - 语录
带阅的古诗 - 说说
带阅的古诗 - 名言
带阅的古诗 - 诗词
带阅的古诗 - 祝福
带阅的古诗 - 心语